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合集下载

颅内肿瘤CT影像诊断

颅内肿瘤CT影像诊断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见左颞枕叶边缘不规整的均匀低密度区,范围较广 B.增强扫描后无强化,仅见轻微占位效应
神经胶质瘤
囊性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右额顶叶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其内见高密度点状钙化(T),肿瘤且累及对侧,占位效应较显著; B.增强扫描近中线处见肿瘤实性部分呈不规则强化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1)CT平扫多见位于第四脑室内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 2)瘤内常见散在分布之小斑点状钙化和低密度囊变区。 3)位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均可引起脑积水。 4)位于脑实质内瘤体多见于顶枕叶,较大的实性肿瘤常伴一较大的囊变区。 5)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均匀性中度强化。 6)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轮廓多不规则,可产生过多脑脊液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2)髓母细胞瘤:囊变和钙化较室管膜瘤少见,第四脑室多呈“一”字形前移。
神经胶质瘤
3)胶质母细胞瘤: (1)多位于幕上,最多见于额叶和颞叶,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数个脑叶并可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2)好发年龄40~65岁,男女之比为2:1~3:1。 (3)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易发生颅内种植转移,多数患者自出现症状后3个月之内就诊。 (4)发病急,脑水肿广泛,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5)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约33%有癫痫发作。术后极易复发,预后差。 4)其他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腰椎穿刺应视为禁忌。 (2)脑电图检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 (3)X线平片:仅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和钙化灶。长期颅内压增高可见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 (4)MRI检查:良性胶质瘤表现为T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明显。恶性胶质瘤TWI和T2WI信号不均匀或呈混杂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肿瘤 强化越明显表示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内可有坏死、出血和囊变。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学体现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 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 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体现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体现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体现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习要点
应了解、熟悉和掌握旳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旳影像诊疗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旳经典影像学体现 -熟悉多种影像学措施对颅内肿瘤诊疗 旳价值与程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旳影像学 诊疗及鉴别诊疗
学习要点难点
本节学习中旳要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旳分类及影像学体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旳影像学体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肿瘤诊疗三要素
定位 定量 定性
(精确) (精确) (力求精确)
颅内肿瘤影像五要点(影像诊疗五要点)
部位 大小 形态 密度(信号、回声) 毗邻关系
颅内肿瘤旳定位诊疗
脑内和脑外 脑室内和脑室外 幕上和幕下
脑内外鉴别
脑 内
脑 外
肿瘤边沿
欠清或不清
清楚锐利 ,周围可见CSF密度/信号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少见,仅占原发脑肿瘤 旳2%-5%,常见为含少突和星形细胞旳混合 性胶质瘤;发病高峰35-40岁,85%在幕上, 以额叶最常见 病理学:肿瘤位于皮质下区,常累及皮质, 并可侵及颅骨和头皮;血运少,可有小旳囊 变,出血坏死少见, 70%以上发生钙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颅内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颅内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颅内常见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常见肿瘤类型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87例临床资料。

结果:颅内常见肿瘤为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听神经瘤、松果体瘤、、结核瘤、垂体瘤;幕上104例,幕下83例。

颅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幕上以颅咽管瘤、松果体瘤最为常见;幕下以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为常见。

结论:ct可以准确定位颅内肿瘤,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通过颅内肿瘤病变部位、病灶的大小、密度高低、形态及与周围的关系可以推测病理诊断,对颅内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颅内肿瘤;ct扫描;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110.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73-02现将现将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经检查和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87例肿瘤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7例经临床、手术(活检)、病理证实。

其基本资料见表1。

1.2 临床资料:头痛142例,头晕32例,呕吐74倒,癫痫31例,视力减退22例,听力减退5例,多饮多尿6例;头颅局部凸起7例,头颅增大4例,颅神经障碍20例,眼底水肿56例,肢体感觉障碍l4例,肢体运动障碍25例,引出病理反射22例,共济失调25例。

1.3 方法:用美国ge9000及picker premeir,采用常规水平扫描后, 再加作增强扫描静脉个别病例加做冠状扫描。

2ct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的密度对鉴别诊断很有价值[1-3],肿瘤囊壁的密度对肿瘤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5]。

