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郭慧

合集下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共计40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两组,每组患者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水平与心理状态两方面的差异。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在SAS与SDS两方面的评估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明显较高(P<0.05)。

结论: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心理干预工作,提供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措施;心理特征;艾滋病【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51-01艾滋病指的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患者在疾病威胁与症状影响下很有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长期承担来自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压力,无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艾滋病患者共计40例,为其中一部分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全部4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两组,每组患者各2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1/9,平均年龄30.52±5.12岁,其中包含3例经性乱传播患者,5例经性接触传播患者以及12例经血液传播患者;观察组男女比例10/10,平均年龄30.88±5.32岁,其中包含3例经性乱传播患者,3例经性接触传播患者以及14例经血液传播患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的用药监督工作。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关键词爱滋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爱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症,是由于感染爱滋病病毒(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其无法治愈且流行趋势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了解爱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不但对爱滋病临床诊治、防治和康复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且能减少爱滋病的传播.下面笔者浅谈爱滋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1心理特点1.1自卑和自罪的心理由于艾滋病属性传播疾病,使艾滋病人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患病后羞于启齿,认为是做了坏事应当受到的报应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和自罪感,再加上社会上的人群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感到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认为自己死有余辜,出现身体不适也不敢对医生或护士讲,对康复极为不利,严重者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的行为。

1.2忧郁、恐惧当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时,患者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挫折,加上患者本身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认为艾滋病就是绝症,即担心遭社会的遗弃,又担心自己不久就死去,所以常出现忧郁、恐惧的心理。

1.3怨恨、冲动部分艾滋病患者是由于输血或者献血而感染,常感觉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是社会对不起自己,因此充满怨言,对社会抱着仇恨的态度,常常出现不冷静、冲动的行为,有的病人患病后恨苍天不公,很命运不济,放纵自己或产生逆反心理,为报复社会故意伤害他人或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以求的心理平衡。

1.4敏感多疑有的病人患病后总担心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因此敏感而多疑,看见别人低语就认为谈论自己,而且担心自己的隐私及疾病会被医生或护士泄露出去或成为别人谈论的话题,因此产生不信任感。

1.5害怕孤独艾滋病患者常害怕死亡,害怕与其人分离,既怕给亲人和社会增加负担,又怕遭亲人嫌弃、冷落、鄙视,因此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可盼亲人常顾左右,渴望亲人关爱以表明自己并未被遗弃。

2护理措施2.1对于有自卑和自罪心理的患者,护士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还应为患者保密,使患者能放心的讲述病史和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绝不可以讽刺嘲笑,给予换位思考,理解、同情和帮助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困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做好心理干预,观察又无自杀前兆,防止自2.2对忧郁、恐惧的病人,护士应详细介绍艾滋病难以治愈的原因,使其对疾病有客观全面地了解,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增加疾病的抵抗力,配合治疗,告诉患者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有希望康复。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分析
国眶|匿—盈同
2 1 年 1 月第 9 第 3 期 0 1 1 卷 2

