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总结
膜分离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膜分离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分离过程,利用不同大小、形状或化学特性的物质分离的方法。
它通过薄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渗透性和选择性。
膜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包括聚合物、陶瓷、金属等。
这些膜具有微孔或孔隙结构,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或离子的通过。
膜材料选择和膜孔隙的大小决定了分离效果。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具有高效和低能耗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方法,如蒸馏、萃取等,膜分离技术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实现分离,从而节约能源成本。
其次,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和选择性,能够实现高纯度的分离产物。
此外,膜分离技术操作简单,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适用于连续操作。
膜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药领域,膜分离技术可用于药物的纯化和回收,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如蛋白质、抗体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和气体分离等。
在化工和食品工业中,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和浓缩有机溶剂、果汁、奶制品等。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在能源领域有应用,如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
综上所述,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具有选择性的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它的原理
基于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过膜的特性实现混合物中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新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发展极快,成绩卓著,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展现了广阔前景,尤其一些新的膜分离技术具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强的生命力。
下面具体介绍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膜的污染问题由于食品中大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鞣质及胶体物质,膜在操作时极易被污染和阻塞,造成膜通量锐减。
而现有的清洗方法难以达到恢复通量的目的。
所以料液的预处理及清洗成了膜技术应用的关键,另外开发新型的不易被污染的膜材料及进行膜面改良也是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措施。
2、膜的选择问题膜分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诸如膜材料的选择、膜分离时的压力、温度、浓度、流速等,需要对其工艺条件作更深入的研究和考察。
3、浓度极化现象由于滤膜上筛孔极小,沉积在膜面的物质易形成一层等高浓度的凝胶层,使膜的通过速度和截流性能受到很大影响,称为浓度极化现象。
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降低料液黏度,在各阶段合理的调节压力,分别采用恒速和恒压过滤;或与其他分离方法如澄清法、离心法联用等。
4、膜的性能有待提高膜材料的品种少,膜孔径分布宽,性能欠稳定,如常用的亲水性膜材料对溶质吸附少,截留分子量较小,但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抗化学性、抗细菌侵蚀能力通常不高,疏水性膜材料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溶剂、耐生物降解,但膜透水速度低、抗污染能力较低。
另外,由于滤膜本身的孔径不可能完全均匀一致,滤过时部分微粒、热源从较大的滤孔滤出,从而导致初滤液不合要求。
故应用时应采用多级超滤法来提高食品质量,并应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滤膜,克服其自身的缺点。
以上就是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1、膜分离的概念即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为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方法称之为膜分离法。
膜分离可用于液相和气相。
对于液相分离,可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
2、膜分离的基本原理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
3、膜分离技术的优点(1)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31—81; (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闹局世或冷冻浓缩的31—81。
4、膜分离技术的缺点(1)膜技术虽然浓缩成本低,但不能将产品浓缩成干物质;(2)膜技术虽然具有选择过滤性,但是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
5、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简介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进行物质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制备纯化工业和生物制药中,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的膜,通过选择性透过、排除或吸附的方式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
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分离。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和气体分离等。
每种类型的膜分离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分离机制和应用范围。
•微滤:微滤膜具有较大的孔径,一般用于分离固体颗粒和大分子物质,如悬浮固体和细菌等。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较小,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如蛋白质和胶体等。
