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与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培训讲学

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培训讲学

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

对于历史事件,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

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

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 年,他生活在雅典的极盛时期。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思想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的精神,理智的批判态度。

(2)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3)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4)开创“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垂训功能。

3、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1918)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

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4、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

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 ,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

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 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西方史学史重点知识

西方史学史重点知识

西方史学史重点知识**史学史概念(名词解释)史学史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即“历史的历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与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前者指历史观,后者指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

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梁启超—李大钊—胡适—何炳松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西方历史学的发展阶段:古典史学:人本史观,理性的觉醒,“人是万物的尺度”。

中世纪史学:神学史观,近代史学:人文主义,史学思想又一次将人置于历史发展的中心位置。

现代史学***古典时期的史学:(一)古希腊史学、(二)古罗马史学**(一)古希腊史学一,(形式)神话与史诗及其史学价值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反映了整个自然界和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从中可见古希腊人处于朦胧中的历史意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二,古希腊哲学及其批判精神爱奥尼亚地区最早产生了史学,这一地区最早产生了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最繁盛的地区。

有科学和哲学就会有批判怀疑的精神,而理性批判精神的运用,最终使历史与神分离,导致历史学的产生。

三,古希腊三大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希罗多德(“史学之父”—西塞罗评)及其著作1.生平简介:(Herodotus BC484—425)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哈利卡尔那索斯,名门望族之后。

后因政治原因出走,再也没有回去,但是他用了30年游历,终于写成《希波战争史》。

2.《希波战争史》(亦称《缪斯书》)特点:(简答)第一,内容丰富。

记载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名胜古迹等;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开始。

第二,取材广泛、史料充实。

充分利用了他所能看到的所有的史料,如谱系、神话、史诗、碑铭以及前辈作家的著作;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一、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他是西方古典史学的代表人物,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其传世之作《历史》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历史叙述体,开创了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先河。

2、修昔底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8卷,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典范,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色诺芬古希腊历史学家、军事家。

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主要历史作品有《希腊史》和《长征记》,《师门回忆录》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是古代史学的上乘之作。

《长征记》是西方第一部军事理论名著,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4、修辞学派由于伊索克拉特斯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史学出现了“修辞学派”。

该派的主要历史学家有埃福罗斯和特奥波姆波斯。

“修辞学派”注重练字造句,只求文字之动人,而不关心史事之正确,因过分强调修辞常常因词误义,有悖于史学的严谨作风与求真精神。

5、高卢战记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编撰的历史著作。

《高卢战记》记录恺撒领兵在高卢地区征服日耳曼民族的战事回忆录,它是生动的战争实录,也是一部古老的战争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该书反映了恺撒高超的写作技巧。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

该书在西方广为流传影响很深。

6、塔西佗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主要著作有《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7、普鲁塔克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史学家,生平著述丰富,代表作《希腊罗马名人传》深刻反映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印记,不仅在史学上开西方史学中的历史传记体之先河,而且影响后世甚巨。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西方史学史是指对西方史学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西方史学自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开始兴起,并逐渐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西方史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西方史学史名词进行解释,并简要回答相关问题。

1. 史观(Historiography)史观指的是研究者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不同的史学家和历史学派有着各自的史观,他们的史观会影响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和评价。

史观的形成受到时代、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2. 传统历史学(Traditional History)传统历史学是指以政治、战争、国家和领导人为中心的历史研究方法。

传统历史学注重政治和统治者的决策,忽视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这种历史观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盛行,在后来的发展中被批评为片面和狭隘的。

3. 社会历史学(Social History)社会历史学是一种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研究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和行为,并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社会历史学的兴起使得历史研究更加全面和综合。

4. 文化历史学(Cultural History)文化历史学是一种注重文化表达和符号意义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研究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历史,并关注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文化历史学的兴起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并使历史更加多元化。

5.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注重研究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的影响,强调社会经济条件对历史进程的决定作用。

6. 全球史(Global History)全球史是一种注重跨国和全球视角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强调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影响,并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历史进程和问题。

外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史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史学史名词解释外国史学史是研究外国历史学发展过程、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在外国史学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和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历史材料,以揭示过去的真相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2. 史学史,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展过程的学科,它关注历史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学派,以及历史学家们的思想和贡献。

