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企业的所有者
会计的5大要素
![会计的5大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f2f8cf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0.png)
会计的5大要素
会计的五大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主要特征包括: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即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没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能够被企业所控制。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主要特征包括:
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包括现有的和未来将有的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即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即偿还负债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其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是收入的扣除项,以利润的形式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以上是关于会计的五大要素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二章第二节讲义
![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二章第二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29dc7a8b0717fd5360cdc68.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职业培训教育网职业人的网上家园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二章第二节讲义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公司制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发生了分离。
● 所有者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或产权)的拥有者,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
● 经营者是指控制并领导公司(日常)经营事务的人员,他们是公司中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一、公司所有者公司的产权制度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它以公司的法人财产为基础,以出资者原始所有权、公司法人产权与公司经营权相互分离为特征,并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作为法人治理机构来确立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及员工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
一个基础、三个权利、四个组成(一)公司的原始所有权(掌握)原始所有权是出资人(股东)对投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股权。
(掌握)股权的主要权限:①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馈赠、转让、抵押等);②对公司决策的参与权(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③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包括股息红利,剩余财产分配)。
(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公司法人财产,是由在公司设立时出资者依法向公司注入的资本金及其增值和公司在经营期间负债所形成的财产构成。
(掌握)法人财产权的特点:法人财产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基础,它具有三个特点:①公司法人财产从归属意义上讲,是属于出资者(股东)的;②公司的法人财产和出资者的其他财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公司以其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③一旦资金注入公司形成法人财产后,出资者不能再直接支配这一部分财产,也不得从企业中抽回,只能依法转让。
特别注意:公司对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拥有独立支配的权力,即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或称法人产权)。
公司产权制度是以公司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的。
(三)公司财产权能的两次分离(熟悉)公司财产权能的分离是以公司法人为中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次分离。
corporate ownership 的类型
![corporate ownership 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76dabc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8.png)
在当今社会,企业所有权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corporate ownership 的类型,通过全面地评估和分析,为读者展现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有权对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种类1.私人公司:私人公司通常由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创立,他们拥有公司的全部股份,并且对公司负有全部责任。
这种所有权类型下,所有者通常也是公司的管理者,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和决策权。
私人公司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小型企业和家族企业中。
2.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所有者可以通过购买公司股票来获得公司的所有权。
在这种类型下,公司的所有权分散化,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决策有一定影响力。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由政府完全或者部分控制的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或政府。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所有权类型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着深远影响。
4.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由多个所有者共同拥有的企业形式,包括私有所有制和公有所有制的结合。
这种类型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复杂,各种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权力结构需要谨慎平衡,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有权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
私人公司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其在创新和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容易出现所有者个人行为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可以促使公司更加注重股东权益,但也容易出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之间的冲突。
国有企业在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容易受到政策变化和行政干预的影响。
