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1 一元二次方程1带教学反思
(贵州)RJ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单元教案 含反思)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C.(x-1)(x-2)=3 D.ax2+bx+c=0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的方程(k+1)x+k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1|=2,k+1≠0,∴⎩⎪⎨⎪⎧k=3或k=-1,k≠-1.∴k=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2-2=5x;(2)9x2=16;(3)2x(3x+1)=17;(4)(3x-5)(x+1)=7x-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5x-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2+2x-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9x-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1.6m2.已知床单的长是2m,宽是1.4m,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m,剩下部分的宽为(1.4-2x)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2,∴可列方程(2-2x)(1.4-2x)=1.6.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x-2x=0的解为( )A.x1=1,x2=2 B.x1=0,x2=1C.x1=0,x2=2 D.x1=12,x2=2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中的x1=0,x2=2都能使方程x2-2x=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已知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x+1=0的一个根,则m的值是( ) A.1 B.-1C.0 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1)+1+1=0,解得m=-1,此时m-1=-2≠0,∴m=-1.故选B.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21.2.1 配方法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1.学会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2.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n 的方程.3.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情境导入一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为10,若设其边长为x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列出怎样的方程?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直接开平方法【类型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运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4x 2=9;(2)(x +3)2-2=0.解析:(1)先把方程化为x 2=a (a ≥0)的形式;(2)原方程可变形为(x +3)2=2,则x +3是2的平方根,从而可以运用开平方法求解.解:(1)由4x 2=9,得x 2=94,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32,∴原方程的解是x 1=32,x 2=-32.(2)移项,得(x +3)2=2.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3=± 2.∴x +3=2或x +3=- 2.∴原方程的解是x 1=2-3,x 2=-2-3.方法总结:由上面的解法可以看出,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一般地,对于形如x 2=a (a ≥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 1=a ,x 2=-a .【类型二】直接开平方法的应用(2014·山东济宁中考)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ab>0)的两个根分别是m+1与2m -4,则ba=________.解析:∵ax2=b,∴x=±ba,∴方程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m+1+2m-4=0,解得m=1,∴一元二次方程ax2=b(ab>0)的两个根分别是2与-2,∴ba=2,∴ba=4,故答案为4.【类型三】直接开平方法与方程的解的综合应用若一元二次方程(a+2)x2-ax+a2-4=0的一个根为0,则a=________.解析:∵一元二次方程(a+2)x2-ax+a2-4=0的一个根为0,∴a+2≠0且a2-4=0,∴a=2.故答案为2.【类型四】直接开平方法的实际应用有一个边长为11cm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13cm,宽为8cm的矩形,要作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边长应为多少厘米?分析:要求新正方形的边长,可先求出原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之和,然后再用开平方计算.解: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根据题意得x2=112+13×8,即x2=225,解得x=±15.因为边长为正,所以x=-15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只取x=15.答:新正方形的边长应为15cm.方法总结:在解决与平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除了根据题意解题外,有时还要结合实际,把平方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负值舍去.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过程.同时体会到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就是一个“降次”的过程.第2课时配方法1.了解配方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探索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一、情境导入李老师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5=0,同学们都束手无策,学习委员蔡亮考虑了一下,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4,再把方程左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你能按照他的想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配方法【类型一】配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 A.(x+2)2=1 B.(x-2)2=1C.(x+2)2=9 D.(x-2)2=9解析:由于方程左边关于x的代数式的二次项系数为1,故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右边化简即可.因为x2-4x=5,所以x2-4x+4=5+4,所以(x-2)2=9.故选D.方法总结: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留下二次项和一次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类型二】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x-4x+1=0.解析:二次项系数是1时,只要先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然后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配成(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4x+(-2)2=-1+(-2)2.即(x-2)2=3.解这个方程,得x-2=± 3.∴x1=2+3,x2=2- 3.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开平方所需的形式.【类型三】用配方解决求值问题已知:x2+4x+y2-6y+13=0,求x-2yx2+y2的值.解:原方程可化为(x+2)2+(y-3)2=0,∴(x+2)2=0且(y-3)2=0,∴x=-2且y=3,∴原式=-2-613=-813.【类型四】用配方解决证明问题(1)用配方法证明2x-4x+7的值恒大于零;(2)由第(1)题的启发,请你再写出三个恒大于零的二次三项式.证明:(1)2x2-4x+7=2(x2-2x)+7=2(x2-2x+1-1)+7=2(x-1)2-2+7=2(x-1)2+5.∵2(x-1)2≥0,∴2(x-1)2+5≥5,即2x2-4x+7≥5,故2x2-4x+7的值恒大于零.(2)x2-2x+3;2x2-2x+5;3x2+6x+8等.