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
知识点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点,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经济大危机课件(1) 新人教版

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1933年,罗斯福就任(jiù rèn)美国 总统
2.开始时间: 1933年
第十六页,共33页。
3.目的
(mùdì):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
直的接:(zhíjiē)目调 (消jīn整 除g, 经jì)的加 济干强(jīn预国g和家jì)指危对导机经,。济以
特点 ① ②
③
材料二 1933年,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几天后,他在向全国发表的
谈话中说:“我们这个伟大的全国计划能不能完全得到成功,当然要靠大众的 合作。……执行我们的计划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 (1)根据材料一所列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归纳其特点。(6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全国计划”指的是什么?读了罗斯福的话,你 认为应对经济危机,除了国家干预外,人们(rén men)还需要什么?(4分)
不能。因为新政(xīn zhènɡ)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而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由资本主义制度 的基本矛盾造成的。所以新政(xīn zhènɡ)不能 “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不能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危机)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 有两位伟大(wěidà)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 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国 家对工业的调整;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 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为此采取的核心措施是改革开放。
2.表现(biǎoxiàn):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增长快。具体的表现(biǎoxiàn)如何?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课件共29张PPT-(共29张PPT)

3、影响:
③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
尖锐,政局动荡。
危机中汽车工人举行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罢工示威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意大利:法西斯党
德国:纳粹党
日本:军部法西斯
英国:“雅利安人运动”
法国:“火十字党”
美国:“德国人在美协会”
美国应对资产阶级统治危机
新政
NEW DEAL
二、罗斯福新政
❖ 发源地:美国 ❖ 原 因: 主要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 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 特 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 坏性特别大
阅读下列资料和图片,请思考: 问题③这场经济危机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我已经有三年 工龄,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 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背景:经济危机引发资产阶级统治危机,社会 矛盾尖锐。
目的:为了对付危机,稳定经济秩序,巩固 资产阶级统治。
措施:
材料一: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 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 法案》: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 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 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罗 斯福保证说,”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 在床褥下更为保险。” 问题:为什么百姓敢再次将自己的存款存入银行,他 们不怕银行再次倒闭吗?
A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C.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的经济
D.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
6、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经济计划堪称 “罗斯福新政”当代版。下列有关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
第4课经济大危机:(通用3篇)

第4课经济大危机:(通用3篇)第4课经济大危机:篇1【课程导入】这是一幅反映20世纪30年月大危机期间美国失业大军等待领取救济品的历史照片。
长长的队伍,毫无生气地在街头蠕动,为了什么?就为了能够获得一块用于果腹的面包。
这些纯朴的工人怎么也无法弄明白,昨天还是繁华似锦的世界,今日却一下子就从“柯立芝富强”跌入“大萧条”的低谷。
或许伫立街头的这些失业工人还在回味着胡佛总统曾在竞选时向他们许下的诺言:“每一个工人下班回家,桌上都有一只热气腾腾的鸡。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学问网络】【学习探究】1.在经济危机期间,工人们买不起牛奶、面包和燃料,很多家庭靠救济度日;为了御寒,人们甚至把报纸塞在衬衣里取暖。
与此同时,资本家却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被当作燃料付之一炬。
你能解释这些惊奇的现象吗?2.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时说:“我预备依据宪法给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需实行的措施。
”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挽救了美国的“新政”。
你知道罗斯福新政详细包括哪些内容吗?它的实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消失在。
a. 1919~1929年b. 1924~1929年c. 1924~1933年d. 1919~1933年2. 20世纪30年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先。
a.从日本发生b.从美国发生c.从德国发生d.从英国发生3. 20世纪30年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
a.三千万b.二千八百万c.一千五百万d.四千万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很多公共工程,其目的是。
①调整资本主义制度②削减失业队伍③刺激生产和消费④加快经济复苏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 20世纪20年月,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年,资本主义空前严峻经济危机从爆发,快速波及到整个世界。
第4课经济大危机

