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合集下载

从目的论视角看旅游文本的翻译——以西安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从目的论视角看旅游文本的翻译——以西安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239学术探讨文_王加宇摘要:社会进步带动着各项经济建设的步伐,随着旅游新时代的到来,不论是休闲旅游还是体验旅游都呈现出强势发展态势,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扩张,旅游文化的英译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旅游文本英译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文化习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将存在差异,在我国旅游文本翻译中经常出现类似于生搬硬套的现象,这些翻译文本不仅不会被外国友人所接受,更会拉低景区整体文化素养水平。

而本文则以西安旅游文本英译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分析旅游文本翻译,探究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视角;旅游文本翻译;西安旅游文本;翻译策略前言:我国地大物博,风光旖旎以及绚丽多彩的文化吸引着众多国外友人纷纷前来观赏与体验。

而旅游文本的英译作为连接国外友人及我国旅游业发展之间的桥梁,其地位也越发突出。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靠渭河,南邻秦岭,自古西安多帝王,由此西安也被称之为帝王之都,西安作为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宫殿的高大雄伟,咸阳宫的壮丽巍峨,兵马俑的壮阔景观,无不令人折服。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始点,西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

而旅游文本翻译设置的目的则是为外国友人更加清晰地介绍西安众多旅游资源,在介绍风景文化的同时,也大大传扬着中华优秀文化。

一、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目的论隶属于哲学范畴,其致力于探索事物本身的根源,追根溯源探索事物的本质[1]。

运用目的论的视角分析旅游本文翻译,则是以目的为行为表达方式,探索翻译理论。

整体翻译行为是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目的论视角探索译本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但在翻译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尽量降低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概念混淆,最终达到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源语文本意义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文化传播。

二、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1、生拉硬套的方式令人难以接受中国式英语是当前翻译文本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旅游文本英译之中。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翻译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

科技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旅游业也迈进全球化时代。

很多外国游客渴望通过旅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因而汉语旅游文献的翻译已成为我国对外宣传、吸引国外游客的重要途径。

根据Reiss的文本类型理论和Vermeer的目的论,原文本的类型不同,其翻译目的也会有所不同,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从文本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的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目的论功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在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思想的雏形。

而后,汉斯·威密尔在与赖斯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功能目的论”这一概念,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并强调翻译并非简单的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

之后,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理论进行全面总结,使其更加系统、完善。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行为的目的,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目的,使译者拥有更大的自由。

目的论指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译文读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译文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阅历,每一种类型的翻译都有特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所以,在目的论下进行旅游文本翻译,需要充分考虑旅游文本和景点的特点的同时,并高度重视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以提高译文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三、旅游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目的旅游文本包括经典介绍、广告标语、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是一种对外宣传资料(方梦之,毛忠明;2005)。

旅游文本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其目的是帮助游客了解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

就其问题功能而言,传递信息和诱导行动是旅游资料的两个主要功能,因而其语言表达必须准确、通俗、简洁,能雅俗共赏,利于不同层面读者理解和接受(贾文波,2004)。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分析

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翻译分析旅游翻译是一种在不同的语言和社会心理特征下的跨文化交流。

本文以Hans Vermeer的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以宁波旅游翻译为具体文本,简要探讨旅游翻译的一些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标签:目的论旅游翻译翻译原则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旅游也成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

中国的旅游业正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着,旅游资料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目的论视角,结合宁波旅游翻译实例,探讨如何运用正确的翻译策略,达到传递信息、加强交流的目的。

二、目的论简介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

最初,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e)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莱斯以等值理论为基础,提出理想的翻译应该使译文和原文在概念内容(conceptual content)、语言形式(linguistic form)和交际功能(communication function)上实现对等。

莱斯的功能翻译论是以原文为中心的。

莱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于1978年出版了《普通翻译理论框架》(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成为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基础。

1984年,弗米尔和莱斯撰写了《翻译理论基础概述》,翻译目的论成型。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首位。

翻译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行为皆有目的,行为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

既然翻译也是一种行为,所以译者也会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从而决定最合适的行为方式,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Vermeer,1989)。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以《湖北旅游》节选为例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以《湖北旅游》节选为例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以《湖北旅游》节选为例摘要: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全球化趋势不断向各个领域拓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