【类型五】配方法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证明关于x的方程(m-8m+17)x+2mx+1=0不论m为何值时,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析:要证明“不论m为何值时,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需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的值不等于0.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m2-8m+16+1=(m-4)2+1,又∵(m-4)2≥0,∴(m -4)2+1>0,即m2-8m+17>0.∴不论m为何值时,原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配方法解方程就是将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因此需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的形式.21.2.2公式法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2.会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及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3.经历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写了4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有解,大家都才解第一个方程呢,小强突然站起来说出每个方程解的情况,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2x2+3x-4=0;(2)x2-x+14=0;(3)x2-x+1=0.解析:根据根的判别式我们可以知道当b2-4ac≥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而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我们不解方程就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解:(1)2x2+3x-4=0,a=2,b=3,c=-4,∴b2-4ac=32-4×2×(-4)=4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2-x+14=0,a=1,b=-1,c=14.∴b2-4ac=(-1)2-4×1×14=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x2-x+1=0,a=1,b=-1,c=1.∴b2-4ac=(-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由b2-4ac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类型二】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2C.a<2且a≠1 D.a<-2解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大于0,得到一个不等式,再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a-1不为0.即4-4(a-1)>0且a-1≠0,解得a<2且a≠1.选C.方法总结:若方程有实数根,则b2-4ac≥0.由于本题强调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本题还是一道易错题.【类型三】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已知:关于x的方程2x+kx-1=0,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证明:Δ=k2-4×2×(-1)=k2+8,无论k取何值,k2≥0,所以k2+8>0,即Δ>0,∴方程2x2+k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法总结:要说明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只需求出该方程根的判别式,分析其正、负情况,即可得出结论.【类型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的实际应用小林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为4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一段各围成一个正方形.小峰对小林说:“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cm2”,他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解:假设能围成.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x),由题可得,x2+(10-x)2=48.化简得x2-10x+26=0.因为b2-4ac=(-10)2-4×1×26=-4<0,所以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小峰的说法是对的.探究点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6=0;(2)x2+4x=2;(3)5x2-4x+12=0;(4)4x2+4x+10=1-8x.解析:方程(1)(3)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直接确定a,b,c的值,并计算b2-4ac的值,然后代入求根公式,即可求出方程的根;方程(2)(4)则需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再求解.解:(1)这里a=2,b=1,c=-6,b2-4ac=12-4×2×(-6)=1+48=49.∴x=-b±b2-4ac2a=-1±492×2=-1±74,即原方程的解是x1=-2,x2=32.(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x2+4x-2=0.∵b2-4ac=24,∴x=-4±242=-2± 6.∴原方程的解是x1=-2+6,x2=-2- 6.(3)∵b2-4ac=-224<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4)整理,得4x 2+12x +9=0.∵b 2-4ac =0,∴x 1=x 2=-32.方法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确定a ,b ,c 的值.【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用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6,第三边是方程x 2-10x +21=0的解,则第三边的长为( )A .7B .3C .7或3D .无法确定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x 2-10x +21=0,得x 1=3,x 2=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边还应满足4<x <8.所以第三边的长x =7.故选A.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会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取舍.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用判别式去判断方程根的情况,首先需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同时公式法的得出是通过配方法来的,用公式法解方程∴前提是Δ≥0.21.2.3因式分解法1.认识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依据.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ab=0,那么a=0或b=0,类似的解方程(x+1)(x-1)=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1=0或x-1=0来解,你能求出(x+3)(x-5)=0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5x=0;(2)(x-5)(x-6)=x-5.解析:变形后方程右边是零,左边是能分解的二次三项式,可用因式分解法.解:(1)原方程转化为x(x+5)=0,∴x=0或x+5=0,∴原方程的解为x1=0,x2=-5;(2)原方程转化为(x-5)(x-6)-(x-5)=0,∴(x-5)[(x-6)-1]=0,∴(x-5)(x -7)=0,∴x-5=0或x-7=0,∴原方程的解为x1=5,x2=7.【类型二】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6x=-9;(2)4(x-3)2-25(x-2)2=0.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x2-6x+9=0,则(x-3)2=0,∴x-3=0,因此原方程的解为:x1=x2=3.(2)[2(x-3)]2-[5(x-2)]2=0,[2(x-3)+5(x-2)][2(x-3)-5(x-2)]=0,(7x-16)(-3x+4)=0,∴7x-16=0或-3x+4=0,∴原方程的解为x1=167,x2=43.方法总结: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探究点二:用因式分解法解决问题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ac-ab+bc=0,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先分解因式,确定a,b,c的关系,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a2-ac-ab+bc=0,∴(a-b)(a-c)=0,∴a-b=0或a-c=0,∴a=c或a =b,∴△ABC为等腰三角形.