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教程(绪论)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cf44d6976eeaeaad1f330c6.png)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彭吉象《影视美学》手工整理完整版
![彭吉象《影视美学》手工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e69cf4f5335a8103d2205e.png)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f8eb53284ac850ac024237.png)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Film and TV of Aesthetics责任教师:张克敏审核人:杨世伟课程编号:1114419总学时数:32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学分:2学分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与目的1、课程性质理论课。
2、课程目标《影视美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是对影视艺术进行审美欣赏和评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主要流派,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艺术特性、审美心理特性等,以及影视艺术欣赏与评论的基本规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影视艺术的构成因素,掌握进行影视艺术审美欣赏和评论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影视艺术的审美能力。
3、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影视美学》是以《电视编导》、《数字电视创作》等课程为前导课。
4、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重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电影符号学第二节电影叙事学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第四节意识形态批判与其他理论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第一节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第二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第三节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第一节综合性与技术性第二节逼真性与假定性第三节造型性与运动性第四节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第一节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第二节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第三节期待世界与接受心理五、成绩考核考试以开卷或论文的形式进行,占80%,平时作业和课堂考勤占20%。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要参考书:1、《现代电影美学基础》,王志敏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a1129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a.png)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一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讲稿
![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18a4015a8102d276a22fb5.png)
《影视美学概论》讲稿影视美学: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1,电影艺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的时空来创造形象,再现或表现生活的艺术。
2,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2)视像性(3)逼真性(4)运动性(5)蒙太奇(6)群众性(7)技术性3,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热媒介——电影,照片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冷媒介——电视是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4,张凤铸关于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电视的派生,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的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其前提——电视和电视艺术是两个概念,电视是母体,它包括新闻节目群,又包括艺术节目群,它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
5,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6,影视美学中电影美学(1)格式塔心理学派(2)A电影本性论——巴赞,克拉考尔B形象本性论——蒙太奇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格里菲斯,都是从本性论的立场阐释电影美学。
C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
(3)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电影美学的社会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4)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自己的美学观的,中国的左翼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
7,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中将当代西方电影研究分为四大类: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8,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种,它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它又必然与使用美学相关。
影视美学同大众文化,传播美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
影视美学讲义1
![影视美学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bef61f82d0d233d4b14e6968.png)