3. 学派,学派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区形成的、在某些理论和方法上有共同特点的历史学家群体。

不同的学派可能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方法和观点,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学思潮和学术传统。

4.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历史问题的学派。

它强调历史的阶级性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关注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

5. 客观性,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历史研究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事实,不受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历史学家应该根据可靠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6. 主观性,主观性是指历史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人主观意识和观点的影响。

历史学家在选择研究课题、解释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时,难免会受到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的影响。

7. 史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指用来研究历史的各种文献、文物和其他可供参考的资料。

史料的种类包括史书、档案、纪实文献、考古遗物等,历史学家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8. 史学方法,史学方法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指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巧。

常见的史学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不同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历史真相。

9. 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和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的学科体系。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以西方历史学科为对象研究其发展历程,研究历史的历史。

一般来说,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包括:(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和(史学方法论)等。

2、(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观念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

3、(伏尔泰)被称为近代的“文化史之父”,(傅斯年)被称为“中国的兰克”。

二、问答题:1、简述西方史学发展的历程。

答:(1)古典史学,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包括古希腊史学和古罗马史学两个部分。

(2)中世纪史学,这一时期的史学是神本史学,它以《圣经》为指导思想,包括基督教史学、拜占庭史学、神本主义史学和意大利城市史学。

(3)近代史学,这是进入资本主义以后的西方史学,包括: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和实证主义史学等。

(4)现代史学,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年鉴学派。

2、简述中国对西方史学史的研究状况。

答:(1)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最早开始于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这是中国人对西方史学史的最早研究。

何炳松在这一时期的贡献最大,此外还有李大钊、傅斯年和陈寅恪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2)从建国至1966年,这一时期是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曲折和遭遇坎坷时期,贡献较大的有人称“南耿北齐”的耿淡如和齐思和。

(3)从1978年至今是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逐步繁荣和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翻译了不少西方名著。

第二章古典史学(I)古希腊史学一、填空题:1、古希腊神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论”),古希腊神话在多方面反映了整个自然界和古希腊的社会生活。

2、(赫西俄德)在其代表作(《因功农时》)中叙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经历的五个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

它也是古希腊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诗,风格简洁朴素,清新自然。

此外,他还著有(《神谱》)一书。

(完整word版)外国史学史复习

(完整word版)外国史学史复习

外国史学史复习资料整理肖泽宇一、名词解释1. 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诞生于小亚富豪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

成年后因随其叔父参与推翻僭主政治的运动失败而被放逐。

曾周游列国,写出其著作《历史》。

是西方最早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也被成为“历史之父”。

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叙述吕底亚、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

后半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后人用希腊神话中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将全书分为九卷命名。

写作目的是将丰功伟绩和战争原因记录下来使之不被遗忘。

该书首创首创叙述史体裁的写作体例,视野开阔,史料丰富,所使用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学作品、神谕和档案、铭文等,实事求是,不抱偏见,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叙述生动,引人入胜。

他开始了对历史时间因果关系的探究,首次将视野扩大到希腊人已知的世界,强调历史的垂询功能,提出历史批判思想,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寻求真实。

但是书中的天命观念明显,过多引用神谕、梦兆等,并且存在一些具体史实的错误。

2. 修昔底德公元前5世纪出生于雅典富有的显贵家庭,少年时代受过良好教育。

曾当选是将军之一,主持色雷斯一带战事,后因被指控贻误军机、通敌之嫌,被流放。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专门讨论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著作。

他认为这场战争的起因是雅典势力的过度增长,引起了斯巴达等其他各帮的嫉妒和恐惧。

其《战史》以资料可靠、结构严谨、思想深刻闻名。

强调历史的实用性,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历史学家。

他全面发展了人本史观,重人事轻鬼神,相信必然性,用理性的目光来审视和洞察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真正动因,提出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原因是真正原因、其写作方法独特,演说词首开先河,叙事生动,文字优美,文情并茂,具有良好的史德,作为参加战争的将军,并没有自诩专功,对自己的错误不辩述,虽然是雅典人,但叙事过程中比较客观,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精神。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西方史学史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2.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 修昔底德三、简答题1.西方史学史分期、四个进展时期2.西方史学史主线索:五次转折3.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4.《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