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处理好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和权力制衡,以确保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四、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有权各有其利弊,没有一种所有权类型是完美的。
私人公司能够快速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但也容易出现所有者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冲突;上市公司能够有效吸引资金和人才,但也面临着股东与管理层利益的矛盾;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和国计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需要更多的市场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处理好各种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所有者权益的例子
![所有者权益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ca43a3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f.png)
所有者权益的例子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或股东权益。
它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回报。
以下是关于所有者权益的10个例子。
1. 股本:股本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它代表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股本通常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持有者享有投票权和分红权,而优先股持有者在分红时享有优先权。
2.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方式所募集的超过股本的资金。
这些资金不作为分红给股东,而用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属于所有者权益。
3. 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企业从盈利中留存下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增加企业的资本或弥补亏损。
这部分资金属于所有者权益,可以用来支付股息或投资企业项目。
4. 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从盈利中留下的未分配给股东的利润。
这部分利润会在以后的年度用于分红或留作再投资,属于所有者权益。
5. 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业务收益或损失,如外币兑换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
这些收益或损失不计入当期净利润,而是体现在所有者权益中。
6. 库存股:库存股是企业自有股份,通常是企业回购的部分股份或未分配利润用于回购的股份。
库存股不享有投票权,也不计入普通股股本,但属于所有者权益。
7. 减值准备:减值准备是企业为了弥补资产价值下降而提前计提的准备金。
这部分准备金属于所有者权益,用于抵消企业可能面临的亏损。
8. 股东权益变动:股东权益变动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所有者权益进行的调整。
这些调整可能包括股本增资、股本减资、股东增加或减少等。
9. 其他权益:除上述几种所有者权益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权益。
例如,企业的特许权益、专利权益、商标权益等都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10.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缴纳的未来所得税。
这部分负债虽然不属于所有者权益,但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简述企业的构成要素
![简述企业的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80f49f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a.png)
简述企业的构成要素
企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1. 所有者:企业的所有者是指对企业具有所有权并承担所有经济责任的个人或机构,可以是个人、家族、合作社、股东等。
所有者为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并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
2. 资本:资本是企业的重要要素,它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资产,以及从外部筹集的贷款和债券等。
资本是企业实现经营活动、发展和创造利润的基础。
3.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员工。
劳动力贡献智力和体力劳动,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创造价值的主体。
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至关重要。
4. 技术和创新:技术和创新是企业具备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5. 市场需求和客户:市场需求和客户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必须满足市场需求,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可以获取客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6. 管理层和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层负责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政策和决策,组织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功能,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和实现目标。
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7. 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形势、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等。
企业
需要了解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好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所有者概念
![企业的所有者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56f26f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b.png)
企业的所有者概念1.问题的提出从企业产生到现在为止的数千年的历史中,尽管企业的形态一变再变,但有一点大概是根深蒂固的,这就是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的观念。
人们看到,不管在正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还是在现实的法律上,股东都被视为企业的所有者,同时是唯一的所有者。
这一教条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企业进一步进展的桎梏,并与现实经济发生了不可调与的冲突。
这样说,看上去大概有些危言耸听,但只要对企业的实际,那怕仅仅是中国企业的实际,有一点最起码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也会觉得并不为过。
还是先看一下我们熟知的中国国有企业吧。
曾经同时仍在构成国民经济大厦基石的我国国有企业,其来源要紧有下列几个部分:第一,没收的外资企业与官僚资本企业;第二,赎买的民族资本企业;第三,解放后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第四,集体企业过渡而来;第五,少量的解放区企业演变而来;等等。
改革开放前,这些企业尽管归属不一致级别的政府,但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国有国营,并实行高度集权的统一计划管理,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率与无效率。
改革开放后,随着企业权利的扩大与经营方式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企业。
目前国有企业从产权结构看,要紧有两种形式:国有独资与国有控股。
