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初中语文教案: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
![初中语文教案: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472f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3.png)
初中语文教案: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一、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情感,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美。
1. 叙事性强: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叙事为主要形式,通过生动且连续的描述来展现故事情节。
这种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2. 感情表达丰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对细腻情感的刻画,将个体内心世界中所产生的悲喜哀乐展现给读者。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法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错综复杂而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
3. 塑造形象深入人心:古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塑造鲜明而立体的形象来吸引读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个性化和代表性。
例如,在《西游记》中,每一位主要角色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如孙悟空的机智聪慧、猪八戒的贪吃懒做等,这些形象深入人心,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夸张和视觉效果: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夸大描写或修饰表情、动作等,以营造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例如,在《聊斋志异》中,作者蒲松龄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妖怪的外貌和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5. 体现社会风俗与哲理思考:古代文学作品还透过对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等方面的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和人们对价值观念的追求。
同时也贡献了丰富而深奥的哲理思考,在情节之中将一些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进行阐述。
例如,《红楼梦》以宝玉与黛玉的命运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荣、道德沦丧等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二、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技巧及方法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这些技巧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历史背景:古代文学作品紧密联系着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作品创作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作者生平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古代文学经典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代文学经典鉴赏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b3dd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3.png)
古代文学经典鉴赏方法与技巧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下面介绍几种古代文学经典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1. 阅读原典:首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原典。
了解作者的原始意图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同时,要注意不要只看表面的文字,而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含义和象征。
2. 文化背景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通过分析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了解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对于鉴赏唐诗有很大的帮助。
3. 文体识别: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采用了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诗歌、散文、戏剧等。
了解和识别这些文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同时,还要注意文体与内容的契合程度,文体的运用是否恰当。
4. 理解意象和象征: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和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来理解其中隐藏的意义和观点。
例如,红楼梦中的葫芦形象象征着封建礼教下女性的局限。
5. 掌握修辞手法: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味和理解作品的美。
例如,杜甫的《登高》运用了山水的对比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追求理想的壮志豪情。
6. 考察时代特点: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也不例外。
通过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鉴赏和评价作品。
例如,宋代以其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情感而闻名,这是我们欣赏宋词的重要角度之一。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经典鉴赏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和技巧。
通过深入学习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与智慧。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cfc01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8.png)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史传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探寻古人的智慧与足迹。
那么,古代史传文学究竟有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去鉴赏它呢?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其真实性与历史性上。
它往往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蓝本,力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过去的种种。
例如《史记》,司马迁在撰写时,广泛搜集资料,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梳理,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后人了解秦汉历史的重要依据。
这种真实性并非绝对的、毫无偏差的,而是在尊重历史大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选择和加工,展现出历史的风貌和发展脉络。
其次,古代史传文学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精彩的对话以及对人物行为的刻画,使得历史人物跃然纸上,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左传》中的郑庄公,其心思缜密、老谋深算的形象通过“郑伯克段于鄢”这一事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史记》中的项羽,其勇猛无畏、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者,古代史传文学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记录,更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孔子修订的《春秋》,就以微言大义著称,通过简单的字句表达了对善恶、是非的评判。
另外,古代史传文学在语言表达上也颇具特色。
简练而准确的文字,往往能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战国策》中的言辞,犀利而富有说服力,展现了纵横家们的巧舌如簧。
那么,我们该如何鉴赏古代史传文学呢?首先,要了解历史背景。
只有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史传文学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
比如读《三国志》,如果不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各方势力的角逐,就难以真正理解那些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为。
其次,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法塑造人物的,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同时,也要将人物置于历史背景中,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文学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古代文学的特点与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beb7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0.png)
