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课件.ppt
合集下载
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讲课PPT课件
肠道病毒所致各系 统感染讲课PPT课
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内容 03 肠道病毒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 05 肠道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02 肠道病毒概述 04 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06 肠道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肠道病毒概述
肠道病毒的分类和特点
肠道病毒分类: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68型等 肠道病毒特点: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肠道病毒变异:存在多种变异株,可引起不同症状 肠道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病例介绍:患者年龄、性别、 症状、病程等
诊断过程:实验室检查、影像 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经验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预防措施等
未来研究方向 和展望
肠道病毒研究的难点和挑战
病毒变异:肠 道病毒容易发 生变异,导致 疫苗和药物研
发困难
传播途径:肠 道病毒的传播 途径多样,难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发 热、腹泻、呕
吐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粪便 常规、病毒检
测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
诊断标准:符 合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 果,并排除其
他病因
治疗方法:抗 病毒药物、支 持治疗、对症
治疗等
预后:多数患 者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可来自 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胸腺肽等 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用于预防和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等,用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恢复
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汇报人员内容 03 肠道病毒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 05 肠道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02 肠道病毒概述 04 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06 肠道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肠道病毒概述
肠道病毒的分类和特点
肠道病毒分类: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68型等 肠道病毒特点: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肠道病毒变异:存在多种变异株,可引起不同症状 肠道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病例介绍:患者年龄、性别、 症状、病程等
诊断过程:实验室检查、影像 学检查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经验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预防措施等
未来研究方向 和展望
肠道病毒研究的难点和挑战
病毒变异:肠 道病毒容易发 生变异,导致 疫苗和药物研
发困难
传播途径:肠 道病毒的传播 途径多样,难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发 热、腹泻、呕
吐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粪便 常规、病毒检
测等
影像学检查: X线、CT等
诊断标准:符 合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 果,并排除其
他病因
治疗方法:抗 病毒药物、支 持治疗、对症
治疗等
预后:多数患 者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可来自 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胸腺肽等 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用于预防和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等,用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恢复
肠道病毒感染疾病演示课件
实验室诊断技术
报告介绍了肠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 法,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抗体检测 等,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疫苗研发和应用不足
目前针对某些肠道病毒的疫苗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且疫苗接种 覆盖率不足,导致病毒传播难以有效控制。
实验室诊断技术局限性
现有实验室诊断技术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等问题,影响病毒检 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机体 抗病毒能力,可选用免疫调节剂
如干扰素等。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介绍
湿热证治
对于湿热型肠道病毒感染,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可选用黄芩、黄连等中药组方治疗。
寒湿证治
对于寒湿型肠道病毒感染,治以温中散寒、祛湿 为主,可选用干姜、附子等中药组方治疗。
脾虚证治
对于脾虚型肠道病毒感染,治以健脾益气为主, 可选用党参、白术等中药组方治疗。
03
预防措施与疫苗接种策 略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01
02
03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 清洗双手,特别是在接触 食物、上厕所后。
避免接触感染源
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 等个人物品,减少病毒传 播机会。
咳嗽和打喷嚏礼仪
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避免直接用手。
饮食安全注意事项
饮用安全水源
确保饮用的水经过安全处 理,避免生水。
肠道病毒分类
根据病毒特性和感染范围,肠道 病毒可分为多个类型,如轮状病 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等 途径感染。
危险因素
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等 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此外, 不良卫生习惯、饮食不洁等也是发病 的危险因素。
肠道病毒医学PPT
核酸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 PCR、基因测序等,直接 检测病毒核酸。
抗原检测
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病毒 抗原,快速简便,但可能 出现假阳性。