临床护理 ・ l 9 3
于8/0 m g 0 m H 脉压 ≥2m g 5 0 mH ,且患者四肢皮肤湿冷。若血压回升至
8/0 H 、脉压 ≥2m g 明病情 好转。休克早 期脉搏增快 ,随 05mm g 0 mH 说 病情变化 ,可变为细速直至不清。 1 不同病 因休 克患者的观察 . 2
2 ( 119 1 0 9 6:4 — . 5
艾滋病 患者 的心理 问题 与心理护理分析
杨正 波
( 云南省文 山州人 民医院传染科 ,云南 文 山 6 3 0 ) 6 0 0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密切监测血容量丢失的病因 ②感染性休
克 :高度重视体 温的监测 ,及时处 理感 染创面 。③过敏 性休克 :患者
常累及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等 ,观察是否皮肤荨麻疹 胸闷、有
无 急性 喉 头水肿 ,以防窒息Ⅲ。④心源性休克 :重视心 电和血流动 力 学监测 ,尤其是P MP A 及心排血量的监测 。 1 体温的观察 . 3 体温低于 正常时要保 暖 ,但避免应用 电热毯或 热水 袋 ,高温 时应 给 与物理 降温 ,避免体温骤降 ,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
示D C I 出现。
25建立两 到三条静 脉通路 ,必要 时可做静 脉切开 ,以利于血容 量的 . 补 充和 用药 及 纠正水 、 电解 质 紊乱 、酸 中毒 ,按 病情 掌握 药量 、滴 速 , 证准确 及时给药 如 老年性 休克患者及 心源性休克 患者 ,扩充 保 血容量 的治疗 并非多多益善 ,谨 防左 心衰 的发生。 26保持 呼吸道通 畅 ,及时 吸痰 ,有支气 管痉挛可给 氨茶碱 、氢 化可 . 的松 ,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 ,如 出现喉头梗阻时 ,行气管切开 。 2 _ 期在扩容 的同时可酌情 应用血管 收缩药 ,如 去 甲肾上腺 素 、多 7早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研究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在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干预是其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1、恐惧和焦虑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患者往往会对疾病的进展、死亡的威胁感到极度恐惧。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面临的社会歧视等因素,也会引发强烈的焦虑情绪。

2、自卑和孤独艾滋病的污名化使得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是被社会排斥的对象。

这种自卑心理进一步导致他们自我封闭,不愿与外界交流,陷入孤独的境地。

3、抑郁和绝望长期的疾病折磨、治疗的副作用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可能使患者陷入抑郁状态。

当他们感到无法摆脱困境,看不到治愈的希望时,绝望的情绪便会油然而生。

4、愤怒和怨恨部分患者可能会对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原因感到愤怒,如因不安全的性行为、输血感染等。

他们也可能对社会的歧视和不理解产生怨恨。

5、否认和逃避在面对如此严重的疾病时,一些患者会采取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拒绝接受现实,或者试图逃避治疗和与疾病相关的话题。

二、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疾病本身的影响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病情的逐渐恶化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2、社会歧视和偏见社会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导致了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在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遭遇重重困难,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3、家庭支持不足部分患者的家庭成员可能因为对艾滋病的恐惧或不了解,无法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甚至疏远患者,这无疑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4、经济负担艾滋病的治疗费用较高,长期的治疗可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三、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1、建立信任关系护士应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与患者接触,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建立起信任关系。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死性传 染病之一 。 我国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也正在以每年 3 %的速度迅速增 长,据 国内专家估 计截止 2 0 0 00年底我 同实
际感 染 艾 滋 病 人 数 已达 6 万 人 , 势 严 峻 , 艾 滋 病 患 者 的防 0 形 对
艾 滋 病 的认 识 程 度 甚 至 高 于 护理 人 员 , 需 要 对 其 进 行 健 康 教 不 育 的 宣传 。 者 最 大 的心 理 负 担 是 不 能 容 忍 社 会 的歧 视 , 人 、 患 家 同 事 的冷 漠 。 此 , 们 护 理 时 , 特 别 注 意 选 用 高 素 质护 理 人 因 我 要
功 , 继 续 血 , 压 稳 定 , 头 痛 , 无 血 无 四肢 活 动 自如 , 8 切 口 第 天
认为 , 全身麻醉会影 响大脑智 力 , 降低 记忆力 , 特别是影响儿童 发育成长等。 根据 以上情况 , 临床护士密切配合麻 醉医生 , 耐心 解释麻 醉药 的性 能 、 作用时 间, 应用及合理使J 麻药的必要性 , 【 } J 使患者愉快地配合麻醉医生 , 达到理想 的效果 。
4 5 4 7 8 - 8 .
动, 随时对其进行护理宣教 , 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调整 的心理 、 生理状态 , 配合手术治疗 , 收到了 良好效果 , 免了手术 意外 和 避
并发症。
【] 赵广慧 , 2 王建华 , 葛翠平 . 肿瘤患者 的心理护 理『1 Jl 医学论坛 , 基层
2 0 ,3 1 ) 19 . 0 9 1 ( 2 :0 0
通过对 16例择期手术患 者进 行心理护理观察 , 1 对照进行 综 合分析 , 对手术患者每个时期 出现 的心理 问题采取 了不 同的
护 理 方 式 , 高 了治 愈 率 , 少 了合 并 症 , 到 了 良好 的社 会 效 提 减 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摘要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十分严重,危害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救治,特别是加强对艾滋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艾滋病人几种常见心理的产生原因、具体表现、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分析;护理策略随着艾滋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世界的蔓延,它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同样十分严峻;据专家对疫情的估测,如果控制不好,在2010年我国将有艾滋病感染者1000万;而且30%的公众认为艾滋病儿童患者不应与正常孩子享用共同的学习用具及场所;近65%的公众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室生活;正因如此,患者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社会孤立、特别是面对难以忍受的歧视的时候,心理上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扭曲:如否认、愤怒、抑郁、消沉、仇恨、报复、变态、自杀等各种心理倾向。