大量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正在通过非国有化或者民营化,逐步摆脱国家的直接操纵。
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并没有象改制前预想的那样收到应有的效果。
要紧问题是资产流失、短期行为、赖账、偷懒、套牢、偷逃税款、贪污受贿与在职挥霍等等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可统称之为代理问题,它们都属于企业的宏观层面的问题,而且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与目标不一致有关。
因此,有人提出了各类各样的深化国企改革方案,如退出论、非国有化说、私有化说、激励理论、监督理论、分享理论,等等。
这些观点可概括为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是私有化或者民营化,现有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应当通过上市流通或者出售,实现非国有化;第二种思路主张储存现有国有企业的基本格局,而通过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解决国企存在的代理问题。
会计中所有者指什么意思
![会计中所有者指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7e757e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3.png)
会计中所有者指什么意思包括:(1)实收资本: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状况下无须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2)资本公积:资本本身升值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投资者的共同的权益。
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
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接受捐赠资产,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接受外币投资因所采纳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
(3)盈余公积:企业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存。
(4)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它受总资产和总负债变动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动。
(2)所有者权益包涵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
与此同时,所有者也必须以其出资额承当企业的经营风险。
(3)所有者权益还意味着所有者有法定的管理企业和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利。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资本金,形态上表现为各种财产物资,国家、集体、个人、法人资本。
2.公积金,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其经济实力和应付经营不测而必须保留的资本额,亦称准资本。
它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两部分。
(1)资本公积金是指由投入资本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增值。
它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
它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和资本汇率折算差额等;(2)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它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以及公益金。
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可按照规定的程序转增资本金;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也可以弥补企业亏损,在特别状况下经批准还可以发放股利3.公益金,是指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准备金。
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责任和义务
![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责任和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6ee32d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a.png)
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责任和义务
管理者和所有者在组织或企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责任和义务。
管理者通常负责组织或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他们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规划和战略制定:制定组织或企业的目标、战略和计划,以实现长期发展。
2. 组织和协调:协调各个部门和团队的工作,确保整体运营的顺畅和高效。
3. 决策和执行:做出重要的决策,并确保决策得到有效执行。
4. 人员管理:招聘、培训和发展员工,建立高效的团队。
5. 绩效管理:监控和评估组织或企业的绩效,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所有者则是组织或企业的出资人或股东,他们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提供资金:为组织或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实现其目标和发展。
2. 风险承担:承担组织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3. 监督和决策:参与重要的决策过程,对组织或企业的方向和战略进行监督。
4. 利益追求:追求所有者的投资回报和利益最大化。
尽管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责任和义务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需要密切合作,以实现组织或企业的成功。
所有者提供资源和支持,而管理者负责运营和执行。
双方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组织或企业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责任和义务可能会因组织或企业的性质、规模和法律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组织章程会对两者的角色和职责进行详细规定。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公司所有权类型
![公司所有权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efedf18de80d4d8d15a4fcd.png)
成立深圳公司公司秘书服务香港律师公证网页设计公司所有权类型公司这种商业发展的模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关系都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往来的对象。
公司是由一定的自然人组成的,所以对于公司是有所有权的产生的,但是公司所有权的类型是和我们个人所有权有差别的。
那么公司所有权类型有哪些?公司所有权的内容公司的所有者就是公司股东,即公司出资者。
公司成立后,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指股东所持股份之间的比例关系。
所有权决定经营权、收益权、处分权。
因此公司的重大问题需要股东大会决议,按票数原则来通过。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公司法规定修改章程存续发展的有限公司如果有1/3以上票数的股东不同意,就不能通过;上市公司股改中如果1/3以上票数的股东不同意,股改方案也不能通过。
公司所有权的规定原则上,一个公司可以被某个并非出资人的人所有。
这样的一个公司所需的资本会全部通过借款来实现;它的其他类似的生产要素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获得,而自己的产品也会在市场上销售。
该股东拥有控制公司的权利,占有公司所得的权力(无论是通过作为还是不作为)。
不过这种公司并不常见。
公司的所有权通常都是赋予那些鱼公司有某些交易关系的人。
很显然,之所以如此,原因是,所有权这种形式可以减少成本,而这种成本如果通过简单的市场订约行为来实现就会出现。
