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教学设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叶书林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与转变》教学设计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上饶县中学郭谣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掌握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②通过学习,了解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③进一步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提高对理论认知水平。
④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操作、自主分析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同时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大胆置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②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自己不怕困难,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开发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在上一章中,教材安排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教学。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编者之所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安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前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进一步熟悉理论,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最终达到能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境界。
首先,我依据课标,根据教材,从所教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他们的终生发展而设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这一探究性学习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教学的良好素材。
其次,此处的实验反应原理简单,操作也多是试管实验,适合安排实验探究。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第三,“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在途径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
2、学情分析:首先,教材在第一章中就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得学生有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让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
其次,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高中化学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高中化学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铁离子的转化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铁离子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规律;
2. 掌握铁离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反应过程及其化学方程式;
3. 能够运用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铁离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反应过程及其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铁离子的转化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讨论、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展示铁离子的性质及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铁离子转化反应的兴趣。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基本概念:铁离子的性质、颜色、溶解性等;
2. 铁离子的常见转化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铁离子的转化过程。
四、讨论与解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铁离子的转化规律,并讨论不同条件下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
五、练习与实践(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探讨,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铁离子的转化反应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Fe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最后由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重点介绍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3、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硫单质、酸的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本部分第一课时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了解了铁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可能生成二价铁也可能生成三价铁以后,自然会产生“Fe2+和Fe3+有什么区别,Fe2+和Fe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通过对Fe2+和Fe3+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得探究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教学设计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铁单质、亚铁离子、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2)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铁单质、亚铁离子、铁离子的性质。
(2)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如铁钉、铁丝、铁锅等,提问学生这些铁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播放一段铁生锈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知识讲解(1)铁单质的性质①物理性质:展示铁钉,让学生观察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铁与氧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铁的化学性质。
(2)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①展示氯化亚铁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
②实验探究: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铁粉,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总结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性质。
(3)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铁单质、亚铁离子、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实验验证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如: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双氧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和生成过程。
说课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和转化

Fe3+
黄褐色 变红
Fe2+
浅绿色
无现象
加入NaOH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 最后变为红褐色。
得出结论:Fe3+和Fe2+的检验方法
六、教学过程
总结:Fe3+、Fe2+的检验方法
• Fe3+的检验:
①观察颜色:红褐色 ②Fe3++3SCN-==Fe(SCN)3
(血红色) ③加入OH-:产生红色沉淀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检验说课
• 树德怀远中学 王晨雯
教材分析 一
教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 六
二 学情分析
说课内容
重难点 五
四 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从 实验学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 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 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化 学性质
几种重要的 金属化合物
应用广泛的 金属
总结:Fe3+和Fe2+的 检验方法
学以致用:补铁药剂 里含Fe2+,检验铁
元素是否变质?
