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
出口退税“免、抵、退”的简单理解
![出口退税“免、抵、退”的简单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16a3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9.png)
出口退税“免、抵、退”的简单理解出口退税(ExportRebates)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
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货物出口后,税务部门应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退税,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负担的税额,如果按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就会产生少征多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出口退税率。
“免、抵、退”计算办法的解释一、含义免,是指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抵,是指所有进项税先用于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退,是指未抵顶完的进项税可以退。
二、解释1、制定和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缓解出口退税的压力;二是为了应对生产企业财会核算的混乱与虚假。
2、我们以一个例子来作说明“免、抵、退”办法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政府实行这个办法的原因:A、资料:假设某企业外购原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其中40%部分用于生产内销产品,60%部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
产品全部销售,其中,内销销售额60万,外销销售额(出口离岸价格)120万。
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还外购免税辅料40万(无进项税)。
假设企业适用的退税率为15%,上期无进项税余额。
B、如果政府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那么,按照实际情况计算的结果是: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00×40%×17%=3.4万出口应退增值税=100×60%×15%=9万征、退差额进企业成本:100×60%×(17%-15%)=1.2万C、政府实际的想法及其对策第一、由于企业财会信息虚假普遍,因而导致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
出口退税四步法公式
![出口退税四步法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734a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3.png)
出口退税四步法公式出口退税是一项重要的税收政策,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来说,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就给您详细讲讲出口退税的四步法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这第一步,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这个公式是: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您可别被这一堆术语给弄晕了,咱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说有一家生产玩具的企业,他们出口了一批玩具到国外,出口货物离岸价是 100 万元,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假设是 1:6.5,出口货物适用税率是 13%,出口货物退税率是 10%。
那咱们来算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100×6.5×(13% - 10%)= 19.5 万元。
接下来是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公式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假设这家玩具企业当期内销的销项税额是50 万元,当期进项税额是80 万元,那当期应纳税额 = 50 - (80 - 19.5)= -10.5 万元。
第三步是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
公式为: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还是刚才那家玩具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 = 100×6.5×10% = 65 万元。
最后一步就是确定应退税额。
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那么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那么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在咱们这个例子中,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是 10.5 万元,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 65 万元,所以当期应退税额就是 10.5 万元。
您看,这出口退税的四步法公式其实也没那么难理解,对吧?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得注意各种细节,比如单证的收集和整理、申报的时间节点等等。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家企业,因为在申报时间上错过了,结果导致了一系列的麻烦。
出口退税计算方式详解
![出口退税计算方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8a82c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4.png)
出口退税计算方式详解(一)、内资生产企业(含新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免、抵、退"税的计算:(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2)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税率-退税率)。
当生产企业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且季度末应纳税额出现负数时,按下列公式计算应退税额:(1)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当期应退税额=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2)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 退税率时: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二)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的,按如下公式计算"免、抵、退"税:(1)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税率-退税率)公式所列的"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原则上以核销时海关计算免征增值税的价格掌握。
(2)其余"免、抵、退"税公式按前述公式执行。
上述公式中的"本期"是指"本半年(季、月)"或"本年","上期"是指"上半年(季、月)"或"上年"。