儒家美学思想与影视艺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孔子的:“仁者,爱人” 达到爱的 的人学思想奠定了儒家 • 途 径的是 美学善即美,美即善的 • 孔子所说的 思想,儒家的思想是以 血缘亲情和超越这个亲情 • 依于仁, 的爱达到社会和谐的美学 • 据于德, 思想。儒家的仁学思想后 • 兴于 来积淀为人性善的主流思 • 《诗〉,立 想,即三字经里的“人之 • 于礼,成 初,性本善”的观念。 2。儒家的思想强调社会 于乐。游于艺。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 性,集体性:”克己复礼” 味,他贬《武》扬《韶》集中表现了 是对个体的要求和限制, 他的道德理想主义思想,和美善统一 强调礼的秩序,强调为了 故,二者皆可抛。” 的思想,他对“文质彬彬”,乐而不 整体的利益牺牲舍弃个体 自由是个体性的, 淫,哀而不伤的强调,是艺术的中和 仁是社会集体性的。 原则,不能走极端的原则,儒家美学 的利益,舍生取义,杀身 儒家的仁是一切德 带有对美的形式要求的轻视和忽略的 行的总和,其顶峰 特点,它是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的 伦理美学,也缺乏美学的严谨性和完 是爱。 整性。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 成仁与西方思想有共同的 • 地方,裴多菲的“生命诚 可贵,爱情价更,若为自由
孔子的“兴观群怨”与艺术的几大功能
兴:感发意志,激发情感的作用。艺术是情感的 形式表现。 观:社会政治功能,观察政治和社会状况。中国 的第六代导演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群:艺术具有团结人群,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增强 凝聚力的作用,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会激发人的共 同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情趣,如,《唐山大地震》 怨:艺术不但要表现人们的快乐,也会表现人的 哀怨之情,不平之情。如,屈原的《离骚》, 白居易的《买炭翁》,李清照的闺怨词等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0605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0.png)
分类和评价
• 影视类型 • 定义和特点 • 典型代表作品
• 影视评价 •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 影视评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结束语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影视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进而提高 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影视美学教学》PPT课 件
# 影视美学教学
## 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影视创作和 分析的基础知识。
影视的基本元素
• 画面元素 • 框架和构图 • 光影和色彩 • 运动和节奏
• 声音元素 • 音乐和音效 • 配音和旁白
影视的叙事技巧
1. 角色和情节 1. 角色的塑造和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情节的构思和安排
《影视美学》教学内容要点
![《影视美学》教学内容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67ef1db307e87101f6969b.png)
《影视美学》教学内容要点绪论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影视美学的定义、学科特征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建立起影视美学的初步印象。
二、主要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影视美学”1、影视美学的定义2、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二、影视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美学的关系2、与文艺学的关系3、与哲学的关系4、与心理学的关系5、与戏剧、绘画、文学的关系6、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三、影视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美学本质2、影视艺术创造的审美规律——创造美学3、影视艺术欣赏的审美要求——接受美学4、影视美学观念的演变发展四、影视美学研究的现状1.影视美学研究的例外方向——体系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三、课堂讨论选题1、什么是“影视美学”2、影视美学在整个美学体系中的位置四、课外作业选题1、描绘美学体系结构图,确定影视美学的基本位置2、影视美学与其他美学形态的关系第一章影视美学的基本涵义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和影视美学的基本内涵,明确影视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影视美学概念1、电影、电视的定义2、影视分立说3、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4、影视互动的总体趋势第二节影视美学的内涵1、美学视野中的影视美学2、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三、课堂讨论选题1、电影、电视的区别和共同之处2、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四、课外作业选题1、概括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2、分析影视美学的内涵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定位——借助于光电技术的大众传播文化一、学习目的要求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影视艺术,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影视艺术创作继续近距离接触,使学生认识影视美学的现实有效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视1、普及性:影视媒介的基本状态2、多媒体性:影视媒介的突出特征3、商品性:影视媒介的社会属性4、工业化:影视媒介的生产方式5、娱乐性:影视媒介的显赫特征第二节影视传媒的大众文化特征一、大众文化与影视传媒二、影视传媒的文化特征1、影视传媒具有大众文化的基本性质2、影视传媒(大众文化)传达生活、文化转型的信息3、影视传媒带来新的审美课题三、影视文化的基本功能1、社会成员群体性的日常生活内容2、引领大众文化流向和人民生活情趣——审美教育、认知作用3、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第三节影视传媒的大众传播学特征一、影视传媒的大凡传播特征1、影视传媒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特定的实践主体3、特定的抽象层面—观察的经验4、电影与电视的例外传播特征二、影视传播的受众分析2、影视受众的基本特征2、受众接触影视媒介的动机三、影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第四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一、影视艺术与社会心理学1、影视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密切关系2、影视艺术折射普遍的社会心理3、社会心理制约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第五节影视艺术的时代风格一、时代性与时代风格的多样性二、后现代语境中的影视艺术1、文化意义上的后现代2、例外语境中的后现代3、解构与建构三、课堂讨论选题1、影视艺术的大众传播属性与文化特征2、影视传播的受众和语境四、课外作业选题1、解析大众文化2、后现代在中国的表现第三章影视艺术审美概论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例外影视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在辨析的基础上学习详尽理论的操作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能力。