古代文学的特点与鉴赏方法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古代文学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并需要一定的鉴赏方法来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鉴赏方法以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一、古代文学的特点1.形式多样:古代文学作品以诗、词、曲、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呈现。
其中,诗歌以古体诗和近体诗为主,既有高度浓缩的“豪情壮词”,又有细腻感人的“咏史抒怀”,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力。
散文则以“骈文”和“赋”为典型,注重辞章之美和格调之高。
小说则在唐宋时期迎来了辉煌的发展,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形式。
2.唐诗盛世:古代文学中,唐代诗歌被誉为“诗的鼎盛时期”,其特点在于雄浑豪放、意境深远、修辞精炼。
代表性的杰出诗人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世人推崇的经典之作。
3.典故丰富:古代文学中充斥着丰富的典故,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以及传说等方面。
通过运用典故,作者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使作品具备追溯历史、传承文化的功能。
4.意蕴深远: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富含深刻的哲理和道义,通过文字和意象传递出丰富的内涵。
在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需要通过细腻入微的文学品味来品味其中的寓意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鉴赏。
二、古代文学的鉴赏方法1.了解历史背景: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历史背景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脉络和社会背景等。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尤其是相关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2.品味诗歌之美:诗歌作为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其鉴赏需要从形式、格律、意象、修辞等方面入手。
需要注重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句法结构之美以及意象之美。
此外,还要深入解读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从而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3.解读散文之意:散文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白描和抒发情感。
史传类文言文的特点
![史传类文言文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94fa4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3.png)
史传类文言文的特点
史传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传记部分,主要记载了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和风俗习惯等。
这类文言文的特点如下:
1. 人物中心:史传类文言文以人物为核心,通过对人物的生平、事迹、言行等的描述,展现其性格、才能和成就,以此来反映历史现实。
2. 叙事为主:这类文言文主要通过叙述来描绘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使读者能够通过故事的形式了解历史。
3. 真实性:史传类文言文虽然采用文学手法,但力求真实地记录历史事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4. 文学性:在叙述方式、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史传类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体现了古代作家的高超艺术技巧。
5. 道德教化:史传类文言文常常蕴含着作者对人物的道德评价,以此来传达作者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教化意义。
6. 语言特点:这类文言文使用古代文言文,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美,但同时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
7.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史传类文言文通过叙述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理解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人文思想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史传类文言文是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体,既具有历史学的研究价值,又具有文学的艺术魅力。
1。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56c7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4.png)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一、以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
古代史传文学以历史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等方面,反映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二、注重历史真实性。
作为史学体裁的一种,古代史传文学注重历史事实的真实性。
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读,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使读者能够了解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情况。
三、内容丰富多样。
古代史传文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既有直接描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传记和编年体,也有通过小说等形式来描写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还有通过诗歌、曲调等形式来表达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赞美。
四、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史传文学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一种叙述,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古代史传文学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道德观念、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要正确鉴赏古代史传文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历史背景。
在阅读古代史传文学之前,应该先了解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
二、关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
古代史传文学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往往非常丰满和复杂,他们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
在鉴赏史传文学时,应该关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举止言谈,从中寻找人物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欣赏文学表达的艺术之美。
古代史传文学作为文学作品,其艺术性是不可忽视的。
在鉴赏时,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形象描写、情节安排等方面的艺术之美,体会作品所展现的文学魅力和人文情怀。
总体而言,古代史传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鉴赏需要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关注历史人物形象、审视历史事件描写,并欣赏文学表达的艺术之美。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品特点古代文学作品影响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方法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品特点古代文学作品影响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4084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3.png)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品特点古代文学作品影响古代文学作品研究方法古代文学,是人们对古代时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统称。
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传承至今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影响及研究方法。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统性:古代文学作品大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很少有书面记录。
