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基础落实练1.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 促进风沙流挟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减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错;植被的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B、C错;植被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容易形成沉降,D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植物对生存环境的影响一、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据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阳光能5.4x1024焦耳,绿色植物年固定太阳能大约为5x1021焦耳;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类和各种动物在内的所有异养生物赖以生存能量基础。
此外,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
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消耗氧气约0.75公斤。
二、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每天可分别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
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净生产干有机物约为1500-2000亿吨,100年前地球空气中CO2的浓度为0.028%,而现在为0.036%多,浓度加速升高,温室效应将使海平面上升,多种灾害频发。
三、防风固沙,加速降尘。
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
森林的叶面积总和可达它占地面积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松大约拥有针叶660万个,一棵成年椴树的叶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
大的叶面积和叶片上的毛状结构,对尘埃有很大吸附作用。
据测算,在绿化的街道上,空气中的含尘量要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尘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练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练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表1为我国某区域2021年要紧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1示意该区域1~9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表1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第一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爱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腐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4.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爱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爱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舍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终止后,仍在原地坚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爱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舍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5.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峻的共同缘故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峻(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腐蚀区界线以西的要紧外力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难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要紧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势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6.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峻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cm变为现在的2 0 cm。
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1)说出1950~2021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并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一、单选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1.A2.D3.B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4.C5.D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6.C7.B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流域内的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
新编文档-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套精品课件习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精品文档
第十七单元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导航
考点一 荒漠化 考点二 水土流失
考点导航 栏目索引
思维导图考点一考点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栏目索引
1.认识荒漠化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记忆诀窍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人为原因)。
考点一
栏目索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 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少雨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 问题。
E.控制 人口增长 。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详解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 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 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 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荒漠化与水土流失3.(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4.(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降低B.土壤有机质增加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5.(2019北京朝阳一模)国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
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2019年已超额完成1 000万人脱贫目标,同时出现一些成功案例。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读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
(10分)提升题组搜狐网2019年06月27日消息:山大谷深,全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5%,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需要加快治理步伐。
回答下面三题。
6.(2019北京通州摸底)要调查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需要优先准备该地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观分布图7.(2019北京通州摸底)单位面积产沙量是测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中( )A.水土流失强度与坡度呈正相关B.坡度小于15°水土流失强度小的原因是植被覆盖好C.坡度20°—25°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最大D.坡度大于40°水土流失强度变小的原因是耕地减少8.(2019北京通州摸底)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①封山育林②陡坡修建梯田③退耕还林④建水土保持工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图中( )A.新疆地区盐碱地比重多大于5%B.盐碱地所占比重从东向西递增C.比重大于20%的盐碱地面积最大D.盐碱地的面积西部大于东部10.图中( )A.①地灌溉方式不合理,形成盐碱地B.②地耕地面积小,盐碱地比重大C.③地沙漠面积广,盐碱地面积大D.④地降水变率大,夏季土壤含盐量高下图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生态区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37:荒漠化(1-8题,26题)考点38:水土流失(9-16题,25题)考点39: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包兰铁路从包头至兰州,全长90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为防风沙采取了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据调查,图中宁夏平原南端部分地区的绿洲退化严重。
图(左)示意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段,图(右)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部分地区绿洲退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植被②过度灌溉,土壤盐碱化③紧邻沙漠,风沙侵蚀严重④降水较多,水土流失加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关于该地相关事项表述正确的是()A.利用铁路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发展特色灌溉农业C.当地草方格沙障原料多,工程难度小,成本低D.沙障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有利于保护包兰铁路蒙古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放牧强度增大,加剧了蒙古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受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发,蒙古国提出了种植“十亿棵树计划”。
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蒙两国联手实施这项计划,但难度较大。
图示意蒙古国土地覆盖类型。
