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 复习
文献学-复习
第一讲绪论: 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含义经过几次演变?各有什么内容?2.古典文献学内涵是什么?“文献”一词的古典含义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指书面材料, 即文章或典籍;另一方面指贤人, 即那些博学多才的学者或熟悉掌故的人, 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活字典”。
3.现代文献的含义是什么?凡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 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的图书和资料都是文献。
4.试述文献学的概念、研究目的。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文献学研究的目的: 全面认识文献, 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 用较少的时间, 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 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
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 自己使用以外, 还可以供更多的人使用。
5. 试述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6. 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①从事古籍整理或研究必须选择恰当的底本。
②必须认知古文献知识, 方有助于学习、交流、研究。
③校勘求其源, 标点求其准。
④可使从事古代文史哲的研究者获得最佳读书和研究的门径。
简言之, 学习古典文献的价值在于:①从读书上来讲, 可以明版本、精校勘、知源流;②从写作上来讲, 可以帮助查阅资料, 援引典故。
第二讲文献的载体(关于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1.填空:自从人类有意识地使用符号或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便有了承载这些符号或文字的物质载体。
我国文献载体的使用大体有甲骨、陶、金石、玉、简牍、缣帛、纸以及现代的音视载体等。
近代对甲骨文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甲骨四堂”, 分别是: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
纸书的形制最早是卷轴制, 其次是折叠装, 又称经折装, 还有一种是旋风装。
2.解释: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
把木版称作“牍”。
其中一尺见方的牍称为“方”。
帛书, 是指把文字记载在帛上的书。
线装书, 是将印好的书叶正折, 版心向外, 采用两张与书叶大小相同的纸作书皮(封面), 分置书册上下, 即上面一张, 下面一张, 然后打眼订线即成。
中国文献学重点复习
中国文献学复习重点1.文献一词、文献学、文献学研究、现代文献学研究的起源文献1汉宋学者对文献的理解:“文献”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孔子《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代玄注:“献,贤也。
”并以“文章贤才不足”解释“文献不足”。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2宋末元初学者马端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文献通考》。
马氏在序言中解释了文献的含义。
凡叙事,所谓“文”也,凡论事,所谓“献”也。
3元代学者对文献的理解。
含义变化:从兼指典籍与贤人变为偏指典籍。
例:元代王维祯《送僧归日本》“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4明代以来,人们所说的文,通常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文献学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述》“全相望亦私淑宗義,言文献献学者宗焉”。
三年后,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又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及文献学”。
文献学研究第一部用“文献学”命名的专著是鹤声、鹤春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28年)。
该书作者鹤声在例言中援引马端临关于“文献”的解释后说“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定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意义:构建古典文献学的初步尝试现代文献学研究(1)60年代现代文献学初见端倪。
20世纪60年代袁翰青 1964 《现代文献工作的基本概念》主使用“文献工作”以区别中国的古典文献学,文献工作就是“现代文献学”,只不过现代文献工作的研究“尚不足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80年代的讨论。
现代文献学的讨论逐渐激烈起来(3)90年代倪波主编《文献学概论》——阶段性代表作。
通过对文献和文献工作的讨论,力求勾勒出一个不局限于目录、版本和校雠为核心容的新的文献学科体系。
2.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的比较不同:(1)研究对象:古典以古籍为主;现代以多语种文献为主(2)研究容:前者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主,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和方法;后者利用现代技术,重视对文献进行静态、动态的揭示,主要是文献搜集、组织、传播、检索的理论和方法(3)专家群体:分别形成“古典”、“现代”的两支队伍相同:(1)研究对象:文献——知识载体(2)研究文献整理、传播、利用,有共同的规律可循(3)根本任务:要实现知识的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4)研究工作中优势互补、难以截然分开3.古典文献学的源流,容,优点,缺点源流:古典文献学是校雠学的继承与发展容: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优点:对校雠学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推动了新时期文献学的发展。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它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集。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如《昭明文选》。
2.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集,如《李太白全集》、《柳宗元集》。
