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贫困原因及对策共24页文档
1
中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 国科学院最新完成的《2019中国可持续发 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发展中的人口压 力依然巨大,按2019年标准贫困人口仍有 2688万,而按2019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 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
目录CONTENTS
1 中国的贫困现状
2
马克思贫困理论
3
产生贫困的原因
4
相关解决对策
资 讯
1
一、中国的贫困现状
中国贫困地区近半农村学生每天只吃两顿饭
资 讯
【CUTV报道】据中国青年报(记者 谢湘)消息 在第23个 “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学生营养
与健康促进会今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儿童少 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引起劳动者就业的困难,这是资本主义贫 困的技术基础。一方面是新增就业人口要大于正常的退出就业人口,造成 了新增就业人口的就业难题;另一方面,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被排挤 的劳动人口再就业问题在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以及自然灾害到来时就会雪 上加霜,难以克服。其实,马克思并没有讲资本主义全面的经常的贫困, 因为“常备的过剩人口”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强调 的是失业工人在危机到来时更容易遭遇贫困的情形。
•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马克思关于三种剩余 人口的论述来分析我国的贫困问题。农民 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从而掩盖了他们失 业和半失业状态,这是一种隐态;其中的 农民工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就是一种显 态,他们成为了过剩人口,即“潜在的过 剩人口”或“流动的过剩人口”。当农村 剩余劳动力涌向市场经济活跃的地区,实 现劳动力资源在地区间的重新配置,使输 出者获得新的就业机会和创收机会。同时, 在流动过程中实现输出者技能和素质的提 高,这对于减缓农民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贫富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
贫富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贫富差距过大这一话题成为当今的热议焦点。
追其溯源,有以下形成原因: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都是按照社会体制确定其流向,随着私有制逐渐形成,资产自然会流向部分人手中。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前进,毕竟人类社会由原始向奴隶再向封建的过度是进步的。
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资本家通过最大价值的获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此基础上聚集物质财富,我们今天看到的发达国家之所以基尼系数普遍维持在较低数值,是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一定的财富发展和积累阶段,他们已经度过了残酷的被剥削和被压榨时代。
国情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贫富差距加大,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我们用30年的时间做了别人100年甚至200年的事,由于发展过快,许多均衡制约的制度没有及时实施,如社会保险制度。
在没有均衡的法令出台前,贫富的差距仍将继续扩大。
资源人的利益实现从来源上一般需要两大资源——先赋资源和自致资源。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财富往往被哪些先赋资源与自致资源都掌握的人所有。
但是同时掌握两类资源的并加以运用的人是少数人群,因而从形成原因上说,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按劳分配”,反映了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差异的合理性。
贫富差距的形成,不会是一个单调的过程,它不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直在扩大,或者一直在缩小。
它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究其本质是矛盾的转化,当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差距双方的暴力冲突,如果要避免冲突,统治者必须在冲突形成之前进行财产再分配,否则贫穷阶级将以革命的形式夺取富人的财富。
然而,革命后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结果也只能是相对的均衡,财富的完全均衡化不可能实现,所以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到一定程度,又将转向财富向某些阶层积聚的状态。
发展中国家落入贫困陷阱的制度因素探析
发展中国家落入贫困陷阱的制度因素探析摘要:在经济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经济学家们关于“国富国穷”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哈罗德和多玛认为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物质资本的匮乏,只有物质资本超过一定的门槛,国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匮乏的同时却存在普遍的资本浪费的现象。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默和卢卡斯指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入贫困,主要原因在于其人力资本的低水平。
他们的缺陷在于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
新制度学派则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国家贫困的原因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文章在新制度学派观点的基础之上,分析制度与贫困的互动机制,指出导致发展中国家陷于持续贫困的制度因素。
文章在最后提出,发展中国家跳出贫困陷阱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权威的政府。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贫困陷阱;制度一、引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David ndes(1990)[1]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一个经济学家们一直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尽管世界各国都经历了普遍的经济增长,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极端贫困的状态也是不争的事实。
自20世纪40年代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以来,发展经济学家们就一直把研究重点聚焦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上。
虽然发展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些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减贫项目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我们仍应该注意到,贫困问题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存在自我强化的机制和路径依赖的特征(其中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便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把本国经济的低绩效归结到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的国际条件和一些外部条件上,将自身低效率的制度和经济结构合理化从而使现存的低效率的制度框架得到强化),使得贫困在这些国家逐渐成为一种稳态,并形成“低效率的制度——贫困——低效率的制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从而产生经济学家们所普遍关注的“贫困陷阱”。
发展中国家落入贫困陷阱的制度因素探析
发展中国家落入贫困陷阱的制度因素探析摘要:在经济理论发展的各个阶段,经济学家们关于“国富国穷”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哈罗德和多玛认为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物质资本的匮乏,只有物质资本超过一定的门槛,国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匮乏的同时却存在普遍的资本浪费的现象。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默和卢卡斯指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落入贫困,主要原因在于其人力资本的低水平。
