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属的加热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加热金属教案

初中物理加热金属教案

初中物理加热金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 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金属温度。

3. 探究加热金属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 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金属片、酒精灯、温度计、测量尺。

2. 教学工具:PPT、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形状变化的情况?2. 学生分享实例,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片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金属片的温度变化。

2. 学生计算金属片的温度变化速率。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加热金属的温度变化规律。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教师给出拓展问题: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 学生在家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

在数据分析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温度变化速率,进一步理解加热金属的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学习其他物理量奠定基础。

在家庭实验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研究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研究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研究第一章:绪论金属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属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性能也越来越优越。

而热处理工艺是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此,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性能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2.1 热处理的定义热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使金属材料达到一定的组织状态和性能。

2.2 热处理的分类热处理可以分为三类:回火、调质和淬火。

其中,回火主要是对经过淬火的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善材料的韧性;调质则是对合金钢等材料进行热处理,以达到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淬火则是对普通碳钢等材料进行控制冷却,以提高材料的硬度。

2.3 热处理工艺的步骤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材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其中,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是影响材料性能关键的因素。

加热温度过高容易产生晶粒粗大的问题,而加热温度过低则会使金属组织不充分,影响材料性能。

第三章: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经过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具体分析如下。

3.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处理后的金属材料一般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硬度,但是韧性和塑性却相对较差。

其原因是经过热处理后,材料中晶粒的尺寸会变大,而晶粒尺寸的增大对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影响较大。

3.2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热处理后的金属材料物理性能也会有所变化,比如电导率、导热性、磁性等。

这些变化在材料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具有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热处理后的金属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4.1 机械加工领域热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能够提供更优越的性能,其在机械加工领域中广泛应用。

比如在机床工作台、各种机器零部件、以及汽车、航空等领域中使用较多,其耐磨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2 电子制造领域金属材料热处理后能够提高导热性和电导率,因此其在电子制造领域中应用广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绪论填空题1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2.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合金3.成分热处理性能性能思考题答:机械工人所使用的工具、刀、夹、量具以及加工的零件大都是金属材料,所以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

对我们工作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根据材料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刃磨刀具几何参数;选择适当的切削用量;正确选择改善零件工艺性能的方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填空题1.非晶体晶体晶体2.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3.晶体缺陷间隙空位置代刃位错晶界亚晶界4.无序液态有序固态5.过冷度6.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低7.形核长大8.强度硬度塑性9.固一种晶格另一种晶格10.静冲击交变11.弹性塑性塑性12.材料内部与外力相对抗13.内力不同14.外部形状内部的结构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选择题1.A 2.C B A 3.B名词解释1.答:晶格是假想的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晶胞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晶体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2.答: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单晶体;由很多的小晶体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3.答:弹性变形是指外力消除后,能够恢复的变形;塑性变形是指外力消除后,无法恢复的永久性的变形。

4.答:材料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内部产生的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力,称为内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就称为应力思考与练习1.冷却曲线上有一段水平线,是说明在这一时间段中温度是恒定的。

结晶实际上是原子由一个高能量级向一个较低的能量级转化的过程,所以在结晶时会放出一定的结晶潜热,结晶潜热使正在结晶的金属处于一种动态的热平衡,所以纯金属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生产中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采用变质处理和采用变质处理等。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二章)教案

任课教师:胡迎春班级:13级车、铣、钳日期:4.28任课教师:胡迎春班级:13级车、铣、钳日期:4.29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讲授新课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锻件: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锻造特点:1)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2)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3)适应范围广4)可以大大地节省金属材料和减少切削加工工时5)不能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二、冲压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工艺。

冲压件:用冲压的方法制成的工件或毛坯。

冲压的特点:1)在分离或成形过程中,板料的厚度变化很小,内部组织也不产生变化。

2)生产效率很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3)冲压制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一般不再进行加工或仅按需要补充进行机械加工即可使用。

4)适应范围广,从小型的仪表零件到大型的汽车横梁等均能生产,并能制出形状较复杂的冲压制件。

5)冲压使用的模具精度高,制造复杂,成本高,所以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冲压的基本工序可以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析一下这两种工序。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讲授新课分离工序示意成形工序示意三、压力加工简介使毛坯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而无切削的加工方法称为压力加工。

