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
如何把握公司控制权?资深律师告诉你
![如何把握公司控制权?资深律师告诉你](https://img.taocdn.com/s3/m/cd3c8af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5.png)
如何把握公司控制权?资深律师告诉你公司控制权简单地说对公司进行控制、影响的权利,公司的控制权不仅仅是指投票权、表决权,其实际上是指通过公司的股权拥有、人员安排、财务支配、资产控制、上下游客户影响、技术控制、协议安排等方式对公司进行控制和影响的权利。
这种控制权实质上也是来源于股东的所有权,是从股东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经济性权利,当然也是一种利益的存在方式,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公司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司的控制权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因为公司控制权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有的企业因为控制权纠纷将合作伙伴送下了监狱,有的企业因为控制权纠纷将即将上市的企业陷入了泥潭,有的很多盈利能力很强的企业也会控制权纠纷弄的濒临破产。
所以,近些年来发生的黄光裕与陈晓的纠纷、真功夫蔡达标与潘云海的纠纷、雷士照明的事件等案例已经引起了很多人对公司控制权的重视,又像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AB股或者合伙人制度的设计保证了马云、刘强东这样持股比例低于10%的情况下对公司的控制权,也就保证了公司的发展方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发展。
做好了你可以一帆风顺,造就一个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商业帝国;因为公司控制权发生纠纷,创始人或者核心层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最终被多年的合作伙伴被送进了监狱,有的各方都争执不下,导致市场份额被其他公司抢走,有的导致上市流产,有的妻离子散,有的......本期,我们邀请了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光英律师给我们带来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两个课程:《公司股权,控制权结构顶层设计》和《公司控制权法律实务及典型案例分析》。
《公司控制权法律实务及典型案例分析》•一、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案例•二、控制51%的股权,能否完全的控制公司?•三、控制公司三分之二股权就能完全控制公司吗?•四、关于资本制度修订对股东控制权争夺产生的影响•五、股东是如何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六、如何设计公司的控制权结构•七、因救济途径错误导致公司控制权丧失的案例•八、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公司僵局的案例。
创始人如何“4招”拿下公司控制权
![创始人如何“4招”拿下公司控制权](https://img.taocdn.com/s3/m/1b75f9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d.png)
创始人如何“4招”拿下公司控制权拥有公司控制权对于创始人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能够对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想要获得公司控制权并非易事,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四个有效的招数,帮助创始人拿下公司控制权。
1.保持创始人地位并树立权威作为创始人,要积极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并保持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通过持续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领导才能,树立起在公司中的权威地位。
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员工和投资者的尊重,还能够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创始人还需要制定明确的公司愿景和价值观,让员工和投资者共同认同和追随。
2.控制公司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控制权归属的关键因素。
创始人需要依靠自己的资金或者与投资者的谈判能力,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股份来决定公司的命运。
这包括出售额外的股份来筹集资金,并在合同上明确规定自己的投票权和决策权。
同时,创始人还可以通过持股比例的手段,与其他投资者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自己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3.建立稳固的利益集团为了争取控制权,创始人可以与其他对公司有重要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建立稳固的利益集团。
这可以包括一些对公司有投资的个人或机构,以及其他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
通过与这些人合作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创始人可以增加自己在公司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并提高自己争取控制权的成功率。
4.确保合法合规在争取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创始人需要始终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可以通过与律师合作,在合同和法律条款上进行精确的规划,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此外,创始人还需要遵守公司治理的规定,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公司的利益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只有确保自身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创始人才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来争取公司控制权。
总之,想要拿下公司控制权,创始人需要通过保持创始人地位并树立权威、控制公司股权结构、建立稳固的利益集团,以及确保合法合规来实现。
管理层掌握公司控制权的4个方法
![管理层掌握公司控制权的4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939c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b.png)
管理层掌握公司控制权的4个方法1.收购控制权:管理层可以通过股份收购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增持已有的股份、购买其他股东的股份或者发起全面的收购来实现。
当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股份时,他们就可以通过掌控公司董事会的选举和政策决策来实际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2.财务杠杆: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杠杆来增加自己的股份。
财务杠杆是指通过借债来进行投资,并使用所购买的资产作为抵押来获取利润。
如果管理层使用财务杠杆来购买公司的股份,他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增加公司的控制权。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风险,如果借款无法偿还,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危机。
3.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层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计划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股权激励计划是指向管理层提供股份或股票期权作为激励的计划。
