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斯Peirce

合集下载

查尔斯皮尔士的实用主义

查尔斯皮尔士的实用主义

查尔斯皮尔士的实用主义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实用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应当以实践为中心,强调解决问题、增进人类生活质量以及推动社会进步。

皮尔斯被视为逻辑学、数学以及语言哲学的先驱,他对于推理和认知过程的研究以及对符号和意义的探讨都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和科学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查尔斯皮尔斯的实用主义思想,以及其对当代哲学和科学领域的重要影响。

查尔斯皮尔斯的生平与思想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1839-1914),生于美国剑桥,是一位多产且卓有成就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

他毕生致力于推动实证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出了“原始、衍生和具体一般”的三种范畴,并构建了统一的“三分类方式”。

皮尔斯认为,真理不是静态不变的概念,而是一种动态的、进化的观念;他主张真理是由科学方法获取得来,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来验证。

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实用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标准在于其实践性,即一个理论的价值应该根据它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来评判。

皮尔斯认为,我们应当从解决问题和促进人类福祉出发,而非纯粹抽象地追求真理。

在他看来,思维是为了行动而存在的,我们需要通过思考与行动相结合来解决复杂问题并改善现实。

实证哲学与符号逻辑查尔斯皮尔斯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性地将符号逻辑引入逻辑学领域,在其著作《论逻辑基础》中提出了“谬误论”和“命题论”两种类型逻辑。

此外,在语义学方面,皮尔斯提出了“综合定义法”,指出符号既是代表物质事物属性又代表观念。

实用主义在当代科学与技术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实用主义思想在当代科学与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据驱动决策、用户体验设计、创新管理等概念都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皮尔斯提出的“推论”的思想被广泛运用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同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注重问题解决和社会需求满足也是实用主义理念在创新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皮尔斯 暴风雨例子 符号学

皮尔斯 暴风雨例子 符号学

皮尔斯暴风雨例子符号学
皮尔斯(Peirce)的符号学理论为理解“暴风雨”这一概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符号学的框架下,皮尔斯认为符号是一种三元关系,其中包括符号(代表物)、对象(被代表物)和解释者(理解符号的人)。

以“暴风雨”为例,首先,“暴风雨”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强风和大雨。

这个符号与它所代表的自然现象之间存在一种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基于人们的共同经验和感知。

其次,在符号学的视角下,“暴风雨”这个符号还可以引发人们的各种解释和联想。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暴风雨”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例如,对于农民来说,它可能意味着庄稼的收成会受到影响;对于诗人来说,它可能是一种激发灵感的源泉;对于航海家来说,它可能意味着危险的天气条件。

这些不同的解释和联想反映了人们对“暴风雨”这个符号的不同理解和感知。

最后,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还强调了符号的动态性和互动性。

在“暴风雨”的例子中,符号(暴风雨)、对象(自然现象)和解释者(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暴风雨”这个符号的理解和感知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之,通过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暴风雨”这一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社会和心理现象。

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1。

皮尔斯Peirce

皮尔斯Peirce

意指三分式tripartitesemiosis皮尔斯把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称为“再现体”(representamen),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能指;但是索绪尔的所指,在皮尔斯那里分成了两个部分:“符号所代替的,是对象(object)”,而“符号引发的思想”,称为符号的“解释项”。

对象object符号直接所指的事物称为object,译为“对象”较为合适。

对象,是皮尔斯理论中符号的第二个构成要素,另外两个是再现体和解释项。

皮尔斯关于对象有一个非常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是一个已知的独立存在的事物或者人们确定相信它存在过或认为它存在的事物,或者是这种事物的集合,或者是一种质、一种关系、一个事实,这种事物可能是一种集合,也可能是部分组成的整体,或者它有其他的存在模式,比如一种允许其存在不阻止它的消极性也被同样允许的行动,或者某种普遍的自然的欲望,或者总是基于某种普遍情况的事物”(Peircel936—1958:2.232)。

再现体representamen皮尔斯的术语,指符号构成的第一个要素,另外两个是对象和解释项。

在皮尔斯的论述中,再现体(representamen)常常等同于“符号(sign)”一词。

皮尔斯最初对再现体的定义是:“符号或再现体,对某个人来说,它在某个方面或以某种身份代表某个事物”(Peirce1936—1958:2.228);后来对再现体的定义则表述为:“符号,或者再现体,是一种第一性,它在真正的三元关系中表示被称为它的对象的第二性,并决定被称为它的解释项的第三性以同样的三元关系表示对象,而它自己也指称这个对象”(Peirce1936—1958:2.274)。

再现representation皮尔斯最早论述符号本质时所使用的术语,一部份中国学者译此词为“表征”。

再现是符号化的过程,即赋予感知以意义。

皮尔斯将再现与能够真正理解符号的意识联系起来。

汉语文献中关于这个概念的讨论,有时候与“表现”(expression)混淆。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摘要:一、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背景和概念1.皮尔斯符号学简介2.符号的三分法:符号、对象、解释项二、符号、对象、解释项的具体含义1.符号:具有能指和所指关系的实体2.对象:符号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3.解释项:连接符号和对象的规则或意义三、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分析语言符号2.理解社会文化现象3.对符号学研究的启示和影响正文: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是当代符号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观点,由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提出。

