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a957208763231126edb115e.png)
这三部分构成了教育心 理学的主要内容
( 2.2)对教师的研究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 教学管理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
(2.3)对教学活动的研究 2.3)
研究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引 导学生在教学情景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而获得知识 和技能
(2.4)对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交感互 动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1)对学生的研究 )
主要探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和个别差 异。
具体含义: 具体含义
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 体发展规律、认知发展 阶段和道德心理的发展 个别差异主要指学生的 智力水平、个性特点、 需要、动机和兴趣等。
学习心理主要了解相关 的学习理论,明确学生 建构知识的主要影响因 素和方式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地说,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如何学、教 师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互动包括师生之 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和群体之间以及群体 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沟通,它包括言语沟 通和非言语沟通,后者如期望和暗示等
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指社会助长作用和从众行为等群体对个体所产生 的影响。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心理学概论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9dd8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0.png)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心理学概论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心理学概论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教育与心理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研究了人的心理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及影响。
本节课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于实际教学中。
二、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教学、发展等心理活动,并探讨教育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学习与记忆、认知与思维、情感与动机等方面。
三、知识点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经验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结果,它指的是个体对已经学习过的信息的保存和再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2. 认知与思维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知觉、观察、判断和理解活动。
思维是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人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与动机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喜爱、厌恶、兴奋等感受。
动机是指个体在实现某个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驱动下所产生的向心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适度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知识点三: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1. 个体差异与教学个性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激励与奖惩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恰当的激励和适度的奖惩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应灵活运用激励方法和奖惩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 沟通与关系建立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概论—各章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2b27c483c4bb4cf6ecd178.png)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3、心理动力系统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多选)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同,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星期。
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固定持久.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8、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9、意识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0、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笛卡儿----—唯理论,洛克————-经验论11、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入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a8bacc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c.png)
(三)科学而合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可以采取的行动(措施)
采取上述措施(行动)的理论依据
1.训斥张涛。
1.训斥是惩罚的一种形式,张涛会为避免惩罚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2.忽视(不理)张涛。
2.关注可能是对张涛的一种奖励,忽视则意味着剥夺对他的奖励。
3.让张涛去办公室。
叶浩生:21世纪教育心理学的十大研究方向
推荐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试述学习的概念及其分类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类型有哪些?
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思考题:
为行动而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
行动研究
如果你相信心理学的原理可以直接运用于学校教学,那你就犯了天大的错误。心理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无论科学如何万能,科学本身不可能创造出艺术作品。 ——詹姆斯
01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02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建构主义
基于问题的学习
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合作学习
研究取向
量的研究:结果用数字说明
质的研究:结果用语言表达 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性研究 讨论:你如何证明自己比李老师的教学水平高?
3.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的特点:
在行动中研究
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育行为的研究范式。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6bfc1a30029bd64783e2c6b.png)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我国古代《学记》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注意、(2)期待、(3)探究、(4)行动。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b568f8a98271fe900ef955.png)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在教育心理学看来,(C)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A)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足(C)A.学习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7.教育心理学足(D)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理论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自然学科D.应用心理学8.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9.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桑代克D.裴斯泰洛奇10.1924年,我国学者(C)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把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引进到我国。
A.潘菽B.房东岳C.廖世承D.小原1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C)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束D.20世纪90年代起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BC)A.学习与教学要素B.学习与教学过程C.学生心理过程D.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ABCD)A.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3.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ABCD)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BC)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与反思过程D.互动过程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BCD)A.学生和教师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6.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ABCD)A.敬业精神B.专业知识C.专业技能D.教学风格7.在学习与教学要素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BD) A.年龄差异B.群体差异C.智力水平D.个体差异8.教学环境包括(BD)A.课堂自然条件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D.社会环境9.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BCD)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55c37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1.png)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人类学习和教育的心理过程,以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研究学习、教学、评估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其基本概念包括学习、发展、记忆、动机等。
1. 学习:指个体在经验和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技能或概念的过程。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等。
2. 发展: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轨迹,并研究各阶段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3. 记忆:指个体获取、储存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和知识获取的基础,教育心理学关注如何提高记忆效果,以便于教学实践的开展。
4. 动机:指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在近一个世纪里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演变。
1. 实用主义阶段:早期的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在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家开始应用实验心理学和量化研究方法来改进教学和学习效果。
2. 学科建立阶段:20世纪中叶,教育心理学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形成了一批经典理论和方法。
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巴杰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3. 多元化发展阶段:近几十年来,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多学科和跨学科交叉研究。
它吸收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学习与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包括知识获取、信息处理、学习策略和评价等。
它关注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是受教育的主体,教育心理学也关注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7a6f1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5.png)
