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_38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

2022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_38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

2022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_38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分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某温度下,分别向10.00mL0.1mol/L的KCl和K2CrO4溶液中滴加0.1mol/L 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M)(M为Cl−或CrO42−)与AgNO3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曲线L1表示−lgc(Cl−)与V(AgNO3)的变化关系B. M点溶液中:c(NO3−)>c(K+)>c(Ag+)>c(H+)>c(OH−)C. 该温度下,K sp(Ag2CrO4)=4.0×10−12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mol/L的KCl和K2CrO4溶液,则曲线L2中N点移到Q点2.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K sp[Fe(OH)3]<K sp[Cu(OH)2]B. 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C. 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D. 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3.已知t℃时AgCl的K sp=4×10−10,在t℃时,Ag2Cr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t℃时,Ag2CrO4的K sp为1×10−11B. 在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s)可使溶液由Y点到Z点C. 在t℃,Ag2CrO4(s)+2Cl−(aq)⇌2AgCl(s)+CrO42−(aq)平衡常数K=6.25×107D. 在t℃时,以0.01mol⋅L−1AgNO3溶液滴定未知浓度K2CrO4溶液,可选用0.01mol⋅L−1KCl溶液作为指示剂4.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反应热与焓变小:△h=h(产物)-h(反应物)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常用的放热、放热反应⑴常见的放热反应:①开朗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冷却反应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⑵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的水解反应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③c(s)+h2o(g)co+h2④co2+c2co5、反应条件与放热、吸热的关系:反应就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的条件没必然的联系,而至于与反应物和产物具备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放热反应△h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则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则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就是分数或小数。

必须标明物质的涌入状态,热化学方程式就是则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当反应逆向展开时,反应热数值成正比,符号恰好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8、电极反应的书写: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振动顺序:i->br->cl->oh-)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振动顺序:ag+>cu2+>h+)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必须标明“通电”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ne-①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nm++me-→n负极:2h++2e-→h2↑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即发生吸氧腐蚀)书写电极反应时必须特别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与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代交最终产物。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

单位:kJ/mol 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ﻫ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文档交流仅供参考...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H2O(l) ΔH=—57。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三化学考试的重点。

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的几个主要知识点。

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

主要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相应增加;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而表面积的增加则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用于描述反应物浓度的相对大小。

平衡常数大于1表示生成物浓度较高,反应趋向于产生更多生成物;小于1表示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趋向于保持反应物的相对稳定。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伴随能量的转化。

吸热反应是指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得反应物的能量增加;放热反应则是指释放出热量,使得反应物的能量减少。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和反应焓变来描述。

4. 速率常数和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减少的比例。

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一般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可以用速率方程来描述。

5.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条件化学平衡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

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使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Le Chatelier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这种变化。

温度增加时,平衡常数的大小将随之变化,从而影响反应的方向。

6.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形成盐和水。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参与。

这两种类型的反应在化学实验中非常常见,对于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非常重要。

以上介绍了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的几个主要知识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化学考试,提高学习成绩。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2022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_41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综合练习

2022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_41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综合练习