联系生活,魔术表演
六、教学过程 •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六、教学过程 案件解密:Fe3+遇到KSCN溶液变血红色。
实验探究:Fe3+和Fe2+的检验有哪些方法
小组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检验方法
观察颜色 加入KSCN溶液
当Fe3+和Fe2+同时存在时,如何检验 Fe2+:滴入2滴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 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原溶液含有Fe2+; 若不褪色,则原溶液不含有Fe2+。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性质;2.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互相转化反应;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2.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过程;2.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2)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3)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
2.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2+,呈淡绿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2)介绍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3+,呈黄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3)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亚铁离子可以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而铁离子也可以被还原为亚铁离子。
3.实验演示(25分钟)(1)实验1:将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含有氧气的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2)实验2:将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还原剂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和实验现象。
4.讨论与分析(25分钟)(1)讨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并总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分析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与计算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9.2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理解铁的氧化性、还原性以及铁的化合物如氧化铁、氢氧化铁等的性质。他们能够描述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反应过程,并理解转化反应的机理和规律。
2.技能提升:学生将提升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进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他们也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策略方面,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小组内部沟通不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意了课堂纪律的维护,但在课堂展示环节,时间管理不够到位,导致展示环节时间紧张。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和交流。
9.2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涉及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9.2节。内容包括:铁的氧化性、还原性,铁的化合物如氧化铁、氢氧化铁等的性质及转化反应。
b.视频资源: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反应的实验操作演示视频。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a.学生需在课后自主选择拓展材料进行学习,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反应的更深入知识。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过程;2. 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3. 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与性质;2.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3.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4.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简要介绍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的互相转化和化学反应;2. 实验操作:布置有关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法,促进学习的互动和交流;4. 学生报告:每位学生选定一个亚铁离子或铁离子相关的主题,独立完成调研和报告。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与性质1. 用PPT简要介绍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2. 提出问题,通过讲解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反应中亚铁离子与铁离子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
第二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1. 介绍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的方法,如加氧气氧化等,重点讲解氧化反应中亚铁离子的电子转移过程以及原子结构的变化。
2. 介绍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的方法,如加入还原剂等,重点分析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路径和原子结构的变化。
第三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1. 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常见化学反应,如还原、氧化、络合、沉淀反应等。
并结合实例,分析反应中离子的电荷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布置有关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化学反应的实验,掌握反应条件和实验方法,分析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1. 介绍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常见定量分析方法,如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掌握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实验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随着教师考试临近,想必许多考生都在为没有合适的示范教案而烦恼,常常困扰于课程内容太多无法删减,时间自然也无法保障。
本文以化学学科《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为例,为您呈现10-20分钟的课堂教案,精简的速写教案将成为您备考的参考依据。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Fe2+和Fe3+的性质及转化,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得科学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规律,培养严谨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2价铁和+3价铁的转化。