3.丛书:是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制编校,冠以一个总书名,用统一的板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它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刻、全书等,如《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
4.经折装:把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折页,前后用两块与折页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5.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纸。
6.蝴蝶装:简称“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一页一页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背裹住做封面。
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
盛行于宋元。
7.包背装:同蝴蝶装相反,它是以版心中线为主,版面向外对折,在两侧余纸上打眼,用纸捻装订成册,后背用书皮裹住。
8. 讹:也称误,指将原有的字写错了,一句话有讹一字也有讹数字的。
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即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字,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正或乙转。
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9.对校法: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填空题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
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
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
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15、编撰《四库全书》私人献书最多的是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和宁波天一阁主人范茂柱。
16、《四库提要》为一万多种书写提要,存目书籍六千多种。
17、陈恒《四库全书考异》;余嘉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补正》18、《四库》存目录6793种,93551卷,比《四库》收录之书多出将近一半。
19、元刻本特点:黑口、赵字(赵孟俯)、无讳、多简。
文献学复习
第一讲绪论: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含义经过几次演变各有什么内容2.古典文献学内涵是什么“文献”一词的古典含义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方面指贤人,即那些博学多才的学者或熟悉掌故的人,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活字典”。
3.现代文献的含义是什么凡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的图书和资料都是文献。
4.试述文献学的概念、研究目的。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文献学研究的目的: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
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以供更多的人使用。
5.试述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6.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①从事古籍整理或研究必须选择恰当的底本。
②必须认知古文献知识,方有助于学习、交流、研究。
③校勘求其源,标点求其准。
④可使从事古代文史哲的研究者获得最佳读书和研究的门径。
简言之,学习古典文献的价值在于:①从读书上来讲,可以明版本、精校勘、知源流;②从写作上来讲,可以帮助查阅资料,援引典故。
第二讲文献的载体(关于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1.填空:自从人类有意识地使用符号或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有了承载这些符号或文字的物质载体。
我国文献载体的使用大体有甲骨、陶、金石、玉、简牍、缣帛、纸以及现代的音视载体等。
近代对甲骨文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甲骨四堂”,分别是: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
纸书的形制最早是卷轴制,其次是折叠装,又称经折装,还有一种是旋风装。
2.解释: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
把木版称作“牍”。
其中一尺见方的牍称为“方”。
帛书,是指把文字记载在帛上的书。
线装书,是将印好的书叶正折,版心向外,采用两张与书叶大小相同的纸作书皮(封面),分置书册上下,即上面一张,下面一张,然后打眼订线即成。
文献学复习资料
10.《文选》(P55):是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收录了周代至六朝约800年间130为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700多篇,分为38类,大致为诗、赋、文三部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其重要意义在于编者有意识地将经、史、子、和“文”区别开来,是有意识的文学作品结集。
19.别集(P57):是相对于总集而言的,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20.丛书(P60):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集的书名,用同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合刻”、“汇抄”、“汇刻”、“全书”等。
13.《困学纪闻》(P24):宋代学问大家王应麟所作,是一部学术考证笔记,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天道、历数、地理、诸子、考史、评诗文和杂识。此书对后代尤其是清代的文献考据学影响很大,清代注明学者严若璩、全祖望、何焯、翁元圻等先后为此书做笺注。
14.《永乐大典》(P26):是明成祖永乐年间,解缙等人奉诏编纂的。全书体例是依照《洪武正韵》的韵母,“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将大量古书的有关资料整段、整篇,有的甚至是整部地抄入。共计22877卷,3.7亿字,只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明以前已经散亡的文献,但目前全世界残存的《永乐大典》仅占原书的4%。
22.政书(P64):是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比较有名的政书是“三通”。
23.干支(P65):中古国代用于纪日、纪年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组合为六十对,六十对一个轮回,即俗称“六十花甲子”。
文献学复习资料
11、 《别录》——是西汉刘向编撰的西汉政府图书馆藏书书目汇编, 他将各书的序录另写一份,集为一书,叫《别录》。
