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① 感受并体会本文潇洒脱俗而富于人情味的特点。

②反复吟咏,自然成诵,感悟到本文言语之妙。

③重点弄清下边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教学设想古评家曰:《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然率直文字”,“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又曰:“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

”自读此文,要反复体味,多朗读、吟咏,在读中体察作者的情感,感受言语的质地、芳香,深入言语肌里。

不为背而背,进入情境,自然成诵,把注意力集中到本文的言语本身,感受言语的精妙,而不仅仅停留在字句意义的解释,方为佳境。

内化言语,实现言语积淀,通过积淀言语,领悟作者心灵的搏动。

教学步骤与内容一、自由朗读两遍。

一些不能读准的字音,对照注解,在文中注上音;不懂的词义,对照注释,弄清意思,重点把握上面提及的字词;但不拘泥词句的翻译,不必读一句译一句,把它当作现代文朗读一样,只在不能通畅处才看注解,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句的特点,并注意文句所构筑的形象,为再读作铺垫。

点拨。

(一)作者及本文背景。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但到渊明时,家境衰落。

29岁那年,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此后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

十几年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39岁那年,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但“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后来,在亲友的劝告下,再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彭泽令便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本文作于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为想象田园生活而得。

(非课文注解所言作于辞官之初)陶渊明为什么不愿意做官?一则是因为他不愿受官场役使。

他任彭泽令时,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12篇)《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的思想进行简洁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解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睬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的情感,粗略辨析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肯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穿,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和其性情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理想,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出名,而辞赋以本篇最出名。

有《陶渊明集》。

留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理想的机会。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归去来兮辞》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背景。

2. 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介绍《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渊明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的亮点和特色。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2.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与《归去来兮辞》主题相关的古诗文进行阅读和分析,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的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远离不良风气。

二、教学重点1. 《归去来兮辞》的字词理解;2. 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作,如《桃花源记》、《饮酒》等,激发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注意字词的理解,不懂的地方可以圈点批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分享各自的收获。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 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赏析文章;3. 调查了解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2. 作业检查: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度。

3.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难点】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

2、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序言,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

2、朗读课文,初通文意,把握文言现象。

一、预习检测检查学生《导学案》第一课时预习案完成情况二、导入新课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

陶潜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三、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知识(参考《导学案》并课件补充)2、研读并序在课前预习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请学生品读并序,思考并序写了几层内容?四、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导学案》练习难点讨论2、并序中难点字词质疑3、讨论序文中陶渊明做官和辞官的原因各有哪些?哪个才是最主要的辞官原因?五、小组展示,点评1、难点字词展示、质疑2、概括序文内容两层内容:(一)描述了就任彭泽的心境。

(二)交代了弃官归田的缘由。

)原因有三点: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高中语文 4归去来兮辞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 4归去来兮辞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单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意。

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通过韵脚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

点评句子,以求更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课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岁才出仕。

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

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回去来兮辞》教课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掌握文中“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含义,概括文中“以”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认识“辞”的特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品读诗句,意会“田园”之乐。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

教课难点文中浸显出的或喜或哀,或自责或果断的复杂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

课时安排一课时今日,我们学习《回去来兮辞》。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靖节先生”是人们对他崇高节操伟大人品的崇敬评论。

教师出示陶渊明的名句。

或有斗数酒,闲饮自欢然。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云没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设问:你喜爱哪一句?描述一下诗句展现的境界。

教师总结。

陶渊明家境贫穷,迫于生计,出门务官,但心向自然,不肯受约束,于是躬耕陇,安于田园。

他安于生活,乐于生活,融于生活。

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唾弃显贵遭受挫折后的坦率,扔掉荣华回归田园的安逸,他是一掬轻泉,一朵淡雅的菊花。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今日,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士医生挣脱挫折升华人生价值的一座精神碉堡。

这堂课,让我们在朗诵中行走于陶渊明的田园去感觉陶渊明的那份淡定与自然。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要求:学生小声跟读。

学生模拟老师朗诵。

要求松开勇敢。

教师指导学生朗诵。

古文重申朗诵,朗诵时要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感情表此刻什么地方?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停留的长短。

找一学生朗诵第一自然段,鼓舞其读出感情。

教师就其朗诵状况作出评论。

设问:如何才能读出感情来?教师指导。

一、从内容下手,理清层次,掌握感情。

二、从节拍、音韵下手,读出节奏。

本文是一篇辞。

辞,一种文体,拥有以下特色。

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好意思。

多为六字句,每句读三拍,音韵和睦,拥有节奏美。

指导学生朗诵第一自然段。

第一,从内容下手,理清层次,掌握感情。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版⾼中语⽂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等奖)教学设计中学语⽂题⽬:《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标反复朗读课⽂,熟读成诵;2、能⼒⽬标理清全⽂的⾏⽂脉络,梳理作者归⽥的情感变化;3、情感⽬标体会作者⾼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体悟作者情感和作者返璞归真的⼈⽣志趣与⼈⽣境界。