•纳滤:纳滤膜的孔径更小,可以分离分子量更小的物质,如盐和有机物等。
•反渗透:反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其孔径非常小,可以有效地分离溶质和溶剂。
这种技术常被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气体分离:气体分离膜是一种特殊的膜,可以分离不同气体的混合物。
这种技术在天然气加工和二氧化碳捕获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应用膜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生物制药在生物制药中,膜分离技术被广泛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细胞因子和其他生物分子。
通过使用超滤和纳滤等技术,可以将目标蛋白质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并去除其他杂质。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纯度,还可以减少后续步骤的处理量,提高生产效率。
医药膜分离技术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血液透析和血液净化中,通过使用半透膜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达到治疗和净化的目的。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中,通过控制药物在膜上的透过性实现持续释放和控制释放。
环境工程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水处理中,可以使用反渗透膜将盐和有机物等溶质从海水或废水中分离出来,实现水的淡化和净化。
大连理工大学膜分离过程复习总结

大连理工大学膜分离过程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膜分离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的分离过程。
2、膜:膜是分隔两相得界面,并以特定形式限制和传递各种化学物质,具有选择透过能力是膜的基本特性。
3、对称膜:沿膜的厚度方向结构均一,同性,对称膜多孔的,亦可致密的。
4、非对称膜:非对称膜是由同种材料制成,沿膜厚度方向上呈不同的结构,一般在膜的表面是致密的或极细孔的薄的表层,约为0.25~1μm,相当于膜厚的1/100左右,表层下面是大孔的支撑层,两层之间多半还存在着过渡层。
5、致密膜:致密膜是指结构最紧密的膜,膜材料以分子状态排布,其膜孔径小于1.5nm6、多孔膜:多孔膜是结构较疏松的膜,孔径范围在3~100nm之间,膜材料以聚集的胶束存在和排布。
7、复合膜:复合膜一般是指在对称或非对称的底膜上,复合上一层很薄的、致密的、有特殊功能(分离或堵孔)的另一种材料的膜层,厚度为0.01~0.1µm。
8、孔径分布:是描述孔径变化范围的参数,定义为某一孔径的孔体积占整个孔体积的百分数。
孔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膜的好坏,孔径分布越窄越好。
9、孔隙率:是指单位膜体积中,孔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10、截留分子量:(1)取截留率为50%时所对应的分子量;(2)取截留率为 90%时所对应的分子量;(3)取截留率为 100%时所对应的分子量;(4)延长截留率~分子量曲线的斜线部分,使其与截留率为 100%的横坐标相交,与交点对应的分子量取为截留分子量。
11、膜污染:由于被截留的颗粒、胶粒、乳浊液、悬浮液、大分子和盐等在膜表面或膜内的(不)可逆沉积,这种沉积包括吸附、堵孔、沉淀、形成滤饼等。
二、简答题:1、膜的定义、膜的分类、特点定义:膜是分离两相的中间相;分类:按材料分类:有机膜,无机膜按膜断面的形状:对称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推动力:压力差推动,温度差推动,电位差推动,浓度差推动膜的形状:平板型,管式膜,中空纤维膜2、膜分离与其他分离方法相比的优点①无相变②低能耗③室温操作④无需添加其他组分⑤环境友好3、超滤过程中为什么常采用反洗流程?超滤是物理过滤过程,随着过滤进行,超滤膜表面附着杂质,过滤阻力就会增加,过滤通量减小,反洗就是将超滤膜表面杂质冲洗出来,保证超滤膜正常过滤。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通过膜将混合物中不同分子大小、形状、电荷和极性等特性的物质分离出来。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保护、医药制造、食品加工、化学工业和电子行业等。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将混合物分离成两个或更多的组分,其中其中至少有一种组分通过膜而另一种组分不直接通过。
根据膜分离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施加压力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以实现分离的技术。
膜的孔径大小、膜的材质和压力差均会影响分离效果。
该技术主要包括超滤、逆渗透和微滤等。
超滤是指利用孔径大小在10-100纳米的超滤膜去除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
逆渗透是利用高压驱动水通过0.1纳米左右的逆渗透膜,将混合物中的水增量分离出来,这是制取纯水的主要技术之一。
微滤是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的微滤膜去除悬浮物、细菌和微生物等。
2、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电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电场将混合物推动到膜上,实现分离的技术。
例如电渗析技术是利用电场和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将含有离子的溶液通过电场驱动到离子交换膜中,使得原来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两侧集中,最终通过两个极板分别收集。
3、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扩散驱动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分子间的扩散速率的大小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混合物分离的技术。
例如气体分离、液体浓缩和溶液析出等。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膜的性质和分离机制的不同,可以将膜分离技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纳滤技术纳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10-100纳米的纳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100纳米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纳滤技术主要应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制造和水处理等领域中。
2、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利用孔径在0.01-0.1微米之间的超滤膜,将分子大小在1000道100万道之间的物质分离出来。