科。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 规律、文献整理方法以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它是治学的 基础、资料的源头,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 学等 (网络)。 2、 文献——最初“文”指典籍,“献”指掌握、熟悉典籍的贤人。 后来发生了变化,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今指记录有知 识的一切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 觉的。 3、 聚珍本——聚珍本是指清朝武英殿以聚珍铜活字排行刊印的《古 今图书集成》,清高宗以“活字”不雅,改称“聚珍版”,因 此,武英殿排印的多种书籍即被称为武英殿聚珍本。这部书字体 细劲,行格严肃,贮在武英殿。 4、 古小说——所谓古小说,是相对近古通俗小说(白话小说)而 言,或称文言小说、子部小说、笔记小说等。程毅中的《古小说 简目》收录以文学性较强的志怪、传记为主,并参照传统史志目 录“小说家”著录源流,兼收杂家、琐记之类的作品。 5、 四部丛刊——所谓“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门传统分类法, 而丛刊及丛书。《四部丛刊》是上个世纪初,由著名学者、出版 家张济元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而成,收书468种,分初 编、续编、三编,所用底本主要是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涵芬楼所 藏古本、精本,也有借来的善本,供考订古籍,整理文献时参 考,真可谓功德无量。 6、 杀青——所谓杀青是中国古代制作用以书写的竹简的一种方法, 即在将竹简用以书写前,把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其出水,以防 虫蛀;然后把竹片上的青皮刮去,以便书写,这种方法叫做“汗 青”或“杀青”。
文献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节社会科学文献概述信息:信息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自身运动状态和方式,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含义的表征。
据领域分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文献:指人们对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加以系统化和有序化,并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信息符号记录在一定载体上的,以便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固态精神产品。
文献信息的要素:1信息内容2物质载体3信息符号,以上是文献信息三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文献信息的特征:1知识性2记载性3传递性4再生性积累性社会科学文献:指在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反映社会现象和规律的,以文字、符号、图象等手段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
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治倾向性2时代性3地域性4效用性5内容的综合的分布的离散性功能:A基本功能:1加工2存贮3交流B社会功能:1认识2参考(科研、经济、决策、预测)3思教4政治信息交流的方式:1语言2非语言3文献信息交流(借助于文献而进行的提供和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以文献为中介,联系文献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进行的文献传递活动)文献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1非正式交流(传递快,信息及时,有针对性和选择性)2正式交流(正规性、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文献交流的意义:1交流产生社会效益(社会功能)2交流社科知识不断增值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传递类型:1主动传递(单向、多向)2被动传递(单向、多向)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1文献信息源2非文献信息源(实物、口头、动态)分类:据载体分1手写2印刷3缩微4视听5电子据编著出版的特征和范围分1正规文献(指通常的、正式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
)图书的特征:1形式2内容:主题突出、论述完整、内容成熟。
期刊特征:出版迅速、内容新颖广泛、系统连贯。
(核心期刊:信息密度大,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使用寿命长,反应学科发展最新动向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受到专业读者重视的期刊。
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科文献信息源)2非正规文献据加工程度分:1一次文献(新知识、新成果和总结为依据而创作生产的文献)2二次文献(科学地将特定范围的的分散的一次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文献)主要包括书目、索引、文摘、图书馆目录等。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起源、流传、保存和利用的学科,是各个学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研究中,文献的准确获取和精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文献学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文献的定义
文献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记录人类思想、知识、经验的一切载体。
它不仅包括书籍、期刊、报纸、手稿、印刷品等有形文献,还包括电子文献、网络文献等数字化形式的文献。
二、文献的分类
根据文献的性质和用途,文献可以分为学术文献和非学术文献两大类。
学术文献包括学术论文、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等,其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促进学术交流;非学术文献包括新闻、小说、杂志等,其目的是满足读者的娱乐和信息需求。
根据保存形式,文献可以分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两大类。
纸质文献已经在大部分场合被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取代,现在的重心已经转向了电子文献。
三、文献的获取
文献的获取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
常用的文献获取渠道包括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个人收藏等。
