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_张九龄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意思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意思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含义,带您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望月怀远》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九龄所作,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下面逐句解析: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诗人通过描绘海上升起的明月,表达了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能在同一时刻欣赏到同一轮明月。
这里的“明月”象征着团圆和思念,为接下来的抒情做铺垫。
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诗人描绘了情侣们在漫长的夜晚相互思念,抱怨夜色太长,无法入睡。
这里的“怨遥夜”和“起相思”传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念亲友,熄灭蜡烛怜惜月光的情景。
同时,夜晚的露水也滋润着诗人的衣襟,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关爱和担忧。
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诗人表示,无法将手中的月光赠送给远方的亲友,只能在梦中期待与他们团聚。
这里的“梦佳期”寓意着美好的期待和祝愿。
总结: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通过描绘明月、夜晚、相思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注释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望月怀远》的诗意/《望月怀远》的意思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望月怀远》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虚实结合,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怀远:怀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生: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共此时:天涯,天边,遥远的地方,指远方的亲人。
共此时,是说自己和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情一人怨遥夜:情一人,指怀有深厚情意的人,这是诗人自称。
怨,怨恨。
遥夜,长夜。
竟夕:一整夜。
怜光满:怜,爱。
光满,指月光满屋,月色*分外皎洁可爱。
滋: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不能把它慢慢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即捧满手。
还寝梦佳期:还,回到。
寝,卧室。
梦佳期,在梦中去得到美好的约会吧。
【翻译】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因为整整一一夜里,思念之情都无法间断。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一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赏析】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武则天长安元年(702)中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至中书令。
他是唐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谏,曾预料到安禄山的反叛,主张早除祸患。
后来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贬荆州长史。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在明月之夜,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对月抒怀,情致深婉,寄托遭谗受贬的迁谪之情思。
起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浩远、大气,堪称千古佳句。
前句是在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同望着一轮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唐诗鉴赏

张九龄《望月怀远》唐诗鉴赏《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hǎi shànɡ shēnɡ mínɡ yuè ,tiān yá ɡònɡ cǐ sh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qínɡ rén yuàn yáo yè ,jìnɡ xī qǐ xiānɡ sī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miè zhú lián ɡuānɡ mǎn ,pī yī jiào lù zī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bù kān yínɡ shǒu zènɡ ,huán qǐn mènɡ jiā qī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译文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望月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在海上,一轮明亮的月亮正在升起,虽然我们相隔天涯海角,但此刻我们却共赏这同一轮明月。
亲爱的,你抱怨这漫长的夜晚,整个夜晚都因思念我而无法入睡。
我熄灭了蜡烛,因为我怜惜这满屋的月光。
我穿上衣服,感觉到露水正在滋润着。
我无法忍受这满手的月光,无法把它送给远方的你,我只能回到床上,梦想着我们相聚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张九龄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标签月亮、思念、唐诗三百首、思乡、早教古诗100首、中秋节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经典诗句】“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与赏析

【经典诗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与赏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译文]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我整夜里把你思念。
[出自] 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翻译二: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译文3: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赏析】《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结构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
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望⽉怀远》唐-张九龄《望⽉怀远》是唐朝诗⼈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乃望⽉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开头紧扣题⽬,⾸句写“望⽉”,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亲⼈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步抒写了对远⽅亲⼈的⼀⽚深情。
全诗结构深⼊不紊,语⾔明快铿锵,语⾔⾃然浑成⽽不露痕迹,情意缠绵⽽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细腻⼊微,感⼈⾄深。
其中“海上⽣明⽉,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基本信息中⽂名:望⽉怀远作者:张九龄朝代:唐代出处:《全唐诗》⽂学体裁:五⾔古诗相关推荐出塞唐朝诗⼈王昌龄的作品望⽉有怀五⾔律诗望⽉怀古诗望⽉宋祖英歌曲春夜喜⾬五⾔律诗⼭居秋暝五⾔律诗⽔调歌头词牌名之⼀诗经陈风⽉出短歌⾏曹丕著诗中秋节的诗句中国⼈⾮常敬重的节⽇⼗五夜望⽉寄杜郎中七⾔绝句⽉夜忆舍弟五⾔律诗海上⽣明⽉唐诗名句感遇·其⼆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诗渡汉江五⾔排律古朗⽉⾏五⾔古诗诏问⼭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五⾔绝句春江花⽉夜七⾔古诗登幽州台歌古体诗相关搜索短歌⾏望⽉怀远古诗静夜思望⽉怀古作品原⽂正在加载《望⽉怀远》望⽉怀远海上⽣明⽉,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觉露滋。
不堪盈⼿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简介正在加载《望⽉怀远》张九龄(678-740),⼀名博物,字⼦寿,韶州曲江(今⼴东省韶关市及曲江、乐昌、仁化、南雄、翁源、英德等县地)⼈,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唐⽞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他的五⾔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寄托深远的⼈⽣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誉为“岭南第⼀⼈”。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
他是⼀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学家、诗⼈、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作⽃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去世后,唐⽞宗每宰相荐⼠,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直为后世⼈所崇敬。
九年级语文望月怀远

