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学作用
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学作用标签:阿司匹林;药理学;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
应用于临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感染、抗风湿。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中环加氧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本文就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的进展进行阐述。
1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1解热、镇痛与抗感染作用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与抗感染机制是[1]:①通过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及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体温下降。
②镇痛作用是由于抑制痛觉刺激的脉冲发生,抑制致痛物质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外周作用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性作用。
③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
阿司匹林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治疗慢性钝痛以及感冒发热等。
抗感染、抗风湿作用较强,可使急性风湿热患者的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
1.2抗凝、防治中风及心肌梗死现已证实TXA2是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作用下转化而成的,TXA2是强大的血小板释放及聚集的诱导剂,它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ADP进一步加强血小板的聚集过程,而前列环素(PGI2)是一个强力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血小板中干扰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所需剂量大约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I2剂量的1/10,这有利于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TXA2的产生而对PGI2的合成不发生影响。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前列腺素的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因而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1.3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高血清脂蛋白-a(Lp-a)是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药理学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酸〔acetyl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应用〔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
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病症,并可用作鉴别诊断。
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
〔2〕能使PG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T*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T*A2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PGI2〕合成。
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50mg~75mg;防止脑血栓形成可日服30~50mg.药动学特点〔1〕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酸时,其代按一级动力学进展,半衰期约2~3小时。
当用量≥1g时,其代方式变为零级动力学,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如剂量再增大,可出现水酸中毒。
因而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最好进展血药浓度监测,据此以确定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
〔2〕乙酰水酸为弱酸性药物,当应用过量时,可采用碱化尿液的方式加速其排泄,降低其血药浓度。
主要不良反响〔1〕胃肠道反响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发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2〕凝血障碍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
可用维生素K预防。
〔3〕过敏反响除常见的过敏反响外,*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
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根本一样,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半衰期约为61.3分钟。
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知识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知识
1.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炎症介质,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疼痛、发热和炎症反应。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减轻疼痛、发热和炎症。
2. 药理作用:除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外,阿司匹林还具有其他药理作用。
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解热作用,可用于降低发热。
3. 药物代谢:阿司匹林在体内代谢迅速,主要通过肝脏代谢。
它的代谢产物包括水杨酸和水杨酸葡萄糖醛酸苷,这些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4. 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它可以增加某些药物的出血风险,如华法林和肝素。
同时,阿司匹林也可以降低某些药物的疗效,如布洛芬和萘普生。
5. 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和呕吐等。
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出血倾向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群,应谨慎使用。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的分析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后所致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果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1例出现过敏反应,6例出现水杨酸反应,5例出现瑞士综台征,2例出现肝损害。
所有不良反应在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未出现严重躯体损害及死亡病例。
结论临床使用阿斯品林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症,确保用药正确、剂量合理,避免长时间应用,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阿司匹林又称为乙酰水杨酸,诞生于1899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发热、感冒、头痛、肢体痛、牙痛等,而随着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1],故而又将本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之中,且其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目前存在明显的误区,即“阿司匹林十分安全、可长期应用”,进而导致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后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应正确面对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临床中规范合理的使用该药物,才可有效避免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2]。
