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
高考语文澎湖卷古文阅读真题解析
高考语文澎湖卷古文阅读真题解析古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考查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经典文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高考语文澎湖卷中,古文阅读部分占据一定的比重,考察学生对于古代史诗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将针对高考语文澎湖卷中的古文阅读真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篇:《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篇古文阅读的题目主要是以《论语》中的一段话为素材进行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首先要对这段话进行整体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
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解答。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思想。
作者通过引用孔子的话语来表达这一观点,并加以解释和论证。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好自己的心态和品德,然后才能带领家庭和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最后他以孔子的言行为例,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论述。
基于这一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论述这段话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其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解释其含义和所表达的观念。
然后,我们可以引用相关的典故和例子,加强我们的论述。
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进行一些自由发挥和拓展。
通过对这篇古文阅读题目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论语》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篇:《墨子》《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及其弟子所著的经典之一,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暴力。
在这篇古文阅读题目中,我们需要通过阅读一段《墨子》的文段,来回答相关的问题。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对文段进行仔细推敲和理解,找出问题的答案。
文段中主要描述了墨子对于名利和权力的批判和反思。
他认为,过于追求名利和权力会导致社会的腐败和道德的沦丧。
他强调道德和真理的重要性,主张以真理和道德为标准来衡量一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基于对文段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来展开我们的论述。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试题分析】2024年新课标Ⅱ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延续2023年新课标卷的特点——变单一文本为复合文本。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选自《史记•魏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和《论衡•非韩》。
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这是学考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检测的表现。
第10题,断句题。
自2023年本题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后,这是对考生准确理解语意的要求的提升,而避免了运用比较排除法做题的侥幸。
第11题,文化常识和文言字词含义。
选项一半来自课文,另一半来自材料推断。
第12题,设置四个选择题,考查学生疏通全文文意、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错误选项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效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13题,考查重要实词、固定结构的翻译能力。
第14题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三王充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材料一中“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与材料二中“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两件事的相似之处。
两件事情表面上无关,但在“力少则修德”上是相通的,试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崇德重礼、尊贤敬长转化为自觉行为。
【命题趋势与启示】纵观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梳理出以下几个新趋向:(1)文体类型趋于多样。
考查的文本打破了“二十四史”“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类文化典籍“百花齐放”,如《论衡•非韩》《读通鉴论》卷三。
文体类型更多样,不局限于纪传体、纪事本末体,议论文亦有可能考查;群文阅读与双文本阅读并重文体多样。
文本形式变一个语段为两个甚至多个出自不同文化典籍的语段,文本间相互阐释,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2)命题形式不断创新。
文言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但也会“稳”中求“变”。
比如,往年通常将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考点放入翻译题中考查,而2022年以后将文言实词与古代文化知识组合命题。
高考中文科综合文言文阅读与解析实例分析
高考中文科综合文言文阅读与解析实例分析高考中文科综合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环节之一。
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解析方法,对于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解析技巧。
实例分析:篇目《世说新语·异俗》文本:有韩寿在汉阳,患耳疾,未尝见,或语云:“北方有道人,能治聋盲,愿君一至。
”韩寿果往,请视久之。
其人曰:“君尝秃乎?”曰:“然。
”曰:“微病可治,重病无益。
”耳疾专治,不救头痛也。
韩寿许以金万两。
就便污,恐不治,使人告之,数不至,言且出。
寿曰:“我固欲视之。
”言出已,辄自奴盗,视耳尽持,便折寿项,徐视之,已罢走。
所送蜜饮已拆板封之,瓯中有救耳屎,乃",一听见耳即愈。
文言文解析:这篇文章是出自《世说新语·异俗》一篇。
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治疗耳疾的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韩寿患耳疾的情况,寻求治疗过程中的插曲,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一个道士声称自己能治疗聋盲。
韩寿听说后前去请治,道士看到他秃顶,告诉韩寿微病是可以治的,但是因为韩寿已经秃顶,治疗耳疾对于他来说无法起到帮助,于是韩寿许以金万两,道士为了逃避韩寿,脱去衣服假装成奴盗,耐心等待韩寿的离开。
最后道士准备送给韩寿的蜜饮里面藏有救耳的秘药,韩寿一喝之后耳朵立刻好转。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一种现象:有些人利用治疗疾病的名义,进行欺骗和诈骗。
并呼吁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神医道士。