2022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_41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综合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51分)1.已知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的溶解度,且随PH的升高,Fe(OH)3首先析出,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以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不可以是()A. NH3⋅H2OB. MgOC. Mg(OH)2D. MgCO32.已知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Ca2+]=2.0×10−6mol.L−1,[PO43−]=1.58×10−6mol.L−1,则Ca3(PO4)2的K sp为()A. 2.0×10−29mol.L−5B. 3.2×10−12mol5.L−5C. 6.3×10−18mol5.L−5D. 5.1×10−27mol5.L−53.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1)CuSO4+Na2CO3主要:Cu2++CO32─+H2O=Cu(OH)2↓+CO2↑次要:Cu2++CO32─ =CuCO3↓(2)CuSO4+Na2S主要:Cu2++S2─ =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则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 Cu(OH)2>CuCO3>CuSB. CuS>Cu(OH)2>CuCO3C. Cu(OH)2<CuCO3<CuSD. CuS<Cu(OH)2<CuCO34.往含Cl−和I−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 sp(AgCl)<K sp(AgI)B. c( Cl-):c( I-)=3:2C. m( AgCl ):m( AgI )=2:3D. a~b段产生黄色沉淀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B.常温下分别测量等浓度的K2SO3和KCl溶液的pHpH:K2SO3>KCl非金属性Cl>SC.室温下测0.1mol·L−1醋酸pH pH≈3.3醋酸是弱酸D.向5mL0.1mol·L−1NaOH溶液中ⅰ.滴加几滴同浓度的MgSO4溶液ⅰ.再滴加几滴同浓度FeCl3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ⅰ.产生红褐色沉淀K sp[Fe(OH)3]<K sp[Mg(OH)2]A. AB. BC. CD. 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①可用于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装置②可用于测定中和热C. 装置③可用于探究Mg(OH)2能否转化为Fe(OH)3D. 装置④不能防止铁闸门被腐蚀7.一定温度下,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p(M n+)表示−lgc(M n+),横坐标p(S2−)表示−lgc(S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温度下,Ag2S的K sp=1.6×10−49B. 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NiS>SnS=104C. SnS和NiS的饱和溶液中c(Sn2+)c(Ni2+)D. 向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i2+、Sn2+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2S>SnS>NiS8.工业上可通过如下流程回收铅蓄电池中的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PbSO4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PbSO4(s)⇌Pb2+(aq)+SO42−(aq)B. 生成PbCO3的离子方程式为PbSO4+CO32−⇌PbCO3+SO42−C. 滤液中不存在Pb2+D. pH:滤液<饱和Na2CO3溶液9.不同温度(T1℃和T2℃)时,硫酸钡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钡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

2021年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复习三篇汇总

2021年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复习三篇汇总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

下面是课件为您推荐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复习三篇。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复习(一)1、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

2、能量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过成中,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概念】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3、焓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

符号H4、化学反应的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变化叫做反应的焓变。

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

表达为 Qp=△H 其中Qp表示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H=H(反应产物)-H(反应物)△H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注】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方法δH=∑E(反应物)-∑E(生成物),即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跟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

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常用E表示,单位是kJ/mol。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复习(二)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总能量反应过程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⑴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⑵常见的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①多数的分解反应②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高温高温③ C(s)+ H2O(g) CO+HCO2 CO 2④2+ C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020届高三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图像问题及处理方法》