这种传统的特点使得古代文学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了反映当时人们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寓情于景:古代文学作品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社会现象。
作品中通常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人生、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
3.艺术性:古代文学作品在描写手法、句式运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通过运用象征、比喻、修辞等手法,表达出作品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4.价值观念的体现: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涉及到君臣、父子、朋友等人际关系以及忠诚、孝道、仁爱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创作的启迪:古代文学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许多经典之作被后来的文学家视为楷模,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
2.思想观念的传承: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观念,尤其是关于人生、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思想观念成为了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的重要源泉。
3.文化传承的推动: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富了各个文化领域的内容,为后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方法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学者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些作品。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3cf83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72.png)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着作..一、史传文学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看;史传文学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着作..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久远;但还不是历史文学的最初形态..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也存在着一个“传说的时代”;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是由口头的方式流传的;具体的形式表现为神话、传说和史诗..这些口头传播的历史文学;是原始先民面对不能支配又不甚理解的外界;经过不自觉的幻想式的思维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认识;充满了虚妄色彩;但透过虚妄的表层可以看到其反映客观的本质;虚妄的背后有历史的影子..自从产生了文字;社会跨入了文明的门槛;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神话、传说、史诗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的材料..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的国家;不仅史籍丰富;而且起源很早..左传中所说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失传的百国春秋且不论;仅我们传习的孔子修订的春秋;就比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还要产生的早..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那些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自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也不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他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我们把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能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史文学;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即将历史各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其中主体部分是对历史人物分类排比的人物传记;全书以人物为中心来展示历史的演变;这种新体例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也标志着我国史传文学的诞生..史记以更生动的笔法描写历史事件;自觉地将历史人物塑造为典型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深厚、丰富的感情;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其文学性更在先秦史传之上..史记以成熟的史传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文学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继史记之后;另一部史传文学名着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以详赡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物刻划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苏武等人的传记;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其艺术性并不比史记人物传记逊色..从汉书开始;就出现了文学性减弱而史学性加强的倾向;这不仅因为班固的艺术才思不及司马迁;而且还因为奉旨修史束缚了班固艺术才能的充分发挥..东汉后来又出现的东观汉记;其文学性就越难与史记相比了..中国以后的史籍;大多数沿袭汉书的体例;但注重的是史料的收集与史实的考辨;而不是辞采的精美与感情的充沛;文学性逐渐降低;这也是历史着作发展的必然结果..能重视并继承史传文学传统的;首先是那些杂史杂传;其作者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修史;而是借史传的形式;向读者炫鬻奇闻异事;比起史传来;它淡化了纪实性而增强了虚构夸饰..在史记之前;已有穆天子传晏子春秋等杂史杂传..史记问世后;为杂史杂传提供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段;于是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文学色彩的杂史杂传;如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刘向的列女传、佚名的汉武故事蜀王本纪等;其艺术特征已近乎小说..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两位领袖韩愈、柳宗元的散传圬者王乘福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和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段太尉逸事状等;以清新的文笔和鲜明的形象塑造;为史传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他文学名家如白居易、刘禹锡、李翱、李商隐等亦有佳作..这影响了宋代各体史传文学的普遍发展..如苏轼撰述的司马温公行状、朱熹的张魏公行状等;开了个人史传文学长篇之先河..明代市民传记兴起;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等;描写更为细腻真切;更贴近生活..宋濂七十余篇小传性质的单篇传记;在展现多种人格模式上有新突破..清代传记以切中时弊;现实感强而独具特色;如顾炎武的吴同初行状书吴、潘二生事是宣扬民族情绪的反抗性传记文;邵长蘅的阎典史传是反映民族情绪的传统性传记文..清代桐城派史传文学呈现出精致;但史传文学总的处于停滞状态;清中叶后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等;均为流传后世的人物传记的名作..史传文学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史传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 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决不能凭空虚构..当然;史传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2、艺术性..史传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 描摹物态..史传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3、概括性..在史传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但一些小传如“逸事”等或试题中的传记节选文段;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因而传记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特点的事迹..而不是面面俱到:4、通俗性..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风格多样化、如介绍科学成就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传主多种才能与生活情趣的;语言可以生动活泼、文雅诙谐等.富于文学色彩..