超滤技术主要应用于蛋白质提取、水处理、生物制品制备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中。
膜分离的实验报告

膜分离的实验报告1. 引言膜分离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组分通过膜进行分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环保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膜分离技术研究某种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效果,并探究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膜分离装置:包括膜分离膜、膜分离模块等。
- 混合物:包含A、B两种组分的溶液。
2.2 实验方法1. 将混合物注入膜分离装置中,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2. 收集透过膜的溶液,并分别用适当的方法对溶液中的A、B两种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3. 改变压力、膜材料等条件,多次进行实验,探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膜分离效果。
下表为部分实验结果:实验次数压力(MPa) A组分透过量(mg) B组分透过量(mg)1 1 10 202 1.5 15 183 2 18 154 1 8 255 2 16 17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压力对膜分离效果有影响,压力越大,组分透过量越大。
但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膜的破损或堵塞,影响膜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不同组分的性质不同,可能对膜具有不同的透过性,从而导致透过量的差异。
4.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膜分离的实际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压力可以提高膜分离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过高的压力可能会损坏膜的结构,影响使用寿命。
此外,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也会影响膜的透过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膜材料也是膜分离的关键因素。
5.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探究了膜分离效果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压力下,膜分离可以有效地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由于膜分离涉及到膜的选择和应用条件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膜材料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对膜分离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药品制造、化工等领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孔径和特定透过性的材料,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物质按照其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等特性分离出来。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逆渗透等几种类型。
微滤是通过孔径大小来分离物质的,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等大分子物质;超滤是利用分子大小和孔径大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离的,常用于去除蛋白质、胶体、大分子有机物等;纳滤则是通过孔径和物质的分子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的,一般用于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等;逆渗透是利用压力差和膜的透过性来实现分离的,用于去除离子、溶解性有机物等。
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案例1.水处理领域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实现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例如,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通过逆渗透膜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杂质等物质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淡水。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污水、废水,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
2.食品加工领域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乳制品加工中,通过超滤膜可以将牛奶中的蛋白质、乳糖等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乳清。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果汁澄清、酒精浓缩等过程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3.药品制造领域膜分离技术在药品制造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过程中,通过超滤膜可以将细胞培养液中的细胞、蛋白质等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药物。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纯化、浓缩等过程中,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
4.化工领域膜分离技术在化工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有机溶剂回收过程中,通过纳滤膜可以将溶剂中的有机物分离出来,实现溶剂的回收利用。
此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分离气体、分离液体混合物等过程中。
膜分离技术综述

膜分离技术综述膜分离技术综述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化工生产前后相应化学物料处理中所涉及的混合物种类日益增多,对于分离这些混合物的要求也越来越商。
而分离的物料t,有的随着化工生产的处理物料t的加大而越来越大,有的又随着各种生物制品的生产而越来越小。