他们的缺陷在于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
新制度学派则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国家贫困的原因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文章在新制度学派观点的基础之上,分析制度与贫困的互动机制,指出导致发展中国家陷于持续贫困的制度因素。
文章在最后提出,发展中国家跳出贫困陷阱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权威的政府。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贫困陷阱;制度一、引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David ndes(1990)[1]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一个经济学家们一直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么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从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尽管世界各国都经历了普遍的经济增长,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极端贫困的状态也是不争的事实。
自20世纪40年代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以来,发展经济学家们就一直把研究重点聚焦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上。
虽然发展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些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减贫项目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我们仍应该注意到,贫困问题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存在自我强化的机制和路径依赖的特征(其中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便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把本国经济的低绩效归结到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的国际条件和一些外部条件上,将自身低效率的制度和经济结构合理化从而使现存的低效率的制度框架得到强化),使得贫困在这些国家逐渐成为一种稳态,并形成“低效率的制度——贫困——低效率的制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从而产生经济学家们所普遍关注的“贫困陷阱”。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分析
发展 中国家通常是指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 民生活水 平相对较低 的国家 , 这 些 国家人 均 国民生产总值 和社会财 富一般处 于 中等水 平, 处 于“ 发达 ” 与“ 不发达 ” 之间 。这些 国家地 区间 的经济发展水 平差距 大 , 导致贫 富差距 大 , 在落后 地 区, 一些 贫 困人 民的基本 生 活条件还得 不到满足 。贫 困限制 了发展 中 国家 经济 的发展 , 根 除 或至少减 少贫困成为发展经济 的核心 问题 。
消极 的影 响 , 各 个国家为消除贫 困采取 了不 同的政策 , 对城 市品 贫
璐
2 3 0 6 0 1 )
(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 , 安徽 合肥
( 一) 发展 中国家贫 困的根源 1 . 社会历史 因素 从 社会 历史的角度来看 , 发展 中国家之所 以贫 困, 第一 是 由于
外 国侵 略 , 帝 国主义 、 殖 民主义 的长期掠夺 和剥 削 , 大量 的财 富和
( 一) 发展 中国家贫困现状 世界 银行在 2 0 1 3年 发布 的最 新 《 世 界 发展指 标 》 报 告 中称 , 过去 三十年来 , 全 球 贫 困 人 口快 速 减 少 , 2 0 1 3年 , 全 球 极 端 贫 困 人 口总 数在每个 发展 中地区都有 所下降 , 极端贫 困人 口 占总人 口的 比率 已经下降到 1 9 9 0年 比率 的一半 以下 。发 展 中国家极 度贫 困 人 口的平 均收人持续上升 , 稳步接近世 行 日均 1 . 2 5美元 的贫 困线 标准 , 但是仍然约有 l 2亿人 口处 于极端 贫困 中 , 占发 展 中世界 总 人 口的 2 1 %, 其 中有 约 4亿是 儿童 , 占极贫 人 口的三分 之一 。分 析发 现 , 有7 8 % 的极贫 人 口在农村 。并且 除 中 国和印度 以外 , 处 在极端贫穷水 平的个人 , 其贫穷程 度和 3 0年前 的极端 贫穷人 口相
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
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西方社会产生一定的落差。
这将导致近代中国贫穷落后。
鸦片战争是中国发展历史上重要转折点,也可以说近代中国的落后是从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灾难重重的时代。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现有的利益,要求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利益,为了夺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开始了疯狂的侵略中国,据统计从1840年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列强门在中国发动的战争有几千次,而几乎每场战争都会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代价是惨重的,战争后的条约一步步削弱着中国本就不强盛的国力。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定一方面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更加剧了中国的阶级矛盾,在如此的社会条件下又如何能够发展?近代中国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战争似乎成了家常便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
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
毕竟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长期存在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封建思想使中国的发展无法走出怪圈。
在中国封建主义延续了几千年,长期的停滞和固步自封而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忠孝、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上下尊卑、夷夏之防以及经济上的重农抑商等等观念相互交织,都日益成了束缚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强大枷锁,导致一些新的思想与理论无法在中国传播,从而阻碍了中国接受先进的制度与思想。
终于在近代数百年间随着西方的发展而不断落伍,其局限性在鸦片战争爆发后便全面暴露出来。
这导致人们在当外来入侵者到来时,很多时候不知所措,眼看着入侵的发生。
中国已经走过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明清以后就渐渐没落了。
自满清入关后,采取了一系列愚民治民的政策,比如文字狱就压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进步,又如学堂的卧碑上的禁令,就限制了民众的言论、结社、出版的自由。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及对策研究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境和社会问题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焦点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远远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
一. 原因分析1.1 资源贫乏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资源匮乏,无法支撑其经济发展。
例如,非洲国家的石油、黄金资源,南美洲国家的橡胶资源等,这些本应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但因为资源利益的不均衡分配和外国矿业公司等外部影响力的剥削,导致发展中国家难以依靠自身资源来开展经济发展。
1.2 教育匮乏教育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缺乏或质量不稳定,是一个让人堪忧的现实。
很多学校只有简单的教室和简陋的学习设施,往往无法满足当地年轻人的学习需求。
因此,不少人的知识储备有限,难以胜任现代社会所需的复杂工作。
1.3 不适宜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之一。
包括国内政治现状不稳定、缺乏政治透明度、强权政治等,甚至一些国家还存在着族群之间的激烈斗争和宗教冲突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最终导致了国家落后。