当管理层获得股份或股票期权时,他们将有动力提升公司的绩效,从而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这种方法可以激励管理层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贡献更多。
4.兼并重组:管理层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获得控制权。
兼并重组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公司合并为一个新的实体,或者将两个或多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重组。
通过兼并重组,管理层可以以各种方式扩大自己的控制权,例如通过并购扩大公司规模、通过合并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等。
然而,兼并重组可能面临法律、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仔细规划和评估。
以上是管理层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四种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和风险,管理层在选择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目标、资金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并确保能够取得股东的支持和合法的监管审核。
同时,管理层在获取控制权后,应该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导向,合理运用控制权,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5种方法,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
![5种方法,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https://img.taocdn.com/s3/m/021e53c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6.png)
5种方法,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为了发展壮大,公司的历次融资势必让创始人的股权不断被稀释,很难一直保持股权占比上的绝对地位。
为了维持对公司的控股权,可以将其他部分股东的股权与投票权相分离,从而达到创始人股东控制公司的目的。
常见的几种股权与投票权分离的方法有如下5种:1.投票权委托(表决权代理)公司部分股东通过协议约定,将其投票权委托给其他特定股东来形式。
如京东在上市前,11家投资方将其投票权委托给刘强东形式,使得持股20%的刘强东通过委托投票权掌控京东上市前过半数的投票权。
2.一致行动人协议通过协议约定,某些股东就特定事项采取一致行动。
意见不一致时,某些股东跟随一致行动人投票。
一致行动人与投票权委托的区别在于投票权委托可以是全权代理;而一致行动人指的是针对特定事项的部分代理。
3.有限合伙持股可以让股东不直接持有股权,而是把股东都放在一个有限合伙企业里面。
让这个有限合伙企业来持股。
创始人担任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GP),其他股东为有限合伙人(LP),按照法律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的LP不参与企业管理,从而达到创始人控制合伙企业、进而扩至公司的目的。
4.境外架构中的'AB股计划'如果公司使用境外架构,可以用AB股计划,及实行'同股不同权'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公司股票区分为A序列普通股与B序列普通股,其中A股由机构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股由创业团队持有,两者设立不同的投票权。
仍以京东举例,刘强东等管理团队的股份每股代表20份投票权,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只能代表一个投票权。
5.创始人一票否决权这是一种消极防御性策略。
当创始人的股权低于50%时,股东会层面决定会给创始人一些否定权,主要针对一些重大事项而设置,如合并、分立、解散、融资或上市。
公司控制权,用小股权控制公司的九种模式
![公司控制权,用小股权控制公司的九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b7167a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3.png)
公司控制权,用小股权控制公司的九种模式关于公司控制权,很多朋友都知道万科之争事件吧?网红公司ofo 的否决之权之争、贾跃亭与恒大的FF之争,摩拜CEO不希望公司被收购但却无力阻止…等,我们在“股权道”也分享过。
如果说ofo的创始人还没毕业就创业所以没有经验;知名如万科仍在公司控制权方面遭遇如此大的挑战;与万科之争同一时间发生的,还有曾是建筑玻璃排名第一的A股公司南玻,宝能系入主后,创始人和管理团队已全部出局。
如果万科等是因创立时间较早,以前没这方面的意识或经验,与万科同一时期发生的还有平安入主汽车之家,创始团队出局,李想说:汽车之家是泡泡网养大的,继承了泡泡网的股权结构,而建立泡泡网股权结构时自己只有18岁,一心只想着把事情做好,让企业可以先活下…创业者说控制权公司控制权,做好了并不能帮企业赚钱,甚至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做不好可能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
正因为这样,以前很多创始人并不重视控制权的设计吧?在多家明星公司发生控制权争夺战后,越来越多创始人开始重视公司控制权问题,比如:创立赶集网被合并后,又创立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网的杨浩涌说,相关条款的妥协可能是致命的,带来的伤害可能比涨5%-10%的估值更大,瓜子是少有的在私募阶段做AB股制度的公司。
而滴滴程维曾说:每一次谈判,每一个条款都可能决定公司的生死。
不要心疼钱,要找好的中介。
在更早时候,三六零创始人周鸿祎曾说:我在雅虎的收获就是领悟到了对于公司控制权的把握,尤其在互联网领域里,大家都是围剿式发展,绝对的话语权至关重要。
在决定离职后曾对马云说,不能失去公司的控制权。
而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为了保持公司控制权不惜放弃香港上市而改道美国;在蚂蚁金服,马云更是能用1%的股份控制公司……关于公司控制权,有大师说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持股51%有相对控制权。
在竹子写的《公司控制权.用小股权控制公司的九种模式》一书里有约50个案例,有知名公司案例也有经法院判决的不知名小公司案例,可以看到有人持股1%就能控制公司,而有人持股90%也无控制权,股权不是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唯一手段。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https://img.taocdn.com/s3/m/b3c151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1.png)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掌控公司控制权是一个关键的经营和管理问题,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
掌握控制权可以让管理者在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人员安排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下面将从未来规划、股东结构、管理层建设和公司治理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掌握公司控制权。
首先,拥有公司未来规划的初衷。
未来规划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并能够通过规划来推动公司的发展。
这包括制定长期目标、发展战略和执行计划等。
此外,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还应该具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股东、管理层和员工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的战略目标。
其次,整合和管理股东结构。
