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1.价值性教育目的-功用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审美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情趣、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

康德:你的行动,要把你本己中的人和其他本己中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做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手段。

功用性: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

如,提升交际能力、工作能力、技巧。

创业教育、职业培训等等

2.终极性目的和发展性目的

终极性:指向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例如:培养“身心既善且美的人”。“完人”

发展性教育目的: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要实现的各种结果。

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被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遵循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含在教育思想、理论中的教育目的。

如,孟子:教育,求其放心而已。

荀子:教育,化性起伪

有时,也可以指直接主导人接受教育或选择教育的目的。

如升学、就业、维持社会地位(或改良社会地位)。

4.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

内在目的:教育过程要实现的直接目的。内含对学生情意品行、知识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发展变化预期的结果。

外在目的: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在人的培养上所预期达到的总的目标和结果,是一个国家对所属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普遍的原则要求。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确立依据

1社会发展

例如,重点校政策-精英主义

非重点校政策-公平、正义、平民教育、大众教育

2.人的身心特点及内在需要

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

“受教育的内在需要”。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存在。

(一)个人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应该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需要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干扰,因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一定有利于社会,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则不一定有利于个人。

主要代表人物:古希腊智者派、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思想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艾伦·凯等人。

1.古希腊:高尚的精神寓于健美的体魄

瓦托夫斯基:“古希腊人几乎在一切方面都追求和谐,都寻求以某种有序的、统一的与和谐的方式把各种要素联系起来,寻求各要素的平衡、对称和正确结合”。

拓展性思考:

两种性质的“乌托邦”。

何谓和谐的国家:构成国家的各个阶层能够“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何谓和谐的人:人的灵魂中的理智、激情和欲望三个组成部分,能够做到激情辅佐理智统治欲望,人就是正义的人。

(二)社会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需要,在于使教育者社会化。社会是目的,个人不过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教育过程就是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具有社会所需要的个人品质的“社会新人”的过程。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孔德(法国)、涂尔干(法国)、纳托普(德国)、凯兴斯泰纳(德国)等。纳托普:在教育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涂尔干: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目的。

凯兴斯泰纳: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造就公民。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3、1978年,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大会议通过的宪

法中表述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

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

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4、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6、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7、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观察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9、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的教育目的,透露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目的观?为什么?

(二)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表现

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和过度的应试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是以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而只关注少数学生的发展;

(2)是过于注重学生个别方面(尤其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