二. 对策探究2.1 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制度改革,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法律和政策,建立起具有可预见性、可稳定性和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通过扩大开放、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
2.2 加强教育教育才是未来,要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不稳定的局面。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培训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对职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对于1亿以上的失学儿童及贫困地区学校的建设和支持。
通过开展各类知识普及活动及建立国家教育基金等措施,协助教师培养高雅教育和人文素质。
2.3 尊重本土文化尊重本土文化,保护社会过程中自有的各种异质性文化,让它发展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这些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还可以使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2)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当人均收入开始增长时,由于收入增加使营养、医疗卫生条件等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从而人口增长加快。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限度后,人口增长率达到最大值,这意味着人口死亡率下降到最低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人均收入的增加不会引起人口增长率的进一步上升。
3.经济政策。坏的经济政策,会阻碍经济的增长,使之无法进行,也可以使已经开始的增长停顿下来。经济发展本身,尤其在早期阶段,会造成社会与政治的高度紧张,从而削弱增长所必需的稳定基础。对政治环境的理解,是制定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要素。对政治环境的理解应始于一种认识,即政治是由政治家而非哲人领导的。哲人可以不管国内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在杰出的工程师和经济学家的帮助下,设计出使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发展计划。政治家则必须保证首先采取步骤,使那些选举他们当政的大众能继续支持他们,或者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免各种政策产生新的对立派,或者是旧的对立派别活跃起来,不同势力的要求和目标造成了经济政策抉择上的困难。所以政治与政策揉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国家能够有历史长久的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却不能。
因此,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于资本形成不足。由此可见,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和关键所在,它实际上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阶段。
4)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1957年,缪尔达尔出版了《富国与穷国》一书,1968年又出版了《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在这两本书中,缪尔达尔考察了一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贫穷、制度落后等问题。在分析了产生贫困的原因时,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因收入低下而导致的愈来愈贫穷的困境。
4.制度因素。
谭祟台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安排不足,政治和法律制度常常是不完整或落后的,各种寻租行为和腐败行为盛行。政治结构和权贵统治阶层(例如大土地所有者、城市的实业家、银行家、外国工厂主、工会领导人)的既得利益和他们的忠诚将会从根本上决定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战略,以及有效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主要障碍在什么地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的不同部分中的权利和利益集团本身就是这些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的产物,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更大的程度上由少数有权势的上层人物统治着。因此,收入分配制度就会极端不平等,对特权阶层的保护就会严重阻碍其经济发展。一国没有这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相应变革(例如土地占有制度、管理模式、教育结构、劳动力市场关系、财产权利、物质与金融资产的分配与控制、税法和继承法、信贷的提供等等的变革),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不可能的。
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之我见
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及发展途径探析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仍然贫穷落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差甚远。
由此,我们将对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以探析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相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根据理论,笔者将从内外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内因1.资源丰富导致经济增长模式粗放。
有的发展中国家资源非常丰富,如中东地区。
因为资源的富有,这些国家人民满足于靠简单的卖资源生活发展,只考虑消费的方式,而不考虑改善粗放的经济结构。
同时因为资源的富有,也导致该地区历来成为国际战略要冲,各国为资源而战,大量的国内资本积累被用于武器装备国防开支。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粗放的经济结构使得这些国家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在国际贸易中存在较大的剪刀差,这也就使得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人口众多,国民素质整体偏低。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仅中国和印度就占据了全球人口的40%。
拉美及非洲人口还在急剧增加。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的抚养、生活费用就越多,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就慢。
人口增长过快,同时也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均教育投入较少,因此人口素质总体偏低。
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在当今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最关心的问题。
3.环境恶化,民族宗教矛盾重重。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式,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因素有哪些?
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原因: 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扩大地区的殖民掠夺禁止所有黑人编制亚麻或羊毛制品,纺羊毛绒或者梳理毛。
禁止他们在任何制铁工厂和铁条加工工厂工作。
如果他们建立了制造业,政府就必须阻止他们的发展。
现实原因: 自由贸易中的脱工业化与赢者通吃效应。
历史与今天的情况极为相似,处于脱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农产品可以大量出口到欧洲和美国的诱惑,从而忘记了自身工业的发展。
但是,任何国家都不曾在没有工业部门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出口粮食而变得富裕。
然而,目前出现的新问题是: 富裕国家对贫困国家生产的农产品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作为生产者的贫困国家自己的国内市场不足,只能依赖于发达国家。
根本原因: 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次序没有改变。
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只能得到极少的利益。