在全民防“艾”的今天,作为站在这道防线最前沿的护理工作者,做好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方能做好艾滋病患的心理护理。

1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状况对患者全面深入的情况了解是对其做好心理护理的基本前提。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护理人员却忽略了对病人病情和生活状况的全面了解,采用的是“千人一面”的工作“手法” 。

然而直接导致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又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如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患者自身素质、家庭、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价值观的定位与实现程度、染病根源、不同的病期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从而影响治疗和疗效。

作为护理工作者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资料,以加强对患者的了解,这样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护理人员对病人情况了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谈话、家庭调查、实地走访等等,不再敖述。

2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2.1绝望心理这是患者共同的心理特征,病人一旦知晓身患此症,病人要直接面对死亡,首先滋生的就是恐惧,继而产生绝望心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心理分析恐惧:①被他人歧视;②疾病的折磨;③预后不良: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且病死率高,来自死亡的负面信息等不良刺激使患者情绪很容易发生波动。

焦虑:艾滋病患者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和痛苦,同时,他们还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和来自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等。

预感性悲哀: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面临社会上歧视与排斥、生活的压力以及对自身健康的过度忧虑等问题,常导致病人陷入社交能力退缩、自我封闭、孤独感加重等悲观沮丧的境地,从而使免疫力的进一步降低。

绝望: HIV感染是终生的,AIDS病变期是HIV感染晚期并且也是最危急的状态,经过20多年,人类面对艾滋病虽然已不像当初的那样束手无策,却至今仍未找到可以根治这一疾病的药物。

护理对策恐惧的护理对策: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针对患者的需要和困难,满足合理要求,减少患者的孤独、恐惧感。

帮助患者正视自己被感染的既成事实,使其认识到这一事实已是不能更改的。

同时告知患者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生存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把握的。

动员其家属朋友给患者以关怀、同情、支持,告知患者目前有很多和他遭遇相同的患者,鼓励其与精神状态调整得好的病友交流,使其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所遗弃,病人现在进行着的治疗护理就是国家和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关怀的具体体现。

运用灵活的形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多给病人提供一些目前世界上对HIV的研究成果,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不致失去希望。

焦虑的护理对策:指导患者运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音乐疗法等放松技术,运用适当的应对技巧,积极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

预感性悲哀护理对策: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病情反复时,情绪发生波动,护士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及时疏导。

指导患者家属正确面对疾病,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社会支持网,教导家属要给予患者身心上的支持,或组织病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克服不良心境。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生理方面的困扰,更面临心理上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艾滋病患者应对心理困扰,有必要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方式。

心理分析表明,艾滋病患者存在着诸多心理困扰。

他们可能会感觉到沮丧和绝望,因为艾滋病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他们可能害怕面对自己不确定的未来。

艾滋病患者可能会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无助。

艾滋病患者还可能面临自尊心受损的问题,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羞耻和不满意。

这些心理困扰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困扰,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有效的护理方式。

我们应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让艾滋病患者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

他们需要知道,他们并不是唯一面对这个问题的人,还有很多人和他们一样面对着同样的困扰。

我们应该鼓励艾滋病患者积极面对他们的情感,并鼓励他们寻求适当的心理咨询帮助。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困难。

我们应该加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教育。

通过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知识,艾滋病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以及他们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