三、板书设计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否分解是关键,因此,要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的能力.在使用因式分解法时,先考虑有无公因式,如果没有再考虑公式法.*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会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解决问题.一、情境导入一般地,对于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已知常数,p2-4q≥0),试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解x1、x2,算一算x1+x2、x1·x2的值,你能得出什么结果?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类型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方程根的代数式的值已知m、n是方程2x2-x-2=0的两实数根,则1m+1n的值为( ) A.-1 B.12C.-12D.1解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出m+n和mn的值,再将原代数式变形后,整体代入计算即可.因为m、n是方程2x2-x-2=0的两实数根,所以m+n=12,mn=-1,1m+1n=n+mmn=12-1=-12.故选C.方法总结:解题时先把代数式变形成与两根和、积有关的形式,注意前提: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时,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类型二】根据方程的根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2-6x+8=0 B.x2+9x-1=0C.x2-x-6=0 D.x2+x-20=0解析:∵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设两根为x1,x2,则x1+x2=-1,x1·x2=-20.如果令方程ax2+bx+c=0中,a=1,则-b=-1,c=-20.∴方程为x2+x-20=0.故选D.方法总结:先把所构造的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定为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类型三】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方程的解(2014·云南曲靖)已知=4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c=0的一个根,则另一个根为________.解析:设另一根为x1,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4=3,∴x1=-1.故答案为x=-1.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类型四】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字母系数5,则a的值是( )A.-1或5 B.1C.5 D.-1解析:将两根平方和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设方程两根为x1,x2,由题意,得x21+x22=5.∴(x1+x2)2-2x1x2=5.∵x1+x2=a,x1x2=2a,∴a2-2×2a=5.解得a1=5,a2=-1.又∵Δ=a2-8a,当a=5时,Δ<0,此时方程无实数根,所以舍去a=5.当a=-1时,Δ>0,此时方程有两实数根.所以取a =-1.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将与方程两根有关的式子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注意不要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Δ≥0,导致解答不全面.【类型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情况的综合应用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6)x+2ax+a=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a,使-x1+x1x2=4+x2成立?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2)求使(x1+1)(x2+1)为负整数的实数a的整数值.解:(1)根据题意,得Δ=(2a)2-4×a(a-6)=24a≥0.解得a≥0.又∵a-6≠0,∴a ≠6.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1+x2=-2aa-6,x1x2=aa-6.由-x1+x1x2=4+x2得x1+x2+4=x1x2,∴-2aa-6+4=aa-6,解得a=24.经检验a=24是方程-2aa-6+4=aa-6的解.即存在a=24,使-x1+x1x2=4+x2成立.(2)原式=x1+x2+x1x2+1=-2aa-6+aa-6+1=66-a为负整数,则6-a为-1或-2,-3,-6.解得a=7或8,9,12.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通过求根公式得到的,在利用此关系确定字母的取值时,一定要记住Δ≥0这个前提条件.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2.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更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一、情境导入某细菌利用二分裂方式繁殖,每次一个分裂成两个,那么五次繁殖后共有多少个细菌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疾病传染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64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多少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解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一轮,有x个人被传染,此时,共有(1+x)人患了流感;到了第二轮,患流感的(1+x)人作为“传染源”,每个人又传染给了x个人,这样,在第二轮中新增加的患了流感的人有x(1+x)人,根据等量关系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答.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由题意,得1+x+x(1+x)=64,解之,得x1=7,x2=-9(不合题意,舍去).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7个人.(2)7×64=448(人).答:又将有448人被传染.方法总结: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读懂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分裂增长问题月季生长速度很快,开花鲜艳诱人,且枝繁叶茂.现有一棵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得:1+x+x2=73,解得:x1=8,x2=-9(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8个小分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特别是解有关的传播问题时,一定要明确每一轮传染源的基数.第2课时平均变化率与一元二次方程1.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会解有关“增长率”及“销售”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月季花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有一定的关系.每盆植3株时,平均每株盈利4元;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每株盈利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5元,每盆应多植多少株?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类型一】增长率问题某工厂一种产品2013年的产量是100万件,计划2015年产量达到121万件.假设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同.(1)求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2)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万件?解析:(1)通过增长率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出增长率;(2)依据求得的增长率,代入2014年产量的表达式即可解决.解:(1)设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0(1+x)2=121,解得x1=0.1,x2=-2.1(舍去).答: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2)100×(1+10%)=110(万件).答: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110万件.方法总结:增长率问题中可以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增长的次数为n,则增长后的结果为a(1+x)n;而增长率为负数时,则降低后的结果为a(1-x)n.