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思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1、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2、定位诊断: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3、定性诊断: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 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① 痛温觉传导路,② 深感觉传导路。

2.节段性感觉支配3.周围性感觉支配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⑴完全性感觉缺失: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他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㈡刺激性症状:1. 感觉过敏2. 感觉过度3. 感觉异常4. 疼痛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㈣脊髓型: 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㈤脑干型: 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

2.中脑、桥脑病变: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㈦内囊型:“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㈧皮质型: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④小脑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根据一般查体与神经系统检查所获得的资料,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加以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一般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方面。

由于神经系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当损伤时即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位诊断是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结合神经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推断其病灶部位的一种诊断过程。

定性诊断乃系确定病变的病理性质和原因,即对疾病作出病理、病因诊断的过程。

因为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密切联系,且神经系统疾病不仅可由神经系统本身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它系统疾病,故在考虑定性诊断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症状和体征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其演变过程,参照有关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血管性疾病、中毒、代谢障碍、肿瘤、变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不可截然分开,如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在确定病变部位的同时也可推断出病变的性质,如内囊附近病损,多由动脉硬化合并高血压性血管疾病所致。

因而在不少情况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相互参考同时进行的。

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损害的部位。

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

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

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

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

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则有对光反射)。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方法包括:
1.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2.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显示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对于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对于癫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神经系统病理学检查:包括脑组织活检、脑脊液检查等,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病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神经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疾病的演进过程
一高血压病人, 情绪激动时突发讲话含糊不清, 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半h来院时呕吐一次 检查: Bp180/120mmHg, 患者示意左侧头痛,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侧上下肢肌力均2级, 右偏身感觉障碍 左基底节区出血可能性大
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疾病的演进过程
一老年病人患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多年, 无高血压病史, 午睡后发现右半身麻木, 手&上肢轻度无力, 晚饭后家 人发现症状加重, 在社区医院静滴血管扩张药, 翌日晨 起发现讲话不清\偏瘫加重而来住院 检查: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上肢肌力0级, 右下肢2~3 级, 右侧Babinski征(+), 右偏身感觉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1. 系统性疾病伴神经系统损害
▼ 许多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甲状旁腺
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疾病, 肝脏&肾脏病, 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 心肺 外科\脏器移植术中均可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 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神经系统症状分布广泛, 演变过程与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 ▼ 可同时出现脑\脊髓\周围神经\肌肉\关节&皮肤损害, 或出现不同症状的组合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0. 产伤&发育异常
▲ 围产期损伤: 常见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 轻症
病例可无症状, 中-重度病例出生后常见嗜睡\激惹\呼 吸困难\心律失常\痫性发作\姿势异常\角弓反张\瞳孔 固定&无反应状态等 ▲ 出生前数周或数月缺血&缺氧损害: 出生时或生后即 出现慢性脑病表现, 许多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是导致 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原因 ▲ 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 如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先天性强 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或代谢性肌病&脑病\脊髓损 伤或畸形可出现松软婴儿综合征(floppy infant syndrome)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神经内科】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原则【神经内科】ppt课件

脑干病变

一侧脑干损害:病变侧的脑神经受损症状 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双侧脑干损害:两侧脑神经、锥体束和感觉传导束受 损的症状。
医学课件
22
小脑病变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小脑蚓部病变:躯干的共济失调 小脑半球病变: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 急性病变--临床症状明显 慢性病变--可发挥代偿
医学课件
23
大脑半球病变

刺激性病损:痫性发作, 破坏性病损:易出现缺损症状 一侧病变:病灶对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额叶病变: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精神症状和 癫痫发作
医学课件
24
大脑半球病变

