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以翠湖公园为例
昆明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分析
![昆明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f73ce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f.png)
昆明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分析
胡文龙;李志英;王亚南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23(30)2
【摘要】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挖掘和表达地域文化是设计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也是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
研究依据地域文化的自然、历史、人文三要素将城市公共空间划分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都市生活三类,并于昆明市内分别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案例——翠湖公园、昆明老街、公园1903,提取其地域文化要素并归纳出设计策略。
自然生态类公共空间:借鉴园林式的空间组织、加强空间与景观的交互;历史文化类公共空间:修缮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再现公共空间民俗活动;都市生活类公共空间:在文化主题中创造对比统一、复合功能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总页数】3页(P6-7)
【作者】胡文龙;李志英;王亚南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南宁市城市家具设计方案研究——以南宁市城市公共空间的座椅为例
2.基于天津地域文化艺术特色的城市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分析
3.资本逻辑之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变——以昆明三个城市公共空间的\"事件\"及空间演变为
例4.基于地域文化表达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5.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以太原市地铁2号线公共空间设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翠湖公园建筑小品分析报告
![翠湖公园建筑小品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f94ee24afe04a1b071dec1.png)
昆明市翠湖公园建筑小品分析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城西南,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典建筑园林.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自明朝起的历任云南行政官员都曾在这里修亭建楼.由于垂柳和碧水构成其主要特色的缘故,本世纪初正式定名为翠湖。
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
由于位置适中,地势平坦,长年游人不断。
园内,纵贯南北的阮堤(1834年云贵总督阮元拨款所筑),直通东西的唐堤(1919年由时任孙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拨款所筑),将翠湖分成五片景区;湖心岛景区以湖心亭和观鱼楼等清代建筑为主;东南面是水月轩和金鱼岛;东北面是竹林岛和九龙池;南边是葫芦岛和九曲桥;西边是海心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85年起,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海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过冬,其中就有一部分在翠湖栖息。
每当这时,逛翠湖赏海鸥便会成为昆明人以及许多外地游客的一大乐趣。
一、园林建筑分析:1.亭子的分析:昆明市翠湖公园的建筑群大多都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多为清代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在亭子的建设利用方面也是如此。
中国古建筑到达清代时期,发展迅速,要求极高,人们不仅看重的是其作用,更看重的是古建筑的美观,细致,以及和风景结合的美观,翠湖公园的亭子也是清代时期的风格,多为攒尖式六角亭,也有重檐攒尖六角亭子,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颜色搭配上比较丰富,采用红色柱子,绿色的围栏座椅,蓝色的横梁,并且横梁上雕刻了很多绘画图纹,斗拱设计复杂但美观,彩画工艺中又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更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彩多姿。
而且门窗棂格图案更为繁杂设计细腻,清代建筑技术受木材资源日渐匮乏的影响,对传统木构架技术进行改造,逐步增加砖石材料的应用范围,因此在建筑外貌上亦有所改变,尽量在进退凹凸、平座出檐、屋顶形式、廊房门墙等方面追求变化。
在位置上,因翠湖水体面积比较大,大多亭子的选位都采用了临水建亭,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幽深宁静、碧波万顷,再加上亭子与周围临水植物的搭配设计,形成壮阔挺立的建筑。
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
![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d0bb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a.png)
基于城湖关系的昆明翠湖景观演变研究
杨奥;魏雯;谢梓豪
【期刊名称】《园林》
【年(卷),期】2024(41)4
【摘要】翠湖是昆明市沧桑变化的缩影,其形成过程漫长而曲折。
采用历史资料推演法和历史地图解译法,按照元代以前、元代、明、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时间线,通过推演、复原出近千年来翠湖文化景观的演变历程。
结果表明:(1)昆明—翠湖的城湖关系在历史上呈现出“相邻、相隔、相融”的空间特征,翠湖相应完成了“临城水湾”—“城郊水湾”—“城市内湖”的转变;(2)明代以来城湖空间的相融促使城湖关系演变为“命运共同体”,并使得人与自然在翠湖产生了持续的相互发展状态,这一阶段是翠湖文化景观建设史的重要开端;(3)翠湖及其周边的城市用地可归类为衙署园林,其文化景观自清代起发展迅速,呈现出“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的转变,并融合为文化、公共景观、城市生活空间的复合体。
研究结果可为翠湖片区景观的保护更新、昆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规划与城市更新、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8页(P114-121)
【作者】杨奥;魏雯;谢梓豪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EFDC模型在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补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r——以昆明市翠湖为例
2.基于SD法的昆明翠湖公园冬季景观评价
3.城市公园声景观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翠湖公园为例
4.基于SBE法的昆明市翠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5.清代以来(1708-2022年)滇池景观演变与城湖关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集体记忆、公共空间、符号表征:论翠湖公园的现代审美功能
![集体记忆、公共空间、符号表征:论翠湖公园的现代审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312703e83c4bb4cf7ecd1cf.png)
一