因此,国内游,境外游,纷纷“热”了起来。

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内游客走出去,境外游客走进来,对于旅游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大了起来。

然而,现实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旅游翻译起步较晚,专业程度较浅。

笔者选取《湖北旅游》中的部分内容,借用目的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望为旅游翻译提供一些拙见。

关键词:国内游;境外游;专业程度;旅游翻译;目的论1.文本介绍湖北古属荆楚,素有“白云黄鹤”、“九省通衢”的美誉。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且具常有的地方特色。

《湖北旅游》图文并茂,对湖北的精华景点进行了较翔实的介绍,为读者的休闲旅游提供了多样选择。

该书不仅介绍了湖北省各地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的旅游书籍,它还系统地介绍了湖北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方方面面,条理清楚、内容丰富。

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湖北旅游图书合作翻译,最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受制于篇幅限制,笔者选取了书中一些城市的旅游景点以及风土人情翻译。

2.翻译目的论简介(1)翻译目的论定义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著名功能派学者H.J.Vermeer和Christiane Nord等人于上世纪中期提出。

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它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Nord,2001)。

根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实”、“对等”理论中所规定的原文,也不是原文在原文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标文本的功能,这个功能即目的(谭载喜,2004)。

(2)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目的论对翻译活动和审校评估具有理论指导的作用。

根据Vermeer认为目的论在指导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中具备三条原则,可以概括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

从翻译目的论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

从翻译目的论看汉语旅游语篇的翻译摘要: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的功能及根据不同的文本功能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根据目的论的“翻译目的/文本功能决定策略”原则,分析旅游文本类型、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功能翻译;文本类型;旅游文本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73-02一、引言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语篇汉英翻译的质量对提升我国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旅游语篇不论在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所以,合适的翻译策略对译者构建出符合英语读者审美期待的旅游语篇尤为重要。

翻译目的论以“目的/文本功能决定手段”为原则,不同于之前的“对等论”,不强调保留原文信息,而是强调译者应从译文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及译文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

翻译的目的论以对实用英语翻译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本文将依据翻译目的论,分析旅游文本的类型、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二、简述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德国功能学派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以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为基础,将语言功能理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相结合的宏观功能翻译理论。

在此理论成为主流之前,风行于德国翻译界的是以对等为基础的语言学派,对等论以原文为中心,倾向于保持原文所有信息。

人们在从事非文学翻译,尤其是翻译一些实用英语文本时,发现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于是渴望一种新的更具解释力的翻译理论。

在这种情况下,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注重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的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派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具体翻译方法,翻译的结果是译文,译者必须清楚地了解翻译的目的和译文功能,并根据翻译目的与译文功能对原文做出调整,才能做好翻译工作,产生出理想译作[1]197。

翻译的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中的核心理论。

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主要由德国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和莱思创立,包括三个原则:一是目的原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文本的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浅析旅游文本的翻译

862014年2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旅游文本的功能是在于通过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

因此,翻译旅游文本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

本文先从目的论出发,对目的论做了简要介绍,并以此为指导原则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

一、目的论简介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欲达目的不择手段”。

(Shuttleworth & Cowie ,2004:156)。

在这一原则下,源文本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在译入语环境中,所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的需求。

旅游文本属于呼吁性文本,其中包括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景点名称,旅游广告标牌,古迹楹联等等。

旅游文本的翻译,在语言上,应该注意与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相贴近,达到以语言的魅力吸引游客的目的。

二、英汉旅游文本语言特点及风格差异1.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1)语言渗透主观感受。

所谓“三分像,七分想”,就是在指中国人喜爱抒发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的时候,将自身的想象与现实景色相结合。

例如:南溪山,双峰并列,峭拔挺立,烟翠凌空,山形似马鞍。

每逢空山新雨,阳光映照,可见石色洁白如玉,恰似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丹青。

这种富有人文色彩的结合,将人的主观情感根植于描述的语言之中,同时,佐以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语言产生动人的魅力,是其他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2)用词典雅,简约华美。

