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合集下载

长歌行_诗词赏析_汉_汉乐府_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_诗词赏析_汉_汉乐府_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 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 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 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 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 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 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 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 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赏析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 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 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 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 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 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 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 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作者简介
汉乐府,是指汉族民歌音乐。乐府初设于 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 习的机构。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 期。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 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 或简称“乐府”。
注释
1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相和歌·平调曲》,可 以长声歌唱。 2 葵:蔬菜名。 3 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干燥,晒干。 4 “阳春”句: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 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 即所谓的“德泽”。阳,温和。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5 秋节至:秋天到来。
注释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

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

老大徒伤悲。
注释:
1.老大:年老。
2.徒:徒然。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歌行汉乐府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长歌行
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长歌行-汉乐府

长歌行-汉乐府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 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 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 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 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 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 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 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 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 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 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 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 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诗歌赏析: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 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 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 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 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 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 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 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 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 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 地悲伤了!
拓展延伸:惜时的古诗词:
Hale Waihona Puke 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 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 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 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 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 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 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 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 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 训,催人奋进。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朗诵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朗诵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朗诵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注释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赏析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

《长歌行》诗意_汉乐府

《长歌行》诗意_汉乐府

《长歌行》诗意_汉乐府【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四年级国学古诗词(2分钟)

四年级国学古诗词(2分钟)

四年级国学古诗词(2分钟)四年级国学古诗词(1——4周)姓名()第一周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魏·三国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登鹳鹊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周6.《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三周1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2.《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3.《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14.《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5.《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四周1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

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

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汉乐府民间诗歌长歌行

汉乐府民间诗歌长歌行

汉乐府民间诗歌长歌行导读:《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相关的信息,我们来看看下文。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字词解释: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

向日葵即其中之一。

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朝露:清晨的露水。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读音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徒:白白地。

⑼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年老。

(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

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长歌行赏析: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长歌行(节选)

长歌行(节选)

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 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 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 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 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 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 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 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 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 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 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七步诗
曹植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注释 ]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 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 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 实耳”(《 山谷题跋 》卷七)。因为 作者对草 原牧民生 活非常 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 好。
咏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 柳:指一 种叫《 折杨柳》 的歌曲 。唐朝有 折柳赠 别的风俗。 7.度 :越过。 后两句 是说,羌 笛何必 吹起《折 杨柳》 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 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 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 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 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 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 人都写有《凉州词》。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原文+赏析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原文+赏析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原文+赏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长歌行》

汉乐府《长歌行》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 到老年才回来, 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
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们看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首诗看似平淡, 却内蕴丰富。 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 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
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
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
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
引入羌笛之声。 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 羌笛吹奏的 《折杨柳》 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 春风不度, 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 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
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咏 鹅 骆宾王
ééé 鹅,鹅,鹅, qūxi àng xi àng ti ān gē 曲项向天歌。 bái m áo f úl ǜ shuǐ 白毛浮绿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掌拨清波。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 640-684 ),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七步诗 曹 植
zhǔdòu rán dòu qí 煮豆燃豆萁,
lùchǐyǐwéi zhī 漉豉以为汁。
qízài f ǔ xi àrán 萁在釜下燃,
dòu zài f ǔ zhōng qì
豆在釜中泣。
běn shìtóng gēn shēng 本是同根生,
作者背景
xi āng ji ān hétài j í 相煎何太急。
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

1 长歌行【汉乐府】

1 长歌行【汉乐府】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 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 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 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 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 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 广泛。《长歌行》这首诗选自 《乐府诗集》卷三十。
古诗新唱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 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 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 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 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 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 来比喻时间易逝。借物言理,由 园中青青的葵菜想到四季的变化。 这首诗劝诫年轻人要珍惜眼前的 时光好好奋斗,牢记“一寸光阴 一寸金”。诵读时可适当放慢语 速,最后一句应加重语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体裁:诗题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未知描述:翻译: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原文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译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原文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译文: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原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译文: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原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从园中葵起调,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

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象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

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

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2.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诗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时间和地点,点出一个“望”字。

中间四句写景。

是一幅美好宁静的秋日晚归图。

“树树”、“山山”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明句。

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转:“相故无相识”,原来那随愿而归的牧人和猎人并没有他认识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并没有解决;于是他就只好长声歌唱,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人,想和类似那样的贤人交朋友。

不过,现实中还没有相识的。

这两句照应第二句,进一步写他彷徨无依、孤独忧郁的心情。

诗的语言朴素,写景自然,真实的写出了着上秋色、夕阳的田园风光。

在景物描写上,采用了远近结合与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树树”两句是远景,“牧人”两句是近景;“树树”两句是静景,“牧人”两句是动景。