更务实一些,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订约尤其成本高昂,比如市场寡头统治或者信息不对称时。
在这些情况下,订约的整个损失可以减少----通过将订约中的买方与卖方合二为一进而消灭两者间的利益冲突。
所有权自身其实也包含有重要的成本。
此外如下文将讨论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出资这类成本是很不相同的。
最佳的有效性只有在所有权的分配使得所有出资人的全部交易成本最小时才能实现。
这意味着最小化那些成立深圳公司公司秘书服务香港律师公证网页设计非股东的市场订约成本,也意味着最小化那些股东出资人的成本。
(译者注:出资人,依我看来,并不限定于是股东,上文下文同)。
密尔顿·弗里德曼的企业社会责任说
![密尔顿·弗里德曼的企业社会责任说](https://img.taocdn.com/s3/m/767b37bb680203d8ce2f24cb.png)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顾客
满足顾客的需求 真实的广告 交货及时 价格合理 产品使用要方便、经济、安全 产品包装不应引起环境污染 质量保证 周到的售后服务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基本问题
1. 谁负责?个人还是企业?如果是企业,企业是否可以像
人一样成为道德行为主体?
慈善责任 伦理责任 法律责任 经济责任
升华层次 发展层次 基础层次
(三)其它代表性观点:
1、三个同心圆观点: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用三个同心责任圈来说明社会对企业的 期望,最里圈,包括明确的有效履行经济职能的基本责任;中 间一圈,包括在执行这种经济职能时对社会价值观和优先权的 变化要采取一个积极态度的责任;最外圈,包括新出现的还不 明确的责任。
1 范围(Scope) 2 术语,定义和术语缩写(Terms, definitions and
abbreviated terms) 3 了解社会责任(Understa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包括组织的社会责任:历史背景、社会责任的最新动向、
社会责任的特点、国家和社会责任四个条款。
25
企业的影响力决定了它的责任
有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社 会责任源于企业的社会权利。
企业影响力是指企业通过行动改变社会的力量和强度 经济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 对于个人的影响力 技术影响力 环境影响力 政治影响力
26
不能依靠“无形的手”实现公共最好的福利 市场机制的缺陷
社会价值及优先性
经济功能
广泛的社会责任
6
2、“三重底线”观点
企业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与社会的 期望,以及经营活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 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一节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
![第一节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https://img.taocdn.com/s3/m/a66b6c020740be1e650e9a6e.png)
第一节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一、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约(包括市场合约和非市场合约)而将一定的稀缺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组合起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生产经营的经济单位(或经济组织)。
合约是企业产生和延续的手段而不是企业本身。
企业是由一定的稀缺性资源构成的,因而资源的提供者有收益权。
尽管常常是由资源提供者的利益决定的,但企业有自身的经济利益。
企业是一个生产经营性的单位,因而非生产经营性单位,如政府部门、政党、社会团体等,不能称为企业。
古典企业是所有者兼经营者企业,而现代企业则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现代社会中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和转轨经济中的国有企业,以及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和虚拟企业以及各种中间形式。
从企业产生到现在为止的数千年的历史中,尽管企业的形态一变再变,但有一点似乎是根深蒂固的,这就是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的观念。
无论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还是在现实的法律上,股东都被视为企业的所有者,并且是唯一的所有者。
但是这一观念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并与现实经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看来,企业不过是一个组合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并出售各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主人是自有资本的所有者,即资本家,企业的目标是为资本家赚足够多的钱,也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
在行为理性、完全信息和零交易成本的假设下,企业被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
然而这种企业的定义与我们看到的现代公司多少有些不符。
现实中的公司基本上是由一组支薪金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控制的企业,其目标仅仅是保持一个能使股东满意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报率,一旦赢利超过这个最低限度,企业就会牺牲利润增加经营者的效用。
经营者的效用包括高额工资、庞大的企业规模、在职消费和社会声望等。
其实,即便在古典企业(所有者兼经营者企业),利润也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利润最大化只是一种理论假设。
企业分类标准
![企业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aeabe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4.png)
企业分类标准企业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从事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和分配的经济组织。
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所有制形式、行业属性等不同特点,可以将企业进行分类。
企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企业管理、政府监管、市场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可以将企业分为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所有的企业,其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全面控制。
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由集体所有的企业,其所有权属于集体成员,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形式。
私营企业是由私人所有的企业,其所有权属于私人,私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外商投资企业是由外国投资者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投资兴办的企业,其所有权属于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可以将企业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10人以下,年销售额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
小型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10-50人,年销售额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
中型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50-300人,年销售额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0万元-2亿元的企业。
大型企业是指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上,年销售额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技术创新、资金运作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企业进行规模分类有利于实施差异化管理。