教育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概论”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中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探讨了学生的发展、学习和行为问题,以及如何优化教育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全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和重要理论,以及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改进教育实践。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它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以及学习和教学活动背后的内在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改进教育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孩子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一些里程碑:活动论活动论是一种早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学生的行为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
它认为人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是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操纵而实现的。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20世纪早期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派别之一,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主义者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派别,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关注思维、记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通过研究这些过程来揭示学习的本质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而实现的。
它强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教育心理学涵盖了许多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亚杰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概论(爱德华 李 桑代克编著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概论(爱德华 李 桑代克编著的教育学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0abcac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3.png)
爱德华·李·桑代克编著的教育学著作
01 内容简介
03 作品思想 05 出版信息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影响 06 作者简介
《教育心理学概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爱德华·李·桑代克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14年。
《教育心理学概论》是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缩写本,全书共三卷,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以 及个性的分别及其原因。该书是桑代克联结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也是历史上第一部教育心理学 的系统著作。
作品影响
《教育心理学概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的正式问世。虽然早在1877年卡普杰列 夫就曾出版过一本《教育心理学》,但心理学家们依然喜欢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视为最早的教育心理 学专著,并把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的鼻祖。
出版信息
《教育心理学概论》初版于1913年,中译本由陆志韦翻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共494页。
作者简介
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实验创立者,教育 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心理学纲要》(1905)、《动物智力》(1911)、《智力 测量》(1926)、《人类的学习》(1931)、《学习的基本原理》(1932)、《人性和社会秩序》(1940)、 《联结主义心理学论文选》(1949)等。
作品思想
人类的本性
桑代克认为,精子与卵子结合就预定了一个人将来的行为。人的生就的组织决定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人的 智慧品性取决于神经元的结构、位置反应与生活境况相联,二者的结合导致智慧、品性、技能的形成和变化。因 此,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原始的结合或则永久保存(通过练习使之得到满足),或则消除(控制刺激使之 得不到满足),或则改而利道(刺激、结合反应,形成新的反应)。并且,他提出了教育的第一原理:即利用一 个人的本性作为改恶迁善的工具,使他能产生所需要的学问、习惯、能力、兴趣和理想。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教 育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给人以这样的知识,使人们能在智慧、品性、技能上发现人类的本性,以及他们所以改造, 所以学习的公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9358426bec0975f565e2ac.png)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
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一)学生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一)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fb585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e.png)
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学习者的心理活动B. 教育者的教学方法C. 教育环境的设计D. 教育政策的制定2.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马斯洛D. 斯金纳3.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7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5. 以下哪项不是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中的强化类型?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消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与教育过程的相互关系。
7.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是指通过_________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8.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
9. 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1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
12. 阐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4.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5. 某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不佳,老师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D5. C二、填空题6. 学习者7. 经验8. 社会互动9. 学习行为10. 评估与评价三、简答题11.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在于,教育心理学专注于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而普通心理学研究更广泛的心理现象。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c5cc5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c.png)
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学 生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辨析:学生与儿童的区别与联系。
2.教师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 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 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学 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 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而教 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 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 师承了这一体系。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 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桑代克(1874—1949)是 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 表,又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 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 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并 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 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
此外,教师还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 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 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 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它包括 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 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 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 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 思。尤其在教学结束 后,教师要特别注意 评价学习的结果,反 思学生和教师自己的 行为。
图1-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教育 心理结构分析
问题:不同种族之间是如何学会亲密相处的?跨种族依恋的学习机制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素,任何教 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 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 程。
第一讲 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讲 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87cfdb76eeaeaad1f33087.png)
• (2)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根本任务 • 向人们提供人性变化的知识,而人性的变
化是通过学习实现的,所以“学习”在教 育心理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 (3)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 人类的本性(传统心理学使命) • 学习心理(分支学科核心任务) • 工作、疲劳以及个别差异(相关)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 一、新时代教育心理学历面临的挑战 • 1. 时代教育改革需要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 • 2. 当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冲击
二、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
• (一)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 解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 • • • • • • •
(二)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科
• 1. 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学本性,帮助确立
正确的教育观; • 2. 揭示各种学习的规律,为有效实施教育 提供科学依据; • 3. 研究学生学习,帮助教育工作者总结经 验与改进工作; • 4. 为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的科 学依据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早期著作 • (一)代表性著作 • 1. 赫尔巴特 1806年从教育目的引出的
• (二)20年代~50年代的发展期 • 1. 30年代 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
成部分 • 2. 40年代 弗洛伊德理论,儿童的个性和和 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进入教育心理学 • 3. 50年代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星期,信息 论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
