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三)教材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朱元璋阻挡不了真理的存在, 民本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 展,民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思想源头之一,科学发展观,特 别强调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民本思想成了中国特 色的治国理念之一。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是养民以惠:物质层面。
二是教民以德:精神层面。
三是与民同乐:和谐层面
民本思想
祖国唯一,人民至上
人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
人民,你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即可温和平静 ,也能掀起滔天骇浪——《雨果传》
凡是来自人民,来自人民伟大的劳动及其痛苦的 一切,都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人民的觉悟是最强大的军队——第三任美国总统 托·杰弗逊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大事都要向人民请教—— 巴尔扎克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恶勿施,尔(如此)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
走圹(原野)也。故
爵(通雀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即
使)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在殷周时代就有所发展,夏桀商纣等灭国 让统治者总结出经验:重视民众、厚待民众, 才能保民而王,民本思想开始萌芽;中间经 历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强化,到了孟子那 里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把民 定格在君主之上,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治 国理念,把民本思想推向了高峰......
民本思想是儒学道德理想王国里最闪耀的 明珠
对社稷之神都按时祭祀了,礼节都非常周到,社稷之神就应该 保佑人民的生活安康,但是仍然有旱灾和水灾,这就是社稷之神保 佑百姓的职责没有尽到,那就要“变置社稷”,把祭坛上的土谷社 稷之神换一换。

《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孟子》三章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篇章。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孟子的思想观念,体会其中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孟子》三章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和认识,启发思考。

3. 通过学习孟子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孟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熟读并背诵《孟子》三章,理解其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孟子的事迹,引发学生对孟子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篇章讲解:分别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篇章。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难词难句的解析,让学生能够理解篇章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将孟子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其智慧。

4.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孟子》三章主要观点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孟子》三章。

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景春曰:“公孙衍、张仪,贤人也,何故不为诸侯王?”孟子曰:“是不然也。

孟子三章ppt课件初中语文PPT课件2024新版

孟子三章ppt课件初中语文PPT课件2024新版

道义思想
孟子强调道义的重要性,认为人 们应该遵循道义来行事。在文章 中,他通过阐述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的道理来告诫人们要坚
守道义。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孟子其他重要观点介绍
1 2 3
性善论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具备仁、义、 礼、智等美德,但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才能得 以发扬光大。
民本思想
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 气势磅礴、节奏感强。
文章结构
通过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进而引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的结论。
《富贵不能淫》
01
02
03
主题思想
阐述“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大丈夫气概,强调人的品 德和气节的重要性。
鼓励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和 困惑,共同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

总结归纳,加深对文章理解
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 纳,概括出孟子三章的核心思 想和重要观点。
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谈谈 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比较和分析,探讨孟子思 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内容
儒家学派
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起源、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帮助学生了解儒 家思想的整体框架和内涵。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
概述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包括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各学派的主 要观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
04
思考与讨论环节
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
问题1
孟子三章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
问题2
孟子在文章中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 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23 孟子三章 课件(共43张PPT)

23 孟子三章 课件(共43张PPT)

任务二:思路篇 1.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文章的论证思路。
表述:

作者先......然后.......接月淡着,风.凄...,.一.再曲恒..古..的...琵进琶,而飘酸..了..今...生又的眷...恋.入...然后.....最后......
标题
寡得 助道
多 助 , 失 道
论点 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接着
用了用两个反问句否定景春观点,再运用类比论
证,举男子加冠和女子出嫁的事输例进行驳斥。

入 月淡,风凄,一曲恒古的琵琶,飘酸了今生的眷恋
标题
能 淫
然后 用了分三点,一一论证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
最后 归纳中心论点——“此之谓大丈夫”(此指以上
三点行为准则)
安生 乐于
忧 患 , 死 于
首先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
标题
【小结1】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无能激论发政人治主们的张共或月淡,鸣是风凄,个,一曲这人恒古是修的琵成养琶,飘,为酸了正“今生的直最眷恋的佳输入观辩点手往”往的核更 心所在。
最佳辩手修炼招数一: 观点明确,一以贯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标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输?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月母淡,风/凄命,一之曲恒,古往的琵送琶之,飘酸门了,今生戒的之眷恋/入曰:'往之女家,必

