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合集下载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M 赫尔巴特一、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应聘前往瑞士任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一贵族的三个孩子。

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

期间他曾到瑞士裴斯泰洛奇的学校学习。

1805年在哥廷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12年他回到哥廷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障碍。

”1.伦理学在赫尔巴特看来,伦理学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教育问题做出解释和论证,与教育原理密不可分。

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五种道德观念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

2.心理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

在他看来,教育学领域中的大部分缺陷是由于缺乏心理学这一理论基础造成的。

赫尔巴特生平

赫尔巴特生平

背 景(18世纪末—19世纪的德国)
赫尔巴特生活的时代背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欧 洲革命时期。(德国 封建地主阶级vs资产阶级) 赫尔巴特正是当时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妥协、力图 维持君主制统治思想的代表。显然,他的政治立场是保 守的,其教育理论是为维持容克地主阶级的的统治服务 的。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 ,即他希望在不破坏和不根本改变德国当时社会秩序中 求得某些改革。
赫 尔 巴 特
生 平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年5 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 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 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 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 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 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 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 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而反映其教育思 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 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
生 平
母亲—费劳 赫尔巴特 家 庭 教 师 于 尔 岑 裴斯泰洛齐 耶 拿 大 学 费 希 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赫尔巴特

生 平
1.幼年体弱(1776~1788):家庭教育阶段; 2.奥尔登堡拉丁语学校(1788~1794):发表《略论一 个国家中道德 兴衰的一般原因》; 3.耶拿大学时期(1794~1797):结识费希特并发表6篇 关于哲学史的文章; 4.伯尔尼—不莱梅时期(1797~1802):在施泰戈尔加 当家庭教师,1799年在布格多夫结识裴斯泰洛齐; 5.哥廷根时期(1802~1809):取得博士学位与教授备 选资格,成为哥廷根大学私人讲师; 6.柯尼斯堡时期(1809~1833):任柯尼斯堡大学教授 ,接任康德教习; 7.1841年逝世

九个教育学之父

九个教育学之父

1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1.《普通教育学》;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2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4课程评价之父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5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其他考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6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华生——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7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普雷马克原理。

8俄国教育心理之父乌申斯基——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他的名言: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9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其他考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上)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上)

6512/2017社会需要各类职业、各种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全部培养成商业奇才、业内骨干,当然那也不可能。

因此,我认为只要通过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个层次的孩子走进社会前,都能找到自己正当的安身立命的方式,就属于成功。

每种职业都有冷暖自知的风险、艰辛和幸福。

作为老师,作为成年人没理由厚此薄彼、挑三拣四地告诉他们,成绩好如何,成绩不好又如何。

不管怎么说,只要他们生活得身心健康、善良而努力,不都一样?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中间最美好的童年生活要让他们因“学习”而不快乐?因“学习”而失掉尊严而不得不选择沉默?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的种子或幼芽,有的是木本的牡丹、芍药;有的是肉质的仙人掌、狗尾巴草;有的是草本的鸭跖草、鸢尾花;有的是乡野随遇而安的蒲公英、野茄子……有的可以植于园林,有的可以当作桌前小景,有的可以点缀家居庭院,有的就是烂漫散落田间。

但是在春天的季节里只要阳光照耀了,雨露滋润了,就会一样地开花,一样地烂漫,各司其美。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忽略他们的质体,不管是什么木本多肉还是草本野花,只要在属于他们的季节,播撒一样的阳光雨露,让他们一样快乐硬朗的萌发,灿烂出自己的葱茏!春光岂可负萌芽,哪怕是株狗尾草。

这,才算是我们教育者的大善。

赫尔巴特(1776-1841),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一、赫尔巴特的生平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等人的著作和学说,这对他以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他的统觉理论就是在莱布尼茨的微觉统觉说、康德的统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上)●赤峰市敖汉旗教师进修学校 王 丛教育家/文化 生活6612/20171797年初,他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就应聘去瑞士做了贵族冯·斯泰格尔的家庭教师,教育他的三个孩子,到1799年。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对于赫尔巴特的评价
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建立成科 学教育体系的教育学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 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且提出 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形 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模式, 至今仍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 局限: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过于 注重教师和书本的作用;没能完全摆脱宗教思想的 束缚。
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看法
• 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 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 子”。对儿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其形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不会向“反社会 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儿童管理的政治意 义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忠于普鲁士君 主的人。
赫尔巴特的训育理论
什么是训育:训育是指“有目的的进 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 德力量。 训育的四个层次:道德判断,道德热 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 训育的措施:主要有抑制、惩罚、榜 样以及奖励等
四段教学法
明了:处在感官前的表象在静止状态中对教材 的钻研 。(直观) 联合:新旧观念开始发生碰撞、融合,但是尚 未出现最后的结果。(分析) 系统:通过审思,是新旧观念系统化,获得新 的概念。(综合法) 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强化新习得的知识。(布 置作业)
联系四个阶段的的桥梁是兴趣活动。
关于教学的六种兴趣
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养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按 照道德规范行事。 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杜威、赫尔巴特,谁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杜威、赫尔巴特,谁是现代教育学之父

