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小说整合教案
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说单元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小说单元设计的整体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小说的习惯;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价值观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角度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3.让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通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预习;2.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如作者、创作背景等;3.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小说的前几章,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阅读与分析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重点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和主题;2.引导学生注意小说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1.布置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对小说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回答;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写一篇小说读后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评价等。
第四课时:文学鉴赏与批评1.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形象描写、语言运用等。
第五课时:综合应用与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朗诵活动,让学生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进行表演;2.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小说相关的作品。
四、教学评价: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考试等;2.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认识变化的评价,如学生的阅读心得、思考问题等;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相互评价和提出建议,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我设计的小说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通过此方案,学生将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思考人生和价值观的问题。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小说整合阅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稿)
树性课堂.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
小说整合阅读教学设计案
第一课时群文通览,快乐阅读
设计人:九年级语文组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复习初中积累的有关小说的文学知识及其阅读经验。
2.利用网络、图书等媒体查阅关于小说的知识资料,丰富阅读小说的经验。
3.单元通读
(1)通读《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四篇小说,了解它们的概貌。
(2)通过阅读并借助资料书,能概括每一篇的主要内容,初步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能明确的辨别小说的主人公。
(3)利用搜集积累的阅读经验,对小说中的情节、环境、人物做一点点评,写一点读书笔记,融进自己的分析。
【学习重难点】
目标3
【教学流程】
一、教师用导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明确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师生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并用幻灯片呈现;
三、学生进入群文通览模式,开始自主阅读本单元的所有小说
1.小组合作,扫清字词障碍;
2.自主阅读,进行批注、点评;
3.概括各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明确主人公;。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小说整合阅读教学设计案
小说整合阅读教学设计案第四课时赏析小说的对比手法的运用设计人:向小丽张凤林【学习内容】认识对比;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参考篇目:、《孔乙己》、《变色龙》等)【学习目标】1.掌握对比手法的概念和内涵。
2、辨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通过对文章对比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表达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赏析对比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学习难点:2、判断、分析对比的作用【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孔乙己》、《变色龙》,理清每篇课文情节,并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每一篇的主题思想。
2.印发导学案。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1、(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
2.教师引导明确:从这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
3.教师与学生一道回顾对比手法的知识,并用大屏呈现:(多媒体展示)1.对比及作用把两种对立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使之相反相成,使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这就叫对比,又名对照。
对比的作用,主要是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不同类型的对比,作用又各有特点。
两体对比,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体两面的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的看清问题。
让我们头脑中先有这样一个概念。
其实对比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在文学作品中环境到底有着怎样的地位呢?我们这节课先就此来做一番探讨。
二、品味佳作,归纳总结1.学生个人独立品读,重点勾画《孔乙己》和《变色龙》中勾画出对比描写的句子、词语。
2. 用批注、评点等的阅读方式加以品读。
(预案:“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方法示例:学习运用批注、评点的阅读方式,深入理解分析各篇小说中对比手法的特点,初步分析其作用。
初中小说类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小说《小王子》的作者和背景。
(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3)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人性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关爱他人。
(3)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小说《小王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小王子》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谈谈对《小王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与讨论1. 学生自主阅读《小王子》,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1)小王子的形象特点有哪些?(2)故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地点和角色?(3)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三、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角色扮演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四、分析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小王子》的相关资料。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小王子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小王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小说中象征意义和哲理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小说类教案
初中小说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方法3. 小说阅读与写作技巧的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学小说人物形象:以一部具体的小说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
3. 教学小说情节结构: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高潮、结局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学会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4. 教学小说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去挖掘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小说阅读与写作技巧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小说阅读,包括快速浏览、细致阅读、批判性阅读等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写作,如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环境描写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阅读,并运用所学的小说分析方法,对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小说创作技巧,写一篇短篇小说,可以是改编已有小说,也可以是完全原创的故事。