这一理论从符号、对象和解释项三个方面对符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符号的本质和功能。

首先,皮尔斯符号学认为符号是一种具有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关系的实体。

符号可以包括语言、图像、手势等各种形式,它们通过特定的形式表达某种意义,并引导人们对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产生特定的认知。

其次,对象是指符号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

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如一个苹果、一座山;也可以是抽象的,如爱、和平。

符号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即符号和对象之间的联系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通过人们的约定俗成来建立的。

最后,解释项是连接符号和对象的规则或意义。

解释项是人们对符号和对象之间关系的认知,它受到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符号学分析中,解释项是符号意义产生的关键环节。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例如,在分析语言符号时,我们可以将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视为符号,它们所指称的事物为对象,而解释项则是连接词汇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语义规则。

同样,在理解社会文化现象时,这一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总之,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符号学理论,为我们理解符号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原创版】目录1.皮尔斯符号学的概念与背景2.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图标、象征和符号3.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的应用与影响正文1.皮尔斯符号学的概念与背景皮尔斯符号学是由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提出的一种符号学理论。

皮尔斯是 20 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数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中,符号被认为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本元素,对于理解人类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图标、象征和符号皮尔斯符号学将符号分为三大类:图标、象征和符号。

这三种符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共同构成了人类符号系统的基础。

(1)图标:图标是符号中最直接、最具有表象性的一种,它与所表示的对象具有直接的相似性。

图标符号通常用于指示特定的事物或概念,如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的形象。

(2)象征:象征是一种间接的符号,它通过某种特定的符号来暗示或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象征符号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如各种文化中的图腾、宗教象征等。

(3)符号:符号是皮尔斯符号学中最广泛的一类符号,它既包括图标和象征,也包括语言、文字等其他类型的符号。

符号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可以通过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传达信息和意义。

3.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的应用与影响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对于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为我们理解符号的起源、功能和演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

同时,皮尔斯符号三分法也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作者:佟德志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3期【摘要】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善于妥协,灵活变通,谨慎明智,使得美国在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时,这种实用主义抛弃了明确的意识形态和伦理原则,考虑问题容易限于眼前利益,也存在明显弊端。

【关键词】实用主义美国政治【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诞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渗透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论观念和政治主张当中,甚至可以理解为使美国成为美国的独特哲学。

作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在美国政治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理论上,同时更为明显地体现在政治实践当中。

实用主义在其他国家,如中国,亦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又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有着很大的不同。

实用主义是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断言,美国没有哲学。

实际上,这个国家确实缺少法国式的思辨,更注重行动和效用。

让托克维尔想不到的是,美国人就在这种行动和效用的基础上创立一种哲学流派—实用主义(Pragmatism),其希腊文πραγμα原意就是行动。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后逐渐在美国生根发芽。

在美国社会发生剧烈转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流派占据主流,成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从皮尔斯发展到杜威,完成经典实用主义的历程。

杜威之后,实用主义哲学大一统的局面走向完结,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

除了蒯因、古特曼等人的“新实用主义”之外,亦形成了以胡克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别。

在之后的语言学转向当中,亦出现了奎因、普特南等一批思想大师,并在当代哲学界拥有罗蒂、罗尔斯等一批大师级的学者。

查尔斯·皮尔斯(Charles Peirce)在实用主义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在1878年发表的《如何使我们的概念明晰》一文中,皮尔斯从概念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唯有实物的效果导致信仰”等重要的实用主义原则。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皮尔斯及其名词解释的重要性2.皮尔斯的背景与贡献3.皮尔斯名词解释的特点4.皮尔斯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5.皮尔斯名词解释的影响与价值6.结论:总结皮尔斯名词解释的意义和作用正文1.引言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的学术贡献对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皮尔斯的众多贡献中,他的名词解释理论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从皮尔斯的背景与贡献、名词解释的特点、主要内容、影响与价值等方面,对皮尔斯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

2.皮尔斯的背景与贡献皮尔斯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地理学家。

皮尔斯自幼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他在哈佛大学接受了系统的哲学、科学和数学教育。

在学术生涯中,皮尔斯涉猎广泛,他对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特别是在符号学、语义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皮尔斯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3.皮尔斯名词解释的特点皮尔斯的名词解释具有以下特点:(1)以符号学为基础:皮尔斯认为,名词是符号的一种,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表示。

因此,他对名词的解释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关注符号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2)三元结构:皮尔斯提出了“对象 - 符号 - 解释”的三元结构,认为任何一个名词都包括对象、符号和解释三个方面。

