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作业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9.《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认识“蓟、涕、襄”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课前预习任务】
1.出声读一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

【课上学习任务】
1.背诵《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想想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朗读三首古诗,交流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选做:继续搜集、积累反映家国情怀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略。

部编语文五下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1

部编语文五下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练习精选(含答案)1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企望 慈详 搞特殊B.锻练 崭新 肃然起敬
C.年龄 惊疑 下意识D.拟定 衷心 舍己为工
8.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3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33.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这首边塞诗,不写______,而写______,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16.下列不属于边塞诗的是( )
A.《从军行》B.《凉州词》C.《送元二使安西》
17.下列属于王维写的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8.国官军收河南河北( )
A.河南省B.黄河以南地区
B.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1篇)篇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①涕泪:②却看:③漫: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1. D 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6.略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篇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主预习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主预习单

《古诗三首》自主学习单
同学们,这三首古诗或描写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或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痛惜,或表达战乱已平的喜悦,三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深情。

相信通过认真的预习,你一定能读懂诗歌。

让我们跟随自主学习单,来完成预习吧!
一、疏通课文。

1、练习朗读古诗,每首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

2、练一练,看看下面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千仞五岳蓟北襄阳满衣裳
摩天遗民巫山痛哭流涕
3、认真观察字形,注意笔顺,相信你一定能把下面的字写得既工整又美观。

4、借助注释,你能说说每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吗?
二、梳理内容。

1、《从军行》中描写整个西北边陲景象的诗句是: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前两句运用了修辞,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3、读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你知道诗人为什么会“涕泪满衣裳”吗?
三、拓展积累。

1、了解作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那么,你了解王昌龄、陆游、杜甫吗?请你查找相关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
2、积累诗句,提升素养。

请你查找有关抒发爱国情感的诗句,抄写你喜欢的诗句。

四、质疑思考。

同学们,关于这三首古诗,你一定还有感兴趣却没有读懂的地方,写下你的疑问,我们课上一起来讨论!。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从预习到作业及拓展阅读全套资料)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从预习到作业及拓展阅读全套资料)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单预习目标1.认识“蓟、涕、襄、”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字音读准,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3.借助查字典和结合注等方式读懂古诗意思,初步感知古诗表达的情感。

预习任务一、生字我会认xiāng tì cháng jì 蓟. 襄. 涕. 裳.二、我能写好字三、古诗我会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剑 外 忽 传 / 收 蓟 北,初 闻 涕 泪 /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 愁 / 何 在,漫 卷 诗 书 / 喜 /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 须 / 纵 酒,青 春 作 伴 / 好 /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 穿 / 巫 峡,便 下 襄 阳 / 向 / 洛 阳。

1.连一连。

涕 请将字与相应的拼音用直线连在一起,难读的字多读几遍遍。

巫我能合理断句,并正确、流利地诵读。

这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相信你一定能写好!遍。

学习评价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导学单学习目标1.含英咀华,品析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品悟诗人内心情感。

2.理解诗意,并借助注释和资料突破难懂词语。

3.感情诵读,结合生活体验,体会古诗蕴含的爱国情怀。

学习任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提示一:诗题是诗的眼睛。

此诗题意思是:提示三:由景及人,读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你的眼 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干什么呢?提示二:诗中有好几处词语与现代的意义不同,你找到了吗?试着写写它们的意思吧!学习评价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单诗句余韵在这首诗中,,。

两句直抒胸臆地写出了诗人心中的狂喜。

9上2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题纸

9上2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题纸

9上2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预习题纸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水平。

2.了解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预习:1、作者作品简介: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定,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2、背景探秘: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三、小组学习1、诗意理解:剑门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老泪纵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愁云一扫,随意收拾书籍诗篇欣喜若狂。

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全家正好还乡。

刚刚从巴峡起程就穿过了巫峡,一转眼到了襄阳又奔向了洛阳。

2、诗歌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写忽表明剑外蓟北表明涕泪写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颔联、颈联写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写巴峡、巫峡、襄阳、洛阳3、主题思想:9上29课《滁州西涧》预习题纸出题人:冯圣群时间: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水平。

2.了解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预习:1、韦应物(737一793)是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地方官,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及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写练习题一、课内阅读。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涕:句意: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漫卷:喜欲狂:句意:白日放歌..好还乡。

..须.纵酒..,青春作伴放歌:须:纵酒:作伴:句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便:襄阳:洛阳:句意: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A.听到“收蓟北”的消息,诗人“涕泪满衣裳”“喜欲狂”。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C.诗人先写了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写了做返乡的准备和欢快的心情。

