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与老婆过招的三十六计
与老婆过招的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上网聊天一定要在老婆不在家的时候,用老婆猜不到的密码和昵称。
下线后马上删除一切上网记录,决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第二计围魏救赵:在朋友陷入众多情人中间无法脱身之时,一定要首当其冲大义凛然地拉出一帮兄弟站出来为朋友解围,以便在日后自己陷入困境时有盟友相助。
第三计借刀杀人:得知老婆看上奢饰品或要去高档消费旅游后,要第一时间找到老婆也认识的朋友,向他大肆贬低此产品或旅游景点的不足之处,然后特地找一天请朋友来家做客,跟老婆说让朋友分析分析她要买的东西或要去的地方要采纳别人的建议。
这样就可以借朋友口挡住老婆的计划。
第四计以逸待劳:要坚持不懈的赞扬老婆的厨艺和料理家务的本领,但决不插手,否则当老婆发现你也有能力或偶尔也有兴趣帮她做家务时,从此你将被迫加入劳动人民的行列,且永世不得翻身。
第五计趁火打劫:如果老婆不小心犯了你曾经犯过的差错,一定要借此机会,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得意的告诉她上回你做错时她是如何惩罚你的。
然后以大丈夫的姿态告诉她,你不会报复她。
第六计声东击西:被老婆当场抓住浏览美女图片或和美眉聊天时,要马上借口说美女的衣服漂亮,改天给老婆买回家。
或者向美眉咨询哪里的东西降价,哪里旅游好玩,找机会带老婆去。
(一定要让老婆相信出发点是为了她)第七计无中生有:在不小心忘记和老婆重要的纪念日或约会时,要马上懊悔地说你有多么多么盼望这个日子,盼了多久多久,你已经准备好了什么什么(尽管你忘得一干二净)。
然后次日马上去补买礼物哄她开心。
第八计暗渡陈仓:背着老婆和美眉网友见面时,一定要将手机呼叫转移到死党那里,并提前打好招呼,当老婆打来电话时,让死党找借口说你在洗手间,然后马上打电话慰问老婆。
第九计隔岸观火:老婆生气或激动时,千万不要马上做出反应,要冷静的看她平静以后,经过察言观色,把她想听的话说出来,让她觉得你是个沉稳冷静的男人。
第十计笑里藏刀:邀请亲朋好友来家聚会,席上不停地赞美老婆的厨艺和善解人意。
销售中的三十六计
销售中的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该计最常见的就是运用文字的游戏把产品的广告语变得非常之“巧妙”。
想瞒天过海,想办法把缺点说成优点,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没有太多竞争的状态下或客户对互联网还不是太了解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比较行得通,但如果遇到对互联网有着丰富经验的就得悠着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企业对互联网的意识已没有那么淡薄。
第二计:围魏救赵此招通常做法是通过软文、广告、炒概念、炒规划等方法,把个案所在区域的整体档次先拉高,最终目的是减少个案的市场风险同时也增加个案的利润空间。
例如,操作步行街中一个购物城的项目,通常先会通过媒体或举办一系列的活动炒热步行街以此来聚集人气,然后用列表计算比较方式,列出投资步行街远远高于银行利息等。
为了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又通常会采用“投资回报率”的零风险保障方案。
这一系列策划,坚定了消费者购买信心,加快了其购买行动。
通过各种促销方案来“围步行街这个魏”,从而达到“救购物城这个赵”的目的。
而现今的消费者是理性的,所谓的“围魏救赵”针对的客户群必定是少数的。
第三计:借刀杀人利用该计旨在借助外在的力量,克服目前的障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在楼盘预售期间,为了尽量消除消费者对期房的抗性,就采用借用外部条件之“刀”,来达成客户成交的目的。
“借”的范围在目前楼盘策划中应用很广泛:园林、产品规划“借”贝尔高林、美国WY设计公司的,物业管理“借”戴德梁行、中海物业的,连楼盘广告也充分发挥“拿来主义”的精神,“借”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
第四计:以逸代劳房地产行业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资金需求量大,经营周期长,与多行业、多部门、多学科交*相关。
这一特性决定了房地产行业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业内的“领袖”们必须有超常的勇气、过人的毅力、冷静的头脑,当然还需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例:处于政府近期规划之内,据有发展潜力,但由于目前周边环境不佳、基础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暂时不宜推出市场,在这个时候,与其绞尽脑汁跟其他个案直接竞争还不如采用以逸代劳的方法,等政府把周边道路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到位实施了,消费者对该区域接受度经过其他楼盘的引导逐渐提高了,再把个案逐步推出市场,用“以静制动”而“后发制人”。
“三十六计”释义
“三十六计”释义第一计,瞒天过海:这一计实际上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伪装自身的兵力集结,隐蔽攻击的时间,地点,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地。
第二计,围魏救赵:意思是指对于凶猛的敌人不能去硬拼,必须要避其的锋芒,必须要想方设法分散敌人,疲惫敌人,等敌人的气势削弱后再全力出击,一举取胜。
第三计,借刀杀人:就是讲如何运用第三方力量,从而达到打击敌人,保全好自己。
这是一种阴险的间接杀人法。
第四计,以逸待劳:此计的核心是要掌握主动权。
本意讲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位臵,养精蓄锐以待时机,等敌人疲惫后再发动攻击。
当然,敌人不会那么傻,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等你去打。
所以,作为另一方,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做到让敌人劳心又劳神,进而促使敌人疲惫不堪再一举攻之,打他个措手不及。
第五计,趁火打劫:指当敌人遇到危难困境时,就要趁机出击,并获取胜利。
我个人认为趁火打劫是很不道德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但是,在战争中是没有道德与不道德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所以在战争中,双方往往都会追求最大限度的胜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从此计的字意上不难理解“声言其东,其实击西”,促使敌人出现“乱萃”的结果。