再次,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可以将企业分为制造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农业企业。
制造业企业是以生产商品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其主要活动是生产加工商品。
服务业企业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其主要活动是提供各种服务。
农业企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其主要活动是农业生产经营。
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需求、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企业进行行业分类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所有权结构分析
![所有权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1ef0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c.png)
所有权结构分析简介所有权结构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所有者的身份和权力分配方式。
了解和分析所有权结构对于企业管理和决策非常重要。
分析方法分析所有权结构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所有者身份:确定组织或企业的所有者是个人、合作社、家族企业还是股东等。
2. 所有者权力:分析所有者对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控制程度,包括投票权、董事会席位等。
3. 所有者关系:研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盟,包括家族关系、股东协议和合作方式等。
分析目的分析所有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1. 理解企业决策的权力来源和过程。
2. 评估所有者之间的权力平衡,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或分散。
3. 识别并解决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4. 制定合适的公司治理政策和规则。
分析工具进行所有权结构分析时,可以使用以下工具:1. 所有权结构图表:方便地展示所有者的身份、权力和关系。
2. 所有权指标:通过衡量所有者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权力指数和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指数等来评估所有权结构的健康程度。
3. 法律法规框架:参考当地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所有者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
分析结果通过所有权结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 所有权结构的稳定性:评估所有者变动的频率和影响。
2. 所有权结构的透明度:评估所有者信息披露的充实程度。
3. 所有权结构的持久性:评估所有者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承诺。
4. 所有权结构的合法性:评估所有者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总结所有权结构分析对于理解企业内部权力和利益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所有权结构,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决策过程和解决利益冲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9). Understanding Ownership Structures: A Key to Succ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YB创业培训第一步教案
![SYB创业培训第一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ff18a16fc700aba68fc6b.png)
华夏成功心理培训学校SYB教案本授课人:***时间: 2011年第一步将你作为创业者来评价课题一:什么是企业教学目的1. 企业以及企业的循环过程;2. 创办企业面临的挑战:3. 创办企业的原因4. 创办企业所要面对的挑战5. 认识到一些会使你在创办企业中陷入困境的原因。
财商理论:金钱是一种观念,好好学习拿高分,考上好学校,找一份安全稳定的工作,然后攒钱。
这种想法对吗象限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E 代表雇员(上班族)————————拥有一份工作 S 代表自由职业者(律师、医生、会计师)—工作属于你 B 代表企业所有者———拥有一个系统,有人为你工作 I 代表投资者————————————让钱为你工作什么是企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经济组织。
要点说明: 1 以营利为目的2 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服务3 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经营循环过程商品流经营核算资金流入< 资金流出亏损资金流入> 资金流出盈利资金流入=资金流出不亏不盈企业赢利的模式——————低进高出创业首先要有亏钱的心理准备!创办企业面临的挑战(创业者不得不提前深思的问题)1、创办企业的好处(你创办企业的原因)2、创办企业将遇到的烦恼和困难3、企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创办企业的好处:1、不听命于他人2、做自己喜欢的事3、赢得尊重、威望和利润4、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运5、感受创造及贡献的乐趣企业家职业的得和失(一)三种所得:利润、独立性和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
(二)三种所失:艰苦的工作,个人的压力和失败的风险。
创业者必须面对的烦恼和问题1、承担经济风险和面临巨大挑战。
2、长时间工作操劳,生病也得不到休息;3、失去个人的许多情趣(看电视、看书)4、精神压力大烦恼多;5、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教育和辅导;6、失去稳定的工资收入;7、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无暇与家人团聚。
常见的创办企业失败原因1、管理不善,运行过程中问题发现不了纠正不力;2、受骗和用人不当被盗,缺乏员工的管理经验;3、缺乏专门的企业管理知识技能4、市场营销手段滞后,销售不畅;5、现金控制不当和赊销;6、费用控制不当,支出过高;7、库存超量,管理保管不善8、营业地段差,人气不旺;9、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和难易预料事件(房屋拆迁);其它经营失败原因1、没有进行市场调查盲目投资。
SYB4企业的人员组织
![SYB4企业的人员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853e6d8384868762caaed556.png)
四、员工 1、为什么要雇佣员工 没有时间和能力把全部工作做完。
2、怎样雇用员工 A、参照你的企业构思,把该做的工作列出来。明确哪些工作自己做不了----以岗 定人; B、详细说明雇用人员所需技能和其他需求,决定完成每项工作所需的人数---以量定人。
3、招聘员工的条件 人品、能力、长相、年龄、口才、学历、身高、工作经验、社会背景、工作态度 等等 提示: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阅读 P16 页创业故事(十四): 谁当老板 1、为什么黄亮当老板? 2、他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三、企业合伙人 1、创业初始,创业者往往缺少: 资金 技术或能力 销售能力或销售渠道 管理能力 现阶段大部分创业者缺乏资源,创业时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在这样 的情况下,需要创业者具有合作意识,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与人合作,如果不能 够与人合作,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像这样一种传统理念在当下这个社会是不 通用,不流行的。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要善于与人合作,合伙创业有其弊端, 在实际操作中要趋利避害。
提问:学员对合伙创业作生意 的看法,看有没有学员愿意合 伙做生意。从而引出优势和劣 势的两面性。
利