轧制:金属坯料在两个回转轧辊的空隙中受压变形。

拉拔:将金属坯料通过拔拉模的模孔而变形。

挤压: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受压被挤出模孔而变形。

巩固练习1、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___________,改变_________,及改善______,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________方法称为锻压。

2、锻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按照成形方式的不同,锻造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4、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金属热处理思考题

金属热处理思考题

《金属热处理》思考题第二章钢在加热时的转变1.说明A1、A3、Acm、Ac1、,Ac3、Accm、Ar1、Ar3、Arcm各临界点的意义。

2.奥氏体形成的全过程经历了那几个阶段?简答各阶段的特点。

3.奥氏体的形核部位在哪里优先及条件?4.哪些因素影响(及如何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5.为什么说钢的加热相变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受碳扩散的控制? 用图示加以说明。

6.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粗片状与细片状),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时共转变速度有何差别?7.什么是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8.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9.钢件加热时欠热,过热,过烧有何不同?能否返修?10.奥氏体是高温相,在一般钢中冷却下来就已经不存在了,谈论A体晶粒大小,还有什么实际意义?11.钢件加热时过热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12. 什么是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热度?它对钢的组织转变有何影响?第三章珠光体转变与钢的退火和正火1.简述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2.什么是珠光体?性能如何?如何获得珠光体?3.珠光体有哪几种组织形态?片状珠光体的片间间距决定于什么?它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4.珠光体的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5.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粗片状与细片状),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时共转变速度有何差别?6.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和过共析钢中渗碳体有哪几种组织形态?它们对性能有何影响?7.若共析钢加热到A体状态,然后进行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均获得片状珠光体,但其组织特征有何区别?8.为什么说钢的珠光体转变过程受碳扩散的控制? 用图示加以说明。

9.分析渗碳体球化过程的机制和高碳钢要进行球化退火的原因。

10.45钢制零件820℃加热后分别进行退火和正火,其显微组织有什么不同?性能有什么不同?11.何谓球化退火?为什么过共析钢必须采用球化退火而不采用完全退火?12.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第四章马氏体转变1.钢中常见的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有哪几种?2.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3.钢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条件是什么?与钢的珠光体相变,马氏体相变有何特点?4.条状M体和片状M体在强度,硬度,韧性等方面的性能差异如何?5.0.2%C,1.0%C钢淬火后的M体形态和亚结构有什么异同?6.钢中常见的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有哪几种?7.M体的强化机构有哪几个方面?8.Ms点位置高低有什么实际意义?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什么?9.淬火钢中A残的存在有什么影响?决定A残量的因素有哪些?在热处理操作上如何控制?10.试分析如何通过控制热处理工艺因素提高中碳钢件和高碳钢件的强韧性。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手册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手册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步骤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并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第二章:金属材料热处理基础知识2.1 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关系金属材料的组织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组织状态会导致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以及导电导热性能。

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和相对应的组织状态,从而调控其性能。

2.2 热处理工艺的分类热处理工艺可分为退火、淬火、回火、时效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热处理工艺都有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操作要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章:常见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3.1 碳钢的热处理碳钢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其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正火、球化退火和淬火等。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碳钢材料获得不同的硬度和延展性。

3.2 不锈钢的热处理不锈钢是一类具有高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其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回火等。

这些工艺可以调整不锈钢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3.3 铝合金的热处理铝合金具有轻质、良好的导热性和机械性能等特点,在航空、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淬火等,这些工艺可以提高铝合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第四章:热处理设备与工艺控制4.1 热处理设备的分类热处理设备可以分为电阻炉、盐浴炉、气体炉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热处理设备适用于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

本节将介绍各种热处理设备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2 热处理工艺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参数的控制对最终的热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热处理工艺控制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热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五章:热处理质量控制与检测5.1 热处理质量控制热处理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和成品的质量检测等。

本节将介绍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热处理的质量。

金属热处理技术手册

金属热处理技术手册

金属热处理技术手册
摘要:
本手册旨在对金属热处理技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和总结。

内容
包括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分类、工艺流程、设备及技术等方面的
知识点。

希望能为金属材料加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实用指导。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金属热处理是指加热金属材料,将其保持在一定温度下并进行适当
冷却后得到期望的金属组织和性能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改善金属的
塑性、韧性、抗疲劳性、耐腐蚀性和耐热性能等特点。