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蒙古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是()A.河湖区B.荒漠草原区C.草原区D.森林区4.放牧强度增大对蒙古国牧区土壤的主要影响是()①土壤空隙变大,土质疏松②枯落物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③牲畜排泄物补充土壤养分④地表昼夜温差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在中蒙两国联手实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中,中国发挥的主要优势有()①资金充足②邻近蒙古国荒漠,水源充足,且输水便利③科技先进④乡土树种成活率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西畴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最南面距中越边境仅10千米,99.9%的面积属于山区,曾因75.4%的土地石漠化被评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累计近1/3人口外迁,连续多年是云南省劳务输出第一县。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 )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D.人口迁移解析:1.D 2.D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
选D。
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
选D。
(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量较少解析:3.A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③即等高土埂,则②为等高草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水土流失
选择题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A. 含沙量大,水量大B. 含沙量大,水量小C. 含沙量小,水量大D. 含沙量小,水量小【2】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A. 大气降水B. 冰川融水C. 地下水D. 湖泊水【3】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A. 防洪B. 拦蓄泥沙C. 灌溉D. 发电【答案】【1】D【2】C【3】B【解析】【1】从图中看无定河流经风沙区河段,为河流的上游,支流少,水量小,含沙量小,D正确。
【2】从图中看无定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没有高大的山脉和湖泊,因此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湖泊水,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C正确。
【3】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建小型水库的作用是拦蓄泥沙,B正确。
工程措施A固沟工程、B护坡工程、C保塬工程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等生物措施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选择题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土壤盐渍化D. 生物多样性减少【2】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 A点B. B点C. C点D. D点【答案】【1】A【2】B【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防止了沟头的溯源侵蚀,也就减少了水土流失,A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 自然植被改善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答案CB .风力侵蚀减弱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生态裂谷”交错带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
“ 生态裂谷”是由绿洲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的。
绿洲地下水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的地下水会流向绿洲区。
在“ 生态裂谷” 形成过程中,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植被会退化,风力侵蚀作用增加,固定沙丘会转化为流动沙丘。
2.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D解析森林消耗水量大,故不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灌溉农业容易出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绿洲地区降水稀少,主要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发展农业和生活,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实际;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促进绿洲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3.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沙漠中植被对沙丘的影响机制。
沙漠中的植被能降低风速进而减小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减少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B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使风速下降,导致携沙能力减弱,C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D 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
读图,完成4〜5题。
4. 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 B .①③C.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A 、B 两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耕作业主要依靠灌溉水源。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十六章区域发展第69课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
第69课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精讲点拨1.西北地区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2)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破坏行为破坏原因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种植业生产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真题感悟[典例1] [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4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6分)(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注意“分别”“并归纳”等字眼第(2)题:注意只分析自然原因第(3)题:注意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是违背常理的第(4)题:如果从正面组织答案的话变式演练[2024·北京丰台区月考]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第三部分第14章第1节一、选择题(2020年广东汕头三模)孤东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
1976—2014年,在海岸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孤东近岸海域5米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下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以淤积为主B.先淤积,后侵蚀C.一直以侵蚀为主D.先侵蚀,后淤积2.推测2002—2014年期间,黄河中游地区()A.年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大C.年蒸发量减少D.植被覆盖率提高【答案】【解析】第1题,1976年至1996年,近岸海域5米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近岸淤积明显,但淤积程度逐渐减缓;1996至2002年,水深5米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缩减速率逐期增大,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先淤积,后侵蚀。
第2题,2002-2014年期间,水深5米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减少。
(2020年湖南省长沙一中模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毫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厘米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第3~5题。
3.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5.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冬季一般有20~30厘米深的稳定积雪覆盖”分析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最丰富;根据“年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分析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含量小;冬季寒冷,补给量小,土壤水分含量小。
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3章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判断正误,认识荒漠化的含义和类型。
(1)荒漠化的本质是指土地退化现象。
(√)(2)荒漠化都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3)荒漠化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无关。
(×)(4)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都是荒漠化的表现。
(√)2.读我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及区域差异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完成关联图,认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②人为原因:(4)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
①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②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二)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13荒漠化、水土流失专题
(十二)荒漠化、水土流失专题【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地形对水汽阻挡作用强,气候干旱;(2)物质条件——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三过度,一工矿,一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矿建设;水资源利用不当。
