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可编辑修改word版)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浅薄之人不会来此。
可以弹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任何简陋的环境,君子居就不是君子?”《陋室铭》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在(zài):在于,动词。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rú):指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
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陋室铭文言文加翻译
吾庐虽陋,德馨矣。
地处郊外,邻山近水,四时之景,皆入吾眼帘。
闲步其间,心旷神怡,犹如置身仙境。
盖因陋室之中,有德行之人,共度时光,故而陋室不陋,反成胜地。
夫陋室者,非指房屋之大小、富丽与否,乃指人心之纯朴、道德之高尚。
故陋室之铭,非记房屋之美,乃记人心之美。
室虽陋,然吾心悦之。
晨曦初照,鸟语花香,吾闲卧榻上,品茗读书,心无旁骛。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吾漫步于庭院,观星空璀璨,感宇宙之浩瀚。
此陋室之乐,岂非人间仙境?陋室之中,德行之人,相敬如宾。
吾与友共读圣贤之书,论道德之理,谈人生之趣。
虽室陋,然心胸宽广,思想深邃。
此陋室之美,岂非人间胜景?室虽陋,然吾志不卑。
古人云:“志当存高远。
”吾虽身处陋室,然心怀天下,立志为国家、民族、人民奋斗终身。
此陋室之志,岂非人间豪情?陋室铭者,非为陋室之荣,乃为德行之人点赞。
人生在世,应如陋室之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勿以房屋之陋为耻,而应以德行之美为荣。
吾庐虽陋,德馨矣。
处陋室之中,心无杂念,专心致志。
此陋室之美,非房屋之美,乃人心之美。
愿世人皆能如陋室之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我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是德行却很美好。
位于郊外,靠近山和水源,四季的景色都进入我的眼帘。
在陋室中散步,心情愉悦,就像置身于仙境一样。
因为在陋室中,有道德的人一起度过时光,所以陋室并不简陋,反而成为了胜地。
陋室并不是指房屋的大小、豪华与否,而是指人的纯朴、道德的高尚。
所以陋室铭并不是记录房屋的美丽,而是记录人的美好。
我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我喜欢它。
清晨阳光初照,鸟鸣花香,我悠闲地躺在床上,品茶读书,心无杂念。
夜幕降临,明月高挂,我在庭院中漫步,观赏星空璀璨,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这种陋室的乐趣,难道不是人间的仙境吗?在陋室中,道德的人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我和朋友一起阅读圣贤的书籍,讨论道德的真理,谈论人生的乐趣。
虽然房子简陋,但心胸宽广,思想深邃。
这种陋室的美丽,难道不是人间的美景吗?我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我志向不低。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逐句)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之吉白夕凡创作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①在:在乎、在于,动词.②名:名词作动词,著名.山不在于凹凸,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②陋室:简陋的屋子.③惟:只有,只要,唯独.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⑤德馨:品德崇高.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崇高.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这是所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德崇高(就不感应简陋了).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葱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崇高的人.②鸿:同“洪”大.③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苍生,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崇高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②金经:泛指佛经.(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7.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记.③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④案牍(dú):官府的公函.⑤劳形:使身体劳累.⑥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函使人劳累.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③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④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⑤芦,简陋的小屋子.(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9.孔子云:“何陋之有?”①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全句意为“有何陋”.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完全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标明了作者高洁立崖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②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初中现代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初中现代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刘禹锡的文章,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整理了
《陋室铭》原文及《陋室铭》翻译,我们赶紧一起来学习和分享《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吧,祝大家的文言文的学习和把握更上一层楼!