1、资金增大 2、优势互补 3、信心增强,责任分担 4、抗风险能力增强
合伙创业的利弊
弊
1、利益分割 2、意见不统一,延误决策时间 3、分工不明确,相互推诿
分小组进行讨论 每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派 代表到讲台回答本小组讨论结 果 根据学员回答进行分析概括
分小组进行讨论 每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派 代表到讲台回答本小组讨论结 果 根据学员回答进行分析概括
3、制定企业计划时业主要考虑如下问题: A、自己的经营能力; B、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 C、哪些工作自己即无时间又无能力去做; D、是否要聘请一个经理,要求是什么? 提示:老板也是人,作为人所拥有的公共资源是平等的,一天都是 24 个小时, 生命的周期大体相当,最长也不可能活过 100 岁,当然有活过 100 岁的,但很少。 那么怎样才能把老板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呢?最重要的是老板要学会怎样去 工作?耐心发现、指导、授权他人来完成更多的工作,用他人的时间来倍增自己 的时间,这才是老板最应该做的事情。
《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1b83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b.png)
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管理制度》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进一步明确产权归属,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有关用语的含义)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拨款、国家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形成的资产。
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权利。
产权界定,是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具有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经营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企业中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产权界定的原则)产权界定,应当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
在国有资产产权界定过程中,既要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及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其他财产所有者及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主管部门)*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国资办)是本市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工作的主管部门。
区、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规定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工作。
第六条(国有企业资产中的产权界定)本市国有企业资产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界定为国有资产:(一)依法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机构和国有企业分别以货币、实物、国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及知识产权等向企业投资,形成的国家资本金和国有法人资本金。
(二)国有企业在税后利润中按照国家规定划转而增加的资本金,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等。
(三)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名义担保,全部以借入资金投资创办的企业所积累形成的净资产。
(四)国有企业接受馈赠形成的资产。
(五)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两则”)前,国有企业从留利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实行“两则”后用公益金购建的集体福利设施而相应增加的所有者权、九益。
(六)国有企业中党、团、工会组织等占用企业的财产,但以党费、团费、会费以及按照国家规定由企业拨付的活动经费等结余购建的资产除外。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07ff97e4afe04a1b071dec0.png)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一)所有者。
企业的所有者,也就是企业最初的直接投资人,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
另外,企业所有者也是企业收益的分享者和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
(二)企业债权人。
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
因此,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尽量做到能够到期偿债,维护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企业职工。
企业职工包括一般的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
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
因此,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职工的利益。
(四)国家税务机关。
国家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维护企业的社会环境安全,因此要分享企业的收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
国家作为企业不请自来的利益分享者,带有强制的色彩,而且分享企业很大份额的利润,因此,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这些企业集团利益者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集团相互妥协、共同作用,借此来实现他们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
所以,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最大。
财务管理目标(整体目标)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应明确财务管理是干什么的,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下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企业经营的各部门和各环节期待其完成哪些任务。
企业是谁的企业
![企业是谁的企业](https://img.taocdn.com/s3/m/724b20d833d4b14e852468cb.png)
产权 同样 归投 资人拥 有)剩余部 分由 ,
一
投 资 人 自行 决 定 , 留 归 企 业扩 大 资 投 入 的 是 物 力 资 本 , 对 企 业 的 筹 建 地 位 应 当平 等 , 用应 是 同等 重 要 。 或 这 功 但 本 积 累或 向投 资 人 发放 股 息 红利 。这 营运 是 不 可 或 缺 , 公 司 法》 特 别 提 何者更 为重要 , 《 也 并非可一概 而论 。 它需
物 力资 本 与人 力 资本 在 企 业 中 的
过 股 东代表 大会 选 举董 事会 予 以 管 力资本投资人共 同的企业 依据今 日知 识 经济 时代的观 点 ,
般 意 义 的投 资 人 ( 即投 钱 人 ) 企 业 向
税 、 取 盈 余公 积和 公益 金 后 ( 提 两金 的 资 本 包括 人 力 资 本 和 物 力 资 本 两种 。 动对 象, 以完成物质形态转换 的活动 。
是谁的企业 ” 岂非 多此一 举。
只 有物 力资 本而没有人 力资 本参 与, 型 企业。 传统的手工作 坊式的劳 动, 是
企 业 的 归 属 认 定 , 只 考 虑 谁 投 企业 同样无法筹建 营运。人 力资本 固 若 劳动 占据主体 因素,无需做过 多资本
资谁所有。那 么企业只能是投 资人 的 然要通过 并借助 于物 力资本的精 心运 投 资 ,尤其是某些具有 复杂技 能的雕
都是 大 家公认并依 法( 《 司法》 出法定最低 资本的规 定。没有这笔物 要 考 虑 企 业 的性 质 , 如 公 等) 如传 统 企业 、 代 现
予 以 明确 。就 此 而 言 , 本文 提 出“ 企业 力 资 本 , 业 显 然 是 无 法开 办 。但 若 企
企业或 已大步跨 入季 识经济时代的新
经营管理者对谁负责监督
