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熔化与凝固(2)

合集下载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

设计者:顾绍阳八年级班姓名:日期:2012年10月18日总编号: 012课题三、熔化和凝固(2)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不同的熔化特点,了解熔点、凝固点的意义。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会从图像中说明温度变化的特点。

(1)该固体是(晶体/非晶体)(2)AB段表示的是该物质吸热,温度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是。

(3)BC段表示的是,该过程的特点是:吸热,但是温度,此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是,该过程经历了分钟。

(4)CD段表示的是该物质吸热,温度一.选择: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 .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放入一杯0℃的水中,则( ) A .有部分冰化成水,水变多 B .有部分水结成冰,冰变多 C .冰和水的多少都没有变化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发生 3.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所处的状态是()A.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5.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冰是一种晶体 B .从t 1到t 2,冰处于熔化过程 C .冰的熔点为0℃ D .从t 1到t 2,冰的多少保持不变6.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 ( ) A.冰的温度比水低 B.冰熔化时要从手上吸受大量的热 C.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D.这是人的错觉7.在很冷的地区测量气温时,要用酒精温度计还不能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 水银的比热容比酒精小B 水银的密度比酒精大C 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的高D 水银的熔点比酒精的高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 )二、填空题1.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某晶体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液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三、简答冬天,为防止地窖中的菜冻坏,农民会在地窖里放一桶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熔化与凝固2讲解

熔化与凝固2讲解
熔化和凝固
1、我们生活中的水有哪几种状态?
2、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吗?
固态 冰
物质的三种状态 液态 水
气态 水蒸气
物质由 一种状态 变成另一种状 态的过程叫做 物态变化 。
物质从 固 态变成 液 态 叫熔化
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滴、钢铁熔化、冰熔化为水等。
物质从液 态变成 固 态 叫凝固
例如: 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晶体:
有些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例如:萘,海波,食盐,冰,各种金属、明帆、石膏、
水晶
非晶体:
有些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吸 热温度不断升高
例如:松香、蜂蜡、玻璃、沥青、橡胶、塑料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1)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温度/℃
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即熔点是晶体本身的一 种特性,可以用它来鉴别物质 .
1.图为物质凝固时的温 度变化曲线。图中 EF、FG、 GH各段表示温度 怎样变化 ? 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
(1)EF段温度 逐渐下降 ,物质处于 液态 ;
(2)FG段温度 保持不变 , 物质处于 液态和固态 ; (固液共存态 )
660 固态水银 -39 328 固态甲苯 -95 232 固态酒精 -117 80.5 固态氮 -210 48 固态氧 -218
0 固态氢 -259
阅读思考一些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3410 铝
660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铅
328 固态甲苯 -95

1515 锡
232 固态酒精 117
非晶体的凝固
1、有确定的 凝固温度

1.2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1.2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阳平二中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一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1课时主备人:秦文时间: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2)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3)能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学习重点: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分析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从上节课实验现象及描绘图像可以看出,萘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当温度达到时,萘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萘的温度,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蜡随着不断加热,温度,在此过程中,蜡,最后熔化为液体。

常见的晶体有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它们的区别是。

(二)、对学提升根据萘和蜡的熔化现象,结合实验,结对分析出萘和蜡凝固的过程萘经过冷却,温度逐渐,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当温度达到时,萘开始,在凝固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萘的温度,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下降,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蜡随着不断冷却,温度,在此过程中,蜡,最后凝固为固体。

根据分析得出,同种晶体物质,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或不同)在熔化过程中,物质要(吸热、放热),凝固过程中(吸热、放热)。

(三)小组共同探究讨论,知识展示。

2、阅读课本P17页表1-3,了解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思考,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者锡?在南极考察站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的温度?为什么?四、拓展落实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这种晶体的。

冰熔化时的温度是℃,我们就把这一温度称为冰的。

2.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熔点)之前,它的温度是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固→液);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1.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液→固);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由于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萘、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2.2 熔点和凝固点(针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类比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

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②熔化和凝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知识点3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③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试验中,需要的器材如上图所示还包括:温度计、秒表。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土冰箱示意图。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3.2凝固规律及特点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完整版)教案熔化和凝固2

(完整版)教案熔化和凝固2

融化和凝结【教课目的】⒈认识融化的含义,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变的。

⒉经过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⒊认识融化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意义,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象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长处。

⒋经过对照,认识有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是差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⒌经过研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和乐于研究自然现象神秘的感情。

【教材说明】教材将研究冰的融化特色和松香的融化特色的实验放在一同进行,让同学们在实验活动中,自然地将二者进行对照,能够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降低了引入晶体和非晶体两观点的难度。