因此,此计依然是造假伪装的计谋。
不过,现在的人都猴精,你要使其顺着你的步骤,进入你设计好的圈套,并不容易。
这当然就要看你引诱时的高明之举了。
第七计,无中生有: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中伤他人,捏造事实的贬义词。
当然,这个词对于那些头脑简单,容易轻信他人的人,可以说是可以能给他以致命的打击。
不是吗?那些被嫁祸的人,被陷害的人,现实生活中在你的,我的周围,无奈之下跳江的,跳楼的,可是大有人在,不乏其人哦。
真是人在世上走,不得不提防啊。
第八计,暗渡陈仓: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相似之处。
只是在使用此计之前,一定要先用“明修栈道”作为铺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和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做到真正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后,再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获胜。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
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
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
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兵法书籍,被誉为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它以三十六个典故为载体,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阐述了兵法的智慧和战略策略。
这些故事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下面,我们将通过经典故事的讲解,来深入理解三十六计的精髓。
第一计,瞒天过海。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将军孙膑和庞涓一起策划了一场出奇制胜的战术。
他们在海滨修筑了一座假山,然后将大量战船藏在山后。
当敌军来袭时,他们假装投降,引诱敌军登上山巅,然后一举歼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可以采取隐蔽的策略,以假乱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第二计,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出大军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国撤军救援,从而解救了赵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可以借助外力,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喘息之机。
第三计,借尸还魂。
春秋时期,晋国攻打齐国,齐国大将管仲假装死去,被晋国俘虏。
在晋国举行的宴会上,管仲趁机挑拨晋国内部矛盾,最终成功逃脱,并回到齐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借助敌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第四计,调虎离山。
战国时期,楚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陈,宋国君主派遣使者前往楚国都城郢,向楚国国君献上宝物,诱使楚国将领白起率军远离郢城,从而成功解救了陈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贪婪和愚蠢,来瓦解敌人的力量。
第五计,欲擒故纵。
战国时期,韩国军队袭击赵国军队,赵国大将王翦故意败退,诱使韩国军队深入赵国境内,然后突然反击,歼灭了韩国军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骄傲和轻敌心理,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以上就是对三十六计经典故事的讲解,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战略思想。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十六计的精髓,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启示和借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考点汇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考点汇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经典之一,被誉为兵家必读的典籍。
其中的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中的重要内容,它总结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
下面将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考点进行汇总和解析。
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指通过虚张声势、假装退却等手段,来迷惑敌人并取得胜利。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达到出其不意、以虚制实的效果。
第二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指通过对敌人的包围,使其陷入被动局面,从而解救自己的同盟国。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运用主动权和战略转移,以达到迫使敌人分兵、分心的效果。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利用别人的力量来消灭敌人。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外部势力和敌人内部矛盾,以达到牵制敌人、分化敌人的效果。