23《孟子》三章(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3《孟子》三章(新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等方式,引出《孟子》三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孟子》三章中的文言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孟子的仁政、民本和义利观等思想。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阅读和孟子的思想。
7.孟子所处时代背景: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的时代。孟子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民生疾苦、政治腐败等。了解孟子所处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及其社会意义。
8.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主张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为核心,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9.孟子与孔子的思想比较: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但也有所区别。孟子更加注重仁政和民本,强调君主要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而孔子则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
10.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主张君主应以仁政为核心,实行轻徭薄赋、不夺农时、保障民生等政策。他还主张君主应该尊重百姓的意愿,实行仁政,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孟子》三章的内容,包括孟子的仁政、民本和义利观等思想,以及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等知识。通过讲授法,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讨论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同时,讨论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22《孟子》三章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气势磅礴,增强了语势,极言 防御一方“地利”方面的优越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 败的结局,对照鲜明,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具有极 强的说服力。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 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 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 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 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 的“仁政”学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列举事例论证了 在战争中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要素的作用,提出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表现了孟 子“仁政”的治国主张。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孟子选读(3)

孟子选读(3)

32.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 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 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 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也。」
告子认为人性就像回旋的水流 一样,在东边开个缺口便往东流, 西边亦然。借着水流没有定向来 说明人的善与不善没有定性。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是人之善性的基础。
智的表现在于能辨别仁义
二者之当为而持孚不弃。 礼的主要内容,便是将人
的敬爱之情,依照对象之
亲疏,而做合宜的表现。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仁、义、礼、智,非由外来 的因素加之于我,是我本来 就有的,只是不去思索它罢 了。
心性的相同之处,在于喜 好礼义,亦即人具有道德 理性。 圣人之所以超越凡人,便 在对这种人心普遍具有的 道德理性,能够先知先觉 的缘故。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 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不能尽其才者也。 所以说:『去寻求它便得到 它,舍弃它便失掉它。』到 最后得到或失掉它的人,好 坏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 数倍,这都是不能发挥他们 的人性本质的缘故。」
外在客观事物的知识,虽属 于学问,毕竟不能解决孙宙 人生的根本道理,人生的价 值和意义仍需求诸于己,就 是要认识自己的道德本性, 学问之道在于尽心知性, 存心养性而已。
孟子认为“心智”的理性 有两种: (1)认知理性——概念、 判断、推理,形成理智。 (2)实践理性——也称 道德理性,是对道德本体 领悟。
34. 孟子曰:「富岁,子弟 多赖(懶);凶岁,子弟多 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 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
接着从正面论证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成才需要思 想斗争的折磨,证明“生于忧患”的分论点。
然后由个人到治国,从反面进行论证,以国无忧患 必灭亡的例子,证明“死于安乐”的分论点。
最后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拓展➢ 你能否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结论,再从个人或国家层面
补充一两个事例,帮助孟子进行举例论证。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共同点:出身卑微,经历磨难,终有作为。 举例论证
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成才需要艰苦环境的磨练。 外部客观因素
分析课文
3、除了艰苦的环境造就人才,朗读下面这句话, 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以造就人才?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个人身处逆境,经过思想 斗争,努力奋发
文体介绍
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己的 观点有一个证实的方法。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 对比论证: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论证。 比喻论证:用比喻的修辞进行论证。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3课《孟子》三章(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古人有云“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我们也常用“大丈夫”来褒扬男子,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子就可以称 “大丈夫”呢?
作品简介
《孟子》是由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 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等思想 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之一。
《孟子》体例属先秦散文当中的对话体。 对话体散文《孟子》是语录体散文(《论语》) 向专题性论文(《庄子》)过渡的一种文学形 式。它通过对话展开辩论说理,相当于今天的 议论文。
以/天 下 之 所 顺,攻/亲 戚 之 所 畔。
故/君 子 有 不 战,战 /必 胜 矣。
聆听式朗读
诵读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 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 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guǎ]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往之女家 ( rǔ )
富贵不能淫( yín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3《孟子》三章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富贵不能淫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字词,把握文章的观点

2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3 增强文化自信,积累《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并学会恰当运用

孟子选读(三)

孟子选读(三)
——《尽心上》/P452 ①桃应:孟子弟子。②敝蹝(音希):破鞋。蹝通屣。③遵: 沿。④訢然:欣然。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 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 子路》
①如:当。②朝将视朝:你若来朝见,我就临朝。③东郭氏:齐国大 夫。④孟仲子:孟子堂兄弟,学于孟子。⑤采薪之忧:婉辞,表示生 病。⑥要:拦截。⑦景丑氏:齐国大夫。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 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 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 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 诺;君命召,不俟驾⑨。’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 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⑧!’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 ⑩: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 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 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 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 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 地丑德齐⑾,莫能相尚⑿。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 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 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告子下》/P424 ①任:国名。屋庐子:孟子弟子。②亲迎:古代婚礼,新郎亲自迎娶 新妇。③何有:有何,算什么。④揣:量度。⑤岑楼:尖顶高楼。⑥ 一钩金:制作一枚带钩所需的金子。一舆羽:一车羽毛。⑦奚翅:何 止。⑧紾(音诊):扭转。 ⑨搂:抱。处子:处女。