(三)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1)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税率)(2)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外销货物销售额÷当期累计全部货物销售额)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应退税额=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四)对外修理修配的出口退税计算(外贸企业)应退税额=修理修配金额×退税率。
出口退税免抵退理解
![出口退税免抵退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5672d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1.png)
出口退税免抵退理解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是一种常见的政策工具,旨在促进国家的出口业务发展。
出口退税指的是国家通过给予出口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来减轻其在出口过程中所面临的负担,从而增加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免抵退,指的是出口企业可以选择将退税资金用于抵扣其应缴纳的其他税种,实现在税费上的免除或延缓缴纳的政策。
出口退税免抵退政策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退税政策,出口企业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税款返还,进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这对于出口国家来说,有利于推动出口业务的发展,增加国家的出口收入。
其次,免抵退政策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减少其他税费的负担,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提高经营效率。
例如,出口企业可以将退税资金用于抵扣企业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关税等,减少了企业的财务压力,并且提供了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经营和研发。
对于出口退税免抵退政策的理解,需要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首先,出口退税的基本原理是对出口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关税等进行一定比例的返还。
这可以通过向海关提供相关的出口报关资料,以及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程序,来确保出口企业享受到合法的退税政策。
同时,免抵退政策要求企业在享受退税资金时,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如按规定使用退税资金,不得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等。
具体操作流程方面,首先,出口企业需要将出口产品进行清关报关。
这涉及到提交相关的报关单据和申报资料,如出口合同、发票等。
其次,企业需要将这些报关资料提交给相关的海关部门,进行提货报关操作。
海关部门会对报关资料进行审核,并收取相应的关税和增值税。
在海关审核通过之后,企业可以申请出口退税。
这需要企业向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证明材料,如报关单、结算单等。
最后,根据相关部门的审核结果,企业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退税资金。
对于免抵退政策,企业可以选择将退税资金用于抵扣其他税种,如增值税、关税等。
虽然出口退税免抵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出口企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出口退税:“免、抵、退”税计算简便方法
![出口退税:“免、抵、退”税计算简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f24f5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2.png)
“免”税,是指对⽣产企业出⼝的⾃产货物,免征本企业⽣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产企业出⼝⾃产货物所耗⽤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产企业出⼝的⾃产货物在当⽉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原理分析〗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内销的应纳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外销进项税额中,由于我国的增值税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存在着不⼀致,中间的差额部分不予退税,我们称为“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所以要在上边的公式中剔出该部分数额,公式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内销的进项税额-(外销的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数学运算后变为: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算出后的结果,⽆⾮是两种:>0,不涉及退税的问题;<0,需要进⼀步计算。
这个得出的负数不⼀定是全部应退的税额,如果全部内销的情况下,当期的进项⼤于销项也会出现应纳税额为负的情况,所以,我们还要计算税法最多允许退多少,即:出⼝货物离岸价×外汇⼈民币牌价×出⼝货物的退税率,算完⽐较,哪个⼩按哪个退,出⼝退税额就出来了。
其实过程很简单,以上我们没考虑有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有这种情况只是在上边的基础上作⼀个修正。
具体我们来看⼀下:出⼝“免、抵、退”税的计算⽅法,计算分两种情况:1、出⼝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第⼀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货物离岸价格×外汇⼈民币牌价×(出⼝货物征税率-出⼝退税率)第⼆步抵税: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第⼀步计算的数额)-上期留抵税额第三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货物离岸价×外汇⼈民币牌价×出⼝货物的退税率第四步⽐较:确定应退税额(第⼆步与第三步相⽐,谁⼩按谁退):注意:第⼆步⼤于第三步的情况下,当期应纳税额与确定的应退税额的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9284d9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3.png)
免抵退计算公式理解免抵退是个在税收领域中有点复杂但又挺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
要理解免抵退的计算公式,咱们得一步步来。
先来说说啥是免抵退。
“免”就是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抵”呢,就是用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抵减外销产品应退税额;“退”就是按照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应退税额。
咱们来举个例子哈。
假设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这个月内销服装销售额是 100 万元,销项税额 13 万元;外销服装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退税率 10%。
这个月购进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是 30 万元。