对象是指名词所指称的现实事物,符号是表示对象的符号形式,解释则是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3)指向性:皮尔斯认为,名词解释具有指向性,即名词解释总是指向某个具体的对象。

这种指向性使得名词解释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

4.皮尔斯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皮尔斯的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号的分类:皮尔斯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称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符号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2)符号的生成和传播:皮尔斯关注符号的生成过程,认为符号是通过抽象、概括和比较等过程形成的。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真谛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真谛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真谛作者:孙丹丹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8期【摘要】现代符号学理论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实用主义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符号学理论。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部分介绍皮尔斯符号学理论。

首先简单的介绍了皮尔斯;之后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三位一体性”,以及符号的分类;最后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符号分类一、引言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与瑞士的索绪尔一同被认为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皮尔斯出生于书香门第,对哲学、数学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皮尔斯是哲学、数学、统计学、研究方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革新者。

然而,皮尔斯在学术上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其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和系统的符号学说建立的。

他的符号学常常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遗憾的是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同时代人的赏识。

直到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文集》正式出版后,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皮尔斯符号学理论要点1.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皮尔斯符号学是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的范畴论和逻辑学。

皮尔斯本人称自己主要是一位逻辑学家。

他的意指过程不仅限于语言而是一种“泛符号论”的观点。

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基础离不开他的形而上学论。

他认为世界有三种存在方式,分别是: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

这三种性质完全贯穿于他的符号学理论。

第一性是在不作任何评判下,事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样式,它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潜在性也称之为“感觉状态”。

第一性往往与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当我们坐下来聆听音乐的时候,如果在能不受自我情绪的影响的条件下,音乐本身所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种第一性。

第二性,是真实存在,是皮尔斯范畴论中所讨论的最简单的范畴。

第一性是短暂的、暂时的,而第二性却是能提供详细的和有区别性的。

第三性属法则、惯例范畴。

2.符号的“三位一体性”。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真谛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真谛

- 199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真谛哈尔滨师范大学/孙丹丹【摘要】现代符号学理论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实用主义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符号学理论。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部分介绍皮尔斯符号学理论。

首先简单的介绍了皮尔斯;之后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三位一体性”,以及符号的分类;最后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皮尔斯 符号学理论 符号分类一、引言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与瑞士的索绪尔一同被认为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皮尔斯出生于书香门第,对哲学、数学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皮尔斯是哲学、数学、统计学、研究方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革新者。

然而,皮尔斯在学术上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其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和系统的符号学说建立的。

他的符号学常常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遗憾的是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同时代人的赏识。

直到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文集》正式出版后,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皮尔斯符号学理论要点1.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皮尔斯符号学是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的范畴论和逻辑学。

皮尔斯本人称自己主要是一位逻辑学家。

他的意指过程不仅限于语言而是一种“泛符号论”的观点。

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基础离不开他的形而上学论。

他认为世界有三种存在方式,分别是: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

这三种性质完全贯穿于他的符号学理论。

第一性是在不作任何评判下,事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样式,它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潜在性也称之为“感觉状态”。

第一性往往与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当我们坐下来聆听音乐的时候,如果在能不受自我情绪的影响的条件下,音乐本身所呈现给我们的 就是一种第一性。

第二性,是真实存在,是皮尔斯范畴论中所讨论的最简单的范畴。

第一性是短暂的、暂时的,而第二性却是能提供详细的和有区别性的。

第三性属法则、惯例范畴。

2.符号的“三位一体性”。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摘要:I.引言- 皮尔斯的定义- 文章主题II.皮尔斯的背景- 个人经历- 学术成就III.皮尔斯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的定义-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的特点-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的例子IV.皮尔斯的名词解释的影响- 对语言学的影响- 对哲学的影响-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V.结论-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的贡献-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正文:I.引言皮尔斯,全名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是一位19 世纪的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

他的贡献广泛而深远,尤其是在符号学、逻辑学和科学方法论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皮尔斯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定义、特点及其对语言学、哲学等学科的影响。

II.皮尔斯的背景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1839-1914)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他的家庭学术氛围浓厚,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

皮尔斯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在数学、语言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

他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后来成为该校的教授。

皮尔斯的研究涉及广泛,包括符号学、逻辑学、科学方法论、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学等。

III.皮尔斯的名词解释皮尔斯的名词解释是指对一个词或符号的意义的阐述。

他认为,一个名词的意义不仅包括其指称的对象,还包括与其相关联的概念和属性。

换句话说,皮尔斯的名词解释强调意义是多元的、动态的,而非单一的、静态的。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的特点在于,它关注符号与其所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符号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

