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案教学设计
《秋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思》。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转换。
(2)作者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秋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交流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秋思》,感受诗的韵律。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读《秋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思》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亲情和乡情。
5. 诗歌背诵(1)分组比赛,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秋思》。
(2)评选出背诵最佳小组和个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思》。
2. 写一篇关于《秋思》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秋思》的理解和感悟程度?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4. 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的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秋思》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学生对《秋思》诗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
(3)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读后感和诗歌背诵。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秋思》原文及相关注释。
《秋思》教案优秀5篇
《秋思》教案优秀5篇《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师:听说同学们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
(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老师收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齐读)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下题目。
(板书:秋思)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1、读诗题。
师:请读诗题。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
(再读)师:题目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画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师:这个字上下结构,书写时结构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饱满。
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题。
字写清楚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
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
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题——秋思。
你们读懂题目了吗?(“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
)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思念愁绪。
4、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思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读《秋思》。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5、正确朗读,解多音字“重”。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秋思教案篇一: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的手段,播放钢琴曲《秋思》,营造秋天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 秋天有哪些特点?”通过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或幻灯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回忆,为学习《秋思》做铺垫。
篇二:课文阅读理解教师将《秋思》课文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可以提问学生:“诗人是如何描写秋天的?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通过课文的解读,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篇三:课文分析1. 了解诗人杜牧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思》的结构,包括诗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
3. 诗歌意象解读教师逐一解读诗中的意象,如“洛阳城里见秋风”、“青草池塘处处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篇四:诗歌欣赏与赏析教师播放《秋思》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配合课文中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可以自己感受诗歌的语调和表达方式,进一步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和意义。
篇五:创设情境,写作练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诗人,请你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你会怎么写?”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创作元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赏析和分享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写作能力。
篇六:诗歌展示与评价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秋天诗作,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论。
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篇七:课堂小结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获得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欣赏和研究诗歌,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023最新-秋思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7篇秋思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
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
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教学意图]: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
2、张籍,唐代诗人。
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
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反复练读)[教学意图]: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心问题。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秋思》教学设计(精选20篇)
《秋思》教学设计《秋思》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思》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语文教师身具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
时代发展,古诗词虽被视为文化瑰宝,却渐被尘封,今天的学生对诗之意、诗之境、诗之美鲜有所感。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今天我们还可以说“不如授人以渔场。
”因为,身入宝山,岂可空手而归?因此,《秋思》教学设计力求引领学生走向、走近、走进诗歌这一独特的文化中,入诗境,知诗意,品诗味,悟诗情,从而使本课教学收获实效。
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
教学难点: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背后蕴藏的作者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光,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
(板书课题,齐读)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所以思要读得长一些。
(生再读一遍诗题)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秋思》教案教学设计
《秋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诗意,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秋思》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思念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秋思》。
2. 理解《秋思》的诗意,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思》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秋思》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作者张籍及其作品《秋思》。
(2)学生齐读《秋思》题目,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秋思》,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思》的诗意,解释生字词。
(2)学生讨论作者的思乡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欣赏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秋思》的韵律美、意境美。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5. 应用拓展(1)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运用生字词。
(2)学生分组表演,展示自己的应用能力。
6. 小结作业(2)学生背诵《秋思》,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八、设计意图1.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思念家乡的情感。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语文上册古诗《秋思》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5篇
语文上册古诗《秋思》优秀教学设计最新15篇《秋思》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2) 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3) 学会品味语言4) 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1 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2 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
老师总结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秋思》教学设计篇二内容来源:七年级语文(上册)主题:《天净沙·秋思》课时:1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张兆迪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2.学情分析:本诗歌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但是对诗歌中语言文字的妙处体会不深、对诗歌的节奏感把握不强,不利于感悟和理解诗歌。
此外,七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较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抓住诗歌情节发展,体悟诗人心境,从而产生读好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3.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也是学生进入中学接触的第一首小令。
该诗以简单的话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最为闻名,这首诗通过写景,表现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与想象,分析这首诗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和写作特点;2.分析全诗是如何展开的,归纳体现诗人抒发感情的诗句。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教学设计-【小编寄语】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秋思》教学设计是查字典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
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
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教学意图]: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
2、张籍,唐代诗人。
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反复练读)[教学意图]: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心问题。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秋思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秋思教学设计秋思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秋思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准诗中多音字的读音。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初步体会诗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理解诗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乡诗《泊船瓜洲》,请一位同学来背一背。
(生背诵)师:在这首诗里,是什么勾起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生回答)师:像这样抒发思乡情感的诗歌我们把它叫作“思乡诗”。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它是唐朝诗人张籍写的《秋思》。
(板书:秋思)(生齐读诗题)师:诗题怎么理解?(生交流)师:在秋天里思念家乡,这样的思念应该是悠长的,所以朗读诗题时,可以把秋思这两个字稍微拉长一点,这样就更有味道了,请大家再试一试!(生再次齐读诗题)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一)指导读准多音字师:嗯,有点味道了。
课前已经预习过诗歌,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诗歌)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生评价)师指导读准多音字“重”。
师:“重”在这儿的意思是——那么“意万重”就是——(生交流)师:没错,“意万重”就是想说的意思很多,这是虚指。
你看,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用上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读读第四句诗。
(生齐读)(二)读出节奏师:读得正确,也读得流利,不过,朗读古诗还要能够读出节奏来。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4篇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4篇《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
2、学生准备:搜集表现思想之情的古诗词,并多读几遍。
设计理念:“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
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
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
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
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
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引起对风的兴趣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风呀风,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古诗《秋思》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绘等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展示秋天的景色,如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枫叶等。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秋天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3)引出课题:“在古代,有一位诗人张籍,他在秋天的时候写下了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叫做《秋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指名小组代表汇报诗句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的意思是:诗人在洛阳城里看到秋风乍起,想写一封家书,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诗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的意思是: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家书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打开来查看。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看到秋风就想写家书?(2)让学生讨论:从“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又开封”等词句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3)教师总结:诗人看到秋风,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他有太多的话想说,却又担心说不完、说不好,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充分体现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