2020届高三复习专题《化学反应原理图像问题及处理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部分:化学反应原理图像问题_、原理:影响化学反应[①化学反应的方向(推动力)②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物能否全部转化为产物)]的因素1、自身因素(主要、决定性)①△H<0、△S>0、A G=A H-TA S<0决定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趋势)热力学(可能性)放热越多、气体体积增大越多,反应的热力学趋势越强②反应活化能(E)决定a、相应条件的是否反应动力学b、反应速率快慢(E越大v越慢)例1:1、【2016年新课标327题节选】(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睛(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1.5O2(g)=C3H3N(g)+3H2O(g)A H=-515kJ/mol②C3H6(g)+O2(g)=C3H4O(g)+H2O(g)A H=-353kJ/mol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有利于提高丙烯腊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隆低温度、降低压强;提高丙烯睛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2、【2018年新课标227题节选】(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积碳反应CH4(g)=C(s)+2H2(g)消碳反应C02(g)+C(s)=2C0(g)AH/CkJ-moP1)75172活化能/ (kJ-mol1)催化剂X3391催化剂Y4372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劣于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3,CH2=CH-CH=CH2与等物质的量Br2反应:2、夕卜界条件(c、P、T、催化剂、接触面积、形成原电池)条件方向速率化学平衡K其他cQc>K逆向Qc<K正向Cf vT注意:增大1、S、未参与反应多反应物(g):以你增我减;CD我增你减单一反应物(g):移动看c,a.co看压强不变减少副反应例2:1、(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离子的n 不影响v 和平衡投料比=计量数比:转化率相同,产物含量最大PQc = a p+qmn K加压a>l 减压a<lPE注意:有气体参加;要改变CPf 向气体计量数小的方向移动不变物质的状态T小小取低人人取局)T?vTTf 向吸热方向移动Tf 吸热方向Kf物质的状态刚性容器的压强副反应催化剂活性微生物电池中微生物的活性催化剂是否发生vT不不反应路径减少副反应(选择性)降低活化能(提高速率)产率、效率(2) [ 2019年全国卷III 】(1 ) Deacon 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 2(g)=2C12(g)+2H 2O(g)… 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 c(HCl) : c(O 2)分别等于1 : 1、4 : 1、7 : 1时HC1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N2+3H2=^NH32NO 2^=^N 2O4PC15=^PC13+C122HI(g)=^H2+l2(g)、 a(H2)=a(N2)-----a(H2)v 吵」_3 投料比 n(H2)/n(N2)在一恒温容器中充入NO2,达到平衡后:①若恒压再充入NO2,则 平衡右移,a(NO2)丕变①若恒容再充入Nth,则 平衡右移,a(NC>2)增大在一恒温容器中充入PC15,达到平衡后:①若恒压再充入PC15,则平衡右移,MPC15)不变①若恒容再充入PC15,则 平衡右移,a(PC15)减小在一恒温容器中充入HI,达到平衡后:①若恒压再充入HL 则平衡右移,a(HI)不变①若恒容再充入PC15,则平衡右移,a(HI)不变可知反应平衡常数K(300°C) 大于 K(40(TC)(填“大于”或“小于”)。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解析】【分析】【详解】(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反应限度;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关系;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电化学)。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能量变化的原因:反应物分子吸能断键,生成物分子放能成键2.放热反应:生成物释放的能量>反应物吸收的能量(ΔH<0)主要有燃料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大多数化合反应CaO+H₂O=Ca(OH)₂①燃烧热: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出的能量C→CO₂,H₂→H₂O,S→SO₂,②中和热:酸和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₂O(l)时所释放出的能量③溶解热:25℃,101KPa下,1mol溶质完全溶解所产生的能量变化,ΔH有正负【实验】操作注意小烧杯与大烧杯杯口平齐;反应前后温度测定用同一根温度计,测定完成用滤纸擦干;操作速度要快,以防热量流失。

计算注意单位;换算成生成1molH₂O。

1.计算反应热——盖斯定律//高考通常在选四大题考察①原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只与物质的始末态有关、②运用:给定多个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热。

③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点:C(s)+O₂(g)=CO₂(g)ΔH=-870.3kJ/mol标状态;等号上标测定条件(25℃,101KPa可不标);ΔH与反应计量数对应且有正负。

2.能源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某个物质浓度变化(取绝对值)与时间变化的比值公式:v=Δc/Δt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温度影响活化分子的百分比。

2.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浓度影响每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量。

3.压力:压力的本质是专注。

在涉及气体的反应中,压力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的分子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4.催化剂: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

4.其他:如充电能量、光辐射、超声波、电弧、高速研磨等。

进入反应系统。

二.反应方向与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1.平衡过程包括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平衡)。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会发生化学键的形成、断裂或转化,从而使反应物转变为产物。

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产物的总质量。

这意味着化学反应中既没有物质的消失,也没有物质从空气中或其他地方产生出来。

2. 摩尔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是固定的。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从而预测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销毁,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被转化为活化能,进而转化为产物的化学能。

4. 动力学原理:化学反应的速度取决于反应物之间的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能量大于或等于活化能时,化学反应才能发生。

5. 平衡原理: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并遵循热力学平衡定律。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压力或分子数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正反应速率相等。