【难点】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实验导入演示实验:教师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学生仔细观察。
(刚开始生成了白色沉淀,过了一会儿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提问学生: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讲解: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发生了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
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首先先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然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1:结合实验,引导分析提出问题:"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化合价从正二价变为正三价,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要实现亚铁离子与铁离子间的相互转化需要加入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要实现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应加氧化剂。
要实现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应加入还原剂。
"活动2:实验探究,实现转化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做氧化剂的物质和还原剂的物质。
学生:铁粉可以作为还原剂,新制氯水可以作氧化剂。
引导提问: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验证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学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评价。
环节三:巩固提高思考:在加入氧化剂完成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实验时,滴加KSCN溶液、新制氯水后先后顺序的区别。
3.1.3亚铁离子、铁离子的检验与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

探究主题以色识铁——Fe2+与Fe3+的检验与转化课题Fe2+与Fe3+的检验与转化年级高一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课时 1核心概念、关键能力(本课程的主要概念、知识及能力)Fe2+与Fe3+的检验方法、转化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实验方案,掌握检验Fe2+与Fe3+的方法和操作,并能用反应方程式正确表示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客观记录,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培养证据意识。
3.通过生活补铁,能应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解决补铁选择的相关问题,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创新设计(本节课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学过程创造性设计的亮点)本节课是小组实验,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等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掌握检验Fe2+与Fe3+的方法,并迁移到生活中菠菜补贴情境,设计方案检验铁元素。
学习任务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Fe2+与Fe3+的检验方法Fe2+与Fe3+的转化学习方式小组实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4~5克),是人体细胞的必需成分,如果缺铁,人就会发生缺铁性的贫血,而且也会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和新陈代谢的紊乱。
人们会通过食物来获取铁元素。
哪些食物中含有铁元素呢?除了食补,也会服用保健品补铁剂来补铁。
今天就以“色”识铁,一起来学习Fe2+、Fe3+的检验与转化。
观察、思考蔬菜、肉类从生活情境缺铁造成缺铁性补铁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探究下面是某品牌的补铁剂,该补铁剂中铁元素以哪种形式存在,请同学们进行猜想。
如果你是药片质检员,想要检测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你会怎么做?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实验框中准确找到FeCl2溶液、FeCl3溶液。
请一位同学它的方法。
【演示】稀释实验如果把溶液稀释二十倍,观察颜色还科学吗?还有什么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别取一滴管的FeCl3于试管1中、FeCl2于试管2中,分别滴加半滴管的NaOH溶液,观察现象。
铁离子的检验与转化教学设计

铁离子的检验和转化教学设计一、分析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铁及其氧化物初中时学生理论上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再者关于铁的化合物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现在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铁的重要化合物是对金属化学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通过对Fe3+与Fe2+ 的检验和转化实验的学习,总结出物质的基本检验方法,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氧化还原反应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是高一学生学习完化学实验和化学性质及变化后接触到金属元素化合物其中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有所了解、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作为联系前面知识,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总结归纳知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一线教学中,它是一种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活动,问题解决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训练和提高。
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本节的特点,本课应抓住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Fe2+ 、Fe3+的检验方法,理解Fe3+的氧化性、Fe3+与Fe2+的相互转化,巩固、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名师教案

《Fe2+与Fe3+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容出处: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的第二部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共分2课时,本教学设计只针对第2课时《Fe3+与Fe2+的性质与转化》。
核心化学知识:Fe3+的性质及检验;Fe2+的性质及检验;Fe3+与Fe2+的相互转化;Fe3+与Fe2+的用途。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知道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在初中时学习的“铁、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盐等)”等,知道铁盐与碱反应能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高中已经学习了“氯气与铁、铜的反应”,同时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力基础:在“研究物质实验方法”、“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些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够用化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