远景、近景、动静、静景,在诗人笔下十分和谐。

3.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长歌行的作者是谁

长歌行的作者是谁

长歌行的作者是谁1、《长歌行》共有九首不同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汉乐府无名氏、王昌龄、李白、李泌、李咸用、曹植、谢灵运和陆游。

2、《长歌行》(汉乐府)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长歌行》王昌龄: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4、《长歌行》李白: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5、《长歌行》李泌: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6、《长歌行》李咸用: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

当年不快意,徒为他人留。

百岁之约何悠悠,华发星星稀满头。

峨眉螓首聊我仇,圆红阙白令人愁。

何不夕引清奏,朝登翠楼,逢花便折,闻胜即游?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到非风流。

眼前有物俱是梦,莫将身作黄金仇。

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7、《长歌行》曹植:尺蠖知屈伸。

体道识穷达。

8、《长歌行》谢灵运:倐烁夕星流。

昱奕朝露团。

粲粲乌有停。

泫泫岂暂安。

徂龄速飞电。

颓节骛惊湍。

览物起悲绪。

顾已识忧端。

朽貌改鲜色。

容变柔颜。

变改茍催促。

容色乌盘桓。

亹亹衰期迫。

靡靡壮志阑。

既惭臧孙慨。

先愧杨子叹。

寸阴果有逝。

尺素竟无观。

幸赊道念戚。

且取长歌欢。

9、《长歌行》陆游:人生宦游亦不恶,无奈从来宦情薄。

既不能短衣射虎在南山,又不能斗鸡走马宴平乐。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版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版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版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版《长歌行》是南宋诗人陆游评安期生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中诗人抒写了平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由实现的悲愤,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拼音版,希望大家喜欢!原文:汉乐府《长歌行》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青青园中葵,zhāo lù dài rì xī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阳春布德泽,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常恐秋节至,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川东到海,hé shí fù xī guī何时复西归?shǎo zhuàng bù nǔ lì少壮不努力,lǎo dà tú shāng bēi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二年级古诗《长歌行》

二年级古诗《长歌行》

二年级古诗《长歌行》【诗文】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青青的菜园里有一片绿葵正茁壮成长,晨光下晶莹剔透露珠啊很快就要消失。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谁都害怕肃杀的秋天降临啊,将会威逼得叶黄枝枯花朵儿憔悴。

山河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边的源头呢?人在少壮之年啊不去及时努力,到了年老一事无成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伤悲!【注释】1.长歌行:汉乐府曲题(“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2.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3.朝露:清晨的露水。

4.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5.秋节:秋季。

6.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7.华(huā):同“花”。

8.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9.百川:大河流。

10.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11.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12.徒:白白地。

【赏析】这首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万事万物都在享受着春天大自然雨露的恩惠而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他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逐渐枯黄衰落。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生呢?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向东流入大海一样,一去不复返。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去努力奋斗,而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诗中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有道]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②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③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⑥徒:白白的。

[翻译直通车]
园中的葵菜正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着阳光的照耀。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天地万物都生机勃勃、一派繁荣。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随处可见草木摇落、百花凋零。

万千河流一路奔腾,东归入海,千百年,这般一去不复返!
如果年少时不知努力奋进,到老来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品味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名篇,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
时光,及时努力。

诗歌先从园中葵菜起调,采用“托物起兴”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写出了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生机勃勃之态。

继而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在春天
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这四句,既是对春天的歌颂,也是对人生最宝贵的青春的赞歌。

人生最具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然而,自然界春去秋来,时序交替。

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
昔日熠熠生辉的叶子也会变得焦黄枯萎,丧失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春华秋实,生老病死,这是一个
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在这里,一个“恐”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无奈和珍惜。

接着,诗人一进步联想到:时光就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那么我们的人生是否是随波逐流,一
去万里呢?此处,由情入理,诗人顺理成章地转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堪称点睛之笔,与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显得浑
厚有力,意味深长,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继而引起我们无限的思索。

[拓展链接]
作品简介
《长歌行》选自北宋文人郭茂倩编纂(zuǎn)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五言汉乐府古诗。

乐府是自秦
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
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是为乐府的曲配的唱词。

它对应的是“短歌行”(如曹操的《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如魏文帝
曹丕《燕歌行》中的“短歌微吟不能长”。

《乐府诗集》是北宋代郭茂倩编纂(zuǎn)的一部乐府诗总集,收录了号称乐府双璧的《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等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