股东结构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至关重要。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并与重要股东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与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来实现。
在处理股东关系时,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并采取合理的权衡和妥协,使得公司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股东结构,并维护自己的控制权。
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层体系。
管理层是公司日常运营和决策的核心力量,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执行效率和业绩。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注重管理层的建设,选派合适的人员担任关键职位,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责任。
此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层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执行能力。
只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管理层,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最后,加强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确保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基础。
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人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这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机构,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健全的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
此外,还需要注重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时向股东、员工和社会各方公布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公司控制权的5种方法
![公司控制权的5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db893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5.png)
公司控制权的5种方法
1.股权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购买公司的股票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个人或一家公司拥有超过50%的股份时,他们就可以控制公司的决策
和管理。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上市公司。
2.合同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签
订合同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例如,当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签订合同时,合同中可能包含一些条款,使得其中一方可以控制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3.
债权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购买公司的债券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
个人或一家公司拥有大量的债券时,他们可以通过对公司的债务进行控制
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4.管理控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拥有公司的管
理权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个人或一家公司拥有公司的管理权时,他
们可以通过管理公司的运营来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5.技术控制法:这
种方法是通过拥有公司的核心技术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当一个人或一家
公司拥有公司的核心技术时,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公司的技术来影响公司的
决策和管理。
公司控制权设计的七大方法(内附案例)
![公司控制权设计的七大方法(内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5e42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9.png)
公司控制权设计的七大方法(内附案例)公司的控制权设计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如何安排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以及实施决策和监督的机制。
一个良好的控制权设计可以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营和发展。
以下是公司控制权设计的七大方法,每种方法都附有一个案例来说明。
1.股权控制股权控制是公司控制权设计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股权的持有比例来决定公司的控制权。
一般来说,持有股份比例较大的股东能够对公司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案例:公司的创始人拥有公司90%的股权,其他股东持有10%的股权。
创始人可以通过控制股东会议的决策来主宰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管理。
2.董事会控制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并监督管理层的执行。
通过董事会的组成和决策程序来实现控制权的设计。
案例:公司的董事会由创始人和其他投资方共同组成,其中创始人占据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可以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其他投资方可以通过董事会投票权来影响公司的重要决策。
3.职权分配职权分配是指将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分配给公司的不同管理层和员工。
通过明确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限,实现控制权的设计。
案例:公司将决策权和执行权分配给不同的管理层,高级管理层负责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中层管理层负责具体的落实和执行,基层员工负责具体的工作任务。
4.激励机制设计激励机制设计是通过激励手段来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控制。
通过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保持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案例:公司采用股票期权制度,将部分股份作为激励给予员工,并设定一定的业绩目标。
员工只有在达到业绩目标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股票期权,这样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5.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来确保公司的资源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分工来实现控制权的设计。
案例: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管理收入和支出的流程、审计制度、审批流程等。
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公司可以有效监督各个部门的财务活动,保证公司的资产安全和风险控制。
创始人如何保护公司的控制权