这使得他的名词解释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能够应对复杂的语言现象。

皮尔斯的名词解释的例子包括:1.“狗”:这个符号指称的对象是具有四肢、尾巴、毛发等特征的动物。

然而,“狗”的意义还包括与狗相关的概念,如忠诚、友善、看家护院等。

2.“爱”:这个符号指称的对象是一种深厚的情感,表现为关心、体贴、信任等。

模糊与含糊分析

模糊与含糊分析

另外,一个概括或模糊词语也只有一个义 项。比如,“人”只有一个概括意义,它没 给出有关性别,高度,国籍等具体信息。同 样道理,模糊词“高”也只有一个内涵意义, 而由这一内涵所引出的外延却不确定。因此, “人”和“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均有 一个词条。
再看英语中的例子。“bank”在《朗曼英语 词典》中有两个词条: a .银行; b .岸、堤、 堆。 “Sheep” 作为一个概括词和 “tall” 作 为一个模糊词均只有一个词条。
举例来说,皮尔斯(Peirce,1911)给“含糊” 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A proposition is vague when there are possible states of things concerning which it is intrinsically uncertain whether, had they been contemplated by the speaker, he would have regarded them as excluded or allowed by the proposition. 皮尔斯 的定义与“模糊”的定义很相近。同时, “含糊”又被另外一些人定义为与“模糊” 不尽相同的一种现象,比如厄尔曼(Ullmann, 1962 )和凯迫森( 1977 )。凯迫森认为“含 糊”比“模糊”的范围要大一些。
另外,图 a 中的几个语义解释可由语境来 选择。在特定语境中,只有其中的一个语义 适合于上下文。因此,图 a 的不确定性可在 语境中消失。但是,图 b 中的模糊性则不能 为语境所消除。 书店开始卖小王的书了。
凯迫森为“含糊”划定的第三类,称之为缺乏具 体性。举个例子来说,“朋友”这个词并未说明性 别、国籍、年龄等等。“朋友”可以是一个六十岁 的中国男子,也可以是一个十岁的美国小女孩。其 实,“模糊”和“非具体”是有区别的。后者是说 一个词语的语义不具体,而前者是指其语义所指范 畴不确定。就“朋友”的非具体性来说,它并没有 说明脾气,高矮,丑俊等具体细节。而就“朋友” 的模糊性来说,我们不知道具体衡量“朋友”的标 准。有时候,刚认识几分钟就可称为“朋友”,而 认识一辈子的人却又可能不算为“朋友”。模糊性 是指某一元素是否属于“朋友”的语义所指范畴不 确定。由以上解释来看,“朋友”可有非具体性, 也可有模糊性,这要取决于从哪一个角度来考察它。 “朋友”的非具体性是上面所说的“概括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也被称为三段论法。

它是由英国哲学家查尔斯·S·皮尔斯(Charles S. Peirce)提出的,旨在通过分析命题及其形式,判断其真值和有效性。

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包括三个步骤:假设、演绎和归纳。

1. 假设:从事实或命题出发,提出一个假设或命题,即前提。

2. 演绎:根据已有的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通过组合和分析前提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结论的真值和有效性。

3. 归纳:基于已有的假设和推理,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通过反复的演绎和改进,可以不断完善假设或命题,提升推理的可靠性。

这种三分法被广泛应用于逻辑学、科学研究和哲学等领域,旨在建立严密的推理体系和有效的知识体系。

它强调逻辑的严密性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

皮尔斯符号学

皮尔斯符号学

皮尔斯符号学《皮尔斯符号学》是指研究表征性和象征性独立符号系统的现代语用学分支。

它是美国犹他大学语言学家皮尔斯(CharlesH.Peirce)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解释人类文化中符号的产生,以及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达。

皮尔斯符号学在当前的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涉及人际交往的研究中,它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及其解决有着重要意义。

皮尔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是,符号是表征和象征的独立系统,它们可以用于表达情感或共同的意义。

符号的表征是指符号本身的结构,而象征性是指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例如,一个文字符号可以用来表示语义,而图像符号可以用来表达概念。

皮尔斯认为,不同的符号系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产生表达,而使符号变得有意义。

皮尔斯符号学更加强调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独的行为。

皮尔斯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三种不同的力量确定的:意识,习惯和理性。

这三种力量可以协同作用,使人类的行为得以赋予意义。

皮尔斯认为,这种权力的运作可以被看作一种“符号”,它具有表征和象征性,即可以将一种意义转化成另一种意义的能力。

皮尔斯符号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拉回”,也称为“符号共现”。

拉回意味着,当一个符号出现时,它会触发一系列其他符号的出现,从而使符号变得完整、具有意义。

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一张照片时,他会联想到与这张照片有关的话语、事件、人物等等。

皮尔斯的理论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深度和复杂性,它提供了一种通过解释符号的用法来解释人类文化的方式。

皮尔斯符号学还可以用来分析人际交往等行为。

皮尔斯提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运用符号,从而实现一种共同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可以用言语、行为和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

同样,对于社会学研究来说,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也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解释社会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来理解和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通过解释符号的用途来探寻人类文化的方法。

知觉的四个特性的例子

知觉的四个特性的例子

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知觉理论:知觉理论是指人类是有系统地对环境信息加以选择和抽象概括的。