5.群诺芬在古希腊史学上的地位四、论述题1.评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2.评价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第二章知识点一、填空题1. 古罗马史学双擘是()和()。

二、名词解释:1.古典史学三、简答题:1. 《高卢战记》的史学成就2. 塔西陀的史学思想3. 评价波里比阿4. 阿庇安《罗马史》史学价值四、论述题1. 评价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及其史著2. 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第三章知识点一、填空题1. 比昂多在《罗马帝国衰降往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首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

2. 教会史学中第一位重要的编年史家是(阿非利加那)。

著有(《编年史》)3. (攸西比乌斯)(约263――339)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故有(教会史学之父)的美誉。

他的《编年史》、《教会史》完善了线性时刻观,将他所知的“历史”分为“神圣的历史”(包括犹太人、基督教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的历史),按统一的编年结构分不加以记载,由此开创了基督教写史的传统。

4. 法国第一位典型的历史学家是图尔主教格雷戈里(539-594)——“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历史》(即《法兰克人史》)5. 法兰克史家尼特哈德(795-844?)唯一别是教士的史学家,著作《历史》记载了加洛林王朝解体的历史。

6. 英国历史之父——比德(672-735)著作《英吉利教会史》“主的生年”(Anno Domini,简写为A.D.)以B.C.表示公元前( Before Christ 的缩写)7. “中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鄂图(1114-1158?)。

所著《编年史》又称《双城史》世界历史的眼光。

8. 中世纪意大利浮现了“世界第一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

(完整word版)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

对于历史事件,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

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

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在雅典的极盛时期。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思想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的精神,理智的批判态度。

(2)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3)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4)开创“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垂训功能。

3、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1918)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

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4、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

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第1-2讲西方史学史讲解

第1-2讲西方史学史讲解

• 3、荷马史诗:神话还是历史? • 荷马史诗中的神
• 荷马史诗与真实的历史
• 希腊人、罗马人都以为是真历史。
• (1)考古。
土耳其的希萨利克 TROY
• 在 1871 至 1874 年 间 , 德 国 学 者 海 因 里 希 · 施 里 曼 (Heinrich Schliemann,1822—1890.12.26)根据 《荷马史诗》中吟诵的特洛耶战争,以及有关战争发 动者迈锡尼国王阿加门农的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西 部的特洛耶、南希腊的迈锡尼和泰林斯等地进行考古 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外文、评述多) • 郭圣铭《西方史学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侯建新 徐浩《当代西方史学流派》,1996年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版。 • 刘明翰主编三册《外国史学名著评介》,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1993年版。 • 杨豫《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陈启能《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专业性的期刊也出现

(浪漫主义、客观主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史学)
七、讨论主题
• 要求:3-4人组成一个小组,推举1-2名同学面向全班做主题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每人必须深度阅读1-2位史学家的原著,自拟题 目,写成小论文提交。不阅读,不参加讨论,抄袭论文,该项成 绩为0。
• 1、古典史学的特征:(1)史学批判方法(2)古典史学中的
版。
• 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师大出版社 1995年出版。
• 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1984年湖南 人民出版社出版
•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 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 鲁滨逊《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 《史学史研究》 • 《史学理论研究》

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

对于历史事件,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

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

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在雅典的极盛时期。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思想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的精神,理智的批判态度。

(2)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3)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4)开创“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垂训功能。

3、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1918)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

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4、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

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1、古典史学:称古希腊古罗马史学,追溯神话与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到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大约有1千多年。

史学代表有希罗多德、俢昔底德、波里比阿,形成了对后世颇具影响的史学传统。

2、中世纪史学:从5世纪到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被称为中世纪史学。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典时代的结束。

特点:古典史学传统中断,基督教神学史观大放光芒,但这种神学史观严重禁锢了西方史学的发展,西方史学在这一时期显得迟缓与落后。

3、近代史学:14世纪到19世纪,特点:史学流派众多,史学家辈出,史学后备军强大,史学研究基础坚实,史学研究手段更新。

考古学诞生,于是西方史学独立,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学派:兰克学派。

4、现当代史学:20世纪初到至今,西方的现当代史学,新史学思想萌芽,20世纪50年代成形,至今中西史学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发展。