![创始人如何保护公司的控制权](https://img.taocdn.com/s3/m/ac6fa6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b.png)
创始人如何保护公司的控制权创始人在创办公司时,通常期望自己能够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以便能够保持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决策的控制。
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创始人可能面临来自股东、投资者和高级管理层等方面对控制权的挑战。
为了保护公司的控制权,创始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1.拥有合理的公司架构和股权结构:创始人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合理的公司架构和股权结构来保护自己的控制权。
公司架构应当清晰明确,决策权和权力分配应当合理合法。
创始人可以通过持有控股股权或者设立特殊股票类别来保持对公司的决策权。
2.控制关键岗位的任命:创始人可以通过在公司中任命亲信或者可信赖的人担任关键岗位,如CEO、董事会成员等,以便能够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营。
确保这些人员对创始人忠诚,并能够帮助创始人实现自己的愿景。
3.保持核心技术和专有知识的掌握:创始人可以积极保持对公司核心技术和专有知识的掌握,以便能够在公司发展中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和竞争力。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创始人对公司的影响力和控制权,还能增加其他投资者或者管理层的离去成本,从而保护自己的控制权。
4.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股东关系:创始人可以通过与股东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向他们展示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和重要性,并确保股东与自己的利益一致。
此外,创始人应该密切关注公司的股东结构和股权变动,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
5.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创始人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高效和专业的管理团队,来帮助自己管理和发展公司。
这样能够分担自己的工作压力,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并减少其他股东或投资者通过高级管理层对创始人控制权的挑战。
6.谨慎选择外部投资者:创始人应该谨慎选择与他们对公司价值观和发展战略一致的投资者合作,以避免被其他投资者利用或被迫分享自己的控制权。
在与外部投资者合作时,创始人可以通过签署明确的股权协议、优先股权等方式来确保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总之,保护公司的控制权是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争夺公司“控制权”(最后一点最关键)
![如何争夺公司“控制权”(最后一点最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78b860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0.png)
如何争夺公司“控制权”(最后一点最关键)要争夺一个公司的控制权,需要一系列策略和行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实现这一目标。
1.研究目标公司:首先,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掌握公司的历史、财务状况、产业地位、股东结构等信息。
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战略计划和关键决策,以及任何潜在弱点和机会。
2.民意调查:了解公司的股东情况非常重要。
通过民意调查或与股东交谈,了解他们对公司的看法和愿望。
这有助于确定能够赢得股东支持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3.股权收购:通过购买大量股票来增加对公司的控制权。
这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或与大股东私下交易来实现。
如果您计划收购控制权,确保您的收购计划符合当地法规,并充分评估收购的成本和风险。
4.联合行动:与其他对目标公司有兴趣的股东合作,共同争夺控制权。
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共同讨论和制定策略,增加争夺成功的机会。
但同时要注意确保联合行动的稳定性和共同利益。
5.提议新管理团队:提出一支由您信任的管理团队组成的新管理层。
通过强调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执行能力,突出团队的能力来说服股东支持您的提案。
6.行为干预:如果需要,可以采取行动干预公司的运营,以争取更大的控制权。
这可能包括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提议重要决策、提名自己或支持者担任公司董事等。
7.证券法律合规:在整个争夺控制权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守当地和国际的证券法规。
确保所有行为符合法律要求,避免面临法律责任和不良后果。
最后,争夺公司的控制权是一个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的计划和准备。
成功将取决于您对市场和公司特点的准确了解,以及与股东、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合作关系。
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的方式
![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b7de742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d.png)
股东掌握控制权的方式1.一致行动协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签订的以承诺对外行使权利时采取一致行动为内容,达到共同控制公司目的的协议。
公司股东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共同成为公司的控制人;主要创始人可以与新股东签订协议,要求新股东与其保持一致行动。
2.委托投票权部分股东通过协议约定,将其投票权委托给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保持权利一致。
3.AB股同股不同权。
将股票分为A股和B股两个层次,对外部投资者发行的A股只有1票投票权,而管理层持有的B股每股有N票投票权。
4.工会持股内部员工统一持有由员工持股会管理的特定股份,持股会是员工持股的内部管理组织,其负责人由持股员工民主选举产生。
创始人拥有其余股份,并在工会里也有间接持股,创始人可根据公司章程拥有一票否决权。
5.有限合伙平台模式通过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利用普通合伙人的身份,通过执行合伙事务实现对持股平台的控制,并由此间接对公示形成控制。
6.多层企业架构模式创始人通过个人持股和其他公司持股的双重形式,掌握公司控制权的模式。
有些企业不愿以有限合伙的模式,则可选择此方法。
7.阿里合伙人模式合伙人通过控制董事会而控制公司,合伙人机构对抗其他股东的权利并稳定创始人和管理层现有的控制权。
8.合伙企业模式管理层组建有限合伙企业,用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管理层控制了持股平台就掌握了控制权。
9.优先股在一般规定的普通种类股份之外,另行规定其他种类的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
优先股股东以放弃部分表决权为代价,换取了优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的权利。
争夺控制权5大模式
![争夺控制权5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f43c67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9.png)
争夺控制权5大模式1. 勾心斗角模式勾心斗角模式是一种通过争夺控制权的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和技巧,来获取对公司或组织中心决策者的掌控。
这种模式通常是由一些聪明、狡猾的人采用的,他们善于利用别人的弱点,对他们进行操纵。