诊断与检测的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
实验室安全
准确性与可靠性
采集新鲜、无污染的标 本,避免交叉感染。
遵循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防止病毒扩散和感染。
选择可靠的诊断方法和 检测技术,确保诊断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治疗与预防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治疗和预防 并发症。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不要自行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监测病情
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04 肠道病毒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关系
CHAPTER
与免疫学的关系
免疫应答
疾病控制
了解肠道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 有效的防控策略,减少病毒传播和疾病发生。
3
公共卫生教育
针对肠道病毒的传播和预防进行公共卫生教育, 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5 肠道病毒的未来研究方向
CHAPTER
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针对肠道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 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寻找更有 效、更安全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肠道 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谢谢
THANKS
设计抗病毒药物。
药物筛选
02
利用肠道病毒进行药物筛选,可发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
化合物或天然产物。
药物作用机制
03
研究肠道病毒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
制,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肠道病毒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疫苗研发进展
加快新型疫苗的研发进程,包括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 等,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 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来辅助诊断肠道病 毒感染。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采集患者样本,如咽拭子、粪便等,在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以确定肠道病毒的存在。
抗原检测
通过采集患者样本,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检测样本中是否存 在肠道病毒的抗原,以快速诊断肠道病毒感染。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肠道病毒的跨种传播与新型病毒的发现
跨种传播机制
深入研究肠道病毒如何跨越物种 障碍,感染其他动物或人类,揭 示病毒变异和进化的规律。
新型病毒发现
加强病毒监测和检测技术,及时 发现和鉴定新型肠道病毒,评估 其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
肠道病毒与其他疾病的关联及潜在治疗策略
疾病关联研究
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症状。
用药时机
02
在感染初期,病毒复制活跃时开始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病
情发展。
注意事项
03
抗病毒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
测不良反应。
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
补液治疗
对于严重腹泻、呕吐导致的脱水症状,应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
缓解症状
对于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可采取适当的解热镇痛措施,如使 用对乙酰氨基酚等。
肠道病毒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肠道病毒概述 • 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肠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肠道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肠道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
加快新型疫苗的研发进程,包括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 等,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 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来辅助诊断肠道病 毒感染。
实验室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采集患者样本,如咽拭子、粪便等,在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以确定肠道病毒的存在。
抗原检测
通过采集患者样本,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检测样本中是否存 在肠道病毒的抗原,以快速诊断肠道病毒感染。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肠道病毒的跨种传播与新型病毒的发现
跨种传播机制
深入研究肠道病毒如何跨越物种 障碍,感染其他动物或人类,揭 示病毒变异和进化的规律。
新型病毒发现
加强病毒监测和检测技术,及时 发现和鉴定新型肠道病毒,评估 其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
肠道病毒与其他疾病的关联及潜在治疗策略
疾病关联研究
抑制病毒复制,缓解症状。
用药时机
02
在感染初期,病毒复制活跃时开始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病
情发展。
注意事项
03
抗病毒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
测不良反应。
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
补液治疗
对于严重腹泻、呕吐导致的脱水症状,应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
缓解症状
对于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可采取适当的解热镇痛措施,如使 用对乙酰氨基酚等。
肠道病毒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肠道病毒概述 • 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肠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肠道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肠道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
肠道病毒-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病毒治疗药物研发
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肠道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未来的研 究将进一步了解肠道病毒的复制过程和关键作用点,为抗病 毒药物的开发提供更多靶点。