多种原因: 环境保护,贸易保护主义。
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分析及对策国商0905 陈韵仪(38)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国家的分类,我们总是习惯从经济发展水平将他们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
已开发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但是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意味着就有较先进的科技水平(比如沙特阿拉伯开发石油,瑙鲁开发磷肥等)。
目前被联合国明文确认的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44个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
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发展中国家在数量和地域范围上都比发展中国家要大得多,况且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将近70%的资源能源,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拥有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还要好的自然条件,但为什么经过长期的发展,仍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呢?接下来笔者将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分析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外部原因探寻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一定不能忽视外部原因。
这些外部原因可归结为: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贸易地位不利。
经济秩序不合理。
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经济和政治优势建立起来的一套有利于其自身的“游戏规则”。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也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这一机遇。
但是许多经济组织和贸易促进组织实际上都被发达国家控制,发达国家是这些组织的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这些政策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
某些政策看起来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开国门,进行对外贸易,但是却忽略了,或者说是故意忽略了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农业基础,实则是打乱了该国原有的经济发展计划,甚至破坏了该国的经济主权。
打开国门,也就意味着开放国内市场,外国资本可以进入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贫富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
贫富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贫富差距过大这一话题成为当今的热议焦点。
追其溯源,有以下形成原因: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都是按照社会体制确定其流向,随着私有制逐渐形成,资产自然会流向部分人手中。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前进,毕竟人类社会由原始向奴隶再向封建的过度是进步的。
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资本家通过最大价值的获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此基础上聚集物质财富,我们今天看到的发达国家之所以基尼系数普遍维持在较低数值,是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一定的财富发展和积累阶段,他们已经度过了残酷的被剥削和被压榨时代。
国情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贫富差距加大,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我们用30年的时间做了别人100年甚至200年的事,由于发展过快,许多均衡制约的制度没有及时实施,如社会保险制度。
在没有均衡的法令出台前,贫富的差距仍将继续扩大。
资源人的利益实现从来源上一般需要两大资源——先赋资源和自致资源。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财富往往被哪些先赋资源与自致资源都掌握的人所有。
但是同时掌握两类资源的并加以运用的人是少数人群,因而从形成原因上说,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按劳分配”,反映了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差异的合理性。
贫富差距的形成,不会是一个单调的过程,它不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直在扩大,或者一直在缩小。
它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究其本质是矛盾的转化,当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差距双方的暴力冲突,如果要避免冲突,统治者必须在冲突形成之前进行财产再分配,否则贫穷阶级将以革命的形式夺取富人的财富。
然而,革命后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结果也只能是相对的均衡,财富的完全均衡化不可能实现,所以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到一定程度,又将转向财富向某些阶层积聚的状态。
中国走上贫穷落后的原因剖析
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1,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2,经济形态上的自然经济与抑商政策;3,思想文化上的保守封闭与专制政策;4,对外关系上的华夷观念与锁国政策;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是以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基本统治形式。
这种统治形式,曾经推进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统一,为中国古代文明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
但是,这种专制统治是建立在“君权神授”和人民无缘参与政治的基础上。
其结果是官僚特权、人治与腐败,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扼杀。
在当时,清朝的专制统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框架内缺乏创新机制,因此无法应对新时代来临的挑战而最终走向衰落与灭亡。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结构,这种小农经济比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具有更多的活力,为中国的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自然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封闭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剥削和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则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正常生长,阻碍了经济形态向现代经济形态的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独树一帜。
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
但作为小农经济的产物,传统思想文化中固有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尤其是清朝时期统治阶级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则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曾经是世界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文明之邦,曾经是八方来朝(朝贡体系)、热闹非凡的东方大国,在明清时期却关闭国门,实行严厉的海禁与闭关政策,限制中外交往。
这固然有出自保护本国的原因(以为隔绝中外交往可以免受外来的干扰和冲击),但根源主要是传统社会抑商观念以及“天朝上国”(华夷观念)的心态。
由于闭关锁国,使我对世界大势茫然不知,自我孤立于世界大潮之外,导致中国近代化迟迟未能起步,最终落后挨打。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提纲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提纲
一、绪论