中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意合,将句子前后的语意相关联,辅以形容词的变幻多端,给人典雅的感受,同时,汉语的表达,通常会运用大量的对偶平行句子,以追求文章的对仗工整,声律和谐,以期达到音形意皆美的完美表现。

简单的三言两语,简约概括的表达原作者的意思。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完整的概括了中文的语言特点,旅游文本亦是如此。

(3)古诗词的引用。

在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有着诉不尽的历史渊源,更不乏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诗词。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视角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目的论”是指翻译的目的和翻译的功能。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让他们对目的地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更要注重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情感。

二、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1.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避免出现生硬、呆板的译文。

如果原文是充满诗意的描述,译文也要通过词语的精美和句式的优美来传达原文的意境;如果原文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译文也要具有同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2. 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强化目的地的文化和特色。

这就要求译文中充分体现出目的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地标建筑、美食特色等方面的信息,让游客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介绍北京的旅游文本时,要注重体现北京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特色小吃,而在翻译介绍上海的旅游文本时,要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

3. 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照顾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目的地的文化信息,还要根据游客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翻译旅游指南时,要注意将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以便游客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

4. 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

这就要求译文中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引导游客参与到目的地的文化体验中来,让他们在阅读译文时就能感受到目的地的魅力和独特性。

在翻译景点介绍时,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在翻译美食介绍时,可以适当增加口味、刺激味蕾,让游客愿意品尝当地特色食品。

5. 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一、目的论简介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德国学者赫尔德·费雷尔-霍尔兹(Hans J. Vermeer)和其合作者所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的质量应该以目的是否达到为评判标准。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翻译不再仅仅是语言对语言的转换,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尊重源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译文的接受对象和使用场景,从而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意义旅游文本是指引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了解旅游景点、规划行程的一种重要文本类型。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传达准确的信息并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愉悦感是至关重要的。

而目的论恰恰提供了一种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视角,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论提醒翻译者要充分了解译文的使用环境和受众特点。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可能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比如外国游客、本地居民或者旅行社工作人员。

针对不同的受众,翻译者可以灵活调整词语、句式以及行文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

目的论指导翻译者要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译文的目的通常是引导读者进行旅行选择、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或者享受阅读乐趣。

翻译者应当注重译文的实际效果,通过精准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产生积极的行动意愿。

目的论要求翻译者要权衡源文本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一些地名、景点名称、民俗风情等文化特色的翻译常常需要考虑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差异,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目的论的指导原则,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源文本和译文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意义表达。

1. 注重读者导向。

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译文的受众特点,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如果译文面向外国游客,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以增强译文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头 翻译为主要形式 的导游词 。不 同的旅游文本作 用也不尽相 同, 比如说 , 游景点介绍 目的在 于提 供关于景点 的信 息 , 旅 引发游 客 参 观旅 游 的兴趣 , 导游词则更 注重传播 中国文 化 , 可能将独 而 尽 具 中国文化特色 的信息通过 翻译传递给外 国旅游者 。
0 引言
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在世界各 国都在蓬勃发展 , 据世界 旅游组 织 ( r or m Ognzt n 预计 , 2 1 Wol T ui ra i i ) d s ao 到 0 0年全世 界跨 国旅游者数量将达到近 1 0亿人。 中国是 一个 幅员辽 阔 , 历史悠久 的文化大 国。5 0 00年的发展 使中 国的 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 观都令 人叹为 观止 。丰富 的旅游 资源每年都 吸引大量外 国游客慕 名而 来。 随着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及 2 0 奥运会 的召开 , 08 中国 旅游又会迎 来崭新 的时期 , 在未来 的十几年 中 , 中国将成 为主要 的旅游 目的地国家。旅游 翻译属于实用文体 翻译 , 目的是通过 其