• (三)60~70年代的成熟期 • 教育心理学逐步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
出来的教育心理的应用学科 • 教育测量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咨询、心 理辅导、心理治疗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b4ecaa76eeaeaad1f330c7.png)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一、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一) 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如孔子:1、“性习论”:主张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而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后天的学习。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学知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的学习中得来的。
3、“知行论”:在知和行的关系上,孔子更强调行。
4、“阶段论”:归纳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实习---笃行”《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大约在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11年。
该书提出的许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都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在哲学家们的论著中,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
有人认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所著的《灵魂论》(De Anima,又译《精神论》)一书,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
在人类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堪称把古代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典范。
他的《灵魂论》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
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J.A.Comenius, 1592—1670)、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 1746—1827)和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在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上,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65a3313169a4517723a350.png)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理论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逐渐克服; 2、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 4、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方法; 5、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6、分析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 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三)主要问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2、传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关系不明确 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测量法
1、定义:应用某种测验来研究心理活动规律与特性的一种 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与程序,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 测量 2、特点: (1)以测验作为研究工具 (2)测量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 (3)对测验的编制、选用具有较高的要求 3、注意问题 (1)确立对待测量的正确态度 (2)编制符合要求的测验 (3)保证测验的严格施测与客观评价
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方面作了大量 的实验研究。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十年动乱的冲击使 得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度中断。 自70年代后期起,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起来。
六、教育心理学的 现状
(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1、教育心理学从无到有,而且目前已 经成为心理课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不仅 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出了许多教育、教 学的心理学观点,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 料,出版了大量的相关著作; 3、对教育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 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 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 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 理特性的发展,因此,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 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2292f5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4.png)
二、研究方法上指导作用
• (一)帮助老师应用研究方法来了解问题 • (二)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连续
研究
教育心理学概述
41
第41页
心理学研究基础步骤 (引自黄希庭,
1991)
1选题并 提出假说
5解释 结果
2设计研究 方案
4整理分 析资料
3搜集 资料
教育心理学概述
42
第42页
推荐阅读
• 张春兴, 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取向,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3(1)
教育心理学概述
10
第10页
(二)老师
• 学生是学习主体, 但并不否定老师指导地位。 老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它各种原因中起关 键作用。老师对学生爱在教学中含有异常主 要作用。
老师
敬业精神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教学格调 ......
教育心理学概述
11
第11页
(三)教学内容
知识经验
知识和技能
处理问题能力 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概述
24
第24页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 一、教育心理学起源 •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 •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
教育心理学概述
25
第25页
一、教育心理学起源
• (一)中国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 • (二)西方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 • (三)教育心理学产生时代背景 • (四)教育心理学产生及早期著作
教育心理学概述
22
第22页
二、研究详细方法
• (一)问卷法 • (二)试验法 • (三)观察法 • (四)访谈法 • (五)行动研究
教育心理学概述
23
第23页
三、研究方法新思绪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97b8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4.png)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生心理 三.教师心理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五.学习心理 六.教学心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01
02
教育心理学 的基本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育心理 学的发展
01 教育心理学的基 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独 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Q&A
学科范畴:是心 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交叉学科。
学科性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中间科学。
学科作用:以应 用为主。
0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巩固练习
1、在宏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子系统过程。下列不属于该系统过程要
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机构
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A.理论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D.边缘性学科
3、【判断】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 的,由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这两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
巩固练习
4、1898年《动物的智慧》一文公开发表,该文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之父,他是心理学家( )。
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华生
5、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的倾向呢?基于什么理由?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 论之用”(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关 于 教
(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
辨析
• 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具体思维和动作思维,而中学生 则倾向于抽象思维。
• 学生一般知道他们对某一个话题了解多少。 • 智力方面的专家把事实性知识作为智力的一个指标。 • 从本质上说,有效的教学是简洁而有条理地把信息呈
现给学生的过程。
• 师范生的专业如果是某一特定内容领域的,比如数学 ,那么他们在会比那些非此类专业的老师更能成功地 举出所教概念的清晰例子。
,并且通常比那些较少参加考试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少。
三、教育心理学简史
• 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基础 •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
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子曰:“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 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 人有植物性灵魂,通过体育锻炼完善肉体; – 人有动物性灵魂,通过德育得到完善的境界; – 人有理性灵魂,通过智育而达到真理的大门。
•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 我…寻求心智发展必须服从的规律,…并且确信初等教育的心 理学方法,可以在这些规律中寻求可靠的思路。
• 赫尔巴特: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学论基础
– 后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以其研究侧重开发有效和 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如可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呈现材料 的多媒体、测试题等。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不强调横向比 较,而侧重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即目标 参照的测量和评价。
重点
•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方法 • 批判性的看待教育心理学化进程中的重要事
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
单向
道心理学在
教育中的 应用
死胡
双通
同 道 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情景、
过于注重科学实验情景 学科教学的 心理学问题
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
• 单行道时期(1900-1930)
– 对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持极为乐观的看 法;
– 20世纪20年代:
• 芝加哥大学贾德领导儿童阅读心理研究 • 哥伦比亚大学桑代克领导智力测量研究 • 斯坦福大学推孟主持天才儿童研究 • 全美教育学会负责天性与教育问题研究。
• 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 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 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 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心理发 展?