抗病毒药物筛选与评价
针对肠道病毒的药物筛选和评价是药物开发的重要环节。未 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建立高效的药物筛选和评价体系,加快抗 病毒药物的研发进程。
病毒基因组研究
病毒基因组稳定性研究
肠道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但具有高度变异和重组的能力。未来的研 究将进一步了解肠道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变异机制,以预测新出现的病毒株 和流行趋势。
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
肠道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涉及多种病毒蛋白和细胞因 子。深入研究肠道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机 制,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开发提供靶点。
分类
肠道病毒包括A、B、C、D、E、F、G七个血清型,其中A型 、B型和C型最为常见。
病毒结构与特性
结构
肠道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外层由蛋白质衣壳包围,内部含有RNA 。
特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肠道病毒具有宿主范围广、感染率高、致病性强等特点,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和无症状感染。
病毒的发现与命名
发现
1948年,科学家在研究小儿麻痹症患者大便中的病毒时,发现了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的大小通常在20-30 nm之间,形态为正二十面体,结构简单,没 有细胞结构。相比之下,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大小在80-120 nm之间,形态各异,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基因组和复制策略
肠道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RNA,复制策略简单,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其 他病毒如DNA病毒和反转录病毒等,具有更复杂的基因组和复制策略。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03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肠道黏膜损伤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通过吸附和侵入肠道上 皮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 道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细菌和毒 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
细胞病变效应
肠道感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 可引起细胞病变效应,导致细胞死亡 和组织损伤。
肠道感染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
免疫抑制
肠道感染病毒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炎症反应
肠道感染病毒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外并发 症的发生。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的协同作用
细菌协同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可与肠道内的细菌共同作用,导致更严重的肠道感染和全身性感 染。
混合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等的混合感染,可相互促进,加重 病情。
04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临床诊断方法
80%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腹痛、发 热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和持续时间。
100%
体征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是否 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
80%
粪便检查
通过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 显微镜检查和培养,以确定是否 存在肠道感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 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 肠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肠道感染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肠道感染病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肠道感染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肠道病毒ppt课件
5
致病机制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6 亡
➢生物学特性
1.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 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肠道病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 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 手足口病等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 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18
一、肠道病毒70型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病毒。
不具有肠道嗜性,存在于眼结膜,由接触传播。 最适增殖温度低,为33℃,与其优先感染眼结 膜有关。 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19
二、肠道病毒71型
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重要病因,有时导致死亡。在某些地方特 别是在日本和瑞典,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 流行。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分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分A、B两组
A组:包括A1~A22、A24型 B组:包括B1~B6型 埃可病毒(ECHOV): 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
13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制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6 亡
➢生物学特性
1.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 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肠道病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 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 手足口病等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 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18