多是从经济学 的角度揭示 文化创意产业给城市带 来的经济效应和发展潜力 。对于从理论和审美 的 角度来分析此种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深层原 因, 特别是揭示现代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以及公共空间 对人性 的垂询和塑造 、促进城市和谐 、提高全社 会整体道德素质所具有 的重要作用和文化意义等 方面 ,还存 在着严重 的空缺 。翠湖公 园作为昆明
这个城市就失去 了它应有 的文化底蕴 ,生活在其 中的人们 也会 出现认 同危机 ,丧 失 了城 市归 宿
随着 中国文化产业热 的兴起 ,各个城市都在 针对 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 ,着力打造出具 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在我看
来 , 目前 我 国 的文 化 创 意 产业 的发 展 研究 现 状 ,
化象征性符号在城市规划 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 ,并 对翠湖公园与昆明市 民以及政府政策之 间的关系 进行文化分析 ,这也是从审美的角度进行云南文
一
、
作 为 集体 i . E , t Z 的 翠 湖公 园
在现代社会 中,“ 一切凝 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了。 ”“ 过 去 习惯 的那 种 静 止 的 、结 构 式 的 的观念越来 越遭到
质 疑 ,而 特 别 强 调 的 是 多 样 的 、随 机 的 、独 特 的 、另 类 的 、相 对 的 、个 人 的 、能动 的观 念 。 ”
研究 ;颜桂英 ( 1 9 6 9 一) ,女 ,江西永新人 ,云南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
6 8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第4 卷
本雅 明因此 区分 了两 个重 要概 念 :“ 记忆”和 “ 回 忆” 。“ 记忆 是 指 人 脑对 过 去 经 验 的反 映 ,回忆 则
城市公园中的公共艺术
![城市公园中的公共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9fd0c901a37f111f1855bbf.png)
城市公园中的公共艺术作者:王丽伟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8期摘要:公共艺术是引导大众参与到公共空间,实现人与人交流、互动的重要因素,是“人——公共艺术——环境”体系中极为关键的桥梁。
本论文简要介绍了公共艺术的起源、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公共艺术的现状且介绍了公共艺术的类别与特征。
论文体现公共艺术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园艺术;城市公园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04-01一、公共艺术概述(一)公共艺术的起源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公共艺术的出现创造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城市市民的自由、平等意识被逐步唤起,启蒙运动倡导的思想解放,使得大众像贵族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公共性的概念开始出现并确立起来……(二)公共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就有石牌坊、牌楼、拴马桩、下马石、石狮、灯笼及水井等公共设施,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需要。
我国当代公共艺术转型是在80年代中后期,设计师开始注意到公共艺术与空间环境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关注快速的城市建设导致的环境恶化正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具体设计上,不但要求其功能的舒适度,在美学、材质、造型、以及设计创意方面也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如今,公共艺术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公共艺术的现状公共艺术引进中国不过是近20 几年的事,城市公园发展的历史却经历了百年时间。
在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国家,雕塑在公共艺术中都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历史缩影。
可见,雕塑在公共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城市公园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一)城市公园公共艺术的类别公共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对它分类的角度也有许多不同。
从其展示形式上可以分为由平面到立体、由单纯的壁到各种空间的艺术形式;按其艺术手法可以分为具象形、抽象型、直观性、含蓄型等类型;按照设施类进行分类,包括了信息设施(指路标识、导游图),卫生设施(垃圾箱、饮水器、公厕),照明安全设施(路灯、景观灯),服务设施(电话亭、各种器械),休息设施(坐凳、桌椅)景观艺术设施(雕塑、艺术小品)等;从公共艺术的功能上进行分类包括了纪念性公共艺术、主题性公共艺术、装点性公共艺术、标志性公共艺术等;从材料进行分类所涉及的范围就更广了。
环境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5篇范例)
![环境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34f785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f.png)
环境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5篇范例)第一篇:环境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环境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的迅速发展已经推动我们步入城市型社会。
城市正在无节制地扩张着。
当这股洪流渐渐缓慢下来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我们建设的一切——方正耸立的高楼、相仿的城市环境、围圈起来的小区当一个饥饿的人有饭吃的时候会无比满足,当食物充足的时候则开始讲究食物的色、香、味。
我们的城市建设也是一样的,当功能被满足之后美化便成为新的需求。
环境的和谐能够推动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
伴随着现代绘画、雕塑和建筑以及当代公共空间的发展和转型带来的城市文化新需求,公共艺术成为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当代文化现象。
它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一种新的取向。
首先明确一点,公共设施艺术化绝不等同于多摆放些雕塑,但公共设施却包括雕塑。
雕塑是公共设施的一部分。
生态观念的介入,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题材和新的方式,产生了一种新颖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雕塑——生态雕塑。
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更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这里以大连城市公共设施为例加以说明。
大连以广场多而著称,在广场上或广场周边都会有小议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公共设施艺术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样,每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性格。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
而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质量。
星海广场百年城雕是市民及游客很喜爱去的休闲场所。
百年城雕是一本翻开的书,寓意深刻。
城雕前100双脚印揭示了大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百年。
眼前则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雕塑,还可以让自己与雕塑、与环境融为一体,参与其中。
在和平广场正门对面有几个杂货亭。
与常规的售货亭不同的是这几个售货亭被设计成彩蛋的样式,旁边摆放着几条长凳,既满足了坐人的功能又可以装点环境,当然同样也可以作为约会的地标。