影视美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44b1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7d.png)
影视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 课程代码:ZZ12010152. 课程类别:专业专长能力模块课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选修4. 课程目的(1)了解影像美学和理论、视觉文化与影视传播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2)理解并掌握视频传播释义、视频传播的本质、视频传播的种类、基于沉浸传播面向上影视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等具体内容;(3)熟悉包括沉浸传播技术、作用、社会功能、文化价值取向、法律与伦理问题以及媒介技术创新驱动下的沉浸传播发展取向等;5. 学时与学分学分为2.06. 建议先修课程广播电视概论、艺术学概论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影视美学1.0时代:影视传播计划学时:16基本要求:(1)了解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的视觉文化;(2)掌握视觉文化的发展历史;(3)了解影视传播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1)视觉文化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2)影视传播对视觉文化的贡献。
基本内容:(1)视觉文化——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2)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3)影视传播运用于大众传播的历程;(4)影视之于视觉文化传播——现代人类生活离不开的第四时空;思考题:试述影视传播对视觉文化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影视美学2.0时代:视频传播研究计划学时:10基本要求:(1)理解视频传播的基本释义;(2)掌握视频传播的本质;(3)掌握网络视频的类型;(4)了解视频传播与媒介融合的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1)视频传播的本质;(2)视频传播与媒介融合的关系。
基本内容:(1)视频与影视;(2)视频传播的本质;(3)视频传播的类型;(4)视频传播与媒介融合。
思考题:如何理解视频传播与媒介融合的关系?第三章影视美学3.0时代:影视传播研究计划学时:6基本要求:(1)了解沉浸传播技术;(2)理解沉浸传播的作用及沉浸传播的社会功能;(3)掌握沉浸传播的文化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及难点:(1)沉浸传播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2)媒介技术创新驱动的沉浸传播。
影视美学概论教学教案
![影视美学概论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ae53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4.png)
影视美学概论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影视美学概论教学目标:1.理解影视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2.掌握影视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影视美学理论分析影视作品。
教学内容:1.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影视语言与美学结构;3.影视美学的审美理论;4.影视美学与文化语境的关系;5.影视美学分析实例分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代表性的影视片段,引发学生对影视美学的兴趣和思考,并展开讨论。
步骤二:讲解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0分钟)通过讲解,介绍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如:美学、影视语言、影视结构等,并介绍影视美学的发展历程。
步骤三:讲解影视语言与美学结构(20分钟)讲解影视语言的基本要素和运用技巧,包括:画面构图、镜头运动、剪辑等,并介绍影视美学结构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步骤四:讲解影视美学的审美理论(20分钟)讲解不同的影视美学理论,如:表现主义、现实主义、形式主义等,以及它们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步骤五:讲解影视美学与文化语境的关系(20分钟)讲解影视美学与文化语境的相互关系,解释影视作品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步骤六:引导学生运用影视美学理论分析影视作品(20分钟)选择一部影视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影视美学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作品中的影视语言、美学结构等。
步骤七:总结与小结(10分钟)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深化对影视美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影视作品片段;2.影视美学相关文献;3.影视作品分析案例。
教学评估:1.学生课堂参与情况;2.学生对影视美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学生对影视作品分析的质量和深度。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2.鼓励学生参加影视节或影视研讨会,拓展对影视美学的理解和应用。
影视美学导论
![影视美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8ca4c351e79b8969022651.png)
二、影视美学的内涵
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中关于美与审美 的科学,其研究重心是影视作品背后的文 化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观众与影视艺术 之间的审美关系。
影视美学既涉及到影视作品和其发展史, 涉及到相关的社会思潮、哲学及文化的深 层次,又与各种技术因素密切相关。故影 视美学既要关注其艺术属性与哲学属性, 也要关注其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
电影符号学 电影叙事学 精神分析学 女性主义分析 意识形态批评 后现代主义与其它理论
本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教学:理论介绍与作品解读相结合 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
30%,考试70%.