特别是随若各种天然资潭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含有用物质较多的资源已逐步减少,人们不得不从含t较少的资源中去分离、提取有用物质.有时一些传统的化工分离手段比如吸收、精馏等可能安全不能适用,或者分离效果较差,能耗过高,因此一些新型的分离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在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在工业实践中已有所应用的诸多新型分离技术,如膜分离、超临界萃取、反应分离联用技术、变压吸附等中,膜分离技术无疑是其中发展最为完普、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尤其是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该技术无论是在分离效果、效率,还是耐用性可布性方面,都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将在介绍膜分离技术发展历程、性质和分类的基础上,对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和进展状况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膜分离技术是近三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是多学科交*的产物,亦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
它与传统的分离方法比较,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1.高效:由于膜具有选择性,它能有选择性地透过某些物质,而阻挡另一些物质的透过。
选择合适的膜,可以有效地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浓缩;2.节能:多数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作,被分离物质不发生相变, 是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单元*作;3.过程简单、容易*作和控制;4.不污染环境。
由于这些优点、使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生化制药、医疗卫生、冶金、电子、能源、轻工、纺织、食品、环保、航天、海运、人民生活等领域,形成了独立的新兴技术产业。
目前,世界膜市场以每年递增14~30%速度发展,它不仅自身形成了每年约百亿美元的产值,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
膜分离技术学习笔记-适合医药、生工

膜分离膜:一种或两种流体相之间加入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
将流体相分割成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的厚度一般为0.5mm以下。
膜是由均一的单相或由两相以上聚合物构成的复合体,稳定存在于流体相之间。
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并在两侧形成独立的相界面,并可使两相之间发生传质作用。
对称膜膜截面的膜厚方向上孔道分布均匀。
对称膜的传质阻力大,透过量低,并且容易污染,清洗困难。
不对称膜起膜分离作用的表面活性层:膜层很薄,孔径微细,通透量过大,膜孔不易堵塞,易清洗。
起支撑强化作用的情性膜:惰性层孔径较大,对流体透过无阻力。
第一节、膜技术1.膜技术的概念:在一定推动力(压力等)的作用下,依靠膜的选择性(孔径、静电力等)将液体中的组分进行分离或浓缩的方法。
2.膜分离过程的原理:选择性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边施加一个推动力时,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速率不同,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
通常膜原料侧称为膜上游,透过侧称为下游。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3.常见膜分离类型:①微滤(Microfiltration, MF)②超滤(Ultrafiltration,UF)③纳滤④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⑤透析(Dialysis, DS)(1)微滤利用筛分原理,分离、截留直径为0.02μm到1μm大小的粒子,即微滤膜的孔径为0.02μm到10μm。
采用压力为0.05~0.5Mpa。
主要在细胞收集、液-固分离等方面使用分离机制:①物质在膜表面及微孔内的吸附截留(深层过滤)②架桥截留(滤饼层过滤)③膜表面的机械截留(筛分作用)(2)超滤超滤是一项分子级膜分离手段,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它可分离分子量从3kDa~1000kDa的可溶性大分子物质,对应孔径为1nm到20nm。
采用压力为0.1~IMPa,用途广泛。
净化天然气的膜分离技术

净化天然气的膜分离技术【摘要】净化天然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天然气净化中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其优势和发展现状,并结合案例对其在天然气净化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
展望了净化天然气的膜分离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其在天然气行业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膜分离技术对天然气净化的作用,同时也为未来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净化天然气、膜分离技术、应用、工作原理、优势、发展现状、案例分析、未来发展、重要性、总结。
1. 引言1.1 净化天然气的膜分离技术概述天然气中可能混杂着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而膜分离技术可以通过不同膜材料的选择和分离机制,实现对有害气体的高效分离。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膜的孔隙结构和分子筛选作用,将不同大小、性质的气体分子分离开来,从而实现天然气的净化。
膜分离技术具有节能、高效、无化学药剂消耗的优势,同时也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干预。
在天然气净化领域,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未来,随着膜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净化天然气的膜分离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正文2.1 膜分离技术在天然气净化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天然气净化中的应用是现代天然气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天然气中的杂质,提高气体纯度,达到工业标准。
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除水处理:天然气中常含有大量水汽,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水汽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提高气体的干燥度。
2. 除二氧化碳处理:二氧化碳是天然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剔除二氧化碳,提高天然气的纯度。