孟子三章部编版精品课件

孟子三章部编版精品课件
常常 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
域民不以封疆
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亲戚
得志
与民由之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孟子》三章》部编版精品课件
《《孟子》三章》部编版精品课件
《《孟子》三章》部编版精品课件
《《孟子》三章》部编版精品课件
《《孟子》三章》部编版精品课件


背叛



畔 叛 背叛 女 汝 你


增加


梗塞、不顺


辅佐
曾 增 增加 衡 横 梗塞、不顺 拂 弼 辅佐
名词,优势
形容词,锐利
内城
城墙
能够
得到、实现
名词,优势 形容词,锐利 内城 城墙 能够 得到、实现
告诫
谨慎
居住
居所,住宅
违背
同“弼”,辅佐
告诫 谨慎 居住 居所,住宅 违背 同“弼”,辅佐
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狱官 辅佐君王的贤士

护城河
兵器
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皮革
放弃
离开
围 护城河 兵器 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皮革放弃 离开
限制
巩固
国防
险要
威慑
锐利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兼善天下孟子选读三

兼善天下孟子选读三

兼善天下孟子选读三
摘要:
1.孟子的背景和思想概述
2.孟子的“兼善天下”理念
3.“兼善天下”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秩序混乱,战火频仍,人民疾苦。

孟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忧虑,提出了“仁政”和“兼善天下”的理念,期望通过政治手段改善社会状况,实现人民的福祉。

孟子的“兼善天下”理念是他思想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该关心天下大事,以天下为己任,致力于改善社会,造福人民。

这种“兼善天下”的精神,体现了孟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在当代社会,孟子的“兼善天下”理念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兼善天下”的精神,关心全球事务,致力于改善全球状况,实现全球人民的福祉。

同时,我们也需要将“兼善天下”的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改善社会,造福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孟子的“兼善天下”理念,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精神,它对于改善我们的社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中+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妇之道也。 规则、原则
谨慎
这里指丈夫 顺从 常法 标准、准则
男子成年举行加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 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 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喻指仁
喻指礼
喻指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举例(论据): 商纣(zhòu)王荒淫无道,最终众叛亲离,国家灭亡; 周武王施行仁政,顺应民意,灭商兴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事例
1.商汤伐夏桀[jié],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jī]发伐商纣[zhòu],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6.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7.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8.抗日战争中,国共部队得道多助,日本侵略军失道寡助 9.商纣王荒淫无道,最终众叛亲离,国家灭亡; 周武王施行仁政,顺应民意,灭商兴周。
但是,却。
这。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
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
(的方式)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虽然)这样却 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
寡助之至
动词,到
亲戚畔之
代词,代指不施行仁政的君主
天下顺之
代词,代指施行仁政的君主

人教版高中语文精品课件 必修三 孟子选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精品课件  必修三 孟子选读

孟子在宣扬“王道”推行“仁政”的同时,提 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理想图。 这种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有什么比 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百姓又有 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在孟子“王道”大思 想的统摄之下,他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民本思想,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 明的要求,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愿望,顺应了时代潮 流,这就使他的学说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
孟子道:“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 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一般人,要是 没有固定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 假使没有这种思想,那就会放纵胡为,没有什 么干不出来的。等到犯了罪,再跟着去惩罚他 们,这等于设下网罗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国 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百姓的勾当呢?所以 贤明的国君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对 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遇上好 年成一年到头吃饱,灾年也得免于饿死;这样 以后引导他们追求善,所以百姓也就容易听从 了。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够实行王道了。 老百姓都以为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内心不 忍呢!”
齐宣王说:“的确有(误解我的)百姓。齐国 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啬一头牛呢?就是不忍心 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就像没有过错却要往 死地里送。所以才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拿百姓以为您吝啬作为奇 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 呢?您要是怜悯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 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整体把握】 zhenɡtibawo
文章由叙入议,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 引出“好乐”的话题,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 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 乐”。文章阐明了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 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 道”思想。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 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 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 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题上。