文言文阅读技巧:在阅读文言文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理解:文言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代特有的词汇,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对于阅读理解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查阅古代词典或者借助在线工具来解决词汇问题。
2. 句式结构:文言文句式比较复杂,考生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理解修饰成分的作用。
可以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或者借助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句子的结构。
3. 上下文推测:文言文中很多时候信息不是直接呈现的,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理解。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202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一、材料选择。
文体选择上传论兼顾。
本题材料为组合文本,由三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世家》,材料二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
前两则为史传作品,第三则为史论作品。
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从文本立意上看均体现了崇仁尚礼的价值观,既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有符合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命题导向。
从篇幅上看传论相当,从内容上看,论传有密切的关联性,议论与史实交相印证。
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语言典雅规范,与高中语文教材历史类作品的入选标准一致。
从考生学习经验上来看,《屈原列传》的评传结合,《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叙议结合,都会大大削弱考生阅读的陌生感。
此外选文涉及文言知识点全面、平易,契合高中文言文教学重点。
二、题目分析。
文言文阅读题型设计和分值设定相对稳定,未出现较大变化。
10题延续了前两年新课标卷对于断句知识的考查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结合语境、运用语法分析法及相关文言知识准确理解句意的能力。
就此题具体来讲,“魏君贤人是礼”,主语为“魏君”,“贤人是礼”是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此片段译为“魏君礼遇贤人”;“国人称仁”译为“国人称赞他仁德”,“上下和合”译为“卫国上下齐心”,两个语言片段都相对完整,而“未可图也”是结论,译为“(魏国)不可以图谋(攻伐)啊”,呼应上文“秦尝欲伐魏”。
11题题型也延续前两年的教考衔接,涉及实词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理解两各方面的重点知识和能力。
打通了课外文言选文与初高中所学文言文、常见成语中涉及相关知识,借以强化考生对知识的比较、迁移与运用。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婚燕尔中的“燕”同“宴”,是“安乐”的意思。
这在《诗经•卫风•氓》中学过,且“宴尔新昏(婚)”恰好出自该篇拓展阅读篇目《诗经•邶风•谷风》。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选文的特点概括(1)——以2016年全国高考Ⅰ卷的文言文选段为案例分析
高考文言文选文记叙的八到十件事 例,叙 述 的 角 度 有 正 有反,因此事例的性质也有正有反.有 的 例 子 是 从 正 面 的 角 度来表述,属正面实例,突出传主的丰 功 伟 绩;有 的 例 子 是 从 反面的角度来表述,属反面实例,揭示 传 主 的 缺 点 错 误,正 例 与反例的结合,让传主的人物形象更 加 饱 满,更 加 丰 富 多 彩. 2016年 全 国 高 考 新 课 标 Ⅰ 卷 的 文 言 文 阅 读,描 写 了 与 传 主 曾公亮有关的十件 事 情,其 中 的 第 一 到 第 七 个 事 例 是 正 例, 赞美传主的,而 第 八、第 九、第 十 事 例 是 反 例,批 评 传 主 的. 每 个 人 都 不 是 完 美 无 缺 的 ,传 主 有 些 缺 点 ,更 符 合 客 观 实 际 . 六 、描 写 的 方 法 多 样
文言文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文言文高考满分作文欣赏导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文言文高考满分作文欣赏,欢迎阅读。
篇一:大同世界,焉能忘本? 是日高考,书“大同世界,焉能忘本?”,感慨系之,故作此文。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时维六月,序属仲夏。
榴花绽红,清荷吐绿,轻舟晚楫香风细;鸳鸯戏水,白鹤亮翅,柳枝摇曳湖水平。
乘假日,风吹衣袂,花迎树阴;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
忆往昔,唐风宋韵,过长街十里,尽是人间繁华;叹而今,闾阎扑地,皆为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何缺青雀黄龙之舳。
于是余有叹焉,斯大同盛世,风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怡人。
呜呼!陶陶然之乐哉。
然则,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人,本在图学。
倘若忘本,将何以立身治国,何以齐家平天下?不为学者,学书学事学志气,枉费七尺之躯;不为图者,图家图民图天下,怎称炎黄子孙?学为本,终身勿忘。
忘本者,如离江之水,无以致远;忘本者,若无泽之鉴,岂能一用?故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也。
追先贤,一代风骚,长剑天涯,酒过三巡还依旧,笑星醉春风;勉吾辈,义气书生,笔走龙蛇,大鹏一日乘风起,直上九万里。
且夫大同盛世,儒雅书生,春风得意,何曾闻失路之人?昔精忠岳将,悲故土,一去沃野遭掠戮,伤哀怨痛深藏处。
忍堪回首,国无路,泱泱中华如何复?悲乎!今大同盛世,楼高但凭云飞过,水深且任鱼纵横;英雄侠肝义胆,神游五湖四海;君子风度翩翩,静对天地变幻。
十里碧阴,亭中谁在斗奇葩?才子风流,六丈高楼,听风听雨听天下,心怀广宇。
大同盛世,无战火之忧,无贫寒之苦,学而优则仕,不曾闻失路之人。
我莘莘学子,幸遇时机,尤当图学治国,不可忘本。
猫捉鼠,人图学,此天之道也。
呜呼!闲书草草,幸承恩于盛世;抛砖引玉,是所望于群英。
随赋对联一则,勉吾学子,闻鸡晨舞剑,悬梁夜读书。
大同盛世,尤不能忘本。
看英雄,侠肝义胆,扭乾坤傲宇宙,笑傲苍穹,名垂千古,挥洒磅礴气势。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文言文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在试题形式的设置上仍旧考查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文段翻译等,考查方式多样,检测了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等。
全国卷的三道文言文阅读题均取材《史记》,试卷避生就熟,所选取的人物让有学生似曾相似之感。
全国一卷选取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贾谊的节选部分,全国二卷选取了《史记·商君列传》中商鞅的节选部分,全国三卷选取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吴起的节选部分。
今年高考文言部分的选文不似往年偏向于宋史,而是又回归到《史记》,这个变化反映出高考对文言考查回归课文,让学生对史传人物的熟悉度增强。
全国三卷文言阅读——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人或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与士卒分劳苦。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高考文言文阅读《尹焞字彦明》
•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说尹焞德行高尚可以安置 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 但不想留下他,赐号为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 礼等人联合上奏:“河南平民人士尹焞学问穷究 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 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朝廷特意 征召,却只是赐号‘处士’让他回去,致使尹焞 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 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祈望皇上对他特别加以赏 识提拔,来抚慰士大夫的愿望。”皇上没有回复。
