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微生物送检率
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制度
一、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感染病情,按照细菌药敏报告结果选用抗菌药。
二、要求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三、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非限制使用类不低于 30%。
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50%。
五、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 80%,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六、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检验科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定期进行分析,每年≥2 次,供临床医师用药时参考。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L根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为提高标本送检率,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尽量留取标本,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2.定期分析、报告细菌耐药情况。
微生物实验室不断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对送检标本及时检测,发现多重耐药菌或特殊感染菌及时通知感染管理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
感染管理科结合微生物室检测结果,每季度对我院送检标本细菌检出情况及细菌耐药情况统计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信息反馈。
3.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药剂科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统计我院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每季度列出DDD频数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4.建立预期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委员会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我院每季度耐药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5.各科室主任了解医院前十位目标细菌及本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
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释义)

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释义)XXXX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释义)一、定义二、意义四、计算公式五、计算细则六、分子说明七、分母说明八、数据收集方法九、指标分析建议一、定义: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中治疗前送检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二、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送检及管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八四、计算公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同期住院患者中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人数×100%五、计算细则:全院:分子: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满身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分母:确定时段全院住院患者中同期全身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人数病区:分子:确定时段监测目标病区的住院患者中同期满身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人数分母:确定时段监测目标病区的住院患者中同期满身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六、分子说明:送检项目包括:指向某一病原体的病原学检验项目,不再包括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相关标记物项目抗菌药物用药目的是“治疗”的医嘱,医师开具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时,用药目的应是必填项,且只有“预防”、“治疗”两个选项仅计算全身给药的抗菌药物使用医嘱,全身给药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等仅计算确定时间段内给药的医嘱,时间段之前的抗菌药物使用医嘱不计算。
如:住院患者甲2015-02-2709:01:01入院,2015-03-0514:02:02,出院,患者甲2015-02-2810:10:00临时应用抗菌药物一次,若统计时段为2015年3月,则患者甲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应统计实际的开始时间是护士实际给药的时间(不是在电子系统点击“执行医嘱”按钮的时间)临时抗菌药物使用医嘱的开始时间应为护士实际给药的时间,医疗机构应有工作机制保障真实时间点的记录和电子化,临时抗菌药物使用医嘱的结束时间与开始时间一致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医嘱:若医疗机构长期医嘱有记录护士首次实际给药的时间,应采用此时间点作为“抗菌药物使用开始日期时间”,并通过工作机制保障真实时间点的记录和电子化;若医疗机构长期医嘱未记录首次实际给药的时间,应采用医师下医嘱的开始时间作为“抗菌药物使用开始日期时间”。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微生物送检率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微生物送检率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为了更好地指导治疗和保护患者的健康,应该进行微生物送检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种做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然而,目前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进行微生物送检的比例仍然较低。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该比例的方法。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是评估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送检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治疗失败和复发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然而,目前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进行微生物送检的比例仍然较低。
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首先,医生和患者对微生物送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可能认为抗生素的选择与治疗效果无关,或者认为送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金钱。
其次,医院可能缺乏完善的送检制度和流程,导致送检操作繁琐和不顺畅。
此外,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或药物引起的并发症,这也可能使他们不愿意接受微生物送检。
为了提高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有几个方法可以采取。
首先,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微生物送检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认识。
医生要充分了解微生物送检的优势,以便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患者也应该了解微生物送检对保护自己的健康的重要性,以便积极主动地要求送检。
其次,医院应该建立和完善送检制度和流程,提供方便快捷且高效的送检服务。
可以通过减少送检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提高患者和医生的参与度。
此外,医院还应该积极搜集、整理和发布有关送检的指南和临床路径,以便医生和患者可以遵循。
最后,医院还应该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处理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患者接受微生物送检的积极性。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篇一: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查表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查表医院名称:_____子洲县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时间段:20xx.1.1—20xx.12.31调查日期:20xx 年1月__8___日调查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除外日间)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实际开放床位数:_______198______2.全年门诊、出院病人数:(对比20xx年)3.抗菌药物使用的人数:____2893______(指所有出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的人数)4.出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______30%_____(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出院人数)医院等级:___二级乙等5.特殊类抗生素使用人数:______0______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_30.7%______(预防用药包括:围术期预防用药、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69.3%___________(治疗用药指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出院诊断中有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与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之和为100%)二、微生物标本送检及耐药8.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年标本量:____________送检的标本包括各类培养(细菌、真菌、结核),例如痰标本、尿标本、粪便标本、血液标本、体液标本(引流液、穿刺液、胸水、腹水等)。
