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心理学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首先,要创造一些可以进行比较的被试组。 • 然后,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小组,实验者们改变了情境的某
一方面来看这种改变是否会引起预料中的结果。 • 之后,每个组的结果都被记录下来,进行比较。通常,会用
统计方法来考察这些小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建立教学理论
• 科学中的理论是内在相互联系的概念的集合 ,用于解释一系列数据并预计以后实验的结 果。
修订) • 1969年加涅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1.教育哲学取向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2.教育科学取向下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 3.心理科学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偏离 4.教学心理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窄化 5.三化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的设想
– 所谓三化研究取向,以建立合于国情的教育心理学独立体系: 即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法本土化。
心理发展
•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 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 心理变化过程。
• 不仅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 包括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 展。
•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 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 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全班减少5分钟休息时间 – 向全班解释张三破坏了大家约定的规则。
教学由一系列决策行为构成
• 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之上的 教师有意识行为
•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常识=有 效教学
怎样才是称职的教师
• 有关教学内容的知识 • 学科教学知识:负数的概念教学 • 一般教学法知识 padegogy • 有关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
表
述 (8)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用研究理解和促进学与教
• 教育心理学家为了理解学与教,设计 并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描述性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建立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 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 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 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 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 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心理发 展?
• 人的发展的内容
– 认知发展:皮亚杰、埃尔金德、维果茨基、费厄斯坦 – 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埃里克森 – 个别差异的发展
• 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并且通常比那些较少参加考试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少。
三、教育心理学简史
• 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基础 •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
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子曰:“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 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 人有植物性灵魂,通过体育锻炼完善肉体; – 人有动物性灵魂,通过德育得到完善的境界; – 人有理性灵魂,通过智育而达到真理的大门。
•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 我…寻求心智发展必须服从的规律,…并且确信初等教育的心 理学方法,可以在这些规律中寻求可靠的思路。
• 赫尔巴特: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学论基础
– 学校课程的学与教—教育心理学 –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环境
• 两者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教师:学生心理发展的促 进者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讨论
怎么办
• 八年级学生张三趁李老师转身时,把折好的 纸飞机扔向空中,引起全班一阵哄笑。
– 忽视他 – 训斥他 – 让他去办公室 – 告诉全班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纪律,如有违,则
育 (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
心
(D.P.奥苏伯尔)
理 学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对
象 (6)教育心理学是对我们如何教和学有关的那些思想和行为的研究。
的
(N.L.盖奇)
种 种
(7)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
辨析
• 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具体思维和动作思维,而中学生 则倾向于抽象思维。
• 学生一般知道他们对某一个话题了解多少。 • 智力方面的专家把事实性知识作为智力的一个指标。 • 从本质上说,有效的教学是简洁而有条理地把信息呈
现给学生的过程。
• 师范生的专业如果是某一特定内容领域的,比如数学 ,那么他们在会比那些非此类专业的老师更能成功地 举出所教概念的清晰例子。
• 描述性研究的结果通常包括了相关报告。 • 相关系数是表明两个测量事件之间相互联系
的强度与方向的一个数值。 •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00到-1.00。相关系
数越接近1.00或-1.00,相关程度就越大。 •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相关并不意味着这两个
因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
• 研究者们不是观察并描述一个既存的情境,而是在情境中引 入变化并记录结果。
– 以学为主 – 以教为主
• 你的倾向呢?基于什么理由?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 论之用”(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关 于 教
(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学目标
•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和 方法
• 批判性的看待教育心理学化进程中的 重要事件,形成整体概念。
– 作业:阅读前言等概要章节画出本书概 念图
• 能区分准实验研究与基于设计研究
内容提要
• 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点 •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 学科简史 • 研究对象、任务 • 研究方法
• 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新思维技能
一位崇高的教师
• 花上几分钟来回忆一下你中学 时期的一些片段。
讨论
• 一个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与 能力?
• 一个好的教师有哪些人格特质?
良好教师的特征
• 学生眼中的好教师(谢天秋,1980)
– 教学方法好 – 知识广博,肯教人 –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 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 后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以其研究侧重开发有效和 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如可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呈现材料 的多媒体、测试题等。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不强调横向比 较,而侧重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即目标 参照的测量和评价。
重点
•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方法 • 批判性的看待教育心理学化进程中的重要事
死胡同时期(19301960)
• 教育心理学界的学者所付出的努力是 令人感动的。但是就此运动的结果看 ,并未达到预期理想。
• 主要原因:脱离教育实际,过于注重 复杂的科学理论。
双行道时期(1960年后)
• 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互动; • 1962年格拉泽提出教学设计概念; • 1965年加涅出版学习的条件(70、77、85
关键词: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学与教的过程:谁、什么、怎么?