浅谈诗歌在园林小品布展中的运用-翠湖公园布展的探索及经验
![浅谈诗歌在园林小品布展中的运用-翠湖公园布展的探索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e586a7c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e.png)
浅谈诗歌在园林小品布展中的运用-翠湖公园布展的探索及经验摘要:公园作为窗口单位,承载更多的是社会效益,国家的繁荣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深受群众喜欢的各种花展、节庆活动也更多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花展中园林小品是重中之重,它在花展中画龙点睛般的存在,作品的制作体现了整个花展水平的高低,很多小品利用各种奇花异草来布置,让观众眼前一亮,但是仿佛少了很多东西,如何让作品既受大众的喜爱,又具有内涵和深度,是我们一直在探索求证的,通过多年来不断总结和积累,我们采取符合花展主题的中国古代诗词意境作为设计理念,利用各种园林植物结合一定的雕塑小品,展现诗词画意,把诗词变为具体的园艺作品,具有观感,又能让游客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优美。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翠湖公园以此形式布置的8个布展小品,对每个例子都进行详尽的介绍,作为关于诗歌意境在园林小品布展中的探索和运用,向大家介绍。
关键词:诗歌意境园林小品探索和运用1园林小品布展创意灵魂的选择因工作需要,我园每年都有园林小品布展任务。
面对不同要求的布展任务,也让布展水平可持续发展,保证布展质量的高水准,我园将布展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用符合布展主题的以诗歌意境作为作品的创作思路,让园林艺术与诗歌文化巧妙结合,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我国的诗歌文化博大精深,脍炙人口的诗句多不胜数。
在这浩瀚的诗歌文化海洋中,有着我们用之不尽的营养。
诗歌的意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的景象各有不同。
在园林小品布展中,我们以诗意为引导,结合主题,运用一定的雕塑,力求体现如诗一般的园林景观,在园林小品布展中独树一帜,为文化造园布景在各种植物花卉的衬托下探索一条新道路。
2.方案讨论组织布展人员对布展提出建议,集思广益。
详细研究解决如何展示诗歌的意境,怎样将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要表达的意境体现出来,解决将主题、园林艺术、诗歌巧妙结合等具体问题。
2.1方案的制定布展小组将方案先写出文字性材料,经多次修改后定稿。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翠湖公园为例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翠湖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70022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8.png)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翠湖公园为例朱兴义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安徽铜陵244002摘要:当前的园林景观绿化节水形式多为管式节水,节水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绿化管控,降低景观绿化增长率㊂以翠湖公园为例,对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㊂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及标准,先进行养护区域划分及养护层级设置,完成节约型层次修剪后,采用循环节水的方式,设定节约型循环节水结构,以此为基础,设计节约型园林病虫害防治模式,采用植被受损修复及废物利用的方式实现绿化管理㊂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个阶段的处理对比,划分的4个区域园林景观绿化增长率最终达到40%以上,说明在节约型技术的辅助和支持下,该园林的绿化情况明显提高,管理应用效果增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㊂关键词:节约型养护;养护技术;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绿化管理;应用中图分类号:S688D O I:10.3969/j.i s s n.2097-065X.2023.09.0160引言节约型园林是一种注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管理理念㊂该理念倡导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并建立生态良性循环体系,以实现经济㊁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㊂节水型园林则是节约型园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降低园林绿化所需的用水量,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1]㊂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采用节水型养护技术不仅可以节省用水成本,减轻城市地区的用水压力,还可降低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避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㊂该项技术主要包括节水技术㊁修剪技术㊁虫害防治㊁修复技术㊁废物利用等,将上述技术应用于园林绿化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扩大实际的维护范围[2],并逐步形成更为灵活㊁多变的应用结构[3],在复杂的园林环境下,能够有效提升绿化的速度和质量,确保园林中的植物稳定生长,从多个角度优化和完善养护处理环节,为后续园林的修建和扩展奠定坚实基础,创造更加自然的园林环境[4]㊂1翠湖公园现状简介翠湖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中心,建设范围约为58.3h m2,是一个大型城市公园,主要景点有北山半岛㊁胜利塔㊁荷花池㊁观鱼亭㊁曲院风荷㊁五云山㊁云场㊁云林苑等㊂日常绿化管理均使用天然有机肥料,进行定期修剪和清洁,保护和维护植物的生长环境㊂在园区中还采用各类花草进行点缀,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性和饱满度,增加园林景观的色差划分,形成更好的观感㊂建设初期园林的状态较好,绿化情况也可以控制,园区内部预设的绿化率需要控制在65%~70%之间为最佳㊂但是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园区维护不当,内部各类花草㊁植物生长速度减慢,绿地面积慢慢减退,出现较多的问题,如图1所示㊂图1翠湖公园景观绿化问题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后期养护不当所造成的,且均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㊂如果不及时制定措施,进行多方向㊁多维度处理,便极容易形成扩散,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㊂园林的绿化面积一度减退至40%以下,为此结合节约型养护技术,进行测定分析㊂先利用相关的技术及设备,构建一个三维的虚拟园林布局模型,经过探测分析,基于实际的景观绿化处理需求及标准,对存在问题的区域作出标定㊂㊃74㊃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翠湖公园为例 