参考书目: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上海大学出版
但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影视作品的 审美特性、影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尤其是 影视语言、影视思维的特性。
本课程对影视美学的讲解主要以电影美学 为主,中间涉及对电视艺术作品的分析。
由于早期的电影美学理论如蒙太奇美学、 纪实美学方面的内容在《中外电影史》中 都有介绍,故略过不再讲解。
三、本课程教学重心
性认识的科学。“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即持这 一观点。
对“美学”这门学科的界定并无定论,如黑格 尔认为就是“艺术哲学”,即是研究艺术美的, 将自然、社会排除在美学研究之外。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美是生活”,强 调现实与艺术的关系。
也有人认为美学就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 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 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 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 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这一观点的出现也是将美学划分为古典 美学和近现代美学的分界线。古典美学 认为美学是理性的艺术哲学,现代美学 则更强调美学的感性色彩。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65546683d049649a665852.png)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Movie & TV Aesthetics课程编码:25A00068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推荐教材:彭吉象《影视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1.[匈]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2.[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德]爱因汉姆(阿恩海姆)《电影作为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影视美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提高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美学理论理解的深度,并培养学生进行影视评论写作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文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已经学习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掌握中外影视美学理论,系统学习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要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要系统地从理论上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影视美学的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以及中外主要影视美学思想和理论。
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影视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经典电影作品,解决审美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绪论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重点掌握电影和电视的诞生,影视美学的概念、性质和研究对象,认识学习影视美学的意义和学习影视美学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为电影和电视的异同和关系,教学难点为电影美学的发展。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电影与电视第二节影视美学学科发展概况第一章镜头与长镜头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围绕“电影讲故事的语言”展开课程,探讨电影讲故事的镜头和长镜头的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学习纪实美学理论,引导学生主动思索这个问题,形成自己对电影镜头的初步认识。
(完整版)影视美术设计1绪论
![(完整版)影视美术设计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f91e15987f1922791688e842.png)
做到求真、求实
5、电影艺术的假定性表现在许多方面
(1)人物角色的假定(涉及美术设计)
一个演员经过化妆,可以从人物年轻演到年老。受伤 演员按导演要求必须符合电影特性的方式去演
(2)故事情节的假定
(3)场景的假定(涉及美术设计)
场景设计应符合生活的真实,电影创作的拍摄过 程中要选择实景或是进行美工布景,这一过程 就体现了假定性。
在一个摄制组内属于美术部门的人员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一般来讲,按照设计任务的分工和要求将设置总美术师或 艺术指导、美术师、副美术师、场景服装、化妆、道具、 特技等美术师。例如要进行场景设计并完成景的制作就要 有全套设计图纸并由美术师向制作班子交代设计意图和造 型阐述。制作班子由置景、木工、漆工以及其他有关的技 术工人来完成景的制作。
Eg:雕塑虽然是三维立体但是是静止的。 《拉尔孔》 《韩熙载夜宴图》
电影美术从其终极形式来讲,它是一种银幕造型 艺术,是创造“运动中发展的造型形象”
电影美术的创作方式是属于二度创作,它要以造 型手段完成剧作人物和要求,美术师将成为把 剧本的文字叙述变为造型形象的第一人。(创 作忠实于原作)
美术师的设计人物不是单一的“布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第一章 影视美术设计绪论
1、 黑白到彩色
20世纪20年代电影从纯视觉艺术到视听语言综合 艺术、50年代电影成为现代文化影像,改变了 我们的娱乐方式。
3、电影美术与其他艺术的根本区别。 电影美术的电影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运 动化,运动的色彩,运动的空间,运动的光线, 运动中的声音与画面,运动的造型形象。运动 化让电影美术插上“运动”的翅膀在电影的时 空中自由翱翔。
3、位置重要性:先介入。给导演提供一个环境形象, 但不能喧宾夺主,是从属地位,只是做美术造型的。 (美术师是银幕的前驱造型者)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2309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b.png)
01
03
详细描述:影视美学在电影学和电视学领域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它是理解和评价影视作品的重要工具,也
是指导影视创作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
04
总结词:学科地位