某工厂使用旧设备生产,每月生产收入是90万元,每月另需支付设备维护费5万元;从今年1月份起使用新设备,生产收入提高且无设备维护费,使用当月生产收入达100万元,1至3月份生产收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月增长,累计达364万元,3月份后,每月生产收入稳定在3月份的水平.(1)求使用新设备后,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2)购进新设备需一次性支付640万元,使用新设备几个月后,该厂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累计利润是指累计生产收入减去旧设备维护费或新设备购进费)解析:(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即3个月之和为364万元,解方程时要对结果进行合理取舍;(2)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前三个月的生产收入+以后几个月的收入减去一次性支付640万元大于或等于旧设备几个月的生产收入-每个月的维护费,然后解不等式.解:(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有100+100(1+x)+100(1+x)2=364,即25x2+75x-16=0,解得,x1=-3.2(舍),x2=0.2,所以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20%.(2)设m个月后,使用新设备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根据题意有364+100(1+20%)2(m-3)-640≥90m-5m,解得,m≥12.所以,使用新设备12个月后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是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通过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当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类型二】利润问题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园林公司购买了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定: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棵,每棵售价为120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棵,每增加1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元,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校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解析:根据条件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根据“售价=数量×单价”就可求解.解:∵60棵树苗售价为120元×60=7200元<8800元,∴该校购买树苗超过60棵.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由题意得x[120-0.5(x-60)]=8800,解得x1=220,x2=80.当x1=220时,120-0.5(220-60)=40<100,∴x1=220不合题意,舍去;当x2=80时,120-0.5(80-60)=110>100,∴x2=80,∴x=80.答:该校共购买了80棵树苗.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当求出的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类型三】方案设计问题菜农李伟种植的某蔬菜计划以每千克5元的价格对外批发销售.由于部分菜农盲目扩大种植,造成该蔬菜滞销,李伟为了加快销售,减少损失,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以每千克3.2元的价格对外批发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小华准备到李伟处购买5吨该蔬菜,因数量多,李伟决定再给予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方案一,打九折销售;方案二,不打折,每吨优惠现金200元.试问小华选择哪种方案更优惠?请说明理由.分析:第(1)小题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列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舍去不合题意的解;第(2)小题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即可求解.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由题意,得5(1-x)2=3.2,解得x1=0.2=20%,x2=1.8(舍去).∴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20%;(2)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理由如下:方案一所需费用为:3.2×0.9×5000=14400(元);方案二所需费用为:3.2×5000-200×5=15000(元),∵14400<15000,∴小华选择方案一购买更优惠.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解决有关增长率及利润问题时,应考虑实际,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
21.1.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2、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手段〗
PPT课件
四、〖教学方法〗
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⑶+
场,依题意列方程得:;
-=0。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1)》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教学辅助材料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呈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1《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1《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标志着学生从简单方程的认识过渡到更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决。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特点以及解法。
教材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探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简单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一元二次方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定义和解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困难,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2.学会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公式法等基本方法;3.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等知识;2.实例材料:准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知识;3.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特点和解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将一些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能判断哪些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来解决一些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2、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能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来解决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程?(学生回答)二、以课本的问题引入新课问题一有一块长100cm,宽50cm的铁皮,在它的四周各减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形,然后制作成一个无盖的底面积为3600cm2的盒子,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应为多少?设切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100-2x)cm,宽为(50-2x)cm,据题意得:(100-2x) (50-2x)=3600,整理得:x2-75x+350=0 (1)问题二要组织一场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设比赛组织者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1/2x(x-1)=28x2-75x+350=0 和1/2x(x-1)=28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1) 都是整式方程(2)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三.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 (a 、b 、c 是已知数,a ≠0)。