![经营管理者对谁负责监督](https://img.taocdn.com/s3/m/4c118d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a.png)
经营管理者对谁负责监督在任何组织或企业中,经营管理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制定计划、指导员工、监督运营和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
然而,一个关键问题是,经营管理者应该向谁负责监督?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并探讨经营管理者应该向谁负责监督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
企业所有者与股东一种常见的观点是,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所有者或股东负责监督。
企业所有者和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投资了资金,并期望获得回报。
因此,经营管理者应该向他们负责,确保企业运营良好,实现盈利并保护股东利益。
这种监督是通过财务报告、业绩评估和其他形式的沟通实现的。
然而,有时企业所有者和股东可能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例如,经营管理者可能面临短期盈利和长期战略目标之间的冲突。
此外,如果企业所有者和股东过于干预管理决策,可能会影响到经营管理者对员工和客户的有效管理。
员工和团队另一种观点是,经营管理者对员工和团队负责监督。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他们对实现企业目标至关重要。
经营管理者应该确保员工具有必要的资源、培训和支持,以便他们能够实现最佳绩效。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经营管理者可以确保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投入。
然而,监督员工并不总是容易的。
员工可能有不同的目标、动机和工作风格,经营管理者需要平衡这些差异,确保团队协同合作。
此外,经营管理者还需要管理冲突、促进沟通和解决问题,以确保团队的有效运作。
客户和利益相关方最后,经营管理者还应对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负责监督。
客户是企业的生命线,经营管理者应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靠性和及时性,以满足客户需求。
与此同时,其他利益相关方如政府、供应商和社会大众也对企业的运营和行为感兴趣,经营管理者应保持透明和合规,以维护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经营管理者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改进和适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
通过与企业所有者、员工、客户和利益相关方合作,经营管理者可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企业的所有者摘要: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约而将一定的稀缺性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组合起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所有者既不同于资源(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不同于利益相关者。
企业所有者是指企业所有权(财产控制权)的拥有者。
由于企业的所有权(财产控制权)是属于经营者的,因此,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是经营者,而不是股东。
股东固然可以亲自经营企业,正如他们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样,但在现代股份公司中,“退出”似乎是必然的。
关键词:企业所有者合约资源1.问题的提出从企业产生到现在为止的数千年的历史中,尽管企业的形态一变再变,但有一点似乎是根深蒂固的,这就是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的观念。
人们看到,无论在正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还是在现实的法律上,股东都被视为企业的所有者,并且是唯一的所有者。
这一教条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并与现实经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这样说,看上去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只要对企业的实际,那怕仅仅是中国企业的实际,有一点最起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也会觉得并不为过。
还是先看一下我们熟知的中国国有企业吧。
曾经并且仍在构成国民经济大厦基石的我国国有企业,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没收的外资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第二,赎买的民族资本企业;第三,解放后政府投资兴办的企业;第四,集体企业过渡而来;第五,少量的解放区企业演变而来;等等。
改革开放前,这些企业尽管归属不同级别的政府,但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国有国营,并实行高度集权的统一计划管理,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率和无效率。
改革开放后,随着企业权利的扩大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企业。
目前国有企业从产权结构看,主要有两种形式: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
大量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正在通过非国有化或民营化,逐渐摆脱国家的直接控制。
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并没有象改制前预想的那样收到应有的效果。
主要问题是资产流失、短期行为、赖账、偷懒、套牢、偷逃税款、贪污受贿和在职挥霍等等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可统称之为代理问题,它们都属于企业的宏观层面的问题,而且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与目标不一致有关。
于是,有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深化国企改革方案,如退出论、非国有化说、私有化说、激励理论、监督理论、分享理论,等等。
这些观点可概括为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是私有化或民营化,现有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应当通过上市流通或出售,实现非国有化;第二种思路主张保存现有国有企业的基本格局,而通过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督解决国企存在的代理问题。
就第一种思路来讲,非国有化一定有效率吗?恐怕直到现在,没有一位经济学家能够令人信服地证明,哪怕仅仅是理论证明,非国有企业一定比国有企业有效率。
实际上,代理问题正是由于股份公司规模扩大以后,股权分散化,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
从现实来看,西方的非国有企业并不总是有效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也并非全是无效的。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每天都有大批的非国有企业破产和倒闭,同时有大量的国有企业顽强地发挥着非国有经济难以发挥的作用。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不是所有制本身,而是各种所有制形式适宜生存的制度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方式。
从第二种思路来看,激励和监督无疑是解决国企代理问题的两把钥匙。
然而,如何激励,由谁监督,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关于激励,迄今国内学术界参照外国经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年薪制、股票和股票期权奖励计划、利润分享制、企业家市场竞争机制,等等。
这些方式,有的目前尚不具备正式运作的条件(如年薪制需要以企业家的充分竞争为前提),有的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如分享制),有的则不符合中国国情(如股票期权奖励计划)。