包括。
但不包括涂片、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9.血培养标本的次数:___________(所有的标本均按送检人次计算,即一位患者同一时间送检1瓶\2瓶\4瓶血培养标本,计数为1次血培养送检)10.血培养标本的瓶数:__________(送检血培养的瓶数总和)11.痰普通培养的次数:_________(送检痰普通培养的次数)12.痰真菌培养的次数:________(送检痰真菌培养的次数)13.阳性血培养标本的前6位病原体,按排序分别为______(血培养病原体构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合并)14.阳性痰培养标本的前6位病原体,按排序分别为______(痰培养病原体构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合并)15.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耐药率,痰、血中各自的耐药率)(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篇二: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XXXXX医院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20xx年二季度各科室药敏送检率构成比%39%31%4%妇产科12%20xx年2季度各科室使用抗菌素微生物送检率统计外一科外二科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限制、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药敏送检率统计1、20xx年二季度院感办共抽查1003份病例,其中使用抗生素416例,使用抗生素药敏送检321例,药敏送检率为77.2%,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6.1%,达到了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2、对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的要求:本月我院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7.7%,超出指标33.2%。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1.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2。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2。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医嘱)包括全身作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抗抗菌药物类,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
(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补)指标名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病人.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40DDD)。
分子: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分母: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
注:1。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2。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克/DDD值). 3。
DDD(DefinedDailyDoses)值: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
庆大霉素(24万单位)+阿莫西林(1克)+头孢他啶(4克)庆大霉素(1DDD)+青霉素(1DDD)+头孢他啶(1DDD)=3DDD4.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七)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指标名称: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对象选择:医疗总收入中的药费总收入金额。
抗菌药物控制指标

抗菌药物控制指标
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

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背景在住院期间,医生可能会给病患开具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病情。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和治疗效果的降低。
为了更加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需要了解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
目标本文档旨在分析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病原送检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分析病原送检率现状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病原送检的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病原送检率较低,仅占总病例的一小部分。
这可能是由于医生对病原送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考虑以及病患的不配合等原因。
病原送检率问题低病原送检率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 无法准确诊断感染病原:没有进行病原送检,医生无法确定感染的具体病原体,难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缺乏病原送检结果,医生只能根据临床经验或广谱抗菌药物来选择治疗方案,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3. 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未经病原送检选择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对治疗产生抵抗力。
建议为了提高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以下建议可以被采纳:1. 提高医生对病原送检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医生对病原送检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降低病原送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通过简化病原送检流程、优化实验室设备和提高效率,降低病原送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减轻医生和病患的负担。
3. 加强病患的配合度: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病患对病原送检的理解和配合度,主动配合医生进行病原送检。
结论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医生的认识、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以及提高病患的配合度来提高病原送检率。
这将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制度
一、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感染病情,按照细菌药敏报告结果选用抗菌药。
二、要求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三、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非限制使用类不低于30%。
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五、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六、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检验科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定期进行分析,每年≥2次,供临床医师用药时参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试(答案版)