第二章金属热处理的分类
金属热处理的分类按材料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包括调质、退火、正火、淬火等不同的热处理类型,各种类型的热处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材料的性质和组织结构。

第三章金属热处理的工艺流程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加热、保温、降温、处理等过程。

在这
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控制加热和冷却速率,保证金属组织均匀性
和性能等要素的达成。

第四章金属热处理的设备
金属热处理的设备通常包括热处理炉、热处理钢罐、加热炉、降温设备、炉具等。

其中,炉具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决定着金属热处理成品的质量水平和工艺效率。

第五章金属热处理的技术
金属热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工艺、工艺参数和环境因素等,其中前两者直接决定了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方向和程度。

结论:
金属热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手册对于金属热处理技术的全面系统介绍和总结,期望能为从事金属热处理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实用指导,使其能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一系列工艺,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在工程实践中,热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

首先,我们来谈谈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几种主要方法。

其中,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通过控制冷却速度,使其组织发生改变,消除应力和提高塑性。

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进行适当冷却,以改善其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使其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

回火是指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适当冷却,以减轻淬火所产生的脆性。

其次,我们来讨论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影响因素。

热处理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加热温度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金属材料对应的加热温度也不同。

保温时间是指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停留时间,它决定了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冷却速度也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冷却速度会导致金属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差异。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应用。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耐蚀性能等,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因此,热处理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有所帮助。

《金属的加热》课件

《金属的加热》课件
线膨胀
金属在受热时,沿着长度方向会发生线膨胀,导致物体变长。
面膨胀
金属在受热时,沿着面积方向会发生面膨胀,导致物体变宽。
体膨胀
金属在受热时,体积会发生膨胀,导致物体的整体增大。
金属加热的方法和设备
金属加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设备实现,包括电阻加热、感应加热、激光加热等。
电阻加热
通过通电使金属产生电阻热,达到加热的目的。
《金属的加热》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金属加热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了解 金属加热的原理、热传导和导热系数、热膨胀、加热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热 处理金属的目的和方法。
金属加热原理
金属加热原理涉及金属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外界能源输入,使金属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导致金属温度上升。
热分子运动
工艺选择
根据金属的材料属性和需要的性能,选择相应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的热处理过程
金属的热处理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加热
将金属加热到特定温度,达到 热处理的要求。
保温
保持金属在一定温度下的一段 时间,使其达到均匀的温度分 布。
冷却
将金属迅速冷却,固定其热处 理后的组织和性能。
热传导性质
金属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可以迅速将热量传递到其他部 分。
导热系数
不同金属的导热系数有所不同, 铜、铝等导热系数较高,而塑 料、木材等导热系数较低。
应用范围
导热系数高的金属常用于导热 设备、制冷和换热系统等领域。
金属的热膨胀
金属在受热时会发生热膨胀现象,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金属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导致金属的体积膨胀。
金属中的粒子不断进行热运动,而加热则引起粒子的更加剧烈的运动。

金属的加热

金属的加热

△1---对普通碳钢而言;依据Fe—C相图确定 临界点
△2---对合金钢而言,依以下公式确定临界点
Tc Ai X i K Ai i种元素系数 X i i种元素重量含量
T再 = 0.4 T熔
2、确定优化加热温度方框图
化学成份 临界点 热处理目的 加热温度确定 小批量试验 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 原材料成份、组织和加工状态 热处理应力和变形、开裂的控制
λ——热传导系数,单位为 J/(m*h*℃) dt/dx——温度梯度。 负号表示热流量方向和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2、影响热传导系数的因素:
(1)钢的化学成分: 合金元素及碳含量一般降低传热系数。 (2)组织状态: λ随钢中组织组成物,按A 增大 。
M淬
M回
P的顺序
(3)加热温度: 热传导系数与温度的关系近似地呈线性关系:
Q----单位时间内加热介质传递给工件表面的能量
2、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流体流动的动力:静止,强迫
●流体的流动形态:层流,紊流 ●流体的状态变化:液体,气体等 ●流体的物理性质:导热系数、比热、密度,其值越大,给热系 数越大;粘度系数越大,给热系数越小。 ●换热面的几何因素:工件形状、工件在炉内放置等
Q 1
同理可得第二和第三层的导热量 在稳定导热时,Q为定值,即 Q1=Q2=Q3=Q,由以上各式可得:
1
(t1 t2)
t1 t 4 Q R总
由上式可知,多层壁的导热量决定于 总温差和总热阻,而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 之和.当各层壁间接触不紧密时,其间充有静止气体,将产生接触热阻。 这时上式应加入接触热阻值。
( 1 bt ) 0
3、单层平壁稳定导热