通过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我们能够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产物的生成以及各种化学现象。

同时,化学反应原理也为我们设计和优化化学过程、合成新材料等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1.(2022·山东·泰安一中高三期末)如图装置所示,C、D、E、F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

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

请回答:(1)B极是电源的_______极。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_______(填“镀层金属”或“镀件”),电镀液是_______溶液;当乙中溶液的c(OH-)=0.1 mol·L-1时(此时乙溶液体积为500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____,甲中溶液的pH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将E电极换为铁,其它装置都不变,则乙中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通电一段时间后,需向甲中加入49 g Cu(OH)2固体才能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则这段时间内,整个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2.(2022·四川达州·高三期末)煤燃烧产生的SO2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业上可采用多种方法减少SO2的排放。

回答下列问题:(1)H2还原法:已知:2H2S(g)+SO2(g)=3S(s)+2H2O(1) △H=akJ·mol-1H2S(g)=H2(g)+S(s) △H=bkJ·mol-1H2O(l)=H2O(g) △H=ckJ·mol-1SO2(g)和H2(g)反应生成S(s)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碘循环法:其循环过程如图所示A为_______(填化学式),在整个循环系统中做催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

(3)钠碱循环法:1mol/L的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来吸收尾气SO2。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化学反应原理有答案

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化学反应原理有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水、风力、蒸汽是一次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B.普通锌锰电池是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是二次电池C.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储存在电池内部D.废旧电池的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水源及土壤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反应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该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的反应B.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化学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在气体反应中,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①升高温度①增大压强①移去生成物①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A.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4.25①时,用浓度为0.1000-1mol L⋅的三种酸HX、HY、mol 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1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K(HY)=10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5a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中和滴定至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 D.HX、HY、HZ中均存在电离平衡5.已知反应:2A+B = C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破坏1mol A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 B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 C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存在以下关系:2 Q1+Q2<Q3B.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C.当有1molB参加反应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3 kJD.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6.下列性质中,不能说明乙酸是弱电解质的是①乙酸溶液能导电①常温时,0.1mol/L乙酸溶液的pH约为3①乙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①10mL 1mol/L乙酸溶液与10mL 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①同pH的盐酸和乙酸分别与足量铁片反应,乙酸产生H2多①pH=1的醋酸溶液用水稀释1000倍后,pH<4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下图所示原电池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流由铜片流向锌片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铜片上有气泡逸出D.反应前后锌片质量不改变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2NO2(g) ①2NO(g) + O2(g),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有: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n mol NO2;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①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的状态;①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①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①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D.①①①9.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是负极B.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H+向铜片移动D.铁片上发生的反应是Fe①3e-=Fe3+10.已知25①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①pH(Na2CO3)①pH(CH3COONa)B.将a mol·L—1HCN溶液与a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OH–)①c(H+)①c(Na+)①c(CN–)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D.NaHCO3和Na2CO3混合液中,一定有c(Na+)+ c(H+)=c(OH–)+ c(HCO3–) +c(CO32–)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蒸发皿加热分离Br2和CCl4的混合溶液B.将含少量二氧化锰的炭粉放在坩埚中灼烧除去二氧化锰C.配制Hg(NO3)2溶液时,将Hg(NO3)2溶于较浓硝酸中,然后加水稀释D.制取并纯化SO2时,将Na2SO3和70%的硫酸混合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饱和Na2SO3溶液、浓硫酸12.室温下,用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汇总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汇总