在获取文献时需要注意所需文献的来源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文献的利用
文献的利用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文献信息有效地运用到研究中。
常用的文献利用方式包括阅读、筛选、整理、引用等。
在利用文献时需要注意遵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引用时需要注明出处。
结语
文献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献学是了解和利用文献的重要学科。
深入了解文献学的基本内容对于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献学复习资料(安徽科技学院)
一、填空(16 分)1、从结构上说,文献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即物质载体、类型体例、知识信息。
2、我国古典文献的表述方式,大致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3、《楚辞章句》的撰者是东汉的王逸。
4、南北朝时期的目录著作《七录》的作者是阮孝绪。
5、《隋书经籍志》的产生,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它也是现存最古的四部分类目录。
6、宋代流传下来的私修目录有三部,即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7、《文选》的编者是梁昭明太子萧统。
8、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著的《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在史学、目录学及校勘学上都有重要、地位。
9、清代乾隆年间所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中国古代一部篇目、叙录、小序、总叙俱全的最大的官修目录。
10、《四库全书》所藏之处所谓的“江浙三阁”分别是指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
11、通常所说的《三通》分别是指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和宋元之际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12、刘颚在1903 年编成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而朴学家孙诒让在1904 年据此编写的《契文举例》二卷,则是我国学者研究甲骨文的开始。
13、古籍版本,根据刻印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官刻本、家刻本或家抄本和坊刻本。
14、宋代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是流传下来的古代最早的私修藏书目录。
15、明代高儒有私修目录《百川书志》,这部目录著作将演义、传奇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书编入,对今日研究金元明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6、《楚辞集注》和《四书集注》的撰者同为宋代的朱熹。
17、宋代郭茂倩编辑了《乐府诗集》一百卷,收集了自汉至唐、五代乐府歌诗。
18、钱玄在《校勘学》中,将校勘处理方式归纳为定本式、底本式、札记式三种。
19、张之洞提出的善本图书的三条标准是:足本、精本、旧本。
20、郑樵的《校雠略》是我国有关校雠学理论的第一部专著。
21、中国古代的目录,从其形成过程、编写的体制以及编者的身份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私家目录、国家图书目录以及史志目录三种二、词语解释1、章句和集解: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资料一、引言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学科,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文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出文献的历史脉络、流变及其在社会、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影响。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文献学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文献学的复习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帮助读者对文献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文献学的概念与发展文献学,又称文献理论、文献科学,是对各类文献的分类、整理、鉴定、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文献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保存和阅读技巧,而现代文献学的形成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学也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三、文献的分类与特点文献按照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书籍、期刊、报纸、学术论文等。
每一种文献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书籍通常包含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期刊则更为及时和专业。
此外,文献还可以根据学科领域、时间、地域、语言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和使用。
四、文献的鉴定与评估在进行文献研究的过程中,鉴定和评估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研究者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包括作者的学术背景与资质、出版的机构和平台的可信度、是否经过同行评审等,来判断文献的价值和权威性。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考虑文献的时间性、来源的可查性等因素。
五、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是研究者进行文献研究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库和检索工具进行。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需求,以关键词、作者、题名、日期等多种方式进行文献检索。
文献的利用包括文献的阅读、引用和整理,以及对文献的批判性分析和综述等内容。
六、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的整理、考察、鉴定、分析、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献研究。
例如,研究者可以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出文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绪论一、什么叫“ 文献”《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 朱熹道:“文,典籍也。
