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1 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之星,其地位不可低估,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学生主体”的理念。

学生主体地位指的是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被尊重、被关心和被保护的优先权利和责任。

这是学校管理机构为保护学生权利而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

2 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1、学生有权利参与教育决策。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和管理决策,参与到管理学校的新想法、制定新政策,进行学校各类改革,促进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2、学生有责任参与学校日常管理。

学生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权益,更要尊重和理解他人,遵守校规校纪,不恶作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学校秩序与环境,并把自己投入社会服务活动,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3、学生有义务和权利维护自身权益。

学生有权利享受充分的学习机会,接受基本的教育保护,有义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有权参加校园主要活动,有义务关心院校知情权,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3 现实意义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要有普遍的认知,要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任务、学校规章制度和学术规范,努力弘扬“学习是首要的”的思想和“利他”的理念,同时要有义务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其次,社会对学生也有责任,各级政府要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努力改善学校设施。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人才,拥有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和个人发展潜力,学校也是他们追求将来的社会能力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的平台,秉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立和自信,更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把握校园文化,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合规、有远见、有眼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改变命运,提升境界,开拓未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不是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炬。

教师应当从“权威型”向“伙伴型”转变,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在教学设计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

例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灵活多样,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阵地。

教师要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

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减少满堂灌的讲解,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等。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学习,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育视频等,拓宽知识面。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关键之一。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有趣的教学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

引导与促进学习: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特长。

反馈与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态度。

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主空间。

在课堂设计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这意味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水平。

例如,在备课阶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期望。

然后,根据这些反馈来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用多样化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交流想法、分工合作,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拓展思维。

问题导向式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并尝试运用新的方法和思路。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此外,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也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研究课题或项目,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分析数据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但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思考和行动。

在课堂互动环节,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对于学生的回答和想法,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即使存在错误,也要以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修正。

教师还应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不怕犯错。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1. 引言在教育体制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担负着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措施。

2.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通过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此外,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可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措施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倾听学生的声音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

可以通过班会、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真正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将其融入教育决策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规划和组织。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自主选修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引导学生参与决策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育决策中,例如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课程设置等。

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参加学校的决策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融入教育决策中。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还可以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3.4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的主体地位指的是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权利。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学习效果和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的意义、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意义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个体学生和整个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当学生被赋予主体地位时,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和决策者。

这将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优势,并将学习目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意义感。

其次,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学生具备主体地位时,他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将被激发去发现和探索知识的新领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进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重视时,教育体系将更加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案。

这将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并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3.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个体学习和整体教育两个层面来考虑。

在个体学习层面,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自主学习:学生拥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学会自我组织和管理学习过程,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独立思考:学生被鼓励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问题。

•自我评价: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进展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进而调整学习策略。

在整体教育层面,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参与决策:学生被参与到学校和教育管理中的决策过程中,对学校发展和教学活动进行意见和建议,并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运用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写作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才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培养。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总结归纳: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

对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

对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指的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性和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探索、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

合作与互动: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与同学们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分享观点和经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个性化学习: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反思和评价: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方面:兴趣驱动学习: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来驱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与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自主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他们需要能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和调整学习策略: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和调整。

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责任与自律意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责任与自律意识。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

教案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教案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教案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组织,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然而,传统的教案往往将教师置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本文将探讨教案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案中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将学生置于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案中赋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决策权和控制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教案中融入合作学习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如何在教案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了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案中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或者情境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切入点。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背景,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可感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再次,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1.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能够在课文中找到身边的事物。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以学生生活中的景物为基础,找到相关的古诗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讨问题,或者进行展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深入理解课文,增加对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感悟,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4. 尊重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在课文中进行二次创作,写下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写作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对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提高。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学习者、探究者、参与者、思考者等。

这些角色都表明了学生是在学习中拥有主体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者。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掌握新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探究者。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究来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发现新的问题或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参与来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自己的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不断改进自己的参与。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思考者。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巩固新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新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

总结起来,学生是在学习中拥有主体地位。

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参与和思考来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新的知识。

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一个社会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体系中,学生是重要的教育对象,也是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在教育中具有自主权和平等地位的权利地位。

本文将从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学生主体地位理论的形成以及当前学生主体地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自主权和平等地位。

自主权即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自我决定和自我管理的权利,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自主决策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

学生应该在学习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水平和获得学习成果。

平等地位指的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福利,这包括平等的待遇和平等的机会。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机会,不因学生的出生背景、家庭条件或其他因素而对学生进行歧视。

并且给予相应的资源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学生主体地位理论的形成学生主体地位理论的形成源于西方教育学界的提出,经过不断的探究、发展和实践,逐渐得到了认知和普及。

西方教育学界的主体地位理论和实践由约翰 ·杜威倡导。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思考、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体验、实践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我国,学生主体地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能力素质。

三、当前学生主体地位存在的问题作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自主性、独立性和自由性的理论对学生发展和全面成长的影响非常大。

然而,在现今课程应试化、评估制度过于严格以及学生在教育中地位低下等多种因素下,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具体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少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课程活动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和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几乎没有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的机会和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理论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与价值1. 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权利和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个体发展的最大化。

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推动者,是学习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实现个体发展的最大化。

2. 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实践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1. 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国教育报 2003-01-14 记者刘微当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发展,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今天,一个问题越来越凸显在众多高等学校面前--在高校扩招后的新形势下,学生与学校教育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看待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教授。

他提出,“高等教育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在教育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体制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涉及到对整个高等学校管理、建设以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

”谢维和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首先是基本理论上的认识,高等学校的学生到底是不是属于学校的一个部分?是不是学校的正式成员?或者说,他们仅仅是高等学校的服务对象和客户,而不是学校的正式成员。