朱兴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在园林中的各个位置上设定监测节点,便于实时掌控园林情况,根据园林的阶段状态调整节约型养护方案,强化景观效果㊂2节约型园林建设步骤及成效2.1养护区域划分及养护层级设置园林养护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进行养护之前需要设置一定的处理管控周期,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维护[5]㊂所以,需要先进行养护区域的划分,同时结合园林的实际状况及养护需求,构建对应的养护层级[6]㊂首先,针对园区内植物的种类以及生长情况,设定对应的划分标准,可以按照树木的类别划分,也可以按照树木的生长状态来划分㊂不同的区域需要设定对应的基础养护标准,根据各类植物的生长特征以及喜好,制定标准变动范围,实现养护区域的具体划分[7]㊂随即,以此为基础,进行养护层级的划分,综合景观园林的布局明确对应的养护项目,如表1所示㊂表1养护层级指标参数养护层级指标定向参数标准值实测参数标准值最佳节水量(t)2.53.2修剪时间1000930-1000病虫害年发生次数(次)678受损修复覆盖比1.351.64根据表1,完成对养护层级指标参数的设置㊂综合上述养护需求进行初始环境的搭建㊂根据设置的层级,构建制定流程,从整体上提升景观植物的美化以及装饰效果,最大程度发挥景观绿化的资源作用,为后续园林景观管控与应用提供依据[8]㊂2.2设定节约型层次修剪及循环节水结构综合上述设定的节约型养护层级,对园林中的树木花草进行节约型层次修剪,同时设定循环性的节水结构,达到植物的修剪同时具有美化㊁利于生长的功效㊂节约型修剪,主要指的是园艺工作人员依据树木的生长状态及趋势,适当㊁合理的整形修剪,目的在于更快㊁更及时地调节根冠比,促使其保持平衡,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景观效果显现周期㊂与初始的修剪形式进行比对,节约型的修剪方法能够进一步减少植物水分㊁降低养分消耗,从整体上帮助植物快速消纳㊂在修剪的过程中,先给植物预留足够的伸展空间,确保园林整体生态效益,根据园区内植物的特性,设定合理的修剪周期,选择最佳的修建时间以及方式㊂举例来说:某一园区内部种植的多为雪松㊁香樟等树木,这一类树木的冗枝较多,长势较快,综合节约型养护技术,根据阳光的照射角度分析,可以选择在上午的930-1000进行树木的修剪,省时㊁省力,提高修剪效率㊂以此为基础,进行循环节水结构的设定㊂灌溉是园林绿化养护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城市园林的范围较大,内部的植物需水量也较大,采用节约型养护技术,进行循环灌溉,节约用水,提高管控效果㊂循环节水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㊂图2循环节水结构根据图2,完成对循环节水结构的设计与分析㊂在园林养护过程中采用开源㊁节流的方式展开灌溉,采用雨水收集形式进行外部水源的储存,以备不时之需㊂同时,利用滴灌㊁喷灌等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浇灌形式,最大程度降低水源浪费㊂在此基础上,将开源和节流措施进行融合,设计自动化的灌溉系统,减少人力,在实现预设灌溉目标的同时,还可以节约水源,促进园林植物生长㊂2.3设计节约型园林病虫害防治模式园林病虫害防治是养护工作中最为常见㊁覆盖面积最广的园林问题之一㊂现阶段树木种类的增加导致病虫害种类的增加,严重的病虫害不仅会造成树木的死亡,还容易形成大范围的关联病害,后果不可估量㊂因此,需要综合节约型养护技术,针对园林的养护需求及标准,设计节约型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模式㊂首先,对园林内部容易发生病虫害的树木㊁花草等位置作出标记,根据植物的生长特征,设置对应的防治周期㊂摒弃传统的农药喷施等形式,避免形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使用高效率㊁低成本的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并对不同种类的害虫制定相应防治措施,例如:天牛㊁小蠹虫这一类的害虫,可以豢养鸟类对其杀灭,合理扩大病虫害的防治范围,控制成本㊂另外,还需要重视园林的整体防治效应,建设生态林区,注重园林树木多样性,加大乡土树种的应用,提高植物的自愈能力和免疫能力,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㊂2.4植被受损修复及废物利用园区中造成植被受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㊁人为因素两种,而传统的养护技术多为 弥补性 的修复,未从源头上作出处理,难以实现预期的修复效果㊂综合节约型的养护技术,遵循自然规律,坚持树木本土化原则,对坏死较为严重的树木及时更换新的树种,使用三叶草或者鸢尾等生长环㊃84㊃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第9期2023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境限制较少的地被植物进行代替,提高园林植被的多样性㊂同时,对修复的受损树木㊁花草定期核验检查,避免出现二次坏死的现象,节约养护成本㊂以此为基础,综合节约型技术,进行园林内部废物循环利用处理㊂园区对受损植被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枯叶㊁枝条以及废弃草木等,可以通过堆酵技术,形成有机肥料,重新回填到园林的植物土壤之中,提高绿色垃圾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㊂2.5翠湖公园节约型养护处理成效首先,将翠湖公园划定为4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均是独立设定的,且存在不同的绿化管理问题㊂节约养护技术主要包括节水技术㊁修剪技术㊁虫害防治㊁修复技术㊁废物利用等,根据每一个区域的状态及需求,制定对应的养护管理措施㊂基础性节约型养护指标及数值的设定,如表2所示㊂表2节约型养护指标及数值节约型养护指标预设指标数值边缘可控指标数值修剪周期(d)3045灌溉次数两周1次选择性灌溉植物成活率(%)90.390~97.54可控死亡率(%)3.52.4病虫害核查时间(月)4-54-6综合上述设定的景观绿化管理措施,进行节约型养护处理㊂先对园林中的水源进行核验,测定其是否被污染;根据种植树木以及花草的种类,灵活调整修剪的周期,并定期喷洒农药,消除病虫害的影响㊂在周期范围之内,采用节约型技术进行管控处理,划分3个阶段进行管控,最终计算出这4个区域的园林绿化增长率,具体的公式如下:G=ðu=1εuˑR2-(1-R2)c u(1)式中,G表示园林绿化增长率;ε表示初始绿化面积;u表示测定周期;R表示生长速度;c表示可控制养护周期㊂根据上述设定,完成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㊂图3测试结果对比分析根据图3,完成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经过3个阶段的处理对比,划分的4个区域园林景观绿化增长率最终达到40%以上,说明在节约型养护技术的辅助下,该园林的绿化情况明显提高,管理应用效果增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㊂3结语为了解决传统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节水方式存在的不足,本文以翠湖公园为例,对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㊂划分养护区域并设置养护层级,设定节约型层次修剪及循环节水结构,设计节约型园林病虫害防治模式,修复植被受损并采取废物利用,实现对翠湖公园节约型养护的景观绿化管理,并有效提高了园林景观绿化增长率,应用效果较好㊂与初始的养护形势相比,综合节约型养护方法所设计的绿化管理结构相对更加稳定㊁多元,具有更强的针对效果,对不同的园林环境设定相应绿化目标,综合节水技术㊁修剪技术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扩大绿化管理的范围,降低管控问题的发生,在确保园林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同时,营造更为自然的园林风格㊂参考文献:[1]尹向培.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综合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22,16(24):62-64. [2]姜昊颖.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及养护技术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0):68-70. [3]张赛.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与养护管理措施的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8):99-101,112. [4]李超.园林工程反季节种植与养护管理的必要性与策略[J].居业,2022(4):166-168.[5]张圳杰.大树移栽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苏建材,2021(6):82-83.[6]申明达,龙冰雁.探析城市环境建设下的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科技资讯,2021,19(27):75-77.[7]石瑞娜.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的有机结合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21(4):104-105.[8]郑柳凤.反季节种植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与管理分析[J].居舍,2021(4):110-111,123.作者简介:朱兴义,男,1970年生,高级工程师㊂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㊂㊃94㊃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翠湖公园为例 朱兴义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现代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现代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e07f28ccbff121dd368356.png)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现代应用——翠湖公园改造项目分析作者:杨义摘要: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应用于当代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静海翠湖公园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古典园林形式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应用,翠湖公园面向生态危机和文化一体的世界,面向生态觉醒和注重人性化的倾向,民族个性的环境设计无疑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每个人都浸泡在传统的思维和心理体系中,它带来了审美快感和欣赏理念的区别。