教材依旧环绕“水”睁开,冰的融化在生活中常有,其融化特色拥有典型性。

冰的制作固然有一些难度,但只需掌握了第一节所讲的制作方法,则简单获取。

在制冰困难的学校,教材在“注”中指出,仍可对松香的融化进行研究。

关于凝结过程的特色,教材采纳实验推论的方法,也是学生可接受的。

给出晶体和非晶体凝结时的特色,教材在这里没有追究,留有必定的空间让学生持续研究。

教材以图代文,形象地表达了融化、凝结的应用,而融化、凝结对人们带来的不利,教材相同地把空间留给了学生。

【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装备融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松香、水、火柴、坐标纸。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不尽长江滔滔来” ,望着这气吞山河、奔跑万里的滔滔大江,你可曾想到过,这万古不断的巨流最先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融化后的点点水滴,这是什么原由造成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状况。

二、新课教课:⒈融化教师发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季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为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教师发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季到了,气温降落,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锻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型里,冷却后,铁水变为了固态的铸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部分内容组成。

重点和难点是做好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要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要求学生能够参与熔化、凝固等实验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熟悉酒精灯、温度计、秒表的用法,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的方法。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知道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固体熔化和凝固的曲线特征并不都是相同的,并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上每段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三、教学策略本节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本课题。

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2熔化和凝固 (2课时)

3.2熔化和凝固 (2课时)
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区别晶体和非晶态。
让学生对熔化和凝固过程形成实感,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
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设计意图】:激情引趣,引出探究的课题。
二、学导并举
一、观察松香和海波
1、【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海波和石蜡,指出区别。海波:有规则的外形;石蜡:没有规则的外形。
3.2熔化和凝固(2课时)
课 题:
熔化和凝固
教目的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海波、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规律,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实验装置,指出“水浴法”加热海波的目的。
第二课时
组织各组汇报实验成果:实验装置图海波熔化曲线松香熔化曲线
AB段:固态
BC段:固液共存态
CD段:液态
熔化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熔化和凝固》教案导学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熔化和凝固》教案导学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共计2课时)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明确课标要求课堂互动探究思考题:(1)刚才播放的冰、雪、霜是什么物态?(2)雨水是什么物态?(3)水蒸气是什么物态?学生回答:(1)冰、雪、霜是固态.(2)雨水是液态.(3)水蒸气是气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新课学习熔化和凝固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生: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等,这些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成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变化的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初、末状态相反,它们是互逆的两个过程.板书:1.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质的温度有关2.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4.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两个过程.【例1】(多媒体展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物质状态.(选填“固”、“液”或“气”)(1)用铁水铸造成铁锅:态变成态.(2)钢锭变为钢水:态变成态.(3)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态变成态.答案:(1)液固(2)固液(3)固气【例2】(多媒体展示)夏天,久放在冰箱里的西瓜会变得很硬,甚至刀都切不动,则西瓜在冰箱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溶化C.凝固D.融化解析:西瓜虽是固体,但里面含的汁液是液体,液体在低温状态下变成了固体,所以是凝固现象.答案:C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1.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学生提出假设与猜想:(1)在熔化过程中物质温度应该不断上升.(2)每一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应该不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节课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冰可以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为例,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熔化和凝固.教学中,对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的认识,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2.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蜂蜡熔化特点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分工情况,然后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并参与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这个实验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要写实验报告,因此教师应给予详细指导.3.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有三个易错点要让学生理解:①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有哪几种存在的状态;②溶化和熔化、融化的区别;③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也不一定降低.4.对于凝固过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具体展开,为学生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介绍,也可以不涉及到它们对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让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熔化和凝固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第2课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应用明确课标要求课题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简单描述熔化和凝固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教学重点熔化、凝固的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放热,温度不变. 课堂互动探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和非晶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它们有哪些应用.新课学习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海波的自白: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学生讨论:48℃既是海波的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板书:1.晶体的熔化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够继续吸热.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液体凝固为晶体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能够继续放热.液体凝固为晶体的特点:液体凝固为晶体时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改变.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还要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利用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应该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量,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就到这,谢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注意培养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注意养成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认识熔化与凝固一、考点突破[来源:Z。

xx。

k ]1. 明白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明白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明白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相伴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三、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依旧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覆盖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 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 雪是固态,不是液态,因此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觉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差不多上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差不多上非晶体。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 熔化与凝固的过程:讲解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以及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3. 熔点与凝固点:介绍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晶体和非晶体:讲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表现。

5.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晶体生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晶体与非晶体的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过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如冰块融化、水凝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冰雪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