• 人的发展的内容
– 认知发展:皮亚杰、埃尔金德、维果茨基、费厄斯坦 – 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埃里克森 – 个别差异的发展
• 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关键词: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学与教的过程:谁、什么、怎么?
描述性研究
• 它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描述某个或几个 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
• 一般来说,描述性研究报告包括调查结 果、师生会见时的反应、真实课堂对话 的例子或者对教学活动的记录。
相关研究
• 首先,要创造一些可以进行比较的被试组。 • 然后,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小组,实验者们改变了情境的某
一方面来看这种改变是否会引起预料中的结果。 • 之后,每个组的结果都被记录下来,进行比较。通常,会用
统计方法来考察这些小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建立教学理论
• 科学中的理论是内在相互联系的概念的集合 ,用于解释一系列数据并预计以后实验的结 果。
• 有了大量确定的原则,教育心理学家就能够 对很多变量之间的联系,甚至联系的整个系 统作出解释。
主要研究范式
• 准实验研究(教学实验) • 基于设计的研究
– ADDIE
联系与区别
• 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其研究过程 都遵循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 区别:
– 前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理论问题。所以其研究强调实验控制, 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横向比较,即实验班与平行控制班 的比较。
辨析2
• 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时,如果老师经过并提供帮助,学 生可能会有消极的反应。
• 要增加学习动机,老师要尽可能多地表扬。 • 那些能够成功地创造和维持有序课堂的老师是那些能够在干扰
发生时迅速制止的老师。 • 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学习和提高;一般来说,经验是学会
教学所必需的,也是足够的。 • 考试会损害学习。因为学生频繁地参加考试会形成负面的态度
•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易、以思,可谓善喻点。——《学记》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 行
哪个环节最关键? 概括有何不足呢?
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心理发展
•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 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 心理变化过程。
• 不仅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 包括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 展。
•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 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 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教育
•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 育作用。
•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 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 系统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 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与心理
• 本质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
• 微观上,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 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心理发 展;
死胡同时期(19301960)
• 教育心理学界的学者所付出的努力是 令人感动的。但是就此运动的结果看 ,并未达到预期理想。
• 主要原因:脱离教育实际,过于注重 复杂的科学理论。
双行道时期(1960年后)
• 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互动; • 1962年格拉泽提出教学设计概念; • 1965年加涅出版学习的条件(70、77、85
表
述 (8)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用研究理解和促进学与教
• 教育心理学家为了理解学与教,设计 并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描述性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建立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 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育 (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
心
(D.P.奥苏伯尔)
理 学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对
象 (6)教育心理学是对我们如何教和学有关的那些思想和行为的研究。
的
(N.L.盖奇)
种 种
(7)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
– 学校课程的学与教—教育心理学 –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环境
• 两者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教师:学生心理发展的促 进者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讨论
怎么办
• 八年级学生张三趁李老师转身时,把折好的 纸飞机扔向空中,引起全班一阵哄笑。
– 忽视他 – 训斥他 – 让他去办公室 – 告诉全班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纪律,如有违,则
件
– 作业:阅读前言等概要章节画出本书概念图
• 能区分准实验研究与基于设计研究
• 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新思维技能
一位崇高的教师
• 花上几分钟来回忆一下你中学 时期的一些片段。
讨论
• 一个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与 能力?
• 一个好的教师有哪些人格特质?
良好教师的特征
• 学生眼中的好教师(谢天秋,1980)
– 教学方法好 – 知识广博,肯教人 –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 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全班减少5分钟休息时间 – 向全班解释张三破坏了大家约定的规则。
教学由一系列决策行为构成
• 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之上的 教师有意识行为
•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常识=有 效教学
怎样才是称职的教师
• 有关教学内容的知识 • 学科教学知识:负数的概念教学 • 一般教学法知识 padegogy • 有关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学目标
•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和 方法
• 批判性的看待教育心理学化进程中的 重要事件,形成整体概念。
– 作业:阅读前言等概要章节画出本书概 念图
• 能区分准实验研究与基于设计研究
内容提要
• 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点 •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 学科简史 • 研究对象、任务 • 研究方法
– 统觉:观念同化过程 –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
• 19世纪末,教育和心理学家利用实验、统计 、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及教育问题,出现实 验教育学派(梅伊曼,E. Meumann,18621915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 桑代克(E.L.Thordike, 1874-1949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拓展 成三卷本,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