5、效果(影响、意义):
A 国内 B 国际: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 个里程碑,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国家 干预和指导经济的新模式。 6、特点(手段、新在哪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 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1938年)
7、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启示: A 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 B 改革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C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和指导,而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却是 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但都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德国:纳粹党 日本:军部法西斯 英国:“雅利安人运动”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危机中人们的绝望与孤独 法国:“火十字党” 美国:“德国人在美协会”
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 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 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 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 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1、背景: 2、时间: 3、目的:A 直接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B 根本: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措施:ABCD 《国家工业复兴法》(产业复兴法): 内容、目的、作用
三、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纳斯达 在纽约 克指数 举行的 攀升引 国家复 起投资 兴总署 者欢呼 成立庆
祝大会
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厂
资 “ 本 黄 主 金 义 时 发 代 ”展 的
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美 国 罗斯福新政
德、日 法西斯专政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有人形象 地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称为“看不见的 手”,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称为“看得 见的手”。请列举中外近现代史上能体 现将两只“手”合力来发展经济的重大 事件。
第4课_经济大危机__课件

E.新政开创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的先河, 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②消极:
新政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8.启示: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比较华盛顿、林肯、罗斯福
人物
当时解决的 重大事件 主要问题 殖民统治
7.影响\评价:①积极②消极 8.启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 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开始时间:1933年
3.目的 消除经济危机。 ①直接目的: ②根本目的: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第2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中考考点▲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 4课
经济大危机
美 国 罗斯福新政
“资 黄本 金主 资本主义 经济大危机 摆脱危机 时义 固有矛盾 1929—1933 寻找出路 代发 展 ”的
德、意,日 法西斯专政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背景
2.原因①②
3.开始国家 4.开始标志 5.特点
6.影响①②③
一、-1929年) 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
?
“繁荣” 孕育着严重危机?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背景: ①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2.原因:
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 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二、罗斯福新政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经济大危机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经济大危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经济大危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经济大危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经济大危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影响。
过程:
2.4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讨论应对经济大危机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1书籍推荐:《大萧条:1929-193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39) by Charles P. Kindleberger
1.2纪录片推荐:《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by PBS
1.3文章推荐:《1929年股市崩盘:它如何发生,影响如何?》(The 1929 Stock Market Crash: How It Happened, and Its Impact) by Investopedia
历史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

历史初三下人教新资料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一】说教材1、《经济大危机》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里第4课内容,本课中所涉及的知识既与前1课有关联,又是前1课的延伸。
本课共有两个子目。
“繁荣及其崩溃”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影响、第二:罗斯福新政,介绍了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识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基本史实,认识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②、过程与方法:.以图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教学难点是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二、说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让情境走进课堂,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感官和心理的强烈刺激,引发学生兴趣2.问题式教学法:将知识引入课堂,提出问题,以疑导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中.3.讲解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使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规律,突破难点问题.【三】说学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学生不甚了解,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逐层导入,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导入:1、大屏幕上展示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图像、当今金融危机时期的一系列图片组合。
2、播放美国、德国等有关应对金融危机的音像资料和图片,通过当今现实问题,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3 新人教版

《经济大危机》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3、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与学的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与学的难点:正确理解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
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提问前面所学知识入手: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
然而,繁荣背后却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3、危机爆发的原因、时间、特点及影响分别是怎样的?4、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3分钟)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对于本课的重点知识,在学生看书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明确答案,并给予学生3分钟的记忆巩固时间。
1、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课件4新人教版