那先算一下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公式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假设汇率是 7,那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就是 200×7×(13% - 10%) = 42 万元。
这时候,进项税额转出 42 万元,那期末留抵税额就是 30 - 42 + 13 = -9 万元。
应退税额就是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也就是200×7×10% = 140 万元。
因为期末留抵税额是负数,所以应退税额就是 9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就是 140 - 9 = 131 万元。
再比如,另一家企业这个月的情况又有点不同。
内销销售额 80 万元,销项税额 10.4 万元;外销销售额 150 万元,退税率 11%。
购进原材料等的进项税额 25 万元。
同样的算法,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是 150×7×(13% - 11%) = 21 万元。
进项税额转出 21 万元,期末留抵税额就是 25 - 21 + 10.4 = 14.4 万元。
应退税额是 150×7×11% = 115.5 万元。
因为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就是 14.4 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就是 115.5 - 14.4 = 101.1 万元。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是什么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b55090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8.png)
出⼝退税的计算⽅法及要领是什么外贸企业在办理出⼝退税的时候,常常会在计算出⼝退税的税额时出错,也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定的⿇烦。
那么,出⼝退税的计算⽅法和要领有什么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出⼝退税的计算⽅法及要领出⼝退税可分为三种⽅式:⼀是“免、退”税;⼆是“免”税;三是“免、抵、退”税。
免税就是不缴税,实际操作中不需要计算,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只有退税,这也是我们把出⼝货物退(免)税简称为出⼝退税的原因。
(⼀)免、退税这种⽅式针对的是外贸企业,即进出⼝贸易的商业企业。
外贸企业出⼝退税的计税基础是购进价格。
例如,某外贸企业购进⼀批货物全部出⼝,以不含税价格100万元购进,以200万元价格出⼝,税率17%,退税率13%。
出⼝的时候,免销项税,不⽤单独计算。
退税的时候,应退增值税=100×13%=13(万元)。
税率差产⽣的4万元,作进项税额转出,计⼊销售成本。
(⼆)免税这种⽅式没有退税,没有计算,不多做解释。
(三)免、抵、退税这是出⼝退税业务的难点,专⽤名称多,不容易理解,其实,弄明⽩“抵”税的原理,该项业务就迎刃⽽解了。
⾃产货物在⽣产中涉及原材料、⽔电费和运费等众多可抵扣项⽬,⽆法准确区分出⼝货物和内销货物对应的进项税。
即使能够准确核算各⾃的进项税,由于⽣产企业的内销部分缴纳增值税,⽽出⼝部分实⾏退税,双轨运⾏,必然会增加征纳双⽅的成本。
由此引⼊“抵”税概念。
“抵”可以理解为⼀个计算退税的过程,也就是全⾯计算⽣产企业实际应纳税额。
如果进项税抵完了,应纳税额是正数,企业需要缴纳;如果该进项税抵不完,应纳税额是负数,国家应该退还。
因此,“免、抵、退”中的“退”税,实际上应该理解为出⼝部分对应的应退进项税=免抵退中的“抵”+免抵退中的“退”。
免抵退税计算并不复杂,只有五步。
⽣产企业出⼝退税的计税基础是出⼝货物离岸价格(FOB)以上便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对此有了⼤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店铺进⾏律师在线咨询。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
![会计经验:“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81bdb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c.png)
“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此种方法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
含义:免税,免征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出口企业全部原材料均从国内购进,免、抵、退办法计算方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解释:此项的产生原因是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同。
注: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的,出口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由主管税务机关依法核定。
(2)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增值税额与免抵退税额的大小,确定应退税额: (4)确定免抵税额 2.如果出口企业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免、抵、退办法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其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 外汇牌价x(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 (3)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以此确定应退税额: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两者中较小者。
(4)确定免抵税额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a69f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b.png)
出口退税计算公式如下:
(1)一般贸易、加工补偿贸易和易货贸易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计税依据×适用退税率;
(2)委托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应退税额=原材料金额×退税率+工缴费金额×14%;
(3)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计税依据×退税率-销售进口料件应抵减退税额。
出口退税的定义:
出口退税分为三种方式:免税、免退税、免抵退税。
其中,免税就是不交税,不用算,也不用管。
需要计算和理解的,只有退税,也就是我们简称为出口退税的出口货物退(免)税。
出口退税基本概念:
1、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交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出口退税,实际是出口免、退税。
由于增值税实行的间接计税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应纳税额=销项-进项,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销项是免的,进项是退的,取得退税款。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税的退税款和其他类型的退税不一样,出口退税,退的是进项税额;其他退税,退的是应纳税额。
所以在申报表中,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和进项转出一样为可抵扣税额的负数,原因就是,该笔进项已经退还给你了,自然不可以再抵扣,应该从可抵扣税额中减除。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31c431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3.png)