《陋室铭》原文:
山无此低,存有仙则名。
水无此浅,存有龙则灵。
斯就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进帘青。
谈笑存有鸿儒,往来并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并无丝竹之乱耳,并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翻译:
山不是多寡,存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是厚薄,存有了蛟龙就变得存有灵气。
这就是所破旧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深感破旧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
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望著竹帘,一片青葱。
在这里谈笑的都就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跟我往来的没科学知识肤浅的人。
(闲时)可以用以(可以:可以用以。
)弹奏不提装饰的琴,写作佛经。
没管弦乐弹奏的乐声破坏双耳,没官府的公文并使人劳累。
(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老师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道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
又存有什么破旧呢?”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于大家学习和理解《陋室铭》这篇文章有所帮助,祝
大家学习进步,加油!。
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刘禹锡《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导语:做《陋室铭》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所作。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陋室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⑻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陋室铭》课文翻译
《陋室铭》课文翻译《陋室铭》课文翻译《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陋室铭》课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1]选自《全唐文》卷六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名,出名。
【注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仙人,神话和宗教中称有种种神通,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多住在、山中。
则:副词,就.名:名声,名望;这里活用为动词,是出名、著名的意思,属于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那种类型。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神灵,灵异;这里活用为动词,是有灵异的意思,也是名词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
先设两个比喻,以引出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斯:代词,这。
陋:简陋,狭小。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副词,只是;用在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对事物或动作范围的限定。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
【简析】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陋室铭》全文及翻译
《陋室铭》全文及翻译【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忽啼求之。
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
(《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文言文陋室铭全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全文翻译如下:山不一定要很高,有了仙人就出名。
水不一定要很深,有了龙就显灵。
这就是我住的陋室,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颜色碧绿,帘子中透进来的草色也显得青翠。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才的学者,来往的人没有一个是粗俗的人。
可以弹奏简单的琴,阅读金经。
没有杂乱的丝竹声扰乱耳朵,没有繁琐的公文劳累身体。
就像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品质。
以下是全文的详细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内涵。
山虽不高,但有了仙人居住,便有了名气;水虽不深,但有了龙栖息,便有了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句话点明了陋室的意义,即陋室虽简陋,但作者品德高尚,因此陋室变得温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里描绘了陋室的环境,台阶上长满了青苔,颜色碧绿,帘子中透进来的草色也显得青翠。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表明陋室中居住的人都是博学多才的学者,没有一个是粗俗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在陋室中追求精神生活的乐趣,即弹奏简单的琴,阅读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句话说明了陋室中的人不追求世俗的享受,没有杂乱的丝竹声扰乱耳朵,没有繁琐的公文劳累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里提到了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居所,用以衬托陋室的简朴和高洁。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孔子认为陋室并无陋之处,体现了陋室的高尚品质。
总之,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境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生哲理。
《陋室铭》原文以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以及翻译《陋室铭》原文以及翻译导语:《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陋室铭全文及译文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散文,它通过描述作者居住的简陋房间,表达了一种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德和情操。
下面是《陋室铭》的全文及译文。
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气;水不一定要很深,只要有蛟龙居住就有灵气。
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只是我的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台阶因此显得绿色;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室内因此显得青翠。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这篇铭文通过对比山水的“高”与“深”与人的“德”与“馨”,强调了人的品德的重要性。
刘禹锡以自然景物的简单与纯粹来比喻自己生活条件的简陋,但又表明自己的品德高尚,不因生活的简陋而感到自卑。
他通过描述自己与有学问的人交往,弹琴读书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
《陋室铭》原文、译文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译文及赏析《陋室铭》是我国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用托物言志,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陋室铭》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文言知识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例句:苔痕上阶绿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苔痕上阶绿古今异义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文言文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及注释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与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与赏析原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逐句)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之南宫帮珍创作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葱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苍生,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记。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陋室铭》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水不一定要很深,只要有龙潜伏,就会有灵气。
这里是我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所以散发出馨香。
台阶上长满了青苔,显得格外碧绿,草色透过窗帘,映入室内,显得格外青翠。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才的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弹奏素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繁琐的文书劳累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庐舍,西蜀有扬雄的亭子。
孔子曾说过:“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这座房子虽然简陋,但它并不因为其外观而失色,因为它蕴含着我高尚的品德。
屋外的台阶上,青苔蔓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屋内的帘子间,草色斑驳,增添了几分清幽。
在这里,我谈笑风生,与博学之士交往,而不与那些无知之辈为伍。
我可以弹奏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这里没有丝竹乐器的喧嚣,没有官府文书的劳累。
就像南阳的诸葛庐和西蜀的扬雄亭一样,虽然都是简陋之所,但它们却因居住者的才华和品德而闻名。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在简陋的环境中,只要内心充满美德,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高雅。
陋室铭意思翻译
陋室铭意思陋室铭(原文)唐代·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ft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陋室铭
(1)ft不在高,有仙则名。
ft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灵性了.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
(就不感到简陋了)(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蔓延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览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旧宅。
(9)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断句
ft/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解
题目: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
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神奇,灵验,这里作动词,显现灵验。
(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
简陋的屋子。
(5)惟:只。
(6)惟吾德馨: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
德馨:品德高尚。
馨,散布得远的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
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
葱,映入帘里。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
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通“洪”,大。
儒:有学问的人。
(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13)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
乱:使……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
形,
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ft之前,
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
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
汉丞相,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ft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
“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
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译文
ft不在于它的高度,有了仙人就成了名ft;水不在于它的深度,有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
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
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