情感基础:喜欢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学习,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教学设计的三个亮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创设情境
【活动】视频回顾,引入新课
【活动】教师演示:Fe3+的检验
【活动】学生实验一:检验“××铁片”中是否存在Fe3+
【活动】学生实验二:证明溶液中存在F e2+(Fe2+转化为Fe3+)
【活动】教师演示:制备Fe(OH)2
【活动】学生实验三:除去Fe2+溶液中的Fe3+(Fe3+转化为Fe2+)
【活动】学生实验四:FeCl3溶液腐蚀电路板
【活动】小结:Fe2+与Fe3+性质与转化。
化学优质课教案学案铁盐和亚铁盐的互相转化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与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Fe3+的检验难点: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引入】调制“鸡尾酒”将一杯澄清透明的“白酒”和一杯黄色的“黄酒”倒入同一个酒杯中,变成诱人的“红酒”。
向红酒中切入几片柠檬,酒杯中颜色褪去,再将另外一杯“白酒”倒入“柠檬水”中,又变成“红酒”。
这个过程中蕴含了什么化学原理?带着疑问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铁盐的性质,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总结出检验Fe3+的方法。
【学生】汇报本小组讨论结果【总结】以上几位同学提出了,观察颜色、加入NaOH、加KSCN试剂等3种方法检验离子,这3种方法可以检验任何浓度的铁盐溶液中的Fe3+吗?观察【演示实验1】找出检验Fe3+的最佳试剂。
【演示实验1】试剂:1mol/L FeCl3(aq)、蒸馏水、0.1mol/L NaOH(aq)、0.1mol/L KSCN(aq)实验步骤取三支试管,各滴入1滴1mol/lL 的FeCl3溶液,再向其中分别加入蒸馏水至试管的1/3,振荡。
观察颜色。
一支中加1滴0.1mol/L的NaOH溶液,另一支中加1滴0.1mol/L的KSCN溶液,第三支作为参照,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稀释后FeCl3溶液接近无色;加入NaOH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黄,这是因为溶液中Fe3+浓度过小导致生成的Fe(OH)3物质的量太少而观察不到红褐色沉淀生成;加入KSCN溶液的试管中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现象明显。
结论:由此可见,即使溶液中Fe3+浓度很小也能和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溶液,说明KSCN试剂检验溶液Fe3+中更灵敏。
【过渡】从Fe3+化合价角度分析,它可能具有哪些性质?Fe3+中铁元素处于最高价态,转化为Fe2+是一个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过程,Fe3+表现出氧化性需要和还原剂反应实现。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盒中提供的化学试剂探究完成Fe3+ Fe2+的转化,并填写实验表格,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名师课件

2.某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
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Fe2+。
Fe2+与Fe3+的性质
物理性质
NaOH 溶液
化
学
KSCN 溶液
性
质
Fe3+
黄色溶液
Cl2、H2O2 ……
Fe2+ (还原性)
浅绿色溶液
Fe3++3OH-=Fe(OH)3↓ 红褐色沉淀
观察现象2 无明显现象
缺铁性贫血
实验现象分析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认为“***铁片”中__不__含___Fe3+ 。 2.你推测“***铁片”中的铁元素可能是以__F_e_2_+_形式存在。 3.根据实验现象,总结Fe2+的性质。
Fe2+ 的性质
方法
观察溶液颜色 NaOH溶液 KSCN溶液
现象
Fe3+ 的检验
方法
观察溶液颜色
NaOH溶液 首选检验方法
KSCN溶液
现象
黄 色溶液
Fe3++3OH-=Fe(OH)3↓ 红褐色沉淀
Fe3++3SCN-=Fe(SCN)3 血红色溶液
学生实验一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
加水充分振荡之后一分为二
滴加少量
NaOH溶液
观察现象1 灰绿色沉淀
滴加少量
KSCN溶液
植物油 煮沸除氧的NaOH溶液
Fe2+与Fe3+的性质
物理性质
NaOH 溶液 化
学
性
KSCN 溶液
质
化学《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Fe2+ 和Fe3+ 的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e、Fe2+ 和Fe3+的复原性和氧化性。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实验,学生学会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
2.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氧化复原反响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复原反响。
2.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知道化学无处不在,并且能更好地为人类效劳。
教学重点难点:1.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3.学生掌握铁各个价态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稳固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
教学过程:〔学生已经贮备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Fe3+的检验和氧化复原反响等知识。
〕展示:复原铁粉、FeCl2溶液、FeCl3溶液,观察颜色状态。
思考交流1:根据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知识,分析Fe、FeCl2、FeCl3中铁元素的价态,指出Fe、Fe2+ 和Fe3+中,哪些具有复原性,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既具有复原性又具有氧化性学生:具有复原性:Fe和Fe2+具有氧化性:Fe3+既具有复原性又具有氧化性:Fe2+设疑:Fe2+ 怎样才能转变为Fe3+,Fe3+ 怎样才能转变为Fe2+呢学生:实验1 FeCl3溶液中参加铁粉充分反响后,溶液棕黄色变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
2Fe3+ + Fe == 3Fe2+实验2上层清液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Fe2++ Cl2 == 2Fe3+ + 2Cl-学生总结:Fe2+ 能被较强的氧化剂氧化成Fe3+;Fe3+ 能被较强的复原剂复原成Fe2+。
思考交流2:化学实验室在FeSO4溶液里加铁粉防止Fe2+氧化;工业上利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印刷线路板。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中吗写出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2Fe3+ + Fe == 3Fe2+,2Fe3+ + Cu == 2Fe2+ + Cu2+思考交流3:提供试剂药品:细铁钉,锌片、FeCl2溶液、FeCl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氯水、KSCN 溶液。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

一教学中问题《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内容是以两者间相互转化为主,兼带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的一节归纳总结课。
对这节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学生以前的知识积累直接告诉学生哪些物质可以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转化,并且补充一些新的例子,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通过练习相关的方程式来巩固。