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出口退税,又称为出口抵税、出口退税补贴,是指国家为支持出口贸易,对出口产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部分予以退还的政策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及要领。
一、计算方法:1.出口退税率:根据国家制定的退税政策,不同商品和地区具有不同的退税率。
出口商品可以通过中国税务系统查询到具体的退税率。
2.出口退税金额计算:出口退税金额=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额×出口退税率其中:-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1-1/(1+增值税率))3.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通常是指货物的FOB价格(Free On Board,即到岸价),即货物离港或离境时的价格,不包括国内的运费、保险费等费用。
4.增值税率:增值税率是由国家税务部门根据法律规定设定的,不同商品及地区的增值税率可能有所不同。
二、要领: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出口退税涉及复杂的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是保证退税顺利进行的前提。
2.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出口企业需要准备完善的证明材料,包括报关单、货物购销合同、海关出口清单等,以证明出口货物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申报退税资格:出口企业需要在出口货物离港前向当地的海关申报退税资格,并获得退税资格的认可。
4.税务报关:出口企业需要按照海关的要求进行税务报关,确保退税资料的准确、完整、符合规定。
5.审核与核销:海关将对退税申请进行审核,核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核销环节是指在货物出口后,海关核实出口货物的数量、金额、品种等信息,并在核销单上盖章。
6.退税申请:出口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向相关税务机关提交退税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和证明材料。
7.退税款到账:一般情况下,出口退税款项会由税务机关直接退还到企业指定的银行账户上。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退税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在退税流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审批和核查环节,因此出口企业需要提前做好退税规划,合理安排出口货物的时间和资金预算。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ee77015f0e7cd185253610.png)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2014年新年伊始,对于我国税制体制改革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
从1月1日起新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文件开始执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前期陆续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
铁老大被纳入了“营改增”范围意味着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原营业税纳税人转身投入增值税纳税人的阵营中来。
相对于营业税,增值税纳税人的核算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营业税是一只大雁那增值税就是一只雄鹰,营业税是一只小马驹增值税就是一匹千里马。
想训服雄鹰,驾驭千里马,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训鹰人的技巧,骑士的能力。
在增值税的核算体系中,出口企业的核算法相对较为复杂,不但要计算纳税金额,还要计算退税金额。
随着经济体质改革的逐步深入,扩大内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改革需要,更多的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赚取外汇。
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卸掉枷锁,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家对出口企业实行免税、抵、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让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以零税率的方式近入到国际市场,以期占有更好的竞争优势。
平时财务人员接触出口退税的业务较少,且“营改增”以后许多新纳税人对增值税掌握不够全面。
现就“免、抵、退”计算方法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免、抵、退”计算法适用于生产企业(包括: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服务、劳务或委托外贸企出口自产货物、劳务、服务。
)1、“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劳务、服务,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2、“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出口原因导致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以下详细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具体应用:一、出口型生产企业当期内销应纳税额的计算生产性企业出口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46a1e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e.png)
免抵退税额怎么计算
简单理解就是
免:对于外销的销项税额予以免除;
抵:外销的进项税额抵扣当期应纳税额;
退:抵扣下来还有还有剩余,予以退还
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
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举例:生产企业2023年6月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100万元,内
销6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为16万元,适用征税率17%,退税率13%,
计算应纳税款、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
额=外销收入×(征税率-退税率)=100×(17%-13%)=4万元。
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收入×征税率-(当期
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17%-(16-4)=-1.8万元。
第三步: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100×13%=13万元。
第四步:取当期“留抵税额”与“免抵退税额”较小者作当期应退税额,则免抵
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由于留抵税额1.8万元<免抵退税额13万元,因此当期应退税额=1.8万元,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3-1.8=11.2万元。
因此,该生产企业2023年6月应交增值税0元,应退增值税1.8万元,免抵税额11.2万元
概括一句,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因为是负数),和退税上限,哪个小退哪个。
如何通俗地理解出口退税的内容以及它的计算公式?