献,贤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马端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诸子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致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文献: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什么是“文献学”呢?中文三大基础工具课传统中文学问中最显赫者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性的学科对我们而言,它还是:一门教人如何读书的课(版本学)一门教人如何查找资料的课(目录学)一种方法论一种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三、文献学发展过程(一)元典时期:先秦产生文献孔子:述而不作诸子:述而作文献学的初步形成:孔子(二)秦汉、六朝:文献学的积极探索文献整理:司马迁地下文献的第一次大规模整理传注之学:汉魏古注十三经《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尚书》:[汉]孔安国傅《毛诗》:[汉]毛亨傅、郑玄笺《周礼》:[汉]郑玄注《仪礼》:[汉]郑玄注《礼记》:[汉]郑玄注《春秋经傅集解》:[晋]杜预撰《春秋公羊傅》:[汉]何休撰《春秋谷梁传》:[晋]范宁集解《孝经》:[汉]郑玄注《论语》:[魏]何宴集解《孟子》:[汉]赵岐注《尔雅》:[晋]郭璞注(三)唐宋:文献学的全面探索1注疏之学大兴:疏不破注与疑古立说2文献学理论探讨:刘知几《史通》等3综合文献的编订:唐:《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白氏六帖》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4金石学始兴5目录学兴起(四)明清:总结1大规模的文献整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2汉学大兴3文献传播获得极大进步(五)近代:多难兴邦张元济与近代文献整理伟大的新起点:甲骨文与敦煌文献的发现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一节:文献载体1.甲骨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事件,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在甲骨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文献学重点复习讲课讲稿.docx
中国文献学重点复习中国文献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文献一词、文献学、文献学研究、现代文献学研究的起源文献1汉宋学者对文献的理解:“文献”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孔子《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代郑玄注:“献,贤也。
”并以“文章贤才不足”解释“文献不足”。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2宋末元初学者马端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文献通考》。
马氏在序言中解释了文献的含义。
凡叙事,所谓“文”也,凡论事,所谓“献”也。
3元代学者对文献的理解。
含义变化:从兼指典籍与贤人变为偏指典籍。
例:元代王维祯《送僧归日本》“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4明代以来,人们所说的文,通常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文献学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述》“全相望亦私淑宗義,言文献献学者宗焉”。
三年后,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又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及文献学”。
文献学研究第一部用“文献学”命名的专著是郑鹤声、郑鹤春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28 年 ) 。
该书作者郑鹤声在例言中援引马端临关于“文献”的解释后说“本编亦采其谊 ......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定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意义:构建古典文献学的初步尝试现代文献学研究(1)60 年代现代文献学初见端倪。
20 世纪 60 年代袁翰青 1964 《现代文献工作的基本概念》主张使用“文献工作”以区别中国的古典文献学,文献工作就是“现代文献学”,只不过现代文献工作的研究“尚不足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80 年代的讨论。
现代文献学的讨论逐渐激烈起来(3)90 年代倪波主编《文献学概论》——阶段性代表作。
通过对文献和文献工作的讨论,力求勾勒出一个不局限于目录、版本和校雠为核心内容的新的文献学科体系。
文献学概论
文献学概论复习题1、“文献”一词、文献学、文献学研究得起源;(1)、“文献"一词得起源: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汉代郑玄注:“献,贤也.”并以“文章贤才不足"解释“文献不足”、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2)、“文献学”一词得起源“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年梁启超得〈<清代学术概论>>:“全相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
"三年后,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中又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得史学,即文献学."(3)、“文献学”研究得起源第一部直接以“文献学”命名得著作:〈〈中国文献学概要>〉、(1928年版商务印书馆)该书作者郑鹤声在例言中援引马端临关于”文献"得解释后说"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2、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比较;不同:(1)研究对象: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文献学则以多语种文献为对象(2)研究内容:古典文献学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支柱;现代文献学利用现代技术,重视对文献进行静态与动态得揭示(3) 就专家群体而言:“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
相同:首先,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得研究对象都就是文献—知识得载体。
其次,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都要研究文献得整理、传播、利用,有共同得工作规律可寻。