3. 除硫化氢处理:硫化氢是另一个常见的天然气杂质,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硫化氢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降低对设备的腐蚀性。
4. 汞脱除处理:天然气中汞的含量较低,但汞对设备和环境的危害性极大。
膜分离技术总结ppt

电渗析
浓缩液出口 稀释液出口 K + Na+ K K K K K Na+ H2
CL2
CL-
CL阴极室液 稀释液人口 浓缩液入口
阳极室液
Na+
+
Na+ + + CL— -
+
+
+
CL—
A(阳膜)
B(阴膜)
异体膜:直接用磨细的离 子交换树脂加入粘合剂 而制成的膜。 均相膜:不含粘合剂,直 接在高分子基膜上直接 接上活性集团,或用含 有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树 脂的溶液直接制的膜。 半均相膜:将离子交换树 脂和粘合剂同溶于溶剂 中在制成膜。
分离膜及孔径
压 力
盐水 纯水
半透膜
渗透与反渗透示意图
微滤膜
通孔型 网络型 非对称性
超滤
浓缩液
进 样
膜
透过液
适应范围:实现不同分子量或形状的大分子物质的 分离,如酶、蛋白质、多肽、细胞。病毒及多聚 糖的纯化和浓缩。 优点:稳定的高渗透通量;耐游离氯;PH和温度使 用范围宽;操作简单、能耗低、废液排出量少; 设备体积小。
膜分离组件
板框式膜组件
优点:膜的堆积密度大,不需外加支撑材料,浓差极化可忽略, 价格低廉。 缺点:制作工艺与技术复杂,易堵塞,不易清洗。
膜分离组件
管式膜组件
优点:流动状态好,流速易控制,安装拆卸、换膜、维修方 便。能处理含 悬浮固体的溶液,较容易机械清除杂质。 缺点:与板框式膜组件相比,管式膜组件制备条件较难控制 ,单位体积内有效膜面积小,压力降大,关口密封较困难。
膜分离组件
从外向内流动式
从内向外流动式
毛细管和中孔纤维式膜组件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

一、学习安排1、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2、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3、养成做笔记的习惯;4、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5、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6、及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
总之,虽然客观制定了个人初步学习计划,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与不足之处,还需要今后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在学习中不断地补充,加以改进、及时地总结经验,以合格的成绩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二、学习心得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接触过这类知识,所以由对膜的不理解进而升华为对膜的好奇,进而增加了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以前书本中介绍过人体中的一种膜-细胞膜。
细胞膜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既使细胞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会对物质进行选择性的进出,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膜类材料都有此功能呢?带着疑问,带着兴趣开启了胡老师与我们的《膜分离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详细介绍,我收获颇多。
1.超滤膜的简介超滤(Ultra-Filtration ,UF)是一种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是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态进行分离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超滤很快从实验规模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它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废水处理,高纯水制备及生物技术工业。
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最普遍的是电泳涂漆过程,城市污水处理及其他工业废水处理领域都是超滤未来的发展方向。
2.超滤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油废水处理机械行业工件的润滑、清洗和石化行业的炼制及加工等都会产生含油废水,其油一般为漂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三种存在形式。
其中乳化油的分离难度最大,用电解或化学法破乳使油粒凝聚的费用较高,而超滤就不需要破乳直接可将油水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浓度乳化油的处理和回收。
超滤处理乳化油废水时,界面活性剂大部分可透过,而超滤膜对油粒子完全阻止,随浓度增加油粒子粗粒化成为漂浮油浮于液面上,再用撇油装置即可撤除。
陆晓千等用超滤膜技术处理清洗车床、设备等含油污水,颜色为乳白色,含油(1000~5000)mg/L,COD浓度高达(10000~50000)mg/L,经超滤膜处理后,颜色透明。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材料科学和过程工程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结合、相互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是当代新型高效的共性技术,特别适合于现代工业对节能、低品位原材料再利用和消除环境污染的需要,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膜分离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过程工业,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膜分离技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
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
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膜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
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萃取、沉淀、混凝和离子交换等)相比较,其过程大多为无相变化,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小和污染轻等优点。
1.微滤(MF)Microfiltration,其特点:对称细孔高分子膜,孔径0.03~10 nm,滤除≥50 nm的颗粒,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水、溶剂和溶解物,被截留物质:悬浮物、细菌和微粒子。
