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
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
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砸伤,那用什么呢?同学自然会想到用轻一些的材料,比如木头或泡沫等,紧接着提出问题:是铁重还是木头重?同学会脱口而出:铁重。(这时展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大木块),问道:这个小铁块比这个大木块还重吗?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同时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而提出要想比较它们的质量,可选取相同的体积(展示等大的铁块和木块),为了让问题更简化,更333等单位体积。这样为实验探究做、我们可以选取1cm、1dm1m 好比较,准备。
设计意图:从视频开门见山引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有意设置矛盾,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做铺垫。(二)探索新知
3物体质量的含义1cm内容一:实验探究:
3)的质1cm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量呢?我们需要测什么呢?经过思考大多数学生能想到要测质量和体积。质量的测量在上一节学习过,对于学生来说不存在思维障碍,但是对于体积的测量,难度较大。(这时再拿出刚才的铁块)问问学生要测它的体积怎么办?同学们很快想到测边长求体积,师生一同总结形状规进而引导学生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怎么测量体积的方法,则的物体,
测量呢?简单介绍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同时还要提醒学生,为了减小误差应先测什么,后测什么,注意测量顺序。在设计实验过程中,
可采用“集体思考法”,遇到问题,各小组共同讨论,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发散与集中的交替状态。为了节省时间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争取让每一组同学都测出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然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归纳总结:不管是铁块还是铁钉,铁球,铁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同样,不同木块,单位体积的质量也是相同的。而铁块和木块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为引入密度的概念打下伏笔。
设计意图:在以往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安排用数行结合法去解决这些内容的,学生对于正比例函数理解不够,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所以我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就不会由于数学知识的问题而影响这节课的教学。而且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参与,遇到问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内容二: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密度表
承接上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实验规律总结密度的概念。强调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是怎样计算出单位体积的质量的,大多学生生能回答出:用质量除以体积。教师说:事实刚刚我们所计算出的数据就是这种物质的上质量除以体积就等于密度,
密度,这种计算方法也就是密度的计算方法,进而介绍密度公式及单位。这时请同学们回忆是否学习过类似的公式呢?同学们稍作思考想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与之类似,事实上速度的定义与密度的定义也有相似之处,将其对比后告诉大家其实它们都应用了“比值定义法”,这是定义物理概念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运用到。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认识“铁重还是木头重”,这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中要严谨,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那么为了方便应用,科学家们测定了各种物质的密度。然后展示密度表,并让学生讨论讨论,从密度表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师生一起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规律引出概念,通过计算单位体积的质量引出密度公式,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从密度联想到速度,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渗透比值定义法,希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重新认识“铁重还是木头重”这一问题,与开头首尾呼应,并纠正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点,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内容三:密度的应用
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方面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达到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