二、古代史传文学的鉴赏方法1、凸显史传文学作品人物形象1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史传文学对史的整合是非凡的;它不匆匆一隅;而是截取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精当刻画;细腻描写;以此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史记首开记传体文学先河;救赵存魏是信陵君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司马迁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却没有过多地写他这一事件中的政治军事活动;而把重点放在敬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游”几个故事;突出他仁而下士、勇于改过、守信重义、急人之难的性格特点;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在秦赵斗争中为维护赵国尊严而勇敢机智地和秦王斗争的英勇行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教材所选的历史散文含人物传记;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选材得体;裁剪有度;繁简详略;因情而定..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的创作规律;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实践;避免杂乱;抓住中心;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典型;反映共性;逐步写出文从字顺;“纲领通畅”的优秀作品来;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2在生动的叙述语言中理解人物性格史传文学作品在运用语言、驱遣文字上;多有其独到的地方..注重叙述性语言和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有益于全面把握人物性格;正确理解文本主旨..文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实用语言..实用语言着眼于实用性、交际性;强调言简意赅..文学语言则具有形象性;甚至情绪性、情感性的特点..即使一句半言;有时也能呈现出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来..例如:项羽见秦始皇后说“彼可取而代也”;语气坦率;表现他强悍直爽的特点;而刘邦见秦始皇后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说得委婉曲折;表现了他沉着蕴藉的特点..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刺秦王未成;反被秦王刺伤;这时司马迁描写荆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八个字活画出一个侠义之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悲壮形象..鸿门宴写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描绘;更是把樊哙这个赳赳武夫的一腔怒火的形象尽呈于每一个读者的面前..好的人物传记;总是避免陷于一般地梗概地叙述事件;而是力求对于历史事件做具体细致地描写;并写出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情节;使之具有激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苏武传中苏武听到张胜报告他私下与虞常的谈话泄漏后;立即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实则体现出苏武的爱国意识..苏武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重负国”三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重负国”实则是严于责己之意..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轼岿然不动..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2、分析作品的结构“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着眼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传记;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3、关注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史传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的物质载体..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在学习了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了主章主旨要点之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作品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对教授史传文学作品的一大误解..史传文学作品是“客观历史事件的文学再现”;它能够广泛地表现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能够表现作者和其所记载人物的唯物思想;也能够表现作者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史传文学由于多采取以人物为中心;从历史人物的客观活动中陈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失败的原因;因而它又有作者“主观情感的诉诸”体现..以司马迁史记为例;他为人列传;并非有事必录;而是对历史题材加以严格地筛选、提炼;突出历史上那些非常之事..在故事情节和安排上;也多选“倜傥非常”的奇人;多论不同寻常的“轶事”;从而使人物传记带有传奇色彩..他对所写的那些人物有深刻的了解与鲜明的爱憎;对于正面人物;他怀着崇敬赞扬的热情;对于反面人物;则投以厌憎愤恨的怒斥..对于这一点我们只需选读项羽本纪和酷吏列传便不难体会到融入作品中作者那截然相反的思想感情了..再如信陵君列传;与其说司马迁是在歌颂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侯赢的“士为知己者死”这种行为表现和道德观念;不如说司马迁是借信陵君之身寄托自己重要的社会理想;只是这种理想被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有根据地、有标准的选取、强调、组织、加工;并用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活动来体现而已..4、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修辞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作用..另外还表现为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表现为对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这要在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5、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要正确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在于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用唯物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这几点:①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置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6、探究作品人物的精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所以说;我们阅读文言传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领会传主的精神实质..这一步我们要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史传文学的功能十分广泛;它既是人类纪念本能的表现;又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它可通过效法传主的榜样;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它可通过传主精神力量的张扬;实现国家民族的牢固凝聚与长期强盛..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历史着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读这篇列传;就要认识到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项氏好几辈子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原为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为楚邑;所以姓项..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学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项梁杀了人;跟项籍跑到吴地去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显露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人民负担的劳役;如土木工程等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位置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涉胜等在大泽乡起义..那年九月;会稽的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先动手的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的就会被别人所控制..我打算起兵;让您和桓楚统率军队..”此时桓楚正逃亡在荒野沼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人谁知道他藏匿的处所;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与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允许我召唤项籍;叫他接受命令去召唤桓楚..”郡守说:“好..”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不多一会儿;项梁对项籍使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着郡守的官印和系印的丝带..郡府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所砍杀的有几十上百个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伏地不敢动;没人敢起来..项梁随后召集原先所熟悉的有势力的郡吏;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于是就发动吴郡军队起事..派人收取本郡的属县;得精兵八千人..