传递信 息吸引旅 游者 。旅游 翻译 的好坏 , 对于提 高旅 游产品质量 至关重要 。 以, 所 注重旅游 资料 的翻译 , 对于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
意义重 大。
1 翻 译 目的论
11翻 译 目的 论 定 义 .
翻译 目的论( k ps hoy S oo er) T 是一种 崭新的翻译理论模 式。是 德 国功能派 翻译学 家 R i 、 emer N r e sV r e 和 od等从 翻译行 为 的 目 s 的性 出发提 出的一种 翻译理论。 的建立 可以追溯二 十世 纪六七 它 十年代 ,该理论将研究聚集在翻译过程 中的各种 目的的选 择上 。 具 体说 来 , 它包 括三 个原 则 : 目的原 则 ( kpsrl)连 贯 原则 S oo e , u (oeec l , C hrn e ue 忠实原 ̄ (iat rl 。其 中核 心原则 为 目的原 r ) 1 d i e ] ly ) F u 则 :任何翻译行为都是 由翻译的 目的决定的 , 而言之 , 是 ‘ “ 简 就 翻 译 的 目的决定 翻译的手段 ’ 。qI 】 目的可 以理解 为 : 者 的 目 这个 译 的, 文的交 际 目的以及使用某种 翻译手段所要达到 的 目的。 译 由于言语交际是一种有 目的的活动 ,它传递说话人 的意图 , 因此要确定话语意义 , 就必需充分考虑说话人 的意图 , 际场合 , 交 听话人的背景知识 , 态度等语境因素。 翻译 而言 , 就 这是种 三元关 系, 即原作 者 ~ 译者 ~ 译 文读 者 。在 翻译 过程 中 , 既要通 译者 过原文语境推断原作 意图和意义 , 与原作者达成认 知上 的共识而 构成 交际的一方, 又要通过译文将 自己认知 的原作 意图及 其相关 信息传递 给译文读 者而形成交 际 的另 一方 , 从而完 成这 种“ 三元 关系” 间的跨文化语言交流。 1 【该理论认为 : 】 只要能达到翻译的 目 的 , 原文既可 以采 用逐字直译 的方 法 , 对 也可 以采用 完全改 写的 方法 , 或者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 翻译策 略。 由此可见 , 翻译 目 的论 的核心是 : 翻译 方法 和翻译策 略由译 文的预期 目的或 功能决 定 。翻译 目的论是对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 的突破 , 出了翻译 的 提 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 , 而是建立在语 言形式上 的不 同文 化 的交流 , 从而拓宽 了翻译理论研究 的领域 。 1 . 2旅游翻译的 目的 旅游 翻译 是指“ 为旅 游活动 , 旅游专 业和行业 所进行 的翻译 实践 , 是一 种跨语 言 , 跨社会 , 时空 , 文 化 , 跨 跨 跨心理 的交 际活 动。' 】 { 旅游资料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景 点的介 绍宣传 , 3 扩大人们 的知识视 野 , 引起人们对参观旅游的兴趣 。旅游资料英译 本的主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概述翻译目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由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提出,并由其学生克里斯蒂娜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首要原则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等值理论的束缚,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提出了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是指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翻译的方法与策略必须服务于翻译的目的。

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忠实原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这三大原则在翻译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对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进行浅析,并探讨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同时,本文还将对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 翻译目的论概述翻译目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该理论主张翻译活动应以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译文的预期功能。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等值翻译理论的束缚,提出了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在翻译目的论中,翻译被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翻译的目的可能因文本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商业推广等。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译文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交际功能。

翻译目的论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翻译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翻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知识传播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目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本文将对翻译目的论进行简要介绍,并深入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在商务翻译、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等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以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由德国功能学派学者弗米尔(Hans J Vermeer)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传递信息、引起情感共鸣、促进商业交易等。

在翻译目的论中,“目的法则”(Skopos Rule)处于核心地位,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此外,还有“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

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在目标语文化和交际环境中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忠实性法则则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二、翻译目的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商务翻译涉及合同、商务信函、产品说明书等多种文本类型,其目的通常是为了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成交易。

在商务翻译中,翻译目的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术语的准确翻译商务领域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准确翻译这些术语对于传达准确的商务信息至关重要。

翻译目的决定了术语翻译的方法。

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读者快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复杂的术语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如果是为了保持法律文件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则可能需要采用直译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以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文化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商务文化方面存在差异。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翻译者常常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同时传达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如何解决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障碍,以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兼顾客户需求和翻译准确性等问题。