5、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停顿和重音。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秋思教学设计优秀5篇《秋思》教案篇一情景创设,引入乡愁一曲相思,就是王安石笔下的那一轮明月引诵《泊船瓜洲》;一曲相思,就是李白笔下的那三千丈的秋思引诵《秋浦歌》一曲相思一曲情,曲曲相思愁煞人,,在张籍的笔下,乡思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自读自悟,体会情感1)学生读四遍以下的诗,要求,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出韵味。
2)检查朗读,交流体会情感。
对话文本,入情入境1)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对比:洛阳二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引读(厚重悲凉的背景音乐):1.秋风之中,萧杀之气,怎不让客居他乡的游子倍生思念之情洛阳城里见秋风;2.秋风之中,木叶凋落,远居他乡的游子啊,多想回到故乡洛阳城里见秋风2)想意之万重。
想象意的内涵1.远在他乡,惟有家书以慰藉思乡之情。
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简介:张籍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2.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生写(背景音乐《流泪》)3.生在音乐中诵读。
结语: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引读):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3)品开之内涵1.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2.亲爱的孩子,在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体会内容复杂的情感复恐匆匆说不尽)引读:落红遍地,你秋思满腹,打开了信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会写些什么呢?(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秋思》的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
2、通过借助注释、反复诵读、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2、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1、制作《秋思》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拓展的古诗:《归信吟》、《天净沙秋思》、《秋风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诵读入境1、以学过的思乡诗句引出新课。
板题,读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诗句,读懂诗意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读古诗,要求读顺。
3、三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4、引导学生回顾读懂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展开想象,读通诗心(一)品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抓住见秋风,通过移情体验,穿插诗人简介,理解诗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万重,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创设情境,感悟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
2、从《归信吟》一诗中更深层次地体会又开封包含的深切思乡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1、配乐读,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对张籍《秋思》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
3、创设情境,背诵诗句。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以《天净沙秋思》、《秋风引》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探究思乡诗句的兴趣。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感悟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以秋天的景色或与思乡相关的话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古诗: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秋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意:通过注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秋风”“家书”等,探讨它们在表达思乡情感上的作用。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乡经历或相关故事。
6. 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并进行适当的默写练习。
7. 总结:回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强调思乡之情的普遍性和珍贵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五、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音乐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和延伸,如让学生仿写古诗、绘制与诗歌相关的图画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的教学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
(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教师范读,学生读,强化知识。
5、引导学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通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
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
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
《秋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秋思》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思》。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秋思》。
2. 理解《秋思》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秋思》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秋思》的深层含义。
2. 分析《秋思》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思》的原文及其注释。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秋思》的作者张籍以及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景色,引发对《秋思》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思》,感受作品韵律和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对《秋思》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赏析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思》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秋思》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抒发感情。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思》。
(2)写一篇关于《秋思》的感悟文章。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秋思》的情况。
2. 学生对《秋思》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对《秋思》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的表现。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思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感情铺陈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生: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英俊潇洒。
生:仪表堂堂。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些词组成一句话?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
(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描述老师意犹未尽啊。
来,看看你们该怎样描述一下它呢?(师出示月夜的课件。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生:我看见深蓝的天空上有雾蒙蒙的云,在云层之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它发出的亮光,从云层之间穿出来,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静的月空中,人们看见月亮,觉得内心很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之下,仰望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生:我会想到团圆。
生:我会想到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因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会想家。
师: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去做呢?生:会饮酒赋诗。
师:哦,那谁能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情此景?生:《静夜思》,李白。
(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生:思乡情。
师:李白是借助什么来反映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生:明月。
(齐答。
)师:借一种景物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是——生:借景抒情。
《秋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
(2)理解《秋思》的诗意,体会作者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3)激发对古诗的热爱,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秋思》。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 学会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 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思》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秋天的特点,如落叶、寒风等。
(2)引导学生思考:秋天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情感?2. 学习诗文(1)教师出示《秋思》课件,引导学生朗读诗文。
(2)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洛阳城”和“秋风”分别代表了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 感受诗情(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秋思》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秋思》。
5.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秋思》,注意语气和情感。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
(3)教师组织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思》的诗意和作者的思念之情。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思》。
(2)以《秋思》为题材,写一篇小作文。
(3)收集其他关于秋天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其他关于秋天的古诗,如《登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
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
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
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教学意图]: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
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
2、张籍,唐代诗人。
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
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
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
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
秋天的思念是
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
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反复练读)
[教学意图]: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心问题。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
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生自由回答)
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教学意图]:扫清读诗障碍,识记生字。
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
请同
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
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
[教学意图]:结合本堂课的中心问题,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练习读出诗的韵味。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
同桌说一说。
(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教学意图]: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
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
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
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
──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
情难理,又开封。
这真是——(学生齐读古
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指导。
)
[教学意图]:在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
在一遍遍说话、朗读中,将
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见秋风、意
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把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揣摩、体会。
四.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
)秋风瑟瑟,秋意浓浓。
放眼望去,
大地一片枯黄。
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
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
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
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
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
这
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
师范读古诗。
)[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引导读诗。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
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
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
(生齐背)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
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
(板书:叙事抒情)
[教学意图]:了解写作特点。
五、对比阅读。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
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
(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
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
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
(也是一种诗体)
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意图]: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通过对比了解诗歌的不同体裁,感悟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
今天还在读。
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
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
(选做)
七、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意万重思乡情
恐----又开封(叙事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