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又好又快科学发展》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框的课标基本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就要求充分呈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把握和领会世界的联系性,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与有条件性
【教法学法指导】
一、教师教法:采用事例探究、讲授分析、合作讨论等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生学法: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学会运用联系方法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
【师生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案例——提出目标,引发讨论与交流——互动探究,得出结论——设置问题追问——引出进一步深入探讨——引申结论,升华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一:展示环境状况,导入新课。
第二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师:我们要了解世界、感悟生活,就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借助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把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就是我们在第三单元所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看生活中例子。
课件展示:2006世界气象日宣传语:
全世界90%的自然灾害都与天气、气候和水相关。20XX年
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等极端天气事件,20XX年在非洲、欧洲亚洲、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肆虐大西洋的飓
风。1992年至20XX年的10年间,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导致
622000人死亡, 受灾人数超过2亿人。仅气象水文相关灾害造成
的经济损失就达446亿美元。
(插入视频)
思考:1、在人类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的自然灾害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从地理的角度上看,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从哲学的角度上讲,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然界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世界就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这就是:
步骤二:师生共探讨,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及其含义。
一、联系的普遍性(板书)
1、联系的含义(板书)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是普遍的(板书)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2)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师:既然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
[课件展示]
人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么游泳
健将的儿子会……”会游泳吗?
从前有个善于游泳的越国人,生了个儿子刚满月。他的母
亲就要把儿子丢到水里去。有个人奇怪地问:“为什么要这样
做呢?”他母亲回答:“他的父亲是个游泳高手,他必定也是个
会游泳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思考:(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他们之间是种什么联系?游泳健将与他儿子会不会游泳之间也有这种联系吗?
(2)游泳健将的儿子要怎么样才能成为游泳健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龙生龙,凤生凤”是显示生物遗传的必然联系,而“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显示动物的本能行为的遗传性,而游泳健将他不是生来就会游泳的,他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所以不可能出现他的儿子也善游泳的情况。他儿子要成为游泳高手,也必须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因此,对于整个世界而言,联系是普遍性,但对于具体的两个事物而言,联系是却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步骤三:深入剖析,突破难点,解决联系的客观性问题。
[展示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师问:请大家用所学过的知识评价一个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
学生回答:(略)
师问:没错这个农夫忽视了秧苗生长的客观规律性,这个规律性在我们今天的科题上又称为联系的客观性。
二、联系的客观性(板书)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板书)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事例可以证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从刚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联系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客观的。比如刚才同学们所讲的自然下雨和人工下雨。
[课件展示]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比如,0℃
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
没有这些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也不会下雨的。
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
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
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讨论:
(1)根据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分,自然降雨与人工降雨分别属于什么联系?
(2)自然降雨早在人类产生之前就产生了的,这种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工降雨浸透了人的目的性与创造性,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吗?
(3)我们肯定联系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又认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那么这两种说法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自然降雨是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而人工降雨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即使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浸透了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是,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使联系形式多样化。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为内容才能办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
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板书)
师过渡:既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而言有什么方法论要求呢?
3、联系的客观性的要求(板书)
学生回答:(略)
步骤四:扩展延伸,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及条件性。
[成语故事展示]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