2.超滤(UF)Ultrafiltration,其特点:非对称结构的多孔膜,孔径l~20 nm,滤除5~100 nm的颗粒,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溶剂、离子和小分子,被截留物质:蛋白质、各类酶、细菌和乳胶。
3.纳滤(NF)Nanofiltration,其特点:1 nm的微孔结构,滤除相对分子质量在200~2000,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水、溶剂、相对分子质量<200,被截留物质:溶质、二价盐、糖和染料 (相对分子质量200~1000)。
4.反渗透(RO)Reverse Osmosis,其特点:带皮层的不对称膜、复合膜(<l nm),用于水溶液中溶解性盐的脱除,以压力差为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水、溶剂,被截留物质:无机盐、糖类、氨基酸和BOD。
化工总结-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1、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2、膜的特性:不管膜多薄, 它必须有两个界面。
这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3、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
4、膜分离过程原理:以选择性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边施加一个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或电位差等)时,使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通常膜原料侧称为膜上游,透过侧称为膜下游。
5、6、水能自动地扩散到装有酒精的猪膀胱内——膜渗透滤纸孔径更小的棉胶膜或赛璐酚膜过滤,分离溶液中的细菌、蛋白质、胶体等微小粒子——微孔过滤从海水或苦咸水中获取淡水——反渗透膜用各种比例的酸性和碱性的高分子电介质混合物以水-丙酮-溴化钠为溶剂,制成了可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膜——超过滤膜三大膜:超过滤膜(简称UF膜)、微孔过滤膜(简称MF膜)和反渗透膜(简称RO膜)7、膜的分类按膜的材料分类:纤维素酯类,非纤维素酯类按膜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分类: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按膜的形态分类: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
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8、膜过滤的基础理论通透量理论:一种基于粒子悬浊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毛细管理论。
9、膜分离过程的类型10、膜材料:用作分离膜的材料包括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11、无机膜多以金属及其氧化物、多孔玻璃、陶瓷为材料。
从结构上可分为致密膜、多孔膜和复合非对称修正膜三种12、离子交换膜的分类:(1)按可交换离子性质分类: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和双极离子交换膜。
(2)按膜的结构和功能分类:普通离子交换膜、双极离子交换膜和镶嵌膜三种。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1 膜分离技术的简介1.1 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分离的一般示意性图见图1。
1.2 膜的简介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
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图1 膜分离过程示意图是液体或气体。
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1.2.1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都有一个基本要求:(1)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2)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3)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4)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5)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6)成本低。
1.2.2 膜的分类按孔径大小: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按膜结构:对称性膜、不对称膜、复合膜按材料分:有机高分子(天然高分子材料膜、合成高分子材料膜)膜、无机材料膜1.2.3 各种膜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膜主要是纤维素的衍生物,有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等。
其中醋酸纤维膜的截盐能力强,常用作反渗透膜,也可用作微滤膜和超滤膜。
醋酸纤维膜使用最高温度和pH范围有限,一般使用温度低于45~50℃,pH3~8。
再生纤维素可制造透析膜和微滤膜。
(2)合成高分子材料膜市售膜的大部分为合成高分子膜,种类很多,主要有聚砜、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烯类和含氟聚合物等。
其中聚砜是最常用的膜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超滤膜。
聚砜膜的特点是耐高温(一般为70~80℃,有些可高达125℃),适用pH 范围广(pH=l~13),耐氯能力强,可调节孔径范围宽(1~20nm)。
但聚砜膜耐压能力较低,一般平板膜的操作压力权限为0.5~1.0MPa 。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膜分离技术,研究了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和浓缩过程。
实验中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并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来实现溶质分离和浓缩的方法。
它基于膜的微孔、孔隙或分子筛效应,使溶质按照其分子大小、电荷、亲疏水性等特性在膜上发生渗透,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设备紧凑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生物医药、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超滤膜、纳滤膜、溶液样品、膜分离设备等。
2. 实验步骤:a. 将溶液样品注入膜分离设备中,设定操作参数。
b. 开始实验,观察溶液在膜上的渗透过程。
c. 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计算膜通量。
d.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较大孔径的膜,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如蛋白质、胶体等。
