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雪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关雪

教学目标

1、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2、把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法和特色

3、把握本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写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散文的特点

教法学法:情境导入法归纳法讨论交流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本《文化苦旅》,一个世界名人,世人惊羡。——余秋雨的文化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是的,人们在欣赏象闲适智慧的梁实秋,幽默风趣的林语堂,平和闲淡的周作人,随意自在的张爱玲等大家的作品的同时,企盼出现新的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横空出世,夺去了众人的眼光。

有人说他的散文刷新了一个彻底平庸和彻底苍白的时代;有人说《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在星光灿烂的中国散文的天空里,其中的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有人称余秋雨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余秋雨,跟着他去探寻历史和文化,听他的解读。

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当代著名文化史学者,艺术理论家,散文家。浙江省余姚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生字词注音(详见 PPT)

2、朗读课文

3、写作背景介绍

没有人像余秋雨那样致力于这种历史文化的探寻,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展示了极为开阔的时空视野,表现出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浑厚大气,给人一种深邃苍凉而又厚重沉甸的沧桑之感。余秋雨踏访阳关古址后写了《阳关雪》。

4、思考:题目“阳关雪”哪个是主体?

一般的作者就这个题作文,很可能会把构思的焦点放在“雪”上,大写阳关所见的雪景。余秋雨却没有把“雪”作为描写的主体,雪在这里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

5、作品思路:

从古代文人生前的际遇和身后的影响写起——谈论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踏访阳关,(打听阳关———走近阳关———阳关怀古)——徒步沙漠的感觉——古战场(面对坟堆的思索)——阳关(荒落的土墩:荒落、坍了大半,泥沙层层,苇草层层,寒风狂劲,积雪未化)——王维惜别劝酒场景——唐人风范(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步履放达)

第二课时

三、语句分析

1、划出描写沙漠、古战场、阳关的语句,思考这些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沙漠:茫茫无际;古战场:枯瘦萧条;阳关:居高临下,了无踪迹。

2、茫茫无际的沙漠,枯瘦萧条的古战场,了无踪迹的阳关,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而作者却不辞辛苦地冒雪赶了这么远的路前去,不仅为寻景,更为寻诗,寻历史,寻文化。请勾画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在踏访阳关途中面对这些景分别有哪些感受或联想?

明确:(1)在沙漠:对天地的赞美,对行人的赞美;(2)在古战场:联想到古代战斗的场面及战斗给人民带来的苦难;(3)在阳关:联想到《渭城曲》,唐人风范,王维诗画,文化命运。

3、这些历史与文化命运如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像阳关一样坍弛了;因为“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文化遭到了政治的漠视与扼杀。

二、片断探究(7-14段)

1、第(9-12)段集中叙写了作者到达阳关古址后的所见、所思、所感,请梳理这一部分的思路;

2、文段中“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一句有何含义?

3、阅读文中第10段,请你谈一谈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9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明确:

1、首先描写了阳关古迹自然环境的恶劣及其荒芜、衰败的现状。接着借王维的诗引出

并揭示“唐人风范”的历史内涵,并抒发这种历史内涵没能延续久远的遗憾之情。

最后揭示不能延续久远的原因在于封建统治者对文人的迫害和对文化的压制。

2、作者希望阳关古迹及其历史内涵不会像沙漠中的雪那般消逝。

3、阳关荒凉偏僻,环境恶劣,而王维的诗中只字未提到,只说“无故人”,强调的诗朋

友情至上,因而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4、唐代没有把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西出阳关的文人大多是谪官逐臣,抒发的只是叹息。

三、主题理解

作者通过对阳关雪这一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探寻表现中国古代文人不朽的地位,并追寻古人曾经经历的生命体现来表现他们悲剧性的命运,揭露出封建政治对优秀文化的漠视和扼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作品通过艺术的构思将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俯仰天地古今的浑厚大气,给人一种深邃苍凉而又厚重沉甸的沧桑之感。

四、艺术特色

1、中华历史是其文化散文的主题。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2、形散神聚,杂而不乱,叙事、写景、议论和一切知识性材料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

3、情与理的融合统一。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4、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立记高远,旁征博引,结构匀称。

五、小结

余秋雨带领我们探寻古迹,追寻历史、文化,把人、自然、历史溶为一体,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人文山水画卷,引起我们深思,中国文化到底怎么了?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六、作业

阅读《文化苦旅》《山水笔记》等作品

七、板书

阳关雪

古代文人谈起——镌刻山河,雕镂人心——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

踏访阳关

阳关怀古古战场沙漠打听阳关民族精神

文人文化古代文人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