![如何通俗地理解出口退税的内容以及它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bb296c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e.png)
1、什么是出口退税?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通俗地讲,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对于出口企业,就按照一定退税率向出口企业退回一部分在之前环节中应交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以增强其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出口的创汇。
2、出口退税的条件2.1 外贸企业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
出口货物退(免)税只能对已经征收过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已纳税额和应纳税额。
未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能退税,以充分体现'未征不退'的原则。
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
(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
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
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
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
对在境内销售收取外汇的货物,如宾馆、饭店等收取外汇的货物等等,因其不符合离境出口条件,均不能给予退(免)税。
(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
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
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
(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
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
2.2 生产企业除满足以上4个条件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生产企业(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下同)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增加一个条件,即申请退(免)税的货物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才能办理退(免)税。
出口退税计算指南
![出口退税计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915850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2.png)
出口退税计算指南一、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计算。
1. 一般贸易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 应退税额 = 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退税率。
- 例如:某外贸企业购进一批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为100,000元,该货物的退税率为13%。
则应退税额 = 100000×13% = 13000元。
2. 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退税计算。
-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应退税额 = 出口货物应退税额 - 销售进口料件应抵减退税额。
- 其中,出口货物应退税额 = 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退税率;销售进口料件应抵减退税额 = 海关对进口料件实征增值税税额。
- 例如:某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方式进口一批料件,海关实征增值税税额为5000元。
该企业将这批料件加工后复出口,出口货物对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为100,000元,退税率为13%。
出口货物应退税额 = 100000×13% = 13000元,应退税额 = 13000 - 5000 = 8000元。
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计算(免抵退税计算方法)1. 相关概念及公式基础。
-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 =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90a7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1.png)
解析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出口退税是指由政府返还给出口企业已缴纳的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一种政策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被广泛应用,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退税一般分为免、抵、退三种方式,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是退税。
退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后,将已缴纳的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额,申请向国家主管部门返还的行为。
退税政策旨在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利润,进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退税方式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出口商品、内向型出口加工业、出口代理业等。
企业在申请退税时,通常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出口合同、海关报关单等。
退税政策应用广泛,使得出口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其次是抵扣。
抵扣是指将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抵减到企业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并与销售的产品同等计税,最终实现在进出口环节税款上的差额扣除。
抵扣方式通常适用于国内生产企业以及非出口型企业,帮助企业减少税负,提高产品竞争力。
抵扣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负担,以及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便利。
最后是免税。
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无需缴纳进口环节税、消费税或增值税等税款的方式。
免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出口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免税政策的适用范围通常包括出口商品、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型企业等。