本文即对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41例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2~74岁,平均(48.7±4.3)岁。
治疗疾病:发热、感冒12例,头痛5例,牙痛3例,关节炎、关节痛7例,冠心病9例,风湿热5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观察用药方法和剂量、不良反应种类及表现、转归预后等情况。
2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其中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比41.46%;11例出现过敏反应,占比26.83%;6例出现水杨酸反应,占比14.63%;5例出现瑞士综台征,占比12.20%;2例出现肝损害,占比4.88%。
药理学案例分析作业
药理学案例分析作业导言: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非处方药,其广泛应用于抗炎、镇痛和抗血栓形成等领域。
然而,阿司匹林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出血、氨基酸代谢紊乱等。
本文将通过一个阿司匹林应用的病例,探讨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以及其不良反应。
病例: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主诉持续的头痛和反复发作的胸痛。
患者被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并已接受过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治疗医生建议他每天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然而,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了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是一种COX-1和COX-2双重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TXA2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通过这种抑制作用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
然而,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同时,阿司匹林也抑制了胃黏膜中COX-1酶的活性。
胃肠道出血的发生机制:胃黏膜中的COX-1酶参与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这种前列腺素在胃黏膜维持正常的血流和黏液分泌中起重要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胃黏膜中COX-1酶的活性,减少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和黏液分泌减少。
这种情况下,胃黏膜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损害,从而引发胃黏膜炎症,甚至出现胃溃疡和胃出血。
预防和管理胃肠道出血的策略:为了减少阿司匹林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患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在阿司匹林的应用过程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如奥美拉唑,以减少胃酸的分泌。
2.定期检查并监测血常规和粪便隐血试验,以及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胃肠道出血。
3.当胃肠道出血发生时,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止血剂。
结论: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确实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出血的发生也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非常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阿司匹林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重新认识和评价非常重要,从而对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理学;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032-01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主要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同时该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抗肿瘤等均有良好的作用[1],具临床资料显示,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以来,减少了约为25%的心血管时间发生的几率,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具有多重作用的药物。
但随着阿司匹林使用的增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步增加,常见的有胃肠道副反应、阿司匹林过敏等,因此,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用药人员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有充分认识,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增加药物效果达到疗效。
1.药理学特性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味酸,遇水微溶解,阿司匹林呈弱酸性,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同时发生分解,阿司匹林的解热止痛作用强于水杨酸钠,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用途不断增多,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进行抑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2.临床应用2.1 解热镇痛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范畴,其镇痛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对引起化学性刺激的物质产生抑制作用,缓解短期内的疼痛,如阿司匹林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在出现偏头痛早期服药,能够更好的达到控制效果;解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血管发生扩张,从而使汗液的排放量增加,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阿司匹林具有消炎作用,但消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对溶解酶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来达到消炎的效果。
《药理学》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药理学》简答题及答案解析1. 简述阿托品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1)抑制腺体分泌2)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青光眼禁用)3)松弛内脏平滑肌4)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和还可拮抗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5)扩张血管,血压下降6)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反射性抑制。
临床用途:1)抑制腺体分泌: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及严重的盗汗、流涎症。
2)眼科应用:如虹膜睫状体炎检查眼底和验光配镜3)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4)缓慢型心律失常5)抗感染性休克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2.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及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1)解热镇痛:较强,用于慢性钝痛、感冒发热。
2)抗炎抗风湿(大剂量):较强,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药)3)影响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
