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36-140(附答案与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36-140

(附答案与译文)

136鲁君举觞

梁王魏婴觞①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②,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③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④,易牙乃煎、熬、燔、炙⑤,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⑥,其乐忘死,遂盟⑥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⑦,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⑧。(《战国策·魏策》)

【注释】

①觞(shāng):酒杯,引申为宴请。②举觞:举起酒杯,这里指举杯劝酒。③旨:进献。④不嗛:不饱。嗛(qiǎn),猴子口腔内两侧贮存食物的地方,“不嗛”,就是没有贮存食物。⑤煎、熬、燔、炙:四者都是烹调方法。燔(fán):烧;炙(zhì),烤。⑥彷徨:徘徊流连。⑦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⑧相属:连续不断。

【阅读训练】

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兴.,避席 (兴奋)

B遂推南之威而远.之(疏远)

C遂盟强台而弗.登(不)

D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醒,睡醒)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和调五味而进之.②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

B①禹饮而.甘之②左江而.右湖

C①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②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

D①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②以.临彷徨,其乐忘死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译文:

②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译文:

四、你从鲁军所举的几个例子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A,站起来。

二、完全相同的C,两句中的“于”都是介词,在。A①代词,他;②助词,的。B①连词,表顺接关系,不译;②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D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在。

三、①大禹喝了觉得味道甜美,就疏远了仪狄,(并)禁绝进献美酒。②有其中之一在这里,就足以亡国。现在主君对这四种兼而有之,能不引以为戒吗?

四、示例:贪图享受就会毁了自己的事业,我们要以此为戒。

【参考译文】

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诸侯,酒喝到正畅快时,请鲁国国君共公劝酒。鲁君站起来,离开坐席,选择善言(祝酒),说:“从前,夏禹的女儿叫仪狄酿酒,酒味很美,(就)把它进献给大禹。大禹喝了觉得味道甜美,就疏远了仪狄,(并)禁绝进献美酒,说:‘后世一定有因(嗜好)美酒而亡国的。’齐桓公半夜里感到腹中不饱,易牙就煎熬烧烤,用五味烹调菜肴献给齐桓公。桓公饱食美味之后,一直睡到天亮没醒,说:‘后世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美女南之威,一连三天不在朝廷上听政。他于是就摆脱南之威,疏远了她。说:“后世一定有因迷恋美色而亡国的。”楚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上(的景物),(向下俯瞰),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洞庭。(他)登临这里徘徊流连,快乐地忘掉生死,于是就在强台上发誓,(以后)不再登览。说:‘后世一定有因陶醉于高台、美池而亡国的。’现在,主君的杯子里,是仪狄酿造的那样的美酒;主君吃的美味,是易牙烹制的那样的佳肴;左边是美女白台,右边是美女闾须,都有南之威那样的美貌;前面拥有夹林,后边拥有兰台,都是强台那样的乐苑。有其中之一在这里,就足以亡国。现在主君对这四种兼而有之,能不引以为戒吗?”梁惠王连续不断地称好。

137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①,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讶之,曰:“汝何以收此凶②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渊鉴类函》)

【注释】

①舆(yú):手推的小车。②凶:不吉利。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A父母厌憎.,欲捐.之()() B谷年十有五,谏.父曰()

C是负.义也() D父不从.()

E谷随.,收舆归.()() F无需更.作此具()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捐祖于.野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呼?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E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F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G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译文:

②汝何以收此凶具?

译文:

四、在括号中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父不从(),()作舆

②()乃载祖归养

③谷随(),()收舆归

五、原谷是怎样说服父亲赡养祖父的?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参考答案】

一、A厌恶,憎恨;丢弃,抛弃。B规劝。C违背。D听从。E跟随,跟从;回家。

二、选C,C与例句都是介词,到。A介词,在。B介词,从。D介词,比。E介词,向。F介词,对。G介词,给。

三、①怎么能(嫌他)年老而抛弃他呢?②你为什么要收拾这不吉利的手推车?

四、①原谷的话;原谷的父亲。②原谷的父亲。③父亲;原谷。

五、示例:原谷为了说服父亲赡养祖父,首先晓之以理——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不能因为他年老了而抛弃他,因为这样做事没违背情理的;在劝说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他又动之以情——你抛弃祖父,等你和母亲年老了我也要抛弃你们。在他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幡然悔悟。

【参考译文】

原谷的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讨厌(他),想要抛弃他。原谷(当时)十五岁,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怎么能(嫌他)年老而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原谷的)父亲不听从(原谷的话),(就)制作了(一辆)手推车,(把原谷的)祖父(连同手推车一起)丢弃在野外。(当时)原谷跟着(父亲前往),(把)手推车收拾回家。(原谷的)父亲(对)此很惊讶,说:“你为什么要收拾这不吉利的手推车?”原谷说:“有一天(我的)父母年老了,(就)不需要再制作这东西了,所以收拾它。”(原谷的)父亲(听了很)惭愧,(很)后悔自己的行为,便(又用手推车)载着(原谷的)祖父回家赡养。

138钱可通神

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①。知有一大狱,颇有寃滥,每甚扼腕②。及判,使即召狱吏,严诫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③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