金属加热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金属加热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金属加热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金属的加热制备过程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加热过程中,金属会发生相变,热力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这对金属的性能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金属加热制备过程。

1. 热力学基础知识在金属加热制备过程中,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热力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热现象以及能量转化、传递的规律。

在热力学中,最基本的三大定律是: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会被创造或破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第二定律:熵增加定律。

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不可能减少。

第三定律:熵趋向零定律。

在绝对零度时,系统的熵趋向于零。

2. 热力学与金属加热制备过程在金属的加热过程中,热力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当金属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相变。

常见的相变有熔化、凝固、相变等。

这些变化都是在特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发生的。

例如,对于熔化,需要金属受热到熔点以上,才能发生熔化。

其次,热力学还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分析金属加热过程。

例如,热力学可以计算金属的热容量,即单位质量的金属受热后能够吸收的热量。

另外,热力学还可以计算金属的热传导系数,即金属对热的传递能力。

这些参数的计算可以为金属加热制备过程提供重要的参考。

3. 热力学分析在金属加热制备过程中的应用热力学分析在金属加热制备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例子。

3.1 温度控制在金属加热制备过程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只有在特定的温度下,金属才能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和相变。

因此,温度控制是金属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热力学可以通过计算金属的热容量和热传导系数,来预测金属在受到一定热量后达到的温度。

通过对温度的控制,可以使得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发生预期的化学反应和相变,从而得到所需的金属材料。

3.2 优化生产工艺金属加热制备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是需要不断优化的。

例如,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炉子结构、改变加热方式等手段来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
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目的。

热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三类:退火、淬火和回火。

第一章:退火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塑性、韧性和冲击韧性,同时消除内部应力和晶间缺陷,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

第二章:淬火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材料的组织结构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还可以使材料出现应力集中,增加材料的脆性,因此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第三章: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的过程。

回火可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并使材料的硬度和韧性达到一定的平衡。

回火还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调整材料的性能。

通过以上三种热处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最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其使用价值和应用范围。

第2章 钢中奥氏体的形成

第2章 钢中奥氏体的形成

加热转变的意义:1.改进热处理工艺 2.为冷却转变打基础
2.1 奥氏体及其形成条件

奥氏体稳定存在区域 是:GSEJNG 相变临界点:
A1、A3、Acm

实际加热时相变临界 点:Ac1、Ac3、Accm

实际冷却时相变临界 点:Ar1、Ar3、Arcm

1. 2. 3.
思考:
S、E、G、P点?
线膨胀系数大:可作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
导热性能差:不宜采用过大的加热速度。
2.2 奥氏体的形成机制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相变驱动力: 相变阻力:
A1
Fe-C合金珠光体与奥氏体 的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
•以共析钢为例: •奥氏体的相组成、点阵结构、碳含量与 铁素体和渗碳体不同
相组成: 碳含量:

0.02%
2.5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
一、 奥氏体晶粒度: 定义:指奥氏体化后实际晶粒大小 表示方法:晶粒直径、单位面积 中奥氏体晶粒数目 等级标准:8级 超细晶粒:超过8级

n=2N-1
式中: n-放大100倍时每平方英寸(6.45cm2)面 积内晶粒数, N-晶粒度级别
奥氏体晶粒度种类:


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原理

长大条件:
A刚形成时均很细小,且不均匀,界面能越高, 界面越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自发地向减 小晶界面积、降低界面能的方向发展。所以小晶 粒合并成大晶粒,弯曲晶界变成平直晶界是一种 自发过程。