代表学派:年鉴学派。

5、奥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才完成。

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

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6、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经历三个阶段,即创建(29—45)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发展(46-68)即布罗代尔时代,转型(68年之后)。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7、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 . 提秀斯改革:提秀斯是雅典的一个巴赛勒斯,其在雅典四大部落之上,设立了一个中央管理机关——雅典总议事会。

从此,以前由各部落独立处理的许多重要事务,便改由雅典总议事会统一管理,原先彼此独立的四个部落,便真正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城邦。

并把原先雅典氏族的全体成员,一律划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并赋予贵族以担任公职的独占权。

这一改革表明,长期形成的贵族特权,已为初步建立的雅典城邦所认可。

2.德拉古立法: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

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

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

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

3.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

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为负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

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

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梭伦通过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另一方面,设立了两个重要的政府机构。

一个是四百人会议,另一个是陪审法庭。

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他进一步实行改革。

最重要的是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全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从而清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中的传统势力,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的残余,使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中完全摆脱了氏族关系的束缚,进一步发展了平民的民主力量。

•克里斯提尼建立了五百人会议取代了梭伦建立的四百人会议。

五百人会议除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外,还负责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政府的作用。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部分展示)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部分展示)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部分展示)一. 名词解释 (1)1. 十二铜表法 (1)2. 塔西佗 (1)3. 罗马五大法学家 (1)4. 七艺 (1)5. 骑士精神 (1)6. 经院哲学 (1)7. 存在主义 (1)8.《荷马史诗》 (1)9. 结构主义 (2)10.《上帝之城》 (2)11. 启蒙运动 (2)12. 凯恩斯主义 (2)13. 特兰托宗教会议 (2)14. 浪漫主义画派 (3)15. 克吕尼运动 (3)16. “马基雅维里主义” (3)17. 汉谟拉比法典 (3)18. 旧约圣经 (3)19. 尼西亚会议 (3)20. 米兰赦令 (3)21. 狂飙突进运动 (4)22.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4)23. 迈锡尼文化 (4)24. 批判现实主义 (4)25. 象征主义 (4)26. 荒诞派戏剧 (4)27. 黑色幽默 (5)28. 迷惘的一代 (5)29. 意识流小说 (5)30. 表现主义 (5)31. 存在主义文学 (5)32. 卡夫卡式 (5)33. 魔幻现实主义 (5)34. 新小说 (6)35. 骑士文学 (6)36. 文艺复兴 (6)37. 人文主义 (6)38. 禁欲主义 (6)39. 蒙味主义 (6)40. 赫西俄德 (6)45. 人文主义 (7)46. 浪漫主义 (7)47. 现实主义 (7)48. 荷兰画派 (7)49. 自然法学派 (7)50. 莫扎特 (8)51. 猫王 (8)52. 甲壳虫乐队 (8)53. 重农主义 (8)54. 重商主义 (8)55. 修昔底德 (8)56. 亚里士多德 (8)57. 柏拉图 (8)58. 修道院 (9)59. 加洛林文化复兴 (9)60. 垮掉的一代 (9)61. 年鉴学派 (9)6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9)63. 希腊悲剧 (9)64. 贝多芬 (9)65. 达芬奇 (9)66. 爱因斯坦 (10)67. 骑士制度 (10)68. 因信称义 (10)69. 新柏拉图主义 (10)70. 早期基督教教义 (10)71. 洛可可艺术 (10)72. 黑暗时代 (10)73. 贤人政治 (10)74. 三一律 (11)75. 古典主义 (11)76. 实用主义 (11)77. 弗洛伊德主义 (11)78. “超人”哲学 (11)79. 表现主义文学 (11)80. 法兰克福学派 (11)81. 抒情歌谣集 (11)82.教会文学 (11)83.古典主义 (12)88. 楔形文字 (12)89. 吉尔伽美什史诗 (12)90. 贝希斯敦铭文 (12)91. 四因说 (12)92. 斯多噶学派 (13)93. 爱琴文化 (13)94. 东西教会大分裂 (13)95. 英雄史诗 (13)96. 世纪病 (13)97. 城市文学 (13)98.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 (13)99. 抒情时代 (13)100. 自然主义 (13)101. 唯美主义 (13)102. 迷惘的一代 (14)103. 凯撒 (14)104. 普林斯制 (14)105. 多米那特制 (14)106. 罗马式艺术 (14)107. 哥特式艺术 (14)108.《君主论》 (15)109.《太阳城》 (15)110. 伏尔泰 (15)111. 卢梭 (15)112. 孟德斯鸠 (15)113. 路德宗 (15)114. 加尔文教 (16)115. 安立甘宗 (16)116. 兰克学派 (16)二. 简述题 (17)1. 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婚姻形态? (17)2. 荷马时代部落或部落联盟实行军事民主制,它的主要机构是什么? (17)3.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史学史复习思考题十一、简述特纳的边疆理论,并加以评价:(2006年以简答题形式出现是必考题)边疆理论:①特纳认为,在19世纪末叶以前,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他或把边疆视为一条线,或称作为“自由土地这一边的边缘”,有时又把它视作一种波浪。