杜威、赫尔巴特,谁是现代教育学之⽗杜威、赫尔巴特,谁是现代教育学之⽗?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全供考⽣备考学习。

很多考⽣对“现代教育学之⽗”到底是谁总是分不清楚,今天中公资深讲师就深⼊探讨⼀下哪位教育学家是现代教育学之⽗?杜威还是赫尔巴特?在区分清楚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两位教育学家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杜威,美国早期机能主义⼼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理学家。

他最重要的理论就是提出了教育本质论:教育即⽣活、教育即⽣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中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是其理论的核⼼。

其次,他还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种社会⽣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活的⼀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个⼩型的社会,⼀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活简化到⼀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童现在的社会⽣活。

另外,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在他看来,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如果⼉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童的⾃然发展。

⼉童⽣来就有⼀种要做事和要⼯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此外,杜威还提出了新的三中⼼:⼉童中⼼、经验中⼼和活动中⼼。

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哲学家、⼼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位教育家可与之⽐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了⾮常巨⼤、⼴泛⽽⼜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主要提出了5条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第⼀,将伦理学和⼼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强调教师的权威作⽤,强调教师的中⼼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教材中⼼、课堂中⼼的特点;第三,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为规范教育学的基石,是教育学科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里,赫尔巴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观点,关注到了教育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教育目的到教育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本文中,我将从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阅读体验、读书笔记和总结四个方面,对《普通教育学》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教育观点1.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强调了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这个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为先”的观念相似,显示出了人类文明中普适的价值观。

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2.科学方法是实现教育最好效果的基础。

赫尔巴特提出了“科学教育学”的概念,并认为教育必须以科学方法为基础,实现科学管理与科学指导,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只有借助科学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的规律和本质,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同时,科学教育学还要求我们将教育研究作为一门严谨的学问,不断深化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3.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提高判断力。

在教育内容上,赫尔巴特鼓励广泛联系、比较相似或相悖的思想,并作出判断、抉择。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观点表明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阅读体验在阅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时,我感受到他严谨、系统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他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到理论层面,还关注到了实践层面的问题,这使我从中得到了很多认知上的启示。

但是,个人而言,我认为赫尔巴特的叙述风格有些繁琐,读起来比较累。

但是,他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深入、透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三、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方面,我认为读书笔记的质量依靠的是阅读量,其实就是联系、对比的能力。

赫尔巴特资料

赫尔巴特资料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外文名: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国籍:德国;出生地:奥尔登堡出生日期:1776年5月4日逝世日期: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除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另一基础就是观念心理学。

在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的探索中,在寻求科学依据构建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过程中,赫尔巴特开始并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心理学家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最持久的影响:他努力使教育从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激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 education)的主张。

赫尔巴特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他是最早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并明确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他也是最早明确强调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他还试图依据心理学的知识来揭示教育和教学的规律。

”赫尔巴特强调科学的体系化与准确性,对准确性的执着使之完成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向往的目标,把教育从初级的某种思想与实践制度发展成一门学术性学科,“他发展的心理过程理论,虽只是某一方面的智力成果,却成为整个系统教育方法论的基础。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38页PPT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38页PPT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赫尔巴特(Herbart)是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并讨论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主张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和意志。

他强调对学生个人的了解和关注,提出了教育的“五阶段教学法”:1)准备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呈现阶段,引导学生接触新知识;3)联想阶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知识;4)应用阶段,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5)悟思阶段,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

在他的教学法中,情感教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让学生善于感受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精神。

这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意味着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公民。

此外,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他主张教师要将知识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提出的“五阶段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这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简介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阻碍”伦理学赫尔巴特把他的哲学思想应用到社会实际中去,提出了自己的伦理学体系。

他重视人类的道德规范、强调培养道德观念,认为人们之所以趋善避恶,主要是由于确立了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

五种道德观念(1)“内心自由”的观念。

要求个人的意见和行为摆脱外在的干扰,服从内心理性的判断,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的意义,使意见与行为协调一致,确定人的行为方向。