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破坏植被,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为求得短期利益,过度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沙化土地连片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工矿建设中西部资源集中区破坏植被土地沙漠化加剧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盐碱化;(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3)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1)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乔灌木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2)工程措施:设置草方格、石方格沙障。
3.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1)营造薪炭林;(2)兴建沼气池;(3)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课堂练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A.高草地减少的面积小于水浇地减小的面积B.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C.旱地增加的面积小于灌木林减少的面积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2.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径流量增加B.水土流失严重C.土地荒漠化加剧D.洪涝灾害多发3.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基础落实练1.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解析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2~3题。
表1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3.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答案2.C3.D解析第2题,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
第3题,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水)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表1为我国某区域201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1示意该区域1~9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表1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4.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5.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6.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cm变为现在的20 cm。
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19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1)说出1950~2019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并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2)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7.我国东南丘陵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但在部分山区常会发现大片“红色沙漠”,这些地区表层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砂岩裸露,土地退化成类似荒漠景观,植被难以生存,严重影响到当地的农业生产。
简述我国东南丘陵区“红色沙漠”形成的原因。
8.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地表森林植被遭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云贵高原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试分析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9.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0.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红水河流城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呕,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诸大江河之首。
材料二红水河流城开发图。
根据图文材料,并提出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
这种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尤以贵州省最为严重。
下图为贵州省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比重。
分析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原因并为贵州省防治石漠化提出合理建议。
12.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
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
下面图1示意某区植物分布,图2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13.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
下图示意中亚地区。
简述图示甲地区荒漠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及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14.长城内外生态环境脆弱,但环境问题因区域性差异各有不同。
读图,分别指出甲、乙两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解析1.B【解析】由材料可知,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读该区域2019~2019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示意图可以判断,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增加,草地减少,沙地面积增加。
因此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对。
盐碱地减少幅度小,不必放在首位,A错。
沼泽地减少幅度小,不如草地减少的严重,也不必放在首位,C错。
图示没有林地,说明该地可能降水少,不适宜发展森林,D错。
2.D【解析】根据表中该区域沙地面积最多,且草地面积较大可知,该区域应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故D项正确。
3.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4.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解析】该题以喀斯特特殊土层条件为材料,考查在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土层,保护土壤的肥力,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清楚,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的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从开挖石料、堆放弃料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同时需注意结合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
从材料分析,该地属于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因此,在开挖石料之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以防止水土流失。
堆放弃料后,应对弃料进行压实,把收集的土壤平铺到弃料上,并施加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以利于复耕复种。
5.(1)c d(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解析】(1)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3)根据图中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的位置分布,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③和⑤,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4)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①处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④处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6.(1)特点:面积增加,程度增强。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①加强监测;②生态退耕;③营造防护林;④增施有机肥;⑤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黑土地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
【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判断,该区域1950—2019年间,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流失程度增加。
水土流失可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河湖淤积加重,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肥力下降,粮食单产下降,即农作物减产。
(2)治理水土流失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进行生态退耕,营造防护林。
增施有机肥。
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黑土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
7.丘陵地形,坡度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地表侵蚀作用强;人地矛盾突出,陡坡开荒;能源短缺,砍林取薪;开采矿产,破坏植被。
【解析】“红色沙漠”形成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自然原因包括地形、气候、降水、土壤等方面;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8.云贵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流水侵蚀作用强;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坡度较大,地表土易流失,造成基岩(石灰岩)裸露地表而形成石漠。
【解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流水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
可从降水、地形、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回答。
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9.①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②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③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④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⑤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⑥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⑦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恢复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