8.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说创作作品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小说为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初中小说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如情节、人物、主题等。
(2)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和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尊重作者、传承文化的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基本特点。
(2)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小说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小说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内容(1)小说的基本特点- 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起承转合,了解情节的发展。
- 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 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精读法: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逐段、逐句的阅读,深入理解。
- 略读法: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小说,把握整体结构。
- 批注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做笔记,提高阅读效率。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针对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讨论分析。
(2)角色扮演:选取小说中的某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情景模拟:根据小说内容,模拟情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小说,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读后感:评价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
九年级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九年级小说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所接触到的小说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深入。
因此,在九年级阶段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小说,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以下是几个例子:- 小说A:《红楼梦》- 小说B:《1984》- 小说C:《了不起的盖茨比》2. 教学方法a. 预习导入: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将通过展示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激发他们对小说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b. 逐章阅读与探究:学生将分别阅读每一章节,并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记录重要的情节、人物以及他们的感想和想法。
在完成阅读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c. 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转折,我们将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小说中的情节,并通过表演的方式来理解和感受。
d. 文学鉴赏: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小说中的主题、象征和意义。
学生将学会通过细致入微的阅读来揭示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e. 评价与总结:在完成小说的阅读后,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书评写作,让他们以批判性的思维来评价这本小说。
同时,我们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的读后感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1.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观察和评价。
2. 书面评价:教师将通过学生的书评写作来了解他们对小说的理解程度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况。
3. 小组展示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表达和分享方面的能力,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 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将提供九年级学生需要阅读的小说。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小说整合阅读教学设计-第五课时(初稿)
1小说整合阅读教学设计案第五课时 一切景语皆情语,读小说的中环境与人设计人:韦新星、赵卿【学习内容】认识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类别;品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参考篇目:《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等)【学习目标】1.勾画小说的环境描写,全面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对象及内容。
2.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对人物所产生的影响,认识小说借助环境描写丰富表现人物性格手法的特点3.在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中,能初步说出借助环境解读小说人物(主题)的基本步骤与常用策略。
【学习重难点】目标1、2【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所有小说,理清每篇课文情节,并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每一篇的主题思想。
2.印发小说经典篇目的环境描写片段整合文案、类文本阅读试题。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以武侠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关小李飞刀的片段引入本课的学习:(多媒体展示文字)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1.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中小李飞刀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预案:慵懒、厌倦、寂寞)2.如果把他放在特定的背景下再体会一下。
(多媒体展示)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2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预案:将小李飞刀放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在这天地间只有他的存在,似乎可以感觉他内心百般的火热,都被压抑住了,他变得更寂寞了。
)3.教师引导明确:从这一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下来感觉时,我们对人物的情感和特点又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茅盾曾说过:(多媒体展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
初中小说课教案
初中小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写作小说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分析3. 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说?小说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分析(15分钟)1.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作用和关系。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一部小说,了解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方法(20分钟)1. 教师讲解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塑造人物、如何设计情节、如何描绘环境等。
2. 学生听讲并跟随教师进行实战演练,尝试创作一篇简短的小说。
四、学生小说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小说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小说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小说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九年级语文教案)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导引1.本单元是新教材初中阶段中的第一个集中编排的小说单元。
此前,虽然学生已在1-4册课本中接触到了6篇小说,课外也或多或少做了阅读,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体裁知识,但是由于这些小说都散居于四册书中由不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的单元里,且有些篇目小说的特征并不突显,学生不易将相关的阅读小说知识系统起来,所以学生还未形成阅读小说的能力。