第二十七页,共27页。
第二十页,共27页。
1933年3月4
日,罗斯福总统在
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
(jiāohuàn)手段难
逃贸易长流冰封;
看工业企业尽成枯
枝残叶;农场主的 他 也 鼓 励 美 国 人 民 :
产品找不到市场, The only thing we
千万个家庭的多年 积蓄毁于一旦。”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正让我们 (wǒ men)感到恐惧的,
脑溢血去世。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第十九页,共27页。
小罗斯福与母亲的故事 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
来了无比的欢乐。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 。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 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 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 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 师学习二三小时后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又学 到4点,然后自由活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 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 ,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 ,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jiē guǒ),小罗斯福认输了。 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 中的儿童尤为重要。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特别是要 成就大事业。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 不能立足于社会,更不能为社会献身、为他人造福了 。因为这样的人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 永远不会成熟。
第4课
经济(jīngjì)大危 机
第一页,共27页。
巴黎和会(bā lí hé huì)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tǐxì)
人教版九下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共34张PPT)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 自由的市场经济, 最好的政府是不干 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 我保证将为美 国人民实行新 政!
1575万票—2280万票
胡 佛
罗 斯 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 届的美国总统
(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 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 的美国总统。
问题二:
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 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 危机的到来。
材料阅读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 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 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 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 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 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经济大危机表现:
我会三项技能, 我会说三国语言,我 已经有三年工龄了, 我有三个孩子,我已 经失业三个月了,我 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
作。
直面危机——之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 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 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 贸易总额缩减了2/3;
第2 课 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 些会议?有何影响?
会议:
在法国: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人教版]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8c2c190b4e767f5acfced5.png)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经济大危机》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包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等内容。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矛盾,经济出现一时的繁荣,繁荣的背后孕育着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产生巨大影响,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美国采用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而德、意、日三国则走上法西斯道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课主要讲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两个内容,掌握本课内容对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许多经济学的概念,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难于理解,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要选择一些尽量贴近生活的例子、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和表现,列举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2)通过学习《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说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理解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和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图片、表格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相关历史资料,逐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提供更多的历史图片、资料,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材料:农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或
者抵不上所耗成本。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 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饲料昂贵,而运往 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 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 葡萄和橄榄。1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 4美元的鞋,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 煤还合算,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 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人拿 的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5.新政的意义
新政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 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 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 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 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新政对今天金融危机的借鉴意义
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勇于 改革,改革要符合国情和客观规律。
3、新政的主要措施、作用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法律依据:《国家工业复兴法》
实施作用:对工业生产调整,其任 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 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 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4.其它方面
А.进行改革的其它方面: 银行业、农业、公共工程等
В.作用: 通过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 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 ❖ 1、背景 ❖ 2、原因 ❖ 3、爆发 ❖ 4、特点 ❖ 5、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 1、罗斯福为何当选总统 ❖ 2、目的 ❖ 3、措施及作用 ❖ 4、意义 ❖ 5、对今天金融危机有何
借鉴意义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 的表现如何?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美国遭受 到的损失最大,面对危机,当时的胡 佛政府一筹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 的经济政策,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人民怨声载道。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富兰克林.罗斯福一直被 自信从容、无所畏惧
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 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 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 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惟一连 任4届(1933—1945年)总统 的人, 任职长达12年。 面 对空前大危机,1933年3月4 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 就职演说,领导美国人民渡 过大萧条时期。
持续时间比较长 从1929—1933年,前后共五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 破坏性特别大 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 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1929——1945年美国失业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三种语言, 率 我已经有三年工龄,我有三个孩
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现在 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4.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最大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D.政府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 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 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 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 D.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摆脱英国的 殖民统治
主要影响
华盛顿
独立战争
取得民族独立
林肯