其中ax 2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 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四、例题与练习例1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 二次方程。
(1)(2)(3) (4)(a,b,c 均为常数)例2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2)2()43)(3(+=-+x x x(2)(x-2)(x+3)=8随堂练习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x(x-1)=3(x-5)-4 (2)xx 3222-=2.方程(2a—4)x 2 —2bx+a=0,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220x xy y ++=263x =210x +=20ax bx c ++=3. 选择题(1)方程(m -1)x 2+mx +1=0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___A 任何实数B m ≠0C m ≠1D m ≠0 且m ≠1(2).关于x 的方程中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ax 2+bx +c =0B .mx 2+x -m 2=0 C. (m +1)x 2=(m +1)2D.(m 2+1) x 2-m 2=0课后练习1.关于x 的方程0)3(2=++-m nx x m (1)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二次方程?(2)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一次方程?2. 关于x 的方程(2m 2+m -3)x 2+1+5x =13 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3.若方程kx 3-(x -1)2=3(k -2)x 3+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k =___4.K 为何值方程(k 2-9)x 2+(k -5)x +3=0不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利用概念找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能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教学方式与策略
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互动、启发式、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互动--问题情境--数学模型--概念归纳--小组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课题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学科
初中数学
年级
九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不但可以对已经学过的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内容进行巩固,同时又为学习第22章二次函数、高中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方程
复习旧知
1分钟
实际情境列方程
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5-8分钟
游戏比赛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巩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
3分钟
微课
引入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5-8分钟
挑战答题第一关
调动学生答题积极性
5分钟
挑战答题第二关
随堂检测
3-5分钟
板书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21.1 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例题1: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所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例题2:
(3)是整式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教学特色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和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解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的解法。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方程和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的解法。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的解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新课: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应用: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1 一元二次方程2带教学反思
1.课本练习
2 补充:
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
①3x2+7=0 ②ax2+bx+c=0 ③(x-2)(x+5)=x2-1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④3x2- 5 =0 x
第2页共3页
2).关于 x 的方程(a-1)x2+3x=0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 a 范围________. 3).已知方程 5x2+mx-6=0 的一个根是 x=3,则 m 的值为________ 4).关于 x 的方程(2m2+m)xm+1+3x=6 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四、小结归纳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 般形式,并正确指出其各项系数.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五、作业设计 必做:P4:1.2.4.6.7 选做:.P29:3.5.7 教学反 思
探究课本问题 2
师生分析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次方程的概念
分析:
学生根据相关概念作答,复 达到共识,从而为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习巩固.
掌握概念作准备.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 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 x 的代数
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全面理解和掌握
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
第3页共3页
(1)x2-64=0(2)x2+1=0 (3)x2-3x=0 (4) x2 2x 1 0
4.思考: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有一个根,一元二次方程呢? 5.排球邀请赛问题中,所列方程 x2 x 56 的根是 8 和-7,但是答案 只能有一个,应该是哪个? 归纳: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要满足实际问题 三、课堂训练
初中数学_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与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在经历数学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在经历数学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分别指出下面的方程叫做什么方程?(l)3x+4=l ;(2)6x-5y=7;(3)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0(a,b 为常数,且a ≠0)设计目的:为下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一般形式做准备,也从而引出本节课。
【走进生活】问题情境:(1) 设计师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一般都考虑到美学角度。