勾心斗角模式常常以制造苗头开始,诱导某些人发起攻击,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得团队内部出现分裂。
在这个时候,聪明的人会趁机出现,向着团队的一个方向引导思路,来获取更多的权力和控制权。
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容易引起众怒、招致反感,从而失去其他团队成员的支持,最终导致自己被孤立。
2. 统领一体模式统领一体模式就是将控制全面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负责公司的全部决策。
这种模式通常被用来应对团队中的管理混乱和调动不利等问题,使得团队中的决策可以更加专业化、高效化。
然而,由于权力高度集中,经常造成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导致团队中的人力资源浪费、心理不平衡等问题。
同时,如果这个统领决策失误,也会导致团队的不顺利,甚至是失败。
3. 协作共赢模式协作共赢模式重视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思维和贡献,了解他们的能力和长处,并将这些能力和长处合理地分配在团队中。
每个人的决策有一定的权重,任何一个人在决策上的发言都很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协作共赢模式下,团队成员不会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而是视整个团队为一个整体,共同努力,以实现整个团队的目标。
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创造力。
4. 分权模式分权模式是在管理上让团队成员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力和职权,让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行动和决策。
这种模式减少了公司中的决策瓶颈,且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
在分权模式下,每一个成员负有一定的职责和责任,并能够自由地做出决策,从而更好地完成公司的任务。
这种模式还可以激励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5. 竞争合作模式竞争合作模式是在团队中互相竞争、互相协作的状态。
每个成员都必须拼尽全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贡献,同时竞争需要是健康、公平的,不能采用不道德的手段进行竞争。
公司控制权集中管理制度
![公司控制权集中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c4789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0.png)
公司控制权集中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公司控制权的行使和管理,维护公司的稳定和发展,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控制权管控层级的行使和管理。
三、控制权的定义公司控制权是指对公司内部决策、资源配置、人才选择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权力。
控制权的具体内容包括股东会的表决权、董事会的决策权、总经理的执行权等。
四、公司控制权的集中管理原则1、股东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行使公司的最终控制权。
2、董事会作为股东会的决策执行机构,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
3、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执行主管,行使公司的日常经营权力。
五、股东会的行使1、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关键事项和重大决策进行表决。
2、股东会决策的方式包括常规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
3、股东会的决策需经过法律程序,确保决策合法有效。
4、股东会的行使需遵守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
六、董事会的行使1、董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
2、董事会决策需依法程序,确保决策合法有效。
3、董事会行使权力需遵守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
4、董事会应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
七、总经理的行使1、总经理作为公司的执行主管,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2、总经理行使权力需遵守董事会的决策和总经理的职权范围。
3、总经理应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公司的经营策略和计划。
4、总经理应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反馈,确保公司的运营稳定。
八、控制权的应用1、公司控制权的行使,需遵守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
2、公司的决策需优先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和股东的利益。
3、控制权的行使需保证公司的稳定和发展。
4、控制权的行使需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公司各方利益的均衡。
九、控制权的监督1、股东会对董事会的行使进行监督。
2、董事会对总经理的行使进行监督。
3、监事会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行使进行监督。
4、外部监督部门对公司的控制权行使进行监督。
5、公司内部各部门对控制权的行使进行相互监督。
上市公司管理层掌控公司控制权的五大方法
![上市公司管理层掌控公司控制权的五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04ab7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6.png)
上市公司管理层掌控公司控制权的五大方法九条股权警示线第一、绝对控制权67%,相当于100%的权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重大决策第二、相对控制权51%,控制线,绝对控制公司第三、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第四、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第五、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第六、临时会议权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第七、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第八、临时提案权3%,提前开小会第九、代位诉讼权1%,亦称派生诉讼权,可以间接的调查和起诉权(提起监事会或董事会调查)在最近落下帷幕的宝万之争、与董明珠相关的收购事件都引起政商两界的轰动,有关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纠纷被热烈讨论;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纷争频繁发生,投资圈与创业圈议论万分。
在万众创新创业的时代,管理层如何保持其对公司的控制力异常重要。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其控制力01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通过收购其他公司资产及股权或者出售自身资产,或者通过资产置换的形式,从而获得外生式的发展机会。
资产重组很大一部分是兼并收购。
公司管理层通过资产重组来加强对公司的控制权是一种较为间接的方法。
举例来说,当管理层在A公司所掌握的股权较低时,可以与另一家自己控制的B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即对B公司发行股份,由B公司持有A公司的股份,由于管理层本身持有一定的A公司股份,同时也是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那么管理层便增强了对A公司的控制权。
02增资扩股扩股系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使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资扩股,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金,管理层有机会扩大持股比例。