免税政策的实施,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能够节省大量的税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总结来说,出口退税的“免、抵、退”方法是不同情况下的税款返还方式。
退税是在出口货物后,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返还已缴纳的税款;抵扣是将税款抵减到产品销售环节中,并与销售的产品同等计税;免税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无需缴纳税款。
这三种方式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减轻税负、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税方式,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
![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94e4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7.png)
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1.您所提的这个问题是生产企业出口实行免抵退增值税政策中的一个步骤.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要想说明白就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来加以说明,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经外汇储备很紧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一方面不断采取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同时也鼓励我国企业积极的参与国际贸易,这样我国对于出口企业采取了政府补贴的形式,在1994年随着我国税制的改革,税收这个重要的经济杠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当时我国正在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如果在对国内企业出口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的话.很可能会受到倾销的指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采取了出口退税这一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2.在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外汇储备由紧张变成了极大的盈余.所以我国在2002年左右出口退税政策做了重大的调整.即过去由出口时出口增值税的税率为零,并且对国内采购环节所缴纳的增值税全额退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七)调整为如下几种退税率百分之十七,百分之十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九,百分之五,即对国内采购环节不再全都按百分之十七的税率来退税了.3.另外您所提的这个公式其实是进料加工业务复出口或从国内采购免税原材料或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能用的上,所谓进料加工业务是指我方用外汇购进的原料,并将其加工成产品或半成品后再销往国外的一种加工形式,另外来料加工业务复出口业务是指外商提供全部的原料及提供必要的设备,由中方按外方的要求来加工成产品并销售给对方的业务.所以根据我国出口退税的有关规定:对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原料经海关进入我国境内是免缴进口增值税的,所以复出口也是不给退增值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个不给退的增税税从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公式中扣除.4.现在我来解释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实质就是由于目前退税率与征收率存在着一个差额,举个例子如果您公司在国内采购环节的增值税进项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十七.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口后按规定只能给退百分之十三的税则这二者之间的百分之四的差额就是这个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额.在会计上我们会对这百分之四的差做为进项税额转出并增加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即:借:主营业务成本借:应交税金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那么公式中免抵退税额中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等于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牌价乘以(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物退税率)减去免税购进原材料乘以(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物退税率),现在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把公因式(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退税率)提出来那么这个公式就变成了[(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牌价)减去免税购进的原材料]乘以(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物退税率).那么现在就能看清楚的它的含义了.也就是说当期要从进项税额转出并进入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中含有了一块免税购进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但其实这块进项税额在当初进口时国家并未征收,所以也就不存在进项税额转入成本的问题了.另外之所以对这人抵减额要用(出口征收率减去出口退税率)一是从数学角度来看是为了统一名数.二从税法的角度来看因为这部份免税购进的原材料既不可能在出口时给退税,又不可有在进项税额转出时转入到成本.所以才这样设计的公式.如还有问题欢迎提问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以上是从书上抄下来的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我想,看到这一堆公式没有几个人会不头痛的。
出口退税的基本原理和核算方式
![出口退税的基本原理和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953f3655a8114431b90dd886.png)
出口退税得基本原理与核算方式1基本概念1、出口货物退(免)税就是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得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与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交纳得增值税与消费税。
2、出口退税,实际就是出口免、退税。
由于增值税实行得间接计税法,也就就是通常所说得应纳税额=销项-进项,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销项就是免得,进项就是退得,取得退税款。
值得注意得就是,出口退税得退税款与其她类型得退税不一样,出口退税,退得就是进项税额;其她退税,退得就是应纳税额。