目前贫困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它一直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影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呢?当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原因。
对这些原因的探讨将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克服自身的一些困难和弱点,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更多利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
二、本轮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一)历史根源
1.封建性根深蒂固一直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与掠夺
3.民族问题、民族冲突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
1.自然资源短缺
2.自然灾害多而频繁
3.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国家的制度因素
1.政治制度因素
(1)民主制度的缺乏
(2)国家的外交政策影响
2.经济制度因素
(1)经济基础差
(2)贫富差距大
(四)社会因素
1.人口过度增长,人口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
2.人口素质低
3.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五)国际因素的影响
1.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2.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
3.国际贸易地位不利
4.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总结
不同国家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且远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那些因素。
再说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的。
而且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很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只要发展中国家能够认识到阻碍自身发展的那些因素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走向联合与互助共同对抗发达国家,同时把握好全球化这把双刃剑,那么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走向繁荣和富强的。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为什么说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1840年,一炮打响了中国,也打开了轰轰烈烈的近代史的扉页。
在封建的中国人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时,我们的门户渐渐洞开了,而且是强迫式的。
中国和世界发誓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中国人打开了眼界,有了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和新的思想……但是,为什么近代中国被列强打开了门户后,中国开放了,却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广阔市场呢?按理说,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分种,那为什么民族资本壮大不起来呢?因为这种开放是不平等的开放,是以丧失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应该有的主权为代价的!是那些侵略者迫使中国在各种不平等条件下开放的。
帝国主义制造了个矛盾:一方面他们迫使我们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又迫使我们落后,落后到没有能力对外开放……很明显,因为中国落后,所以不断挨打;因为不断挨打,所以中国更加落后。
近代的中国,在各方面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帝国主义给予了我们记起严重的阻力!!!他们利用封建的土地关系来剥削中国人民,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
可以说,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剥削。
中国封建社会里孕育的那搓资本主义小萌芽,之所以没能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其原因也是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经济命脉和政治的控制。
这棵小萌芽遭到了具有种种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占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特权”,依靠这些特权,他们可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他们的投资都是没有输出的投资。
为什么说是没有输出的投资呢?很明显,因为那些巨额的投资几乎都来自于贸易中的暴力、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以及他们以欺诈勒索方式占有的土地等。
总之,他们的巨额投资都来自于对中国的掠夺,贫穷落后的中国就如小羊羔般任人宰割。
这样,前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中国在打开门户后,要想摆脱贫困落后的地位,首先要摆脱帝国主义的通知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只有用自己的力量争取民族的独立,恢复国家的主权,才能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发展正常平等的对外开放。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作者】甘剑斌【作者简介】甘剑斌,1966年生,现为苏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由经济的、政治的,内部的、外部的,历史的、现实的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而且这些原因也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对此,笔者以内部和外部原因为基本线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试图对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进行理性的界定。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外部因素,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
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占有的优势地位,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建立起来的一套有利于其自身的“游戏规则”。
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WTO)为支柱,主要体现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金融三大领域。
这种建立在少数国家居垄断地位基础之上的国际经济秩序必然会在多方面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体制下,国际生产是以不合理的分工为基础的。
帝国主义的长期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单一型的经济结构,工业虽有所发展,但一、二种农牧产品或初级矿产品仍然是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命脉。
如博茨瓦纳的养牛业产值就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
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既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又对外部消费与需求造成极大的依赖,从而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主动权,贫困落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国际贸易是以不等价的交换为特征的。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必然会造成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和不平等的贸易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和便利条件,人为地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而压低农矿产品的价格,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盘剥发展中国家。
1965~1986年,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价格平均提高2.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5.5%。