研究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的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探讨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和实践,可以为翻译者提供更准确、符合需求的翻译策略,提升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概念和特点入手,探讨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作用,分析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为旅游文本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目的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从而更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读者。

通过运用目的论,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效地避免因语言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混淆。

探索目的论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策略,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借助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效果,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进一步挖掘翻译中的目的性和意图,探讨如何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情感,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分析目的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揭示翻译过程中翻译者的主观意图和选择,探讨如何在保持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更好地传达作者的原意和读者的期待。

通过对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探讨不同翻译目的下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最终旨在揭示目的论翻译策略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促进翻译质量的提升,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2. 正文2.1 目的论的概念和特点目的论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其核心观点是翻译的目的是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重要因素。

目的论论文:目的论三原则旅游资料英译翻译方法

目的论论文:目的论三原则旅游资料英译翻译方法

目的论论文:目的论三原则旅游资料英译翻译方法【中文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放松的手段。

同时,旅游还在不知不觉中承担着传播本国文化的使命。

秀美的自然景色加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河南的旅游业近些年发展迅速。

而如何向广大外国游客准确地传达旅游资料中蕴含的信息,从而吸引的游客,是亟待广大旅游翻译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梳理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们贡献巨大。

紧接着笔者重点阐述了论及其三原则。

“论”认为:翻译是人类有意识、有的一种行为;决定译文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译文预期的接收者;原则是决定翻译的最高原则;篇内一致原则要求译文应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做到语内连贯,让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在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篇际一致原则则要求译文和对应的原文之间应当保持一种连贯性,实现语际间的连贯,也就是忠实于原文,但是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及形式取决于翻译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

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论”,为中文旅游资料的英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本文以“论”为主要指导原则,以论三原则为理论框架,对《乐游大河南》旅游资料的英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笔者从词法、句法以及文法三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旅游翻译中的差异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其次,笔者对论三原则在旅游资料中的应用做了逐一探讨。

在笔者看来,旅游资料的翻译应当以吸引外国游客参观和传播中国文化为。

前者要求译者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读性;后者要求译者尽量保留中国文化,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

因此,翻译旅游资料时,根据论,译者必须遵循法则、连贯法则以及忠实法则,忠实地传递信息,为吸引外国游客和传播中国文化这一服务。

以论及其三原则为指导,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中文旅游资料的英译应当以吸引外国游客为出发点,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

目的论对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

目的论对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

目的论对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翻译也变得日益重要。

旅游翻译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翻译形式,需要考虑到游客实际需求和旅游相关信息的正确传递。

目的论作为一种翻译理论,旨在帮助翻译员更好地理解目的语言读者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因此,目的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首先,目的论有助于翻译员了解游客的需求。

在旅游翻译中,游客的需求是最关键的因素。

游客来到旅游景点,往往想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信息。

翻译员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合理地选取和翻译文本中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目的论为翻译员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客的需求,最终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其次,目的论有助于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旅游翻译中,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语言和文化上的转换,以符合目的语言读者的需求。

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而定。

例如,如果游客想要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翻译员可以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将当地的文化和游客熟悉的文化进行比较解释。

如果游客只是想了解景点的基本信息,那么翻译员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对文本进行较少的修改。

最后,目的论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个好的翻译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目的论提倡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

通过目的论,翻译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读者需求,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最终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旅游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翻译员考虑多种因素。

目的论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翻译理论,可以为我国旅游翻译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指导作用。

在未来的旅游翻译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目的论的应用,不断提高旅游翻译的质量水平,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目的论视阈下旅游文本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阈下旅游文本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阈下旅游文本英译研究一、引言在目的论视阈下进行旅游文本英译研究,是一个既具有实践意义又具有理论意义的课题。

旅游文本是指与旅游有关的各种书籍、宣传资料、景点介绍等文字材料,它们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形象宣传和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英译则是将这些文本翻译成英文,以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对于旅游文本英译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语言文字本身的准确性,还需要考虑到目的论的视角,即翻译的目的、受众和效果等因素。