2.1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多深居大脑半球内,浸润性生长。

良性与恶性星形细胞瘤的鉴别:ct表现:良性星形细胞瘤常呈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或钙化,瘤周水肿不明显,增强后常不强化或有轻度的瘤边不整齐的环形增强;恶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影,瘤边呈明显的指痕状水肿,有液化、坏死、囊变及出血的影像,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瘤壁呈厚薄不均 (图1)。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颅脑肿瘤-颅咽管瘤

颅脑肿瘤-颅咽管瘤

体格发育迟缓,性器官发育不良。成人性功能低下、妇
女停经、泌乳障碍等。晚期可有嗜睡、乏力、体温调节
障碍和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 -3

视力视野障碍 肿瘤位于鞍上,可压迫视经、
视交叉甚至视束,早期即可有视力减退,多为缓慢加重,
晚期可致失明。视野缺损差异较大,可有生量盲点扩大、
象限性缺损、偏盲等。成人尚可见到双颞侧偏盲、原发
辅助检查-2
▪ 血内分泌检查 血GH、T3、T4、LH、FSH、ACTH、PRL等检测值
常低下。
鉴别诊断
1. 第三脑室前部胶质瘤 高颅压表现较典型,但无内分 泌症状;无钙化;MRI有助诊断。
2. 生殖细胞瘤 尿崩症表现突出,但可伴有性早熟;肿 瘤也无钙化。
3.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儿童少见,一般无高颅压,无生 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鞍区无钙化。
手术治疗-2
▪ 立体定向术 立体定向穿剌囊肿抽出囊液,注入囊液容积
半量的同位素,行瘤内或间质照射。
手术治疗-3
▪ 放射外科 小肿瘤可试行γ刀或X刀治疗。
术后合并症及防治
1. 下丘脑损伤导致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 术后记录24小 时出入量,轻度尿崩可服氢氯噻嗪(原称双氢克尿 塞),较重者可用垂体后叶素,症状持续较久的可用 长效尿崩停或服用弥凝等。术后当天及以后3~5天内 查血小解质,调整水盐摄入量。如出现体温失调,特 别是高热,应行物理降温或低温治疗。
能自理,癫痫及失嗅等;向中颅窝发展,可产生颞叶损
伤症状;少数病例,肿瘤向后发展,产生脑干以及小脑
症状。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 5~7岁好发,是儿童最常见的鞍区肿瘤。 2. 下丘脑及垂体损伤症状 小儿较成人多见。肥胖、尿
崩症、毛发稀少、皮肤细腻、面色苍白等。儿童体格 发育迟缓,性器官发育不良。成人性功能低下、妇女 停经、泌乳障碍等。晚期可有嗜睡、乏力、体温调节 障碍和精神症状。 3. 视力视野障碍 肿瘤位于鞍上,可压迫视经、视交叉 甚至视束,早期即可有视力减退,多为缓慢加重,晚 期可致失明。视野缺损差异较大,可有生量盲点扩大、 象限性缺损、偏盲等。成人尚可见到双颞侧偏盲、原 发性视神经萎缩;儿童常有视盘水肿,造成视力下降。 4. 颅内压增高症状 造成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肿瘤 向上生长侵入第三脑室,梗阻室间孔。颅高压在儿童 除表现为头痛、呕吐外,还可出现头围增大、颅缝分 离等。]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与原理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与原理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和原理胚胎时期的神经轴索发育成熟后即为脑和脊髓,轴内肿瘤指起源于或发生于胚胎组织的神经轴索组织的肿瘤,即指位于脑实质或脊髓内的肿瘤。

轴外肿瘤,可起源于硬膜,脑神经或起源于颅骨或胚胎残存的组织。

轴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见,表9-1表 9-1 颅内肿瘤轴内、轴外的定位征象轴内轴外脑实质边界不清边界清灰白质界面不清变压内移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增宽强化行为无、明显、中等细化明显强化颅骨少见增生硬化或破坏与硬膜关系无关宽基底密切颅内肿瘤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原理1.分级①I级;良性,手术切除可治愈;②II级;细胞异形、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可复发;③III级;核分裂活跃、退行发育、浸润生长、恶性;④IV级;伴有坏死与血管生成。