三、燃烧热、热值与中和热: 1.燃烧热:在1atm下, 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 燃烧热。(物质完全燃烧是指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N2(g),氢元素转 化为H2O(l) ,碳元素转化为CO2(g) 2、热值:在1atm下, 1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糖类、脂肪、蛋白质中热值最高的是脂肪) 3、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无沉淀 或气体生成)的反应热。 H+(aq) + OH - (aq) == H 2O(l) ; △H= —57.3kJ/mol 注意:(1)稀硫酸和稀Ba(OH)2 反应生成1molH2O时: (2)浓硫酸的稀NaOH反应生成1molH2O时: (3)有稀的弱酸或弱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
四、反应热的测定: 1、用量热计进行测定 2、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 例题: 科学家盖斯曾提出: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 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3、利用键能进行计算:
吸热反应的发生
不一定需要加热 才能进行。
燃烧反应
{ 常见的
放热反 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Na2O2 ) 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 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 加热或点燃条件。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 变。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 量变化。 2.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的“+”与“—”,“ +”表示,“—”表示;比较ΔH的大小时, 要考虑ΔH的正负。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g、 l 、s、aq ( 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因此,可以 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系数与ΔH的值一定要相对应。 (4)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 但中学化学中所用Δ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 101kPa 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5)对于可逆反应,其ΔH同样要与系数相对应,但若按系数投料反应,则 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其反应热的数值会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的数值要小。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某研究学习小组要制备一种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黄色化合物()x 242y Fe C O zH O ⎡⎤⋅⎣⎦,并用滴定法测定其组成。

已知224H C O 在温度高于90℃时易发生分解。

实验操作如下: 步骤一:将图甲分液漏斗中的草酸溶液滴入锥形瓶内,可生成黄色沉淀;步骤二:称取黄色产物0.844g n 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硫酸并水浴加热至7085n ℃。

待固体全部溶解后,用胶头滴管吸出一滴溶液点在点滴板上,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无蓝色沉淀产生;步骤三:用40.0800mol /LKMnO n 标准液滴定步骤二所得的溶液;步骤四:向步骤三滴定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Zn 粉和硫酸溶液,几分钟后用胶头滴管吸出一滴点在点滴板上,用KSCN 溶液检验,若不显红色,过滤除去Zn 粉,并用稀硫酸洗涤Zn 粉,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用40.0800mol /LKMnO n 标准液滴定,用去高锰酸钾标准液10.00mL n 。

(1)步骤一中将沉淀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步骤二中水浴加热并控制温度7085n ℃的理由是________,加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骤三盛装4KMnO 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后的液面如图乙所示,则消耗4KMnO 标准液的体积为________,该滴定管为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4)步骤四中滴定时发生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若不合并洗涤液,则消耗4KMnO 标准液的体积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由以上数据计算黄色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过滤 加快固体溶解,防止草酸分解 证明溶液中无2Fe +存在,防止2Fe +干扰草酸的测定 25.00mL 酸式 232425Fe MnO 8H 5FeMn 4H O +-+++++=++ 减小 ()4242Fe C O 5?10H O【解析】【详解】(1)固液分离的方法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2)水浴加热可加快固体溶解,控制温度7085?C n ~可防止草酸分解;()x 242Fe C O y?zH O ⎡⎤⎣⎦中的铁元素可能含有2Fe +,2Fe +与4KMnO 反应,高锰酸钾滴定草酸时,需要排除2Fe +的干扰,故答案为:加快固体溶解,防止草酸分解;证明溶液中无2Fe +存在,防止2Fe +干扰草酸的测定;(3)滴定前读数为0.80mL n ,滴定后读数为25.80mL n ,则消耗4KMnO 溶液的体积为25.00mL n ;4KMnO 具有强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25.00mL n ;酸式;(4)步骤四中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5Fe 8H 5Fe Mn 4H O +++++=++,洗涤液中含有2Fe +,若不合并,消耗4KMnO 标准液的体积减小;根据方程式可知,()()234n Fe 5n MnO 50.0800mol /L 10mL 10+--==⨯⨯⨯n n 3L /mL 410-=⨯ mol ,()()33224455n H C O n MnO 0.0800mol /L 25mL 10L /mL 51022---==⨯⨯⨯=⨯n n mol ,()332g 0.844g 410mol 56510mol 88g /mol mol n H O 0.01mol 18g /mol---⨯⨯-⨯⨯==n n n n ,则()n Fe :()224n C O -:()2n H O 4=:5:10,黄色化合物的化学式为()4242Fe C O 5?10H O ,故答案为:232425Fe MnO 8H 5FeMn 4H O +-+++++=++;减小;()4242Fe C O 5?10H O 。