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4)儿科用于川崎病治疗。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2.加重出血倾向3.水杨酸反应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5.瑞夷综合症6.对肾脏的影响7.溶血3.比较阿司匹林和吗啡镇痛作用的差异4.比较氯丙嗪和阿司匹林对体温的影响。
5.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共有的三种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答:(1)抗炎作用:通过抑制体内COX的生物合成(2)镇痛作用:通过抑制PG的合成(3)解热作用:通过抑制下丘脑PG的合成6.简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用药物及共性。
常用药物:(1)链霉素(2)庆大霉素(3)卡那霉素(4)妥布霉素(5)阿米卡星(6)依替米星(7)大观霉素(8)小诺米星(9)奈替米星(10)新霉素共性(1)抗菌谱作用:对G-菌信用强,尤其是G-杆菌;对G+菌作用较差。
(2)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3)耐药机制:①产生钝化酶②细胞膜通透性下降③改变靶位④缺乏主动转运功能(4)体内过程:口服难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5)不良反应:①耳毒性。
②肾毒性。
药理学——阿司匹林
体内过程
阿司匹林体内过程: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 小肠吸收。0.5~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在吸收过程 中与吸收后,迅速被胃粘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的 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因此,乙酰水杨酸血浆浓度低, 血浆t1/2短(约15分钟)。水解后以水杨酸盐的形式 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也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并 可通过胎盘。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达 80%~90%.水杨酸经肝药本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与 甘氨酸结合,少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自肾排泄。
3.防止血栓形成
血栓素A2 (TXA2) 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内源性 物质,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ADP,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聚集过 程。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COX活性,减少了血小板 TXA2的合成,因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过量则 可引起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 血管内皮细胞中COX活性,减少PGI2(prostacylin.前列环素) 的合成。PGl2是TXA2.的生理拮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能促进 血栓形成,故常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用于预防 心肌梗死
可以使被细菌致热原升 高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调定点恢复(降至) 正常水平,故也用于感 冒、流感等退热。该品 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 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 因,故需联合用药。
3.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4.防止血栓形成
可使急性风湿热患者于 24~48小时内退热,关节红、 肿、疼痛缓解,血沉缓慢, 症状迅速减轻。由于控制急 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故可用于鉴别诊断。对类风 湿性关节炎也可以迅速镇痛, 使关节炎症消退,减轻及延 缓关节损伤的发展。
9.其他
驱虫;治疗小儿皮肤黏 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 病);治疗X线照射或放 疗引起的腹泻;降压保 胎等。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韦静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7(000)11X
【摘要】阿司匹林因其显著的解热镇痛效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对其临床研究的深入,表明阿司匹林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均有效果。
因此针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今后临床使用提供资料。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韦静
【作者单位】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
【相关文献】
1.普通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应用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比较 [J], 新怡康
2.抗感染化疗的药理学基础概述——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本知识 [J], 李显志;王浴生
3.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学作用分析 [J], 颜欣;刘胜男;艾超
4.基于阿司匹林的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J], 郑佳莉;吴晴阳;何平平;刘少雄
5.阿司匹林专辑阿司匹林的临床药理学 [J], 杨友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理学习题十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药理学习题十一(解热镇痛抗炎药)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章节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⒈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苯胺类无_________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⒉阿司匹林属于________药,它的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热镇痛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⒊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凝血障碍⒋对醋氨酚的解热作用较______,镇痛作用较_____,无______作用,过量会产生______的不良反应。
强弱抗炎抗风湿高铁血红蛋白症⒌可用于顽固性发烧(如癌症发热)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吲哚美辛保泰松6.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这类药物中,对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扑热息痛7.解热镇痛作用很强,而消炎抗风湿作用很弱的药物是__________;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解热镇痛药是__________。
醋氨酚;阿司匹林8.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引起的出血可用 __________对抗。
Vit?K9.阿斯匹林通过抑制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作用。
PG合成酶;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10.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选用__________治疗,吗啡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成瘾性11.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粘膜合成__________ ,故可诱致__________与__________。