2.征象(1)大小:直径>5cm,肿瘤较大;<3cm,肿瘤较小;3~5cm中等大小。

(2)数目:大多颅内原发肿瘤为单个,转移瘤单发或多发。

(3)水肿:分3级。

水肿带最宽处≤2cm,轻度;>2cm,位于一侧,中度;大于一侧半球,重度。

(4)密度:表9-2显示CT呈高密度和低密度的肿瘤,表9-3显示颅内发生钙化的肿瘤,表9-4显示颅内常发生出血的肿瘤。

(5)信号:大多数肿瘤呈长TI,长T2信号影,一些肿瘤于TIWI呈高信号,见表9-5. (6)出血:颅内肿瘤可伴有出血,表9-6显示肿瘤出血与单纯血肿的鉴别诊断。

表 9-2 CT呈高密度和极低密度的肿瘤高密度极低密度髓母细胞瘤脂肪瘤淋巴瘤皮样囊肿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畸胎瘤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表 9-3 颅内发生钙化的肿瘤轴外颅咽管瘤少突胶质细胞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少见)脊索瘤畸胎瘤松果体区肿瘤表 9-4 较常发生出血的肿瘤原发性转移瘤胶质母细胞瘤肺癌、肾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乳腺癌绒毛膜癌黑色素瘤表 9-5 T1WI高信号肿瘤囊性病变实性病变脂肪瘤黑色素瘤胶样囊肿淋巴瘤Rathke裂囊肿畸胎瘤皮样囊肿颅咽管瘤颅内肿瘤的诊断入路1.脑室内常见肿瘤见表9-7。

肿瘤鉴别诊断

肿瘤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本病病程较长,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耳鸣、耳聋等听神经刺激和破坏症状,患侧面部麻木、知觉减退等面神经受累症状。

病程后期可出现小脑体征,严重时可出现枕骨大孔疝。

CT检查示: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区长T1,长T2信号。

结合该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该病可能性大。

2、胆脂瘤: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多位于侧脑室内,早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长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少数位于第三、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可可有嗜睡症征等,并可反复发作。

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不能排除此病的可能性.3、脑膜瘤:60-70%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等蛛网膜颗粒存在的地方。

生长缓慢,病史长,良性多见。

MRI在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可见硬膜尾征,从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此病可能性不大。

4、转移癌:老年人多见,多有其它器官的原发病灶,以肺部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头部MRI显示不规则的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及周边水肿明显,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尚不能排除此病。

5、脑脓肿:病人多有中耳炎等感染史,发热明显。

有脑膜炎的体征,头部MRI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可见脓肿周围的囊壁,病灶中央信号不变,附近脑组织可有水肿信号影,脑室系统可受压、移位,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见可基本排除本病。

诊治计划:拟提检项目及次数:检凝血象、血型,外科综合,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离子,心电,胸透。

1、颅内炎性改变:包括化脓性及结核性,常有发热史或感染结核史,肺内结核或胃肠道结核,化脓性分不同时期不同表现,包括急性脑炎期、化脓期、包膜形成期。

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鉴别。

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脑脓肿可能性大。

2、胶质瘤: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急,病程短,在脑内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晰,生长迅速,病灶周围有水肿。

颅内占位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鉴别:
1.颅咽管瘤: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内分泌紊乱、视力视野障碍,CT可
见鞍上池内囊占位,患儿无内分泌紊乱等相关表现,头颅MRI检查不支持,故排除。

2.髓母细胞瘤:颅内常见恶性肿瘤,常见于四脑室,有颅内压增高及小脑损害征,CT可见四
脑室较高密度影,患儿情况可考虑,但术中病理未提示,故排除。

3.室管膜瘤:儿童发病较成人高,可发生脑脊液流出道梗阻,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部分病人可出现颈部疼痛和强迫头位,患儿无相关临床表现,病理不支持,故排除。