他又部署吴中郡地方上有名望有才力的人;派他们分别做校尉比将军低一级的武官、候军候;军中管理事务的官吏、司马执行军法的官吏..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件或某人丧事;我让你去主持一件事;你没有办好;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于是很敬服..接着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辅佐主将的将领;带兵巡行并收取地方..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次都把他们射死..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汉王大为吃惊..这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广武涧东西两边互相对话..汉王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一战..汉王不听;项王埋伏下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跑进成皋..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克了河北;打败了齐、赵两国;而且正准备向楚军进攻;就派龙且前去迎击..淮阴侯与龙且交战;汉骑将灌婴也赶来了;把楚军打得大败;杀了龙且..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王..项王听到龙且军败的消息;心里害怕了;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淮阴侯;劝他联楚背汉;与楚汉三分天下..淮阴侯不听..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说:“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十五天之内;我一定杀死彭越;平定梁地;回来再跟将军们会合..”于是带兵向东进发;一路上攻打陈留、外黄..外黄起先不归顺..过了几天终于投降了;项王很生气;命令男子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到城东去;要把他们活埋了..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十三岁;前去劝说项王;说道:“彭越凭强力威胁外黄;外黄人害怕;所以才姑且投降;为的是等待大王..如今大王来了;又要全部活埋他们;百姓哪儿还会有归附之心呢从这往东;梁地十几个城邑的百姓都会很害怕;就没有人肯归附您了..”项王认为他的话对;就赦免了准备活埋的那些人..项王东进睢阳县;睢阳人听到这情况都争着归附项王..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都没出来..汉军就派人去辱骂他们;一连五六天;大司马曹咎忍不住气愤;派兵渡汜水..士卒刚渡过一。
高一语文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
![高一语文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4a927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0.png)
高一语文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情感的表达。
对于高一语文学生来说,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是培养审美素养和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鉴赏方法以及对于现代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特点。
1. 反映时代背景。
古代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真实写照。
例如《红楼梦》通过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腐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2. 流派丰富多样。
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文、小说等多种流派。
每一种流派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才华横溢的创作。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凭借着作者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
例如杜甫的诗才、辛弃疾的词作、曹雪芹的小说创作等。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1. 解读古文。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与现代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解读古文是鉴赏的基础。
可以通过查阅辞典、注释和相关研究资料帮助理解古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分析作品结构。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有着严密的结构,包括前言、正文、结尾等部分。
分析作品的结构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3. 品味作品的意境。
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文字的描绘和修辞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品味作品的意境有助于欣赏其美感和思想内涵。
4. 总结作品主题。
每一篇古代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寓意。
通过总结作品主题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三、古代文学作品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古代文学作品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以下是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于现代人的启示。
1.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2. 提升审美情趣。
通过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对美感的敏锐度和欣赏能力,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判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判](https://img.taocdn.com/s3/m/e89328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9.png)
古代文学作品解析与评判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人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与评判,能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而对古代文学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特点、解析方法以及评判标准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特点古代文学作品是在古代社会中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思想和道德价值观的反映。
古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文化积淀:古代文学作品融合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2. 值得尊崇:古代文学作品经历了古代社会的检验与推崇,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值得后人学习与研究。
3. 艺术表现力: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力,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方法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进行,以深入理解和评价作品的内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析方法:1. 历史背景与文化情境分析:通过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理解当时的文化情境,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 文学形式与结构分析:扣住作品的文学形式和结构特点,例如诗歌的韵律、散文的句式,以及小说的叙事结构等,进一步展开分析与解读。
3. 文本解读和语言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关键词、隐喻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文学技巧,以及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4. 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分析:审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
三、古代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判,需要借助一些客观标准来进行衡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评判标准:1. 内涵深度:作品是否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哲理,以及对当时社会和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2. 艺术表现力: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是否独特、卓越,以及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归纳出若干特点举例说明
![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归纳出若干特点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12f1b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8.png)