扩股的具体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1)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2)通过定向增发进行扩股;(3)与其他股东达成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其他股东的股权。
就定向增发而言,对管理层而言,他们最常通过MBO程序取得公司的控制权。
MBO程序(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等变化,以改变公司股权结构的一种行为。
创始人如何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创始人如何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https://img.taocdn.com/s3/m/ec43a1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a.png)
创始人如何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对公司的控制权对于创始人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创始人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合伙人和员工等方面的压力,可能会对创始人的控制权产生威胁。
因此,创始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确定公司的治理结构:创始人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的股权结构,如A 类股和B类股,来确保自己在公司中的决策权利。
A类股股东拥有更多的投票权,而B类股股东只有有限的投票权。
2.保留关键岗位:创始人可以通过担任公司的CEO或其他关键职位来确保自己在核心决策上的话语权。
创始人可以通过持续提供价值和展现自己的领导才能来获取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支持。
3.战略性合作伙伴选择:创始人可以选择与对公司有同样愿景和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这样可以确保合作伙伴在公司发展方向上与创始人保持一致,同时减少合作伙伴对公司决策的不必要干预。
4.建立良好的公司文化:创始人应该积极营造一种积极、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公司文化。
这种文化可以帮助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并减少员工对公司决策的抵制。
5.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创始人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使整个公司都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这能够帮助员工理解和支持创始人的决策,并确保公司的增长和发展与创始人的意愿保持一致。
6.积极与投资者沟通:创始人应该积极与投资者交流和沟通,让他们了解公司的愿景、目标和发展计划,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
同时,创始人也需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意妥协。
7.适时扩大团队:创始人可以通过招聘和培养专业能力强的高管团队来支持自己的决策和战略,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
合适的高管团队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创始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
8.维持良好的现金流:创始人应该注重公司的财务健康,保持良好的现金流。
良好的财务状况可以增加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减少对外部资金的依赖,降低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总之,创始人需要在公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创始人掌控公司的4种方法
![创始人掌控公司的4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15c29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c.png)
创始人掌控公司的4种方法
1. 股权控制。
公司法规定67%具有绝对控制权,51%具有相对控制权,34%具有重大事项一票否决权,不通股权比例具有不同的权力。
中国大多数老板只用了股权控制,这样的话一旦有新的股东加入,股权就会被不断稀释,后期将无法通过股权控制公司,最后被踢出局。
2.章程控制,公司法规定不可同股不同权,但是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约定除外,这就说明可以在章程里约定同股不同权。
3.协议控制,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对赌协议等掌控公司控制权。
4.股权布局,例如刘强东的AB股制度,马云的合伙人制度。
通过多层公司布局,四两拨千斤,这个多适用股份公司或上市公司。
列举控制公司的方式
![列举控制公司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cf94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a.png)
列举控制公司的方式
控制公司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
1. 股权控制
股权控制是指通过持有公司股份的方式来控制公司的决策和经营。
通常情况下,持有公司股份超过50%的股东就可以对公司进行控制。
股权控制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但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股份。
2. 债权控制
债权控制是指通过向公司提供贷款的方式来控制公司的经营。
债权人可以通过贷款合同中的条款来限制公司的经营自由度,从而实现对公司的控制。
债权控制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来获得收益,但缺点是无法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
3. 合同控制
合同控制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来控制公司的经营。
例如,供应商可以通过与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来控制公司的采购决策。
合同控制
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来获得收益,但缺点是无法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
4. 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通过任命公司高管来控制公司的经营。
通常情况下,公司董事会可以任命公司高管,从而控制公司的经营。
管理控制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但缺点是需要具备相关的管理经验和能力。
5. 技术控制
技术控制是指通过掌握公司核心技术来控制公司的经营。
例如,公司创始人可以通过掌握公司核心技术来控制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决策。
技术控制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但缺点是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和经验。
以上是控制公司的几种常见方式,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并注意合法合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掌控公司控制权
要实现对一家公司的控制,股份比例是很重要的,很多公司创始人就把占股51%看作一条基本原则。
有些创始人坚持应当“要守住占股51%的底线,其他部分股份可以分配,但这一比例股份是不容谈判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公司会多次融资,加上有多个合伙人,以及需要对核心团队进行股权激励,创始人要始终保持51%的股权并非易事,那么,这样的情况应当怎么办呢?