第四计: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是指通过休整和调整,等待时机,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抓住时机和战略调整,以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敌人处于困境时,趁机取得胜利。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和战机,以达到迅速攻击、迅速胜利的效果。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是指通过制造假象和误导敌人,使其分散注意力和力量。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敌人的心理和欺骗手段,以达到迷惑敌人、制造战机的效果。
第七计: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通过制造假象和虚张声势,使敌人产生错觉和恐惧。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谎言和幻觉,以达到扰乱敌人、降低敌人士气的效果。
第八计: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指通过隐蔽行动和计划,突然出击敌人。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隐蔽和出其不意,以达到迅速攻击、迅速胜利的效果。
第九计:隔岸观火隔岸观火是指在敌人内部发生纷争和冲突时,观察和等待时机。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抓住敌人内部矛盾和削弱,以达到消耗敌人、等待时机的效果。
第十计:笑里藏刀笑里藏刀是指通过伪装和虚假的友善,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这一计的关键在于善于利用伪装和欺骗手段,以达到出其不意、以虚制实的效果。
三十六计原文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阴,太阳。
【大意】当防备十分周密时,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对于常见的事物,人们通常不会产生怀疑。
阴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隐秘的事情可能隐藏在最明显的表象之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是通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使其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在表面上做出一种行为,让对方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而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种行动。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要瞒得巧妙,让对方毫无察觉。
但“瞒”只是手段,“过海”才是目的。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以假乱真,迷惑对方视听。
隐藏真实意图,暗中行动。
利用对方的惯性思维,使其陷入误区。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仔细观察,分析细节,寻找破绽。
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加强情报收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敌人的力量;攻击敌人的强盛之处,不如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计谋精解】此计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来解救处于困境的目标。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敌人的强弱分布。
选择合适的攻击点,确保能够有效地牵制敌人。
协调好各方力量,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当对方运用此计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加强自身的防御,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
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及时发现其意图。
灵活调整部署,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大意】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此时可以引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而自己不需要亲自出手。
【计谋精解】借刀杀人是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直接与敌人对抗,减少自身的损失。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合适的“刀”,即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自己的力量。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时看惯了,往往就不再怀疑。
秘密隐藏在外露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外露的事物相排斥。
非常机密的经常蕴藏在非常公开的事物里。
智慧解析:“瞒天过海”原意是说瞒着皇帝,让他平稳过海,后来指把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之中,巧妙利用人们的司空见惯的错觉,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此计中,“瞒”是手段,“过海”是目的,而“天”则可指对自己构成威胁之对象,只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解除“天”的威胁,“过海”便不成其为难事了。
1. 孙膑遇难巧自救孙膑与庞涓,同是鬼谷子门下弟子。
庞涓先下山,并做了魏国的军师。
孙膑是鬼谷子最好的学生,但热衷功名。
学到了满腹经纶,总想施展一番。
庞涓自知才学不如孙膑,又怕孙膑一旦施展才能,会超过自己对于自己的前程极为不利。
于是便写信利用孙膑欲施展才能、成就功名的心理,把他骗下山来,为的是使之落入自己的魔掌,永无出头之日。
孙膑下山来到魏国。
魏惠王本想拜孙膑为副军师,同庞涓一起共同辅佐于他,可是却被庞涓以种种理由加以阻挠,使魏惠王只给孙膑拜了个客卿,暂寓于军师府。
在此之后,庞涓不断在魏惠王面前说孙膑的坏话,使魏惠王半信半疑。
有一次齐国使者慕名而来,欲聘请孙膑去齐国施展才能,被忠心耿耿于魏国的孙膑所拒绝。
可是这一点却被庞涓利用,他再一次向魏王进谗言说:“孙膑虽然外表上人是来到了魏国,但是心中却仍然系念他的齐国。