一、肠道病毒70型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病毒。
不具有肠道嗜性,存在于眼结膜,由接触传播。 最适增殖温度低,为33℃,与其优先感染眼结 膜有关。 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19
二、肠道病毒71型
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重要病因,有时导致死亡。在某些地方特 别是在日本和瑞典,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 流行。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分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分A、B两组
A组:包括A1~A22、A24型 B组:包括B1~B6型 埃可病毒(ECHOV): 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
13
生物学特性
肠道病毒 ppt课件
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1、2、3 (3)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 1-22、24 ; B 1-6 (29)
埃可病毒(ECHO)
1-9、11-27、29-33 (31)
新肠道病毒
– 68型 分离自儿童气管炎,肺炎患者
– 69型 儿童肠道中分出
– 70型 急性出血型结膜炎
– 71型 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3
共同特性
大小形状: 27-30nm球形 核衣壳二十面体对称,无包膜 VP1,VP2,VP3,VP4 +ss RNA
– 3’ 端有polyA 尾 – 5’ 端结合Vpg – 感染性核酸 抵抗力:较强,耐胃酸等,pH3~9稳定 致病性:不出现肠道症状 传播途径:粪口,呼吸道
脊髓灰质炎
免疫效果 更好
好
12
2.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形态及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识别的受体在组织细胞中分布广泛 致病特点
– 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 不同的型别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同型病
毒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病
13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ECHO Virus
受体分布广泛,疾病谱复杂 – 发热、皮疹、轻型上呼吸道感染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15
新肠道病毒 68-71 Enterovirus
型别 68 69 70 71
疾病 儿童支气管炎、肺炎 不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CNS:脑炎、脑膜炎、类脊髓灰质炎 手足口病
9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检查:
肠道病毒PPT课件
内
部
。
共同特征
1.病毒呈小球形,20-30nm,20面体,由60个壳粒组成, 每个壳粒由4种不同结构蛋白组成(V1-V4),无包膜。
2.在氯化铯(CsCl)浮力密度为1.34g/cm2, 鼻病毒为 1.40。
3.多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产生CPE 4.耐乙醚,耐酸,pH3-5稳定,56℃30min灭活,对uv、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肠道感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ECHO) 新肠道病毒
很少引起 肠道疾病
嗜肝病毒 急性胃肠炎病毒
甲肝病毒 戊肝病毒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杯状病毒 星状病毒
肝炎 急性胃肠炎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有67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 柯萨奇病毒A、B两组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68、69、70和71型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90%感染为隐性感染 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病变 同一种肠道病毒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
致病机制
粪-口途径传播
上呼吸道,咽喉, 肠道为侵入门户
先在局部 粘膜和淋 巴结中增 殖
入血,
增殖后形成第 二次病毒血症
带有受体的靶组织
分3个血清型I、II、III,以I型多见
Polio virus,EM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致病机制
病毒
经口Βιβλιοθήκη 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10%
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
肠道病毒感染讲课PPT课件
症状识别:及时 发现症状,及时 就医
治疗方法:了解 治疗方法,积极 配合医生治疗
预防措施:加强 个人卫生习惯, 提高免疫力,减 少病毒感染风险
案例对防控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肠道病毒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物污染和传播 加强医疗救治,提高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加强科研合作,研发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提高防控效果
疫苗应用前景:在全球范 围内推广疫苗接种,降低 肠道病毒感染风险
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提高全球医疗水平
促进科研合作和成果共享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 分享
THANK YOU
汇报人:
疫苗接种:推广肠道病毒疫苗, 提高人群免疫力
卫生管理:加强社区环境卫生 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的防 控措施,如加强消毒、隔离等
肠道病毒感05染的案例分
析
典型案例介绍和解析
案例二:某地成人肠 道病毒感染爆发
案例四:某地医院肠 道病毒感染爆发
案例六:某地社区肠 道病毒感染爆发
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和并发症
症状:发热、腹泻、呕吐、腹痛等 并发症:脱水、电解质紊乱、心肌炎等 严重并发症:脑炎、脊髓炎、心肌炎等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呼吸道传播等
肠道病毒感03染的诊断和
治疗
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发热、腹泻、呕吐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病毒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避免接触感染者,避免接触病 毒污染的物品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接种疫苗,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VP4与内部RNA结合。 耐酸、耐乙醚 在胞浆增殖,有明显CPE。 引起多种疾病(主要症状不在肠道):夏秋季
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腹泻、皮疹、 手足口病等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4
脊髓灰质炎病毒
* 脊 髓 灰 质 炎 ( poliomyelitis )