(2)“完善”的观念。

当意见和行为之间发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时,则依靠“完善”的观念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理智能力加以协调,使行为完善起来。

(3)“善意”的观念。

当“完善”的观念还不能解决意见与行为的矛盾,两者仍然无法协调时,就要用“善意”的观念,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去解决。

这就是要求个人的意志与他人意志协调,能为别人谋利益,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而不与任何人发生“恶意的冲突”,从而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

(4)“正义”的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这就要求用“正义”的观念予以调节,即要求安分守己,互不侵犯,遵守法律,从而巩固社会秩序。

(5)“报偿”的观念。

假如上述各种观念仍然不能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他还发生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错误行为时,则用“报偿”的观念对损害社会生活的恶行,给以应受的惩罚,对好的行为予以褒赏,做到赏罚分明。

“现代教育学之父”与“教育学之父”完全不同哦!

“现代教育学之父”与“教育学之父”完全不同哦!

“现代教育学之父”与“教育学之父”完全不同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3 大学科专业基础知识面试技巧不管是教师招聘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考试都会考到“教育学之父”,很多考生分不清谁是“现代教育学之父”、谁是“教育学之父”,也有考生把两者混为一谈。

下面中公讲师为您详细介绍“现代教育学之父”与“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 19 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一、地位科学教育学之父,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使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传统教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模式称为“传统教育”或“旧教育”由,此,以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就被称为“传统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之父,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中,赫尔巴特是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似的人物,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二、考点(一)1806 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二 )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

(三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传统教育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四 )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五 ) 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也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的规律。

(六 )教育目的理论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谁赫尔巴特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赫尔巴特的生平简介1776年,赫尔巴特出生在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在耶拿师从费希特学习哲学,1805年在格丁根开始讲授哲学,1809年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1833年他回到格丁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公认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除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另一基础就是其观念心理学。

在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的探索中,在寻求科学依据构建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过程中,赫尔巴特开始并完成了他的教育心理学化。

“作为心理学家的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留下了最持久的影响:他努力使教育从形而上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激起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承袭了自然主义教育传统,强调观察和实验,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工作的结合,首次提出“欲使教育心理学化(psychologizeeducation)的主张。

这一主张实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性与自由传统在教育中的进一步实践,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环节。

在教育心理学化的进程中,赫尔巴特的贡献具有分水岭的作用,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之后一百多年教育学繁荣的源头。

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

一、引言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他在19世纪初提出了实践性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赫尔巴特的实践性教育理论的内涵、特点、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的内涵1. 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实践来达到。

实践性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 教育内容实践性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教育: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2)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3)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3. 教育方法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方法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2)情境教学: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的特点1. 实践性实践性是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的核心特点。

该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2. 主体性主体性是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该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综合性赫尔巴特实践性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内容应该涵盖知识、道德、实践、审美等方面,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赫尔巴特的训育教育

赫尔巴特的训育教育
• 这三种精神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忍耐精 神是顺从的,它的原则是消极的;求索精 神是坚决而稳定的,勤勉精神是一种新的 起点,求获原则是积极的。勤勉的原则要 求把心灵的眼睛不断地从一种事物移到另 一种事物上。
• 我们应该期待一个具有清醒头脑和有教养 的青年人通过推迟了的选择把他对忍耐、 求索与勤勉的各种倾向正确结合起来。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主要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 和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先后写出了多部 著作,其中最重要著作当属《普通教育学》。
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 且侧重于把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 育学讲授纲要》问世。
训育的艺术
• 通过一种活动很快的把一切重 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好像一 切都没有发生似的,这就是训 育的艺术。
第二节 “按特殊意图进行训育”
训育的作用:通过训育形成性格
首先重新提了可以决定的部分和可被 决定的部分。
可以决定的部分:公正、善良、内心自由的观 念
可被决定的部分:人们愿意忍受、具备与推行 的天然欲望和意愿
• 偶然的训育与连续ຫໍສະໝຸດ 训育通过保持童心, 通过赞许与责备,通过提醒与警告以及通 过道德自制力的可信赖度的提高对整个培 养工作作出贡献。
训育的真正任务是:
• 在教育的全部进程中观察与纠正上述训育 与道德训练之间的关系。
• 培养性格的双重意义 • 为教育开辟道路
谢 谢
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育赫
学尔
成巴 为特 一《 门普 真通 正教 意育 义学 上》 的的 学出 科版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

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被称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进步教育的代表”“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

这两位伟人,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但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二者的教育思想除了区别,还有不少共通之处。

差异: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们未来生活的准备;杜威提出了无目的教育理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在杜威看来,教育的外在目的是被强加的,儿童的本能和需求不能得到充分考虑;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