顶叶病变:中枢性感觉障碍、失读、失用; 颞叶病变:象限性盲、感觉性失语和钩回发作 枕叶病变:视野缺损、皮层盲及有视觉先兆的癫痫发 作 大脑半球弥散性损害: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肢体瘫 痪和感觉障碍
常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局灶性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发作、肢体麻木和瘫痪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增加,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肿瘤 细胞。颅脑CT及MRI检查很有必要。
医学课件
32
遗传性疾病
儿童和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起病,常 呈缓慢进行性发展。可有家族遗传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较易诊断,隐性遗传 病或散发病例不易诊断,未发病的携带者 或症状轻微者更不易发现 ,基因分析有助于 诊断。
医学课件 5
定位诊断

主要是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及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
医学课件
6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准则
医学课件
7Hale Waihona Puke 明确神经系统病损的水平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思路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思路

二、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易疲劳是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临床特征,肌肉活动时无力加重而休息时恢复。在病史采集中病人也通常会诉及活动后疲劳的休息后缓解的病史。查体时应能显示易疲劳性肢体近端对称性无力,没有感觉丧失,重复性动作试验肌力下降,短暂休息肌力恢复;持续向上凝视造成上睑下垂;无力常呈极端近身体中央性的,肌肉形态正常,没有萎缩或肌束颤动,肌张力和反射正常。
3、运动和感觉缺损的模式。皮质损害累及面部、上肢和躯干,但不累及下肢。即使小的皮纸下损害也累及全部联合纤维,因此皮质下损害引起完全性半侧瘫痪,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感觉。
4、视野缺损的表现。视觉通路大部分长度在皮质下,皮质损害一般不影响视觉纤维,视野缺损提示皮质下损害。
小结:神经解剖重要部位的疾病的特点
一、肌肉疾病
肌肉疾病往往引起肌肉近身体中央的对称性无力而无感觉丧失。例如当病人诉及双下肢或双上肢的近端对称性无力时,应观察或询问病人能否不用双手从轿车里出来,蹲下能否自行站起;或病人能否抱动小孩,能否抬起提起重物或者挑水等。值得注意的是肌病造成的无力很少局限于一侧,且真正的感觉障碍不应发生于任何局限于肌肉的疾病。体格检查中应可发现肢体近中央的无力,无感觉丧失,肌肉形态一般正常,没有萎缩和肌束震颤,肌张力通常正常或轻度降低,发射也正常或轻度降低。医.学.全在线
1、皮质损害的特殊表现。主侧半球皮质疾病最有帮助的症状是语言不能。非主侧半球皮质机能障碍常造成视空间障碍,病人常有忽略和否认意识。痫性发作几乎总是起源于皮质。
2、感觉缺损的类型。大多数初级感觉形式影响“丘脑”的意识而不需要皮质的感觉,因此有明显麻木、感觉丧失的提示为皮质下损害。皮质性感觉丧失更为精确,比如两点辨别觉,精确定位觉,实体觉,图形觉。
五、脊髓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脑干功能不全 (跌倒发作)
老年女性多见, 突发双下肢无力摔到, 有时可有跌伤。
4、猝倒发作 (catalepsy)
发作性睡病、睡瘫症、睡眠幻觉
5、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3、Brun综合征 头痛+意识障碍+体位影响
4、颅高压之高原现象 持续性头痛+ 一过性意识障碍、黑蒙
5、SAH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三、药物-代谢性 一过性意识障碍
1、酒精-镇静剂所致黑蒙 过量饮酒或药物中毒所致。 常有记忆障碍、思维不连贯。 其后有深度、 难以唤醒的睡眠。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麻醉剂过量 如Heroin 3、低血糖(外源性或内源性) 4、使用降压药 5、Erb瘘管 发作性肝昏迷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四、脑震荡 五、其他疾病 1、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快速换气 可导致全面性CBF降低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2、转换型或诈病
(假性昏迷) 大多为无反应状态, 往往扳开眼睑时有阻力病 有眼球的向下运动。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发作性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一、晕厥 1、神经源性
Shy-Drager综合征 老年,男性多见,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晕厥+ 其他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可有多种运动障碍 2、心源性晕厥
发作性 或一过性意识障碍
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脑血管功能不全
如TGA 持续数小时记忆、行为异常 2、癫痫 各种全面性发作、颞叶癫痫、 癫痫后无反应状态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言语困难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之言语困难
(二)后组颅神经病变
1、单侧病变 颅底病变(如鼻咽癌)、 斜坡肿瘤、脑膜炎等
2、双侧病变 Gullian-Barre综合征、 其他周围神经病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三)延髓病变
1、血管病 如Wallenberg综合征
2、延髓空洞症 3、进行性球麻痹(运动神经元病) 4、炎症 脑干炎、局部炎症性疾病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四)小脑病变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一、定义和表现 1、为参与发音肌肉的瘫痪、
疲劳、肌张力异常 或工作不协调所致。 2、表现: 用词正确但发音不清晰。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二、原因分类 (一)肌肉疾病
1、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可能吞咽言语困难为 MG的唯一表现。
2、肌病 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小脑蚓部病变: 吟诗状语言、爆破性语言 Charcot三联征
பைடு நூலகம்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五)锥体外系病变 1、肌张力增高
缓慢、生硬、低沉而含糊。 如Parkinsonism、Wilson病、 苍白球-黑质变性等。
2、肌张力降低或不自主运动
如舞蹈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
言语困难(构音障碍)
(六)双侧锥体系病变 (假性球麻痹) 构音困难+病理性脑干反射 +咽部肌肉麻痹
(七)功能性失音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题目: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及神经系统检查讲座内容摘要:神经系统定性、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即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的部位。