《公司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
所以,股东之间最为重要的表决权和盈余分配权等,都可以通过章程、协议的约定,“同股不同权”。
即使股权比例低于51%,甚至低于33%,也可以享有绝对的表决权和控制权。
具体而言,抛开股权比例不谈,一家公司创始人要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投票权委托
一般股东作为财务投资者,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参与公司具体运营,而且对创始人特别信任,那么为了让创始人始终能够对公司具有控制权,一些股东会把其投票权委托给创始人代为行使。
经典案例:京东股权投票权委托。
京东在上市之前一共有11家投资公司对其进行过投资,虽然刘强东上市前仅仅持有约18.8%的股权比例,但是他通过DST、红杉资本、中东投资人、高瓴资本、腾讯等股东委托投票权的方式,取得了京东上市前超过半数(51.2%)的投票权。
保证了刘强东对京东的控制权。
一致行动协议。
公司的部分股东之间达成约定,就特定事项投票表决采取一致的行动,意见不一致时,参加约定的股东必须跟随被授权股东一起投票。
它们签署这种协议,保证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控制。
经典案例:蓝色光标。
蓝色光标一共有五个创始人,主要由赵文全负责公司运营。
2008年12月31日,孙陶然、陈良华、吴铁、许志平、赵文权五名股东《一致行动协议》,约定五方将在公司下列事项上采取一致行动,做出相同的意思表示,无论五方中任何一方或多方是否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1)行使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表决权;(2)向董事会、股东大会行使提案权;(3)行使董事、监事候选人提名权;(4)保证所推荐的董事人选在公司的董事会行使表决权时,采取相同的意思表示。
2010年1月6日,他们又签订了《补充协议》,约定如任何一方违反《一致行动协议》的约定,擅自退出一致行动,则该方(以下简称“违约方”)应缴纳1,000万元的违约金,五方中的其他任何一方(以下简称“守约方”)均有权要求违约方退出一致行动发生之日起30日内缴纳前述违约金,前述违约金应全部上缴公司。
如出现本人
擅自退出一致行动的情形,且本人未按上述第一项的约定缴纳违约金,则公司及公司的其他实质控制人均有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申请冻结本人所持公司股份等法律手段进行追缴,并按照每日千分之一的标准收取违约金,该违约金亦应全部上缴公司。
1.“AB股计划”。
“AB股计划”还被称作“双股权结构”,是一个舶来品。
把普通股分为了A、B两个序列。
A序列普通股一般由投资人持有,每股只代表一份表决权,并且A序列普通股无法转化为B序列普通股。
B序列普通股一般由创始人持有,每股拥有多份表决权,并且B序列普通股一经转手即自动变成了A序列的普通股。
经典案例:京东在上市时,刘强东的B股,每一股就代表了20股的表决权。
还有百度的李彦宏的B股,每一股就代表了10股表决权。
“AB股”的特点在于,同股不同权。
但这种股权分配模式只在美国、德国这样的国家有效,在国内和香港是不适用的。
4. 通过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所有合伙人都作为有限合伙企业的LP,创始人担任有限合伙企业的GP。
通过这种方式集中表决权。
所有要实现公司控制权,需要多方面入手。
保证绝对大的股权当然是最简单的,但真正一家公司要发展壮大,始终一股独大很难实现。
这时候,可以考虑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也可以通过股东之间的约定,来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有条件的话,最好在专业导师和顾问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内容摘自中信出版社新书《创业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