所以在申报表中,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与进项转出一样为可抵扣税额得负数,原因就就是,该笔进项已经退还给您了,自然不可以再抵扣,应该从可抵扣税额中减除。
2核心原理1、对出口产品退税就是一个“国际惯例”而非“政策优惠”。
国家将出口货物出口前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实际承担得增值税、消费税,在货物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有效地避免国际双重课税。
企业退税得实质就是退国内生产流转环节已征增值税,来料加工退国内料件国内劳务已征增值税。
2、出口退税就是为了将出口货物得整体税负归零。
原因很简单,就就是鼓励出口,降低出口货物得价格,提高本国货物在国际市场得竞争力。
3、公平税负原则:为了保证各国商品在参与国际贸易时能够公平竞争,消除因各国税收政策不同,造成得出口货物税收含量差异,要求各国按照国际惯例,退还已征收得出口货物间接税,以促进国际贸易得发展。
4、零税率原则:征多少,退多少。
国家利用退税率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如调控产业结构设定低退税率来限制低附加值得产品出口,设定高退税率来鼓励高附加值得产品出口。
所以,尽管零税率那退税率应该全部就是17%,国家还要设置不同档次得退税率。
增值税得退税率不一定等于税率,出口退税率有17%、14%、13%、11%、9%等几档,就是为了通过退税率来控制出口得原因。
鼓励出口呢,退税率就高点,控制出口呢,退税率就低点。
退税率为0,就就是不免不退了。
出口退税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出口退税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d1c2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e.png)
出口退税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出口退税,也称为出口退还税款、出口抵免或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为鼓励出口贸易而采取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出口企业返还其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款,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出口竞争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出口退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一、出口退税的基本原理:1.出口企业属地化原则:只有在国内境内注册并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2.资金流程闭环原则:出口退税的核心是退税资金从国家金库流向出口企业,并且要求退税资金必须用于出口生产。
3.税种有关原则:出口退税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等。
根据流转环节不同,有前道环节税、后道环节税和进项税。
二、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1.境外退税法(1)退税率:根据不同的产品和行业,国家制定了不同的退税率,通常为13%、11%、9%等。
(2)退税申报:企业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向国家税务部门申报出口退税,提供相关出口销售合同、发票等证明材料。
(3)退税金额计算:按照退税率计算出口产品的退税金额,例如产品出口500万元,退税率为11%,则退税金额为500万×11%=55万元。
2.境内退税法(1)进项税抵扣:企业在购买生产原材料和设备时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出口销售产生的应纳增值税。
(2)退(免)税额计算:按照企业购进材料的金额和应纳增值税率计算退(免)税额。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退税流程:企业需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流程办理退税手续,包括申报、审核、审批等环节,确保符合退税政策要求。
2.退税资格:企业需符合相关条件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如出口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企业信用记录良好等。
3.退税范围:出口退税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等,其他税种可能不在退税范围之内。
4.退税期限:出口企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退税,一般是出口后一定期限内。
总结起来,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为鼓励出口贸易,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向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返还其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款,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和掌握出口退税“免抵退”计算方法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以上是从书上抄下来的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我想,看到这一堆公式没有几个人会不头痛的。
要记这一堆公式,在考试做题或者实际应用的时候,都是一件极痛苦的事情。
我觉得,如果对一个公式没有最直观的理解,那就特别容易忘记,应用起来也是比较迟钝。
为了简化对这些公式的理解,我查阅了网上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这些公式做了最通俗的理解。
现在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要说明的是,这些理解很不正规,也很不严谨,只能做学习或应用时的帮助,正式使用的时候,最好还是使用正式的术语和概念。
又因为整篇文章都是你欠我的我欠你的,整个一守财奴的嘴脸,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叫做对免、抵、退计算公式的庸俗理解。
这些理解基于几个概念和对上述公式重新整理。
外销出口零税率:零税率是指外销货物的增值税全部税负为零。
一般纳税人在内销的时候是要交增值税的,但外销则不用交,本环节的税负为零。
这就是免、抵、退里面“免”的概念。
由于使用间接法,我们因生产出口货物而采购的材料里已经包含了进项税,若要使企业的相应的税负为零,税务部门就应该把这部分已经交的增值税返还给我们。
对这一点最通俗的理解和记忆就是:如果我出口了,税务部分就欠我们钱了。
欠我应返还的那部分税款。
退税率:退税率关系到对应返还多少税款的计算问题,这是国家规定的,不同的行业不同货物有不同的退税率。
上面说如果我们的货物出口了,税务部门就欠我钱了,那到底欠多少,就得用退税率来计算。
至于为什么退税率都不相同,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也可以不理解,反正是国家规定。
国家为什么规定?这是因为,企业当期的采购的材料不一定全都用来生产当然出口的货物,有可能还会屯积,或者当期出口的货还使用了包含前期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材料,也即是当期退税的额度和比率无法和当期出口的进项税额度一致,如果不人为的定一个比例,退税计算就无法进行。
而国家正好利用这个人为设定的比例,达到其宏观调控的目的。
有效出口额:这个名词纯属我的杜撰,是我为了简化对公式理解而瞎编的。
从商务角度来看,只要是出口的,都是有效的。
说有效出口是从免、抵、退的角度来看的。
我们前面说的出口零税率,出口货物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要求税收返还,那是因为,企业采购的材料里已经包含了进项税。
有进项税的才可能要求返还,如果有材料里面本身没含进项税,这一部分材料的税负本身也就是零,所以根本不用返还。