比如这次来的齐国使者,就是来同他私通的。
”魏王一听,不分青红皂白地大怒:“把孙膑给我抓起来!重重治罪!”孙膑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处以去掉膝盖骨的重刑。
这时的庞涓仍然假惺惺地对孙膑表示关怀,并让他在狱中撰写兵书。
直到兵书完成,庞涓才暴露出狰狞面目。
孙膑此刻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一切遭遇,原来都是庞涓所为。
面对这种几乎处于绝望的逆境,怎么办呢?是这样忍辱偷生、默默地死去?还是不甘逆境、不达施展平生抱负、树立功名的目的就绝不罢休呢?在这种险恶的处境下要完成自己的宿愿,是绝对办不到的,看来惟有逃出魔掌一条路可走。
三十六计释义
三十六计释义三十六计,又称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是一部讲述智慧战略和策略的书籍。
三十六计的每一计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各个领域中应对复杂情况。
本文将逐一解析三十六计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计:瞒天过海这一计指的是隐藏实际意图,故意制造幌子,使敌人产生错觉,从而达到出其不意、应付突发情况的目的。
这一计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军事战略中,也可以用于企业竞争和个人生活中。
在商业竞争中,瞒天过海的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隐藏真实的战略意图,保护核心竞争力。
第二计:围魏救赵这一计是指在战争当中,以攻为守,采取迂回战术,将敌人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某一处,然后出其不意地从其他方向进攻,以解救正面受困的势力。
在现实生活中,围魏救赵的策略可以用来应对紧急情况或者打破僵局。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面临一项任务进展缓慢或遇到阻碍,可以采取其他途径来寻找解决方案,解围当前的困境。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战争中,这一计可以用来瓦解敌人的势力,挑拨离间,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现实生活中,借刀杀人的策略可以用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推动自己的利益。
第四计:以逸待劳这一计指的是在对敌作战时,以自己的有利条件为基础,等待时机,消耗敌人的力量,然后再发动攻击。
在现实生活中,以逸待劳的策略可以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等待最佳机会。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面临一个复杂的项目,可以先观察,等待合适的时机,才采取行动。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中,利用混乱之际,抢先行动,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趁火打劫的策略可以用来应对突发的机会或者危机,抓住时机,迅速行动。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如果竞争对手遇到困境,可以趁机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机会。
......(持续分析其他计策)通过对三十六计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计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无删减范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第一计:瞒天过海要点:- 学会隐藏自己的意图,让对手误判形势。
- 制造假象,引导对手做出错误判断,从而捕捉到对手的漏洞。
实例:在商业竞争中,往往需要利用这一计谋。
例如,一家公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可以故意泄露一些虚假的信息,让对手追逐错误的方向,从而分散其注意力和资源。
这样,有利于自己将真正的计划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竞争的胜利。
二、第二计:围魏救赵要点:- 在面临困境时,找到突破口。
- 利用对手的弱点或无防备之处,进行反击。
实例:在军事上,这一计谋常常被运用。
例如,面对一支实力强大的敌军,如果能找到其后方的弱点,迅速发起突袭,或者与其他势力合作,打乱对手的阵脚,就能实现围魏救赵的效果。
三、第三计:借刀杀人要点:- 利用他人或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将对手之间相互制约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实例:在政治斗争中,往往可以看到这种策略的使用。
例如,A国想要削弱B国的实力,但直接对抗B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于是A国可以利用C国与B国之间的矛盾,让C国去解决B国,以达到削弱B国实力的目的。
四、第四计:以逸待劳要点:- 在较强的位置等待敌人的到来,利用敌人疲惫或不熟悉环境的时候,偷袭击败敌人。
- 不要主动出击,而是掌握战机。
实例:在战争中,以逸待劳的策略常被使用。
例如,一方可以在固定位置设下伏兵,在敌人疲劳或不熟悉地形的时候,突然发起袭击,使敌军措手不及。
五、第五计:声东击西要点:- 利用假象和干扰来使对手迷惑。
- 制造声响或其他诱导敌人注意力的方法,转移敌军的注意力。
实例:在军事战斗中,有时需要利用干扰手段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例如,在夜间战斗中,可以利用大量的假冒敌人来制造声响,使敌军陷入混乱,从而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
六、第六计:无中生有要点:- 制造虚假情报,迷惑对手。
- 通过传播虚假信息,引导对手做出错误的决策。
实例:在谈判或商业竞争中,有时可以利用无中生有的策略来改变形势。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第一计:瞒天过海1.伪装成弱者,隐藏自己的真正实力,以迷惑对手。
2.驱使敌人产生轻敌之心,使其放松警惕。
3.利用敌人的轻敌,以出人意料的战术给予打击。
第二计:围魏救赵1.采取围而不歼的态势,消耗敌人的资源和士气。
2.逼迫敌人做出决策,然后利用战机抢救自己的同盟。
3.针对敌人的弱点,迎头痛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1.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对付敌人。