长大方式:互相吞并、晶界推移而实现的。
1、A晶粒长大驱动力:
来自A的晶界能
+
Fe3C
6.69% 复杂斜方

金属与合金在加热时的物理化学现象

金属与合金在加热时的物理化学现象

金属及合金在热处理时,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加热。

例如在空气介质中加热、在保护气氛中加热、真空加热、浴炉加热、流态化炉中加热等。

在加热过程中金属表面必定要和周围介质发生作用,例如化学反应。

典型的如氧化、脱碳等,还可能发生物理作用,如脱气、合金元素的蒸发等。

这些物理、化学作用可直接影响被处理工件的表面状态,从而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1、金属在加热时的氧化反应及氧化过程工件在热处理加热时,难免和氧、水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发生作用,而使表面氧化,并在表面形成氧化皮。

这种氧化皮是不希望留存的,它不仅使工件表面变色,失去光泽,而且使机械性能,如弯曲疲劳强度等变坏。

为此必须防止氧化现象的发生。

2、钢加热时的脱碳及脱碳过程(1)钢加热时的脱碳、增碳平衡钢在加热时不仅表面发生氧化,形成氧化铁,而且钢中的碳也会和气氛作用,使钢的表面失去一部分碳,含碳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脱碳。

钢的脱碳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当反应向右进行时,钢在加热过程中发生脱碳;而当反应条件使反应向左进行时,将发生增碳作用。

此时可以根据热力学条件求出反应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再与炉气成分的分压比及平衡常数比较,就可判断其是脱碳还是增碳。

(2)炉气的碳势机器测定为了定量地表示炉气对钢表面增碳或脱碳的能力,引出了碳势的概念。

碳势即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

它表示炉气对纯铁饱和碳的能力,炉气碳势越高,饱和碳的能力越强。

3、钢加热时的脱碳过程及脱碳层的组织特点由于钢加热时,若炉气碳势低于钢中含碳量,则钢的表面将发生脱碳。

脱碳包括两个过程,第一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含碳气体逸出表面,使表面碳浓度降低;第二由于表面碳浓度的降低,工件表面与内部发生浓度差,从而发生的碳向表面扩散的过程。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图1-17 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大 小与其预先变形程度间的关系
图1-18 纯铝片经不同变形度的拉伸 ,再结晶后的显微组织(200×)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三、 晶粒长大
再结晶完成后的晶粒是细小的,如再延长加热 时间或提高加热温度,则晶粒会明显长大,成为粗 晶组织,导致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力 学性能都显著降低。一般情况下晶粒长大是应当避 免发生的现象。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有 关外,还与金属的预先变形程度有关。图1-17表示金属再结 晶后的晶粒大小与其预先变形程度间的关系。由图可见,当变 形程度很小时,金属不发生再结晶,因而晶粒大小不变。变形 度达到2%~10%时,再结晶后其晶粒会出现异常的大晶粒, 这个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不同的金属,其具体的临界变形 度数值有所不同。随着变形程度的不断增加,由于各晶粒变形 愈趋均匀,再结晶时形核率愈大,因而使再结晶后的晶粒逐渐 变细。当变形量很大(≥90%)时,某些金属再结晶后又会出现 晶粒异常长大现象。图1-18是纯铝片经不同变形度的拉伸, 再结晶后的显微组织。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变形后的金属发生再结晶的温度是一个温度范围,并 非某一恒定温度。一般将金属开始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为 再结晶温度(T再),通常用能够使经大变形量(70%以上)的冷 塑性变形的金属,经1 h加热后能完全再结晶的最低温度来 表示。最低再结晶温度与该金属的熔点有如下关系。
T再=(0.35~0.4)T熔点 式中的温度单位为热力学温度,K。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图1-16 工业纯铁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200×)
冷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加热金属中间面的方法

加热金属中间面的方法

加热金属中间面的方法1.火焰加热法:火焰加热法是最常见和简单的加热金属中间面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将金属中间面置于火焰中,利用火焰的高温将金属加热至所需温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金属中间面或需要快速加热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火焰温度和火焰大小,以避免烧焦或烧坏金属中间面。

2.电阻加热法:电阻加热法是利用电流通过金属中间面产生的电阻热进行加热。

通常,将金属中间面放置在电流通路中,电流经过时会遇到阻力而释放能量并产生热量。

这种方法需要电源供电,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电流大小和加热时间,从而精确调节金属中间面的加热温度。