试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
试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摘要:发展中国家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不发达国家。
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二战后,虽然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但经过国家独立发展,很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贫困的现象,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这种贫困的现象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
本文通过历年来的一些代表性国家的相关事实政策活动就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贫困;原因一、发展中国家,贫困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处于不平等的被动无权、受剥削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
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南方国家。
[1]这些概念同时被用于世界政治与经济之中,只是侧重点不同。
民族独立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偏重于政治方面,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则带有经济色彩。
本文更多地采用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贫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贫困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指难以将生活维持在经济上最低水准的状况。
广义贫困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如人口寿命、营养、教育、医疗、生存环境及失业等方面的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贫困的概念逐步由狭义的纯经济层面向广义的影响生存质量的多层面过渡。
贫困概念界定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点在世界银行和国际权威组织的定义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世界银行在《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全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得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处于贫困状态。
发展中国家贫穷恶性循环的原因及解决方式
发展中国家贫穷恶性循环的原因及解决方式2012经济学二本付哲文众所周知,发展问题是21世纪的一个全球性的核心问题,各国都将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
即使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样的灾难,全球经济依然在恢复和发展。
然而在当下的国际大环境中,部分国家却陷入了经济不断衰退、国民收入持续缩水、人民生活日益窘迫的窘境。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解释这一问题,就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原因,并非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
让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循环来看:首先,从供给方面看,资本形成有一个恶性循环。
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不得不把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而又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低生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
周而复始,形成“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然后,从需求方面来看,资本形成同样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这就意味着较低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使得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水平。
这样,形成“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效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
这是大部分经济持续衰退的发展中国家陷入贫穷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当一个国家的政治局势持续动荡时,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将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停滞或是畸形发展:例如现在的乌克兰,战争导致边境地区的供电供水系统全面停运,人民离乡背井,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的供给不足和动荡导致的市场需求不足使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基本停滞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
的根本原因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作者】甘剑斌【作者简介】甘剑斌,1966年生,现为苏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由经济的、政治的,内部的、外部的,历史的、现实的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的,而且这些原因也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对此,笔者以内部和外部原因为基本线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试图对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进行理性的界定。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外部因素,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
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占有的优势地位,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建立起来的一套有利于其自身的“游戏规则”。
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WTO)为支柱,主要体现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金融三大领域。
这种建立在少数国家居垄断地位基础之上的国际经济秩序必然会在多方面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体制下,国际生产是以不合理的分工为基础的。
帝国主义的长期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单一型的经济结构,工业虽有所发展,但一、二种农牧产品或初级矿产品仍然是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命脉。
如博茨瓦纳的养牛业产值就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
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既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又对外部消费与需求造成极大的依赖,从而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主动权,贫困落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国际贸易是以不等价的交换为特征的。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必然会造成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和不平等的贸易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其垄断地位和便利条件,人为地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而压低农矿产品的价格,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盘剥发展中国家。
1965~1986年,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价格平均提高2.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5.5%。