总体来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一节课除了方程式,还是方程式。
二解决问题办法怎样使这节课变得新奇有趣,并且让同学容易接受,就成了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调节课堂气氛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师生互动,如增加提问和学生实验等,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部分枯燥的内容。
根据教师的思路,可将本节课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通过实验时用的试剂FeSO4溶液的保存,引入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二、三部分是通过实验的演示分别来说明两者的转化,并且提供一些可以实现转化的例子;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结合Fe向Fe2+和Fe3+的转化以及Fe2+和Fe3+向Fe的转化,得出“铁三角”。
其中二、三两个部分的实验是根据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改编来,提供实验仪器和试剂,通过讲述原理及要求,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实验的步骤,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最后再由教师来归纳总结。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探究实验: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探究目的:探究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试剂: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SO4溶液、新制氯水、铁粉、KSCN溶液要求:1、请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提出有关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的假设2、设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且记录现象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实验以探究实验一:Fe2+ → Fe3+为例:引导:Fe2+ → Fe3+需要氧化剂,上面哪些试剂符合这一要求呢?答:新制氯水和双氧水问:那这个实验要如何设计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新制实验设计:向盛有1mL 0.1mol·L-1 FeSO4的氯水,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Fe3+、Fe2+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Fe3+、Fe2+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董强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3(000)016
【摘要】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二,从学生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出发,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3+、Fe2+。
关于Fe3+、Fe2+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要让学生自己设计Fe3+、Fe2+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董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Fe2+和Fe3+的检验及转化"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
2.“Fe2+和Fe3+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项目式学习\"Fe2+与Fe3+的性质与转化\"为例
4.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下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以《Fe2+与Fe3+转化》为例
5.基于UbD理论培养学考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补铁剂中Fe2+、Fe3+的性质及其转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省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
叶书林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苏教版 2009年6月第5版)
【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以及Fe2+与Cl2的反应。
【教材分析】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最常见的变价金属,铁在生命领域、现代社会均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以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介绍了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条件,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从教材表面看,对学生的知识、能量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巩固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更是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与生命健康、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极好时机。
【学生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四星级高中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好,求知欲望强,乐于展现自我。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在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
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
【教学过程】
1 课堂引入
这是一张真实的验血报告单,数据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低。
我们看看医生的诊断——缺铁性贫血,贫血就要补血。
本节课,我们将探寻补血剂中的“铁”!
〖教师〗表演魔术:黄墨水在白滤纸上写出红色“铁”字
2 补血剂的“红外套”——氧化铁
〖展示〗硫酸亚铁片的说明书展板
〖学生〗第1次阅读硫酸亚铁片的说明书,寻找含铁化合物;观察塑料密封袋中的红色药片、白色药片,猜测物质成份并研碎白色药片观察内部颜色。
红色物质——氧化铁;淡蓝绿色物质——硫酸亚铁。
〖展示〗硫酸亚铁片的三层结构(图1)
图1 硫酸亚铁片的三层结构实物照片
〖教师〗吞服药片是连同包衣一起内服的,这时候谁帮助它脱掉“红外套”?
〖学生〗胃中的盐酸
〖教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含有铁离子。
你知道检验Fe3+有哪些方法吗?
〖学生甲〗根据溶液颜色,Fe3+是棕黄色。
〖学生乙〗我认为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丙〗还可以选择硫氰化钾溶液。
〖演示实验〗检验药片“红外套”的盐酸浸泡液中的铁离子
〖归纳〗列表对比Fe3+的三种检验方法并进行评价
〖揭秘〗魔术里隐含的化学知识。
3 补血剂的“绿身体”——硫酸亚铁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药片的红外套确实是氧化铁。
现在我们来研究除去红外套的白色药片。
你能设计检验药片淡蓝绿色部分含铁元素的实验方案吗?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用水溶解已经研碎的白色药片,然后加检测试剂(1号试管——硫氰化钾溶液,2号试管——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问题〗1号试管在滴加KSCN溶液之前,你预期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现在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难道这是一瓶黑心药?
