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PPT《贾生》李商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歌详解(独辟蹊径,欲抑先扬,正面着笔,侧面烘托)
承 转 交 错
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 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 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 处。
典 型 细 节
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 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 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 ——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 两字。
咏 叹 之 笔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 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 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 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 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可谓似轻而实重。“
冷 隽 嘲 讽
反 跌 手 法
整首诗用唱叹有致的笔调发抒警策透辟的 议论,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 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
而其新警含蕴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 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新 警 含 蕴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 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 (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 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 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 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 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 为“三十六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歌详解
《贾生》
李商隐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 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 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 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 所作。
《贾生》PPT课件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一约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原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诗人。其 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 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 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 合称“温李”。代表作有《夜雨 寄北》《登乐游原》《无题》 《锦瑟》等。
检查预习
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 深沉,极具抑扬吞吐之妙。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 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 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也是在 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贾生
李商隐
序言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 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 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 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 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 伤。
"Jia Sheng" is an epic poem written by the poet Li Shangyin in the Tang Dynasty that borrows the past and satirizes the present. The focus is not on personal gains and losses, but on pointing out that feudal rulers cannot really value talents to make them play a role in politics. The poem selects the plot of Emperor Wen’s propaganda room summoned Jia Yi and talked about it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It is written that Emperor Wen could not know the sages and appoint the sages; “Don’t ask the common people to ask the ghosts and gods” exposes the late Tang emperor taking medicine and seeking immortality, which is ridiculous in political affairs and disregarding the mediocr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s livelihood. . This poem is full of irony, profound and powerful. In sympathy for Jia Yi's unrecognized talent, the author himself is politically excluded, and his ambitions are difficult to gain.
贾生 课件
炼字 “虚”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 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 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 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 “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 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 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 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1.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笔, 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 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 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 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 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 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 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 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 效果。
• 作者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 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 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 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 “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 有余地。这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 诗的情绪一下子全都打落,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中。果然,最 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 染都是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 到这里,怎能不对平庸的帝王发出讽刺的一笑, 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
• 从以上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李商隐与 王安石的同题诗《贾生》,虽然都是 咏贾谊,但各自的着眼点不同,笔法 相异,主要在于两位诗人的思想有别, 他们根据各自的思想对同一人物发表 独特的见解,前者欲抑先扬,以古讽 今,笔锋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贬分明, 对比强烈。
• 宣室求贤访逐臣, • 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ppt课件
商如女杜是 甫把的一《切蜀看相作》金颔钱联交“映换阶的碧人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124页古诗 词训练部分。
2、拓展阅读咏史诗歌,尝试 背诵。
李白的《越中览古》 杜甫的《蜀相》
刘禹锡的《石头城》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烟这笼样寒 不水用月直笼抒沙己,见夜而泊写秦作淮用近意酒自家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前1、三这句首渲诗染歌勾从践体灭裁吴上归,国是的一繁首华—,—后,一从句内直容转上写,越是亡一后首的荒诗凉。
这首诗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 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 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 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
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诗歌研读—宣室求贤访逐臣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 相同点:不问民生疾苦,不任贤才 “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
贾生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 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 位列第4。仕途坎坷,困顿凄凉, 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 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 十六岁。
这方样法不 1:用观直诗抒人己,见读而其写伤作己用之意情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谢 这玄首宗诗 和表杨达贵了妃诗曾人在怎那样里的寻思欢想作感乐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贾生14-部编版
贾生
诗பைடு நூலகம்大赛
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
2.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
3.何当共剪两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谿( xī )生,怀 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唐 代诗人。
例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泊秦淮》(杜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大家课后找一找这几 首诗歌,结合本课所讲 的知识,读一读、品一 品。
研读,品诗情之妙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赏读:深探其蕴,品结构之巧 “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夜半前席”
“问鬼神” ! ! !