2.运用外援,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和资源。
3.躲藏自己的意图,使敌人无法防备。
第四计:以逸待劳1.利用对手疲劳的时机发动进攻。
2.保存精力,等待对手暴露弱点。
3.以对手的劳累为机会,在其不备之间给予致命打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1.在他人掌握火势之时,出其不意地抢夺利益。
2.获取他人在混乱中的财富或资源。
3.在危机中抢夺利益,迅速行动。
第六计:声东击西1.制造分散的声音和信息,以迷惑敌人。
2.编造假象,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3.扰乱对手的判断,使其无从得知真相。
第七计:无中生有1.编造假象的情报,使敌人误判形势。
2.利用敌人对情报的过分依赖,制造假象。
3.以虚假情报达到迷惑敌人,令其不知自己的真实意图。
第八计:暗渡陈仓1.利用暗道或以秘密的方式潜入敌人的核心地带。
2.利用敌人对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突袭。
3.快速占领敌人的重要位置,使其手足无措。
第九计:隔岸观火1.在敌人两败俱伤之际,观望其动态。
2.不轻易插手争斗,等待双方衰弱后再出击。
3.在双方实力削弱后,选择对敌方损失最大的时机出手。
第十计:笑里藏刀1.表现温和而友善的一面,获得敌人的信任。
2.利用对手的轻信,秘密攻击其软肋。
3.以和平外表掩盖战略意图,让敌人防不胜防。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1.利用替身去引诱敌人的攻击。
2.利用他人的身份去捍卫自身的利益。
3.让敌人对敌友难辨,无从下手。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1.在逃离战场时顺势掠夺敌人的财物。
2.利用混乱局势,实施损人利己的行动。
3.迅速获得物资和资源,增加自身的实力。
三十六计 古用今说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原意是捕蛇者为了容易发现蛇,故意拔草 惊动蛇,诱使它出来,而进行捕捉。在军事上是指通过反复 侦察,掌握敌人意图,了解对方弱点,从而“引蛇出洞”加 以消灭。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运用“打草惊蛇”之计,容易探明 市场对某一产品的潜在需求,降低经营中的风险,同时改变 消费者的认识,使销售经营获得成功。产品试销就是“打草 惊蛇”之计的一种运用,当企业生产出来一种新产品时,这 种新产品在投放市场过程中,仍要继续调查研究,通过试销 来掌握销售情况的好坏,然后决定能否成批生产。 创业者在不知市场深浅的时候,可以通过制造一些举措 引起竞争对手注意,以便分析当前市场优势,调整市场策略。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的本意是指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以某种形式得以复活,在军事 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取胜的目的。 “借尸还魂”作为一种无为而用的谋略,“借尸”只是手段,还魂才是目标所 在。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产品由于某种原因受市场冷落或将被淘汰,这并不代表 产品就已经接到了“死亡单”,相反他可以通过“借尸”来重新恢复生命力从而 延长甚至扩大产品的生命周期。 此外,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经营不善业绩太差的厂家,亦可通过“借尸”来 起死回生再创佳绩。 “借尸还魂”,原意是指是已经死亡的东西,借用另一种形式生还。在作为计 谋运用时,它的实质是利用没有作为或不能有作为的实物而加以控制。对有作为、 难以控制的,则不以施计。 “借尸还魂”这一谋略,名为“借尸”实际上是为了“还魂”。许多成功的创 业者运用此计在商战中派生出许多妙计来: 借尸还魂用在在管理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自己目 的之策略。管理中往往会遇到难以驾驭的情形,这时就要借尸还魂,寻找合适的 靠山。 收购和兼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从新进行改组,使企业起死回生;借用一个新 的名字,使旧的产品复活;将旧产品进行改头换面,使老旧产品获得重生;还可 以借用本地的人文历史“旧瓶新装”,建立企业的新形象及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渡 过难关等等。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人无远滤,必有近忧”。
即使我们身处顺境,也要深谋远虑!切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甚或轻浮焦躁、骄傲轻敌。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大意】防备周密时,更容易思想麻痹,一直松懈;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了。
密谋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并不与公开事物相对立。
最公开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最默默的阴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实际上是利用人们对待社会现象的西怪定势,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熟视无睹、深信不疑的心理,以假乱真。
具体而言,也就是在外表装作就要采取行动,使对方保持警戒之心,但实际上却不采取任何行动。
如此反复伪装,使对方误以为这仅仅是虚张声势,而慢慢怠于警戒。
这时即刻抓住对方的疏忽,乘虚而入,制对放而死地。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
瞒的过则万事大吉,瞒不过则弄巧成拙。
但是“瞒”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1、以假乱真蒙骗对方。
2、隐藏行迹自由行动。
3、以公开行动混淆视听。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1、透过现象看本质。
2、及早发现,及时反馈。
3、严密防备,决不懈怠。
4、穷追到底,使对方的企图无法得逞。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对方,不如使这样的对方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对方的强盛部位。