〖学生〗预期溶液颜色会变成血红色。
淡蓝绿色部分含的是亚铁离子,不是铁离子。
〖教师〗请从价态角度分析,亚铁离子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可能有氧化性、还原性。
〖问题〗请问亚铁离子与哪一类物质反应时表现还原性?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氧化剂?请利用提供的试剂(氯水、双氧水)验证我们的理论分析。
〖学生实验〗亚铁离子与氧化剂的反应
〖教师〗请看说明书的【性状】栏目,思考药片包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第2次阅读说明书,回答:防止亚铁离子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过渡〗2号试管中灰绿色沉淀为什么变成了红褐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是灰绿色吗?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图2)。
图2 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
〖讲述〗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硫酸亚铁要新制,因为久置的亚铁离子会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②溶液要煮沸,煮沸是为了赶走溶液中溶解的氧气;③注射器尖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如果在U形管管口上方滴加,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就会溶解氧气;④植物油提供无氧环境,避免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
所有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我们较长时间看到美丽的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
〖设问〗同学们之所以没有看到白色沉淀都是谁惹的祸?
〖学生〗氧气。
〖过渡〗在空气中,白色沉淀快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是氢氧化亚铁特有的现象,常用于亚铁离子的检验。
〖归纳〗列表对比Fe2+的三种检验方法并进行评价
〖提问〗用硫氰化钾法检验亚铁离子的试剂加入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学生〗不行。
当原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时,现象与亚铁离子没有区别。
4 红外套变绿身体
〖展示〗亚铁血红蛋白的携氧示意图。
〖过渡〗这种补血剂进入胃部后既有Fe3+,又有Fe2+,但是人体血红蛋白需要的是Fe2+。
如何将Fe3+变成Fe2+?
〖学生〗铁离子有氧化性,可以与还原剂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学生实验〗铁离子与还原剂(铁粉、铜粉)的反应
〖提问〗如果误食亚硝酸钠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钠会使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的结合能力。
生死时速,假如你是医护人员,你准备怎么办?
〖学生丁〗吃铁粉。
〖过渡〗本节课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补血剂——硫酸亚铁片中两种价态的铁元素,你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吗?
〖学生〗①通过实验认识了Fe3+、Fe2+的性质、转化及检验。
②进一步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与运用。
③体验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④认识了一些新物质,如KSCN、Vc、NaNO2等。
⑤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
……
〖教师〗同学们关于说明书和本节课的学习还有没有疑问,可以拿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第4次阅读说明书,提出为什么“本品不应与浓茶同服”?
〖演示实验〗浓茶与铁离子的反应
〖结束语〗本节课,我也有很大的收获,首先是认识了这么多新同学,其次,看到大家积极的参与探究,我感到很快乐!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程强调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的影响,要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推向深入,也就是“在做中学”,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主要考虑了三个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围绕补血剂中铁为主线展开教学,市面上的补血剂有很多种,形态上有固态的、液态的,成份上有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
乳酸亚铁等。
最终我选择了硫酸亚铁片作为本节课的主角,因为该补血剂中的亚铁离子含量相对较高,容易观察明显现象,同时该补血剂使用了氧化铁作为着色剂,可以作为铁离子的来源,保证了无论是学生小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均以该补血剂作为研究对象,在阅读说明书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一系列活动中掌握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条件。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通过设计“黄墨水写红色字”的墨术、亚硝酸钠中毒的急救、浓茶变色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有关问题,更因为这些化学知识的新奇性、实用性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我认为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是兴趣的、实用的,所以我选择以补血剂——硫酸亚铁片为载体展开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引领学生在实验中思考,有效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与从化学视角看现实问题的科学素养。
从大的尺度看本节课的教学,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特别是转化也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一个典型实例,因此,学会用变化的观念、分类的观念和守恒的观念都是我所关注的,希望化学学科观念的种子能在这群孩子的脑海中发芽,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