这种观点在形成知觉研究的"新看法(newlook)"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客体的物理特征(如客体的大小和形状)和观察情境的条件(如光线和现实者离开客体的距离),是人类知觉物体的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但"新看法"认为,观察者在知觉客体的物理特征时,会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通过系统化的处理,进而对外界客观因素产生的信息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是个体获取信息的过程。

知觉具备着以下几个特性,分别是选择性、意义性、恒常性以及整体性。

其最初的研究源自于生物学中的神经反射,后来研究思维与行为的关系,现已经变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咨询师研究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布鲁纳从事知觉与认知研究时,正值行为主义在美国心理学界占支配地位的时期。

但布鲁纳强调人类思维的策略性和目的驱动性。

例如,布鲁纳等人的实验表明,儿童对硬币大小的估计,与他们对钱的感受直接有关,并且间接地受他们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和个性特性的影响。

一般说来,来自贫穷家庭的儿童把硬币估计过大,这是由于钱对贫穷儿童具有更大价值的缘故。

在布鲁纳看来,知觉过程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转换成意识、知识、情感或其他东西的行动。

知觉的两个特征:第一,知觉具有归类和推理的性质。

所谓知觉,就是人们根据刺激输入的某些确定的或关键的属性,有选择地把它们归入某一类别;然后根据这一类别的已有知识加以推论(关于这一点,下文进一步再讲述)。

知觉过程的这一主要特征,也是一般认知的特征。

因此,布鲁纳断言:"像认知理论所需要的一样,知觉理论需要一种能够归类和推理的机制"(Bruner,et al·,1956)。

皮尔斯Peirce

皮尔斯Peirce

意指三分式tripartite semiosis皮尔斯把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称为“再现体”(representamen),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能指;但是索绪尔的所指,在皮尔斯那里分成了两个部分:“符号所代替的,是对象(object)”,而“符号引发的思想”,称为符号的“解释项”。

对象 object符号直接所指的事物称为object,译为“对象”较为合适。

对象,是皮尔斯理论中符号的第二个构成要素,另外两个是再现体和解释项。

皮尔斯关于对象有一个非常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是一个已知的独立存在的事物或者人们确定相信它存在过或认为它存在的事物,或者是这种事物的集合,或者是一种质、一种关系、一个事实,这种事物可能是一种集合,也可能是部分组成的整体,或者它有其他的存在模式,比如一种允许其存在不阻止它的消极性也被同样允许的行动,或者某种普遍的自然的欲望,或者总是基于某种普遍情况的事物”(Peircel936—1958: 2.232)。

再现体 representamen皮尔斯的术语,指符号构成的第一个要素,另外两个是对象和解释项。

在皮尔斯的论述中,再现体(representamen)常常等同于“符号(sign)”一词。

皮尔斯最初对再现体的定义是:“符号或再现体,对某个人来说,它在某个方面或以某种身份代表某个事物”(Peirce1936—1958:2.228);后来对再现体的定义则表述为:“符号,或者再现体,是一种第一性,它在真正的三元关系中表示被称为它的对象的第二性,并决定被称为它的解释项的第三性以同样的三元关系表示对象,而它自己也指称这个对象”(Peirce1936—1958:2.274)。

再现 representation皮尔斯最早论述符号本质时所使用的术语,一部份中国学者译此词为“表征”。

再现是符号化的过程,即赋予感知以意义。

皮尔斯将再现与能够真正理解符号的意识联系起来。

汉语文献中关于这个概念的讨论,有时候与“表现”(expression)混淆。

皮尔斯(PEIRCE)定理的另一种证明方法和推论

皮尔斯(PEIRCE)定理的另一种证明方法和推论

皮尔斯(PEIRCE)定理的另一种证明方法和推论作者:孔书利,张昆龙,刘卫来源:《科技传播》2011年第11期摘要本文给出了皮尔斯定理的另外一种证明方法,并考虑了它的充要性。

另外,我们由这个定理得到了关于格的唯一补性和分配性之间的一个等价条件。

关键词皮尔斯定理;唯一补格;分配性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107-011概述近一个世纪,格理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其中一个就是唯一补格。

主要是考虑唯一补格与分配性之间的等价关系,皮尔斯定理说的是有补格在附加条件(P)下是分配的。

在这个定理之后亨廷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皮尔斯的假设是不是与唯一补性等价呢?换言之:一个唯一补格是分配的吗?所以就猜想每个唯一补格都是一个分配格。

但在1945年,迪瓦兹通过证明得到了任意格都可以嵌入到一个唯一补格上,推翻了这个猜想。

随后数学家们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附加条件,使得唯一补格在附加条件下与分配格是等价的,例如,这个格具有完备性或者是原子的等。

但是至今为止,我们仍没有找到一个更简洁易懂的非分配唯一补格的例子。

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皮尔斯定理的另外一种证明,并且从这个定理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唯一补格是分配格的另外一个新的附加条件。

