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第6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折射光束,有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即 •由图6-6可知
•(6-20)
•(6-21) •(6-22)
将折射定律nsini=n′sini′两边分别对i和i′微分,

•(6-23)
即 •(6-24)
• 式(6-24)表明,折射光束的亮度与界面的反射比
ρ及界面两边介质的折射率n和n′有关。
• 在界面反射损失可以忽略,即ρ=0的情况下,式(6
•于是得
• 上式表明,光能在同一均匀介质的元光管中传递时, 如果不考虑光能损失,在沿传播方向的任意截面上,光通量 和光亮度不变。
6.2.4 一束光投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会形成反射和透
射两路光束,两光束的方向可分别由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确 定,如图6-6所示。 •假定,入射光束的入射角为i, •立体角为Ω,在界面上的投 •射面积为ds,光束亮度为L, •则入射光的光通量为:
-24)可写成
•(6-25)
•式(6-25)表明,光束经理想折射后,光亮度将产生变 化,但 的值保持不变。
图6-7 余弦辐射体发光强度的空间分布
余弦辐射体在和法线成任意角度方向的光亮度,根据 式(6-10),可表示为
•由此可见,余弦辐射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光亮度相同。 • 余弦辐射体可能是自发光面,如绝对黑体等,也可能 是投射体或反射体。受光照射经透射(反射)形成的余弦辐 射体,称为漫透射体(漫反射体)。乳白玻璃是漫透射体, 其经光照射后透射光强度的分布如图6-8(a)所示;硫酸 钡涂层表面是典型的漫反射面,其反射光强度分布如图6-8 (b)所示。
发光强度是光学基本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量之 一。从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可以导出光通量的单位流明: 发光强度为1cd的匀强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 量为1lm。
•(6-9) •(6-10)
表6-1 常见发光表面的光亮度值
6.1.3 1. 从本质上来说,人眼就是一种可见光探测器,其输入为
在这种情况下,dΦ=IdΩ。dΩ为ds面对点光源S所张的
立体角,由图6-3可知:
•所 以
•根据式(6-15),得到ds面上的光照度为
•(6-16)
6.2.2 面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
如图6-4所示,dss代表面光源的元发光面积,它在与 其距离为r、面积为ds的平面上形成的光照度为E,则
•(6-17)
图6-1 辐亮度定义中各个量的示意图
•(6-6) •光出射度的单位为流明每平方米(lm/m2)。
•(6-7) •光照度的单位名称是勒克斯(lx)。1 lx=1lm/m2。
•(6-8)
• 式(6-8)表明,点光源的发光强度等于点光源在 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发光强度的单位为坎德拉(cd)。坎德拉的定义为:一 个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若在给定方向 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则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 强度为1cd
应用光学第6章
2.辐(射能)通量Φe
单位时间内发射、传输或接收的辐射能称为辐通量,通
常用Φe表示。若在dt时间内发射、传输或接收的辐射能为 dQe,则相应的辐通量Φe为
•(6-1)
•辐通量与功率有相同的单位,即瓦特(W)。
3.辐(射)出(射)度Me 辐射源单位发射面积发出的辐通量,称为辐射源的辐出 度,通常用Me表示。假定辐射源的微面积ds发出的辐通量 为dΦe,则辐出度Me为
•(6-2)
•辐出度的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6-3) •辐照度和辐出度有相同的单位,即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5.辐[射]强度Ie 点辐射源向各方向发出辐射,在某一方向,在元立方角 内发出的辐通量为,则辐强度为
•(6-4)
•辐射强度的单位为瓦特每球面度(W/sr)。
6.辐(射)亮度Le
为了表征具有有限尺寸辐射源辐通量的空间分布,采用
“辐亮度”这样一个辐射量。元面积为ds的辐射面,在和表 面法线N成θ角的方向,在元立体角dΩ内发出的辐通量为 dΦe,则辐亮度Le为
•(6-5)
•图6-1
6.1.2 1.光通量Φv 标度可见光对人眼的视觉刺激程度的量称为光通量,通
常以Φv表示。光通量的单位为流明(lm)。
图6-4 面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形成的照度
6.2.3 如图6-5所示,我们定义由光源表面上的微面积ds1和
光照表面上的微面积ds2确定的光管为元光管,在元光管中 ,由ds1上各点发出的射向ds2的光束,不会超出光来自百度文库的范围 。
图6-5 光在元光管内的传播
•由图6-5,光束通过微面积的光通量为 •同样,光束通过时的光通量为
用辐射量度量的可见光辐射,而输出为用光学量表示的光感 受。所以,光学量和辐射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人眼的视觉特 性。实验表明,具有相同辐通量而波长不同的可见光分别作 用于人眼,人眼所感受到的各种可见光的明亮程度将有所 不同,这表明人的视觉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灵敏度。人 眼对不同波长光响应的灵敏度是波长的函数,称为“视见函 数”,也称为“光谱光视效率”
实验表明,观察场明暗不同时,光谱光视效率亦稍有不 同。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根据多组试验结果,分别于 1924年和1951年确定并正式推荐两种光谱光视效率:明视觉 光谱光视效率V(λ)和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V′(λ)。图6-2 给出了V(λ)和V′(λ)的函数曲线,图中的函数值已归一化 。可以看到,V(λ)和V′(λ)两者峰值所对应波长有所不同 ,V(λ)的峰值在λ=555nm处,而V′(λ)的峰值在 λ=507nm处。
•(6-18)
同理,对于反射光束和折 射光束,其光通量可用下 式表示 :
图6-6 光束投射到介质界面时的反射和折射
•对于反射光束,根据反射定律有i1 =i, •dΩ1 =dΩ,则
•式(6-19)表明,反射光束的亮度等于入射光束 •(6-19) •亮度与界面反射比之积。透明介质的界面反射
•比ρ很小,故反射光束的亮度很低。
图6-2 V(λ)和V′(λ)的函数曲线
6.2 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规律
•6.2.1 点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 • 如图6-3所示,设点光源S的发光强度为I,在距光源r 处有一元面积为ds的平面,其法线与r方向成θ角。根据照度 的定义,点光源S在ds面上形成的照度为
•(6-15)
图6-3 点光源在与之距离为r处的表面上形成的照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