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试(题目+答案版)1、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A.20%B.30%C.40%D.50% 答案:B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A.30%B.50%C.70%D.90% 答案:B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A.20%B.40%C.60%D.80% 答案:D4、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要求,下列关于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不正确的是()A.洁净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W 40%B.就诊(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W 20%C.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w 60%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W 40DDDs答案:A (应该为30%)5、关于门诊静脉输液指征不正确是()A.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注的就不静脉注射B.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C.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D.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答案:B (属于禁止门诊静脉输液的53种疾病)6、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关于门诊处方以下不正确的是()A.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B.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C.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D.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1周答案:D (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天)7、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不包括()A.处方的合法性B.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C.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D.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答案:A8、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关于医师处方权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B.考核不合格或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取消处方权C.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处方权D.在医院进行医师执业注册即可获取相应处方权。
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

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背景在住院病患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非常普遍。
然而,过度和不适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从而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原送检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定义病原送检率是指住院病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之前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的比例。
这些病原送检可以通过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样本进行。
目的病原送检率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患者的感染病原,以便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提高病原送检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影响因素病原送检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医务人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医院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患者的个人因素等。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病原送检率非常关键。
意义提高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最后,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措施为了提高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强对于病原送检的培训和教育;2. 制定明确的医院政策和指导方针,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进行病原送检;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于病原送检的理解和接受度;4.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确保病原送检的顺利进行;5.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跟踪和反馈病原送检率的情况。
结论住院病患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提高患者的理解和接受度,以及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可以有效提高病原送检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提升培训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率提升培训目的本次培训的目标是提高住院病人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的送检率,以确保患者接受最适合其个体情况的药物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培训内容1. 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的定义:住院病人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 送检率的意义:送检率是衡量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送检率的提高有助于确保抗菌药物的选用更加科学、合理,降低耐药风险。
2. 送检流程与规范- 疑似感染病例的识别:临床医生需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准确识别,并按照规定启动送检流程。
- 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与运送:详细的采集和运送规范,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 实验室检测:包括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解释检测结果的专业标准。
- 结果报告与临床对接: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地报告给临床医生,并应用于治疗决策。
3. 提升送检率的策略- 内部沟通与协调:加强临床与微生物实验室之间的沟通,定期召开协调会议。
- 教育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及送检流程的培训。
- 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信息系统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电子病历系统,提醒并自动化送检流程。
- 政策与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医护人员遵守送检规定。
4. 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 针对性:根据病原体及其药物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
- 适宜性: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 最小化: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
- 监测与评估:治疗过程中需不断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培训方法- 理论授课:讲解抗菌药物治疗前送检的重要性、流程、策略及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送检率提升的实践方法和效果。
-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进现有的送检流程,提出提升送检率的创新方案。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篇一: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查表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查表医院名称:_____子洲县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时间段:20xx.1.1—20xx.12.31调查日期:20xx 年1月__8___日调查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除外日间)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实际开放床位数:_______198______2.全年门诊、出院病人数:(对比20xx年)3.抗菌药物使用的人数:____2893______(指所有出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的人数)4.出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______30%_____(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出院人数)医院等级:___二级乙等5.特殊类抗生素使用人数:______0______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_30.7%______(预防用药包括:围术期预防用药、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7.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_69.3%___________(治疗用药指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出院诊断中有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与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之和为100%)二、微生物标本送检及耐药8.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年标本量:____________送检的标本包括各类培养(细菌、真菌、结核),例如痰标本、尿标本、粪便标本、血液标本、体液标本(引流液、穿刺液、胸水、腹水等)。
包括。
