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了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当务之急,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现状分析1.意识不足目前,我国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还不够强烈,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并不重视。

2.传承困难受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年龄较大,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队伍日益减少。

3.商业化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商业化的挑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开始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这样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本内涵和价值就会受到损害。

4.保护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还不够完善,缺乏完备的保护机制和监督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仍面临种种困难。

二、对策分析1.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建立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保护监督体系。

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环境。

4.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的、传承的、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现象和实体,如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手工艺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保护。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法律问题1.法律保护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保护工作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导致保护工作的效果不佳。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日益增多。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同时,商业化利用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权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一些非法经营者和侵权者往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噱头,进行非法经营和侵权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益,也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3.加强监管执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利用的监管执法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商家的违法行为。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

由于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尽管我国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实施效果有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项全社会参与的工作。

2. 文化传承人缺乏。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技艺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传承,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或者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资金和技术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但目前的保护经费有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和保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工作,制定更加具体和有效的保护政策,并确保其得到落实和执行。

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培训和传承工作。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的培训和教育,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保障,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3. 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确保保护经费的可持续性,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保护修复工作效率,并开展相关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

4. 增强社会认知和保护意识。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并鼓励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律和政策保护,加强传承和培训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强社会认知和保护意识,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威胁。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和表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

然而,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保护意识不足、传承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国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有40项,其中包括京剧、昆曲、中医药、太极拳等。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保护意识不足。

许多地方的政府和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够,往往只关注于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价值。

其次,传承机制不完善。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者年龄较大,他们的传统技艺和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此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者缺乏经济保障,难以维持传承。

二、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高保护意识政府和公众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建立传承机制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培训和支持。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积极参与传承工作。

3. 加强法律保障政府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各种文化现象和实践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习惯等。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衰退和变异等风险,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空白和不足。

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但对于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实施细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许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重视。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足。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分析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重视,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或者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认识。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不足。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非遗”是指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的代表,承载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经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现存问题以及对策思考。

一、非遗问题分析1.非遗保护意识不足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缺乏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许多非遗文化因为缺乏公共宣传和教育,难以获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也没有为非遗的保护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金。

2.传承者缺乏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已经年迈,很难将他们的知识和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已经淘汰了一些非遗技艺,使得这些技艺缺少新的传承者。

3.非遗保护机构管理不善许多说不上话的非遗捏造出来了只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甚至仅仅为了获得非遗保护的资格。

些机构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失误,导致非遗文化的保护效果不佳。

二、对策思考1.加强非遗宣传和教育非遗的保护需要公共宣传和教育。

政府和文化机构需要在媒体、网络、教育等渠道上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并积极参与保护非遗文化的活动。

同时,加强非遗教育和普及,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培养更多的传承者。

政府需要加强非遗保护机构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机构管理制度。

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保护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方面集中投入,不断提高遗产保护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3.开展非遗文化创新保护非遗并不是简单地保持传统,更重要的是将其发展和创新。

要让非遗文化具有活力和吸引力,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该积极探索和推动非遗文化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也使其更有价值和意义。

4.加强对传承者的支持传承者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政府应加强对传承者的支持和保障,提供充足的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

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年轻人投身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尤其是在普及优秀非遗文化方面,为保护非遗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分析与对策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传承下来的各种非物质性文化资源,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传统手工艺以及知识与实践等方面。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现实处境和挑战。

本文将就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探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处境1. 缺乏保护意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当代人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认知缺失,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紧迫性认识。

一些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传承者和传统场景,岌岌可危。

2. 传承断裂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纷纷外出务工或选择其他谋生方式,导致传承断裂。

年轻一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机会减少,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3. 商业化、市场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化的推动下,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变成了商品,被商业化利用。

这种商业化的偏移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延扩张,内涵收缩。

4. 环境净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托的文化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净化和破坏。

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传统工坊被拆迁,一些传统节庆的传统场所被改造,文化氛围遭到破坏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对策探讨1. 加强保护宣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工作,增强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传统技艺展示等形式,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关注。

2. 加强传承教育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开设相关的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课程,为年轻一代提供学习和传承的机会。

鼓励传承者与年轻人开展交流互动,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3. 文化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扶贫结合起来,帮助一些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通过扶持当地传统手工艺、发展民间文化产业等方式,为当地居民提供增收途径,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分析与对策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在其生成发展中创造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个体与集体共同享有的符号、象征与标识,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想象力、知识与实践、手工艺技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既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实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意识认同、教育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对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比较滞后,不能及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一些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实际的保护效果不如预期。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修订,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其能够履行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