从而为我们继续寻找非分配的唯一补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基础知识定义1在一个有O和I的格中,元x的补元是指有元y使得和成立。

在格中,若每个元至少有一个补元,则这个格叫有补格。

若格中的每个元仅有一个补元,这样的格叫唯一补格。

定义2满足等式的格是分配格。

引理1若在唯一补格中有x引理2若唯一补格是模格,那么有:1), 2)。

定理1唯一补格是分配的当且仅当对任意的有成立。

3皮尔斯定理的另一种证明在这节中我们将给出皮尔斯定理的另外一种证明方法,原来的证明是份4部分进行的,在这里我们将保留第一二两部分,对三四部分进行改进,总共证明变为下面3部分。

皮尔斯定理若有补格L满足下面的条件:(P)若元x不包含在元y的任意补中,则。

介绍经典人文地理书籍

介绍经典人文地理书籍

介绍经典人文地理书籍《人类地理学》是经典的人文地理学著作之一。

由皮尔斯·L.盖德纳(Peirce F. Lewis)于1978年出版,该书探讨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该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环境的学科背景:《人类地理学》首先介绍了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通过这些背景知识,读者可以对后续章节的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2. 地球系统与自然环境:本书通过对地球系统的介绍,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中包括地球的大气、水文、岩石圈等元素,以及它们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重要地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3. 人口与城市:《人类地理学》强调了人口与城市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化等现象的讨论,读者可以了解不同地理背景下的人类活动模式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4. 文化与地理环境:该书详细介绍了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

这包括不同文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风景观光资源的开发以及文化景观的保护等。

通过对文化多样性的探讨,读者可以了解不同地域间文化差异的形成和影响。

5. 经济与地理环境:经济因素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该书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不同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读者可以了解经济发展对地理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章节涉及了人文地理学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政治地理学、城市规划、全球化等。

《人类地理学》以其系统化和全面性而著称,被广泛用于高校地理学课程的教学,也是人文地理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

该书由于其良好的论述结构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理解性,对学者、学生以及对人文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总结起来,《人类地理学》是一本全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涵盖了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类活动与其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用主义哲学术语(2)

实用主义哲学术语(2)

实用化主义:(英pragmaticism)亦译“实效主义”。

美国皮尔斯实用主义的别称。

皮尔斯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实用主义的基本思想,1902年在给鲍德温(James Mark Baldwin,1861—1934)的《心理学和哲学辞典》撰写有关条目时使用了“实用主义”这个名称。

但W.詹姆斯等人在肯定皮尔斯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的同时,又对实用主义作了很大发挥并在许多方面超出了皮尔斯的原意。

为了与他们有所区别,皮尔斯于1905年4月,把自己的理论改称为“实用化主义”,并说这个名称“丑陋不堪”,不会再被人拐骗。

皮尔斯之所以把实用主义改称为实用化主义,是试图使实用主义成为一种分析词、概念和思想等的意义的科学的逻辑和方法论,亦即成为一种确定科学定义和原则之意义的理论,而不是求得私人或特殊效用的真理论。

纯化的哲学:(英purified philosophy)美国皮尔斯用语。

指抛弃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哲学)中那些脱离事实和经验的抽象的思辨概念和先验论思想的哲学。

皮尔斯在哲学上持反形而上学立场,自称其哲学为“一种真正的实证主义”。

但他并不排斥传统形而上学所研究的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质和基础等问题,认为只要运用科学方法去弄清传统形而上学脱离实际等弊病,这类问题是可以且应当研究的,“实用化主义者并不像其他真正的实证主义者那样仅仅嘲笑形而上学……而是从中吸取精华,用来给宇宙论和物理学以生命和光辉。

”(《皮尔斯文集》)形而上学经过了改造(纯化),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应予以保留。

这样的形而上学是“纯化的哲学”,它是“科学的形而上学”。

皮尔斯原则:(英Peirce's principle)美国皮尔斯用以确定名词、概念的意义的原则。

初为W.詹姆斯在《哲学概念与实际效果》中对皮尔斯实用主义基本思想的称谓,后被广泛运用。

皮尔斯认为,为了弄清某一概念名词(记号)的意义,“人们就要考虑从这一概念的真理必然得出什么样可以设想的实际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指三分式tripartitesemiosis皮尔斯把符号的可感知部分,称为“再现体”(representamen),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能指;但是索绪尔的所指,在皮尔斯那里分成了两个部分:“符号所代替的,是对象(object)”,而“符号引发的思想”,称为符号的“解释项”。

对象object符号直接所指的事物称为object,译为“对象”较为合适。

对象,是皮尔斯理论中符号的第二个构成要素,另外两个是再现体和解释项。

皮尔斯关于对象有一个非常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是一个已知的独立存在的事物或者人们确定相信它存在过或认为它存在的事物,或者是这种事物的集合,或者是一种质、一种关系、一个事实,这种事物可能是一种集合,也可能是部分组成的整体,或者它有其他的存在模式,比如一种允许其存在不阻止它的消极性也被同样允许的行动,或者某种普遍的自然的欲望,或者总是基于某种普遍情况的事物”(Peircel936—1958:2.232)。