因此,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仍应继续引导学生巩固记叙文阅读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将相关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小说的能力,形成欣赏小说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
2.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
小说是虚构的世界,但是小说中借人和事所表现的人性或者情感体验则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它们所表现的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这五篇小说都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故乡》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被剥削被损害的农民的深切同情与焦虑,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一个普通小市民的日常生活。
它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至上的本质。
《麦琪的礼物》写在圣诞节前夕,一对小夫妻相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彼此珍贵的礼物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这一切都表现了他们爱的真诚。
《范进中举》围绕老童生范进中举,描述了范进及周围人等的种种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鞭挞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
《不朽的失眠》给我们讲述了一场失意人的失眠,成就了脍炙人口的诗章的故事。
阅读这些小说,汲取基中的真善美,鄙弃其中的假恶丑,尤其要引导学生摄取其中富含哲理性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被其虚构的情节所吸引的层面上。
九年级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小说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元素。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小说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课堂讨论。
教材准备:1.教师准备一本适合九年级学生的小说。
2.将小说分为适合课堂讨论的章节。
3.为学生准备相关问题和活动,以便深入讨论和思考。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教案的目标和重要性,提出小说阅读的好处,并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阅读小说(15分钟):学生在课本或自己准备的小说中,默读一个章节,并回答教师准备的基本问题。
问题可以包括:主要人物有哪些?故事发生在哪里?发生了什么?等等。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并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他们的讨论,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批判。
4.整体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陈述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鼓励他们批判性思考和互相辩论。
5.思考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
问题可以包括: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有没有什么主题或主要信息?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这本小说?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学生从小说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享受阅读小说的乐趣。
教学延伸:1.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对小说的感想和思考,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2.学生可以在阅读小说之前做预测,并在阅读后验证他们的预测。
3.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做一个小组展示。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享受阅读小说的乐趣,并在文学鉴赏方面得到提升。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第二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小说第一课时——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第一课时]1.联系上册,导入第二单元例如关于鲁迅的作品,关于科举制度,关于“善变人”的丑陋,以激发阅读兴趣。
2.快速阅读,简介小说内容,并写在作业上。
(本单元的小说共约2.1万字,阅读时间40分钟。
为了解每位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九下的小说阅读,可以增加书写的活动,减少口答的活动,以增强毕业班学生的书面答题能力。
)3.教师批阅,优秀作业展览。
[第二、三课时]浏览与精读1.浏览课文,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个情节和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2.精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1)探究孔乙己一系列矛盾的表现及其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
(参见附录4:参考答案)(2)《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
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3)探究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变”与“不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4)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
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
请结合语境诵读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②“我要揭你的皮,坏蛋”③“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④“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⑤“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⑥“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5)小说《热爱生命》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为什么主人公连个名字也没有?学生活动过程:学生根据能力大小选择2-3题,做好书间笔记,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是代表发言。
[第四课时]延伸阅读与比较阅读训练1.把《孔乙己》与《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分析两篇小说在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方面的差异。
(参考: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
小说整合教学设计
小说整合教学设计小说整合教学设计是指将多部小说整合在一起,设立共同的主题或情节,以此来开展教学,达到增加学生阅读理解和创作能力的目的。
以下是一份小说整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对多部小说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资源准备:1.多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围城》、《红楼梦》、《草房子》等。
2.电脑、投影仪等,以便显示多媒体和电子资料。
3.教师所需的讲义和课件。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介绍多部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教师可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各个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特别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作品。
教师在介绍的时候,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第二部分:比较分析不同小说之间的异同。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把不同小说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比较分析,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找到答案,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第三部分:对单独作品的分析和研究。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小说,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探究写作手法和效果,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第四部分:小说创作。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作一篇小说。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精心策划,撰写草稿,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一篇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技巧,加强创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通过作业和考试等形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通过教学过程的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以上是一份小说整合教学设计,通过整合多部小说,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创造性地发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对其内涵和意义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中课文小说教案