第三,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得根本任务,都就是要实现知识得科学组织与有效利用。
第四,在研究工作中,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也经常就是优势互补,难以截然分开得。
3、现代文献学得起源;端倪:始于20世纪60年代,化学家、文献学家袁翰青1964年发表得《现代文献工作得基本概念》。
袁先生主张使用“文献工作”一词,就是以此区别于中国得古典文献学,文献工作就就是现在说得”现代文献学”,只不过现代文献工作得研究成果“尚不足以形成一门独立得学科”。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的含义:最早用文献二字为其著作命名的是宋末元初的史学家马端临。
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献通考》。
当代含义: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什么叫版本:版(板):古代用以书写的木片通称为版或板。
雕版印书之法通行以后,版或板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经雕刻后供印书用的版片。
本:原义为树根。
引申为据以校书的书的原本(底本)。
在通常情况下,本即指书。
作为版本学的专有名词,版本是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什么叫目录:目字的本义是眼睛。
眼睛是复数,所以人们便用它来标志复数的事物。
引申出条目、项目、名目等义。
录原指刻木时发出的声音,引申就有记录之义。
在目录学中,目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录指叙录,即对一篇书或一部书的内容所作的提要。
目录,即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
什么叫校雠:狭义就是校勘,广义指版本、校勘、目录、典藏等什么叫校勘:校指木夹核对校正,勘亦作刊,削除校订;校勘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
古籍分类法:1、《七略》创始的“六分法”(辑略总序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方技略数术略)2、《七志》与《七录》的“七分法”3、“四分法”(甲乙丙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经(所著述的是儒家经典和后世儒生解说经书的著作,以及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小学”之类书籍)史(著录历史类书籍)子(所有)集(著录文学书籍)解释版本的类别写本:又称手写本,指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刻本(属于雕印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的图书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活字本(非雕印本):指用活字排印的书本影印本:指采用照相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印本。
文献学复习资料
一、“文献”含义的历史演变(一)“文献”的古代含义“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其中记载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代郑玄、宋代朱熹对“文献”解释分为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后代的“文献”大都是偏义复词,或者偏于“文”,或者偏于“献”,而第一种含义的使用较为普遍,第二种含义20C.便逐渐消失了。
(二)马端临“文献”与孔子“文献”之异同最早用“文献”二字为其著作命名的是宋末元初的史学家马端临。
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献通考》。
其《自叙》指出: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相同之处:《文献通考》编写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书本的记载,一是学士名流的议论,与孔子的一脉相承。
区别:孔子所谓“献”专指口头材料;而马氏之“文”与“献”几乎都是书面材料。
(三)“文献”的当代含义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第一章文献的载体(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一)定义甲骨指龟甲和兽骨。
甲骨文甲骨卜辞殷虚卜辞契文殷虚书契刻在龟甲(腹甲)和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上的文字就叫甲骨文。
因为甲骨上记载的大半是占卜的事情,所以学者们称它为“甲骨卜辞”。
因为它出土于殷代都城旧址,所以又称为“殷虚卜辞”(虚即墟字)。
甲骨文以契刻的为多,因此,又称之为“契文””(契,刻)。
或称为“殷虚书契”。
(二)发现1899年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甲骨四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二、金石(一)金金吉金金文钟鼎文金,指青铜器。
文献学期末复习
文献学复习题一、掌握和熟悉基本常识1,后汉熹平年间刊刻之熹平石经,堪称文献传播之大事。
2,中国古代目录学萌芽于先秦,而正式兴起于西汉。
3,旋风装因其将书页鳞次栉比的相连,看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
4,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5,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
它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
以刻印主体论,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
6,卷轴装为写本书的主要装帧形式。
7,版心即刻板的中心部位,为两半页的分界处,一般不刻正文,而刻有折叠书页标志的“鱼尾”。
8,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文献。
9,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10,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容量大。
11,张之洞《书目答问》为近代目录名作。
12,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本校。
13,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
14,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目录、版本、校勘三方面内容。
二、基本概念要熟悉和掌握1,善本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2,讹、脱、衍、倒说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原稿所无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
倒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3,反切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声母和后一个字韵母及声调,拼成被注音之字。