接下来,本文将从目的论视阈下探讨旅游文本英译研究的重要性和特点。

二、研究背景目的论视阈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研究,首先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本往往涉及到各自独特的历史、风土人情、风景名胜等内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的传达。

目的论视阈下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翻译目的的多样性。

在不同场景下,旅游文本的翻译目的可能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吸引游客,有的是为了文化交流,有的是为了学术研究等。

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来灵活运用语言,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目的论视阈下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特点。

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于旅游文本的需求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三、研究意义针对目的论视阈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研究,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对旅游文本英译的目的论视阈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可以丰富和完善翻译理论,探索翻译活动中的目的性和效果性。

对于提高旅游文本英译质量、提升目的论视阈下的翻译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方法在进行目的论视阈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研究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已有的旅游文本英译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翻译目的情境下的翻译策略和效果。

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受众对于旅游文本英译的需求和反馈,以此来验证翻译效果的实际成效。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目的论视阈下的旅游文本英译研究中,对于翻译目的和受众的充分考虑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Tourism旅游经济1982012年6月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① 天津职业大学 张磊摘 要: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本文以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译例的分析探讨了旅游翻译实践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达到推动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旅游翻译 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a)-198-0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这不仅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也表明我国在逐渐与世界接轨,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上,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日益得到重视。

在这种大趋势下,旅游产业不仅仅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也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逐渐的传向国外。

因此,旅游翻译也显得格外重要了。

但目前旅游资料的翻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理论方面,译者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致使理论对实践难以起到实质性指导作用;在实践方面,文化误译、遗漏和累赘、中国式英语、大量拼写和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失误(文军,2002),导致外国游客不解甚至误解。

诞生于德国的翻译目的论对等值观念提出了质疑,它强调翻译的目的,颠覆了以往必须与原文保持一致的复译方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翻译之路,是翻译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

翻译目的论不仅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比传统的翻译方式更加富有灵活性,而且可以帮助译者更好的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本文拟从目的论角度,探讨旅游资料翻译实践,以提高旅游文本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

1 翻译目的论综述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和核心理论。

1971年,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其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即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出发评价译文。