02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影视艺术的视听美学
总结词
通过声音和影像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详细描述
影视艺术通过声音和影像的巧妙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 体验。声音和影像的配合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传递情 感,使观众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拍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丰 富了影视美学的表现形式。
科技发展对影视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观众对视觉效果的期待增加,影视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视觉效果和技术,以满 足观众的需求。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版权保护等问题,需要影视行业加强监管和
规范。
国际交流对影视美学的推动
总结词
强调影像的动态表现,以呈现出美的动态效果。
详细描述
影视艺术的影像美学还注重画面的动态表现。通过流畅的画面剪辑、精准的镜头切换和生动的动作表现,可以呈 现出美的动态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动态的表现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 情感变化。
影视艺术的影像美学
总结词
强调影像的创新与实验,以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
早期电影的美学特征
默片时代的电影美学
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为主, 强调画面构图和剪辑技巧。
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美学
注重类型片制作,强调明星制度、剧 本结构和摄影技巧。
现代电影的美学发展
要点一
欧洲电影的美学探索
以新浪潮运动为代表,强调个性表达、非职业演员和实景 拍摄。
影视美学教程(绪论)
![影视美学教程(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27bf481ec3a87c24028c47e.png)
3.科教片 4.美术片
(二)电视
1.电视剧 (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电视小品等) ● 2.电视文艺 (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 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等)
●
影视艺术学——较具体,理论层次较低。
它是以艺术学方法为主,将影视艺术作为 艺术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影 视的艺术特征和影视的特殊表现手段,对 影视的产生、发展、创造、构成以及批评 和鉴赏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二)影视美学与影视理论
区别:
1.从历史上看:
影视理论比影视美学的历史长,它是随着影视的出现 而出现的。
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有交叉重 合的部分,有的电影理论中就夹 杂着一些电影艺术学(如匈牙利 的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的《电 影美学》)。
2.区别——深度和广度不同:
影视美学——较抽象,理论层次较高。
它是以美学方法为主,并用美学的精神来观 照影视艺术,从人的生命存在本真的高度对 影视进行审视,寻绎影视艺术对人类精神生 活的意义,并对影视艺术中不符合美学精神 的成分进行评析,以尽量求得影视艺术在塑 造完美人性、给生活增添诗意方面发挥作用。
影视美学
● 影视作品中的美学
● 美学视域下的影视
绪论:美学和影视美学
第一节 影视美学的原则
● 一、美学原则 ● 二、影视学原则 ● 三、实践原则 ● 四、历史原则
一、美学原则
(一)“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 门社会学科,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是解决人类的生存方式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之一。
第二节 影视美学的规律
●一、影视艺术的普遍性审美规律 ●二、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审美规律 ●三、影视艺术的个别性审美规律
《影视美学》课件
![《影视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3904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b.png)
结构清晰
批评文章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结论等部分,使读者 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据。
论据充分
在批评过程中,应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语言准确
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价,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 不清的措辞。
客观公正
在批评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和情绪化的表 达。
04
影视艺术的创作技
巧
剧本创作
剧本构思
确定故事主题、情节和角色,构建完整的故事 框架。
人物塑造
通过对话、行动和内心独白等方式,塑造立体 的人物形象。
情节安排
设计紧凑、有吸引力的情节,引导观众情感共鸣。
导演技巧
镜头语言
运用不同的镜头角度、景别和运动方式,传达情 感和意义。
场面调度
合理安排演员走位、道具摆放和灯光照明,营造 氛围。
影视艺术的语言系
02
统
画面语言
01
02
03
画面构图
通过合理的构图,突出主 题,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 。
色彩运用
利用色彩的情感属性和象 征意义,增强画面的视觉 冲击力。
光线处理
通过光线的明暗、角度和 色温,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和情感。
声音语言
音效设计
根据场景和情节的需要,合理运用音效,增强画面的 真实感和表现力。
综合性
综合性是影视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 它是指影视作品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 和表现形式,如影像、音效、表演、 剧本、导演等,通过这些元素的综合 运用,创造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 品。
VS
综合性使得影视艺术能够更加全面地 表现人类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让观 众在视听享受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思 考和感悟。同时,综合性也要求创作 者具备全面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能够将这些不同的艺术元素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的影视作品。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c2c7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f.png)