“教育过程没有超越自身的目的;它是自己的目的。

”“教育就是增长;除了教育本身,没有其他目的”。

这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二、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旧三中心理论”,即教师、教材和课堂。

他强调,教师是中心,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理论”,即儿童、活动和经验。

他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

整个教育过程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注重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杜威在其经验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

杜威一直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事先编写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把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起点。

他强调直接经验的组织、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教学,杜威高度赞扬这种在实践中学习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自然发展特点、儿童接受能力和个体差异,以及教学中的儿童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

杜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他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不同。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

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反映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管理、教学和德育。

在管理部分,他提出了纪律问题。

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

他提出了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

他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的一切心理过程--情绪、意志、思维、想象等,都不过是观念的变形。

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

根据这个理论,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他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赫尔巴特曾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等人的影响,他把莱布尼茨的统觉观念应用到他的教育学上来,认为统觉作用就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

教育学知识点之赫尔巴特

教育学知识点之赫尔巴特

教育学知识点之赫尔巴特一、人物生平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西部的一个司法官家庭,祖父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名极具进取精神的女性。

由于赫尔巴特是家中独子,家中对他的期望很高,对他的教育极其重视。

由于赫尔巴特幼年时身体非常虚弱,因此他不喜欢户外活动,喜欢读书和思考,这也为他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最初,母亲为他聘请了一位颇具教育才能的家庭教师,让他在家中接受初等教育。

12岁时,赫尔巴特进入当地一所学校接受系统的古典教育。

18岁时,他进入德国当时最著名的耶拿大学学习,并毅然选择了挑战性强的哲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在瑞士的一个贵族家庭做了3年的家庭教师,在负责3个孩子教育的过程中,他仔细地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采取了一些改进教学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将此写成了多份书面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教育学必须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从瑞士回到德国后,赫尔巴特到哥丁根大学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后到哥廷根大学等大学任教,专门研究和讲授哲学、教育学,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撰写了《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等著作。

后去哥尼斯堡接任该校康德哲学教席,在那里他创办了实验学校。

后来又回到格丁根担任哲学教授直到去世。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公认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以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特有的兴趣与禀赋,在其系统的实践哲学与观念心理学基础上,以伦理学阐述目的、心理学论证方法、实验学校为实践基础,建立起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严密系统的经验教育学体系,成为科学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二、人物贡献(一)头衔: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物、现代教育学之父(二)教育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三)教育思想:1.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教育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赫尔巴特07电科易成承072002110089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有“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的称谓。

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这些著作的内容集中反映了赫尔巴特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多方面兴趣等观点。

在这些著作中,赫尔巴特首次提出了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他为了进一步揭示观念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提出了“意识阈”(conscious threshold)和“统觉团”(appercertiue mass)的概念。

他以为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

而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

这个观念的整体叫做“统觉团”。

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从而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

他提出了多方面兴趣学说,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与此相联系,他设计了一套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

他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认为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从而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此外,他还就德育、学校管理、各年龄阶段的教育、课程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

古代社会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奇等人,都曾提出过自己的教育体系。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读赫尔巴特《教育学讲授纲要》一书有感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读赫尔巴特《教育学讲授纲要》一书有感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归功于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

他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在建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品质,开创了教育学科学化的征程。

一、教育学的基础为此,赫尔巴特指出,一门科学的教育学应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伦理学明确,教育的全部目的和终极目标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

以下五种道德观念构成了道德的核心要素,它们分别是: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认为智育是培养道德的基础,因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于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应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为基础。

所以,要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统一在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二、教育过程为了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学过程必须有更为具体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目的可以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概括。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就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持久的或者不断更新、不断变化、不断增强的欲望。

这种有意识的情感、欲望或者说动机,都能在观念中找到源头。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呵护这“多方面的兴趣”呢?赫尔巴特提出,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念有哪些,明确教学的起点以及教学的节奏。

其次,教学设计要设法引发学生的注意,只有那些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学习的意愿才会积极而强烈。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习惯于通过大声朗读来学习,有些通过抄写来学习,有些则通过绘画来学习。