描述性研究
• 它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描述某个或几个 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
• 一般来说,描述性研究报告包括调查结 果、师生会见时的反应、真实课堂对话 的例子或者对教学活动的记录。
相关研究
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
单向
道心理学在来自百度文库
教育中的 应用
死胡
双通
同 道 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情景、
过于注重科学实验情景 学科教学的 心理学问题
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
• 单行道时期(1900-1930)
– 对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持极为乐观的看 法;
– 20世纪20年代:
• 芝加哥大学贾德领导儿童阅读心理研究 • 哥伦比亚大学桑代克领导智力测量研究 • 斯坦福大学推孟主持天才儿童研究 • 全美教育学会负责天性与教育问题研究。
辨析2
• 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时,如果老师经过并提供帮助,学 生可能会有消极的反应。
• 要增加学习动机,老师要尽可能多地表扬。 • 那些能够成功地创造和维持有序课堂的老师是那些能够在干扰
发生时迅速制止的老师。 • 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学习和提高;一般来说,经验是学会
教学所必需的,也是足够的。 • 考试会损害学习。因为学生频繁地参加考试会形成负面的态度
教育
•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 育作用。
•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 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 系统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 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与心理
• 本质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
• 微观上,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 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心理发 展;
– 统觉:观念同化过程 –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
• 19世纪末,教育和心理学家利用实验、统计 、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及教育问题,出现实 验教育学派(梅伊曼,E. Meumann,18621915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 桑代克(E.L.Thordike, 1874-1949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拓展 成三卷本,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件
– 作业:阅读前言等概要章节画出本书概念图
• 能区分准实验研究与基于设计研究
• 有了大量确定的原则,教育心理学家就能够 对很多变量之间的联系,甚至联系的整个系 统作出解释。
主要研究范式
• 准实验研究(教学实验) • 基于设计的研究
– ADDIE
联系与区别
• 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其研究过程 都遵循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 区别:
– 前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理论问题。所以其研究强调实验控制, 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横向比较,即实验班与平行控制班 的比较。
•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易、以思,可谓善喻点。——《学记》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 行
哪个环节最关键? 概括有何不足呢?
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 所强调的三化取向,即旨在提供教师如何了解学生能力、性格 、需求、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以达成 教学目标的知识、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
研究对象
• 宽泛定义: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 变化
• 非宽泛定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景中学 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一方面来看这种改变是否会引起预料中的结果。 • 之后,每个组的结果都被记录下来,进行比较。通常,会用
统计方法来考察这些小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建立教学理论
• 科学中的理论是内在相互联系的概念的集合 ,用于解释一系列数据并预计以后实验的结 果。
修订) • 1969年加涅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1.教育哲学取向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2.教育科学取向下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 3.心理科学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目的偏离 4.教学心理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窄化 5.三化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的设想
– 所谓三化研究取向,以建立合于国情的教育心理学独立体系: 即研究目的教育化、研究对象全人化、研究方法本土化。
心理发展
•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 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 心理变化过程。
• 不仅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 包括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 展。
•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人类个体从出 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 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全班减少5分钟休息时间 – 向全班解释张三破坏了大家约定的规则。
教学由一系列决策行为构成
• 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之上的 教师有意识行为
•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常识=有 效教学
怎样才是称职的教师
• 有关教学内容的知识 • 学科教学知识:负数的概念教学 • 一般教学法知识 padegogy • 有关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
表
述 (8)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用研究理解和促进学与教
• 教育心理学家为了理解学与教,设计 并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描述性研究 –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建立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 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 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 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 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 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
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心理发 展?