不如对方的薄弱部分最有效【计谋精解】此计适用对方与我方力量对比悬殊,对于来势凶猛的对方,不管三七二十一与对方死拼,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在这种不利我方的情势下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对方的薄弱之处牵制他,或者袭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威胁他,或者绕到对方背后打击他。
对方被这么一折腾,必然会丢弃到手的肥肉,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御。
在运用此计时,必须明确“围魏”是因,而“救赵”是果,不论“围”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但目的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救赵”。
《三十六计》及解析
《三十六计》及解析第一计:瞒天过海浅析: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瞒天过海”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麻痹大意,因为平时看惯的现象常常使人不再怀疑;秘密的诡计常常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因此称为“佯”;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瞒天过海”是使用伪装的手段作掩护,以利用机会乘人不备来获得成功的策略。
所谓“瞒”就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它是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进行伪装、隐藏,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出奇制胜。
这在军事上称为佯动或佯攻。
善瞒的智谋之人总是会把诡计深藏于心中,每一计都能牵制敌人。
“瞒”是手段,而“过海”才是最终目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浅析:此计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如避其锋芒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其分流再逐一消灭,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要害部位威胁它,或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
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返身解救自己的危难。
“围魏救赵”的核心是“避实击虚”。
虚实是古代兵法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孙子兵法》中就有《虚实篇》讲求“避实而击虚”;《管子》提出“乘瑕则神”;《吴子》提出“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等待。
“围魏救赵”体现了哲学矛盾分析法中“抓主要矛盾”的方法论。
此计“击虚”的要义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敌人虚弱之处同时是要害之处,否则击之也对全局不发生作用;二是敌人要害并非虚弱,攻之也夺取不下,反而于己不利。
因此击虚的关键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计:借刀杀人浅析:此计名出自明代汪廷讷的戏剧《三祝记·造陷》。
《三祝记》说的是北宋时期范仲淹的政敌密谋策划,让没有打仗经验的范仲淹领兵征讨西夏,其目的是借兵强马壮的西夏军队这把“刀”除掉范仲淹。
“借刀杀人”所引卦辞“以损推演”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
三十六计详解及典故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被誉为“兵家必读之书”。
它包含了三十六个策略,每个策略都有详细的解释和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十六计的内容和典故,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策略。
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指用虚假信息来迷惑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典故是南宋岳飞率领的官兵在对抗金军时,制造了大量的假船,让金军误以为宋军要渡海攻打他们的后方,从而分散了金军的兵力,为宋军取得了胜利。
第二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指在敌人强大的时候,利用其它敌人的力量来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无法全力对付自己。
典故是战国时期,赵国被魏国围攻,韩国在赵国的请求下出兵救援,魏国为了防备韩国的进攻,不得不分兵抵御,最终赵国得以解围。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让敌人的敌人来帮助自己。
典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苏秦和张仪分别游说赵国和魏国,使得赵魏两国相互攻击,最终被秦国所灭。
第四计: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是指在敌人疲劳不堪时,趁机发起攻击,取得胜利。
典故是三国时期,孙权在对抗曹操时,先让曹操疲于奔命,然后趁机发起攻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敌人遭受打击之后,趁机发起攻击,取得胜利。
典故是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先是遭受了大败,然后又发生了宦官之乱,这时吐蕃趁机入侵,最终占领了长安。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是指利用假信息来迷惑敌人,从而分散其注意力,为自己取得胜利。
典故是三国时期,曹操想攻打孙权的都城建业,但在攻城的同时,派人在东边打起了旗号,孙权被迷惑,最终曹操得以攻占建业。
第七计: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利用虚假的信息来迷惑敌人,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典故是南宋时期,官军攻打金军的时候,用烟雾弹制造了假的火势,金军误以为官军要攻打他们的营地,最终分散了金军的兵力,为官军取得了胜利。