第四,教学必须多样化,要因材施教,以此来改善青少年智力方面的差异。

三、教育思想有人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概括为一个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二个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非常简洁好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对心理学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并且侧重于把 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35年《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
普通教育学
上标赫 的志尔 学着巴 科教特 育《 学普 成通 为教 一育 门学 真》 正的 意出 义版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我觉得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诠释赫尔巴 特的教育思想。
作者简介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1841)是近代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 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并在 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1837年, 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问世。1841年因中风逝 于德国哥廷根。 被世人公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看法
• 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处处驱使他的不 驯服的烈性”,还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 子”。对儿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其形 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不会向“反社会 的方向”发展,加强对儿童管理的政治意 义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忠于普鲁士君 主的人。
什么是训育?
• 训育是指“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 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 训育的四个层次: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 定和道德自制 • 训育的措施主要有抑制、惩罚、榜样以及奖励等
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18世纪末~19世纪的德国
• 1806年以前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815 年~1867年1月18日称为“德意志联邦”,1867年~1918 年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内忧外患 • 邦国林立,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 拿破仑1806年占领德国后,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 1866年,普鲁士击败奥地利,成为德国境内唯一可以结束 德国混乱局面的邦国。 • 1867年普鲁士击败法国,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 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 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 全民教育,国家支持教育(柏林洪堡大学)
教学形式的四阶段
• 明了:处在感官前的表象在静止状态中对教材的 钻研 。(直观) • 联合:新旧观念开始发生碰撞、融合,但是尚未 出现最后的结果。(分析) • 系统:通过审思,是新旧观念系统化,获得新的 概念。(综合法) • 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强化新习得的知识。(布置 作业) 联系四个阶段的的桥梁是兴趣活动。
• 某些所谓的“专家”,尤其是前苏联和中国的某 些专家,比如常道直,他在《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的再评价》中说“可以把赫尔巴特当作反动教育 思想家的典型来处理”、“赫尔巴特的哲学、伦 理学、心理学的体系,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早 经被认为是过了时的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 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所依据的伦理学和心 理学全部是形而上学的、唯心的 ”。 • 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历史贡献是主要 的,他本人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世界观问题 是次要的 。政治立场不能成为或者说不能完全成 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标准。 • 赫尔巴特是继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的又一分水岭 似的人物,正是他使得教育脱离哲学的附庸,使 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的哲学观点
•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赫尔巴特的影响是最深的,但是他并不 希望停留在康德追随者这一层次,所以后来赫尔巴特独辟 蹊径,站到了批判康德的战线上。 • 赫尔巴特同意康德“自在之物”(认识之外的,但又绝对
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 )的说法,认为物质是实在的。但 是他不同意康德“主题天生就具有感觉形式,没有这种形 式就没有任何感性直观”的观点。 • 赫尔巴特是实在论者,认为人能通过经验解释现象,而现 象蕴含着实在,现象在同样程度上暗示着存在本身。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伯尔尼从事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哥廷根时期(1802~1809年)
这一时期,赫尔巴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先后写出了多部著作,其中 最重要著作当属《普通教育学》。
第三阶段:科尼斯堡时期(1809~1833年)
学生的六种兴趣
• 赫尔巴特认为的六种与学科是相联系着的兴趣 • 1.经验的兴趣:知识之源,诱发儿童的经验兴趣是学校的 教育的起点。(自然、物理、地理等) • 2.思辨的兴趣:人由于“深思”而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从而获得知识 。(数学、逻辑、文法) • 3.审美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儿童的“心灵”就会向往 “美”的事物 。(绘画、音乐、文学) • 4.同情的兴趣:同情的兴趣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 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仁爱”和“善”的精神 。 (语言) • 5.社会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就是人们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心。 (政治、法律) • 6.宗教的兴趣 :主张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使他们信仰 上帝 。(神学)
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养成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内心自由:有了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按 照道德规范行事。 2.完善: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3.仁慈:绝对的善,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 4.正义: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且按照人们 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问题。 5.公平:当人“故意作祟”时应予以应有的惩罚。
“1”——赫尔巴特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2”——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双重理论基础。(在伦理学基础 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3”——管理,教学和训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三种手段。 “4”——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是教学形式的四个阶段。 “5”——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6”——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和宗教六种兴趣。
赫尔巴特的童年
• 他有着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祖父是医生,父亲 先是律师,后来升为枢密院顾问官,母亲是一位 美丽聪慧而且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妇人。赫尔巴 特是独生子,家庭温暖,使他感到无比幸福;但 不幸有一天他不慎跌进沸水桶中,遭到灼伤,使 得一辈子身材瘦小,无法健壮的生活。赫尔巴特 的求学和事业成就受他母亲的影响最深。在他从 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督促他 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起研究 希腊文。从小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广 泛接受了各种新的思想。
该怎样评价赫尔巴特呢?
• 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建立成 科学教育体系的教育学家。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 研究对象,指出了它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而 且提出了科学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教育 形式的四阶段理论,建立了一种明确规范的教学 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 • 局限: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过 于注重教师和书本的作用;没能完全摆脱宗教思 想的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