高中专题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高中专题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高中专题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
写法,以及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的基本概念。

一、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如铁生锈、火
焰燃烧等。

并提出以下问题: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有哪些不同的反应
类型?
二、学习反应类型
1. 合成反应:A + B → AB
2. 分解反应:AB → A + B
3. 单替换反应:A + BC → AC + B
4. 双替换反应:AB + CD → AD + CB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以上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引导学生掌握反应类型的区分和化学方程
式的写法。

三、探讨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1. 反应速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教师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进行相关实
验观察和讨论。

2. 反应机制:反应过程中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制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知识,并
提出相关练习作业。

五、作业
1.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 实验探究:自行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拓展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反应类型和实际应用,如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等。

这样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建立基础知识并培养实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专题一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形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化学反应原理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1. 化学反应涉及原子间的化学键。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原子间的化学键会被改变,从而导致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2.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

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需要吸收或者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可以来自于外部或者反应物本身。

这个能量称为反应的活化能。

3.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条件才能进行。

不同的反应需要的条件也是不同的。

4. 化学反应符合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数、电荷、质量等都必须满足守恒定律。

即使在原子水平上发生了变化,整个反应的总体状态应该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点:
1. 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反应速度受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表面积、催化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反应物的反应速度也不同。

2. 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直接反应、一种物质在自身分解中的反应、以及物质中特定分子间的反应等类型。

3.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总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却保持不变,这个比例称为反应的平衡态。

化学反应原理是进行化学实验以及研究化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可以更好地把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实现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控制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近年高考原题【2010年广东】31.(16分)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⑴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 = 2H3BO3 + __________。