翻译目的论下的旅游翻译技巧例谈

翻译目的论下的旅游翻译技巧例谈

翻 译 目的 论 ( S k o p o s T h e o r y )是 德 国 功 能 派 翻 译 理 论 的奠基 理论和核 心理论 。 1 9 7 1年 ,德国翻译 理论家觊 瑟林娜・ 赖斯 ( K a t h a r i n a R e i s s )在其著作 《 翻译批评 的可 能性与 限制 》一书 中提 出要 “ 把翻译 行为所要 达到的特 殊 目的 ”作 为翻译批评 的新模式 ,即从原文和 译文两者 功 能之间的关系 出发评价译文 。此 后,她的学生汉斯・ 弗 米尔 ( H a n s V e r m e e r )于 1 9 7 8年发表 了 《 普通 翻译理论 框 架 》一文 ,提倡 摆脱 以原语 为 中心的等 值论 的束缚 , 创 立 了功 能派的奠基 理论—— 翻译 目的论 。弗 米尔认 单 靠 语 言学 是 解 决不 了翻 译 的 问题 的 ( 张磊天 , 2 0 1 2 ) 。 旅 游翻译是 “ 为 旅 游 活 动 、 旅 游 专 业 和 行 业 所 进 行 的翻译 实践 ,是 一种跨语 言、跨社会 、跨 时空、跨文化 、 跨 心理 的交 际活动 ” ( 陈刚, 2 0 0 9 ) 。其服务对 象是外 国游 客,其 目的在于吸 引更多的外 国游客 来 中国旅 游,并让 外 国游客 了解 更多 的中国文化 。为确 保旅游翻 译的功平 I ' 性 和商业性 ,译者应充 分考虑外 国游 客的文化 背景及其 心 理 、审美 需求等 等 ,有 效唤起 他们 心 中的审美 共鸣 , 最 终达到吸 引游 客 、发展涉外旅游 业的 目的。为了有效 实 现旅游翻 译的 “ 祈求 ”功能 ,诺德 认为 ,对 文本 中某 些 阻碍这 一切能实现 的信 息内容只能 “ 适当改写 ” 。若原 文 内容阻碍 译文诱导功 能的发挥 ,译 者有理 由对某 些原 文信 息进行删减甚至 令其 忽略不计 ( N o d, 2 0 0 1 ) 。因此 , 旅 游 翻 译 的文 化 传 达 应 以 翻 译 目 的论 为 指 导 ,运 用 类 比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据世 界旅 游 组织 ( W TO ) 的 统计 ,到 2020 年 ,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 4大旅 游资源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强大的客 观需求决定了 中国必须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对旅游资源进 行深度的�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已成 为必然�在这个 过程中,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何谓 旅游 翻译? 跨文 化交 际专 家陈 刚教 授在 其 专著 � 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 � 一书中对 旅游翻译作了
根据德国 心理学家卡 尔 � 布勒 的观点, 语言本 身 具备三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功能 �在 此研究 基础上,德 国功能学 派创始 人凯瑟琳 娜 � 赖斯 于 1 97 1 年首 先提出 翻译功能 论,把 功能类型 这一 概
念引 入翻 译理 论� 她将 文本 类型 分为 三种 :信 息 型 口,是加 强文化 交流,宏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 �旅 � � � � � � ( i nfor m aie )� 表 情型 ( e pres s ie)�操 作型 ( operaie), 游翻译涉及面广,包括动态旅游信息如导游�解说�咨 总结了 各类文本类 型的特点 及其与 翻译方法 的关联 � 询�导购�会议口译�交传�同传等;静态旅游信息如 旅游广告�旅游宣传册�旅游影视片�旅游网站建设� 三种文 本的侧重 点各有 不同,分 别为"内 容" �" 形 式"和" 效果" �按照她 的观点, 语言文本 类型理 论
第1 期
袁 琼: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119
可以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 度�把赖斯的理论用图表形式直观 体现出来的是切斯 特曼的文本类型图 ( 见表 1) :
� 表 1 赖斯的文本类型与文本种类 根据 Ch e se rm a n 1 9 89:1 05

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收 稿 日期 :2017—12—07 作者 简介 :文新 梅 (199O一 ),女。硕士 。主要研 究方向 :非 文学翻译 ,英语笔目的论在旅游翻译 中的应用
第 1期
出了翻 译 目的 论 ,该 理论 认 为 翻译 必 须 遵 循 一 定 3.1 增 译
第 l7卷 第 1期 2018年 1月
职 业 技 术
Vocational Technology
DOI:10.19552/j.cnki.issn1672—0601.2018.01.034
翻 译 目的 论在 旅 游 翻 译 中 的应 用
文新 梅
(黑龙 江旅 游 职业 技术 学 院 ,哈尔 滨 150086)
摘 要 :本 文以德 国功能 学派重要 的翻译理论—— 目的论为理论指导 ,探 讨适用 于旅 游文本这一特 殊类型 的文本 的几种 翻译策略 ,使旅游资料 实现 最好 的预 期功能 ,促进 中国旅 游业发展 ,宣传 中国文化 ,促进旅 游文化的对 外交流。 关 键 词 :目的 论 ;旅 游 文 本 ;旅 游 业 ;旅 游 文 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码 :1672—0601(2018)O1—0100—03
然而 ,由于地 理 差 异 ,文 化 差 异 等 差 异 影 响 , 不 同语 言 环 境熏 陶下 的读者 有其 约 定俗 成 的 审美 心理 ,认同,和价值观 ,这种心理 ,认同和价值观 已 经使他们的语 言使 用方式固定化 ,这就造成 了各 国独 特 的旅 游 语 言 表 现 形 式 ,形 成 了各 国 间不 同 的表 达风 格 和 审 美标 准 ,这 使 得 旅 游 翻 译 面 临 的 难度加深 ,旅游 翻译 文本承担 的责任 日趋 变大。 不 过 ,译 者可 以从 德 国功 能 主义 的 翻译 目的论 中