的病原体。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 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 (小儿麻痹症)
由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 引起。
18
* 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
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
* 心肌炎(myocarditis)、心包炎(pericarditis)
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新生儿病 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
* 急性结膜炎(acute conjunctivitis) 分别由柯萨奇A24型和新肠道病毒70型 引起。
2000年7月11日,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在卫 生部举行“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
15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
一、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1948年,Dalldorf
A组:1~24型(23)
根据对乳鼠致病性分为
B组:1~6型
二、埃可病毒(ECHO virus)
13
防治原则
特异性预防
*
死疫苗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Salk苗)
Dr. Jonas Salk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 Sabin苗)
(减毒活疫苗)
Albert Sabin
OPV
优点:肠道内增殖并随粪便排出,既保护个体,又保护群体可干 扰野毒株增殖
缺点:活疫苗—不易保存及运输,有毒力回复可能.近年部分国家 发生了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应引起关注。
第30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类生物学 性状相似、形态最小的正链ssRNA病毒。
肠道病毒的特点
球形(24~ 30 nm),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 核酸为+ssRNA,7.4kb,为感染性核酸 病毒壳粒有VP1~VP4四种多肽,VP1~VP3分布在病毒体
23
病情发生后,卫生部门从全国选派57名专家 和医务人员支援阜阳进行调查处理和技术指 导,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全力救治患儿。
卫生部2008.4.22紧急发布《手足口病预防控 制指南》(二00八年版),并决定从当天起, 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免疫性
脊灰病毒感染后可建立牢固型特异免疫 以体液免疫为主,在肠道局部产生sIgA ,阻止病毒入血。血液中出现中和性IgG 、IgM抗体,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系统。中 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终生)。
12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检查:
血清学检查: 双份血清
细胞培养 PCR法
ELISA IFA
中和试验
补体试验
19
手足口病
图解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 疹,米粒大小,疼痛 明显。
手足部 出现米 粒大小 疱疹, 臀部或 膝盖偶 可受累
20
安徽省阜阳市1431例EV71感染病例 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21
劣质奶粉举报者刘晓琳最早发现阜阳EV71疫情
综合新华社报道,安徽省阜阳市 人民医院质控办主任、儿科主任 医师刘晓琳没有想到,一次平常 的交接班,竟无意间开启了一次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幕。
10
Franklin D. Roosevelt
Presidential Number: 32nd Years he was President: 1933-1945.4.12
在1932、1936、1940和 1944年的大选中,罗斯福 连续三次当选成为美国历 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 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 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 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 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 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 12日被最终攻克。
1950s初,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
(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virus) 1~34型(31)
三、新肠道病毒(new enterovirus)
68、69、70、71
16
致病特点
*主要粪-口途径传播,也可呼吸道感染。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型别多,引起的疾病谱复杂。不同的肠
顿挫感染 (约5%)
病毒 经口感染 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
(1%~2.0%)
损伤细胞
病变轻微
麻痹型
( 0.1%~
暂时性肢体麻痹
2.0% )
病变严重 极少数 永久麻痹 延髓麻痹
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一 种病毒也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
17
所致疾病
*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
膜 炎、脑炎和轻瘫有关。 *疱疹性咽峡炎(hepanging)
由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血清型引起。 *手足口病(hand-foot-mooth disease)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
免疫。
5
三、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5岁的小儿最高 在温带地区,夏秋季发病率高, 轻型病例增加;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 流行时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轻症病例为多 I型病毒引起流行及瘫痪型多。年长儿和成人、
男孩、发生瘫痪比例较多 。
6
致病性
隐性感染 (约90%)
卫生部和安徽省卫生厅的领 导对这位阜阳“EV71”疫情的最 早发现者和上报者给予了高度评 价,而当地百姓更是将她比喻成 阜阳的“钟南山”(钟南山最早发 现“非典”病毒,编者注)。
4年前,也是刘晓琳,最先举 报了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 事件。
刘晓琳(中)正与同事们研究诊治手足口病方案
22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心脏衰竭
死亡 7
引起麻痹诱因:
过度疲劳, 受凉, 扁桃体摘除, 局部创伤, 免疫缺陷,
其他疫苗接种
8
临床特征
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 约5%出现顿挫感染。 1%~2%的患者,病毒可侵入CNS,引起非麻
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 仅约0.1%出现永久性、非对称性弛缓性肢体
麻痹。 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