赏读:深探其蕴,品结构之巧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 正面着笔 推重叹服 ——————“重贤”升级 “夜半前席” ——————盘马弯弓,引而不发 “问鬼神” ——————两相对照,辛辣讽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 (nóng)丽,尤其是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 恻(fěi cè),广为传诵。
诵读:初品其味,品内容之美
读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诵读:共同讨论,疏通文意
贾生 李商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诗பைடு நூலகம்大赛
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
2.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
3.何当共剪两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谿( xī )生,怀 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唐 代诗人。
例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泊秦淮》(杜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大家课后找一找这几 首诗歌,结合本课所讲 的知识,读一读、品一 品。
研读,品诗情之妙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赏读:深探其蕴,品结构之巧 “不问苍生问鬼神”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夜半前席”
“问鬼神” ! ! !
赏读:深探其蕴,品结构之巧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 正面着笔 推重叹服 ——————“重贤”升级 “夜半前席” ——————盘马弯弓,引而不发 “问鬼神” ——————两相对照,辛辣讽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 (nóng)丽,尤其是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 恻(fěi cè),广为传诵。
诵读:初品其味,品内容之美
读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诵读:共同讨论,疏通文意
贾生 李商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生》课件
李 商 隐Biblioteka 叁 创作 背景
印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 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 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 州任郡守时所作。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 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 时期所作。
肆 作
品 鉴
赏
印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壹 作
品 原
文
印
《贾生》
不可贾宣 问怜生室 苍夜才求 生半调贤 问虚更访 鬼前无逐 神席伦臣 。,。,
唐代:李商隐 印
贰 作
者 简
介
印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 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 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 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 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 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 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 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 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 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感谢您的观看
《贾生》
不可贾宣 问怜生室 苍夜才求 生半调贤 问虚更访 鬼前无逐 神席伦臣 。,。,
唐代:李商隐 印
作
品
鉴
赏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
——
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
专题23《贾生》课件(共27张ppt)
诗歌鉴赏
总结: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 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 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思考探究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谈谈你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 前两句诗,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
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 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 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 能超群不凡。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 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 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 一段发人深省的议论 。
读准字音
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把握节奏 听音频,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
”之举,批评晚唐统治者不思进取,
寻欢作乐隔。江犹唱后庭花
2、《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诗句是:
“
,
。”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课堂练习
理解型默写
3、 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
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的句子是“
,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专题23 贾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春蚕到死丝方尽却,话巴山夜雨时 。
此情可待成追忆,
。
夕阳无限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
相见时难别亦难只,是当时已惘然
。
这些都是李商隐只是的近诗黄,昏今天我们将学习
《贾生》完美版PPT课件
北宋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 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七律·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艺术特色方面,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通过讽刺文 帝来讽刺当今圣上的昏庸。此诗立意精警,咏史、 议论、抒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史记。屈原贾生列 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 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美贾谊,讽刺文帝,作成一首 咏史之作。诗人又寓意其中,慨叹时政,借古讽今, “在咏史的基调上又添上政治议论色彩”。同时诗 人自己又是羁旅他乡,怀才不遇,以贾生自况,感 伤自己,添加了一定得抒情成份。
欲抑先 扬
李商隐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 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 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 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 谊的才能超群不凡。“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 上启下。汉文帝与贾谊谈话,一直到夜半时分,似 乎更见出汉文帝的爱惜贤才,也从侧面烘托了“贾 生才调更无伦”。接下来笔锋一转,引出下句:“ 不问苍生问鬼神。”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 、“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 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 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 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贾生》课件
⑵全诗采用怎样的写法,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采用托古讽今(借古讽今)或先扬 后抑的写法,借贾谊的遭遇,揭示 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 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 不遇的感慨。
⑶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贾生》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由四句构成, 其中二、四两句必须押韵。 B.第二句点明“贾生”就是汉文帝所访的“逐臣 ”,井赞叹其才华无人能比。 C.第三句中“夜半”突出了时间之晚,“前席” 表现了汉文帝倾听时的专注。 D.这首诗写汉代事,实际是借古讽今,其思想 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课下搜集“借古讽今 ”的其它诗篇。
再见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文学家_纪__昀__编写的笔___记__体 小说《_阅___微__草__堂__笔__记___》,它和《聊斋志异》一样都属于 志___怪__小说。 ⑵《泊秦淮》的作者是_唐___代文学家_杜__牧__,字_牧__之__,号 _樊__川__。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合称为“小___李__杜__” 。著有《樊_川__文__集_____》。 ⑶《贾生》的作者是_晚__唐___代著名诗人李__商__隐__,字_义__山__,号 _玉__谿__生_。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___牧__合称 “小李杜”,与_温__庭__筠___合称为“温李”。李商隐的诗歌, 题材丰富,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的是一类 描__写__爱___情__生__活__的___无__题___诗。有《_李__义__山___诗__集____》。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
《贾 生》
李商隐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西汉文学家贾 谊博览群书,少年得志,备受汉文帝恩宠,升任太中 大夫,招来的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 贵的诽谤。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个时候,贾谊年 方23岁。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借他 人之酒杯,抒自己之块垒。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 终于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 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描述了这 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 现在我们就从李商隐的《贾生》里来寻找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贾生》优质教学课件
精读课文
诗句品析
不问苍生问鬼神。
精读课文
诗文探究
“可怜”一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可叹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 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 讽了为人君者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精读课文
新知导入
贾
生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 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 生,又号樊南生。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 很高,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被广为传诵。 有《李义山诗集》。