九年级语文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石全国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他的古诗,劲练质朴,寄意深远,洗尽六朝铅华,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
王孟诗派也受其影响。
这首诗写月夜怀人,情思真切。
(主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首联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
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
此句境界博大,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胸襟,为千古名句。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颔联写多情之人因为整夜相思难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长。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颈联写月华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诗人不由得吹灭烛火,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而这一轮明月啊,竟是如此撩人思绪,诗人不禁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
“露滋”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尾联写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
此。
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情人:多情的人,一说是指亲人,一说是指作者自己。
竟夕:通宵,一整夜。
怜光满:爱惜满屋子的月光。
“满”是一种状态,指月光直射到屋子里面来。
【解读】本诗是一首月夜怀念亲人的诗。
诗中描写了诗人因月光照耀,夜不能寐,通过月光相赠遥寄相思等一系列思想活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前句写景:在辽阔的大海上,一轮明月慢慢升起;后句写情: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远在天涯的亲人,此时此刻正跟我望着同一轮明月。
情景结合,有虚有实,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于饱受相思之苦的人来说,明月和月光最能引起愁思。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个“怨”字点出月夜中诗人的感情变化。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爱惜那满屋的月光灭掉了烛火。
他起身披上衣服,可衣裳已经被夜露沾湿了。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句从通宵难眠的无奈之中,情感为之一转,由“怨”月光明亮惹人相思,转为寄希望于相赠月光使远方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相思之情。
诗人以梦结尾安慰自己,悠悠情思一如月光汩汩流出,无限情思尽在不言之中。
【评诗】首二句领得妙。
“情人”一联,先就远人怀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月”诗同此笔墨。
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
《望月怀远》张九龄

《望月怀远》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海上:指远离尘世的僻静之处。
情人:指远方的爱人。
遥夜:遥远的夜晚。
竟夕:整夜。
起相思:为思念爱人而不得入眠。
灭烛:熄灭蜡烛。
怜:同情,怜悯。
光满:形容明月皎洁,光芒四射。
披衣:为了观赏月光而起身披衣。
觉露:因天气寒凉而产生的露水。
滋:滋润,感受到露水的润湿。
盈手:手中拥有。
赠:赠送。
还寝:返回床上。
梦佳期:指着眼于美好的未来。
【译文】:在海边,明月升起,依在天涯,我们共赏此时。
情人在遥远的夜里催婚,整夜睡不着,只能起来相思。
吹灭蜡烛,但愿明月照满房,为了瞻仰月光,披上衣服感受露水的滋润。
可惜,手边没有珠宝可以赠送,只好回到床上梦想美好的未来。
【鉴赏】:这是唐代大诗人张九龄的名篇之一。
整首诗幽婉清丽,自然流畅,十分优美动人。
诗人通过描绘海上明月的美景,表达出逃避现实的愿望,抒发离愁别绪;凭望天涯,表现了思念爱人的情怀;对比润湿披衣,描写出眷恋故园、怀念亲人的心情。
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无限渴望、追求的目标和愿望,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
由此可见,张九龄独具才情,出色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这首诗不仅艺术地表现出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也是我们研究唐诗文化和文学史的珍贵遗产之一。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望月远怀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一人怨遥夜,竟夕1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2。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竟夕:一整个晚上。
2滋:潮一湿、一陰一冷。
海上徐徐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朋友正在和我一同仰望。
天各一方的有情一人怨恨黑夜漫长,一整夜辗转反侧思念着对方。
吹灭了烛光只觉得月色太亮,披衣散步又觉得秋露太凉。
夜色虽美但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不如回去睡觉,或许可以在梦中相会。
【微妙之美】这首《望月远怀》如一颗橄榄,初尝并不感到惊喜,但是余味无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雄浑豁达,也写出了天各一方的亲友相互思念时,同望明月的场景。
要说它的妙处,就在于把握住了心神不宁的人微妙的心理。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写出了离开情一人的人总是感到烦躁不安,只有亲身一体会过离别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佳句。
【赏析】“海上生明月”这一句读起来很平淡,与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朓的“大一江一流日夜”,鲍照的“明月照积雪”,以及张九龄另一首诗中的“孤鸿海上来”风格很相似。
这些句子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具有一种自然浑融的气象。
仔细体会这些诗句,看看它们相似的原因是什么,找到了这个原因,你也能写出佳句。
【启示】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赠给对方呢?只有满手的月光。
还从来没有人能收到月光这样的礼物,但是收到张九龄的这首写月光的诗的人,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送礼只是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礼物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朋友的一片心意。
我们常说“礼轻情意重”,所以生活中不要太在意礼物的贵贱,而要看重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译文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译文|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整首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望月怀远》原文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及注释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完整版)唐诗《望月怀远》拼音及解释整理