【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落花⽆⾔,⼈淡如菊”有⼈⽤这两句话来形容陶渊明的作品和他的⼈格,同学们,你们觉得恰切吗?陶渊明所形成的独特的⼈⽣状态与精神对后来⼈产⽣了⾮常重要的影响。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后来⽂⼈的作品⾥⾯也经常出现。

同学们,你有没有与作品产⽣⼀些共鸣呢?今天我们来品读它。

⼆、预习检测(⼀)通过翻译序⽂,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第1⼩组⼝头展⽰)明确:有三点理由。

1、“质性⾃然,⾮矫厉所得”,也就是说⾃⼰本性⾃然,不会扭曲⾃我,不会强迫⾃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我性情会⾝⼼“交病”,那⽐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条是根本的。

⾃⼰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崇尚⾃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之志”。

官场实在有违⾃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背诵⽂章的⼀、⼆段。

三、整体感知课⽂聆听《归去来兮辞》配乐诗朗诵,注意节拍和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课⽂,组内解决以下问题。

(第2、3、4、5组对应回答,第6组点评并加以打分)1.在第⼀段,作者是怎样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的?明确:开头⼀句,开门见⼭地喊出久郁⼼中之志。

——“归去来兮,⽥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闷⽓,顿觉⾃在坦荡、轻松畅快。

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

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

“⼼为形役”,为⾐⾷所迫⽽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 篇1教学目的:1、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3、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4、了解作者解印去职的直接原因。

5、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

教学重点: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创作背景、作者情况,及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本课出现的各种文言知识。

2、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3、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第一节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陶渊明的一篇文章。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

东晋大诗人、词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死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他生于东晋后期晋宋交替之际,其时家势已渐衰落。

后因家境贫寒,29岁时走上仕途。

年轻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但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20多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3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案三篇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方法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法。

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

今天,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习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

谏:止,挽救。

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

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

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三)深入研读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四)拓展延伸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某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某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

(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某,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五)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教案二教学目的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重点一、课文的思想内容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设计说明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4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二、能力训练目标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近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难点: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及本辞特点的全面理解。

解决办法1.从朗读全辞的内容,把握题的意思。

2.结合本文看辞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 课时【学生活动设计】一、课前预习,包括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鉴赏。

二、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

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1.解题(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归去来,回去。

兮,助词。

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

我国著名的诗人。

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

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3.积累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辞”的特点。

2、朗读课文。

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一、导入新课(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生:陶渊明(2)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并总结)①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

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

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

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

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决心和勇气;(2)理解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辞》;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 分析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决心和勇气;2. 理解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3. 掌握陶渊明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归去来兮辞》,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2)让学生自主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2)分析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3)讲解陶渊明的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结构;(2)让学生分组讨论写作手法。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归隐田园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2. 总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陶渊明的思想感情;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2. 相关背景资料,如陶渊明的生平介绍、时代背景等;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高中语文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题名称归去来兮辞(并序)三维目标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章中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重点目标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2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难点目标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导入示标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这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理想追求。

然而,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都能大展宏图,功成名就。

总有很多人,或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弃身而去,或因改革时弊而触动权势利益被害,失意而去。

因此就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豪言壮语,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彻悟。

在他们之前也有一位失意之人,他以归隐田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

他就说陶渊明。

(播放第一张PPT)目标三导第一课时学做思一:知人论世1、导学:提问学生关于作者陶渊明的了解,包括其生平、经历、思想、文章著作等等。

老师总结: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又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为“陶彭泽”,浔阳柴桑人,东晋伟大诗人。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在他所留下的120多首诗中,歌唱农村美景和田园劳动生活的作品占多数,最著名的有《归田园居》、《移居》、《饮酒》等诗组。

此外,《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文、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由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他在描绘田园风光,表现闲适生活和心情的同时,也表现出他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他的诗平淡自然,即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富于真实情感;语言平易,不假雕饰,且意境鲜明,耐人寻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doc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doc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教材分析】一、《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的思想总纲。

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

二、《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

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分析】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经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二、学生对古代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渴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1.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探究法: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探讨。

【教学难点】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2.关于本文是否写实的浅层研究性探讨。

【设计思想】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

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用“五读法”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