3.感应加热法:感应加热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的一种方法。

通常,将金属中间面放置在电磁感应线圈内,当通过线圈的交流电流变化时,将产生变化的磁场。

金属中间面处于变化的磁场中,导致金属中间面内产生感应电流,并通过电阻热效应加热金属。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非接触加热,对形状复杂或易受损的金属中间面加热非常有效。

4.高频加热法:高频加热法是一种利用高频电场进行加热的方法。

通过高频发生器产生高频电流,金属中间面处在电场中,金属中间面的分子会由于电场的作用而产生摩擦热。

这种方法适用于金属中间面的快速、均匀加热,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高频发生器输出功率和加热时间。

5.水蒸气加热法:水蒸气加热法是利用水蒸气的高温和热量进行加热的方法。

一般是将金属中间面与水蒸气接触,水蒸气的热量会传递给金属中间面,从而将金属加热至所需温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金属中间面进行较为均匀的加热,同时避免了焰火和电磁辐射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加热方法,如电子束加热法、激光加热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情况和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加热需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方法。

在进行金属中间面加热时,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破坏或变形。

此外,在进行加热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如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第二章坯料及加热

第二章坯料及加热

由金属学所学内容知,金属在加热时将产生以下的变化: ⒈组织结构:组织转变,晶粒长大,过热、过烧 ⒉力学性能: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残余应力消除,
但也可能产生新的内应力,过大则会引起开裂 ⒊物理性能:导热系数、导温系统、膨胀系数、密度等均
发生变化 ⒋化学变化:表层发生氧化、脱碳、吸氢等,生成氧化皮
第二节 锻前加热与锻造温度范围
一、加热目的 提高金属塑性,降低变形抗
力,即增加金属的可锻性。
使之易于流动成形并获得良 好的锻后组织和力学性能。
锻前加热是整个锻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 锻造生产率、保证锻件质量以降低能源消耗等都有直 接的影响。恰当地选择加热温度,就可使坯料在塑性 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成形。
防止措施:
①在保证锻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快速加热,缩 短加热时间。②在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避免氧气过 剩,并减少燃料的水分。③采用少无氧化加热。④采用 少装、勤装的操作方法。
(二) 金属加热过程中的脱碳
钢在高温加热时,表层中的碳与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
(如O2、CO2、H2O等)及某些还原性气体(如H2)发生
带锯下料具有如下特点: (1)下料毛坯的精度高 下料毛坯的尺寸精度和断面质量高:长度重复 精度一般为±0.13~0.25mm、粗糙度可达 Ra=6.3~12.5μm、端面垂直度不超过0.2mm (在切Ф95mm的棒料时),;同时其端面平整、 无弯曲、歪斜、压塌等疵病。 (2)能耗低 与其它下料方法相比,带锯下料时的能耗仅为 其它下料方法能耗的5%~6%。 (3)生产效率高 金属带锯机的切割效率可以达到190~ 260cm2/min.。 (4)材料利用率高 由于带锯机的锯缝宽1.6mm,弓形锯的锯缝 2.5mm,圆盘锯的锯缝3.0mm,因此带锯下 料时的锯缝消耗的材料少,使材料的利用率显 著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热温度
在加热规范中,加热温度、加热速率及保温时间 是基本工艺参数,它们决定加热后金属内部组织 结构及各相的成分。 制定和实施热处理加热规范,要考虑下面一系列 影响因素,主要有:热处理设备的条件;原材料 以及热处理的工艺要求;零件的尺寸和形状;加 热制度及方式以及装炉量与排列方式等。
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热处理规范。
2.工件表面涂敷防氧化涂层 优点:简便易行、不受工件尺寸限制。 缺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只适合单件或者 小批量生产。
3.快速加热
通电加热、感应加热、激光加热。
本章小结: 金属的加热是通过加热设备完成的,是热处理工艺 的第一道工序。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加热工艺中两个主要的参数。 加热过程中存在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对于大型工件、 形状复杂件或者高合金钢、制定加热工艺的时候应 考虑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和开裂。