这样,他们可以减少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并增强他们对艾滋病的控制感。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公众对艾滋病患者的包容和理解。

通过宣传艾滋病的真相和知识,我们可以帮助公众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这样,艾滋病患者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扰。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心理分析是了解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工具。

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歧视、偏见和孤立等负面社会观念的困扰,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无助、沮丧和孤独。

心理分析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倾听来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减轻负面情绪,并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分析还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阻碍,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有效的护理方式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提供心理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担忧,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在交流中,尊重和理解是关键,要避免任何表现出负面偏见或歧视的言辞和行为。

提供良好的教育和信息也非常重要。

通过向患者提供有关艾滋病的准确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减轻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患者应该获得关于治疗和护理的详细指导,以帮助他们管理疾病并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建立支持性社交网络也是帮助艾滋病患者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被排斥,与其他患者和支持团体建立联系可以让他们感到支持和理解,减轻心理负担。

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时,还需注意一些特殊的问题。

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艾滋病的社会敏感性,患者可能对自己的疾病状态保密,医护人员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保密。

尊重患者的意愿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有些患者可能对接受心理帮助持怀疑态度,医护人员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其他的支持途径。

提供长期的支持和关怀也是必需的。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心理支持和关怀,以帮助他们应对病情的变化和挑战。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是非常脆弱的,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是帮助他们获得更好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倾听和支持患者,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同时建立良好的支持性社交网络。

在确保隐私保护和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提供长期的支持和关怀也是必要的。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克服心理困扰,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R473.5B1672-5085(2011)48-0280-01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有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

HIV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并使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受损,造成抵抗力下降,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疾病[1]。

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

近年来我院艾滋病患者的住院例数明显上升,我院在积极做好职业防护、采取抗病毒、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并针对其心理特点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积极探讨适应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

通过对150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

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50例,其中男113例,女37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3岁,平均(31.54±7.5)岁;感染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者8例,血液传播118例,性接触传播24例。

在积极完善职业防护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43例患者病情好转,7例死亡。

2心理特点2.1恐惧否认期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此期患者一般都不愿意轻易相信、承认自己所患疾病的事实,企图幻想是化验错误。

2.2愤怒绝望期随着不适症状的逐渐加重和诊断结论的逐渐被证实,患者常表现为挑剔、烦躁、愤世嫉俗、摔东西、骂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自行拔除输液针头拒绝治疗,大喊大叫,有的甚至用头撞墙等异常行为。

2.3妥协焦虑期此期患者情绪渐趋平静,开始变得礼貌、友善,开始诉说自己的不适症状并愿意配合治疗,渴望多途径得到更多的有关疾病的信息,渴望医务人员的关心、帮助和交谈,渴望延续生命。

2.4抑郁失望期由于疾病的进展,患者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到机体的一步步衰竭,经常独自流泪,极度伤感,睡眠障碍,渴望亲人陪伴,朋友探视,感激医护人员。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干预策略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干预策略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干预策略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它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往往被忽视的是,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干预策略。

一、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的冲击。

首先,艾滋病的诊断本身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以及绝望。

其次,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患者常常面临着孤立、排斥和歧视,这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此外,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副作用和并发症,这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进一步的负担。

二、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为了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干预策略。

1.提供信息和教育通过提供准确的艾滋病相关信息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的过程。

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发展、治疗方法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此外,向患者提供如何保持健康的建议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支持和咨询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咨询。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处理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恐惧。

心理咨询也可以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和积极的态度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3.支持群体活动艾滋病患者可以参加支持群体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这些活动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支持群体活动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互助网络,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

4.家庭和社会支持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成员应该给予患者关怀和理解,并与他们共同应对疾病。

社会应该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和帮助,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支持。

5.身心健康的综合干预艾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整体,综合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外,还应注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活动。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艾滋病患者面临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挑战,需要得到有效的护理和支持。

本文将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进行研究。

1.面对死亡的恐惧艾滋病是一种目前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生命威胁和无望的局面,这种不确定性让患者感到害怕和恐惧。

患者往往会担心自己的家人、朋友和亲人将面临他们的死亡,这种心理挑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和自我节制等情绪问题。