翻译目的论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7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扣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 安娜与伊丽莎白个性完整性与分裂性的比较研究4 成功智力理论对英语素质教育的启示5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6 美国女性地位变化浅析7 电影《女魔头》的女性主义解读8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研究9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10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11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2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13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14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的基督教文化因素15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16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17 美国黑人英语在电影中的应用研究18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19 浅析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女性形象20 解析《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人物形象21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22 论反语的语用功能23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2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长主题2526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27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 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28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29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3031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32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33 Sister Carrie’s Stepping Stone to Success34 挥之不去的父权阴影——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35 旅游与文化3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37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38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39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40 《飘》中郝思嘉是现代女性的楷模41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42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43 解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商业社会——对《巴比特》的人物性格及讽刺手法的分析44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45 中医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46 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47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48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49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50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51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52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53 美剧《摩登家庭》中的冲突话语分析54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55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56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57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5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59 黑色幽默在《第条军规》中的运用60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61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62 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63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64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65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66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67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68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69 论乔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人物情感分析70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翻译71 宗教对英汉语言的影响72 从《动物庄园》看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思想73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74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75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76 从美剧《生活大爆炸》看美国式幽默77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78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79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80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81 “大”与“小”的语义相对性及翻译82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83 解析《安娜与国王》中的民族中心主义84 课堂英语教学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对比85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8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87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88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89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90 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91 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与《傲慢与偏见》92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93 从语用模糊理论看国际商务合同的模糊用语的功能94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95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96 心理效应对后进生学习影响之探究97 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98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9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100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男性探究101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102 浅析欧亨利小说中恶棍骗子形象塑造--以《双料骗子》,《提线木偶》为例103 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对比104 《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105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106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10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8 《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人格分析109 以《热血强人》为例分析美国黑白种族的融合110 Robe rt Frost’s Man and Nature111 《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112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113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冲突114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15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116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117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118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119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20 商务英语的语用特点及翻译121 试论英汉日常礼貌表达的异同122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123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124 穷人的大团结,通往希望之乡的必经之路:《愤怒的葡萄》研究125 试论中学英语教育中师生关系模式的构建126 中英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127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28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129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思想130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131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132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133 威克里夫对英国民族语的发展贡献134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135 浅论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136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37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138 论面子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中所起的催化促进作用139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140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伊莱扎人物形象分析141 态度系统的评价价值--以小说《傲慢与偏见》例142 评析艾米莉狄更生及其诗歌14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44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以《》和《叶问》为例145 议论文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46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47 应对写作逻辑乱象的对策148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149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150 英汉动物词语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151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152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153 网络微博语言特征154 《简爱》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述评155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156 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157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158 从汉英墓志铭看中西生命价值意识之差异159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160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161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162 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163 暗夜中的精灵——论《寻欢作乐》中的罗西16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5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166 维多利亚时期的消费主义与女性:以《名利场》为例167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168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169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170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171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72 奥巴马胜利演讲的语篇分析173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174 Analyzing How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Shakespeare’s Reflections in His Creation of Hamlet175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176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177 论海勒《约塞连幸免于难》的黑色幽默的荒诞与反讽178 论尤金奥尼尔后期独幕剧《休伊》中的荒诞主题179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180 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181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182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使用策略183 透过《傲慢与偏见》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184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185 英国海洋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86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187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188 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189 Analysi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90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191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92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193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194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95 分析《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196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197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198 英汉红色词的语义对比研究199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200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天津职业大学张磊
摘要: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本文以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译例的分析探讨了旅游翻译实践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达到推动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旅游翻译;翻译策略
F590A 1005-5800(2012)06(a)-198-02
天津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际旅游翻
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TJYW10-1-626)。

张磊(1976-),女,天津市人,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
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语教学
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翻译目的论与旅游翻译实践
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刊名:
中国商贸
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 & Trade
年,卷(期):2012(16)
1.文军;邓春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对当前旅游翻译的一项调查与分析 2002(01)
2.Vermeer;Hans J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 1987
3.Nord;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2001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 2004
5.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 2008
6.丁小凤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2008(01)
7.仇全菊旅游翻译中巧用变译理论 2009(03)
8.刘杰辉;董秀丽旅游翻译中的变译策略 2009(0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gsm20121607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