唐诗《望月怀远》拼音及解释整理【拼音】wàng yuè huái yuǎn【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释】《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披衣觉露,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拼音】wàng yuè huái yuǎn【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释】《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披衣觉露,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逐句解析】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人通过描绘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2.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诗人在夜晚感到遥远的思念,整夜都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看到月光洒满房间,感受到露水的滋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4.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歌。
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望月怀远的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中秋节古诗词:张九龄《望 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仅仅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张九龄《望月怀远》解释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
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家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张九龄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 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 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应写于开元二十四 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 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学习指导: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诗歌,注意字 音和感情,初步把握诗歌大意。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 君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 字好在哪里? 本句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看起来 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 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 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写月景,点明题中的 “望月”。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 富有动感。与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有 着异曲同工之妙 。
结语 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 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 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 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 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 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 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 的飞升,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来仍 余韵袅袅,荡气回肠……
达标测评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 “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 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 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 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 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 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 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有哪些?
2.试分析颈联的写作技巧。(注意找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解析】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 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 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 有。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 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 照出也。” 【答案】 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眺望之久,思 念之深,牵挂之切。诗人不直说自己想家,却想象妻子 担心自己的安危,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 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念自己的角 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重虚写(化实为虚)。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等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歌 内容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均用一“独”字,请分析这一字表达了诗人 怎样复杂的情感?
从“悲”“欢”“离”“合” 四个层面分析唐宋诗词中“月” 的意象。
一、悲——永恒与无常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春江花月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 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 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 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 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 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 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 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 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怜”“露滋”有何意味? “怜”应有怜爱之意。 “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 意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 思难抑的情形。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 样的情感?如何理解? 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 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 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 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 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 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 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 尤觉韵味深长。
二、欢——美人、爱情
1、月与美人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逢行 》 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浣溪沙 》晏殊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2、月与爱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欧阳修 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 晏几道《六么令》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 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 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诉衷情》张先
望 月 怀 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遥夜:长夜 竟夕:整个晚上 怜:珍惜 滋:滋润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谓把月光抓在手中 佳期:指聚首的时候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 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 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 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 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 了什么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2)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 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 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 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 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 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 “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 “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 “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三、离——分别、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四、合——团聚、团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
3、其他美好的事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 《山石》
总之,在唐宋诗人的笔下不论是 描绘美人,美景还是抒写爱情的 作品,都频繁使用“月”的意象, 将款款深情和欢欣喜悦寄托于明 月。此时的月不是冷清,不是悲 愁,而是在诗人含情脉脉的眼中 幻化为温情与喜悦,浪漫与温馨。
学习指导二:再读诗歌,探究诗意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生”字 好在哪里?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的艺术 手法?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4、“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露滋” 有何意味? 5、“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蕴含了什么样的 情感?如何理解?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 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 (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 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 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抓住,送带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 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鬓发。③清辉:指月光。 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鉴赏提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 入蜀,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
1.试分析诗歌刻画的形象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感 情。 【解析】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都刻画了一个忧心 忡忡的人物形象。未解忆长安可以看出是一首怀人诗。 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妻子形象。忧心忡 忡、夜不能寐的诗人,月下深切思念丈夫的妻子和天真 幼稚、未谙世事的孩子;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 出“怀远”的情感。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 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 “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 而暗示了“怀”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 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 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五、六句转 写相思的客观情状。七、八句写如此良辰 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 。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 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2、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 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3、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 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4、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 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 了理想的光彩。
(1)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歌 内容作简要分析。 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均是从写亲人思念入笔,构 思巧妙。杜诗从妻子独自望月的角度来写思念之情,王 诗是从兄弟在登高时必然会想到身边缺少了一人来写自 己的乡思。委婉曲折,动人心弦。 (2)两首诗均用一“独”字,请分析这一字表达了诗人 怎样复杂的情感? 用一“独”字,都比较充分地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 情。但杜诗中的“独”字,是用小儿女的天真反衬妻子 的‘独看’的孤独无助,委婉细致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无 限爱怜,增添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而王诗的“独”,则 直写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