• 人的发展的内容
– 认知发展:皮亚杰、埃尔金德、维果茨基、费厄斯坦 – 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埃里克森 – 个别差异的发展
• 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并且通常比那些较少参加考试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少。
三、教育心理学简史
• 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基础 •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
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子曰:“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 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 ;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 人有植物性灵魂,通过体育锻炼完善肉体; – 人有动物性灵魂,通过德育得到完善的境界; – 人有理性灵魂,通过智育而达到真理的大门。
•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 我…寻求心智发展必须服从的规律,…并且确信初等教育的心 理学方法,可以在这些规律中寻求可靠的思路。
• 赫尔巴特: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学论基础
– 学校课程的学与教—教育心理学 –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环境
• 两者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教师:学生心理发展的促 进者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讨论
怎么办
• 八年级学生张三趁李老师转身时,把折好的 纸飞机扔向空中,引起全班一阵哄笑。
– 忽视他 – 训斥他 – 让他去办公室 – 告诉全班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纪律,如有违,则
育 (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
心
(D.P.奥苏伯尔)
理 学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对
象 (6)教育心理学是对我们如何教和学有关的那些思想和行为的研究。
的
(N.L.盖奇)
种 种
(7)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
辨析
• 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具体思维和动作思维,而中学生 则倾向于抽象思维。
• 学生一般知道他们对某一个话题了解多少。 • 智力方面的专家把事实性知识作为智力的一个指标。 • 从本质上说,有效的教学是简洁而有条理地把信息呈
现给学生的过程。
• 师范生的专业如果是某一特定内容领域的,比如数学 ,那么他们在会比那些非此类专业的老师更能成功地 举出所教概念的清晰例子。
• 描述性研究的结果通常包括了相关报告。 • 相关系数是表明两个测量事件之间相互联系
的强度与方向的一个数值。 •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00到-1.00。相关系
数越接近1.00或-1.00,相关程度就越大。 •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相关并不意味着这两个
因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
• 研究者们不是观察并描述一个既存的情境,而是在情境中引 入变化并记录结果。
– 以学为主 – 以教为主
• 你的倾向呢?基于什么理由?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 论之用”(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关 于 教
(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学目标
•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和 方法
• 批判性的看待教育心理学化进程中的 重要事件,形成整体概念。
– 作业:阅读前言等概要章节画出本书概 念图
• 能区分准实验研究与基于设计研究
内容提要
• 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点 •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 学科简史 • 研究对象、任务 • 研究方法
• 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新思维技能
一位崇高的教师
• 花上几分钟来回忆一下你中学 时期的一些片段。
讨论
• 一个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与 能力?
• 一个好的教师有哪些人格特质?
良好教师的特征
• 学生眼中的好教师(谢天秋,1980)
– 教学方法好 – 知识广博,肯教人 –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 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 后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以其研究侧重开发有效和 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工具,如可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呈现材料 的多媒体、测试题等。其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不强调横向比 较,而侧重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即目标 参照的测量和评价。
重点
• 理解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方法 • 批判性的看待教育心理学化进程中的重要事
死胡同时期(19301960)
• 教育心理学界的学者所付出的努力是 令人感动的。但是就此运动的结果看 ,并未达到预期理想。
• 主要原因:脱离教育实际,过于注重 复杂的科学理论。
双行道时期(1960年后)
• 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互动; • 1962年格拉泽提出教学设计概念; • 1965年加涅出版学习的条件(70、77、85
关键词: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学与教的过程:谁、什么、怎么?
描述性研究
• 它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描述某个或几个 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
• 一般来说,描述性研究报告包括调查结 果、师生会见时的反应、真实课堂对话 的例子或者对教学活动的记录。
相关研究
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
单向
道心理学在来自百度文库
教育中的 应用
死胡
双通
同 道 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情景、
过于注重科学实验情景 学科教学的 心理学问题
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
• 单行道时期(1900-1930)
– 对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持极为乐观的看 法;
– 20世纪20年代:
• 芝加哥大学贾德领导儿童阅读心理研究 • 哥伦比亚大学桑代克领导智力测量研究 • 斯坦福大学推孟主持天才儿童研究 • 全美教育学会负责天性与教育问题研究。
辨析2
• 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时,如果老师经过并提供帮助,学 生可能会有消极的反应。
• 要增加学习动机,老师要尽可能多地表扬。 • 那些能够成功地创造和维持有序课堂的老师是那些能够在干扰
发生时迅速制止的老师。 • 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学习和提高;一般来说,经验是学会
教学所必需的,也是足够的。 • 考试会损害学习。因为学生频繁地参加考试会形成负面的态度
教育
•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 育作用。
•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 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教育者对 受教育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 系统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 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与心理
• 本质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
• 微观上,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 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心理发 展;
– 统觉:观念同化过程 –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
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
• 19世纪末,教育和心理学家利用实验、统计 、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及教育问题,出现实 验教育学派(梅伊曼,E. Meumann,18621915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 桑代克(E.L.Thordike, 1874-1949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拓展 成三卷本,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件
– 作业:阅读前言等概要章节画出本书概念图
• 能区分准实验研究与基于设计研究
• 有了大量确定的原则,教育心理学家就能够 对很多变量之间的联系,甚至联系的整个系 统作出解释。
主要研究范式
• 准实验研究(教学实验) • 基于设计的研究
– ADDIE
联系与区别
• 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其研究过程 都遵循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 区别:
– 前者主要希望解决教育理论问题。所以其研究强调实验控制, 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横向比较,即实验班与平行控制班 的比较。
•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易、以思,可谓善喻点。——《学记》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 行
哪个环节最关键? 概括有何不足呢?
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 所强调的三化取向,即旨在提供教师如何了解学生能力、性格 、需求、身心发展等各方面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以达成 教学目标的知识、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
研究对象
• 宽泛定义: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 变化
• 非宽泛定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景中学 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