意识认同的缺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替代。

这导致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认同度不高的问题,甚至有部分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认同工作。

具体来说,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

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传承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的问题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大挑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导致缔约国在履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展具体保护工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其中,资金短缺是一个主要问题,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停滞不前。

其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保护机构不健全,法律体系不配套,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加强法规建设和完善保护传承机制,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沿着正确的方向可持续地发展。

此外,针对特定地区或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明确当地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走非遗的“精品化”道路,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例如,大理市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需要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注重其物质形态的保护,更要重视其精
神内涵和传承方式的多样性。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们创造并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变迁,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寻求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现存问题:1. 缺乏经费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包括活动举办、人员培训、场地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目前,许多非遗项目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难以长期持续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工作。

2. 传承人口老化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已进入老年,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不足,导致传承环节出现断裂。

缺乏后继者的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3. 市场化导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非遗项目开始转向商业化运作,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改变原有的传统特色,导致非遗传统的扭曲和失真。

4. 缺乏法律保障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规定不够明确和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监管机制,一些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侵权和不当利用。

二、对策思考:1.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资金政府应该增加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非遗项目的活动举办、人员培训和场地维护,保障非遗项目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 加强传承教育,培养后继者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传承教育,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培养出一批批非遗传承的后继者,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不间断。

3. 坚持原汁原味,抵制商业化倾向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要坚持原汁原味,抵制市场化的倾向,保持传统文化的纯正和原始特色。

建立非遗项目的品牌价值,通过合理的推广和营销,提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机制加强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权益保障,加强对非遗项目的监管和管理,严惩侵权行为,保护非遗项目的合法权益,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民族、地域和时代特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1. 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文物修复、传统技艺传承、文化活动举办等方面。

目前政府的投入依然不足,导致很多文化遗产面临着缺乏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2. 传承人口老化。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是老年人,年龄偏大,传承后继乏人,导致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

3. 现代化冲击。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淘汰和冷落的情况,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对策分析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资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 建立培训机制。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通过启动相关的培训项目,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技艺的传承中来,有效解决传承人口老化的问题。

3.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在学校和社会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宣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

4. 引导市场需求。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例如扶持相关产业发展、举办文化活动等。

5. 制定专门法律。

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确立相关的保护机制和措施。

三、结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对策分析,需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对策,解决目前的存在问题和挑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然而,现实情况却告诉我们,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涉及面广。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传统技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文学、传统体育等多个领域。

此外,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被列入国家级名录,但在当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民的责任。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 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法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不够明确,保护措施不够具体,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开展。

2. 传承人才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有专门的传承人,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不足,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小众的领域,传承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导致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和传统知识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3. 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这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商家改良、改编、甚至篡改,失去了原有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景点,被过度商业化,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浅显化和商业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措施,还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如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修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

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意识不足。

许多人还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其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2.传承困难。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传统习俗由于缺乏人才或传承者的意愿,无法得到良好的传承和保护。

传承人年龄普遍较高,后继无人,这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

3.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传承过程中被改变或丢失了,导致传承后的技艺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4.资金不足。

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缺乏资金的保护措施可能无法得到实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重流失。

二、对策建议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以便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加强宣传和教育。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2.加强传承人培训。

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他们将传统的技艺和知识传授给后代。

同时,要注重传承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防止技艺失传。

3.加大对传统匠人的支持和保护。

给予传统匠人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以鼓励他们继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4.严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的知识产权,为传承人提供法律的支持保障,有效地防止知识产权被侵犯。

5.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

加大政府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重要的文化遗产建设和保护项目。

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任务。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等形式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遗产。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由于现代化进程、城市化发展、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一直在积极开展工作。

本文将围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现状分析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面临严重威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与游戏等,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一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传统节庆习俗逐渐淡化,传统民间音乐舞蹈逐渐式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也有所加强。

一些非遗项目得到了国际认可和保护,有力地推动了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

非遗保护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体系不完善、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人缺乏、市场化参与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对策分析1.建立健全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非遗保护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要加强对非遗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2.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非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等方式,全面提高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和传统手工艺等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一直备受关注。

当前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依然存在一些现存问题,有必要思考并制定对策。

一、现存问题1.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当前我国的非遗保护措施尚不完善,一些非遗项目面临着外部环境、市场经济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一些濒临灭绝的非遗项目因缺乏有效的保护,导致传承人口急剧减少,传承环境恶化等问题。