《孟子》三章PPT教学课件

《孟子》三章PPT教学课件

下面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本文观点明确,强调“人和”的核心思想,借讨论战争论述推行 仁政的重要性。 B.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时,作者着重强调了“人和”才是克 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C.本文开篇提出论点,然后展开论证,得出了“君子有不战,战必 胜矣”的精辟论断。 D.本文运用多个双重否定句,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气势充沛, 章法严密,逻辑性强。
三里之城 城
城非不高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
委而去之
(名词,有利形势) (形容词,锐利、锋利) (名词,内城) (名词,城墙)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三里之城
(助词,的。)
夫环而攻之 之
寡助之至
(代词,它,指“三里之城”。) (动词,到。)
攻亲戚之所畔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
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 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统治者“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而人民却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xù)妻子,乐岁终身苦,凶 年不免于死亡”。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
治国的三个阶段 递进关系 环环相扣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理解: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行仁政的 君主则会失去民心。
事例: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文王姬 昌为西伯时,“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善养老者, 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后来周代商而立奠定了基础。 商纣王虽然天资敏捷,“材力过人”,却不行仁政,“厚赋 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 “民罔不欲丧”,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学而》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 ——《礼记·礼运》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 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 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①;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生则恶可已也②,恶可已,则不知足 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上》/P364
①节文:调节修饰。②恶可已:哪里停得下来。已,止。
选读三
人伦之道
一、事亲为大
人之有道也,饱食、煖①衣、逸居而无 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②,使契为司 徒③,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滕文公上》/P330
①煖:暖的异体字,音义同暖。②有:通又。③契: 商朝祖先;司徒:古代主管教育的官。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 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 于冢宰⑦。歠粥,面深墨⑧,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 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 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⑨。是在世子。”
——《公孙丑下》/P314
①孟子在齐国做官,母亲去世,归葬于鲁。赢:齐国南部邑名。②充 虞:孟子弟子。③不肖:不才。敦:督办。匠事:制作棺木。④严: 忙碌。⑤木:棺木。若以美:似乎太好。⑥棺:内棺。椁:外棺。无 度:没有规定的厚度。称:相称。⑦不得:没有资格用上等棺木。⑧ 为:并且。⑨比:为。化者:死者。⑩ 恔(音效):快意。
——《离娄下》/P370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①。
充虞请曰②:“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 事③。严④,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 美然⑤。”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⑥。 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 不得⑦,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 为有财⑧,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 化者无使土亲肤⑨,于人心独无恔乎⑩?吾闻之 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⑩,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 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滕文公上》P323-324
⑤宗国:鲁国祖先周公较同姓诸侯为长,故名。⑥《志》:礼书。⑦ 冢宰:宰相。⑧歠(音绰):饮。深墨:深黑。⑨尚:通上。偃:倒。 ⑩五月居庐:古礼,诸侯死后五月下葬,葬前世子当居丧庐。
丧服“五服”:
斩衰:麻布不缝边,斩断处外露,表示哀伤而不思
修饰。这是最重的丧服,子女为父母所服,丧期三年(秦
汉后实为25个月,其中细节很复杂,如“服绖(音迭)”、
“杖”,即“哭丧棒”,意为哀痛得站不直了,需杖支撑,
所谓“孝子”);平行关系中,妻妾为丈夫所服。此外,
君臣、师生、主仆这类关系等同父子,所以也服斩衰,但
服期无须三年,可变通。
齐衰:缝边,故谓。内容很复杂,有四等:三月、五
月、杖期、不杖期。一般说这是孙子为祖父母、丈夫为妻
妇、已嫁女子为父母、平辈如兄弟、姐妹等所服。至于等
第也是根据亲疏来定的。
大功:熟麻制,经过加工,色较白。服期为九个月。
一般是堂兄弟姐妹、已婚女为伯父、叔父等所服。
小功:更细的麻布。服期为五个月,一般为从兄弟所
——《离娄下》/P379 ①从:通纵。②戮:耻辱。③很:通狠。
孟子曰:“不孝有三①,无后为大。舜不告
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离娄上》/P364
①不孝有三,东汉赵岐注曰:“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 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 先祖祀,三不孝也。”
二、慎终追远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 子谓然友曰②:“昔者孟子
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
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③。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 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 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 食④,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养曾皙①,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②;
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③,必有
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④,将
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
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离娄上》/P361
①曾皙(音希):名点,孔子学生,曾子(名参)之父。 ②彻:通撤,撤除。必请所与:必定请示剩下的给谁。③ 曾元:曾子之子。④亡:通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 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服。
缌麻:最好的麻布。服期为三个月。疏远的亲戚,带
点关系即可。
三、君臣有义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①;
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②。见
且由不得亟③,而况得而臣之乎?”
——《尽心上》/P441
①势:权势。②亟:屡次。③由:通犹。
①滕定公:文公之父。薨(音轰):诸侯去世曰薨。②世 子:太子。然友:世子之师傅。③尽:尽心。④三年之丧: 儒家提倡子女为父母、臣子为国君守孝三年。齐(音资) 疏之服:缝边的粗布丧服。飦(音沾)粥:厚的叫飦,稀
的叫粥。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 “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⑤,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 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⑥:‘丧祭从先祖。’曰吾 有所受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 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 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三不孝也;从①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②,四不孝 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