他把边疆的扩张视作“文明”的扩张,是“文明”对“野蛮”的讨伐。

在他看来,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不断向西部拓殖的历史;②特纳认为,西部自由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

西部就是“机会”它为“最机敏和最勇敢的人”敞开着。

这种可以为美国居民所任意获取的自由土地,成了一个“安全阀”,人们不满于自己的境遇,便可以自由地向西移殖,使社会经常处于流动状态通过自由竞争达到繁荣;③特纳认为,这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的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不同于欧洲国家的特点之所在,民主制度“来自美国森林,而在同边疆的每一次接触中都获得了新的力量”;④特纳认为,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边疆消失以后,地域间的冲突仍然存在,在特纳看来,地域是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居民心里气质的地理方位。

他原本的出发点是承认区域间的多样性,但他却走向极端,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认为是地理环境最终决定了各个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认为地域冲突是始终存在的,这样,整个美国的历史就成了一部地域间的冲突史,他声称:“各个迅速扩大的地区”之间的斗争及其向西部的推进就是18—19世纪美国史的内容。

评价:(略)十二、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

如何评价:(2006年以论述题形式出现是必考题)康德在这篇文章的命题四中说:“大自然使人类的全部秉赋得以发展的手段就是人类在社会中的对抗性,但仅以这种对抗性终将成为人类合法秩序的原因为限。

”这里的对抗性一词我指的是人类的“非社会的社会性”也就是人类进入社会的倾向,而这一倾向又是和经常威胁着要分裂社会的贯穿始终的阻力结合在一起的。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论(一)史学史概念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1、过程(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4)现代史学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

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

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3)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者复兴了古典史学的传统模式,并在新时期中发展了古典史学传统,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置于历史发展的在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史学的出现,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列举: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希罗多德《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长征记》《希腊史》2.两种撰史模式,两种撰史风格:政治军事史社会文化史华丽平实三、简答1.简析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1、在西方史学上开创了一种编史传统--社会文化史;2、创立了一种编纂方法--历史叙述体;3、已经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对史料进行鉴别、批判;4、治史视野宽广。

评价:优点: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学上的奠基人,在西方史学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开西方历史叙述体之先河,这种编史题材经过俢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得到了完善与发展,至今仍被西方史学界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他在东方历史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去伪存真,比较各家异同,去除不可信的部分,最早采用历史批判的方法,从而为西方史学界的发展开创了新东西。

希罗多德把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从此希腊人及其后人懂得如何写作历史著作,并形成了希罗多德的风格:广采博收、文笔优美。

缺点:1、在治史方面有着强烈的亲雅典的政治立场,尝试他在研究历史时不免偏袒一方,有时难免出现违背历史事实的现象;2、天命史观使得他的作品出现神示、梦兆、幻觉、占卜之类的东西,从而使作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3、希罗多德“史话家”的兴趣,使他热衷于逸闻趣事,从而客观上造成了他的作品枝节蔓生、结构庞杂、阅读困难。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李维——(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

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

创立了通史体例,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

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

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4、塔西佗——(约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5、《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

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艾因哈德——(770—840年)是法兰克王国、也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家,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论(一)史学史概念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1、过程(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4)现代史学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

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

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3)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者复兴了古典史学的传统模式,并在新时期中发展了古典史学传统,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置于历史发展的在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史学的出现,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