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归纳出若干特点举例说明史传文学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历史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叙事艺术为特点,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分析和评价,展现出历史的动人之处。
以下是史传文学的几个特点,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1.选择主题突出人物:史传文学通过选择历史中重要的人物作为主题,展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成就和影响。
例如《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就以作者司马迁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他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2.精彩的叙事方式:史传文学注重叙事的艺术性,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表达,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例如《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简洁明快的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史传文学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还包含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例如《战国策》中,对于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事件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并通过对各个国家的策略、对抗和妥协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
5.正面形象的刻画:史传文学往往对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正面塑造,高度强调其英勇、聪明和侠义等优秀品质。
例如《三国演义》中刻画的诸葛亮,不仅被描绘为智勇双全的谋士,还是一个忠诚正直、为人民着想的榜样。
史传文学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世界、他们的思想和成就,带给读者历史的情感和启迪。
通过选择主题突出人物、精彩的叙事方式、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念、深入分析历史事件以及正面形象的刻画,史传文学为人们揭示了历史的真实和深度,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文学艺术的同时,对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史传文学得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得特点及其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34bd4fce2f0066f53322c8.png)
古代史传文学得特点及其鉴赏方法中国史传文学就是中国历史文学得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得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
从文学得角度瞧,它就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得文学作品;从史学得角度瞧,它就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得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得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得历史著作。
一、史传文学得特点从文学得角度瞧,史传文学就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得文学作品;从史学得角度瞧,它就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得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得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得历史著作。
我国史传文学产生得年代久远,但还不就是历史文学得最初形态。
与世界上其她国家一样,我国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也存在着一个“传说得时代”,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就是由口头得方式流传得,具体得形式表现为神话、传说与史诗。
这些口头传播得历史文学,就是原始先民面对不能支配又不甚理解得外界,经过不自觉得幻想式得思维加工,而形成得一种认识,充满了虚妄色彩,但透过虚妄得表层可以瞧到其反映客观得本质,虚妄得背后有历史得影子。
自从产生了文字,社会跨入了文明得门槛,代代口耳相传得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得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神话、传说、史诗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得材料。
我国就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得国家,不仅史籍丰富,而且起源很早。
《左传》中所说得《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失传得百国春秋且不论,仅我们传习得孔子修订得《春秋》,就比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得《历史》还要产生得早。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
那些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自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得影响,也不乏丰富得艺术想象力。
她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得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得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得艺术魅力,我们把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5ebc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4.png)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
首先,古代史传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基于真实的历史事实。
古代
史传文学书写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其故事情节和事件都是基
于有确切历史依据的,这样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历史事实性。
在鉴赏古
代史传文学时,读者需要审视原著文献,了解文学作品中记载的历史人物
事迹是否与史书中的描述相符,是否存在可信度高的历史依据,从而判断
作品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其次,古代史传文学在叙述风格上多以叙事的方式进行。
这种叙事风
格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生平、成就、经历和性格等方面来揭示其人物形象。
有的史传作品注重塑造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通过赞颂他们的功绩和品德
来展示他们的价值和意义;有的史传作品则着重揭示历史人物的缺点和人
性弱点,通过对其错误和挫折的描写来凸显他们的人性和可亲性。
在鉴赏
古代史传文学时,读者需要解读叙事手法,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人物
形象的塑造以及叙述语言的运用等,从而全面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
第三,古代史传文学往往融合了道德情感和评价价值。
古代的史传作
品往往以历史人物为载体,通过对他们的品德、行为和思想的描述来传递
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一些史传作品可以成为道德教化的材料,通过揭示历
史人物的善恶品质,让读者明辨是非,从而对自身的道德修养产生积极的
影响。
在鉴赏古代史传文学时,读者需要注意作品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并
从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智慧。
史传文学导读
![史传文学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4a8d6f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d.png)
史传文学导读史传文学是一种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文学手法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
它以人类历史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为素材,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和情感表达,向读者展现历史的光辉和人类的伟大。
本文将介绍史传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并探讨如何在创作中准确表达人类的视角。
史传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以史实为基础。
在创作史传文学时,我们应该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原则,确保所写的事件和人物都有可靠的依据。
这样才能让读者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信任感,并且对历史有更准确的认识。
史传文学注重情感表达。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
在创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亲身经历其中。
史传文学需要结构合理,段落明晰。
在文章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以增强阅读流畅性。