《归去来兮辞》是⼀篇脱离仕途回归⽥园的豪迈宣⾔,陶渊明以诗⼼慧眼来透视⽣活,⽤⽣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拘⽆束的乡间⽣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然景物的描写,展⽰了诗⼈崇尚⾃然、追求⾃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编整理了⾼中语⽂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归去来兮辞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标:1.诵读感知,理清思路2.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3.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导⼊新课、⾛进作者1.看对联,猜⼈物。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外醉三⽃;开⽥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

2.看图⽚,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

——《桃花源记》(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饮酒》(其五)(3)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归园⽥居》(其三)3. 知⼈论世⼜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谥号:靖节先⽣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4.预习检测⼤家对课⽂已进⾏了预习,现在我来检测⼀下⼤家的预习情况。

⾸先我们⼀起来正⾳。

接着梳理⽂⾔知识。

精彩的展⽰源于⼤家认真的预习,值得赞赏!5.揭⽰学习⽬标诵读感知,理清思路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解题理思路1.解题标题是⽂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起来研读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助词;辞,赋的⼀种,⼀般要押韵。

2.理思路再次回到题⽬,请问: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归去)⽂章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家⼤声朗读课⽂,思考这个问题。

谁来回答?(找⼀⽣答)板书:(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因、情、悟”三个字更深刻地解读陶渊明,感受他的隐逸情怀。

三、品读赏析、感受情怀(⼀)归去之因过渡语:在封建社会,⼈们要建功⽴业,要“⼤济苍⽣”,实现⼈⽣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在⼀起的,⽽陶渊明在少年时就有“⼤济苍⽣”之志,踏⼊仕途⼤可实现他年轻时的理想,但此时的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乡呢?请⼤家听录⾳,从第⼀段中画出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句⼦明确:⽥园将芜、⼼为形役、已往不谏、迷途未远、今是昨⾮(⼆)归去之悟过渡语:因为⼼为形役,内⼼被外在形体所役使因为迷途,视⼊仕为迷途因为认识到昨天是错误的所以,陶渊明弃官⽽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教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含义,归纳文中“以”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辞”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诗句,领悟“田园”之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文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自责或坚决的复杂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靖节先生”是人们对他高尚节操伟大人格的崇高评价。

教师出示陶渊明的名句。

或有斗数酒,闲饮自欢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设问:你喜欢哪一句?描述一下诗句展示的意境。

教师总结。

陶渊明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外出务官,但心向自然,不愿受束缚,于是躬耕陇,安于田园。

他安于生活,乐于生活,融于生活。

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鄙弃权贵遭遇
挫折后的坦然,抛弃富贵回归田园的闲适,他是一掬轻泉,一朵淡雅的菊花。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今天,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摆脱挫折升华人生价值的一座精神堡垒。

这堂课,
让我们在朗诵中行走于陶渊明的田园去感受陶渊明的那份淡定与自然。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要求:学生小声跟读。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

要求放开大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古文强调朗读,朗读时要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感情体现在什么地方?
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

找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鼓励其读出感情。

教师就其朗读情况作出评价。

设问: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
教师指导。

一、从内容入手,理清层次,把握情感。

二、从节拍、音韵入手,读出节奏。

本文是一篇辞。

辞,一种文体,具有如下特点。

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
整意思。

多为六字句,每句读三拍,音韵和谐,具有节奏美。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一,从内容入手,理清层次,把握情感。

设问:第一段有八句,按辞的特点可分为两
层,是哪两层?揭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第一层:“归去来兮”----------“奚惆怅而独悲”。

心理:自责、后悔。

语气稍重,语调稍高,节奏稍快。

第二层:“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

心理:自恕、欣慰。

语气稍轻,语调稍低,节奏稍慢。

学生朗读,抽一学生朗读并评价。

节奏如何把握?按辞的特点,这儿押的韵有“ui”(归、追)“ei”(悲、非),非常和谐。

每句读三拍,多字照样,四字句声音拖的长一点。

节与节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学生朗读,抽一学生朗读并评价。

师生齐读。

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学生揣摩并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要求:一、放下包袱,大胆朗读。

二、按辞的特点,四句一节归纳内容,理清层次,把握情感,读出语气,注意语
调。

三、以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名朗读优秀者,进行朗读比赛。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朗读,进行点拨指导。

并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读出感情。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
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
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

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
—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

“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
匆促,顿生感慨。

总之,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
而愉快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

师生齐读,争取背诵。

布置课外作业。

一、就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二、翻译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的理解。

备用资料。

名句默写。

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鸟倦飞而知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