要实现人性化的设计,仅靠全球一体的现代设计手法显然是无法满足这种特有的心理需求的。
这即是我理解的民族化设计的心理动因。
古典园林设计的自然山水特点,无疑是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的一片心灵净土,其设计理念也是应对生态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下面试举静海翠湖公园改造项目说明。
翠湖公园位于静海县西城西北方向,总面积13340平方米,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公园坐落于居住区域小学校园交接处,日人流量大,是静海县城内的一处重要休闲活动场所。
公园建成迄今将近20年,在深受周边居民喜爱的同时,设施老化,植物群落亦遭破坏,使园内各使用功能区已不能满足活动需要。
当前需改造的实际问题包括,首先,公园的硬件设施。
园门及围墙均已陈旧,且在形式上与园内整体风格不协调;公园围墙为漏窗白粉矮墙,此形式与周围居住区环境基本协调,而在公园主入口临街一侧稍显放松,不能较好的表现园内景致。
园内道路系统主要为一环状小路,不能满足每日不同需要的游人使用。
此现状使得穿行路线混乱,以至在种植区踩出小路,使绿化遭到破坏。
其次,公园的绿化景观。
现状的种植是公园的一大亮点,大多数乔木长势良好,树冠浓密。
但灌木及地被植物较为缺乏,常绿树种配置也较混乱,花灌木以点式分布为主,个体体量较大,但总体上则显不足。
尤其地被植物破坏状况严重,处处黄土裸露,起风时沙尘漫天。
在种植手法上,以中国古典园林的种植手法为主,掺杂西方修建绿篱,亦有不和谐之感。
翠湖公园的古典园林形式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改造工程延续原有风格,改造后的公园力求更能使人亲切舒适,触景生情。
翠湖公园调研报告
![翠湖公园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48e7a8f524ccbff121845a.png)
[键入公司名称]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翠湖公园调研报告学院:城市学院班级:11城规E班姓名:李世鹏学号:1140719283[选取日期][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翠湖公园调研报告简介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
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
亦因湖东北曾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
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
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
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却很有特色。
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
自明朝起的历任云南行政官员都曾在这里修亭建楼。
由于垂柳和碧水构成其主要特色的缘故,本世纪初正式定名为翠湖。
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
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
翠湖公园总平图翠湖公园交通图道路设计公园以湖为主,人们除了在水中划船戏水之外,大多数的活动是在各个岛或者半岛状的陆地上游憩。
翠湖公园的道路体系起到引导游人、连接各分区即各个岛的功能。
公园的主路宽为4~5 m,周边配置高大乔木,以柳树为主结合花境和花坛,路两边临湖的地方设置休息座椅,依托附近种植高大的阔叶树以利于遮荫。
次要道路宽度在2~3 m之间,联系各个分区和各个广场,次要道路周边布置茶室、桂花林、芭蕉林等景点,并利用分区的景色丰富道路景观。
小道的布置在整个公园中较少,以石步、汀布、石板小道的形式出现。
公园在改建之后,将过去封闭的场所开放,并修建更多的道路连接各个分区,形成环路体系。
整个公园各个分区连接紧密,趣味性较强,景观特色突出。
分区景观设计公园本身作为古典城市公园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只有景观分区。
古代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景观变化和节奏变化,疏密结合,形成不同开放以及闭合的空间。
萍乡市翠湖公园的低碳实践
![萍乡市翠湖公园的低碳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4638ad36f1aff00bed51e7c.png)
萍乡市翠湖公园的低碳实践摘要: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致使全球气候变化,将造成诸多恶果,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在各个领域展开了低碳的研究与实践。
探讨低碳设计手法是未来风景园林发展主要趋势之一。
以萍乡市翠湖公园的低碳实践为例,探讨了低碳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并从植物、地形、水体、建筑四大园林要素入手,探讨了低碳风景园林设计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碳;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18℃,而现在的全球平均气温为15℃[1]。
温室效应固然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合人类生存,但过量的碳排放,却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对青藏高原[2-3]、我国东部地区[4]、我国西北地区[5]、我国长江中下游[6]、东亚区域[7]等的研究表明,温室效应对气候变化有显著影响。
而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8]。
由于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将导致气候变暖、洪涝灾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土壤荒漠化、台风增加、病虫害加剧、生物入侵加剧、人体健康受损等恶果。
正因如此,低碳成为了当前国际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低碳衍生的研究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如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旅游、低碳城市等。
城市作为人类的最主要聚居地,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
据研究,城市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却消耗了2/3的世界能源,未来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城市[9]。
截止2008年,46%的中国人口居住于城市,co2的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90%[10]。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唯一碳汇,对于建设低碳城市的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本文即基于低碳理念指导下,对萍乡市翠湖公园的低碳规划设计实践进行总结。
1项目背景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5年之城市[11]。