• 舁yú 1. 抬。2. 带;载。3. 轿子。
• 崇政殿说书:宋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贾昌朝、赵希言、 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
• 漕臣:管理漕运的官员。
• 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焞全家被害, 尹焞死而复生,弟子们将他抬着放到山谷 中才免于一死。绍兴四年,停留在涪州, 涪州是程颐研读《周易》的地方,开辟了 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谢。范冲奏 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奉 召到涪州亲自请行。六年,他才开始上路, 写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
津送(1).照料护送。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令搭附因便海舶归国,更
不差人舡津送。” (2).办理丧事。 《水浒传》第二十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 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
恬退tián tuì(1).淡于名利,安于退让。《世说新语·文学》“ 羊孚作《雪赞》” (2).
指安然退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猫怪》:“作官二十年,草菅人命者不知凡 几,尚思恬退林泉,正命牖下,妄想极矣。”
•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 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 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孝弟通 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
全国乙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1)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必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 曹君就是第一个(首先、首当其冲)了。(反=返,诛,首,
句意2分)
(2)在壶里装进黄金,再用食物把壶装满,在上面盖上玉 璧,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倒装句,充,遗,句意2分)
2、紧扣教材,拓展认知。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报任安书》
《韩非子》一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 自韩非,多数篇名即主旨。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 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 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韩非虽口不善辩,然下笔汹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 活泼之态。
溪上作 陆游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末俗凌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特点及做题策略
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特点及做题策略选文特点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
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
前者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结局。
以记叙为主的人物传记一般都是高考文言文的热点。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人物传记文言文的结构的特点。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身份为人在前面,典型事件跟后边。
经历官位会多变,品格教化文中见。
特点解读一:身份为人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绍在文章开头部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特点解读二:典型事件跟后边《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人物介绍以后,写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特点解读三:经历官位会多变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会有很多变化。
《屈原列传》屈原的经历变化:屈原者……为楚怀王左徒……王甚任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屈平既嫉之,虽放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特点解读四: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人生经历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是官位的变化。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官位的变化: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还没做官);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提拔做了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再次提拔做了上卿)。
特点解读五: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文言文阅读如何做一、读首先要通读文章,了解大概文章说得是个什么意思。
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这样做分析概括类的题目就不会太难,同时也有助于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解答翻译、断句和实词、虚词的理解这类题,还需要对文意理解得更精准。
当然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断对句,句子断不对,理解的意思就会有偏差,这就是为什么,文章只有一篇,而对其理解却有千千万万。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专页) (1)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读懂选文传记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二:答题技巧(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若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高考文言文氓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考文言文氓原文翻译及赏析高考文言文氓原文翻译及赏析《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氓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氓》译文及注释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注释:(1)氓:《说文》“氓,民也。
”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
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2)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3)“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