2. 传承人口老化严重传统文化需要得到后人的传承,但目前我国非遗传承人口普遍年龄偏大,再加上年轻一代的缺乏兴趣和传统工艺技能的培养,导致非遗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传承人口老化不仅影响了非遗的传承质量,更影响了非遗的更新和发展。

3. 缺乏传承机构和平台当前非遗传承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传承机构和平台,导致非遗传承困难重重。

缺乏专业的传承机构和平台,使得非遗传承面临诸多的问题,例如传承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学习和传承场所,专业技艺得不到传承等。

4. 市场化经济影响在市场化经济的影响下,一些非遗项目面临着商业开发的问题。

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通过商业化手段改变了非遗项目原有的形式和内涵,扭曲了非遗的传统风貌,甚至变成了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表演和工艺品等。

二、对策思考1. 完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对于非遗项目,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确保非遗传承的合法权益和项目的保护。

建立完善的非遗名录体系和非遗项目管理机构,促进非遗的合理保护和传承。

2. 加强非遗传承教育要加大对非遗传承教育的引导和推广,建立非遗传承的人才培养和传承机制。

通过学校、社区和传统工艺班等方式,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动力,提高非遗传承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活化石,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 年世界文化报告》资料统计分析,目前,世界上共有57 个国家将无形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的一部分,有52 个国家立法中包含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方面的条款。

立法保护是根本性的保护,只有健全的立法保护,才会使行政保护、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得到保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定国家保护、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传承与传播,建立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制度,明确责任义务、管理体制、资金保障、普查建档、传承培养、展览利用、出境管理、奖励制度、法律责任等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迈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在国家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侧重于行政性保护,强调政府在非物质文化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行政法规,民事方面内容涉及很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政策取向以政府为主导,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法,主要规范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职权与责任。

司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立法空白。

在实体法上,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尤其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

致使司法过程无法可依,即使某些案件可以根据法律相关立法精神和原则判案,但是很多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在程序法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不确定性造成诉讼主体虚位,从而导致司法上不能确定诉讼主体而无法立案,尤其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内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位,使公益诉讼当事人无法提起诉讼或者法院立案受理后以各种理由如无诉讼主体资格或无法律依据驳回的尴尬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口头、书面、行为、技艺、表演和节庆等形式传承并体现人们制定、实践、传承和发展出来的各种文化元素。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现状。

本文将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缺乏专业人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科建设滞后、相关专业人才匮乏,这就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认知水平不高大部分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了解,对其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甚至有些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消极的态度,认为其已经过时或不重要。

这种认知水平的不高导致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重视,从而影响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3. 技艺传承困难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技艺和手工艺等,而技艺传承的问题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革,许多传统技艺逐渐失传,传承人数减少,这就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教育和宣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门的保护规定和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对于非法侵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制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3. 积极推动传承人培养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门的传承人培训机构、设立奖学金、举办招募培训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来,从而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断。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存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政策保障不足政策保障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却存在着政策保障不足的情况。

首先,政策制定不够科学,难以满足非遗保护的需要。

其次,政策的执行也存在不足,比如基层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注不够,执行情况不统一等。

对策: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建立科学规范的非遗保护政策,并严格执行。

同时,建立健全政策宣传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得到全面贯彻。

二、非遗传承人才不足非遗项目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但现实中非遗传承人才不足的情况很普遍。

由于非遗传承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大,以及现代技术的冲击等因素,非遗传承人才已经逐渐减少。

对策:首先,注重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充分发挥高校等教育机构的作用。

其次,加强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采取终身制的传承人才待遇,提高非遗传承的社会地位。

三、非遗传承方式陈旧传承方式对非遗保护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但目前,很多地方的非遗传承方式陈旧,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化的需求,难以引发年轻人的兴趣。

同时,非遗传承经常依靠口传心授,信息流通不畅,传承的难度倍增。

对策:积极探索新的非遗传承方式,结合市场需求和现代技术手段,推广多种传承方式,包括网络、手机、平板等先进设备。

同时,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将非遗传承信息化,以优化非遗传承的形式和效果。

四、非遗保护意识不足非遗保护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但现实中,很多人对非遗保护的意识不足。

包括非遗的定义、价值等认识不清,对非遗的态度不够认真等。

对策:加强非遗保护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非遗的知识和价值,增强其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非遗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如非遗展览、非遗文化体验等。

综上所述,非遗保护与传承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保护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多样性。

本文将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截至2019年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项目,如京剧、昆曲、评剧、黄梅戏、豫剧、川剧、越剧等。