此法注音即反切法。
因古今字音变化,有时用现在的读音来拼读,并不能得出正确的读音。
4,经折装经折装是将卷轴改为折叠式,书纸仍由多张纸粘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一定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页,前后则用两块与折页相同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定义为了把人类知识传播开来和继承下去,人们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其记录下来,或写在纸上,或晒在蓝图上,或摄制在感光片上,或录到唱片上,或存贮在磁盘上。
这种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献。
GB“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ISBD:文献(item)是指以任何实体形式出现的文献,作为标准书目著录的书目文献实体二、文献的社会功能1.保存文化遗产2.存贮和传递社会信息3.扩大人类交流4.体现社会文明水平,实现人类知识共享5.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三、文献学的定义文献学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对文学历史、文献工作方法、文献交流和利用规律进行概况和总结的学科、四、档案文献指在忠于原始档案信息的基础上,编纂、公布档案原文,或将档案信息内容经过不同形式的编辑加工后,转录到主要以纸张为载体的各种出版物上,形成我们通称的文献作品。
第二章文献类型一、著述定义将一切从感性认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后,抽出最基本最精要的结论,而成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才是“著作”“编著”是一种综合他人的著作材料,经过编辑整理,而成为体系化、并阐述作者个人简介的著作方式,其结果称为著作。
“著述”是指作者围绕某一专门主题,全面系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陈述理论、明确概念,而自成体系的作品。
凡无独特见解的作品,均不应称为“著述”狭义的“著述”:著作广义的“著述”:编著、著作二、著述的类型1.文件2.理论著作3.通俗读物4.科技报告5.学术论文6.杂著三、编述的定义凡将已有的材料,用新的体例加以改造,重新编排整理而成的图书叫做“述”,也称“编述”四、编述的类型1.古书编述1)总集:按一定的体例将两家以上的作品编在一起的书,各家作品一般不是独立的书,但基本上是整篇的著作2)别集:按照一定体例将一位作者的作品汇编在一起的书。
3)丛书:又称丛刊、合刻、丛刻、丛编、类编、汇钞、全书等。
是将若干种单独著作汇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的出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绪论: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得含义经过几次演变?各有什么内容?2、古典文献学内涵就是什么?“文献”一词得古典含义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 另一方面指贤人,即那些博学多才得学者或熟悉掌故得人,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得“活字典”。
3、现代文献得含义就是什么?凡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得具有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得,包含一定得知识信息得图书与资料都就是文献。
4、试述文献学得概念、研究目得。
文献学就是以文献与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科学。
文献学研究得目得: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得文献中,用较少得时间,找到尽可能全得自己所需要得文献资料,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得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得、较全得、较可靠得版本。
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以供更多得人使用。
5.试述文献学与其她学科得关系6.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①从事古籍整理或研究必须选择恰当得底本。
②必须认知古文献知识,方有助于学习、交流、研究。
③校勘求其源,标点求其准。
④可使从事古代文史哲得研究者获得最佳读书与研究得门径。
简言之,学习古典文献得价值在于:①从读书上来讲,可以明版本、精校勘、知源流;②从写作上来讲,可以帮助查阅资料,援引典故。
第二讲文献得载体(关于古典文献得载体与类型)1、填空:自从人类有意识地使用符号或文字表达她们得思想感情,便有了承载这些符号或文字得物质载体。
我国文献载体得使用大体有甲骨、陶、金石、玉、简牍、缣帛、纸以及现代得音视载体等。
近代对甲骨文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得“甲骨四堂”,分别就是: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
纸书得形制最早就是卷轴制,其次就是折叠装,又称经折装,还有一种就是旋风装。
2、解释:古代把书写得狭长竹片称作“简”。
把木版称作“牍”。
其中一尺见方得牍称为“方”。
帛书,就是指把文字记载在帛上得书。
线装书,就是将印好得书叶正折,版心向外,采用两张与书叶大小相同得纸作书皮(封面),分置书册上下,即上面一张,下面一张,然后打眼订线即成。
线装书成为古书传统得最具代表性得装帧体式。
第三讲文献得形成与流布1、文献形成得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文献作为知识得积累与智慧得结晶,就其来源进行考察,可以分为著作、撰述、抄纂与翻译四类。
文献学中得“著”、“作”,就是指具有独到得观点、独创得体系、独立得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而形成得文献作品。
文献学中得“撰述”,指得就是整理。
这种整理,含有加工、提炼得意思,实际就是二次创作。
把文献抄录汇集,并按照一定体例加以编排成册,称为“抄纂”。
编又叫纂、辑。
就是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其重要特点就是原始条文都就是其她文献得原文,不加改窜。
一般要求注明出处,当然也有不注出处得。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得文献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得文献,就是一种独特得文献形成方式。
2、文献流布得途径有哪些?流布得方式主要有: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微机输入及激光扫描等。
3、解释:1)叙文:就是全书得纲要,常置于全篇之末。
如《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
2)大小序:大小序本指《毛诗》得序文。
“小序”列于每篇得开头,解说诗得主题。
“大序”为全《诗》得总纲。
第四讲文献得收藏与散佚1、填空:周代已有较完备得藏书制度。
西汉官府藏书空前丰富,而且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得系统整理。
2、简述历代文献散佚得原因。