萍乡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有着辉煌的工业成就,但随着资源的不断被开采,已于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城市历史文化片区主题公园化发展构想--以昆明市翠湖公园及周边片区为例
![城市历史文化片区主题公园化发展构想--以昆明市翠湖公园及周边片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402e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9.png)
城市历史文化片区主题公园化发展构想--以昆明市翠湖公园及周边片区为例汪辉;张勇;张夏耘【摘要】The Green Lake is the heat of Kunming and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estwood Park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is paper a planning objective to build "an urban garden living room of southeast Asia" and a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lan the Green Lake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as a "Big Chestwood Park". And then the "Big Chestwood Park"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ndscape function districts: outer-ring theme park industry zone, the landscape belt around Green Lake Ring Road and the existing Chestwood Park landscape district.%翠湖位于昆明市主城核心地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通过分析昆明市翠湖公园及周边片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云南省城市花园客厅”的规划目标以及把整个翠湖及周边片区作为一个“大翠湖公园”进行规划的发展策略,进而把“大翠湖公园”划分为外围主题产业园区、中部翠湖环路景观带、现有翠湖公园景观区三个景观功能分区。
城市公共艺术——以翠湖公园为例 ppt课件
![城市公共艺术——以翠湖公园为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154570cc1755270622085a.png)
翠湖公园周边茶室凌乱
18
茶室凌乱,没有统一布局。
PPT课件
翠湖公园周边的茶室分布:
19
PPT课件
历史文化:
20
翠湖周边有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昆明自来水博物馆,有悠久的历史 沉淀及文化底蕴。
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
PPT课件
昆明自来水博物馆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 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
昆明翠湖公园周边环境分析: 5号线之翠湖站 ——周边环境现状分析
15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PPT课件
二、翠湖周边的环境现状
1、茶工艺
16
2、历史文化
3、宾馆酒店
4、商场街道
5、政治中心
6、居民住宅
PPT课件
茶工艺:
17
云南茶叶生产加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 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加工经 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在品牌方面,普洱 茶是我省古老的传统品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都有 名气。
1、生态绿化问题。 2、城市和公园的衔接与过渡问题。 3、街道问题。 4、商业服务问题。 5、建筑问题。 6、交通问题。 7、文物保护问题。 8、文化氛围问题
一.翠湖现状
PPT课件
21.6 15
给为绵 人昆亘 以明, 清一分 新景湖 公秀。为 顷丽园四 ,、内, 是怡碧堤 一静波畔 个幽涟遍 以雅漪植
PPT课件
5
二翠湖及周边道路
翠湖为昆明城市中心区,人流车流 量大,堵塞严重,为缓解交通压力,采 取以城市主干道,为交通核心逐步过渡 到公园多行道的思路。通过步行到进入 翠湖,让翠湖安静起来,减少工业社会 对人性的影响,成为城市中心一块安静 的净土
城市设计概论——以翠湖片区为探讨城市空间趣味性
![城市设计概论——以翠湖片区为探讨城市空间趣味性](https://img.taocdn.com/s3/m/7df27925647d27284b735181.png)
城市设计概论论文城市规划101**20101102109城市空间的趣味性——昆明翠湖片区一、翠湖公园的地理区位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
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
亦因湖东北曾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
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
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
园内碧波涟漪,杨柳拖青,雕梁画栋,姹紫嫣红,给人以清新秀丽、怡静幽雅之感。
翠湖面积21.6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典建筑园林。
二、翠湖公园内部景观昆明翠湖鱼多,并建有观鱼楼,观鱼楼挂着一幅清代黄奎光写的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昆明翠湖观鱼楼四周亭台参差,迥廊蜿蜒,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其间小桥流水,杨柳依依,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实为园中之园。
近几年昆明翠湖又新辟了儿童乐园、溜冰场、哈哈镜展览、九龙池。
还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是昆明市民休息和娱乐的好去处,每天从早到晚游人如织。
每年冬春时节,上万只红嘴鸥云集昆明翠湖,成千上万的人投食喂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皆大欢喜,展现了昆明人保护野生动物的美德,国内外游客也纷纷仿效之。
作为一所开放性的公园,翠湖对人们的影响时巨大的!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活动空间正在不断的缩小,获得一个安宁的休息空间更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这时候一个开放性的公园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能找到一处幽静的地方!看报纸,聊天,是种不错的享受!在宁静的湖面上划船,感受生活的美好!公园内的设施一应俱全,供游人休憩的石凳,喝茶聊天的优雅茶室,公园内开放性空间相对私密的空间都有明确的划分!私密型的空间创造了安静的环境,开放型空间为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条件!总体来说,公园还是比较完美的!但是总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就里面的茶室来说,设计上和公园的主题和文化的冲突。
城市开放式公园形式变化研究——以昆明市翠湖公园为例
![城市开放式公园形式变化研究——以昆明市翠湖公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cc7e9702d276a201292e10.png)
城市开放式公园形式变化研究——以昆明市翠湖公园为例摘要以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的发展为例,对昆明市开放式公园形态变化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城市开放式公园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结合现代园林城市的特点,建立和谐、生态的开放式公园,使公园自然、合理渗透到城市当中,以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开放式公园;翠湖公园;设计;合理化分析;云南昆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城市争相出现。