5. 知识拓展:讲解熔化与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过程中的道路除冰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的概念1.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2.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二、熔化与凝固的过程1.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2.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降低三、熔点与凝固点1. 熔点:固体熔化时的温度2. 凝固点: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四、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有规则排列的分子结构2. 非晶体:无规则排列的分子结构五、熔化与凝固的应用1. 冰雪融化:道路除冰、冰雪利用2. 晶体生长:半导体材料、珠宝首饰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第十二章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2课时 凝固 附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第十二章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2课时 凝固  附答案

第2课时凝固【基础练习】知识点1探究凝固规律1.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规律”时,小琴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石蜡的温度/℃5954504745444342海波的温度/℃6156514848484645(1)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停表和。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石蜡是(前两空均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

(3)在这个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知识点2凝固点2.凝固是的相反过程。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

钨的熔点是3140 ℃,它的凝固点是℃。

既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3.如图2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图2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4.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冷却剂,这是由于()A.这种混合液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B.这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凝固点C.这种混合液具有较高的熔点D.这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沸点知识点3熔化吸热与凝固放热5.中央二台《是真的吗?》节目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棒贴紧舌头,舌头迅速被“冻”在冰棒上,你认为这是(选填“真的”或“假的”),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是:查说明书可得冷冻室温度可以低至-18 ℃,低于水的凝固点,因此舌头的水分可以遇冷热量,从而发生现象。

6.小丽的爸爸想让将要出售的海鲜能够保鲜,但在市场上又不便于使用冰柜。

聪明的小丽想了个办法,她在海鲜的上面铺上一层碎冰块,由于冰块在(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但是温度,所以能实现保鲜的效果。

7.在我国北方的冬天,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选填“凝固”或“熔化”)过程中(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从而避免菜被冻坏。

熔化与凝固(2课时)

熔化与凝固(2课时)

熔化和凝固(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做好萘的熔化实验以及石蜡熔化的对比实验。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硫酸钠的熔化实验以及石蜡熔化的对比实验。

实验过程中既要观察物质状态,同时又要观察温度计的温度,给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又如萘熔化过程(即固液共存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有时出现的时间较短,实验效果不理想,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过程要仔细、规范,才能取得实验成功。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晶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这是学生第一次描绘这种图像,学生很难理解各坐标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来完成使学生较易理解。

四、教学策略(一)用萘来代替硫代硫酸钠,石蜡代替松香来做实验;(二)萘熔化实验,石蜡熔化实验同时做;(三)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四)将书本上萘的实验装置改进一下:在试管外的温水中悬挂另一只温度计,控制两只温度计的温差在4℃之间。

且用大烧杯装较多的水,才能使晶体熔化过程中恒温不变的现象明显且保证热源单位时间供热基本相同,避免由于供热速度太快而造成熔化过程恒温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用石棉网和酒精灯小火都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采用两只温度计控制水与晶体的温度差,一旦温差太大就撤去停止加热,可提高实验的效果。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实验探究熔化与凝固现象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实验探究熔化与凝固现象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实验探究熔化与凝固现象。

熔化和凝固是固体和液体之间转化的过程。

这些过程是物质的重要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一、实验器材1.电热器2.烧杯3.铝箔4.热计5.塑料容器6.盐7.硅胶球二、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一:熔化冰a)用电热器加热烧杯里的水直到水开。

b)用硅胶球把碎冰放进水里。

c)等待碎冰融化。

2. 实验二:凝固盐水a)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水,搅拌均匀。

b)将烧杯置于冰水中进行降温。

c)观察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实验三:凝固硅胶球a)在塑料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硅胶球,然后用锅加热直到硅胶球熔化。

b)将塑料容器置于冰水中进行降温。

c)观察硅胶球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三、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一:熔化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冰放到热水中,使其熔化。

我们可以看到,当冰融化时,它变成了液体。

这是因为热量传递到冰,使其分子动能增加,从而突破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导致冰变成液体。

2.实验二:凝固盐水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盐加入水中,然后降温。

当水温度降到特定温度时,水和盐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晶体,导致液体变成固体。

这种现象叫做凝固。

3.实验三:凝固硅胶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加热硅胶球,使其熔化。

我们将其置于冰水中降温。

当温度降低时,液态硅胶逐渐失去热量,分子动能减小,变得有序,形成固态。

四、实验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熔化过程是由于固体向液体的转变,这是因为加热会使物质分子动能增大,从而打破越来越强的分子之间的结合力。

当结合力被完全破坏时,物体的形状消失,而变成液体。

2.凝固过程是液体向固体的转变。

液体在逐渐降温下,它内部的分子不再运动,由有序无序变为有序排列,从而形成固体。

在本节课的实验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原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实验,对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