初中课文小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皇帝的新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和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自负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他们假装为皇帝制作了一套新衣服,但实际上并没有制作。
皇帝穿着这套“新衣”游行时,没有人敢说出真相,直到一个小孩子大声说出皇帝其实一丝不挂。
故事揭示了虚荣、愚昧和诚实等主题。
2. 教学重点:(1)课文的结构和情节安排。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成语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的阐述和引导。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皇帝的新装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讨论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探讨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5.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初中课文小说的教案
初中课文小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懂得珍惜眼前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手法。
(2)组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解释古文词语的含义。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练习巩固(1)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翻译课文。
(2)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拓展学生知识面,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练习、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九年级小说整合教案
九年级上第三、五单元、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小说专题整合教案班别:姓名:学号: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单元字词归纳学习9. 萧索家景如许鄙夷恣睢惘然黛色愕然髀骨嗤笑隔膜阴晦脚踝10.厚实嬉闹驱除歇斯底里仓皇逃窜11.拮据栈桥煞白十拿九稳牡蛎糟蹋12. 沙哑发窘抽噎出风头棱角分明17.怄干系寻思逞辩勾当嗔怒朴刀恁地面面厮觑聒噪趱行18.沉吟禀请班师谮害惑乱对答如流恃才放旷庖官惇佯讫麾下绰刀19.倒运腆着舍与央及管待商酌叙功相与唯唯连声拙病绾带挈桑梓20.腻烦怔怔笑吟吟茶饭无心挖心搜胆精血诚聚画缯两眼鳏鳏5.羼蘸阔绰颓唐营生绽出拭第二板块:小说基本知识一、概念: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人物描写1.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描写。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描写。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5.人物描写的主要作用:①表现人物内心世界;②表现人物性格、品质;③揭示文章主题。
四.人物形象1.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2.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五.故事情节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2.①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②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③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④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部编版九年级小说板块“教·用·考”的整合思路与设计例谈
3.分阶段测名著
九年级共有四部名著,九上是《艾青诗选》和 《水浒传》,九下是《儒林外史》和《简爱》,教师 在期初同样要做好检测安排,以测督促学生课后阅读 名著。从第一单元的诗歌板块开始,直至第四单元的 文言文板块的单元检测,包括期中检测,都考查《艾 青诗选》和《水浒传》,而第五、六单元的单元检测 则考查《儒林外史》和《简爱》,第七单元的检测和 期末试卷则是考查以上四部名著,通过反复考查,促 使学生认真阅读名著。
------2018年全国高考I卷
百鸟朝凤 6.小说采用“我”的视角写“传声”仪式,这样处理有 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
------泉州市 2019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参考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环环 相扣;展现保尔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保尔形象更 全面立体;综合多种表达方式,便于作品主题的 呈现与强化。 评分说明:每点两分。答题要点:推动情节 丰富形象 呈现主题。
九上第 3 单元
九上 1-6 单元
九上第 3 单元 九下第 3 单元
九下 1-3 单元 九下 1-6 单元
九上九下古诗文
九上九下古诗文
2.选文本测方法
小说单元的教学要点是“梳理情节、叙事 手法、人物形象、理解主题、体验感悟”, 单元试卷就不考查实用类文本,而是选取两 篇小说文本,然后围绕以上五个教学要点进 行设题,让学生在思辨性答题中表现能力,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亲 (1)可是他最终还是对那堆粮食下手了。
法 、 揣 深意的句子,理解
的 (2)朋友的母亲和朋友趴在锅沿贪婪地闻着玉米的香味,那是两张 摩 语 小说主旨。
布 幸福的脸。
句、理
鞋 2.如何理解第⑤段画线句“他的表情非常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三、五单元、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小说专题整合教案
班别:姓名:学号: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单元字词归纳学习
9. 萧索家景如许鄙夷恣睢惘然黛色愕然髀骨嗤笑隔膜阴晦脚踝
10.厚实嬉闹驱除歇斯底里仓皇逃窜
11.拮据栈桥煞白十拿九稳牡蛎糟蹋
12. 沙哑发窘抽噎出风头棱角分明
17.怄干系寻思逞辩勾当嗔怒朴刀恁地面面厮觑聒噪趱行
18.沉吟禀请班师谮害惑乱对答如流恃才放旷庖官惇佯讫麾下绰刀
19.倒运腆着舍与央及管待商酌叙功相与唯唯连声拙病绾带挈桑梓
20.腻烦怔怔笑吟吟茶饭无心挖心搜胆精血诚聚画缯两眼鳏鳏
5.羼蘸阔绰颓唐营生绽出拭
第二板块:小说基本知识
一、概念: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描写。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描写。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5.人物描写的主要作用:①表现人物内心世界;②表现人物性格、品质;③揭示文章主题。
四.人物形象
1.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2.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五.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部分。
2.①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②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③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④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六.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气氛。
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或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铺垫)。
5)揭示文章主旨(或深化作品主题)。
七、小说阅读中考考点:
1、内容概括能归纳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要求,概括情节发展,概括中心意思,概括文章主旨。
2、结构分析能把握文学作品中结构,分析写作思路。
3、内容分析结合文段理解文意,领悟主旨。
4、词句赏析能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及作用,并从内容结构上理解其作用。
5、写法分析能初步鉴赏表达技巧,能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形象分析分析文学作品中形象、情感。
7、推断想象能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
8、点评探究能点评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审美取向。
第二课时小说专题阅读——概括小说内容
一、内容概括答题技巧:
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二、阅读课文《故乡》,回答以下问题。
1、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依据这个线索可以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2、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什么原因使闰土前后判若两人?
4、总结《故乡》的主题。
小说通过手法的运用,表现和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
,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
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希望的炽热感情。
三、做《新语思》的练习《红橘甜了》第4题;《超级只能住宅》第1题;《怯懦》第1题。
第三课时小说专题阅读——分析小说人物
第四课时小说专题阅读——赏析环境描写
第五课时小说专题阅读——把握小说标题
表层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深层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