再现体representamen皮尔斯的术语,指符号构成的第一个要素,另外两个是对象和解释项。

在皮尔斯的论述中,再现体(representamen)常常等同于“符号(sign)”一词。

皮尔斯最初对再现体的定义是:“符号或再现体,对某个人来说,它在某个方面或以某种身份代表某个事物”(Peirce1936—1958:2.228);后来对再现体的定义则表述为:“符号,或者再现体,是一种第一性,它在真正的三元关系中表示被称为它的对象的第二性,并决定被称为它的解释项的第三性以同样的三元关系表示对象,而它自己也指称这个对象”(Peirce1936—1958:2.274)。

再现representation皮尔斯最早论述符号本质时所使用的术语,一部份中国学者译此词为“表征”。

再现是符号化的过程,即赋予感知以意义。

皮尔斯将再现与能够真正理解符号的意识联系起来。

汉语文献中关于这个概念的讨论,有时候与“表现”(expression)混淆。

“表现”是个人意识(尤其是情感)的再现,是“再现”的一种。

把这一派的符号学称作“表现性的”,应当说是很准确的,他们很强调艺术的情感表现。

解释项interpretant符号表意的第三元素,即“解释项”的提出,是皮尔斯的重大贡献。

皮尔斯再三强调:正因为符号有解释项,任何符号必须有接收者。

索绪尔的“所指”被裂解为“对象”和“解释项”,皮尔斯的这个做法成为当代符号学成形的关键性前导。

皮尔斯认为:“一个符号,或称一个表现体,对于某人来说在某个方面或某个品格上代替某事物。

该符号在此人心中唤起一个等同的或更发展的符号,由该符号创造的此符号,我们称为解释项”(Peirce1931—1958:2.228)。

解释项是意义,但是它必然是一个新的符号,因为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再现。

因此,解释项是“指涉同一对象的另一个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解释项要用另一个符号才能表达;而这个新的符号表意又会产生另一个解释项,如此绵延以至无穷,因此我们永远无法穷尽一个符号的意义。

指称reference即符号再现体与对象关联的方式。

在索绪尔的符号结构中,指称是能指引向所指的过程。

这一过程看似清楚,实际上有模糊之处。

在皮尔斯理论中,这一过程是一个三分式。

由此,指称由一个简单明确的实在客体之间的关系转变成为不确定意义的衍义过程。

指称物referent指称物,即再现所指向的对象。

当接收者体验到再现体的指称关系时,再现体就会指向那个与其相关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这个再现体的指称物。

述位dicent皮尔斯把符号表意的解释项,分成三个阶段,或三个等级,称之为呈位(rheme)、述位、议位(argument),述位解释项是描述语句。

他又称这三阶段为即刻(immediate)解释项、动态(dynamical)解释项、终结(final)解释项。

“述位”大致上相应于“动态解释项”“接受”,或“声言”,是解释的中间阶段。

议位argument某些中国学者译为“论证”。

皮尔斯把符号表意的解释项,分成三个阶段,或三个等级,称之为呈位(rheme)、述位(dicent)、议位。

议位解释项是解释的第三步。

议位对于其解释者来说是一种型符,是以其符号的性质代表其对象,真实地受到与其相关的真实存在的影响。

议位的对象必定是一般的,而议位必定是一个规约符,作为规约符,它必定是型符,它的复制品是命题单一符号。

规约符号symbol皮尔斯依据符号与其对象间的关系进行符号分类得出的三种符号种类之一,另外两种是像似符和指示符。

有的中国学者把皮尔斯此术语译为“象征”,不确。

靠社会约定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皮尔斯将这种符号称为symbol,这个称呼在西语中意义混乱,在皮尔斯自己的讨论中也相当混乱。

“规约符号”,是与对象之间没有理据性连接的符号,也就是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所说的“任意/武断”符号。

“规约性”也就是社会文化的约定俗成。

指示符号index皮尔斯根据符号与对象的关联方式所作的符号三种分类之第二种。

指示符号是“以指示性,是符号因为某种关系——尤其是因果、邻接、部分与整体等关系——而能与对象互相提示,让接收者能够想起对象,指使符号的作用,就是把解释者的注意力引到对象上。

指示符号的最根本性质,是把解释者的注意引向符号对象。

像似符icon皮尔斯依据符号与其对象间的关系区分的三种符号之一,另外两种是指示符和规约符。

像似符号指向对象靠的是:“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东西,因为与之相似”(Peirce1931—1958:3.362)。