至于监督,从实践来看,世界上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是强调出资人利益的股东主权的监督模式,另一种是强调股东、债权人和职工利益的共同监督模式。
前者以英美为常见,后者在德日较流行。
在西方,由于股权的分散,股东会产生搭便车心理,即谁也不愿支付监督成本,行使监督权,而宁愿以“用脚投票”代替“用手投票”,因此,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
尽管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比分散的小股东更有动力对企业监督,不过,机构投资者本身也是需要监督的,只不过使代理的链条延长了一节。
在我国,国家固然可以向企业委派监督官员,如董事、监事和督察等,作为国有股权代表对企业实施监督,但由于这些官员并不是真正的股东,没有剩余索取权,难以期望其尽到监督责任,也就是说,监督者本人也会偷懒。
如要让监督者尽职尽责,就要对监督者进行激励和监督,这样,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成本却增加了。
所以,外部股东主权的监督模式,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并不总是有效的。
与强调股东权利的英美模式比,德日的共同监督模式看上去更适合我国的情况:首先,它不需要一个发达的证券市场。
由于股东直接监督的局限性,英美国家更多地依靠证券市场上的货币投票,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
企业经营得好,有前景,投资者愿意投资,股价就上升;否则股价就下跌。
股票价格成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
在德日,由于银行和职工的共同参与,证券市场看上去无足轻重,至少不如英美那样意义重大。
我国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发达的证券市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人为地加快进程,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其次,债权人和职工的参与,可以分解股东的监督职能,形成多元监督主体,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债权人和职工的权益,另一方面可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
因为这三者之间具有某种利益或目标的一致性。
不过,债权人和职工参与监督的依据是什么?是仅仅基于需要,还是有着更深刻的制度背景?抑或是逻辑推论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企业。
2.企业是什么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看来,企业不过是一个组合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并出售各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主人是自有资本的所有者,即资本家,企业的目标是为资本家赚足够多的钱,也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
在行为理性、完全信息和零交易成本的假设下,企业被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
然而这种企业的定义与我们看到的现代公司多少有些不符。
现实中的公司基本上是由一组支薪金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控制的企业,[1]其目标仅仅是保持一个能使股东满意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报率,一旦赢利超过这个最低限度,企业就会牺牲利润增加经营者的效用。
经营者的效用包括高额工资、庞大的企业规模、在职消费和社会声望等。
其实,即便在古典企业(所有者兼经营者企业),利润也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利润最大化只是一种理论假设。
在现代企业,资本家成了不在的所有者,或者说,仅仅是企业股份的所有者,或者如美国的伯利和米恩斯(Berly & Means)所说,是企业“消极财产(positive property)”的所有者,经营者成为事实上的所有者。
[2]英国的科斯(Coase)曾经准确地看到,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互相替代的协调经济活动的手段。
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交易的一种内化,这种内化尽管会带来管理成本,但可以节省市场交易成本。
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就在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边际值相等之点。
[3]不过,科斯仍然是以古典企业为分析对象的。
香港的张五常(Cheung)将企业与市场看作是合约安排的两种方式。
他指出,与其说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不如说企业是用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用一种合约替代另一种合约。
[4]张五常把企业看作是一组要素合约的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仍然没有摆脱古典或新古典的教条。
美国的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 & Demsets)把企业看作是一种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合约。
在团队生产中,各种投入资源由全体成员共同拥有,产品由全体成员协作生产出来。
由于技术的不可分性和计量成本(metering cost)的存在,每个成员的贡献都难以计量和分解,这样就产生了成员的偷懒问题。
一种减少偷懒的方法是,有人专门作为监督者,检查团队成员的投入绩效。
但谁来监督监督者呢?市场竞争固然可以对监督者形成约束,但市场竞争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另一种约束是让监督者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向其它投入要素支付报酬的权利,成为雇主,其它成员成为雇员。
[5]美国的詹森和麦克林(Jensen & Meckling)肯定了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把合约作为自主交换的一个媒介物的思想,赞赏他们强调监督在团队生产中的作用,但认为他们有关联合投入生产的观点太狭隘了,以致存在误导。
在詹森和麦克林看来,合约关系才是企业的本质,不仅对雇员来说是如此,对供应商、客户和债权人等等来说也是如此。
所有的合约都存在代理成本和监督问题,这与他们之间是否存在联合生产无关。
企业和其它组织一样,完全是一种法律假设,是人工构造的产物,可以看作是一组个人间合约关系的联结(nexus),并以存在着组织的资产和现金流量可占用的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s)为特征,这种索取权不需要经过其他签约人的同意就可售出。
[6]事实上,詹森和麦克林研究的正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
美国的威廉姆森(Williamson)在缔约人(contracting man )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行为假设下,把企业看作是与一定的交易合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
通常,合约有三种类型:古典合约、新古典合约和关系合约。
描述交易的维度有三个: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分为偶尔进行的和经常进行的)、投资专用性(包括非专用性、混合型和特质型)。
暂时撇开不确定性(假定为适中)不谈,大体说来,古典缔约活动适用于所有标准化的交易(无论交易发生频率如何);新古典缔约活动适用于偶而进行的、非标准化的交易;而关系性缔约活动则适用于经常进行的和非标准化的交易。
对于非专用性的交易(古典缔约活动),市场治理是较为有效的;对于偶尔进行的混合或高度特质性交易(新古典缔约活动),需要有第三方参与帮助解决争端、评价绩效的三边治理;对于混合和高度特质性的经常性交易(关系性缔约活动),需要有专用性治理结构,其中混合型的经常性交易需要双边治理,高度特质性的经常性交易需要一体化治理或企业治理。
如果考虑到不确定性的增加,双边治理常常为一体化治理所取代。
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投资专用性程度越高,被套牢(hold-up)的可能性越大;为降低风险,就越需要保护,一体化治理(如纵向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
[7]美国的克莱因(Klein)则从准租金的角度分析了套牢现象,认为如果一项有准租金的资产强烈地依赖于另一些专用性资产时,会导致资产的一体化。
[8] 美国的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 & Hart)[9]、哈特和穆尔(Hart & Moore)[10]以及哈特(Hart)[11]把企业看作是由其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