互联网与流媒体平台崛起
互联网和流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影视作品传播更加广泛,观众可 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 和叙事方式,拓展了影视艺术的表达空间。
通过沉默或空白,强调特定情 感或氛围。
声音设计
对声音进行艺术化处理,增强 影片的表现力。
色彩与照明
色彩运用
通过色彩对比、搭配和变化,表达情感和主 题。
高调与低调
高调明亮、轻松,低调暗淡、沉重。
照明设计
利用光线和阴影,创造层次感和视觉焦点。
色彩心理学
运用色彩对观众心理产生影响,引导情感和 情绪。
03
影视审美体验与评价
观众审美心理
观众审美心理的形成
观众在影视作品的观赏过程中,通过 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活动 ,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知和审美体验 。
观众审美心理的差异性
观众审美心理的动态性
观众的审美心理随着时代、社会和文 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对影视作品的 审美标准和要求也随之改变。
由于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审美经验 等因素的影响,观众对同一部影视作 品的审美感受和评价会有所不同。
影视评论与批评
影视评论的目的与功能
影视评论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引导观众理 解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促进影视艺术的发 展和推广。
影视批评的标准与方法
影视批评应基于客观、全面和深入的标准和方法,对影视 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 涵。
影视批评的实践与发展
影视批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通过批评家的努力和学术交 流,推动影视评论与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升。
影视美学教程
![影视美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1c09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3.png)
影视美学教程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人们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欣赏美的表现,感受情感的传递,体验艺术的独特魅力。
而影视美学作为对影视艺术的理论研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获取更多的艺术享受。
影视美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影视制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导演的构图、镜头语言、剪辑手法,演员的表演技巧,以及音乐、声音等各个方面对影视效果的影响等等。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艺术手法,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影视美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影视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
通过学习影视美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创作技巧和艺术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其次,影视美学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观赏优秀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审美眼光,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培养出独特的艺术品味。
再次,影视美学可以增强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影视美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影视艺术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更好地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影视美学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观众的关注。
一方面,这是因为影视作为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影视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这对于影视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习影视美学可以帮助制作人员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然而,影视美学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影视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研究影视美学,就需要对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不同的人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跨文化背景下。
因此,研究影视美学需要考虑到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以及文化差异对于作品的影响。
总之,影视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影视美学 绪论
![影视美学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397a63b84ae45c3b358c3e.png)
二、电影美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1910年代中期 电影作为艺术理论 2、1920年代中期 电影蒙太奇理论 3、1940年代中期 电影纪实理论 4、1960年代中期 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 理论 →电影符号学 →电影叙事学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三、影视美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两种思路: (1)中间层面研究:由问题研究理论,偏重 于技术的实用,少理论的总结。美国派 (2)电影理论与人文科学结合研究:不依赖 电影界而展开对电影的独立研究,深刻但有时 游离于电影。法国派 2、国内影视美学研究现状。
绪论 趋向影像真理的努力探索
绪