居民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渴望惬意、休闲、美观、生态的生活环境。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公园往往被限制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1],与周边居民的关系极为密切,且与周边景致相融,对整个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系具有重要作用。
开放式公园作为公园管理的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好处,且随着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发展和演变,其对于中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但作为公园形式、形态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在布局、空间划分、边界处理、景观设计、种植模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配置,才有更好的发展。
1中国城市公园的发展过程中国是拥有园林艺术的古老国家之一,古老的文明创造了古老的园林文化。
早在封建社会初期,中国就有较成规模的园林形式,当时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庙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基本模式,其中寺庙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少数的公共园林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演变,古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也不再属于私人所有,享有他们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但这些园林并不能满足大多数人们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园林变得更为稀缺。
因此,能够满足大多数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开放式公园应运而生。
1.1古典园林园林花园形成于农耕社会,当时的城市规模较小,没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从属于自然的关系,人为自然中的组成体。
此时的园林空间较少,以自然山水为主要绿色组成部分。
浅论昆明翠湖公园导向系统
![浅论昆明翠湖公园导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4cb0a74af1ffc4fff47ac17.png)
浅论昆明翠湖公园导向系统作者:向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第21期摘要昆明翠湖公园历史悠久,又处于闹市的中心,是有名的城市公园。
对翠湖公园导向系统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现代城市公园导向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发现问题和不足,对城市公园导向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翠湖公园导向系统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31 文献标识码:A1昆明翠湖公园的概况云南昆明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
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
亦因湖东北曾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
翠湖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
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
翠湖分五片景区;湖心岛景区以湖心亭和观鱼楼等清代建筑为主;特别是自1985年起,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海鸥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过冬,其中就有一部分在翠湖栖息。
2翠湖公园导向系统的特征2.1人性化设计的宗旨是围绕人来展开的,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在同一年龄层次中又因为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的优劣等因素的影响下彼此间又有微妙的差别。
总之,使用者在场地中起着指导作用,是设计的主体,也是设计的灵魂,他们的评价的标准是衡量设计成败的关键。
以人为本是我们设计的根本准则。
衡量昆明翠湖公园的规划体系的标准是看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发展是否与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翠湖公园的开放与使用,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的交通、公共设施等规范,而且市民对于场地的喜好程度也应值得我们思考。
更重要的就是导向系统的细节也是衡量标准。
2.2个性化公园的个性化,或者叫公园的风格。
众多的公园,应该有不同的个性,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艺术原则、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更多的体现自己的特点。
群众到不同的公园,会有不同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去公园的愿望,从这个角度讲,公园的个性化也是人性化,公园的活力也才会增强。
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有个性的公园,如集中许多国家人文景观的世界公园,雕塑众多的石景山雕塑园等等。
昆明翠湖公园中的审美链研究
![昆明翠湖公园中的审美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ceca246137ee06eef918a6.png)
昆明翠湖公园中的审美链研究摘要:审美过程包括了客体形式结构——审美中介——主体审美定型这样一条审美链,本文就审美过程的三个环节分析研究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设计建设中,园林审美值得借鉴的地方,并提出不足。
关键词:翠湖公园;审美链;主体美感1.介绍1.1翠湖简介翠湖,古称“菜海子”,又名“九龙池”。
元明清時期对翠湖进行过建设修整,面积21 hm2,其中水面占据15 hm2。
于民国初年改劈为园[1]。
翠湖像一颗绿色的“心脏”,仰山而卧,山水相连,佳景天成,构成整个城市的“绿心”,在昆明的生态、气候调节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这成了翠湖绝佳的一景——翠湖观鸥。
1.2审美链审美过程包括了客体形式结构——审美中介——主体美感定型的一条审美链。
客体的形式就是说美必须通过审美中介被主体所接受[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过程的双向联系学说:S-AT-R[3]。
结合皮亚杰在心理学对认知的研究,本文将以审美认知过程中,审美链中的审美主体、客体和审美中介三个方面对昆明市翠湖公园的园林审美进行展开论述。
2.翠湖的审美链研究在对昆明翠湖公园审美链的三个部分进行分别研究的时候,本文采用了使用后评价POE的研究方法[4],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记录、现场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使用人群(审美主体)对空间(审美客体)使用后做出的评价来评估整个审美过程。
2.1翠湖的审美主体与一般主体不同,本文提到的审美主体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指的作为生物机能的自然人;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的经过历史传统积淀和有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人。
本文也就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方面来分析翠湖的审美主体。
首先是对翠湖留有深刻城市记忆的老昆明人,他们从小生于昆明,对于翠湖有自己难以割舍的情怀。