定性系统是为了确定疾病的病因,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溃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定位诊断:1、首先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辨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神经根、神经丛和周围神经),还是肌肉系统(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是否为其他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如:脊髓前脚细胞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症状主要是:①肌张力②病理反射是否存在③腱反射是否亢进。

一些大脑病变,如右侧上肢瘫痪,考虑左侧大脑深部的中枢病变;大脑中动脉堵塞出现三偏症状;额叶损伤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运动性失语为优势额叶下回病变引起。

小脑梗塞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外周神经病变如背神经、臂丛神经、腰丛神经、坐骨神经的病变,如腰椎椎间盘突出等。

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如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包括: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呈晨轻暮重的波动性变化,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2、其次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或系统性。

3、通常定位诊断要遵循一元论的原则。

4、定位诊断应高度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可能提示病变的主要部位,有时还可指示病变的性质。

5、定位诊断重应注意的问题: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在相应的病灶;疾病在发病之初或进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所在;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的某些先天性异常;临床上经常遇到无任何病史、体征,但辅助检查确意外的发现确切的脑不病。

二、定性诊断:从病因学上分类1、血管性疾病: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若年轻人考虑颅内动脉瘤,更年轻的考虑动-静脉畸形。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例分析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例分析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例分析神经系统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出现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引起各种症状,如头痛、痉挛、脑部功能障碍等。

下面将通过一个病例来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病例分析。

病例信息:患者为一名35岁女性,主要症状为持续头痛和肢体无力,且伴有说话困难和呕吐。

患者描述头痛为持续性、搏动性,程度逐渐加重。

肢体无力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感,行走时腿部无力。

说话困难主要表现为说话不清晰、咀嚼困难。

患者还提到最近几天有频繁呕吐的情况。

患者过去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明显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脑部疾病,需要进一步定位和诊断。

首先,考虑到患者的头痛是持续性和搏动性的,并伴随着肢体无力、说话困难和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颅内压增高可能由于颅内肿瘤、脑出血、脑膜炎等引起。

需要进一步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或CT扫描,来排除颅内肿瘤或其他结构性病变。

其次,患者的肢体无力可能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有关。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是指影响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导的疾病,可能导致肢体无力。