比如下面我们看到的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雕像,就符合黄金分割比例:腰部以上AC 与腰部以下BC 的高度比等于腰部以下BC 与全身高度AB 的比.(AC :BC= BC :2 )即:BC 2=2AC根据题意列方程: 整理得: ①师先降低难度,给出明确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列出方程,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师生一起整理,规范步骤,也为下面化成一般形式做铺垫(2) 有一个面积为54 m 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去5 m ,另一边剪去2 m ,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设剪切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 ,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m ,宽是 3435=-xx42=x 2112xx x =-+-22)2(4+=-x x m ,得方程,整理得 ②. 学生独立思考,指一名学生回答,并板书【观察思考】 (1)方程①②中两边是整式还是分式?(2)方程①②中各有几个未知数?(3)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各是多少?(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注意三方面:【跟踪训练】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3x+2=5y-3 (2) (3)(4) 老师抽号接龙检查设计意图:巩固定义,并为遇到类似(4)方程需整理再判断做要求【再探新知】观察: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等号左边是一个什么整式,右边?x 2+2x-4=0 x 2+7x -44 =0学生举例:老师也举一个,并让学生整理(目的引导学生明白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转化为一种形式,为下面归纳一般式做准备)请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b 为常数,且a ≠0给上面的方程规定一个一般形式: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b,c 为常数,a ≠0) 为什么要限制a ≠0,b,c 可以为零吗?若a=0,则方程变成:若a ≠0时,b=0则方程变为:若a ≠0时,c=0则方程变为:若a ≠0时,b=c=0则方程变为:总结一元二次方程三种特殊形式:介绍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中的各部分:二次项及系数: 一次项及系数: 常数项:【赛前热身】在组内互相说一说以上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①②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为后面的抢答比赛做准备,也是对一般形式掌握情况的检测老师采取顺时针检查的形式【学以致用】抢答:指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x 2+x +4=0 -4y 2+2y=0 3x 2-x -1=0 4x 2-5=0 关于x 的方程(m-3)x 2-(m-1)x-m=0(m ≠3) 3x(x-1)=5(x+2)说明:要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类比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使学生经历类比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过程,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类比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ax2+bx+c= 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定义,并能使用定义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的分别。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
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回忆一下方程的有关概念.1.什么是方程?什么的一元一次方程?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经学过的方程?分别是什么方程?(1)3x+2=0;(2)2x−3y=8;(3)25x +3y=0;(4)13y=4;(5)x2−2x+1=0;(6)y(y−8)=24;(7)5+1x−3=1;(8)2x3−y2=2.3.什么的元?什么的次?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问题1、2,要求学生列出方程,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提问:(1)问题1中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所列的方程为,化简后为。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因式分解法教案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3 因式分解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方程的具体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依据方程特征选择恰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学生答:直接开平方法:x2=a (a≥0),配方法:(x+m)2=n (n≥0),公式法:x=2ba-±(b2-4ac≥0).2. 什么叫因式分解?学生答: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3.分解因式的方法有那些?(出示课件3)学生答:(1)提取公因式法:am+bm+cm=m(a+b+c).(2)公式法:a²-b²=(a+b)(a-b), a²±2ab+b²=(a±b) ².(3)十字相乘法.教师问:下面的方程如何使解答简单呢?x2+25x=0.出示课件5: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面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教师问:你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吗?学生答:设物体经过x s 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m ,即10x -4.9x 2=0.教师问:你能想出解此方程的简捷方法吗?(二)探索新知探究 因式分解法的概念学生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方程10x -4.9x 2=0.(两生板演)配方法解方程10x -4.9x 2=0. 解:2100049x x -=,22210050500494949x x ⎛⎫⎛⎫-+-=+- ⎪ ⎪⎝⎭⎝⎭2250504949x ⎛⎫⎛⎫-=- ⎪ ⎪⎝⎭⎝⎭50504949x -=±50504949x =±+110049,=x 20.=x公式法解方程10x -4.9x 2=0.解:24.9100x x -=,a=4.9,b=-10,c=0.b 2-4ac= (-10)2-0=100,a acb b x 242-±-=()10102 4.9--±=⨯110049,=x20. =x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简洁解法为:(出示课件7)x(10-4.9x)=0. ∴x=0或10-4.9x=0, ∴x1=0,x2=10049≈2.04.这种解法是不是很简单?教师问:以上解方程的方法是如何使二次方程降为一次方程的?x(10-4.9x)=0,①x=0或10-4.9x=0,②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可归纳为:(出示课件8)可以发现,上述解法中,由①到②的过程,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教师提示:(出示课件9)1.用因式分解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3.理论依据是“ab=0,则a=0或b=0 ”.师生共同归纳:(出示课件10)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1.将方程右边化为等于0的形式;2.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为A×B;3.根据“ab=0,则a=0或b=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根就是原方程的根.例1 解下列方程:(出示课件11)(1)x(x-2)+x-2=0; (2)5x 2-2x-14=x 2-2x+34.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1)因式分解,得(x-2)(x+1)=0.故有x-2=0或x+1=0.∴x 1=2,x 2=-1;(2)原方程整理为4x 2-1=0.因式分解,得(2x+1)(2x-1)=0.∴2x+1=0或2x-1=0.∴x 1=-12,x 2=12. 想一想 以上两个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来解决吗?如果可以,请比较它们与因式分解法的优缺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如下:(出示课件12)一.因式分解法简记歌诀: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二.选择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1.开平方法、配方法适用于能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的方程.2.因式分解法适用于能化为两个因式之和等于0的形式的方程.3.配方法、公式法适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出示课件13:解下列方程:2222221 +=0; (2) -=0; (3) 3-6=-3;(4) 4-121=0; (5) 3(2+1)=4+2; (6) (-4)=(5-2).