这部分人对翠湖的特殊的情感导致他们审美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回想起以前在这里事情以及翠湖的变迁。
另一类审美主体是学生,翠湖四周遍布高校,学生没有固定的娱乐项目和场所,对美的认知有自己的见解。
翠湖公园调研报告
![翠湖公园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4a3f1ecc7931b765ce1547.png)
其它相关说明(实习纪律与安全注 意事项等)
• 1、学生在实习考察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关于实习 期间的纪律和守则,以及学校的有关制度; • 2、实习考察过程中,虚心请教、礼貌待人、爱护公物、 不得违反当地的有关规定和法规; • 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努力钻研、 勤奋学习; • 4、学生在外应十分珍惜校誉,体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 貌,举止文明,团结互助,绝不容许打架斗殴和有损公 德的行为; • 5、做到安全第一的原则:实习期间应注意个人安全, 实习考察过程以4-6人为一小组进行,组员之间应互相 关照互相帮助;实习考察中应避免在危险的地方进行测 绘、拍照等工作;
翠湖公园
——滨河景观的规划研究
小组成员
• 资料收集:陶明龙、李琦 • 调查报告:杨加进 • 绘图:王如迁、张东波、王睿
翠湖概况
• 翠湖面积21.6公顷,中水面15公顷, 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典建筑园林。
翠湖公园功能分区图
翠湖夏日景观
燕子桥
翠湖建筑物
莲花禅院
湖心岛
• (1)安全问题
• 翠湖公园有部分水池周边没有护栏,有部分建筑 存在危险系数。 • (2)有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 没有实现池水的循环使用,公园的部分设施没有 得到合理利用。 • (3)管理不当 • 公园的水池里垃圾清理不及时,有人随手乱扔垃 圾没有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公共设施有部分毁坏 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怡碧
静波
幽涟
雅漪
之,
感杨
。柳
翠拖
湖青
面,
积雕
梁
画
公 顷 , 其 中 水
栋 , 姹 紫 嫣 红
互 绵 亘 , 分 湖 为 四 , 堤 畔 遍 植 柳 树 , 湖 内 多 种 荷 花 , “ 翠 堤 春 晓
)
(
翠 湖 公 园 公 共 开 放 式 公 园 , 位 于 昆 明 市 中 心 园 中 两 道 长 堤 相
精神追求。因为它的存在,昆明人学会了在庸
常的日子里,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速度,
用自己的步调,与这片平静温婉的湖水磨擦出
热度,让空气中都弥漫诗意。
翠湖标榜的是这个城市的格调。它像春梦一样 ,成为了精神意义的湖。而昆明也因此有了媚 眼如丝。
“这里好在可以自由进出,海鸥也是一道美丽 的风景线。”两个跳舞的女士说,“又漂亮又 宽敞。”说着,擦擦额头上的汗继续运动。
公园的管理者们,为了让翠湖充分体现出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景观,在湖中放养野鸭, 让它们在翠湖定居,为游客又增加了一道悦目 的景观。到目前为止,定居翠湖的野鸭 适应 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已开始繁殖第二代、第三 代,不久的将来,翠湖就会出现野鸭成群戏水 中的靓丽风景。
云南的“机器水”之源
云南的第一座自来水厂就诞生在翠湖。 1916 年9月水厂破土动工,1917年8月建 成,总投资20余万银元。1918年5月2日, 自来水首次亮相昆明,百姓称之为“机器水” ,水源为翠湖九龙池。
四.翠湖在城市中的形象
春城明眸
翠湖公园分为五个景区,东北面是个竹林 岛,常有人在此对歌。要想听民间小调 或练歌吊嗓,竹林岛是个绝好的去处。
东南面是金鱼岛,这里绿荫掩映、花草繁 茂、环境清幽,是情侣们青睐的幽会之 地,故此金鱼岛又叫情人岛;中部为“ 湖心亭”(在湖心岛处)景区, 这里亭 台楼榭与曲廊相连环绕着一池清水,清 朝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所建的“观鱼 楼”就在这里;在湖心亭东面“唐堤” 右侧是“水月轩”;湖心亭西南面是西 南岛(又叫棕榈岛),岛上棕榈成林、 绿草如茵,遍植的龙舌兰,托出了一派 亚热带风光。
目 录
二、翠湖周边的环境现状
1、茶工艺 2、历史文化 3、宾馆酒店 4、商场街道 5、政治中心 6湖周边问题
1、生态问题 2、容纳人量问题。 3、服务对象上的问题。 4、海鸥问题。 5、水上交通设施的问题。 6、安全问题。 7、陆上服务设施问题。 8、驳岸、亲水问题。 9、历史文化传播继承问题。 10、硬质铺地与软质铺地问题
翠湖为昆明城市中心区,人流车流量大,堵 塞严重,为缓解交通压力,采取以城市 主干道,为交通核心逐步过渡到公园多 行道的思路。通过步行到进入翠湖,让 翠湖安静起来,减少工业社会对人性的 影响,成为城市中心一块安静的净土
三.功能分区
翠湖是城市中心区,是政治,文化,商业的 交通中心。所以在功能分区上考虑作为 城市中心区域与周边的连续,而作为公 园自然服务于城市中心,所以生态建设 优先,文化结合,商业随后。建设生态 休闲区,展示昆明特色
昆明市城市公共艺术调查
——以翠湖公园为例
班级:建筑C班 组员:胡睿杰(20134720128)
李奇航(20134720129) 杨毅霖(20134720144) 指导教师:杨智瑾
一、翠湖现状
1、翠湖概述 2、翠湖在城市中的形象 3、昆明人心中的翠湖 4、翠湖的历史变迁 5、翠湖的绿化和配套设施现状 6、翠湖的功能现状 7、昆明文化
阮堤 观鸥戏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西伯利亚的海鸥首次 越过千山万水造访春城,在昆明越冬, 翠 湖成了它们最主要的“根据地”。
20年来,这道别致而靓丽的风景线又成了这 里绝佳的一景——翠湖观鸥。
昆明市委市政府为了永远留住这些远方的客人 ,使这道独特的景观永驻昆明,每年冬季都要 拨出专款,热情接待它们。
五. 昆明人心中的翠湖
常常听到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我们到
翠湖边走走。”这样的开场白为这个城市的爱
情写下了浪漫注脚。当年西南联大的男生女生
牵着手在这里谈恋爱,老昆明的红男绿女也在
翠湖对调子。在这片浪漫的水域,这座城的温
情主义草长莺飞。翠湖固化了昆明人心目中城
市情调的样式,它释放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
翠湖公园风景优美,且是市内最大的水面,北部 毗邻云南大学文化区。每年冬季,大量红嘴鸥自 西伯利亚来此越冬,增加了翠湖的灵性。
“我对昆明的爱是简单而具体的,它是南屏街 的梧桐树和翠湖公园还没有栏杆时的满塘荷花 ,还有从小到大相依相伴的亲人和朋友。”土 生土长的昆明人老楷,天南地北转了一圈后, 还是回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昆明。
1、生态绿化问题。 2、城市和公园的衔接与过渡问题。 3、街道问题。 4、商业服务问题。 5、建筑问题。 6、交通问题。 7、文物保护问题。 8、文化氛围问题
一.翠湖现状
21.6 15
面 公 顷 , 是 一 个 以 水 体 为 主 的 古 典 建 筑 园 林 。
,”
给为
人昆
以明
清一
新景
秀。
丽园
、内
1910年4月,滇越铁路全线贯通,欧洲文明 开始渗透到昆明这座中国西南边陲封闭的城市 。
1915年,一批开明绅商竭尽匹夫之责,以“ 谋都市人民之健康及社会之消防安全”和“注 重饮料、裨益卫生、便利人民”为宗旨,积极 倡议创办自来水,经时任云南督军的唐继尧首 肯,招商集股,开明绅商的进步提倡得以实现 ,自此,世代以饮井水为主的昆明人第一次喝 上了“机器水”。 翠湖九龙池直至上个世纪 70年代初期还在向市民供应着甘甜的清泉 ……
一.区位关系图
位于昆明市螺峰山下,五华区山麓,云南大 学正面对面。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 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 湖。亦因湖东面北曾有九个出水泉眼又 名“九龙池”,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 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 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 称。
二翠湖及周边道路
六. 翠湖的历史变迁
翠湖,位于昆明市区五华山西麓,“十亩荷 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被誉为 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翠湖周边 记载了昆明800年历史,从讲武堂、逼 死坡到西南联大旧址,这里发生过很多 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 化名人的足迹,充分体现了昆明的历史 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