药理学各章简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言简答题1.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 什么是药物?能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3. 简述药理学学科任务。
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②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③为其他生命科学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药动学简答题30.试述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①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
②个体差异大:变异性较大,常受遗传、年龄、营养状态、机体状态、疾病的影响而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在种族、种群间出现酶活性差异,导致代谢速率不同。
③易被药物诱导或抑制: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
长期应用酶诱导药可使酶的活性增强,而酶抑制药能够减弱酶活性。
31.简述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区别。
32.试比较一级消除动力学与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①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②半衰期是恒定的;③时量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直线;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①药物按恒定的量消除;②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③时量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曲线。
第三章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简答题1.简述受体的特性。
多样性、可逆性、饱和性、亲和性、特异性、灵敏性2.简述受体分类。
根据受体存在部位:细胞膜受体、胞质受体、胞核受体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等: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偶联受体、核激素受体等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第五章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简答题1.简述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缩瞳毛果芸香碱激动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而收缩,瞳孔缩小。
降低眼内压缩瞳使虹膜向中心拉紧使其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变宽,房水回流通畅。
调节痉挛激动M受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适合看近物,而视远物模糊。
药理学阿司匹林
比水杨酸更具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临床应用与推广
03
20世纪初,阿司匹林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全球使用
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Hale Waihona Puke 阿司匹林的主要用途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可用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的缓解。
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减轻关节肿胀和疼 痛。
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
阿司匹林的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禁忌症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过敏 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友病 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 期妇女禁用。
慎用情况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 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慎用阿司匹 林。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靶向制剂
利用纳米技术、脂质体 等载体,将阿司匹林精 确输送到病变部位,提 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 全身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 (如氯吡格雷、他汀类 药物等)联合使用,可 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 效。
阿司匹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基因型、病情严重程度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阿司匹林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性质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 在乙醚、氯仿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阿司匹林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现
01
阿司匹林的发现源于柳树皮提取物中的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
作用。
合成与改进
02
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通过合成方法得到阿司匹林,并发现其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与危害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等症状。
然而,长期或滥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危害。
1. 胃肠道问题: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问题。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增加胃酸分泌。
长期大量用药或超过建议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阿司匹林及类似药物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有哮喘和鼻窦炎症状的人患过敏性鼻炎时,使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3. 出血风险: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造成出血风险的增加。
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用药剂量只需低剂量,但即使是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使用也可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肝肾功能受损: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特别是在老年人和存在肝肾疾病的患者中。
5. 儿童使用风险:阿司匹林与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Reye综合症相关。
Reye综合症主要影响肝脏和大脑,并在儿童发烧时与阿司匹林使用有关。
因此,12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注意:以上只是阿司匹林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和危害,具体情况还需依据个体的健康状况、用药剂量和疾病风险来评估。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摘要:阿司匹林属于解热止痛药的一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一直在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为临床有所贡献。