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
匪:通“非”,读为“fěi”。
即:走近,靠近。
谋:商量。
古音咪(mī)。
(4)淇:卫国河名。
2022年高考语文中“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类型分析附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中“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类型分析附解析一、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
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
少为杜佑所器。
贞元末,举进士。
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
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遂擢第。
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
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
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
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
”因称疾出。
帝遣中使敦召。
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遂以本官兼史职。
俄出为湖南观察使。
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
”诏可。
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
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
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
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
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
”故所莅以廉靖闻。
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
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
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
”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
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
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
高考文言文分析优选篇
高考文言文分析优选篇高考文言文分析 1一、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1、文中筛选法(1)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2)将选项列出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筛选出的相应的“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如果题干要求选正确项,则选两者吻合的;如果选错误项,则选两者不相符合的。
2、概括评价法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人物、事件、事理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出来的,因而在阅读时,就要从人物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事理的说明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拿这种评价与选项中的评价比较辨析,从而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时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一些:看作者对民族和人民的态度,看作者对统治阶段和__势力的态度;看作者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看作者观点在当时和今天的意义和价值。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时要注意:要完整全面,不可以偏概全,评价要准确恰当。
3、关键语句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选取史传类。
在此类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通过评论性的语段表达,如《史记》的“太史公曰”。
史传作者的观点往往只用极简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厉操清白”“清慎简素”等,这都是我们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着眼点。
作者观点态度在文中的表现:记叙文,集中体现于议论性的语句中,有的融于细微的字里行间;议论文,就是的论点或论点引发的对现实的观点态度。
一般来说积极的有:抒发爱国情怀,表现忧国忧民,歌颂传统美德,赞扬美好品质,赞美__。
消极的有: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剥削阶级意识、迷信思想、贬低劳动人民、宣扬假丑恶。
4、感悟深意法通过感悟的深意来体会。
在一些中特别是在以史传文为主的中,从字面上有时并不能看到作者直接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语境,驱遣我们的想象,用心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意,通过揭示含蓄的内容或阐述抽象的内容来体会作者在中表达出来的观点和态度。
新高考文言文分析范文(合集5篇)
新高考文言文分析范文(合集5篇)新高考文言文分析范文第1篇2018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语言201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题大致为: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
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18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几场大雪,几次降温后,立春近在眼前,年味越来越浓。
我的君子兰终于蓓蕾初放,这是兰的语言,好应景。
古人有菊之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莲之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喜爱君子兰的人亦不少,美句不甚列举。
谦谦君子,幽幽如兰!《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君子如兰,君子之交浅如水。
人们将真挚纯洁的友谊,称为“兰谊”,故有“金兰结拜”之称;君子嫉恶如仇,则有“兰艾同焚”、“兰摧玉折”之用;君子性情高雅,恩蕙长留,也才有“兰质熏心”,“兰薰桂馥”之赞。
人们常说,君子志趣高雅如兰,生于幽崖绝壑,不求闻达,抱芳守节,馨香环绕。
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将兰作为佩饰之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
“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苟合取容的胸怀,表现了一个正人君子的高风亮节与胸襟坦荡。
作为一个做学问的君子,也得像兰花一样耐得住寂寞,自尊自爱,超越尘世烦恼。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正合乎君子宁静致远,孤独清高,不落俗不拘囿的性格。
孔子喜兰,认为“兰为百香”。
兰自洁而洁人,人因兰静心静气而尊贵。
客厅里的那一盆兰花,开得很热闹,一定是忘了还爱着某,或者忘了上一秒还凉着眸。
一朵一朵细致地开,兰花的一种,叹息的一种。
一心一意孤单地爱,痴情是言,枯萎是语。
君子之交清如茶。
茶如人,有一个蓄势的早年,有一个沸腾而尊的青春,有一个淡定的人生。
饮茶不一定非得要名茶,相反许多好茶都来自山间隐士、来自高人亲手炮制。
高中选必下册古文赏析作文
高中选必下册古文赏析作文
《高中选必下册古文之妙》
嘿,咱就来说说这高中选必下册的古文呐,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呢!