这是高等教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学生在学校中地位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知道,大学的建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学生为主而形成的学校,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形成的学校。

但不论哪一种模式的学校,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到底是不是学校的正式成员?如果是正式成员,那么,他们在学校中就要有一个主人的地位,包括参与学校管理、改革与建设的权利,以及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如果仅仅是一种客户,或者说我们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待,把学校等同于一般的服务性组织,学生仅仅是学校的服务对象,他付学费,我们为之提供服务,这就是另外一种关系。

尽管在这种认识和关系中也可以讲学生的主体性,但与学生作为主人的主体性、作为学校正式成员的主体性,是两种不同意义上的。

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过去谈学生的主体性,实际上一直没有讲清这个问题,许多问题均就事论事,某某事情学生应该有权利,然而,这个权利是哪儿来的?其渊源究竟在哪里?所以,我们必须回答,学生是不是学校的一个正式成员?或者,他们仅仅是学校的客户和服务对象?我们不能仅仅在具体的层面上讨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必须从理论上,从学校的组织建设上,从学生在学校的地位上来探讨这一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动和积极的作用。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和需求,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发展和个性化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创新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主体。

这种教学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是学生的内在属性,是与生俱有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辞海》对主客体注释为“主体指认识者,客体指同主体相对立的客观世界,是主体的认识和活动的对象”。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 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

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如何释放、开发学生的主体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如何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学生要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

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英语堪称为信息时代的首要载体,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助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谈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谈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谈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认知过程为主体,倡导“引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一、处理好几种关系1.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新型、民主、和谐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因为教师的民主,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他们的兴趣再一次调动起来,朗读时感情也特别深。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欢迎学生给老师提出意见。

如果学生提出正确的意见,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心里倍受鼓励,久而久之,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民主,学生的思维就会更活跃。

2.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关系。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帮助等外部条件才能顺利进行。

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该引的引,该问的问,该讲的讲,发挥两个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做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包括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不懂的、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有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方面的内容。

3.处理好课堂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使其个性化学习从课堂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语言学科的独特性,学生个体的丰富性,都在呼唤着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1.个性化学习目标的设定。

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水平自己制订学习目标。

学习能力较强者可以要求自己在一节课内按照规定掌握所有生字,甚至可以要求自已全部都会写,学习能力或学习基础较薄弱者可以把掌握的时间放宽一些,根据自己的实际,在一个阶段内掌握这些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性是学生的内在属性,是与生俱有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辞海》对主客体注释为“主体指认识者,客体指同主体相对立的客观世界,是主体的认识和活动的对象”。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 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

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

因此,如何释放、开发学生的主体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如何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生要以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

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英语堪称为信息时代的首要载体,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

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助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 t.It must be learned.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学生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二)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1、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

二十一世纪为“创造的世纪”,由“学历社会”转为“能力社会”,只有合格+特长的学生才是最受欢迎的。

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

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就更少,我们要改变接受性学习的现实,打破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实践模式,建立起主动的、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模式,变被动、消极参与型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作用是要把课程的任务通过交往、探讨、商量等平等的方式,任务渗透式地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和他们一起探讨、忙碌,最后的成果是个人努力得来的;作为辅导者,教师要自觉地退居次要位置,放手让学生完成整个活动的设计、组织、评价,从而使学生全部或部分地具备独立活动的能力。

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不仅仅是装有“一桶水”的问题,而是要拥有“一湖水”、“一条河”的宽阔的纵向横向英语及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的问题。

教师除了学会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合作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互连网等,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就要去充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2、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同时“关注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的“苦学”变“乐学”,“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熏陶。

认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可以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引导。

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学生评价和反馈,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面对2l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境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4]三、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关注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

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

为了打开学习之“门”,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如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体验成就感,例如:我在教初中英语第二册(下)第85课,把校运会的图片投影在屏幕上,看到熟悉的身影,马上被吸引,辨认各项比赛的获胜者(winner),运动名称(relay race、long jump、high jump等等),学生马上就掌握这些新词,接着问“who runs fast/faster/fastest?”学生看着动画片,争着回答,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二)增强语言交际功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交际(communicate)。

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

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

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

用英语表示则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by communication a nd for communication.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在教初中英语第二册Unit10 The Swedish rock band一课时,我们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

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

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学生扮演two singers--Erik, Elsa, a journalist fro m CCTV等,其余同学均为funs进行现场采访。

采访the Swedish rock band—Y ESTERDAY,了解band的成名过程;采访 The Teacher,了解乐队的演出情况;采访funs,喜欢乐队的哪一首成名曲。

此方法还可用于问路、购物、看病、打电话等交际用语教学中。

(三)培养、发展创新思维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智能的人,高分低能的人将被历史淘汰。

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

传统的教师总希望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学生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管得过死,把学生的创造性给扼死了。

经验证明,“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他们的智能。

因此,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2.学生以更多的爱。

爱有利于人的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体会到,自己爱学生,就能以满腔的热情教育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给以鼓励的眼神,即使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会说:“Do not worry! Take it easy!”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刻活跃起来,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3. 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

教师遇到学生挑战时要冷静,如果教师为了维护“权威”给学生当头一棒,就会摧残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师要保护学生“不畏权威”的思想。

开通、理智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正常的反应应该是:聆听、接受或者引导。

4.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学生脑子里框框少,对成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能冷眼相看,提出一些新观点,有时在成人看来这是很幼稚的,甚至是离奇、荒唐的,但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引导。

总之,创新性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全面性、探索性、开放性、民主性等基本特征。

[5]创新性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主体性教学模式,既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个性的主体,教学中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我教育和创新能力,关心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其做法是: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如:What have youlearned from…? (2)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Coul 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2、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在新编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我们要求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有些课文则要求同学改编为对话形式,有些课文则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续写训练,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