()D.诗人趁着年轻,带着老婆很快回到了故乡。

()E.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

王校长念完五项评比获得满分的班级后,提高了音量,说:“现在宣布荣获星级称号的班级。

荣获一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三年级二班、六年级二班,荣获二星级称号的班级有一年级一班、二年级三班……”“连续几个周我们不是一星级,就是二星级,这次怎么连一星级、二星级都不是!”我在想着。

王校长继续念着。

结果三星级没我们班,四星级也没有我们班!“不会什么也没有吧?上天保佑啊!”我在默默地想着,暗暗地祈祷着。

“还有一个五星级呢!会不会是五星级?”我既担心又充满期待。

我忍不住回过头来看同学,他们个个脸上也都写满了忐忑和期盼。

我的心就要爆炸了!我伸直脖子盯着王校长,终于听到王校长大声宣布:“荣获五星级称号的班级是——五年级——一班!”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们班的同学格外兴奋。

有的使劲鼓掌;有的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喊;有的高举双臂蹦跳;有的几个人抱在一起欢呼。

我因为蹦得太用力,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我站起来,看到班主任老师正看着我。

她的脸上露出了和我们一样灿烂的笑容。

排队回班级的时候,我觉得阳光格外灿烂,花坛里的花草在对我们微笑,树上的小鸟在为我们喝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反思+学习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反思+学习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涕、裳、襄”,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说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点拨法、读书指导法【学法】:抓关键词法、联系资料法【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了解背景: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谁来读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对于杜甫你除了知道他是诗圣以外,还知道有关他的哪些信息?师:要想学好这首诗,得知道写诗的背景。

(播放视频)(2分) 二、读准读通,读懂大意要求:放声读两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注意关注旁边的注释。

1.生按要求读文;2.指名读并评价。

如评价:多音字“卷”和“还”读得特别准备。

他的节奏也读得特别准确,谁听出是怎么停顿的?3.读古诗,还要读得有韵味。

指名读双句最后一个字的拼音,发现压什么韵?(ng)押韵的字拖音,齐读。

4.师:其实读出韵味还不是读诗的最高境界。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感情地读,与诗人心心相通,心有灵犀)师:要有感情地读,还要走进诗歌了。

看看诗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5.处理地名:请再读诗歌,结合地图和注释,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注释的都是诗句中的(地名)?一首诗歌里竟然有这么多的地名。

以后读古诗,看到地名不做深究,大概知道一下就行。

地图,其实就是诗歌中的两句,哪两句?怎么理解?6.知道了地名,理解了后两句,这首诗歌中还有没不懂的地方?(考古今异义词)7.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吗?(指名逐句说意思)(4分)三、入境悟情,探究表达1.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说明诗歌表达的情感?2.逐句读,看看哪些言行举止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10分)预设:剑外忽传收蓟北,喜从天降;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一家人都很高兴喜笑颜开漫卷诗书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喜不自胜眉头紧锁;春天作伴现实之喜;想象之喜3.梳理七种喜。

《9、古诗三首》预习单和作业纸及答案

《9、古诗三首》预习单和作业纸及答案

《9、古诗三⾸》预习单和作业纸及答案⼀、⾃查资料1、有关王昌龄的:2、有关陆游的:3、有关杜甫的4、关于爱国的诗句⼆、⾃读课⽂⼤声朗读三⾸古诗3~5遍,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学字词1、在课⽂中圈画出⽣字新词,给下列带点的字注⾳,⼩组抽查互读。

()()()()()()()()五千仞岳..摩.天遗.民蓟.北涕.泪⾐裳.妻⼦..漫卷.()()()()还.乡巫.峡襄.阳杜甫.以上词语中,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圈出来,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怎么读才正确。

2、把你认为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记录在下边⽥字格⾥。

3孤城遥望穿⾦甲破终不还将晓迎凉三万⾥河五千仞岳摩天遗民胡尘王师闻剑外涕却看妻⼦愁何在漫卷喜欲狂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还乡即便四、⾃研课⽂1、写出三⾸古诗的意思《从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三⾸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五、⾃主质疑读完这三⾸诗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写下来,跟⼩组其他同学交流。

⼀、默写古诗,并标注朗读的节奏。

从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节,在正确的⾳节下⾯画横线。

从军⾏.(háng xíng).还.乡(hái huán)涕.泪(tī tì)⾐裳.(cháng shang)漫卷.(juǎn juàn)杜甫.(fǔ pǔ)却看妻⼦.愁何在(zi zǐ)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穿.⾦甲()①磨破;②把⾐服套在⾝上;③通过。