第八计: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指利用隐秘的方法来进攻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36计详细讲解 -回复
36计详细讲解-回复36计是一种古代中国智慧的总结,通过36个策略,概括了丰富的战争和生活经验。
每个计策都包含了一定的战略思想和智慧,能够在应对各种情况下提供指导。
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详细讲解这些计策。
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指隐藏真实意图,故意给人以假相,以迷惑对方。
在军事上,可以在虚实之间切换,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类似的策略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达到一些目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指在某人或某物关键时刻遭到威胁时,利用其他资源分散对方注意力或造成困惑,从而达到保护自己或解救他人的目的。
这一计策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手段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指借助第三方进行攻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计策在军事上可以看作是利用别国来攻击敌人,在生活中也可以是通过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四计: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是指在战争或竞争中,利用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当时机,以便在对手疲惫时发起攻击。
这个计策告诉我们要善于等待时机,抓住对方疏忽或疲劳的时机进行行动。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是指在对方遭受灾难或面对危机时,抓住机会进行攻击,以取得更大的利益。
这个计策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危机中寻找机遇,快速行动并抓住有利时机。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是指制造假象,分散对方注意力,并以不利的信息或动作引诱敌人做出错误判断或走入陷阱。
这个计策告诉我们要巧妙地打破对方预期,使其误判形势并受到损失。
第七计: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指虚张声势,制造假象,给对手以错误观念,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这个计策告诉我们要善于通过制造假象来干扰对方的判断,保护自己的利益。
第八计: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指利用隐秘手段,突破对方的防线,实施行动。
这个计策告诉我们要善于寻找隐蔽的路径和方法,突破对方的阻碍,用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九计:隔岸观火隔岸观火是指在敌对双方发生冲突时,选择观望局势,等待时机,避免直接介入。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解读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全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第1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2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3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第4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第5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楼抽梯、虚张声势、反客为主。
第6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第一计: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
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
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今安徽省和县一带)集中。
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
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
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
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
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
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三十六计白话文详细解释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图片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三十六计解析与短故事
三十六计解析与短故事第一计:瞒天过海。
解析:这一计就是故意制造一种假象,让对手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蒙骗,然后出其不意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像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巧妙地把东西偷偷运过海,对方还以为一切正常呢。
短故事:唐太宗李世民要过海去征讨辽东。
可是他怕海,一看到大海就犯愁。
他手下的将领薛仁贵就想了个办法。
他把海边的一个渔村用帷幕遮起来,变成了一个像宫殿一样的地方。
然后请李世民进去休息,还在里面大摆宴席。
李世民喝着酒听着歌,不知不觉就被带到了船上。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船已经在大海上航行了。