进行进一步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EMG)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测(NCS),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最后,考虑患者的说话困难和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与脑干的功能异常有关。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分,控制呼吸、消化、说话等基本功能。

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脑干功能检查,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或脑干运动诱发电位(BAEP),来评估脑干的功能状态。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上述检查结果,可以帮助确定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例如,如果脑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颅内肿瘤,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肿瘤生物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如果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存在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血液检查或遗传检测。

如果脑干功能检查异常,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脑干造影或脑干活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两个部分。

中枢神经主管分析、综合、归纳由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周围神经主管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病学,就是研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的一门学科。

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表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精神、语言、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三个步骤:详细的临床资料:即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着重神经系统检查。

定位诊断:(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的结果)用神经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有关临床资料,确定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

(总论症状学的主要内容。

)定性诊断:(根据病史资料)联系起病形式、疾病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个人史、家族史、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初步的病因性质(即疾病的病因与病理诊断)。

(各论各个疾病单元中学习的内容。

)辅助检查:影像学有CT、MR、SPECT、PET、DSA等;电生理有EEG、EMG、EP等;脑脊液检查。

感觉系统一.感觉分类㈠特殊感觉:嗅、视、味、听觉。

㈡一般感觉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

3.皮层觉(复合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等。

二、感觉的解剖生理1、感觉的传导径路: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有两条:①痛温觉传导路,②深感觉传导路。

它们都就是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但它们在脊髓中的传导各有不同。

第一神经元: 均在后根神经节第二神经元: (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⑴痛觉、温度觉:后角细胞⑵深感觉: 薄束核、楔束核⑶触觉: 一般性同⑴,识别性同⑵第三神经元: 均在丘脑外侧核。

感觉的皮质中枢:在顶叶中央后回(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呈对侧支配)2、节段性感觉支配:(头颈)耳顶联线后C2、颈部C3、肩部C4;(上肢)桡侧C5-7、尺侧C8-T2;(躯干)胸骨角T2、乳头线T4、剑突T6、肋下缘T7-8、脐T10、腹股沟T12-L1;(下肢)大腿前L2-3、小腿前L4-5、下肢后侧S1-3、肛门周围S4-5。

3、周围性感觉支配:了解周围性支配的特点。

4、髓内感觉传导的层次排列:有助于判断脊髓(髓内、外)病变的诊断。

三.感觉障碍的性质、表现㈠破坏性症状:1、感觉缺失: 对刺激的感知能力丧失。

⑴完全性感觉缺失: 各种感觉全失。

⑵分离性感觉障碍: 同一部位某种感觉缺失,而其她感觉保存。

2、感觉减退(刺激阈升高):㈡刺激性症状:1、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较强的感觉。

2、感觉过度:感觉障碍基础上,感觉刺激域增高,反应强烈,时间延长。

3、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爬、束带等。

4、疼痛:局部、放射、牵涉性等。

四.感觉障碍类型㈠末梢型:四肢远端性、对称性,伴周围性瘫。

(多发性神经炎)㈡神经干型:受损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各种感觉障碍,伴周围性瘫痪。

(单神经损害:正中神经损害、股外侧皮神经炎)㈢后根型:节段性各种感觉障碍,伴神经根痛(放射性剧痛)。

(颈椎病致C5-6神经根损害)㈣脊髓型:1、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

(脊髓炎、压迫症)2、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同侧深感觉障碍(伴肢体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

(髓外肿瘤、脊髓外伤)㈤脑干型:(脑血管病、肿瘤、炎症)1、延髓(一侧)病损时:交叉性感觉(痛温觉)障碍(同侧面部、对侧躯体)。

2、中脑、桥脑病变: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多伴交叉性瘫痪。

㈥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自发性疼痛与感觉过度。

(CVD)㈦内囊型:“三偏”。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偏瘫、同向偏盲。

(CVD)㈧皮质型: 对侧单肢感觉障碍。

(CVD)1、刺激性:感觉型癫痫发作。

2、破坏性:感觉减退、缺失。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所讲的“运动”,指的就是骨骼肌的运动。