任何感知都有作用于感官的形状,因此任何感知都可以找出与另一物的像似之处,也就是说任何感知都是个潜在的像似符号(Gombrich1968:12)。

从具体到抽象,像似性幅度可以很宽。

绝似符号absoluteicon像似符号中像似程度最高的一种,通常指非常肖似的绘画、照片、录音、摄影、电影、高清电视等。

绝似符号并没有绝对到同一(sameness)的地步,绝似只是错觉,文化解读可以从此种貌似同一中解读出符号过程。

像似性iconicity像似符指称对象的性质。

有像似性的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似乎不言而喻,让人觉得有一种“直接感”(immediality)。

图像与其他符号(如语言)很不一样,图像虽然是符号,但它看起来似乎是对象的自然而直接的显现。

实际上“像似”概念远远比此复杂,我们会发现这种自然而然是假相,一旦讨论到图表、关系式、音响等符号载体,像似关系就不直接了。

形象像似imaginaliconicity皮尔斯将像似符从具体到抽象分为形象、图表和隐喻三个亚类。

形象象似是最为直观具象的像性关系。

它凭借作为可感知对象的自身性质来指称对象,形象与其对象相似,因为它具有与其对象相同的质。

比如一幅玫瑰的画像是红的,或是有类似的花瓣,那么这幅画像就是玫瑰的一个形象符号(Peirce1936—1958:2.277)。

图表像似diagrammiciconicity皮尔斯认为某些像似符号具有图表性质。

图表是一种图式的形象,它以自身各部分间关系与对象各部分间关系的相似来指称对象,它主要是一种表示关系的亚像似符。

其典型例子就是地形图(Peirce1936—1958:2.277)。

皮尔斯认为,图表并不仅表现相关的关联物,并且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喻像似MetaphoricalIconicity皮尔斯依据抽象程度将像似符号分成三级:形象像似、图表像似、比喻像似。

其中,比喻像似抽象程度最高,成为某种思维的“拟态”像似。

语音像似phoneticiconicity钱锺书称之为“声音象征”(soundsymbolism)。

使用象征,是因为符号发送者不便直言其意义,或是被断定有意不直言。

质符qualisign质符,皮尔斯(CharlesSPeice)从符号指称范围进行分类得出的三种符号种类之一,另外两种是单符和型符。

质符是一种感知。

除非它被理解为携带意义,否则不能实际地充当一个符号。

单符Sinsign皮尔斯依据再现体来进行符号分类得出的三种符号种类之一,另外两种是质符和型符。

单符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物。

单符只能通过自己的质成其为所是,由此它包含着质符号。

单符通常表现为具体的个体或事件,受到时空语境的制约。

比如,英文文本中每次出现的指示代词“the”每一个被具体使用的“the”都是一个单符,也就是“个别符(token)”。

个别符token皮尔斯(CharlesSPeice)根据符号本身所显现的性质,将符号分为三类:质符(qualisign),即“符号载体”;单符(sinsign)指符号的每次出现;型符(legisign)指相同符号的集合概念,单符与型符后来改称为个别符(token)与类型符(type)。

皮尔斯最初用sinsign一词来表示“一次性地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一个具体东西或实际事件”,后改称为token,即“个别符”。

皮尔斯认为,token个别符与type 型符的关系是,如果同属一个型符的个别符完全一样,每个个别符就成为型符的一个副本(replica)。

艾柯认为,一个单符一旦被解释为一个意义,则必然是型符。

而赵毅衡认为,一个符号是型符还是个别符,取决于解释者如何解释它们与其它符号的关系。

型符legisign皮尔斯(CharlesSPeirce)从符号自身得出的三种符号类之一,另外两种是质符和单符。

型符是一种普遍法则。

每一个型符都是通过它的应用实例,即“token”来指称的,这种应用实例也可称为它的复制品(replica)。

每一个型符都需要单符,但并非一般的单符,而是被认为有意义的特殊事实(Peirce1992—1998:2.291)。

类型符type皮尔斯把符号分成三种:质符(qualisign)、单符(sinsign)、型符(legisign)。

型符是指向概念的符号,又称“类型符”(type)。

皮尔斯也一再说:“所有的常规符号都是型符”。

他的意思是,符号的意义必然指向一个类型,一个集合:“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对象,而是一个普遍的类型”。

他又说“作为一个符号,型符也必须在一个存在的东西里具体出现。

但是,具体化的过程不影响符号的特征”(Waal2003:103)。

一个符号是类型符还是个别符,取决于解释者如何理解它们与其它符号之间的关系,因此是个“符号间性”(intersemiosity)问题(Emmeche1991:325—340)。

第一性Firstness第一性,皮尔斯符号三范畴中的第一范畴。

第一性范畴是现象的质或感觉的质,比如红、苦、乏味、硬、令人心碎、高贵等。

什么地方有现象,什么地方就有质。

皮尔斯认为几乎可以说现象中不存在其他的东西。

第一性是表意可能性,只要事物之间不互相发生作用,这些事物的表象就不会有意义。

第二性Secondness第二性,皮尔斯符号三范畴中的第二范畴,是“确有事实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