颅脑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颅脑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星形细胞瘤(15-year-old male)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常可同时累及一个或两个脑叶; 其CT、MR表现有时与脑梗死表现相似。鉴 别要点为脑梗死的低密度影均位于脑动脉 分布区内,一般不会跨跃颈内动脉系统和 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
少枝胶质瘤CT表现
CT平扫多表现为混合密度影,边缘常不甚 清楚。钙化灶多为弯曲条带状、管状或斑 块状。肿瘤内部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当瘤 内有出血时则在CT图 像上为稍高密度影。 肿瘤的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影。静脉注入 造影剂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 则增强,边缘尚清楚。
少枝胶质瘤MR表现
MR平扫时,少枝胶质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 匀、形态不规整的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影。 由于钙化灶的存在,因此少枝胶质瘤与星 形细胞瘤相比,其内部更不均匀。肿瘤边 缘一般尚清楚,常常伴有轻到中度的瘤旁 水肿。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可见肿瘤实质部 分有轻到中度不规则条块状或不完整花环 样增强影。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MR表现
中线部位(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髓母细 胞瘤的MR影像表现多为圆形实性肿块,边 缘清楚。肿瘤内小囊变、坏死区较常见。 MR T1加权像上肿瘤多为稍低信号强度影, 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 灶;T2加权像肿瘤为稍高信号影或高信号 影。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肿瘤侧边多可 见残存脑脊液信号影。
星形细胞瘤MR表现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占位效应显著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可呈不规则环状或花环
状强化,在环壁上可见
瘤节,若沿胼胝体向对
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
右额叶星形细胞瘤(Ⅲ-Ⅳ级)
精选ppt
22
MR表现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病灶信号不均匀,多见 囊变、坏死、出血,呈 混杂信号
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 不清,可跨胼胝体向对 侧扩散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理 局部肿瘤的扩延
.4 癌 Carcinoma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4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经 脑(脊)膜肿瘤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局部肿瘤的扩延 理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1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脑(脊)膜肿瘤
.1 拉克氏囊肿 Rathke cleft cyst .2 表皮样囊肿 Epidermoid cyst .3 皮样囊肿 Dermoid cyst .4 第三脑室胶样囊肿Collid cyst of
经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the third ventricle .5 肠生性囊肿 Enterogenous cyst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6 神经胶质囊肿 Neuroglial cyst .7 粒细胞瘤 (迷离瘤, 垂体后叶细胞 瘤) Granular cell tumor (Choristoma,
.2 浆细胞型 Protoplasmic

颅内常见肿瘤

颅内常见肿瘤
鉴别诊断: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常发生在鞍上,向第三脑室、鞍旁、鞍后等处发展.临床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损害症状如尿崩,发育迟缓等,视野改变多不规则,常有颅内压增高.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鞍内或鞍上有钙化斑块.CT检查可见鞍上囊性低密度病灶,囊壁呈蛋壳样钙化,实体肿瘤为高密度表现,可有强化.MR可见鞍区囊性占位,鞍内可见正常垂体.脑膜瘤:可发生于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骨嵴等处,多见于成年人,常有视力视野改变,头痛.内分泌改变不明显.蝶鞍大小改变不明显.CT为均匀高密度病灶,增强明显.MR示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有典型脑膜尾征.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有时出现性早熟、发育停滞及视神经受损表现,蝶鞍大小正常.CT病变为类圆形高密度灶,边界清,内有散在钙化点,病变可有明显均匀增强.MR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X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鞍区动脉瘤:一般在鞍旁或鞍上,可有视力视野及蝶鞍改变,病史中常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发病多突然,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垂体瘤:以内分泌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常有双颞侧偏盲,眼底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生长发育迟缓。MR示肿瘤囊性变少,多可均匀强化。正常垂体不可见。鞍结节脑膜瘤:早期可有头痛、视力障碍,一般无内分泌障碍,晚期可出现视野障碍及眼底原发性视神经乳头萎缩,蝶鞍改变不明显,常见鞍结节部位有骨质增生或破坏。CT示病变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可见肿瘤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鞍区生殖细胞瘤:多有内分泌障碍,以尿崩为突出表现,可伴有性早熟及视力视野改变,影像学检查示蝶鞍正常,无钙化表现。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X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

1、脑的动脉来源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应端脑前2/3与 间脑的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应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的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的起始处发出
继发性颅内肿瘤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以肺癌 脑转移最多见,主要经血流到颅内。
解剖
脑可分为端
脑、间脑、 小脑、中脑、 脑桥、和延 髓。通常把 中脑、脑桥 和延髓合称 为脑干 。
端脑