神经运动系统就是由四个部分组成:①下运动神经元;②上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统; ④小脑系统。

随意运动系统一、解剖生理(随意运动神经通路)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

①运动中枢中央前回。

躯体皮质定位顺序。

②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从运动中枢神经元(大锥体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了锥体束(锥体系)。

锥体束实际上就是由皮质脑干(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两部分的传导束组成。

③下运动神经元脑干的运动神经核细胞,脊髓的前角细胞。

运动中枢与肢体的关系就是:对侧支配关系!二、临床表现肌力:就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的能力。

肌力的减弱或消失,称为:“瘫痪”。

肌力完全丧失,称为完全性瘫痪;肌力不完全丧失,称为不完全性瘫痪。

1、肌力分级(6级计分法)0度完全瘫痪;Ⅰ度仅有肌肉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Ⅱ度只能平移运动;Ⅲ度能作抬高运动,不能对抗外力;Ⅳ度能抵抗阻力运动;Ⅴ度正常肌力。

2、瘫痪的性质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3、瘫痪的形式⑴单瘫、⑵偏瘫、⑶交叉瘫、⑷截瘫、⑸四肢瘫。

三、瘫痪的定位诊断(瘫痪的类型)㈠、中枢性瘫痪1、皮质型:⑴刺激性:对侧肢体乍克逊癫痫发作。

⑵破坏性:(“单瘫”)2、内囊型:(“三偏”): 对侧肢体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

3、脑干型(“交叉瘫”): 同侧颅神经瘫,及对侧身体中枢性瘫。

⑴中脑: Weber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⑵桥脑: Millard-Gubler综合征(同侧展、面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4、脊髓型:(“截瘫”“四肢瘫”):无颅神经损害,损害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常伴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⑴高颈段(C1-4 ):四肢中枢性瘫⑵颈膨大(C5-T1):上肢周围性瘫,下肢中枢性瘫⑶胸段(T2-12):下肢中枢性瘫⑷腰膨大(L1-S2):下肢周围性瘫▲脊髓半切征(Brown-Sequard综合征)同侧肢瘫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㈡、周围性瘫痪5、前角型: 节段性弛缓性瘫,无伴感觉障碍,可伴肌束或肌纤维颤动。

6、前根型: 节段性弛缓性瘫,常伴根痛与节段性感觉障碍。

7、末梢型: 四肢远端性对称性弛缓性瘫伴感觉障碍。

锥体外系统㈠、解剖生理锥体外系统(纹状体)的主要功能:①调节身体的姿势;②维持(动作时)一定的肌张力;③负担半自动的刻板的及反射性的运动(如走路时两臂摇摆等联带动作、表情运动、防御反应、饮食动作等)。

㈡、临床表现锥体外系统病变时,产生肌张力变化与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状。

1、旧纹状体病变(又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病变部位:黑质、苍白球。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

2、新纹状体病变(又称: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多综合征)病变部位:尾状核、壳核。

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不自主运动)。

小脑系统㈠、解剖生理小脑的主要功能: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

(小脑半球与肢体就是同侧支配关系)㈡、临床表现小脑病变的主要症状就是: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肌张力减低。

1、小脑中线(蚓部)损害:头、躯干、双下肢共济失调;醉汉步态;言语障碍。

(多见于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2、小脑半球损害: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上肢较下肢重,精细动作最重;眼球震颤;肌回跳现象阳性。

(见于小脑肿瘤、星形胶质细胞瘤等)反射反射就是最简单、也就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

它就是机体对刺激的非自主反应。

反射最基本的解剖学基础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5个部分,即: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元、③连络神经元、④传出神经元、⑤效应器。

因为每个反射弧都就是通过它自己固定的脊髓节段、与传入、传出的周围神经,所以,通过对反射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或判断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