2.社会歧视和隔离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质和对社会的影响,艾滋病患者往往面临社会歧视和隔离。

他们可能会被家人、朋友和社会孤立,甚至失去工作和住房等基本权利,这种强烈的排斥和排斥感让患者的自尊心遭到摧毁,他们常常会感到无助和绝望。

3. 心理上的惯性艾滋病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治疗需要比一般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失去追求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的能力和精神;因此,他们可能失去生活的热情和动力,感到沮丧和失望。

二、有效护理方式1.做好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的治疗是长期而复杂的。

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治疗期、药物的剂量和患者对治疗计划的遵守。

在这个时候,医生和护士必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提供忠告和支持。

2.心理支持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咨询。

医生和护士应该花时间与患者谈话,了解他们的问题、恐惧和焦虑,并为他们提供建议和支持。

同时,促进艾滋病患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

3.提供适当的医疗设置医疗设置的不顺应通常是艾滋病患者获取适当医疗和康复的障碍,也是患者担心接受治疗和康复的原因。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建立适当的医疗设置。

例如:提供私密的和无歧视的服务,允许患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得到治疗和康复。

4.支持文化敏感性医生和护士应该了解不同文化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如宗教、性别等文化敏感性的问题,以制定适当的隐私及其价值取向的治疗计划,这可以减轻社会压力和隔离的恐惧,增强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信任和联系。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郭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    郭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郭慧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这些心理情况,找到针对这些心理特征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将这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护理措施艾滋病是由人体内T细胞的破坏引起的,对导致缺陷的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致病性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由于艾滋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力,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性反应,所以疾病很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年上升,目前部分地区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重大传染病疾病。

但是这种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病时,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0.48±5.97)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30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0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0例,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14例子,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1.03±6.24)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28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1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1例,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13例子,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7例。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艾滋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病人群体,他们不仅身体上受到疾病的困扰,还面临心理上的困惑和压力。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艾滋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存在,常常感到自己变得较弱势,无法像健康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导致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2. 忧虑和恐惧心理:艾滋病患者常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恶化,也害怕被社会孤立和歧视,这种忧虑和恐惧心理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3. 自卑感和社会隔离:艾滋病患者常常感到自己是“不幸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他们也往往被社会排斥和孤立。

4. 抑郁和沮丧情绪:由于长期患病和生活的困顿,艾滋病患者易出现抑郁和沮丧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这对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1.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他们应该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和积极应对疾病。

2. 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教育: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需要得到有关艾滋病的正确信息和教育,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心理咨询和治疗:艾滋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困惑,学会应对焦虑和抑郁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和抵抗力。

4. 打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通过各种社区组织、志愿者和病友会等渠道,帮助艾滋病患者分享经验、减轻心理负担。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护理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的关注和护理的给予,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活质量。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自尊及社会支持
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 疗。
情绪及生活质量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取心 理干预措施。
机体免疫功能
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为南京市HIV/AIDS患者收治定 点及免费抗病毒药发放地)进行住院及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对照组 进行与AIDS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 个性化心理护理。
• [13] 许日波. 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内科,2010,5( 2) : 200- 201.
• [14] 唐元冬,郭瑞燕. 艾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2011, 30( 6) :177.
谢谢大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 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主要内容
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 2.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3.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 况的效果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
有调查资料表明,100%的 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 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对 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心理 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
• 孤独、无助心理:由于
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 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
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
• 自卑、被歧视心理:艾滋病
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 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 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 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 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 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 治疗效果。
情绪及生活质量
方法:2009年1月—2012年2月首次入住我院的艾滋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引起CD4 T淋巴细胞不断下降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长期腹泻是该类患者主要的指征性疾病和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

临床中,较多艾滋病患者出现长期腹泻,通过大便涂片、培养、肠镜活检的各种检测方法均未发现致病菌,无法用病原菌感染导致腹泻解释,临床治疗较棘手,无法根治,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①自责恐惧:艾滋病患者自从患病以来,始终处于自责以及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精神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因医疗负担而产生的负担感以及愧疚感,同时,还会十分害怕死亡。