这就是瞒天过海,用帷幕和宫殿的假象,瞒过了李世民对大海的恐惧,成功让他出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解析:当敌人攻打我方的时候,不直接去和敌人正面交锋,而是去攻打敌人的后方据点,让敌人不得不回援,这样就可以解除我方的危机,还能在敌人回援的路上设伏打击他们。
短故事: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得死死的。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的孙膑没有直接带兵去邯郸解围。
他率领齐军直接向魏国的都城大梁奔去。
魏国的庞涓一听到自己的老巢被攻击了,赶紧带着魏军往回跑。
结果在桂陵这个地方,中了孙膑的埋伏,魏军被打得大败。
这就是典型的围魏救赵,不正面碰硬,而是攻敌之必救。
第三计:借刀杀人。
解析: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力量去消灭自己的敌人。
就像是借别人的刀,去砍自己想砍的人,既达到目的又不沾自己的手。
短故事:三国的时候,祢衡很有才华但也很狂傲。
曹操想杀他,但是又不想落个杀害贤才的坏名声。
于是曹操就把祢衡送给了刘表。
祢衡到了刘表那里,还是不改他那狂傲的性子,经常得罪刘表。
刘表也很讨厌他,但是也不想自己动手,又把祢衡送到了黄祖那里。
黄祖是个大老粗,哪受得了祢衡的脾气,一怒之下就把祢衡给杀了。
曹操这就是借刀杀人,借刘表和黄祖的手除掉了祢衡。
第四计:以逸待劳。
解析:作战时不先出击,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惫不堪的时候再出击。
就像一个人休息好了,等着疲惫的对手,那打起来肯定占优势啊。
三十六计通俗详解
三十六计通俗详解第一计瞒天过海字面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
【近义词】以夷制夷、暗箭伤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近义词】:养精蓄锐。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乘机。
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声张。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没有的说成有。
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第九计隔岸观火是指根据敌方正在发展着的矛盾冲突,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越来越暴露出来的时候,可不急于去“趁火打劫”而是故意让开一步,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动机,就会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此计提醒我们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空头支票,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
总之,此计还多用于军事政治与外交的伪装上。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
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
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
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战场上的伪装之术,自古有之。
中国春秋末期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中就谈到:“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在三十六计中也就是瞒天过海这一条,成语典故源于《薛仁贵哄帝渡海》。
作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被广泛用于古今中外战略战术中。
在战争中,战略就如同一支大笔为巨大的画布勾勒出轮廓。
而战术更像是细节勾描和明暗着色,它会填满这幅画的所有空间。
瞒天过海用于战术中,以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重在细节的特性,更具有以假乱真的效果。
在战国时期的齐魏马陵之战中,齐国的军事家孙膑以“减灶法”制造假象,让敌方认为齐国得军队数量在不断减少,以此方法诱敌深入“马陵道”进行伏击,为一举歼灭魏将庞涓的部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瞒天过海范例——草船借箭。
当时的诸葛亮主要以气象条件为依托,并借助稻草人和众将士的摇旗呐喊声,使得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轻易出战,只用乱箭迎敌,让诸葛亮白白得到了10万利箭。
瞒天过海这种谋略不同于其他计谋,它依靠指挥官对外界事物的掌握,因地制宜,利用手边的原有物资和天然屏障并放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消息从而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为经典的瞒天过海案例,要数苏联用伪
装技术让克里姆林宫神秘失踪了,这简直就是个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当时的苏德战场上,前期由于德军牢牢地掌握着制空权,所以德军飞机几乎每天都要轰炸苏联,在苏联众多的被轰炸目标中,德军最想轰炸的就是克里姆林宫。
因为克里姆林宫是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司令部,也是苏联中央党政机关的所在地。
一次,德军派出127架挂满炸弹的德军飞机空袭莫斯科。
而轰炸的主要目标就是克里姆林宫建筑群。
可结果德军的轰炸机在胡乱扔下了一些炸弹后,便草草收兵,无功而返。
而克里姆林宫却毫发未损,安然无恙。
原来,在德军飞机到来之前,苏联方面已经对克里姆林宫做了非常成功的伪装。
他们先是把克里姆林宫漆成了与莫斯科市整体风格一致的红色调,把围墙上的塔楼和教堂圆顶都被漆成黑色。
同时,还用颜料和粉末遮盖了教堂金顶上的闪光。
为了掩饰克里姆林宫独特的建筑风格,他们把大部分建筑伪装成各式各样的剧院,并用布蒙住了巨大的塔伊尼茨花园的部分建筑,把克里姆林宫宫殿塔楼上的红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等明显的标志物上也都套上了掩护罩。
与此同时,在莫斯科另一个地方,聪明的苏联人建造了一个假的克里姆林宫,假克里姆林宫的周围还仿制了红场等标志性建筑以混淆敌人视听。
从此,克里姆林宫从德国人的视线中神奇的“消失”了。
克里姆林宫在德军的数次轰炸中,都躲过了劫难,这成功地说明了瞒天过海在战术中的可取性和重要性,孙子在千年前总结出的兵不厌诈的理论对后世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