(4)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历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5)20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

二、古典史学传统(一)神话史诗与史学的关系1、神话史诗在其艺术描述中必然包含着真实历史的内核2、史诗中包含着一种历史探究精神,正是导致历史学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3、通过神话史诗,希腊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对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观念4、神话与史诗反映了人类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等原始先民的最初的意识形态,史学必须是从神话和史诗开始的。

(二)古希腊三大史家及其代表作、贡献成就史家代表作贡献成就1、开创了社会文化史的传统2、创立了历史叙述体3、初步体现了希罗多德《历史》史学的求真精神4、创作了“鉴戒”史学原则5、希罗多德本人成为西方史学之父,《历史》成为史学开先河的著作1、严谨的治史态度,求实批判,进一步考究本质,认识与批判的《伯罗奔尼撒修昔底德客观性2、明确的治史目的,垂诸久远,经世致用3、开军政史传战争史》统4、进一步发展了人本主义思想5、尝试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6、强调经济因素的重要性7、对历史有一种哲学式的思考1、扩充历史写作内容,著述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色诺芬《希腊史》领域2、为古希腊军事学做出了贡献3、关注社会经济生活,注重经济因素4、首创了“以人叙史”的体裁(三)军事政治史之父:修昔底德(四)两种史学范式开创者:社会文化史:希罗多德《历史》政治军事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五)古罗马史学建立者,奠基人:老伽图(六)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老伽图是古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者,其代表作品:《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同时,拉丁史学的发展有益于撒路斯提乌斯和凯撒的努力。

撒路斯提乌斯继承老伽图传统,代表作为《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凯撒代表作《高卢战记》成为拉丁文范文。

(七)古罗马史坛双擘:李维、塔西佗(八)波里比阿史学影响及评价1、波里比阿历史眼界开阔。

经历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波里比阿认为不能用“个别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应该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他着力写那个时代的一部“世界史”。

2、历史思想的深化。

波里比阿认为历史的任务有两个:记录历史的真相,对事实做出解释。

他坚信历史是以史实为训的哲学。

3、历史方法的进步。

在古代史家中,波里比阿的史学方法最合乎科学方法的要求,他提出历史研究应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应当披阅各种文献资料,并能比较记载之异同;必要的地理知识,史家应实地考察;具有政治经验,掌管国家命运的政治家和保家卫国的将军最有作为历史学家的条件。

4、波里比阿深信史家之职在求“实用”,即指政治上的使用。

他的史学中的“实用”观念,可以认为是西方史学中实用主义观的滥觞。

三、中世纪史学(一)中世纪史学的评价:1、肯定:基督教史学在许多方面的思想是具有创始性的(1)基督教史学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一种世界通史,它在时间与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2)基督教史学蕴含着目的论,是一种目的论史学,而目的优于起源便自然而然地将进步史观呈现在人们眼前。

(3)基督教史学关注历史的连续性,于是是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理解,史学家们采取了历史分期的方法2、否定:上帝在史学实践与史学著作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1)从历史著述的内容来看,中世纪的历史学家们有着浓厚的宗教宣传意图,他们往往偏向于选取那些能够证明基督教精神的材料,有时甚至不惜篡改编造(2)从历史著述的方法来看,编年史和年代纪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按年代顺序的简单编排与罗列。

历史学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思考如何写好历史供人阅读,或者运用怎样得方法才能更好地将自己得意图表达出来,历史学家已经没有多少思想了。

(二)奥古斯丁的神学史观: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为《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他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

将基督教史学中的宗教和史学紧密结合。

1、奥古斯丁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定型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

上帝创造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间是有限的,从创世纪开始,结束于末日审判。

这为中世纪的史学明确了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框架。

2、一种历史的发展与进步观呈现在人们眼前。

奥古斯丁将人类历史进行分期,中世纪进步史观在奥古斯丁这里找到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历史分期也越来越深入基督教史学家乃至近代史学家的意识中。

3、奥古斯丁对促进中世纪史学性质上完全隶属于神学之权威的影响不可估量。

《上帝之城》的目的在于为神学和教会辩护,因而整个解释都是围绕着基督精神进行的。

(三)中世纪史学的基因链由三部分构成: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基督教文化四、近代史学(一)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史学主张1、强调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主张君主阅读历史,以史为鉴。