⑵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 3BO3 + 3CH3OH B(OCH3)3 + 3H2O中,H3BO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⑶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 3BO3(aq) + H2O(l) [B(OH)4]-(aq)+ H+(aq)已知0.70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0×10-5mol·L-1,c平衡(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11年广东】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 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⑴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⑵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 4(g)+ H2O(g)CO(g)+ 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⑶已知:CH4(g)+2O2(g) = CO2(g)+2H2O(g) △H=-802kJ•mol-1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学生答题常见错误三、题型和答题策略【题型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为盖斯定律的应用)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1、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注意:①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若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则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②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 液态(l) 气态(g) 溶液(aq)③通常系数比为最简整数比,若是写燃烧热则为1mol物质燃烧,中和热为生成1mol的液态水④标出反应热△H:不要写漏“+”“–”和单位(kJ/mol)【题型2】计算化学反应速率:c vt注意:①可能需要先算出某物质的速率,再通过速率比等于系数比折算成另一物质的速率②不要漏写单位( mol·L-1·min-1 或 mol/(L·s)等 )③注意有效数字【题型3】如何使平衡向某方向移动(以下为选修4的实验)Cr 2O72—(橙色)+ H2O 2CrO42—(黄色)+ 2H+(H+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2NO 2(深红棕色) N2O4(无色)△H<0 (温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Fe3+(黄色)+ 3SCN— Fe(SCN)3 (血红色)(Fe3+或SCN—浓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若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题型4】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aA(g) + bB(g)cC(g) + dD(g)()()()()c d ab c C c D k c A c B = 注意:固体和纯液体(如液态水)不要写 【题型5】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方法: ①V 正=V 逆 (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②各组分浓度不变③通过Qc 是否等于K 来比较 Qc<K :正向反应 Qc=K :处于平衡 Qc>K :逆向反应 ④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变量恒定,达到平衡)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变量恒定,达到平衡)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变量恒定,达到平衡) ⑧体系的颜色不随时间而变【题型6】列式计算(多为三段法的计算,注意规范性:假设、数据代入、列式计算、有效数字、单位) aA(g) + bB(g)cC(g) + dD(g)起始浓度(mol/L ) a b 0 0 转化浓度(mol/L ) ax bx cx dx 平衡浓度(mol/L ) a –ax b –bx cx dx()()()()c d ab c C c D k c A c B = 【题型7】判断可逆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①通常利用温度改变时平衡常数K 的变化做判断:如温度升高K 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②利用键能计算:△H =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③利用能量变化图作判断:△H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反应物的总能量 【题型8】写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 如BaSO 4(s) Ba 2+(aq) + SO 42―(aq)【题型9】作图(要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相关数据) (1)画原电池装置:如Cu + 2FeCl 3 = CuCl 2 + 2FeCl 2附:带盐桥的原电池(2)画电解池、电镀池、精炼池装置(3)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浓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5)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A(g) + bB(g) cC(g)思考:若a + b = c,图像如何画?(6)温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8)多种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图仅供参考)(9)催化剂与活化能(10)中和滴定曲线(11)Al(OH)3沉淀图像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向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向盐酸中滴入NaAlO2溶液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12)向含Mg2+和Al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沉淀图象(13)化学反应速率的典型曲线【题型10】写原电池或电解池的电极反应①普通原电池:负极:M – ne― = M n+金属失电子变成阳离子正极:A n+ + ne― = A 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②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对产物的影响)2H2 – 4e― = 4H+ (酸性电解质)CH4 – 8e― + 10OH― = CO32― + 7H2O (碱性电解质)2CH3OH– 12e― + 2H2O = 2CO2 + 12H+(酸性电解质)正极: O2 + 4e― + 4H+ = 2H2O (酸性电解质溶液)或O2 + 4e― + 2H2O = 4OH―(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题型11】速率、平衡图像和图表读图:①判断速率的快慢②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③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④达到某项平衡移动的目的需要采取的措施⑤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⑥依据结果推断条件或物质的可能聚集状态等作图:三要素:(1)起点、终点、平台(2)走势(3)必要的标注【题型12】分析表格、图像,阐述规律例:(2011浙江高考节选)已知:NH 2COONH4+2H2O NH4HCO3+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精选试题1、(考察化学平衡基础知识,但应用性强)某研究小组为探讨反应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最适宜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出下图:图中C%为反应气体混合物中C的体积百分含量(所有实验的反应时间相同)。

⑴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0(填>、<或=)⑵点M和点N处平衡常数K的大小是:K M K N(填“>”、“<”或“=”)⑶工业上进行该反应获得产品C 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选择该温度的理由是压强为,选择该压强的理由是⑷试解释图中350℃前C%变化平缓而后急剧增大、500℃以后又缓慢增加的可能原因:。

2、(常见考查点的综合,较简单,但全)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 CO(g)+2H 2(g) CH3OH(g) ΔH< 0。

⑴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则可逆反应达到平衡b.一定条件下,H2的消耗速率是CO的消耗速率的2倍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CO的转化率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H3OH的产量⑵其它条件相同时,在T 1、T 2(T 1< T 2)两个不同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请画出CO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⑶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g) ΔH = -a kJ·mol -1② 2CO(g)+O 2(g)=2CO 2(g) ΔH = -b kJ·mol -1③ H 2O(g)= H 2O(l) ΔH = -c kJ·mol-1则 CH 3OH(l)+ O 2(g) = CO (g) + 2H 2O(l) ΔH =______kJ·mol -1⑷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

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C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一段时间后,当6.4 g 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 2时,有______N A 个电子发生转移。

(H :1 C :12 O :16)3、(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6molA mol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l 所示,其中01t t -阶段c (B )未画出。

图2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234,,t t t 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⑴若115min t =,则01t t -阶段以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 C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