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合集下载

最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最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数学教学的最新发展和成果,对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规范。

该标准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四个方面。

数学知识是指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技能是指学生掌握的数学计算、证明、推理等能力;数学思想是指学生形成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观念;数学方法是指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课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四个部分。

数与代数部分主要包括数的性质、整数、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几何部分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函数与方程部分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内容;统计与概率部分主要包括统计调查、统计图表、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方法。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四、评价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一、课程性质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5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11
第一学段(1~3 年级) .....................................18 一、数与代数 ...........................................18 二、图形与几何 .........................................20 三、统计与概率 .........................................21 四、综合与实践 .........................................22 第二学段(4~6 年级) .....................................22 一、数与代数 ...........................................22 二、图形与几何 .........................................25 三、统计与概率 .........................................27 四、综合与实践 .........................................28 第三学段(7~9 年级) .....................................28 1
6
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 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 组、不等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 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 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 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 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 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 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 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 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 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1~3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修改完善课标稳步推进课改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介绍转一、总目标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两基变四基)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能变四能)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学习习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这一层面是数学思想的最高层面三个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第一,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的办法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

第二,要鼓励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

这句话是史宁中教授的,我觉得很形象。

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二、核心概念与内容主线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其中,新增加的核心概念: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基本保持原有内涵的核心概念: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

核心概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主要体现在某一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主要体现在数与代数领域,空间观念主要体现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数据分析观念主要体现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二层,体现在不同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包括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第三层,超越课程内容,整个小学数学课程都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011新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新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修改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内容标准附录 1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附录 2内容标准中的案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修改说明根据几年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在深入调查、认真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组形成了的《标准》(修改稿)。

标准(修改稿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例与结构做了适当调整本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经充分讨论,在结构上有两处调整。

一是前言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前言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

明确了《标准》应以《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

明确了《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在前言中指出,“《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同时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

2、修改和完善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个别表述的方式进行了修改。

如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理清了《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中设计思路表述的不够清晰,修改稿对设计思路做了较大的修改。

主要是对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做了明确的阐述。

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 。

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较清晰的描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小学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小学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一、总目标 (8)二、学段目标 (8)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0)第一学段(1~3年级) (10)一、数与代数 (10)二、图形与几何 (11)三、统计与概率 (12)四、综合与实践 (12)第二学段(4~6年级) (12)一、数与代数 (12)二、图形与几何 (14)三、统计与概率 (15)四、综合与实践 (16)第三学段(7~9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数与代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图形与几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统计与概率 (39)四、综合与实践 (41)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6)一、教学建议 (16)二、评价建议 (22)三、教材编写建议 (59)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2)附录 (35)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35)附录2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37)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教学活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因此,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研究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

数学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应该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应该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研究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研究方法。

学生应该在研究数学时,体验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目第一部分录前言 ............................................................ 1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一、课程性质 ............................................................. 1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二、课程基本理念 ......................................................... 1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三、课程设计思路 ......................................................... 2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5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一、总目标 ............................................................... 5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二、学段目标 ............................................................. 6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9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

第一学段(1~3 年级) ..................................................... 9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

一、数与代数 .......................................................... 9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

数学课程标准2011

数学课程标准201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人人获得,不同发展
• 2、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符合认知 规律。
• 3、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 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 教师教师教学。
• 在基本技能教学中,不仅掌握技能操作的 程序和步骤,还要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教学建议
•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 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
• 5、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三、课程设计思路
• 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 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 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 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 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 议
教学建议
• 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教育价值,通过长 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数学教育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 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 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关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重新撰写“前言”
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数学教育的功能
数学课程的性质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设计思路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 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 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 提高公民容 3 学与教的活动 4 学习评价
5 信息技术
《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 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 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 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纲要》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 本要求。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 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
知识技能
课程目标的 具体阐述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 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 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 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 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 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 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
3.关于数学课程目标
《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目标进行 了完善,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更加凸显 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学会数学思考等。
1.关于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作用
(1)数学的意义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 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 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 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 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 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 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者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1)“基本理念”的意义
课程理念是关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与学、 评价等的基本认识和观点,是统领课程的指导思想, 理解它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课程观,从思想 观念的层面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
(2)“基本理念”的内容 《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由实
验稿的六个方面表述为五个方面:
1 课程的核心理念
概述
课程目标的结构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具体 阐述
能技识知 考思学数 决解题问 度态感情
段学一第 段学二第 段学三第
学段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 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 验、探索”等术语。
案例增加了详细的说明和解答,使案例能更 好地发挥对课程内容含义的阐释及对教师实施过 程的指导,并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 使用。
二、基本理念与目标
1.关于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作用 2.关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关于数学课程目标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
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 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标准》(2011年 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 整合,三个学段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 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 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 解、掌握、运用”等术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研读
《标准》修订的原由
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十年后
2011年底经教育部批准 2012年初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良性循环发展的系统
课程的研究设计
课程的确定
评价与反馈
课程的实施
修订过程
? 第一阶段(2005年5月-2006年3月):组建课标修订组 ;展开基础调研;召开研讨会确定修订原则、工作方 案和具体分工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 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双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四基”
?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双基”发展为“四基”
1.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实现三维目标的需要 3.教育要“以人为本”的需要
“四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需要花费较多 的课堂时间;数学思想则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统领课堂 教学的制高点;数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与过程。
“两个能力”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四个能力”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第二阶段(2006年3月-2006年9月):初稿的整理、集 中或分散的征求意见
? 第三阶段(2006年9月-2011年12月):修订
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的认识
一、体例与结构 二、基本理念与目标 三、若干核心概念 四、第三学段的课程内容
一、体例与结构
本次修订,在保持《标准》(实验稿)基 本体例不变的基础上,在结构上有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