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影视美学的主要内涵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影视美学研 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授课提纲、学习 方法。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影视美学的本质内涵及现代电影美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3学时 五、教学内容:见教案 六、思考题:见教案 七、涉及影片:《与狼共舞》《阿甘正传》《野草莓》
Hale Waihona Puke 影视美学与非影视美学及影视批评电影美学研究三阶段说一形式主义传统爱因汉姆巴拉兹爱森斯坦二写实电影理论巴赞克拉考尔三电影符号学理论美达德利安德鲁主要电影理论二电影美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1910年代中期电影作为艺术理论21920年代中期电影蒙太奇理论31940年代中期电影纪实理论41960年代中期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电影符号学电影叙事学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三影视美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中间层面研究
一、影视美学的内涵
影视美学:关于影视的美学阐释 本质内涵:从影视实践出发,探索影视本体即 影视的审美特性。 影视美学与“非影视美学”及影视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视艺术的个别性审美规律
(一)电影
按表现形态(样式)可以分为: 1.故事片 (战争片、喜剧片、科幻片、历史传记片、儿童片等) ● 2.纪录片 (时事报道片、传记片、人文地理片、舞台纪录片等)
第二节 影视美学的规律
●一、影视艺术的普遍性审美规律 ●二、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审美规律 ●三、影视艺术的个别性审美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影视艺术的普遍性审美规律
影视艺术活动,与其他审美活动一样,遵循普遍性 的审美规律,这些普遍性的审美规律,从总原则上 说,就是对美学的基本精神——用理想照耀现实的 贯彻。
二、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审美规律
影视美学
● 影视作品中的美学
● 美学视域下的影视
绪论:美学和影视美学
第一节 影视美学的原则
● 一、美学原则 ● 二、影视学原则 ● 三、实践原则 ● 四、历史原则
一、美学原则
(一)“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 门社会学科,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是解决人类的生存方式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之一。
艺术揭示的“世界”是一个审美的自由境界。
电影美学的分析,就是建立在美学精神的基础 之上,用理想之光观照电影,将电影置于人类 精神生活的超越之维,来审视其意义和价值。
电影美学的阐释,也就是要用美学的精神来观 照电影,要看一看人类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是 如何在电影中得到表现的。
二、影视学原则
(一)影视美学与影视艺术学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四)艺术、审美与“理想之境”
1、人的“属性”:
——自然性
——社会性(根本属性)
人之为人,人与其他一切存在物的根本不同 就在于他不满足于现实世界,更要追求和创 造一个理想世界,或者说,人在根本上就是 为理想而存在的。
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其下是人源出的大 地即自然界,其上是人所神往的理想世界。
(二)有关于美学问题的主要看法
1.审美关系说 2.美的本质说 ——“美是和谐”(毕达 哥拉斯学派) 3.美感经验说 ——“移情说”(立普斯)、“心理距 离说”(布洛) 4.艺术说 ——黑格尔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 “艺术哲学”
(三)“美学”的精神是什么?
从人的具体生存境遇 出发,解决理想与现 实的关系、探求人类 生活的终极意义,这 就是美学的精神。
“仰望”跨越了天穹与大地“之间”。这“之 间”是赐给人之栖居的。 ——海德格尔
2、艺术与“理想境界”(审美境界):
艺术揭示了“世界”的意义。 艺术对世界的揭示指的是艺术能够像 人们打开通向人的周围世界的道路, 它使人们从器具用品上看到人生的意 义之网,品味生存的酸甜苦辣,体验 人生的种种独特经历。
影视艺术学——较具体,理论层次较低。
它是以艺术学方法为主,将影视艺术作为 艺术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影 视的艺术特征和影视的特殊表现手段,对 影视的产生、发展、创造、构成以及批评 和鉴赏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二)影视美学与影视理论
区别:
1.从历史上看:
影视理论比影视美学的历史长,它是随着影视的出现 而出现的。
2.从研究范围看:
影视美学——是要通过影视透视美,不涉及影视艺术 的所有问题和方法,只有在影视艺术作 为人的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时,它才进 入影视美学的研究视野,才成为影视美 学的研究对象。 影视艺术学——研究对象宽泛,对影视的研究较具体 和细致。
3.从学科性质看:
影视美学——富有哲学意味,需要调动人的理性,追问 的问题更接近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它是 从自由和必然、理想和现实的角度来提出 和思考问题。
影视理论——侧重研究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如影视 的创造和欣赏的规律、具体问题和理论环 节,影视艺术家的理论和艺术素养等。
三、实践原则
影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不断 总结和提炼影视艺术实践的基础之 上形成的,影视美学家往往就是影 视艺术家。
梅里爱 大卫· 格里菲斯
谢尔盖· 爱森斯坦
四、历史原则
构建影视美学,要总结影视艺术和影视美学以往 的历史成果,并将之融会到新的研究中去,更要 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传统美学的吸纳。
● ● ●
3.科教片 4.美术片
(二)电视
1.电视剧 (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电视小品等) ● 2.电视文艺 (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 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等)
●
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有交叉重 合的部分,有的电影理论中就夹 杂着一些电影艺术学(如匈牙利 的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的《电 影美学》)。
2.区别——深度和广度不同:
影视美学——较抽象,理论层次较高。
它是以美学方法为主,并用美学的精神来观 照影视艺术,从人的生命存在本真的高度对 影视进行审视,寻绎影视艺术对人类精神生 活的意义,并对影视艺术中不符合美学精神 的成分进行评析,以尽量求得影视艺术在塑 造完美人性、给生活增添诗意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