在整个计算免、抵、退的过程中它都没有资格参与计算。
在计算返还的税款时,我们也可以把包含了这一部分的材料的出口额看作也是无效的。
也就是说,在计算应返还的税款时,这一部分,(书上叫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应该从正常的出口额中扣除。
剔除了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的出口额我们把它叫作有效出品额。
我再次说明,这个名词是不规范的,也是不严谨的,是个助记符,目的只是为了理解和记忆下面的公式。
免抵退税额:这个名词是正式的,但也是不直观的,甚至我一开始根本就不明白它到底指什么。
现在我们要给他一个庸俗的理解。
免抵退税额,说白了,它就是税务部门应该返还给我们的钱。
我们一开始说,如果我出口了,税务部门就欠我们钱了,欠应该退给我们的税款。
欠多少呢?就这样计算:有效出口额×退税率。
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税务部门欠我们的数额,也就是免抵退税额。
按上面的概念,我们再来理解一下正式公式(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其中: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公式变换一下: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括号里: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就是出口额,它减去有效购进原材料价格,就是我说的有效出口额。
因此:上面公式(2)也就可以理解或助记为:免抵退税额=有效出口额×退税率举例:某企业增值税率17%,退税率13%,2006年5月出口销售货物300万美元,当期进料加工免税出口料件100万美元。
假设该企业当期无内销和其它采购事项,适用汇率为8.那么:有效出口额=(300-100)×8=1600万免抵退税额=1600×13%=208万也就是说,因为出口,税务部门应该返还给该企业208万元的税款。
是不是说,只要公司一出口货物,税务部门就按上在计算的应该返还的数额返还呢?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不可能只有税务部门欠你的,你不欠税务部门的是吧?企业欠税务部门的,是因为一家公司,除了外销,还有内销,而内销是要交增值税的。
内销的时候,我们又欠税务部门的税款了。
因此,外销的时候,税务部门欠我们的,内销的时候,我们欠税务部门的,所以到了和税务部门结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外销的(税务部门欠我们的),来抵内销的(我们欠税务部门的),去和税务部门结算。
这才是抵的概念。
用公式表示就是: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外销产品的免抵退税额=应纳税额。
这样结算完了,有可能是我们还欠税务部门的,那我们就得交税去,如果结算结果是税务部门还欠我们的,那就是税务部门要退给我们的。
这里才是“退”的概念。
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的过程其实就是上面说的,和税务部门结算的过程。
应纳税额的计算书上有现成的公式,但我们还是先从业务的角度来理解下。
按上面的公式:应纳税额=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外销产品的免抵退税额。
要注意的是,外销产品的免抵退税额要抵扣的是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也就是,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内销产品的进项税额。
这个减式的结果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它最终的计算结果,直接影响我们最终应纳税额的结果。
我们注意一下另外一些事情,那就是,销售时应交增值税的税率和出口里的退税率之间有一个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说,出口货物的免税,其实并不是完全免税的,简单但不准确的理解就是,我们销售本来要交17%的税的,但因为是外销,可以按销售的13%退税。
我们还要按4%交销项税。
我把这一部分叫作“出口补税额”。
补的原因就在于有征退率差。
书上把这一部门叫作“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但这个名词很复杂,很难记,我这是对它的庸俗理解。
因为,如果公式(1)的括号撤掉,就成了,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的进项税额-当期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额。
实际是在计算的时候把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抵销后再把征退率差的部分再补回来。
再来看一下书上的公式(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额)-上期留抵税额其中: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将公式简化一下: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其实就是:有效出口额×征退率差=出口补税额套进去: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出口补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大家都知道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这公式里面的进项税额包含了内销货物含的进项税额,也包含了出口货物含的进项税额。
这样,出口货物就零税率了。
又因为征退税有个差异,所以出口货物得补这个税,再加上出口补税额。
减去上期留抵的。
这也是一个结算的思路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2003年8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货已经验收入库。
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上月留抵税款6万元,本月内销货物的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按上面说的方法:本月有效出口额=200-100=100万元免抵退税额=100×13%=13万即:这13万是税务部门本应该返还给该企业的结算:算应纳税额,因为有征退率差,所以先算出口补税额=有效出口额×征退率差=100×(17%-13%)=4万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进项税+出口补税额-上期留抵=17-34+4-6=-19万这里结算完了我们看到,税务部门还欠该企业19万。
19万??可是我们算到的,应该返还的是13万啊!是的,欠19万,并不一定就是要返还19万啊,按我们前面的说明,当期的应纳税额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另一部分才是免抵退税额。
因此,这19万其实是由外销产生了13万,由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产生了6万,不过,按规定,这6万只能做期末留抵,而不能退税,能退的只能是由外销产生的这一部分,也就是13万。
这也是公式(3)的内容,是经常把人搞晕的内容。
所以我不抄那个公式了。
依然从业务上理解一下,由于:应纳税额=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外销产品的免抵退税额(这是抵的概念)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一:计算出的应纳税额为正数。
这意味着,因为出口可退的税已经被内销应交的税全部抵完。
这样,当期没有退税,免抵税额也就是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二:计算的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比外销的免抵退税额小。
这就意味着出口可退的免抵退税被内销应交的税抵了一部分,还有剩余,这一部分剩余就是应退税额。
免抵额当然就是免抵退税额和应退税额的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