纳滤膜则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如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
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膜对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超滤膜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蛋白质的溶液注入超滤膜中,通过控制操作参数,观察到蛋白质无法通过超滤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则能够通过膜的微孔渗透出来。
这表明超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大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而纳滤膜则可以分离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离子的溶液注入纳滤膜中,发现纳滤膜能够阻止离子的渗透,使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得以分离。
这说明纳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小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通过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我们可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膜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溶质分离和浓缩,且膜通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膜分离技术介绍

当疏水溶质要接触表面,必须破坏有序水,这需要能量,不易进行,膜而不易被
污染。
采用溶质电荷相同的膜:有些膜材料带有极性基团或可离解基团,因而在与
溶液接触后,由于溶剂化作用或离解作用使膜表面荷电,它与溶液中荷电溶质产
生相互作用,相同电荷排斥,膜表面不易污染。
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理论上讲,在保证能截留所需粒子或大分子溶
3
废弃的产品,而某些则是非常贵重的主要产物。表 3 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应用,阴 影部分代表主要的产物。注意:透过液和浓水都可以是需要的产物,而可以同时 成为产物。
表 3 某些产物的膜过程类型
透过液
浓水
RO
染色工艺排水
洁净水
BOD,盐,化学品,废弃产品
纯水
低盐水
含盐水
乳清
低 BOD 透过液
乳清浓水
NF
的负离子。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纳滤也能截留不带电荷、溶解性物质和正电
荷离子。纳滤对氯化纳 0~50%的截留率主要决定于进水的浓度。纳滤属于“宽松 的反渗透”,是一种减少了盐截留率的反渗透膜。由于盐截留率的减少可以降低压
力和能耗,因此在有些项目上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一般认为超滤(UF)的分离机理为筛孔分离过程,在静压差(0.1~0.5MPa) 为推动力的作用下,原料液中溶剂及小溶质粒子由高压的料液侧透过膜到低压侧,
迄今为止,还无法用显微镜从 RO 膜和 NF 膜中观察到小孔,但水还是透过了 膜而盐被截留了。这意味着自从制造出第一张膜后的 35 年来研究膜的科学家并不 真正了解膜是怎样的或为什么有这些功能的,或至少他们并不了解其中的细节。
而第一张膜是有人亲眼看到脱盐水通过膜而产生的。如果他只是通过显微镜来观
察膜,则他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显微镜中根本无法看到小孔,因此也 不可能透过水。
膜分离技术应用总结

2.各类膜特点
• 电渗析
Na
+
+
正极
固定离 子
-
Cl
-
电渗析原理
负极
2.各类膜特点
• 电渗析
• 应用: • 苦咸水淡化,饮用水及工业用水制备方面展示了巨大的优势。
•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精制:通过电渗析一般可以把中草药提取液分离分 成无机阳离子和生物碱、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酸、中性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 三部分。
• 微滤的特点:属于精密过滤,具有高效、方便及经济的特点。微滤能 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等通 过,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的透过,微 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
2.各类膜特点
• 微滤的优点:
① 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能将液体中所有大于制定孔径 的微粒全部截留;
• 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效果不同,对单价离子的截留率低(10%80%),对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90%)。
2.各类膜特点
• 反渗透
反渗透的工作原理
2.各类膜特点
• 反渗透
• 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500,操作压力为 2~100MPa。 • 用于实施反渗透操作的膜为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大部分为不对称膜,孔径小
膜分离技术应用总结
报告框架
• 1.膜分离技术基本介绍
基本原理
膜分离过程原理:以选择性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 膜两边施加一个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或电 位差等)时,使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 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通常膜原料侧称为膜上游, 透过侧称为膜下游。
选择性透膜
膜上游 膜 膜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各类膜特点
• 2.3纳滤
• 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膜(RO)和超滤膜(UF)之间,因 此称为“纳滤”。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0.~1nm,分子量为 1000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具有较小的操 作压(0.5~1MPa)。其被分离物质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 间,但与上述两种膜有所交叉。
于0.5nm,可截留溶质分子。 • 制备反渗透膜的材料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苯并咪唑、磺化
聚苯醚、聚芳砜、聚醚酮、聚芳醚酮、聚四氟乙烯等。 • 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至今尚有许多争论,主要有氢键理论、选择吸附-毛细管