1950年,发展中国家尚有3亿美元的外贸顺差,但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却高达每年数百亿美元。
国际金融货币是以少数发达国家居垄断地位为标志的。
一些主要的国际经济机构和货币金融机构均由少数发达国家所控制,发达国家的货币是国际主要的流通、结算、计帐和储备货币,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必须与发达国家的某种货币或合成货币挂钩。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就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受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利率等经济政策的影响,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像1971年美元第一次贬值时,发展中国家就损失了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显而易见,这种体制对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寻求发展是个严重的障碍,它无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力争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导致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内部因素有:第一,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失误。
就经济发展战略而言,这是个既复杂而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因素。
尽管各发展中国家自独立以后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一没有经验,二不注意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因此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时都不同程度地犯了错误,走了弯路,有的国家情况还相当严
重。
既然是战略性的决策失误,那么,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不会是一时一地的,其破坏性和严重的后遗症是无法用精确的数字来加以界定的。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的贫穷落后与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发展战略和许多政策性失误不无重大关系。
第二,人口的过度增长。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一,虽然它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对社会的发展仍有重大的影响。
人口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否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对社会发展会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健康的影响。
我们当然要反对马尔萨斯错误的人口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同生产发展水平的严重脱节的确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一个重大原因。
大量增长的人口不仅不同程度地抵消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增长,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亏空。
有关资料显示,1960 ~1973年,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6.3%,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4.9%,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却只增长
3.6%,反而低于发达国家的3.9%。
结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虽然获得了高速增长,然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
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人口增长速度,因此,1981~1986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竟出现了0.9%的负增长。
这其中尤以非洲为甚。
整个80年代直至90年代中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低于人口增长率。
该洲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人口增长超过粮食增长的大陆。
目前,非洲是世界最贫穷国家和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恐怕不会有人怀疑人口的过度膨胀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的。
第三,社会的腐败。
这也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大原因。
腐败是当今世界的顽症,而尤以缺乏民主监督机制的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甚。
1997年2月3日的《人民日报》曾报道,由于腐败,发展中国家仅债务就增加了30%。
1997年起始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使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重创,而且也对周边国家以至世界经济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有些经济专家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指出,危机的出现固然有着多种原因,但严重的权力腐败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
据世界银行的一份公告显示,该行贷给印度尼西亚的资金大约有20~30%被政府官员和他们的亲朋好友装入自己的衣兜。
随后世行又进一步查实,许多本该用于援助的款项在相当一部分国家未能得其所用,而是进了许多权贵的个人腰包。
腐败使生意成本和合同价格抬高,使投资者信心遭受打击,使社会财富浪费,使社会道德沦丧,使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降低,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
正如有人指出的,国家越贫穷,腐败越严重;腐败越严重,国家越贫穷。
第四,基础差,底子薄,资金和技术缺乏,经济结构畸形单一。
这也是导致各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几点关键性因素。
它们是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它们主要是帝国主义长期的殖民统治所造成的。
从现实情况看,既是国际经济旧秩序这一外部因素所施加的负面影响的结果,又是由有关发展中国家内部政策性失误所造成的。
基础差和底子薄的现实决定了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即使从纵向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横向比较的结果是,它们仍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更何况从纵向看并无多大发展的国家。
资金和技术作为现代经济的两大关键性要素决定着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流向,它们的严重缺乏必定会导致经济运行过程中“瓶颈”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一问题本可以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并由此而相应地增加自身积累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但有的国家在
这一问题上未把握好适度性原则而犯了决策性的失误,因而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引进资金当然有利有弊。
由于各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政治上的独立,拥有了国家主权,因此其利弊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发展中国家自己利用和限制的程度和方法。
如果发展中国家政策得当,依据趋利避害的原则进行引资则利大于弊。
相反,则弊大于利。
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通过引进外来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而有些发展中国家在引资时既不注意自身的偿还能力而盲目引进,又不注意通过引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果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有些工业部门被外资所控制,产业结构的畸形状况也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国家也就仍然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