但不包括涂片、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9.血培养标本的次数:___________(所有的标本均按送检人次计算,即一位患者同一时间送检1瓶\2瓶\4瓶血培养标本,计数为1次血培养送检)10.血培养标本的瓶数:__________(送检血培养的瓶数总和)11.痰普通培养的次数:_________(送检痰普通培养的次数)12.痰真菌培养的次数:________(送检痰真菌培养的次数)13.阳性血培养标本的前6位病原体,按排序分别为______(血培养病原体构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合并)14.阳性痰培养标本的前6位病原体,按排序分别为______(痰培养病原体构成: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合并)15.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耐药率,痰、血中各自的耐药率)(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篇二: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XXXXX医院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20xx年二季度各科室药敏送检率构成比%39%31%4%妇产科12%20xx年2季度各科室使用抗菌素微生物送检率统计外一科外二科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20xx年二季度住院病人限制、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药敏送检率统计1、20xx年二季度院感办共抽查1003份病例,其中使用抗生素416例,使用抗生素药敏送检321例,药敏送检率为77.2%,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6.1%,达到了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2、对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的要求:本月我院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7.7%,超出指标33.2%。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目标一: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50%;目标二:保证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90%;目标三:联合使用重点药前病原学送检率应达到100%。
其中,重点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多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抗真菌类药物。
目标四: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30%;目标五: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50%;目标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80%。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各临床科室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前,必须先开具病原学检查项目,并严格执行标本采集和送检流程。
科室内将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制度”培训,并记录,对病原学送检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送检率。
2.检验科将提供病原学检验项目目录,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病原学送检相关知识的培训。
每个月将病原学标本送检的相关数据反馈至院感科。
同时,将负责制定和执行细菌及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3.信息科将为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制度提供必要的系统支持,方便提取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时间和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实现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实时监测。
医生给住院患者开具抗菌药物时,将弹窗提醒应先开具病原学检查项目。
同时,配合药剂科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配合检验科建立病原学检验项目目录。
4.医务部将在全院范围内宣传抗菌药物治疗前完成病原学送检率的重要性,强化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意识,协调各相关部门落实病原学送检监测工作。
5.药剂科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合病原学检验报告的结果,对抗菌药物医嘱进行点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率。
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及时维护信息系统中抗菌药物分级信息,并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6.护理部将对护理人员病原学送检相关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
现患率调查我院病原微生物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现患率调查我院病原微生物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目的: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我院病原微生物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提高病原微生物正确送检,推动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同期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0年7月26日我院所有住院患者病原微生物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29.07%;抗菌药物当日使用率为66.74%。
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分别占抗菌药使用总数的44.56%、25.44%和8.10%。
结论:强化病原微生物送检和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及管理是以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detection and antimicrobial drugs application by prevalence survey in our hospita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tiology detection rate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Methods: Conditions of etiology detection and antimicrobial drug application of all the inpatients on 26 th July, 2010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s of survey by the bed combined with hospital medical record survey. Results: The rate of etiology detection was 29.07%; the day usage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66.74%. Antibacterial drugs of cephalosporins, fluoroquinolones and cenicillins were mostly used, accounting for 44.56%, 25.44% and 8.1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tensifying the etiology detection,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pplication are the key point of infection management work in our hospital.[Key words] 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alence rate; Etiology; Antibacterial drug抗菌藥物的滥用是导致病原菌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与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尤其是我国卫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

目前 抗 菌 药 物 的 不 合 理 使 用 和 细 菌 耐 药 问 题 已经 成 为 全
球 日益 严 重 的 公 共 卫 生 问 题 之 一 , 0 1年 世 界 卫 生 日 的 主 题 21
性 率 。其 中微 生 物标 本 送 检 患 者 人 次 、 用 抗 菌 药物 患者 人 次 使 的 统计 均 以 临 床 医 生 下 电 子 医 嘱 的 时 间 为 基 点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人 次 统计 是 指 以 使 用 该 院 6 种 不 同 品种 和规 格 的 任何 一 种 2 抗 菌 药 物 为 基 准 , 个 患 者 无 论 使 用 了几 种 抗 菌 药 物 ( 括 不 一 包 同 品 种 及 规 格 ) 都 只 计 为 1例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微 生 物 标 本 送 , 检 人 次 的 统 计 是 按 患 者 在 同一 次 住 院期 间 , 无论 送 检 多 份 微 生 物 标本 , 按 1 次计 算 , 计 结 果 见 表 l 均 人 统 。 1 2 2 我 们 对 该 医 院微 生 物 实 验 室 2 1 .. 0 1年 1 ~7月 分 离 出 致 病 菌 的 阳 性 标 本 , 由 多 到少 的顺 序 , 排 在 前 l 按 把 O位 的微 生 物 名 称 及 每 种 微 生 物 在 阳性 标 本 中所 占 比例 进 行 分 析 统 计 。
( 成都 三六 三 医院 :. 1 检验 科 ; . 2 药剂科 , 四川成 都 6 0 4 ) 1 0 1
摘 要 : 的 针 对 卫 办 医政 发 ( 0 1 目 2 1 3 6号 文 件 《 0 1年 抗 茵 药 物 临 床 应 用专 项 整 治 活动 方 案 》 出 台调 查 目前 临床 上 住 院 5 21 的 治 疗 的 患 者 抗 菌 药物 使 用现 状 、 生 物 标 本 送 检 现 状 以及 分 离 出的 主 要 致 病 菌 情 况 。方 法 对 某 医 院 2 1 年 l 7月共 计 9 9 8 微 01 ~ 4 例 住 院 治 疗 的 患 者 分 别 从 同期 住 院 患 者人 次 、 用抗 茵 药物 的人 次 、 生物 标 本 送 检 人 次 、 生 物 标 本 总送 检 次 数 、 生 物 标 本 培 使 微 微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