故其对定位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㈠深反射(腱反射、肌牵张反射):指肌肉受到突然的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

临床上常通过刺激(叩击)肌腱引起这种反射,又称为腱反射、肌牵张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颈5-6)2、肱三头肌反射(颈6-7)3、桡骨膜反射(颈5-8)4、膝反射(腰2-4)5、踝(跟腱)反射(骶1-2)深反射减弱或消失:①周围性瘫痪,②肌肉疾病(如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③神经性休克,④深昏迷、深睡、深麻醉、或大量镇静,④某些健康人(另外:精神紧张、注意力集中于检查部位者,可转移注意力克服)深反射增强:锥体束损害(因为深反射正常情况下受锥体束的抑制。

常伴反射区扩大)某些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疾病:(神经症、甲亢、手足搐搦症、破伤风等)㈡浅反射:指刺激皮肤、粘膜、角膜所引起的肌肉急速收缩反应。

1、腹壁反射(上:胸7-8)、(中:胸9-10)、(下:胸11-12)2、提睾反射(腰1-2)3、肛门反射(骶4-5)浅反射减弱或消失中枢性或周围性瘫痪;昏迷、麻醉、深睡、一岁以内婴儿。

㈢病理反射: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当中枢神经有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

1、Babinski2、Chaddock3、Oppenheim4、Gordon5、Hoffmann6、Rossolimo●病理反射阳性的临床意义:锥体束受损的重要体征(最重要)。

一岁以下婴儿则就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由于锥体束发育未成熟)。

昏迷、深睡、大量镇静药后呈阳性。

附:脑膜刺激征(脑膜、神经根受激惹的体征):1、颈强直;2、克匿格(Kernig)征;3、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颈椎病/关节炎/TB/骨折/脱位(颈强直);坐骨神经病变。

颅神经概述:1、颅神经属周围神经,共12对,可用罗马数字依次命名: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2、颅神经Ⅰ、Ⅱ属大脑的神经纤维束,其她10对均系于脑干,脑干内有其神经核:Ⅰ、Ⅱ大脑(实际上就是大脑的一部分,习惯上将其归于颅神经)Ⅲ、Ⅳ中脑┓Ⅴ~Ⅷ桥脑┣脑干Ⅸ~Ⅻ延髓┛(主要支配头面部)3、颅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的神经纤维的成分,其中:感觉N: Ⅰ、Ⅱ、Ⅷ;运动N: Ⅲ、Ⅳ、Ⅵ、Ⅺ、Ⅻ;混合N: Ⅴ、Ⅶ、Ⅸ、Ⅹ;含副交感f: Ⅲ、Ⅶ、Ⅸ、Ⅹ。

4、颅神经核多属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唯Ⅶ核下部与Ⅻ只受对侧皮质延髓束单侧支配。

所以,一侧皮层脑干束损害时,多数颅神经不呈现上运动神经元(核上)性瘫痪的症状,而只出现病灶对侧下面部表情肌与舌肌瘫痪。

一、嗅神经(Ⅰ)解剖生理(略)临床症状嗅神经病变时,有以下两种症状:1、嗅觉减退或消失──见于鼻炎(双侧)、嗅沟瘤等。

2、嗅幻觉发作──见于嗅中枢病变,⑴精神病,⑵皮质性癫痫。

二、视神经(Ⅱ)解剖生理(略)视觉传导路(要求掌握!)临床症状:1、视力及视野障碍:⑴、视神经─────同侧全盲┏中部─双颞侧偏盲⑵、视交叉┫┗外侧部─鼻侧偏盲⑶、视束─────对侧同向偏盲⑷、视辐射─────对侧同向象限盲(光反射存在、黄斑回避)⑸、枕叶(视中枢)──对侧同向偏盲(刺激性病变:视幻觉)2、视乳头异常:⑴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⑵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解剖生理动眼神经: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