3.钢铁中的其它金属与氧的反应
当钢铁材料中含有Cr、Al、Si等合金元素时,它们 可以与氧发生如下反应:
4Cr 3O2 2Cr2O3 4 Al 3O2 2 Al2O3 Si O2 SiO2
提高钢在高温下抗氧化性的基本方法是合金化。 为了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加入的合金元素应 能在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稳定致密的合金氧化膜。 为此合金元素的离子半径应比基体金属的离子半 径小(合金元素离子半径小,生产氧化物的点阵 常数小,将使扩散困难),并比基体金属易于氧 化。只有这样才能优先形成合金氧化物。
2.2工件表面的热交换
传热的基本方式 1.热传导(又称导热) (conduction)
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 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
2.热对流 (convection)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 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
( Carbonitriding of steel )
1)定义:向钢的表面同时渗入碳和氮原子的过程。
2)目的:获得具有表硬里韧性能的零件。
工艺:
名称 温度(℃) 时间(h) 作用 渗层 热处理 性能 材料 低温气体碳氮共 渗 500~600 1~6 以渗氮为主 0.1~0.4mm 不需要 HRC54~63 合金工具钢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 800~86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 以渗碳为主 0.5~0.8mm 淬火+低温回火 HRC53~60 合金结构钢
1.钢与氧的相互作用
570oC以上,氧气与Fe发生三种类型的氧化反应:
2 Fe O2 2 FeO 3Fe 2O2 Fe3O4 4 Fe 3O2 2 Fe2O3
氧气与C或Fe3C发生反应生成CO2,称为脱碳反应:
Fe3C O2 3Fe CO2 C O2 CO2
2.流体的流动状态 流体的流动状态分为层流(换热量小)和紊流(换热 量大)。 通常情况下,热处理炉内流体的流动属于紊流,要避 免层流的出现。 3.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热导率λ、质量热容c、密度ρ及黏度μ等物理量 将影响流体流动状态、层流厚度和导热性能,从而影 响对流换热。 4.工件表面形状及其在炉内的放臵位臵 工件表面形状及其在炉内的放臵位臵不同,会影响到 流体在工件表面的流动状态,从而影响对流传热量。
3.保温时间和加热次数的影响 加热时间越长,加热火次愈多,脱碳层愈深,但脱碳层并 不与时间成正比增加。 4.炉内气氛对脱碳的影响 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燃料成分,燃烧条件及温度不同,使 燃烧产物中含有不同的气体,因而构成不同的炉内气氛,有氧 化性的也有还原性的。他们对钢的作用是不同的。氧化性气氛 引起钢的氧化与脱碳,其中脱碳能力最强的介质是H2O(汽), 其次是CO2与O2,最后是H2;而有些气氛则使钢增碳,如 CO 和 CH4。炉内空气过剩系数α大小对脱碳也有重要的影响。在 中性介质中加热时,可使脱碳最少。
2CO C CO2
2.在CH4气氛中的增碳反应
CH 4 C 2H 2
2.5.3钢在氨气氛围中的氮化反应
钢的渗氮 ( Nitridation of steel )
1)定义: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2)目的:获得具有表硬里韧及抗蚀性能 的零件。 3)用钢: 中碳合金钢。
2.2.2辐射传热
因热的原因物体发出辐射能的过程称为热辐射。热 辐射是一种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物体放热时,热 能变成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当遇到另 一物体时,则部分或全部被物体所吸收而变成热能。辐 射传热不仅有能量的传递,而且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向外辐射出的能量为: E=ct4 其中,c为辐射系数,W· -2· -4; m K t为物体的绝对温度,K。 4 4 被工件吸收的热流密度qr为: qr An c0 (t发 t工 ) An为相当吸收率,t发为发热体的绝对温度,t工为工件表 面温度。
2.3加热温度和时间
加热时间:零件加热时,分为炉温升温时 间、工件升温时间、工件透热时间和工件 保温时间。
零件加热曲线示意图
τ炉升与炉子功率、设定温度、装炉量等因素有关。
τ工升与装炉量、工件尺寸等因素有关。 τ透热主要与工件尺寸有关系,尺寸越大,透热时间 越长。 τ保温主要根据热处理工艺目的确定,对不同工艺, 保温时间差别非常大。
2.钢铁表面在炉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含有氢及水蒸气的气氛中加热时,570oC以上它们 与钢铁表面发生下列反应:
Fe H 2O FeO H 2 3Fe 4 H 2O Fe3O4 4 H 2
炉气全部由CO与CO2组成时,570oC以上钢铁表面的 氧化还原反应:
Fe CO2 FeO CO 3Fe 4CO2 Fe3O4 4CO
注意:热辐射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2.3传导传热