(参考教材)试述历史文献散亡得原因?牛弘、胡应麟关于图书散亡原因有哪些论述?试述张舜徽先生关于图书散亡原因得主要内。
3、试述中国历代图书收藏得基本情况。
(列举自己知道得十位藏书家得藏书情况、及其特点。
) 第五讲文献得版本1、填空:版本得形式就就是图书得物质形式,由四个要素构成:文字、材料、形态与制作方法。
版本得形式特征通过它们表现与展开。
印本书页都有相应得书版印成,每块书版都有一定得格式,这种版面得格式就叫版式。
版式结构一般包括版面、天头、地脚、版心、鱼尾、版框、界行(行格)、象鼻(书口)、书耳等部分。
一般所说版本得整书结构,即指线装本得整书结构。
由书皮、书签、封面、扉页、书脑、书脊、书口、书首、书根等几个部分构成。
版本得内容结构即指版本得文字内容得构成。
大致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正文、2、书序、3、书跋、4、附录、5、目录、6、凡例、7、牌记。
版本鉴定一般依据:1、依据刻本得形式特征来鉴定,如字体、版式、刀法、墨色、装帧、纸张等因素;2、依据刻本得文字记录鉴定,主要有直接记录版本情况得文字,如刻本得序跋、牌记、书名页、书衣与书口等;还有刻本中间接反映版本情况得文字,如(1)刻工姓名,(2)避讳字,(3)特殊字,(4)书名冠词,(5)卷端题名;3、依据其她资料来鉴定,如题跋、印章、书目、图录等。
写本一般分为: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抄本。
2、何谓版本与版本学?版本有什么作用?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中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半功倍。
”李致忠在《古书版本鉴定》中说:“版本学就是为中国古代社会各学科研究服务得辅助科学”。
“从读书、用书、藏书、校书,以及从版本学得角度研究一代得政治、经济、文化得兴衰变迁,都离不开版本学知识得运用”。
严佐之先生在《古籍版本学概论》中说:“每一种图书、图书得每一种版本,都反映着一定社会阶段与历史时期得生产力水平,不仅就是古代书史得‘活’见证,还就是考察古代科学技术(印刷、造纸、装帧技术等)与文化艺术(书法、雕刻、装帧艺术等)水平得重要实证。
”试就上述学者得观点,谈谈自己得认识。
答:从上述学者所言可见,版本具有文物与文献两种主要得价值。
“文化之源,系于书契;书契之利,资于物质”。
图书就是人类思维与知识得载体,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表征。
古代图书也就是具有历史、艺术价值得古代文物。
古籍文献最重要得作用在于其内容“可资提供研究古代科学文化并为发展现代科学文化得参考借鉴得文献资料方面得作用”,古籍得文献价值比它得文物价值更大更显著。
不同得古籍各有不同得文献价值。
古籍得不同版本又各有不同得文献价值。
因而有人说版本得功用,在于:1、审别古籍各版本得优劣,避免误读误用;“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2、版本学为校勘、目录、辨伪等文献工作提供必重要得方法。
3、通过版本鉴别,可以揭示文献古籍得多种价值,如:(1)载明各本得特点,(2)广搜众本比勘,(3)用以识别真伪,(4)考订书史源流,(5)显示多种价值。
历史上古人读书因不择版本,特别就是选用劣本而造成重要失误得例子较多,所以读书应选择精善得版本。
3、古籍版本从不同得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4、何谓善本?善本得本义就是“好得本子”,即指错误少、不残缺得本子。
张之洞认为善本应就是“足本”、“精本”、“旧本”。
学术意义上得善本,就是精注精校、不缺不讹得本子。
5、雕版印刷就是什么时间出现得?目前存世得早期雕版印刷物有哪些?6、活字印刷就是什么时间出现得?分哪几类?第六讲文献得校勘1、何谓校勘与校勘学?校勘得作用有哪些?校勘,就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得字句篇章上得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
校勘学就是研究与总结校勘规律得一门科学。
除对文献材料发生错误得规律进行总结外,人们还对校勘得作用、方法、据以校勘得资料、校勘者应具备得条件、校勘成果得处理形式等进行探索,在校勘实践得基础上形成了校勘学。
校勘得范围就是:一就是文字正误、衍脱、倒置、错简等得审核,以示版本之真;一就是对内容与有关记载就是否真实可靠得审核,以求史实之真。
这就就是校勘求真得二重性。
以前者为主。
主要功用:①就是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接近原稿得书面材料。
②读书应求善本,善本最基本得条件就就是符合或接近原稿,而校勘不但就是使今本符合或接近原稿得一种特定手段,而且也就是鉴定其就是否符合或接近原稿得一种可靠方法。
③校勘有益于书籍得整理与出版。
2、文献存在得错误,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哪几种?(或解释)讹文,又称“误文”,就是指古籍在传写与翻刻过程中原有文字出现得错字。
脱文,又称“夺文”或“阙文”,就是指古籍在传写翻刻过程中脱落遗漏了得文字。
衍文,又称为“剩文”,就是指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原稿本无而传写、刻印、排印误增得文字称衍文,又称羡文、衍字。
倒文,指古籍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得先后次序被颠倒。
古时钩改文字称“乙”,所以倒文又称“乙文”或“倒乙”。
异文就是指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出现得各种版本之间、或同书前后文句之间、或相关书籍之间得文字差异。
3、试述校勘得主要内容?校勘得原则有哪些?校勘得主要范围包括:一就是文字得正误、衍脱、倒置、错简等得审核,以示版本之真;一就是对内容与有关记载就是否真实可靠得审核,以求史实之真。
原则:①存真复原。
存真复原,就是校勘得目得与任务,也就是校勘得根本原则。
②实事就是正,多闻阙疑。
比较系统具体得校勘原则就是:(1)底本文字没有谬误,她本文字有谬误;本书文字没有谬误,她书文字有谬误,均不必改动文字,也不必出校记。
(2)底本文义可通,她本文义不见长者,或者文义没有特殊差异,只就是个别虚字有异,不出校记;若她本文义见长,可出异文校记;底本与她本文义互异,可以出异文校记。
(3)古人引书,每有省改,凡本书节引她书,但不失原意,且文义可通者,应力求保持本书原貌,不要据她书改动本书。
古代本子流传情况比较复杂,今天用来校勘得她书,其本子并不一定就是本书作者所见得。
本子不同,文句有异。
籽避免损伤本书原貌,又不破坏另一种古本得面目,不应随意改动本书中得引文。
(4)底本文义不通,但有她本、她书等作校勘根据,可以据证改之,并应出校记。
底本文义疑误,但没有校改得根据,不能改动原文,可以出校记说明并存疑。
(5)底本子中得衍、脱、讹、倒,有确实得根据,应据证改正,并要出校记,必要时可以说明校改得理由。
至于疑底本中有衍、脱、讹、倒等谬误,但无确证能说明其谬,不能臆断改动,可以出校记说明并存疑。
(6)底本中作者避本朝名讳或家讳者,不作改动,缺笔字可补足笔画。
有得影响理解文义得避讳字,出校说明。
至于后人传刻古书为避当朝讳者或家讳者,可以凭可靠根据回改,并出校说明。
(7)底本中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正俗字,一般不作校改,普及读物另当别论。
(8)校勘只限于底本文字得衍、脱、讹、倒等谬误,对作者见解上得错误,不在校勘范围内,不必出校纠驳。
4、何谓活校法与死校法?“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又或错举她刻,择善而从,别为丛书,板归一式。
卢抱经文弨、孙渊如星衍所刻之书就是也。
”“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原本。
顾千里广圻,黄荛圃丕烈所刻之书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