()x x x x x x x x x x x 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六生板演)解:⑴因式分解,得x(x+1)=0.于是得x=0或x+1=0,x 1=0,x 2=-1.⑵因式分解,得x (x)=0于是得x=0或x-2=0x1=0,x2=2.⑶将方程化为x2-2x+1 = 0. 因式分解,得(x-1)(x-1)=0.于是得x-1=0或x-1=0,x1=x2=1.⑷因式分解,得(2x+11)(2x-11)=0.于是得2x+11=0或2x-11=0,x1=-5.5,x2=5.5.⑸将方程化为6x2-x-2=0. 因式分解,得(3x-2)(2x+1)=0. 于是得3x-2=0或2x+1 = 0,x1=23,x2=12.⑹将方程化为(x-4)2-(5-2x)2=0.因式分解,得(x-4-5+2x)(x-4+5-2x)=0.(3x-9)(1-x)=0.于是得3x-9=0或1-x=0,x1=3,x2=1.出示课件16: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x)2;(2)x2-6x-19=0;(3)3x2=4x+1;(4)y2-15=2y;(5)5x(x-3)-(x-3)(x+1)=0;(6)4(3x+1)2=25(x-2)2.教师提示: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来求解.四种方法的选择顺序是: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7,18,19)解:(1)(1-x)2=3,∴(x-1)2=3,x-1∴x1=1x2=1.(2)移项,得x2-6x=19.配方,得x2-6x+(-3)2=19+(-3)2.∴(x-3)2=28.∴x-3=±.∴x1=3+,x2=3-.(3)移项,得3x2-4x-1=0.∵a=3,b=-4,c=-1,∴x=−(−4)±√(−4)2−4×3×(−1)2×3=2±73.∴x1=2+73,x2=2-73.(4)移项,得y2-2y-15=0.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y-5)(y+3)=0. ∴y-5=0或y+3=0.∴y1=5,y2=-3.(5)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x-3)[5x-(x+1)]=0. ∴(x-3)(4x-1)=0.∴x-3=0或4x-1=0.∴x1=3,x2=1 4 .6)移项,得4(3x+1)2-25(x-2)2=0.∴[2(3x+1)]2-[5(x-2)]2=0.∴[2(3x+1)+5(x-2)]·[2(3x+1)-5(x-2)]=0. ∴(11x-8)(x+12)=0.∴11x-8=0或x+12=0.∴x1=811,x2=-12.出示课件20,21: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x2-41=0;(2) 5(3x+2)2=3x(3x+2).学生自主思考并解答.解:(1)∵x2-14=0,∴x2=14,即x=±14.∴x1=12,x2=-12.⑵原方程可变形为5(3x+2)2-3x(3x+2)=0,∴(3x+2)(15x+10-3x)=0.∴3x+2=0或12x+10=0.∴x1=-23,x2=-56.(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2-30)1.已知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²+(k²﹣2)x+2k+4=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2. 解方程:2(x﹣3)=3x(x﹣3).3.解下列方程:(1)x2+4x-9=2x-11;(2)x(x+4)=8x+12.4.小华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x=0 时,只得出一个根x=1,则被漏掉的一个根是()A.x=4 B.x=3C.x=2 D.x=05.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请从以下一元二次方程中任选一个,并选择你认为适当的方法解这个方程.①x2-3x+1=0;②(x-1)2=3;③x2-3x=0;④x2-2x=4.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解方程:(x2+3)2-4(x2+3)=0.参考答案:1.-32.解:2(x﹣3)=3x(x﹣3),移项得2(x﹣3)﹣3x(x﹣3)=0,因式分解得(x﹣3)(2﹣3x)=0,x﹣3=0或2﹣3x=0,解得:x1=3,x2=32.3.解:⑴x2+2x+2=0,(x+1)2=-1.此方程无解.⑵x2-4x-12=0,(x-2)2=16.x1=6,x2=-2.4.D5.解:答案不唯一.若选择①,①适合公式法,x2-3x+1=0,∵a=1,b=-3,c=1,∴b2-4ac=9-4=5>0.∴x=3±5 2.∴x1=3+52,x2=3-52.若选择②,②适合直接开平方法,∵(x-1)2=3,x-1=±3,∴x1=1+3,x2=1- 3. 若选择③,③适合因式分解法,x2-3x=0,因式分解,得x(x-3)=0.解得x1=0,x2=3.若选择④,④适合配方法,x2-2x=4,x2-2x+1=4+1=5,即(x-1)2=5.开方,得x-1=± 5.∴x1=1+5,x2=1- 5.5.提示:把(x2+3)看作一个整体来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解:设x2+3=y,则原方程化为y2-4y=0.分解因式,得y(y-4)=0,解得y=0,或y=4.①当y=0 时,x2+3=0,原方程无解;②当y=4 时,x2+3=4,即x2=1.解得x=±1.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x2=-1.(四)课堂小结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优缺点?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⑴公式法虽然是万能的,对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但不一定是最简单的,因此在解方程时我们首先考虑能否应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等简单方法,若不行,再考虑公式法(适当也可考虑配方法).⑵方程中有括号时,应先用整体思想考虑有没有简单方法,若看不出合适的方法时,则把它去括号并整理为一般形式再选取合理的方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1.2.4)的相关内容。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第一课时)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21.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辅工具:电子白板
教学程序设计:。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式。
2.内容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过程类似,教材先给出计算满足条件的正方形面积、计算满足条件的参赛队数等实际问题,用方程的思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观察方程的特点,归纳、总结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材给出其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a、b、c,需注意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的原因及系数前的符号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探索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高学生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一般形式中的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常数项。
2.目标解析通过7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且方程两边都是等式。
本节课我们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用方程的思想建立数学模型,观察化简后的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方程两边都是等式,但未知数的次数是2(次)。
由此学生通过观察,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尝试类比,归纳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两个易错点:1)忽略二次项系数≠02)判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需考虑符号问题。
当二次项系数a≠0时,方程为ax2+bx+c=0(一元二次方程)。
当二次项系数 a=0时,方程为bx+c=0(一元一次方程)。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判断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知识,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
是初中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体会:第一、以问题为主线,解放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灵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比如从观察七个式子得出方程③④⑤⑥⑦是方程。
再问哪些方程是我们学过的方程?继续问:那么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元”和“次”都是什么意思?接着启发:如果给这两个我们没学过的方程命名,将怎么命名?这样很自然就引入课题。