端脑包括左、右两 个半球及连接两个 半球的中间部分, 即第三脑室前端的 终板。端脑半球被 覆灰质,称端脑皮 质,其深方为白质, 称为髓质。髓质内 的灰质核团为基底 神经节。在端脑两 半球间由巨束纤维 相连。
降低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的根本办法是手术切除肿瘤, 其他方法有: 脱水治疗 CSF外引流 亚低温、激素、体位、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是治疗颅内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包 括:
肿瘤切除:保留正常脑组织、尽可能多切除 肿瘤 内减压术 外减压术 CSF分流术
放射治疗
指征: 手术后残留或防止复发 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手术 病人全身情况差 对放射线敏感的颅内肿瘤 目的: 抑制肿瘤生长、延缓复发、延长生命
脑回
脑沟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间 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 大脑半球分界不清 背侧丘脑 后丘脑:内、外侧
膝状体
分部
上丘脑 松果体、缰三 角、缰连合、
丘脑髓纹、后 连合
下丘脑 底丘脑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左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图〕
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图〕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概述:Ⅰ级,占脑瘤2~6%,年龄5~15岁,男:女
为3:4,多位于小脑、脑干、视神经、丘脑、 下丘脑
• 病理: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 影像学: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
• 脑内和脑外 • 脑室内和脑室外 • 幕上和幕下
脑内外鉴别
脑内
肿瘤边缘
欠清或不清
颅骨改变
罕见
蛛网膜下腔/池
受压变窄或闭塞
脑皮质位置 肿瘤与颅骨夹角
正常 锐角 “O”型
脑外
清晰锐利 ,周围可 见CSF密度/信号
常见 扩大
受压内移 钝角 “D”型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 平片
-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

见〔1-5岁〕,70%位于幕下,四脑室最多见,成

人多位于幕上,10-20%脑脊液转移
• 病理
• -起自室管膜细胞,可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
-脑室内肿块,形状同脑室,四脑室内者可通过中 孔延到小脑延髓池,沿侧孔到桥小脑角池,等或 稍高密度,50%小圆形钙化、可囊变
• 增强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颅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要点

颅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要点

颅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要点
王树英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4(023)004
【摘要】颅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要点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王树英根据既往统计,颅内肿瘤占全身肿瘤的3%,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就诊和检查手段的提高,尤其CT及MRI等影像学的发展,其实际发病率已超过这个统计数字。

为了能及时的认识脑瘤,现将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及...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王树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0.4
【相关文献】
1.1H-MRS在颅内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卢玉花;梁宗辉
2.颅内肿瘤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J], 徐宏旭
3.颅内肿瘤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J], 叶华芝
4.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J], 付瑞壮
5.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和检出率评价 [J], 冯雪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髓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的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

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情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厚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和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MRI常见血管流空影。

DSA可明确诊断。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大多见于15岁以后患者,常有典型的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及内分泌改变。

X线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破坏,钙化少见,肿瘤位于鞍内。

CT呈等或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瘤内出血为高密度,无钙化,增强不如脑膜瘤明显,但囊变机会多。

MRI示等T1、等T2信号,并发出血示T1高信号。

微腺瘤尚未强化呈低信号。

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移位,是诊断垂体瘤的间接征象。

2.鞍上脑膜瘤:多见于成年人,患者有视力下降、偏盲、视盘萎缩而无内分泌功能改变及下视丘损害症状。

肿瘤一般源于鞍结节、鞍隔或鞍旁。

冠状位扫描肿瘤不源于鞍内,蝶鞍不扩大;CT示脑膜瘤伴有骨质增生,钙化略多,囊变少。

MRI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可见正常垂体。

CT及MRI强化程度高。

CAG眼动脉供血,有肿瘤血管。

3.颅咽管瘤:发病年龄较轻,常有尿崩、身体发育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内分泌改变,可发生在鞍上或鞍内。

CT示病灶大部分为低密度区,与脑脊液相仿或略高,提示囊变,囊壁相对较薄,伴有或不伴实质部分,半数以上可见钙化,囊壁钙化呈蛋壳状,实质部分为块状或点状,增强后未钙化部分及实质部分可增强。