流动理论、溶解扩散理论等。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2.5液膜
选择性透膜
膜上游 膜 膜下游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1.2分离膜种类
• 膜类型分类
高分子膜
分Leabharlann 离 膜液体膜生物膜
带电膜 非带电膜
阳离子膜
阴离子膜
过滤膜 精密过滤膜 超滤膜 纳米滤膜 反渗透膜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1.3常见膜分离方法比较
膜过程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 表1.分离方法比较
分离目的 推动力 传递机理 透过物
散传递
截留物 悬浮物颗
粒 交替和超 过节流相 对分子量 的小分子
有机物
溶质、盐
膜类型 纤维多孔
膜 非对称性
膜
复合膜
非对称复 合膜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1.3常见膜分离比较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1.3常见膜分离方法比较
推动力
膜过程 应用实例
压力差
电位差 浓度差 浓度差 浓度差(分压差) 浓度差+化学反应
膜分离技术
唐汉卿 2111423036
报告框架
• 1.膜分离技术基本介绍 • 2.各类膜分离技术特点 • 3.新型膜分离技术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1.1基本原理
膜分离过程原理:以选择性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 膜两边施加一个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或电位 差等)时,使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 分离提纯的目的。通常膜原料侧称为膜上游,透过 侧称为膜下游。
• 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效果不同,对单价离子的截留率低(10%80%),对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90%)。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2.4反渗透
反渗透的工作原理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2.4反渗透
• 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500,操作压力为 2~100MPa。 • 用于实施反渗透操作的膜为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大部分为不对称膜,孔径小
2.各类膜特点
• 2.1微滤(MF)
•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是以多孔膜(微孔滤膜)为过滤介质,在 0.1~0.3MPa的压力推动下,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 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 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 微滤的特点:属于精密过滤,具有高效、方便及经济的特点。微滤能 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等通 过,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的透过,微 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0.7bar。
支撑液膜 液膜类型
单 滴 型 液 膜
乳 液 型 液 膜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2.5液膜
• 液膜特点: • 传质推动力大,速率高,且试剂消耗量少,这对于传统萃取工艺中试
剂昂贵或处理能力大的场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 液膜的选择性好,分离效果显著,往往只能对某种类型的离子或分子
的分离具有选择性。
④ 无介质脱落。微孔膜为均一的高分子材料,过滤时没有纤 维或碎屑脱落,因此能得到高纯度的滤液。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微滤的缺点:
① 颗粒容量较小,易被堵塞; ② 使用时必须有前道过滤的配合,否则无法正常工
作。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2.2超滤
• 超滤技术始于 1861 年,其过滤粒径介于微滤和反渗透之间,约5~ 10 nm,在 0.1~0.5 MPa 的静压差推动下截留各种可溶性大分子, 如多糖、蛋白质、酶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及胶体,形成 浓缩液,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及浓缩目的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纳滤 气体分离 电渗析
渗析 控制释放 渗透蒸发
液膜
海水淡化 超纯水/白蛋白浓缩
前处理/终端过滤 医药/啤酒
气体/蒸汽分离 海水淡化/废水
人工肾 医用/农药 无水乙醇 金属分离/废水
对称
* * * *
* * *
膜形态
非对称
* * * * *
复合 * *
*
*
*
*
*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溶液、气体脱
颗粒大小、 水、容积
压力差
粒子
形状
溶解物
溶液脱大分子, 大分子溶液脱 小分子,大分
子分级
压力差
分子特性、 水、溶剂
大小、形 小分子
状
溶剂脱有机组
分、脱高价离 子、软化、脱 色、浓缩、分
压力差
离子大小 及电荷
水、一价 离子、多 价离子
离
溶剂脱溶质、 含小分子溶质
溶液浓缩
溶剂的扩
压力差
水、溶剂
• 超滤膜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作为反渗透预处理、饮用水制备、制 药、色素提取、阳极电泳漆和阴极电泳漆的生产、电子工业高纯水的 制备、工业废水的处理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超滤技术主要用于含分子量500~500000的微粒溶液的分离,是目 前应用最广的膜分离过程之一,它的应用领域涉及化工、食品、医药 、生化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微滤的优点:
① 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能将液体中所有大于制定孔径 的微粒全部截留;
② 孔隙大,流速快。一般微孔膜的孔密度为107孔/cm2,微 孔体积占膜总体积的70%~80%。由于膜很薄,阻力小, 其过滤速度较常规过滤介质快几十倍;
③ 无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一般在90~150m之间, 因而吸附量很少,可忽略不计。
• 最大缺点: • 强度低,破损率高,难以稳定操作,而且过程与设备复杂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2.6电渗析
Na
+
+
正极
固定离 子
-
Cl
-
电渗析原理
负极
现代药物分离技术 唐汉卿
2.各类膜特点
• 2.6电渗析
• 应用: • 苦咸水淡化,饮用水及工业用水制备方面展示了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