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2)意思-赏析
《声声慢》评解
![《声声慢》评解](https://img.taocdn.com/s3/m/d882c46533687e21af45a9ea.png)
《声声慢》评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作品赏析【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集评】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
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鎣《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
其《声声慢》一阕,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f8413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3.png)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赏析【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b1b8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5.png)
《声声慢》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声声慢》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版本(一)声声慢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版本(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作品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与全词欣赏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与全词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62c17bdd0d233d4b14e69eb.png)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与全词欣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xuan旋)寒:指秋天的天气。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⑤怎敌地:对付,抵挡。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第: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
喝三杯二杯淡酒,怎能抵得住晚风急袭。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憔悴,如今还有谁采摘?冷清清守着窗儿,独自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能用一“愁”字了结!【评点】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6f0fb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3.png)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赏析1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诗词赏析: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赏析2《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3035a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2.png)
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声声慢》是被誉为“婉约词宗”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佳作,在历代文人中颇受赞誉。
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被选入教材中也是非常自然的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声慢原文翻译赏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词。
【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赏析】在读词的开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的时候,嘴张不大,口腔呼出的气流也不顺畅。
作者用气流的不畅来暗示内心的压抑。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字。
“寒”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寒,二是心里寒,而作者重在写心境。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内心愁,所以想要借酒消愁。
“淡酒”,并非酒淡,而是愁重。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词时正值秋日,北雁南飞。
作者的家在北方而现在她却寄居南方,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acadc3195f312b3169a5c3.png)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
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3c873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9.png)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声声慢李清照原文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
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短评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短评](https://img.taocdn.com/s3/m/ff3acf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1.png)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短评《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短评赏析《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代表作,在经历国破家亡之后,作品中蕴含了一种别样“愁”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短评,希望大家喜欢!声声慢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声声慢表达的感情是什么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文学短评以前对李清照的诗词并没有太大感触,但读过《声声慢》之后,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李清照的失落与伤心。
于是我开始重新仔细品读这首词。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从这首词看来,李清照的生活并不愉快。
她虽书香缭绕,从小就饱读诗书,也找到了如意郎君。
可当赵明诚病死后,李清照就因为靖康之变独自漂流,在凄苦孤寂中度过晚年。
《声声慢》就是她后期制作的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强烈的表现了李清照无所寄托的失落感,而“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出她独自伤心的神态。
在后文中,李清照触景生情,看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也不禁随着花的凋谢而伤感,更体现了她的忧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https://img.taocdn.com/s3/m/ca63ca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8.png)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后期词作中的杰出代表,深刻反映了她在北宋未年动荡时期,历经国破家亡、丈夫离世等重大变故后的孤寂落寞与悲凉愁苦心境。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作品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苦苦寻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的天气,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最难休养调理。
喝几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竟然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在窗前,一个人怎样才能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2、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很深。
堪:可以,能够。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三、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
![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ac18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d.png)
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声声慢全文注释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赏析李清照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丈夫已经去世了,本来丈夫的去世对她就构成了致命的打击,因为她夫妻两感情至深,在事业和追求上又是难得的同志。
可现在不只是她丈夫的去世,动荡的时局使她连孤独悲凉但是总还安稳的生活都过不上。
她一个弱女人家独身一人无依无靠却又四处奔逃,这对她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巨大的摧残。
可以说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李清照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了,她没有了快乐和希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着日子的流逝。
在这种情况下日子是多么难过啊,俗话说不怕钱少就怕没事做。
没钱可以少吃点吃苦点还能活下来,可是没事情做就会把人给无聊死了,所以在现实中很多无所事事的富家子弟都有酗酒吸毒等对身体不负责任的爱好。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李清照为了能活下去她现在能做的事就是思念自己的丈夫和打发无聊。
于是又恰恰在一个乍暖还寒满地黄花堆积细雨飘洒的黄昏里,《声声慢》这首词诞生了,是在多种外界因素偶然集中到一起而造就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首词,它是一首以作者打发无聊寄托思念为功利的作品。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两种感情——思念和无聊——交替抒发的',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开篇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就把全诗的感情基调奠定下来了。
“寻寻觅觅”一句让我们感到作者似乎在寻觅什么但又什么也寻觅不到我空虚心境。
为什么会给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她在这用了叠字的手法。
“寻觅”本身就是一个动词,这个动词的宾语应该是主语动作的目的。
寻觅什么,它必须得有一个表目的的宾语紧跟其后。
但现在成了叠词变为“寻寻觅觅”,这本身已经是一个新的词组了,像一个成语一样,可以没有主谓宾等句子成分而单独代表某种意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2)意思-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2)意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274662852458fb760b5625.png)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2)意思|赏析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
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
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
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注释及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da96b44693daef5ef73db2.png)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a5e44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7.png)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意思-赏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意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60752990c69ec3d4bb750f.png)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意思|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译文二作者:佚名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赏析(最新)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赏析(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ae78c7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3.png)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6df6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2.png)
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下面是关于李清照的《声声慢》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c4f6c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6.png)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李清照《声声慢》想必很多同学都学过,那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1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2)
意思|赏析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
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
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
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
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
但秦
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
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
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
称千古绝唱!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
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
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
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
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
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
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
损,煞,是说憔悴得很。
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
谁,指自己。
堪,能够,经得起。
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
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
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
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
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
《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