②悲观抑郁:艾滋病患者自从得知自己患病,始终会出现沉默寡言、长期呆滞、敏感抑郁,并会讨厌和其他人进行社交活动。

既害怕患者自身因为害怕患艾滋病,而受到其他人以及家人的异样眼光,同时,还需要担心艾滋病无法治愈,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

此时患者的心理是格外脆弱的,容易受到其他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言语、表情的影响,加重心理负担,若患者这种感觉十分强烈,则会产生轻生想法。

③冲动偏激:艾滋病患者从潜意识下就会认为自身患病是其他人所造成的,在艾滋病的沉重治疗负担下以及严重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做好自我控制,容易产生怒骂、暴露等冲动性行为,若情况严重,则会产生某些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比如:殴打医务人员,甚至是贩毒、吸毒。

④消极应对: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消极怠日,昏昏沉沉的状态,既不愿意接受治疗,也不愿意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绝望,表示自己无需治疗,也没有治疗的必要。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动态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以此为根据,对患者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每次复诊时,需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尽可能的将患者遇到的生活难题以及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并且尊重患者的隐私,保持热情的态度以及和蔼的语气和患者沟通,不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歧视,并且鼓励患者接受现实,做好积极治疗,同时需要其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上的支撑。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2 0 )
到非常 内疚 , 久久不 能 自拔 , 容易产生孤独 、 抑郁 、 自卑心理 或
过分敏感 , 因而沉默寡言 , 不愿主动与家人和医务人员交流 , 不 愿告知 自己的不适 。有 的患者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 出现 自
杀 倾 向。
到陌生人 的歧视 , 宁愿在熟悉 的环境 中寻求庇护_ 1 _ 。 大部分住 院 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 在与家庭 、 社会 隔离后 , 对 自己给家人带 来 的痛苦和住 院治疗不能 劳动后给家庭 造成 的沉 重经济 负担感
9 6 . 2 5 %, 不仅明显提高 了患儿家属对 医院的满意率 , 减少 护患 纠纷发生 , 同时也提升 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 。
1 临 床 资 料
立护患信任 , 消 除患者 心理顾虑 ; 同时 , 认真 倾听患者 的倾诉 ,
设身处地地 为患者着想 , 充分理解 其处境 和想法 , 使患者得 到 理解与支持 , 从而产生一种舒畅 、 释然和满足的感觉。
出打砸公共物 品甚至攻击医护人员的不安全行 为。 3 护理对策 3 . 1 建立 良好 的护 患关系 ,了解患 者心理状况 解决 患 者心理问题 的前提是建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医务人员应经常主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征( A I D S ) , 是 由于人类 免疫 缺陷病毒( HI V) 的入侵 , 导致人体的免疫缺陷 , 从而产生的一种 病程较 长、 消耗 性、 致死 性传染病 。由于 目前艾 滋病可 防不 可 治, 患者在发病后 , 可 以说直接面对死亡 的威胁 ; 同时 由于患者 的教 育背景 、 家庭和社会环境 各异 , 在发病 和治疗过程 中表现 出来 的心理问题各不相 同。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 中, 通过对艾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分析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分析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经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临床心理特点、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特点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临床不良心理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预后。

标签: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点;心理护理特点由于艾滋病难以治愈以及其特殊性,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心理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40.23±8.6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心理特点分析①害怕、恐惧心理:患者在被查出艾滋病时,由于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只知道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一类疾病,就会产生害怕、恐惧、绝望的的心理造成精神紧张、依从性较差[1]。

②抑郁、焦虑心理:因为患者知道艾滋病是不可治愈、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并且患者的生存周期较短,被确诊时患者往往难以面对,担心以后的生活,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患者失眠、轻生,使治疗效果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③自卑无助心理:艾滋病有着特殊性,除血液输送外主要是通过性传播,常常与道德、伦理联系在一起,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而亲朋好友得知是艾滋病时就会远而避之,并受到责备、歧视,使患者感到自卑、无助,影响生活及治疗效果[2]。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对心理护理实施方法进行总结。

方法:收集我院住院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应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心理特点,对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120例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心理,构成比为37.50%(45/120),其后依次为害怕恐惧心理、孤独无助心理。