本文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临床使用提供资料。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理学特性;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已有百年历史,在阿司匹林问是初期其主要用于临床解热、止痛,效果明显;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对阿司匹林的研究逐步加深,阿司匹林对多种疾病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风湿痛等多种疾病均有效果,目前,阿司匹林在抗血栓中应用广泛,对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为临床做出了巨大贡献。
1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结晶粉末状物品,该药品无臭、味略酸、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易溶解。
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多数在小肠吸收、少数在胃部吸收,在2h以内达到峰值,阿司匹林在吸收后会被胃黏膜、血浆、红细胞等水解为水杨酸并分布在全身组织,能够进入关节腔,也可通过胎盘。
阿司匹林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肝代谢,代谢产物为水样尿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的物质,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中毒。
2临床应用2.1解热、镇痛、抗感染作用阿司匹林最原始的作用为解热、止痛,阿司匹林解热的主要机制为能够对体温中枢进行调节,使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抑制,导致体温降低;阿司匹林的止痛作用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对痛觉刺激的脉冲进行抑制,从而对致痛物质的活性进行抑制,达到一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枢作用,达到止痛的效果;阿司匹林的抗感染作用机制主要为对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抑制,减少感染发生。
临床上在慢性钝痛、感冒、发烧等病症中广泛应用。
2.2预防缺血性事件发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得到显著效果,同时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事件中的预防效果应用广泛。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整理)药理学复习题简述题答案
一、简述题:1.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要点: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
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
③消化系统并发症,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诱发或加重溃疡。
④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也可发生股骨颈坏死,还可影响生长发育,对孕妇偶可引起畸胎。
⑥其他:精神失常,诱发精神病和癫痫病的发作。
⑦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
⑧反跳现象。
(答对1条得1分,满分5分)2.简述呋塞米的利尿作用特点及应用。
要点:特点:(1)、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对Na+、CI-的重吸收;降低肾的浓缩和稀释功能(2)、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维持时间短。
临床应用;(1)各种严重水肿,包括急性肺水肿、脑水肿。
(2)加速毒物排泄(3)防治急性肾衰。
(每条要点1分,共5分)3.简述异烟肼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预防?要点:异烟肼治疗量时的不良反应少而轻,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1分)。
表现为:(1)神经系统毒性(1分):周围神经炎系继发于维生素B6缺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因用药过量所致,出现昏迷、惊厥、神经错乱;(2)肝毒性(1分),以快代谢型患者较多见,可有暂时性转氨酶升高。
防治措施:对长期应用的患者需补充VB6;(1分)定期查肝功(1分);及时发现,必要时停药。
4.简述抗消化性溃疡病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要点:根据作用途径抗消化性溃疡药可分为:(1)抗酸药:本类药物是一类弱碱性化合物,能中和胃内容物的酸度,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及对溃疡面的刺激,减轻疼痛,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代表药物有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等。
(1分)(2)胃酸分泌抑制剂:(2分)①H2受体阻断药,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为代表药,主要通过阻断胃壁细胞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②M受体阻断药,代表药为哌仑酉平,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膜上的Hl 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③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代表药为奥美拉唑,主要通过干扰胃壁细胞H+泵即H+—K+—ATP酶,而抑制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④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以丙谷胺为代表药,由于其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药理学习题十一(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章节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⒈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苯胺类无_________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⒉阿司匹林属于________药,它的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热镇痛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⒊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凝血障碍⒋对醋氨酚的解热作用较______,镇痛作用较_____,无______作用,过量会产生______的不良反应。
强弱抗炎抗风湿高铁血红蛋白症⒌可用于顽固性发烧(如癌症发热)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吲哚美辛保泰松6.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的药物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这类药物中,对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是 __________。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扑热息痛7.解热镇痛作用很强,而消炎抗风湿作用很弱的药物是__________;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解热镇痛药是__________。
醋氨酚;阿司匹林8.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引起的出血可用 __________对抗。
Vit•K9.阿斯匹林通过抑制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作用。
PG合成酶;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10.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选用__________治疗,吗啡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成瘾性11.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粘膜合成__________ ,故可诱致__________与__________。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应用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非处方药,也是一种水杨酸类药物。