MRI示囊变部分T1为高信号或含高低信号,而垂体瘤囊变为低信号。

4.异位松果体瘤(生殖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及长期唯一症状,蝶鞍形态大多正常。

CT示鞍区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内有散在钙化点,增强后均匀强化。

MRI T1等或稍低信号,T2高信号。

有时在术前与垂体瘤很难鉴别。

(见三脑室后肿瘤鉴别诊断)5.星形细胞瘤:多源于视交叉、垂体柄或第三脑室前部,冠状位可见其来源于鞍上,CT示病灶密度不均匀,以略低密度为主,间有等密度区,可伴有少许点状钙化,增强后强化程度低于垂体瘤。

6.表皮样囊肿(胆脂瘤):位于鞍上或鞍旁,CT示水样密度,CT值可低至-20Hu以下。

囊壁可钙化。

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脑脊液,增强后肿瘤内容物和包膜均不强化。

7.蛛网膜囊肿:先天性多见,位于鞍上或鞍旁,CT密度、MRI信号均与脑脊液相似,囊壁如能显示,也极薄且不强化,邻近脑组织有受压表现,局部颅骨变薄、膨隆。

8.动脉瘤:CT见鞍上或鞍旁边缘清楚的圆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明显均一强化。

MRI有流空现象,伴血栓形成和瘤腔内有涡流存在时信号强度复杂。

如疑有动脉瘤,应行DSA检查以定性。

幕下小脑半球及蚓部肿瘤鉴别:1.髓母细胞瘤:常见于儿童,好发与蚓部,常侵入或累及四脑室。

CT病灶多为高密度,边界清楚,增强后成均匀一致增强。

MRI T1和T2分别示低、等或高信号,少见钙化、出血、囊变和坏死。

T2相信号强度及增强后强度不及血管母细胞瘤。

沿蛛网膜下腔种植转移是髓母细胞瘤的特征,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若发生在小脑蚓部,则难以与髓母鉴别。

2.血管母细胞瘤:囊结节型囊腔大结节小,增强后可见结节增强。

实质型肿瘤T2信号明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少数病人有家族史和伴发视网膜血管瘤或胰、肾等部位病变,有利于诊断。

3.室管膜瘤:源于四脑室的室管膜瘤侵及小脑半球、蚓部,与小脑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前者囊变率低,常呈分叶状及斑点状细小钙化。

4.囊性胶质瘤:囊壁有不规则强化,壁结节多较大而强化不及血管母细胞瘤明显,不伴有异常血管流空影。

5.脑脓肿:有感染史,脓肿壁有环形强化,且厚薄一致,无壁结节。

脓肿周围水肿明显。

(参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7)6.出血:多发生在中老年,CT出血呈局限性高密度,无增强效应。

星胶伴出血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血肿周围出现增强现象。

7.转移瘤: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5。

桥角肿瘤鉴别诊断:1.听神经瘤:常以耳聋、耳鸣起病,三叉神经痛少见。

以内听道为生长中心,内听道扩大,两侧相差2mm有意义。

CT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一般会钙化,较少广基与岩骨相连,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MRI T1示低或低、等混合信号,T2为高等信号,呈鼠尾状突入内听道,边缘光滑,囊变多见。

2.脑膜瘤:发病年龄、病程与听神经瘤相似,但脑膜瘤的听力减退较轻,前庭功能改变不明显,而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症状较重,其不以内听道为中心,邻近岩骨尖有破坏和岩骨骨质增生。

CT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卵圆形肿块,均匀增强,与岩骨广基相连,内听道正常,有时肿瘤钙化。

MRI T1等信号为主,T2高信号,囊变少见,明显均匀强化。

(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4)3.上皮样囊肿(胆脂瘤):青年人阵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限于第三支,或有面肌痉挛、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或原因不明多次脑膜炎发作,听力减退不明显,前庭功能正常。

CT示低密度病灶,轮廓清,无囊变及强化,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可沿脑池窜行至颅中窝或脑干腹侧面,MRI信号与脂肪或脑脊液相似,T1高信号,T2信号减弱,与听神经瘤正好相反,“脂肪-脑脊液平面”为胆脂瘤破裂后的特殊表现,岩骨与内听道无改变。