2、秋夜将晓.()①知道;②天刚亮的时候;③使⼈知道。

3、涕.泪()①⿐涕;②眼泪。

4、青春..作伴()①青年时期;②明媚的春天景⾊。

四、补充下⾯关于爱国的诗句(1),岂因祸福避趋之。

(2),视死忽如归。

(3),事定犹须待阖棺。

(4)⼈⽣⾃古谁⽆死,。

(5),何须⽣⼊⽟门关。

(6),何须马⾰裹⼫还。

五、赏析诗句1、请描述⼀下《从军⾏》前两句描述的次第展开的⼴阔地域的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详解和同步练习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详解和同步练习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爱国诗)5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词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喜讯,官军收复了河北和洛阳,乍听到这个消息,喜悦得涕泪洒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容,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一整天放声唱歌开怀畅饮,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先从巴峡穿过巫峡,然后取道襄阳直奔洛阳。

诗词赏析首联“忽传”,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这是喜极而悲的真实表现。

颔联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颈联写“狂”态——“纵酒”,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狂”想——与妻子儿女们“作伴还乡”。

尾联是诗人的联想,身在异乡,而心儿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

中心思想本诗主要叙写了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感。

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

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年)春天,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写下这首诗。

杜甫草堂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

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称“成都草堂”。

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四年,在此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寓居交游,作诗题画,诗歌创作甚为丰富,这些诗约占他全部诗篇的六分之一。

真题训练【1】这首诗是______朝_______的“生平第一首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的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前预习单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前预习单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前预习任务单
预习目标
1.认识“蓟、涕、襄、”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字音读准,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3.借助查字典和结合注等方式读懂古诗意思,初步感知古诗表达的情感。

预习任务
一、生字我会认
xiāng tì cháng jì 蓟. 襄. 涕. 裳.
二、我能写好字
三、古诗我会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 外 忽 传 / 收 蓟 北,初 闻 涕 泪 /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 愁 / 何 在,漫 卷 诗 书 / 喜 /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 须 / 纵 酒,青 春 作 伴 / 好 /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 穿 / 巫 峡,便 下 襄 阳 / 向 / 洛 阳。

涕 请将字与相应的拼音用直线连在一起,难读的字多读几遍遍。


我能合理断句,并正确、流利地诵读。

这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注
意字的结构,相信你一定能写好!遍。

学习评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课后习题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课后习题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课后习题答案4、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二、学情分析读课文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言语,注意读准字音: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字词自学情况,互解疑难:指名试读课文,回答析题时的问题:按自然段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大意。

三、教学要求: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知识点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ù)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步练习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一、D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积累运用一、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8分)1.爷爷站在yuè yánɡ()市新建的mó tiān()大楼上,脸上露出了cí x iánɡ()的笑容,并说道:“能来此一趟,此生再无yí hàn()了。

”2.哥哥给自己nǐ dìnɡ()了一份duàn liàn()身体的计划,并qiān sh ànɡ()了自己的名字,还表示任何tè shū()情况也阻挡不了他的决心。

八年级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测试题(含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测试题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分)1.下列诗句中对“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烂漫:形容颜色鲜丽;B.满,遍;C.随意地,胡乱地D.路遥远的样子。

答案:C解题思路:依据诗意,“漫”在此处应为“随意地,胡乱地”意思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2.“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青春”是指( )A.指春天的景物B.指青年时期;年纪轻C.指年龄,年岁D.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

答案:A解题思路:结合诗意可知,“青春”指春天的景物。

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3.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A.诗仙B.诗圣C.诗佛D.诗魔答案:B解题思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诗佛;白居易----诗魔。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得泪如泉涌的样子,形象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写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答案:D解题思路: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2分)5.描写诗人听到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喜极而泣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解题思路:整首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首联“初闻”捷报之后诗人经历了一系列心理变化,非常激动,无法用言语表达,最终用“涕泪满衣裳”来表达。

则是写诗人刚刚听到消息,激动地泪流满面的场景。

试题难度:知识点:诗文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业设计方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文字描绘出诗歌中的画面。

4、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作业类型及内容(一)预习作业1、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安史之乱的相关历史知识。

2、初读诗歌,标注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诗歌的大意。

(二)课堂作业1、诗歌朗诵(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分组朗诵,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2、诗句理解(1)解释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涕泪”“却看”“漫卷”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表达的场景和情感。

3、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探讨诗人情感的变化,从“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激动到“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狂喜。

(三)课后作业1、背诵与默写(1)要求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默写全诗,加深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背诵和默写情况。

2、拓展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感受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2)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3、创意写作(1)假设自己是杜甫,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一篇日记,记录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时的心情和经历。

(2)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现诗歌中的场景。

4、诗歌改编(1)将诗歌改编为一个小故事,要求情节完整,语言生动。

(2)在班级内举办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改编的故事。

三、作业要求1、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认真查阅资料,做好笔记,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大胆发言,遵守课堂纪律。

3、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严禁抄袭。

(1)背诵和默写作业要求准确率高,书写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