就说那个《陈情表》吧,哎呀呀,李密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我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特别难受,又不想让爸妈担心,就自己扛着。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李密啊,他为了祖母能那样恳切地陈情,我这为了不让爸妈操心而自己默默忍受,好像也有点那个意思了哈哈。
那里面的字句,都好像能直直钻进人心里去,让人对他的那种情感特别有感触。
再看看《兰亭集序》,王羲之所描绘的那个场景,哇,简直了!我有次和同学们去公园玩,看着大家欢乐的样子,就突然觉得好像能体会到王羲之当时和朋友们聚会时的那种氛围了。
大家有说有笑,多么惬意啊,这可不就是现实版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嘛。
还有其他的那些古文,每一篇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就像一个个小宝藏,等着我们去发掘其中的美好呢。
高中选必下册的古文啊,让我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我在生活中有了更多可以联想和对照的地方,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原来古文并不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嘛,它们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呀。
总之呢,这些古文就是这么神奇,让咱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有了别样的乐趣和体验,以后我也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回味回味呢!。
作文中的文言文选文解读
作文中的文言文选文解读作文是一种写作形式,它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文体,包括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文学语言,它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选取一段文言文进行解读,探讨其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及文化内涵。
选取的文言文段落为《诗经·国风·郑风·板》,具体内容如下:固乎其为人,陟降其音。
葛屦靡耐,匪车不载。
四牡翼翼,象弭如也。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文言文是以五言古诗的形式呈现的。
五言古诗在我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以平仄和韵律的规律性为基础,通过形象的语言绘画出情景或表达思想。
这一段的用词简洁明了,每个字和每个词都蕴含着深厚的意境。
在整个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固乎其为人”中的“固乎”一词,用于强调论述的事实的真实性和确定性。
又如,“陟降其音”中的“陟”和“降”用于形容声音的起伏变化,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这段文言文通过描写具体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关怀。
描述了葛鞋耐用,而车子却不能载运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于一种朴素、真实的生活态度的塑造。
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展示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最后,这段文言文还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其中的“四牡翼翼,象弭如也”通过关于马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对于马儿忠诚、快速和顺利的向往。
它表达了古代人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对这段文言文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了解到文言文的独特之处。
文言文的用词精准,表达简洁明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解读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总结起来,文言文在作文中的运用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增添文化内涵。
通过解读文言文选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
摘要: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是研究高考,解决文言文这一部分的一个突破点。
经
过研究和分析,结合专家同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对历年来选文体例的研究中发
现的一些规律,进行了阶段性的汇总。
关键词:体裁内容文言词语
对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考察是高考试卷中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今年添加了
语句的翻译)。
其相对稳定性不仅表现在考点和题型设计上,还表现在所选文章(语段)的体例上。
对历年来选文体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
导我们的复习。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规律: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的这段时间内(94
年至2001年高考中,只有2001年例外),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
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试题设置的六个小题中(现改为五个),有三个小题(B层级的句子翻译理
解和C层级的分析综合)都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
考生不可能非常准确地理解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但借助语境,考生可以较为准确地推知文章梗概。
反过来,学生在知道文章梗概后可以来猜测相关的疑难语句,提高自己的得分概率。
因而,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史传故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所选文章的体例特点,在考试前集中复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是现实而有益的。
具体的对策有:
一.归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因为《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
文的主人公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文章中也有朝廷吏政
的内容),记叙其生平时任职的交代、职位的变迁都要涉及到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从94年到2001年的8段高考选文中,交代职官变动的句子在40句以上,
因而这类词语出现的机率是非常高的,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
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
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
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
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96年)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主: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
”(勃:人名。
)
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选段文字一般包含有主人公行事的后果或影响(史书
传记的体裁所定),而这种后果或影响很多时候在官职的升降之中可以得到直接
的反映。
二.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的含义。
在其位,谋其政,知道了某种官职的具
体含义就能够推知选文中人物的适当言行。
我们举例来说明:
在很多高考复习书中有一篇“张嘉贞”的选文,其中有这么一段:……翌日,
(张嘉贞)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
有
告其反者,鞠之无状。
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
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不宜为臣而绝言事之路……
在分析综合的小题中,就设置了一个有关职官的干扰项:
“张嘉贞在监察御史任内被人诬告,但他宽宏大量,劝阻玄宗不要加罪诬告者。
”
根据文章意思,诬告内容是边将谋反,而监察御史是京官,没有“重兵利器”,而在张嘉贞担任过的职务中(加点的词语),只有“节度使”才掌握兵权,因而这
个干扰项是错误的,应该是张嘉贞在节度使任期内被人诬告。
可见,适当了解一
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
可进行下面的一些归类:1.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
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菑市掾。
(2001)三.掌握针对此类传记文的阅读步骤。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的阅读应该有不同方法。
考生对这种传记选段的
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步感知人物
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
抵牾的地方。
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
干来抓信息要点。
根据这种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阅读:初读文章。
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楚人物之间的
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明确选段的梗概。
再读文章。
利用好文言最后那道题(还有11实词解释题和14题句子翻译题)
来推断。
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
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结合
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核对文章。
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