废除黑人奴隶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 制度,维护国 南北战争 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家统一 度过经济危机,开创 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 经济的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指路一、知识梳理1.经济大危机1924—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1929年首先从美国爆发——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共存2.国的新政背景: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新政: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结果:美国经济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整得到加强——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点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二是罗斯福新政。
重点是罗斯福新政,同时注意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新”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二、教材详解1. “繁荣”及其崩溃:繁荣: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一时。
崩溃: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终于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个部门;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经济危机中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由此引发了社会动荡,政治危机日益严重。
点评:经济大危机的范围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包括当时的苏联。
比经济危机更严重的是政治危机,它影响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和前途。
2.罗斯福新政: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政局动荡。
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目的和特点:目的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刺激消费促进就业。
影响:新政取得了成效,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新政的“新”体系在资本主义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先河,也是制度创新的典型表现。
其中银行的整顿和兴建公共工程多从诚信和民生的角度考察,需要我们注意。
另外要全面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它固然是要应对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客观上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图片点拨1.P21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该图片是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影响的最好诠释。
要注意1929、1933、1945三个年份的失业率的变化。
2.P15罗斯福像及就职演说:对前者要抓住人物特征注意与华盛顿、林肯进行比较记忆并归纳这三位总统的主要事迹。
对演说词要注意理解各自的侧重,第一句话的主意是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后果,第二句话则表明了战争经济危机的法宝即“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
3.P23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大坝:这是罗斯福新政中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新政刺激了消费、促进了就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的影响。
点评: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进入2009年(适逢29年经济大危机90周年之际),这场危机又引发了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对中国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我们可以从我国四万亿计划、大力兴建“铁公机”、促内需保增长等方面加以对比。
四、典型试题1.(08·泸州)罗斯福“新政”的众多措施中,最能树立政府诚信形象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B.通过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推行“以工代赈”2.(09·江油)属于1933年美国实施的“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C.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D.美苏争霸3.(08·常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材料二:“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果断来发表演说。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材料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批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世界历史》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从何时何地爆发的经济危机的状况?(2)材料二是谁发表的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意图?他所实行的政策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三,日本经济危机发生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侵华事变?答案:1.A 2.C3.(1)1929年,美国。
(2)罗斯福,实行“新政”,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作用: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闯关训练一、选择题:1.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是指A.1918~1929年B.1924~1929年C.1929~1933年D.1918~1924年2.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贴近的是: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区域经济集团化3.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门户开放政策B.法西斯专政C.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4.写了一篇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小论文,其中对新政评价正确的选项是①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②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③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斯福总统为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D.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6.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A.新经济政策B.德国法西斯专政C.罗斯福新政D.匈牙利改革7.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摆脱困境的是A.德国B.日本C.美国 D.英国8 1.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④资本集中特别明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A . 降价抛售 B. 销毁商品 C. 囤积商品 D. 运销海外10.济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A. 威尔逊B. 胡佛C. 林肯D. 罗斯福二、材料解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右图情景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1933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回答:(1)右图反映了当时美国发生的什么社会现象?(2)发表上述演说的总统是谁?(3)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这位总统采取了什么措施?2. 右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漫画。
读图后请回答:(1)192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什么时期?(2)从漫画中反映的问题看,它预示着什么?(3)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什么现象应验了这一预言?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材料引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部法律: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则、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的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
(2)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底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
材料二: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的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材料三:我们惟一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体现出罗斯福站在哪一阶级的立场上?他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美国感到“恐惧”、“害怕”的是什么?(4)材料三这段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课外阅读洛克菲勒最恨罗斯福“上帝啊,我们纳税人真是瞎了眼,竟然把这么一个混混儿送进了白宫。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最恨的人是美国著名的罗斯福总统。
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洛克菲勒就愤慨不已,因为罗斯福指责洛克菲勒是拥有巨富的恶人。
罗斯福让联邦法院对洛克菲勒开出巨额罚单,下令解散了标准石油公司。
罗斯福总统说:“我仅仅是拿掉你们身上的一块肉,为的是让这些弱势群体不要你们的命。
”但洛克菲勒受到了巨大伤害,觉得极不公平。
在他看来,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渗透着自己的智慧,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沉重的汗水。
自己有功于美国人民,正是自己的标准石油公司,用廉价优质的煤油照亮了美国。
可是罗斯福利用自己手中的强权拆散了一个快乐而辉煌的大家庭。
他指责罗斯福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无能。
是摩根团结了一群商界精英,用不可替代的才能和果敢拯救了华尔街,而这应该是罗斯福该做却没有做到的事。
“上帝啊,我们纳税人真是瞎了眼,竟然把这么一个混混儿送进了白宫。
”在这次恐慌中,洛克菲勒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最多的人,他主张钱只能用在给人类创造价值的地方,绝不能给任何有私心的人一点点好处。
因为罗斯福是他见到的最狭隘、最有报复心的小人,所以洛克菲勒不再给共和党捐款助选。
看来,那个西奥多·罗斯福把他害苦了。
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D 4.B 5.D 6.C 7.C 8.A 9.B 10.D二、材料解析题:1.(1)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2)罗斯福。
(3)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法律手段和政府行为加强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