由于物质分子、原子或电子的运动,将热量从物体 内高温处向低温处的传递过程称为热传导。热传导是静 止物体内的一种传热方式,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不同 温度的物体之间。
热流密度:
dt q dx
λ为热导率,其数值取决于物质内部结构和所处状 态。 特点:物体内的分子或质点不发生宏观的相互位移。
2.5.5氧化脱碳的控制
影响钢脱碳的因素
影响钢脱碳的因素有钢料的化学成分,加热温度,保温时 间和煤气成分等。 1.钢料的化学成分对脱碳的影响 钢料的化学成分对脱碳有很大影响。钢中含碳量愈高脱碳 倾向愈大W、Al、Si、Co等元素都使钢脱碳倾向增加;而 Cr、 Mn等元素能阻止钢脱碳。 2.加热温度的影响 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脱碳层的深度不断增加。一般低于 1000℃时,钢表面的氧化皮阻碍碳的扩散,脱碳比氧化慢,但 随着温度升高,一方面氧化皮形成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氧化皮 下碳的扩散速度也加快,此时氧化皮失去保护能力,达到某一 温度后脱碳反而比氧化快。
热对流的两种方式:强制对流,自然对流 3、热辐射 (radiation)
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称为热辐射。
2.2.1对流传热
热对流是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和混合而引起 的热量传递,对流传热仅发生在流体中。
对流传热时,加热介质传递给工件表面的热量符合: qc=ac(t介-t工)。
2.5加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2.5.1金属加热时的氧化与脱碳
金属在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氧化气氛中加热时 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氧化反应,使金属被氧化。
脱碳是指钢件表层部分碳被加热气氛氧化,而使表层碳质 量分数降低的现象。脱碳也是材料的氧化过程。
氧化与脱碳的出现,将严重影响钢件的实用性能,甚至造 成无法挽救的废品。
气体、液体、固体的热传导机理各不相同。 气体:热传导是由于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相互碰撞的结果。 液体:热传导是由于分子动量传递所致。 金属固体:热传导是由于自由电子扩散运动所引起的。 非金属固体:热传导是通过分子的振动将热量从一个分子传 递到另一个分子。
注意:热传导不能在真空中进行。
实际传热过程: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几种传 热方式可同时存在。
金属加热过程中加热介质可能与工件表面发生化学 反应。氧化和脱碳反应通常是有害的,应尽量避免。
本 章 完
其中,q为对流传热的热流密度或热通量,W· -2; m t介为介质温度,K; t工为工件表面温度,K; ac为对流换热系数, W· -2· -1。 m K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
1.流体流动动力 流体流动的动力来源有两类: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自然对流传热:由于流体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密 度差异,使流体产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强制对流传热:由于泵、风机或其它外力作用引起的 流体流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2.4相变和组织应力
固溶处理:如果把这种合金加热到固溶度曲线以上的 某一温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使溶质元素(元素B)充 分溶入固溶体(α相)中,然后予以快速冷却,以抑制这 些元素重新析出,致使室温下获得一个过饱和固溶体,这 种热处理称为固溶处理或固溶淬火。 析出:指某些合金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下放臵或将 它加热到一定温度,溶质原子会在固溶体点阵中的一定区 域内聚集或组成第二相的现象。析出又称为沉淀 时效:在析出过程中,合金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等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时效。 时效硬化:一般情况下,在析出过程中,合金的硬 度或强度会逐渐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或时效强 化,也可称为沉淀硬化或沉淀强化。
氨加热分解出活性氨:
2 NH 3 3H 2 2N
钢表层形成氮化物
3 Fe NH 3 Fe N H 2 2
渗碳与渗氮的工艺特点
名称 处理温度 (℃)
900~950
处理时间 处理后是否需要 (h) 热处理
3~9 需要
渗碳
渗氮
500~600
20~50
不需要
2.5.4钢的碳氮共渗
井式加热炉与箱式炉比较优点是: 1)用于回火时温度均匀、装料多,劳动强度低。回 火温度低,传热主要有对流和传导,井式炉都加有 电扇,温度均匀性好。工件放在料筐内,用天车吊 入炉内很方便。 2)用于淬火或者化学热处理时适合于大件、细长杆 件和大型长轴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