再比如,为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设置4个方程,从中选出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本节课知识的呈现作了调整,不是以讲解为主方式,也不是以单一的知识为线条,而是在突出数学知识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和结论溶于数学活动之中,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成了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成了“做学问”的过程。
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数学知识是通过自己实验、观察、讨论、归纳得到的。
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a为什么不能为0时,不是我们硬塞给学生的,而是从小试牛刀环节的4个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做为衔接入口,让学生观察发现a不能为0,而b、c可以为0,这样的连接比较自然。
在这个整理活动之中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
再比如应用拓展部分,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投影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作业的布置上,我注意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困惑:一、引入方面有待加强,不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还有待加强,应给学生做出示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不够。
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较为生硬。
九年级数学上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教学难点是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
通过讲解法,学生能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通过演示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通过讨论法,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法,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重点强调解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练习与作业评价、测试与考试评价等。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情况;通过进行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本节课的教学延伸与拓展包括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开展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兴趣和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研究项目或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完整,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评价方式合理有效。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一元一次方程?
例 2,提
出问题。
解:a=2 且 b ≠0 时是
一元一次方程
当 2a-4≠0,即
a ≠2 时是一元二次方
程;
学生归纳总结
区别与联系
教师引导
此题设置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 学生独立
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思考解决
目的在于 加深学生
问题
对一元一
次方程和
一元二次
方程的理
解与区别
随堂练习: 1.选择题 1.方程(m-1)x2+mx+ 1=0 为关于 x 的一元二 次方程则 m 的值为__ _
5.a 为何值关于 x 的方程 (3a+6)x2+6ax-3=0 是 一元二次方程。
6.K 为何值方程(k2- 9)x2+(k-5)x+3=0 不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 程.
六、 归 纳 小 结
学生各抒己见,总结本节 课学习重点。
本课小结: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是 2 的整式方程,叫做
分层次布 置作业, 尊重学生 个体差 异,激发
学生学习
积极性。
- 10 -
板书设计
2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
的最高次项是 2 的整式方程,叫 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
bx c ax2 +
+ =0(a≠0)
二次项 一次项
常数项
x2 2x 100 0 x2 75x 350 0 例 1:
九年级的学生,在讲本节课之前,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 相关概念,学习了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从知识结构上看他们已经具备 了继续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 能力很强,并且他们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由于 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当遇到新的问题时,会自然的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 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一元二次方程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一、情境导入
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
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x2+1
x2
=1 B.3x2-2xy-5y2=0
C.(x-1)(x-2)=3 D.ax2+bx+c=0
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
关于x 的方程(k +1)x |k -1|+kx +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k -1|=2,k +1≠0,∴⎩
⎪⎨⎪⎧k =3或k =-1,k ≠-1. ∴k =3.
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
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 2
-2=5x ;
(2)9x 2=16;
(3)2x (3x +1)=17;
(4)(3x -5)(x +1)=7x -2.
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
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5x -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
(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 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
(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 2+2x -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 (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9x -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
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
(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
1.6m 2
.已知床单的长是2m ,宽是1.4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1.4
-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
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
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方程x 2
-2x =0的解为( )
A .x 1=1,x 2=2
B .x 1=0,x 2=1
C .x 1=0,x 2=2
D .x 1=12
,x 2=2 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
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
A .1
B .-1
C .0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 -1)+1+1=0,解得m =-1,此时m -1=-2≠0,∴m =-1.故选B.
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