2、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体现在:(1)不以上帝的意志,而是用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2)对教会持批判态度,把教皇写成与世俗君主同样贪婪狡猾、穷兵黩武的人物;将人分成选民和群氓,分别加以褒贬(二)宗教改革史学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德国人文主义史学思想一度出现,但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各派冲突激烈,人文主义是学被打断,宗教史研究成为史学主流。

近代早起宗教史学的出炉,从路德派学者开始,基督教也以历史编纂为武器进行回击,开启了路德教同天主教派的宗教史学论战。

路德派学者卡立温编篡《编年史》,斯莱顿编篡《皇帝查理五世时代政治、宗教情况实录》、佛拉西阿斯编纂《马格德堡世纪》凸显德国宗教改革,歌颂新教贡献,力图与教皇对立。

同时天主教派编写《教会编年史》予以反击。

由路德教派引起的这场论战,最终以新教胜利而告终,从学术层面而言,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的历史写作的胜利,从社会层面上说,它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胜利。

同时,宗教论战中的史学,表现出求真致用的共同倾向,这种倾向在古典史学中已经孕育,而且在后来的近代史学中越来越突出和强烈,成为史学发展的双翼。

德国宗教史学完全可以看做是从古典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形态中的一部分。

(三)理性主义史学1、法国16世纪的孟德斯鸠:波丹2、理性主义史学意义:(1)进步性:继承和弘扬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史学的传统,并将其发展到新的水平①摒弃虚妄的神学史观,反对把《圣经》中那些荒诞无稽的东西视为信史,并公开鼓吹“自由、平等、博爱”,进而以历史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②从共同的人性出发,来探求社会历史变化的规律性,普遍相信历史运动的前进行和可预见性,认识到人类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③努力开拓历史编撰学的新天地,开始打破西方史学中的政治传统,重视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力图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列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并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2)局限性①人类历史不可能以理性为主线贯穿始终,理性的力量也不是万能的,这种对思想意识力量的过分夸大,正是理性主义史家的共同的局限性,总体而言其历史观是唯心的。

②18世纪的一些理性主义史家,在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影响下,从先验的原则出发,进行抽象的推理,强调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和共性,轻视偶然性和个性,这就可能导致各种非历史弊端。

(四)17世纪后文化中心的转移:英国→法国→德国(五)18世纪英国三大历史学家代表作及评价作家作品评价休谟1、休谟是一名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即代表了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进《英国史》步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已取得统治地位的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心理,这是他哲学上调和、中庸态度在史学上的折射2、休谟要求扩大历史写作的范畴,记录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社会文化因素3、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4、认为历史是心理活动的记录,研究历史旨在发现人性普遍性,为现实提供借鉴5、它体现了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代的特点,同时是英国社会特点的反应罗伯逊1、具有同时代理性主义史家相近的历史观念又稍有不同。

认为中世纪是一《查理五世在个“黑暗时代”,对宗教完全站在新教的立场上著书撰史,但并不完全否认位时期史》中世纪,对文化衰微的责难错,措辞较温和3、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论及地理因素对民族素质和历史的影响3、他认为历史应着重表现伟大人物,废弃凡夫俗子的琐事,著史内容束缚在西方传统编史范围内,未有突破吉本1、第一次在欧洲史学上将古代和近代的历史连接起来2、从史学领域反应《罗马帝国衰了18世纪西方的理性主义思潮对正在消失的封建时代的历史批判,是西方亡史》启蒙运动在史学上的重大回响3、对基督教传统教义,信条以及教规等持批判态度,将人的理性的发展作为批判基督教是非的标准4、对专制君主作过批判,反对专制暴君,拥护开明专制5、缺陷:恪守政治史传统,内容不够广泛,把历史归结为少数显贵人的活动,认为中世纪文化基本无可取之处(六)历史哲学奠基人:维柯(七)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赫尔德(八)史学与文学、哲学的关系1、史学和文学的关系(1)史学与文学基本区别:史学求真务实,文学作品的文章是可以虚构的,文学反映的真实是生活本质的真实,而不是具体情节和细碎的事态的真实,而不是自然主义的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