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达到抗凝血的效果。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抑制它的合成就能减轻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它能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原因之一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阿司匹林作为常用的预防性药物,可将血小板聚集抑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次,阿司匹林还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阿司匹林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缓解心绞痛症状。
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阿司匹林可以在患者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72小时内使用,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预防部分癌症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
这种抗癌的作用可能与阿司匹林的抗炎机制有关。
对于阿司匹林的应用,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用药的安全性。
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胃出血等,并且个体之间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有差异,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总之,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其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来发挥,其临床应用广泛,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一部分癌症的预防。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个体差异。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炎和抗凝血药物,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及抗凝血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膜蛋白的合成、阻断细胞因子等反应。
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抗凝血作用。
阿司匹林常用用于治疗炎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疾病、肾脏炎、胆管炎、支气管炎和消化道疾病等。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除此之外,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糖尿病和并发症、哮喘等疾病。
从药理学角度看,阿司匹林具有抗炎和抗凝血的功能。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细胞因子及血小板聚集,主要是通过抑制受体的活性,抑制其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同时抑制凝血因子,从而实现其对抗凝血作用。
阿司匹林用于抗凝血,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发生心脏血栓栓塞症、肝硬化伴血管痉挛性脑病、瑞贝卡综合征、血管性脑血栓症、喉癌术后循环血栓症、脑血管病及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介入术后、霍乱病人和其他禁忌药的搭配等。
至于抗炎,阿司匹林常用于治疗慢性炎性疾病。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动学特点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阿司匹林的药动学特点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为阻断组胺的合成。
药理学的临床指导,可将阿司匹林的药动学特点归纳如下:一、给药方式
阿司匹林的给药方式主要有口服和肌注两种,肌注的效果最好,但它的毒性较大,口服的效果较差,但它的毒性较低,在临床上一般采用口服的方式给药。
二、吸收
阿司匹林的吸收主要受到肠液pH值的影响,它在碱性环境下吸收得比较快,在酸性环境下吸收则减慢,而且口服,肌注等给药方式对吸收的影响较小。
三、分布
阿司匹林的分布一般半衰期为2-4小时,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主要分布于肝脏、肾脏等,分布范围广,可进入细胞膜及细胞质。
四、代谢
阿司匹林主要经过人体肝脏的循环代谢机制,可以分解为水溶性的代谢产物,并被随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其代谢经历比较快,约半衰期在30分钟左右。
五、排泄
阿司匹林被主要通过尿液排泄,少量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养分吸收和排泄都很快,在体内迅速消除。
六、给药剂量
阿司匹林的给药剂量能够安全有效的控制疼痛及发热,一般的给药剂量为每次口服0.5-2g,每日3-4次,肌注,通常单次剂量为500mg。
2021年药理学模拟试卷与答案(10)
2021年药理学模拟试卷与答案10一、单选题(共30题)1.关于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错误提法是A:对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都有效B:主要作用原理为扩张冠脉C:连续用药可出现耐受性D:舌下给药血药浓度高于口服给药【答案】:B【解析】:2.某药物半衰期为6小时,其消除速率常数K为()A:00255B:01155C:02155D:12S【答案】:B【解析】:3.关于万古霉素的特点,错误的是:()A: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茵的严重感染B:严重不良反应可致耳聋C:仅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D:仅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答案】:C【解析】:4.不能绝对延长ERP的药物是A:普鲁卡因胺B:利多卡因C:胺碘酮D:奎尼丁【答案】:B【解析】:5.胺碘醐是A:钠通道阻断药B:β受体阻断药C:钙通道阻断药D: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答案】:D【解析】:6.注射用局麻药液中加少量肾上腺素的目的是A:预防局麻药过敏B:预防手术中出血C:预防心脏骤停D:延缓药物吸收【答案】:D【解析】:7.新斯的明的下列作用中最强的是A:心脏抑制B:腺体分泌增加C:骨骼肌兴奋D:胃肠平滑肌兴奋【答案】:C【解析】:8.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包括A:严重类风湿关节炎B:感染中毒性休克C:心包炎D:药物不能控制的病毒感染【答案】:D【解析】:9.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儿软骨发育,孕妇及授乳妇女不宜应用的药物是A:四环素类B:喹诺酮类C:磺胺类D:硝基呋喃类【答案】:B【解析】:10.治疗新生儿窒息、小儿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常选用A:尼可刹米B:咖啡因C:山梗菜碱D:二甲弗林【答案】:C【解析】:山梗菜碱(洛贝林)11.下列既可用于活动性结核病的治疗,又可用作预防的药物是A:乙胺丁醇B:环丝氨酸C:链霉素D:异烟肼【答案】:D【解析】:12.氢氰噻嗪的临床应用不包括A:治疗尿崩症B:轻度降血压C:降低血糖D:治疗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答案】:C【解析】:13.关于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酰唑胺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B:氢氯噻嗪作用于远曲小管始端C:呋塞米作用于集合管D:氨苯蝶啶作用于近曲小管【答案】:B【解析】:14.有关变态反应的错误叙述是A: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B:再用药时可再发生C:与剂量有关D:停药后逐渐消失【答案】:C【解析】:15.强心苷治疗心衰的最基本作用是A:使已扩大的心室容积缩小B:增加心肌收缩力C:增加心室工作效率D:降低心律【答案】:B【解析】:16.选择性COX一2抑制药与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相比较主要优点是A:解热作用更强B:镇痛作用更强C:抗炎作用更强D:不良反应较少【答案】:D【解析】:17.治疗滴虫病的口服药物是()A:呋喃妥因B:氯碘羟喹C:甲巯基咪唑D:甲硝唑【答案】:D【解析】:18.下列有关化疗指数(CI)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示化疗药物的安全性B:是LD50/ED50C:反映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D:CI高者用药绝对安全【答案】:D【解析】:19.氯丙嗪注射用药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宜选用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麻黄碱【答案】:B【解析】:20.