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腹泻、皮疹、 手足口病等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4
脊髓灰质炎病毒
* 脊 髓 灰 质 炎 ( poliomyelitis )
的病原体。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 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 (小儿麻痹症)
由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 引起。
18
* 流行性胸痛(pleurodynia)
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
* 心肌炎(myocarditis)、心包炎(pericarditis)
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新生儿病 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
* 急性结膜炎(acute conjunctivitis) 分别由柯萨奇A24型和新肠道病毒70型 引起。
2000年7月11日,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在卫 生部举行“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
15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
一、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1948年,Dalldorf
A组:1~24型(23)
根据对乳鼠致病性分为
B组:1~6型
二、埃可病毒(ECHO virus)
13
防治原则
特异性预防
*
死疫苗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Salk苗)
Dr. Jonas Salk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 Sabin苗)
(减毒活疫苗)
Albert Sabin
OPV
优点:肠道内增殖并随粪便排出,既保护个体,又保护群体可干 扰野毒株增殖
缺点:活疫苗—不易保存及运输,有毒力回复可能.近年部分国家 发生了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应引起关注。
第30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类生物学 性状相似、形态最小的正链ssRNA病毒。
肠道病毒的特点
球形(24~ 30 nm),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 核酸为+ssRNA,7.4kb,为感染性核酸 病毒壳粒有VP1~VP4四种多肽,VP1~VP3分布在病毒体
23
病情发生后,卫生部门从全国选派57名专家 和医务人员支援阜阳进行调查处理和技术指 导,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全力救治患儿。
卫生部2008.4.22紧急发布《手足口病预防控 制指南》(二00八年版),并决定从当天起, 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免疫性
脊灰病毒感染后可建立牢固型特异免疫 以体液免疫为主,在肠道局部产生sIgA ,阻止病毒入血。血液中出现中和性IgG 、IgM抗体,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系统。中 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终生)。
12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检查:
血清学检查: 双份血清
细胞培养 PCR法
ELISA IFA
中和试验
补体试验
19
手足口病
图解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 疹,米粒大小,疼痛 明显。
手足部 出现米 粒大小 疱疹, 臀部或 膝盖偶 可受累
20
安徽省阜阳市1431例EV71感染病例 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21
劣质奶粉举报者刘晓琳最早发现阜阳EV71疫情
综合新华社报道,安徽省阜阳市 人民医院质控办主任、儿科主任 医师刘晓琳没有想到,一次平常 的交接班,竟无意间开启了一次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幕。
10
Franklin D. Roosevelt
Presidential Number: 32nd Years he was President: 1933-1945.4.12
在1932、1936、1940和 1944年的大选中,罗斯福 连续三次当选成为美国历 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 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 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 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 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 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 12日被最终攻克。
1950s初,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
(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 virus) 1~34型(31)
三、新肠道病毒(new enterovirus)
68、69、70、71
16
致病特点
*主要粪-口途径传播,也可呼吸道感染。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型别多,引起的疾病谱复杂。不同的肠
顿挫感染 (约5%)
病毒 经口感染 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
(1%~2.0%)
损伤细胞
病变轻微
麻痹型
( 0.1%~
暂时性肢体麻痹
2.0% )
病变严重 极少数 永久麻痹 延髓麻痹
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一 种病毒也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
17
所致疾病
*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
膜 炎、脑炎和轻瘫有关。 *疱疹性咽峡炎(hepanging)
由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血清型引起。 *手足口病(hand-foot-mooth disease)
*分三个血清型,型间很少有交叉
免疫。
5
三、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5岁的小儿最高 在温带地区,夏秋季发病率高, 轻型病例增加;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 流行时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轻症病例为多 I型病毒引起流行及瘫痪型多。年长儿和成人、
男孩、发生瘫痪比例较多 。
6
致病性
隐性感染 (约90%)
卫生部和安徽省卫生厅的领 导对这位阜阳“EV71”疫情的最 早发现者和上报者给予了高度评 价,而当地百姓更是将她比喻成 阜阳的“钟南山”(钟南山最早发 现“非典”病毒,编者注)。
4年前,也是刘晓琳,最先举 报了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 事件。
刘晓琳(中)正与同事们研究诊治手足口病方案
22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心脏衰竭
死亡 7
引起麻痹诱因:
过度疲劳, 受凉, 扁桃体摘除, 局部创伤, 免疫缺陷,
其他疫苗接种
8
临床特征
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 约5%出现顿挫感染。 1%~2%的患者,病毒可侵入CNS,引起非麻
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 仅约0.1%出现永久性、非对称性弛缓性肢体
麻痹。 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