同时,我国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申报中。

这些申报项目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具体的文化项目的保护,更是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保护方面,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

2011年,我国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措施。

同时,我国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是这个法律的制定时间较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其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还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但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还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再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强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但是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强大,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

最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问题也比较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已经面临着危机,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活化石,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 年世界文化报告》资料统计分析,目前,世界上共有57 个国家将无形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的一部分,有52 个国家立法中包含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方面的条款。

立法保护是根本性的保护,只有健全的立法保护,才会使行政保护、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得到保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定国家保护、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传承与传播,建立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制度,明确责任义务、管理体制、资金保障、普查建档、传承培养、展览利用、出境管理、奖励制度、法律责任等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迈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在国家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侧重于行政性保护,强调政府在非物质文化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行政法规,民事方面内容涉及很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政策取向以政府为主导,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法,主要规范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职权与责任。

司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立法空白。

在实体法上,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尤其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

致使司法过程无法可依,即使某些案件可以根据法律相关立法精神和原则判案,但是很多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在程序法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不确定性造成诉讼主体虚位,从而导致司法上不能确定诉讼主体而无法立案,尤其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内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位,使公益诉讼当事人无法提起诉讼或者法院立案受理后以各种理由如无诉讼主体资格或无法律依据驳回的尴尬现状。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的介绍。

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重要特征进行介绍,主要是非物质性、民族性、传承性和活态流变性;最后区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几个概念,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在总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釆取的主要措施第三部分分析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公法保护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非遗的需要,为下文知识产权的保护做铺垫。

(一)保护模式单一(二)相关主体权利义务的忽略(三)不当利用现象普遍(四)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的困境第四部分提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公私法统一的法律保护模式(二)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三)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秘密保护(四)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4)(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4)(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5)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 (6)(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6)(二)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7)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8)(一)保护模式单一 (8)(二)相关主体权利义务的忽略 (8)(三)不当利用现象普遍 (9)(四)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的困境 (10)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建议 (10)(一)建立公私法统一的法律保护模式 (10)(二)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 (11)(三)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秘密保护 (11)(四)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内容摘要】在我国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随着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在与现代文明博弈的过程中出现变异甚至消亡的现象,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非遗的法律保护工作也取得显著的效果,并于2011年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是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探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适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智力成果的结晶,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纽带。

但是就目前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不断向我国渗透,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很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甚至消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2003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首次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011年2月25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最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由上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群体、团体、或个人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内容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各种表现形式。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1)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也称为无形性,它是相对于满足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而言的,其自身并没有实体形式,必须要通过人或物的表达才能展现出来被人们所认识和感知,通常存在于不同的表演艺术、人们的口头传述、各种不同的民俗节庆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具体实践当中等,其传承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完成。

非遗的无形性并不是其没有形式,而是实质内容没有占用物理空间,但是它的存在和传承仍需要一定的有形载体。

(2)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内的民众相互传承并生存和依托于生活的一种民间文化,它体现了该民族或地域文化的特质和精神。

民族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某种特定的空间或者某个特定的群体中,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的并体现该民族独特的民族智慧、审美观念、思维意识和价值观等因素。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民族服装、礼仪形式和节庆以及手工艺技能等,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延续和继承,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3)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保留并将不断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其中多数无法用文字完整表达,所以其传承一方面以口传心授的方式通过模仿或表演等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对其内涵及外延加以传授,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传承群体或个人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传承积累下来,这一过程虽然缓慢但却不是静止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被不断的创造与再创造。

社会的发展不断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气息,这一过程既积累了数代传承者的创造力和非凡技艺,又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4)主体的不确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群体或民族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并不是某个特定的个人在某特定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追溯至某个特定的人对某个特定的表达形式有某种特殊的贡献,但却不能将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归某个特定的个人。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日益显著,我国也逐渐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处于不甚完备的状态。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随着当代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其濒危形势是普遍可见的。

缤纷浩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专门人才、管理手段以及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损毁、消亡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在消亡,大批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民居建筑群遭到破坏,大量民族民间传统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技艺因后继乏人致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因老艺人的离世而逐渐消亡。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也意识到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20n年2月25日出台了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主要规定政府要运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等行政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

此外,我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和加强国际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目的是要更有效的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措施。

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一般是通过建立国家及地区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主,但是应该注意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所针对的对象不同,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对于那些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文学、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播传承等措施予以保护,比如儀族的孔雀舞是以动态的形式表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以世代相传的方式对其进行活态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记录、认定和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一般情况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采用固态的保护方法,即建立代表性的项目名录,但同时应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