返回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贾生, 即贾谊(前200—前168) ,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 家。贾谊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 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询问的却是鬼神之事。李商 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 与藩镇跋扈的现状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 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汉 文帝虽能求贤却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 统治者也像文帝一般,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精读课文 返回
朗读指导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精读课文
诗文探究
汉代未央宫 前殿的正室。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 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咨询,征求 意见。
《贾生》精选优秀课件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在大部 分诗人 的眼中 ,秋天 代表着 凄凉与 萧条, 但你可 知道秋 天也有 她风情 万种的 迷人面 貌?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 从树上 落下来 。一群 大雁往 南飞, 一会儿 排成个 人字, 一会儿 排成个 一字… …”— —还记 得小学 的这篇 课文吗 ?是否 唤醒了 你童年 的美好 回忆呢 ?少年 不知愁 滋味, 没有悲 春伤秋 的做作 姿态, 春天万 紫千红 ,秋天 同样美 得像一 个金色 的童话 ——
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 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 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 “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 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 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 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 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 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 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
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 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
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田园言怀 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注释
①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②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③才调:才气。
汉文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 放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 样无与伦比。可叹的是,空有了文帝挪前席 位与臣子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 的不是天下民生大事,而是那些虚妄的鬼神 之事。
语文七年级《贾生》课件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汉代未央宫前 殿的正室。
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 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
咨询,征求意见。
贾生才调更无伦。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
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 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 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 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 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不问苍生问鬼神”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 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 了“问鬼神”的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
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 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贾 生
R·七年级语文下册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 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 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祖辈 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相关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 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
主旨探究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 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
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生》课件
——
夜苍
半生
虚 前
席 ,
问 鬼 神 。
李 商 隐
贾生
知识导入
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政的诗歌。
托古讽时诗 系咏史怀古诗的一类。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 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贾 宣室求贤访逐臣, 生
贾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因为擅长写文章被郡 人所称道。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排挤, 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所以后世也称他为贾长沙、贾 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 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年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了同情,为二人写了 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 贾”。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扬
贾 生
抑
宣室求贤 贾生才调
诗文探究 可惜。
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 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 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 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
徒然。
指百姓。
译文:谈至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 动靠近贾谊,可惜他不关心百姓的状况 只关心鬼神之事。
“虚“为”徒然“的意思,令人对文帝的访贤姿态产生怀疑,可谓举重若轻。 “可怜”一次耐人寻味,使汉文帝虚心倾听的行为充满讽刺意味。
法
①借古讽今、先扬后抑②表达了诗人
上
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赏
也嘲讽了封建统治着求贤的虚伪,③
析
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 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
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 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 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 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 《鵩鸟赋》最为著名。
“不问苍生问鬼神”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 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 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
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
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 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
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
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
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 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 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 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 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主旨探究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 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
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
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 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 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 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 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贾 生
R·七年级语文下册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 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 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祖辈 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
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
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
无人能比。
徒然
可怜夜半虚前席,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 席,靠近神。
指百姓。
大意: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 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
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
提国事民生。
品诗句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 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 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 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汉代未央宫前 殿的正室。
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 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
咨询,征求意见。
贾生才调更无伦。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
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 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 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 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徒然之谓。虽
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
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
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可谓举重而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