吗啡镇痛机制是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抑制中枢阿片受体C:激动中枢GABA受体D:抑制PG的合成【答案】:A【解析】:21.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的药物是()A:麻黄碱B:多巴胺C:异丙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答案】:B【解析】:22.属于祛痰药的是A:右美沙芬B:可待因C:氨溴索D:二氧丙嗪【答案】:C【解析】:23.克拉维酸A:可被去氢肽酶水解B:抗菌活性高C:抑制β一内酰胺酶D:降低β一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答案】:C【解析】:24.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一般()A:游离药物浓度高,作用强B:游离药物浓度低,作用强C:游离药物浓度高,作用弱,排泄慢D:游离药物浓度低,作用弱,排泄慢【答案】:D【解析】:25.能增加左旋多巴脱羧反应,不宜与左旋多巴合用的药物是()A:苯海索B:卡马特灵C:维生素B6D:卡比多巴【解析】:26.抑制细菌核酸复制修复的药物是A:红霉素B:林可霉素C:四环素D:氧氟沙星【答案】:D【解析】:27.下列有关硝普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口服应用具有持久的降压作用B: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致氰化物中毒C:对小动脉和小静脉均有舒张作用D:作用机制与其释放N0,使cGMP形成增加有关【答案】:A【解析】:28.pKa大于75的弱酸性药物如异戊巴比妥,在胃肠道pH范围内基本都是()A: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B: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C: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D: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解析】:29.下列关于氯喹的正确叙述是A:抗疟作用强而持久,起效缓慢B:对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有效C:对疟原虫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效D:对疟原虫的继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效【答案】:B【解析】:30.药物是A:纠正机体生理紊乱的化学物质B:能用于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C:能干扰机体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D:用于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答案】:B【解析】:二、填空题(共5题)31.克拉维酸为____,一般与________合用于耐药菌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主讲教师:张京玲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二、期末试卷答案要求
学员所选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内的题目,论述要层次清晰、准确;
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题目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写作格式要求:
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自加序号。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所选题目中每道题目字数要控制在200-400字之间,不要重复叙述。
四、试卷答案提交注意事项:
1、期末试卷答案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期末试卷答案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试卷答案。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1、特异性受体:许多药物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2、抑制酶的活性:有些药物通过抑制某种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
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等。
3、影响代谢过程:多种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而发挥作用,如磺胺药、胰岛素、抗生素、噻嗪类利尿药及丙磺舒等。
4、通过理化特性:有些药物通过其理化特性而发挥作用,如挥发性麻醉药、渗透性利尿药和泻药等。
5、通过化学反应:有些药物通过直接的化学反应而发挥作用,如络合剂及制酸药等。
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
阿司匹林除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良好作用,可用作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的新用途,如防止老年痴呆、预防大肠癌等。
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一级预防方面拥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很多国家的临床诊疗指南都推荐其用于一级预防。
在男性当中,阿司匹林可使首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6% 。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1、遗效应:停药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下量残存药理效应
2、停药反应:突停药原有疾病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3、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发生正常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4、副作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无关适反应预知难避免
5、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预知
避免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物质称配体能激活受体配体称激
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配体称拮抗药.
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抗菌药物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产生抗菌作用。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均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包括转肽酶、羧胎酶、内肽酶),从而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菌体破裂死亡。
2、抑制细胞膜功能:通过抑制细胞膜功能发挥抗菌作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和制霉菌素等。
这类抗生素使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大分子和离子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泄漏,细胞受到损伤而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主要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等。
这类抗生素各自结合到细菌核糖体70S的30S亚基或50S亚基上,阻断肽链形成复合物的始动、错读或干扰新的氨基酸结合到新的肽链上等,作用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环节的某一部位,产生抑菌甚至杀菌的作用。
4、抑制核酸合成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增效剂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有效的核酸合成抑制剂,其抑制DNA螺旋酶(拓扑异构酶Ⅱ),阻碍DNA生物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磺胺类药物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类似物,可与其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叶酸的合成;磺胺增效剂三甲氧苄氨嘧啶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四氢叶酸的合成,两者合用,依次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还原酶,起到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