三类心理特点的构成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点多表现为焦虑抑郁、害怕恐惧、孤独无助,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临床治疗。

标签:艾滋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为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对心理护理实施方法进行总结,本研究中收集我院住院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研究数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住院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85例,女性患者为35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0~60周岁,平均年龄为(32.5±2.8)岁;患病途径方面,64例患者为血液传播,55例患者为性传播,1例患者为针刺传播。

1.2 方法应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具体指标包括:(1)焦虑抑郁心理:具体表现为患者在被确诊为艾滋病后不敢面对疾病,出现过分敏感、易怒、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受此情绪支配,还会导致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厌世轻生等临床症状;(2)害怕恐惧心理:由于患者缺乏对艾滋病的系统认识,患病后害怕生命受到威胁,担心亲人、朋友抛弃自己,导致临床出现懒散、懈怠、不配合治疗等反应;(3)孤独无助心理:由于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使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关键词】艾滋病【摘要】不同的性格、文化层次、病情和心理状况,使艾滋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其免疫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学的方法予以积极施护。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艾滋病又名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1]。

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难题的疾病,难以攻克,治愈率几乎为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复杂,一般会经历5个时期,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

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

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2]。

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

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 悲伤忧郁期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郭慧
发表时间:2018-05-02T13:05:34.6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作者:郭慧[导读]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这些心理情况,找到针对这些心理特征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将这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不良的情况,针对每个不同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护理措施
艾滋病是由人体内T细胞的破坏引起的,对导致缺陷的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致病性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由于艾滋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力,这个过程是一个慢性反应,所以疾病很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年上升,目前部分地区已成为威胁公共卫生,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重大传染病疾病。

但是这种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病时,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的将这10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0.48±5.97)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30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0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0例,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14例子,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31.03±6.24)岁;根据传播途径分为经性接触传播患者28例, 经血液传播患者11例,经性乱传播患者11例,文化程度:小学17例,初中13例子,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7例。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对比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引导并监督患者用药。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为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护理人员应该用那种亲切的语气和态度与病人沟通,耐心的倾听病人抱怨,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应保持与病人的眼神接触,使病人感觉到护理人员的关心,是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

(2)护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保护患者的隐私,开展患者的思想工作,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根据认知疾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敢于面对疾病,知情患者乐于接受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患者被告知通过自我调节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给予病人的关心和鼓励,缓解病人的内心压力;鼓励亲友与患者沟通,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

本次研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值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由患者答卷,满分100分,分值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用SPS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更具优势,P<0.05。

观察组SAS评分为35.07±6.48,SDS评分32.08±5.43,护理满意度评分90.47±6.93,对照组SAS评分41.48±8.04,SDS评分47.08±7.94,护理满意度评分80.47±4.73。

3讨论
临床医务人员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发现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患者极易产生因患病而死亡的恐惧,引起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

同时由于输血感染患者容易产生怨恨情绪,甚至逆向心理。

此外,该病会使得患者心理更加敏感,出现自卑心理,可同时降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3]。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艾滋病防治措施,该病的死亡率较高。

由于艾滋病的病因比较特殊,病人极易出现自卑心理,一般护理人员缺乏与病人的沟通,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较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十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

注意和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焦虑,孤独,自卑,甚至自闭症,痛苦,悲观,偏执怀疑和愤怒冲动的恐惧心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激动的心情。

艾滋病不仅是一个“治愈”一词,也是一个“防范”一词,而如何控制人群的心理问题,对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进行个性化咨询,进行情绪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发挥作用[5]。

另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比如在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大肆倡导使用避孕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治疗,去普及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婧,汪德清,蒋双阳,胡春梅.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分析[J/OL].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078..
[2]李丽梅.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蛇志,2017,29(01):64-65.
[3]王梅.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及临床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1+183.
[4]吴冬玲,刘小冬,熊号峰,伦文辉.人文关怀护理在HIV新发感染患者心理特征反应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9):140-142.
[5]洪音,刘雨莹,何昊,闫怡欣,程文惠.艾滋病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2):4550-45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