4.三叉神经鞘瘤:早期出现非典型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和运动根受累症状,耳聋出现较晚较轻,肿瘤位于三叉神经节附近不累及内听道,故无内听道扩大。

CT等或低密度肿块,均匀或环状强化。

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听神经瘤MRI征像相似,常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颅底像可见圆孔或卵圆孔扩大。

5.蛛网膜囊肿:无内听道扩大,CT低密度,增强无强化。

6.胶质瘤:颅内压增高和小脑、脑干症状出现较早。

MRI示肿瘤从小脑、脑干或四脑室向桥角发展,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除小脑肿瘤囊变外,其余均明显强化。

颅底骨质无改变,内听道正常。

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肿瘤鉴别诊断:1.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出现邻近结构受压、颅内压增高及内分泌症状,头颅片示颅内压增高及松果体区异常钙化,儿童在该区出现直径超过1cm的钙化斑,应怀疑生殖细胞瘤。

CT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内含高密度钙化斑,肿瘤呈圆形或蝴蝶状,增强后肿块强化,边缘清晰。

MRI T1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边缘更清晰,T1和T2相肿瘤钙化斑为低信号。

生殖细胞瘤对放疗特敏感,故试验性放疗后病变可缩小或消失。

2.畸胎瘤:头颅片常见肿瘤钙化斑,如发现有牙齿或骨骼影,有助定性诊断。

CT扫描多为囊性,示混杂密度,边缘清晰,瘤内高密度钙化斑和低密度囊腔,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而囊变区不强化。

MRI T1示混杂信号:脂肪为高信号,实质为等信号,牙齿和钙化为低信号。

3.松果体细胞瘤:因松果体细胞有抑制性腺的作用,患儿不出现生殖细胞瘤的第二性征早熟,青、中年则表现性功能减退。

CT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如生殖细胞瘤明显。

4.胶质瘤(星胶、多形胶):肿瘤向四周组织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与生殖细胞瘤相似。

CT示混杂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

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瘤周有明显水肿带。

5.上皮样囊肿(胆脂瘤):CT示低密度,包膜有不全钙化和散在钙化斑。

MRI信号介于脑组织与脑脊液之间,T1低信号,T2高信号。

(见鞍区肿瘤鉴别诊断6及桥角肿瘤鉴别诊断3)脑室肿瘤:1.三脑室前:星胶、室管膜瘤、胶样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乳头状瘤、颅咽管瘤。

2.三脑室内:胶质瘤、室管膜瘤、粘液囊肿、乳头状瘤。

3.三脑室后(松果体区):胶质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表皮样囊肿、松果体细胞瘤。

4.四脑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5.侧脑室:前室管膜瘤、后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脑实质胶质瘤突入。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鉴别诊断:1.脑膜瘤位置较深与胶质瘤混淆,胶质瘤为不均匀密度病灶,边界常不规则和不清楚。

2.脉络丛乳头状瘤常位于三角区,主要发生在小儿和少年。

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

CAG对肿瘤定性有帮助:脉络膜前动脉增粗及肿瘤染色。

3.室管膜瘤多发生在前角或体部。

(参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脑室内外肿瘤鉴别:来源于脑室来源于脑室外1.肿瘤完全在脑室内 1.大部分瘤体突入脑室内生长,脑室呈向心性凹陷2.肿瘤周围有脑脊液环绕 2.病变与脑室壁呈钝角3.病变与脑室壁呈锐角 3.肿瘤与脑实质连接处有水肿4.脑室壁外突枕骨大孔区肿瘤不同组织来源:1.髓母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瘤由小脑扁桃体长入枕大孔区。

2.室管膜瘤和乳头状瘤由四脑室正中孔进入。

3.延髓内神经胶质瘤以室管膜瘤和星胶常见。

4.脑膜瘤由枕大孔区脑脊膜长出。

5.神经鞘瘤从后组颅神经以及上颈部脊神经根发出。

颅内钙化病灶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多为斑点装钙化,远不如少突胶质细胞瘤钙化明显,且常出现瘤内囊变和环形增强。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大脑半球(尤其额叶)略低或等密度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出现大而明显条状或斑片状钙化。

3.脑膜瘤:多呈斑点状均匀散布,肿瘤边界清楚,平扫均匀稍高密度,常伴骨质增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