可以使用适当的标题来引导读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段落之间的衔接也很重要,应该确保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故事的发展。
史传文学的创作应该充满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的现场。
要避免使用依赖图像的语句,而是通过生动的文字来刻画景物和人物,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
史传文学的创作应该准确无误,严肃认真。
我们要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确保所写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
同时,要避免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以避免读者的疲劳和厌倦。
总的来说,史传文学是一种将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优秀形式,它通过生动的文字描写和情感表达,向读者呈现出历史的真实和人类的伟大。
在创作中,我们应该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使文章富有情感,并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自然度和流畅度,避免让人感觉像机器生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历史的魅力。
史传文学评价
![史传文学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8fddf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5.png)
史传文学评价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类精神的面貌。
对于史传文学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价值史传文学作为历史记录的一种形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史传文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学价值史传文学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绘,展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同时,史传文学也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夸张、对比、讽刺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思想价值史传文学作为思想文化的一种载体,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史传文学也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思考和见解,对于我们思考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艺术价值史传文学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形式,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绘,展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同时,史传文学也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夸张、对比、讽刺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此外,史传文学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类精神的面貌,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史传文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对于史传文学的评价,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充分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史传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史传文学的魅力。
史传类文学特点及教学策略
![史传类文学特点及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97ddc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6.png)
史传类文学特点及教学策略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叙事性强。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艺术性强。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以叙事的方式记录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其文学艺术手法多样,如比喻、拟人、抒情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社会性强。
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其文学艺术手法多样,如比喻、拟人、抒情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
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
通过对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二、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文学艺术手法。
通过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中的文学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抒情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文学艺术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三、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社会性。
通过分析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中的社会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的社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从而更好地理解传统历史传类文学。
古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583d4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6.png)
古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简介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古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鉴赏古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方法与技巧1. 了解作品背景和时代特点在鉴赏古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所处的时代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注意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古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例如诗歌的押韵和格律,散文的文辞和修辞手法等。
在鉴赏作品时,我们应该留意这些结构和形式的运用,并加以分析和理解。
3. 突出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意蕴每个古文学作品都有其核心的思想和意蕴,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在鉴赏作品时,我们应该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和细节,试图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4.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文学批评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古文学作品。
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方法,例如注释、分析、比较等,可以让我们对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5. 多角度思考与对比分析在鉴赏古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作品。
例如,可以从文学风格、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和比较,以丰富我们的理解和观点。
总结鉴赏古文学作品是一项令人愉悦且有益的活动,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文学作品。
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归纳出若干特点举例说明
![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归纳出若干特点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ce3788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7.png)
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归纳出若干特点举例说明史传文学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人物为线索,表现广博历史活动,变化如神奇的叙事艺术。
其他一些文学类型只重视文字艺术手法,但史传文学做到了在文字艺术手法的基础上重视历史事实、历史记载的精确叙述,拥有以下统称的叙事特点:一、重视历史事实精确描述。
史传文学重视通过历史记载,正确、深入、客观表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精确叙述。
例如《红楼梦》的创作者曹雪芹,按照历史实际的规律将清朝历史权力斗争描绘客观地展现出来,突出苏轼、宋沛、黄端、薛蟠等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从而获得了永恒的文学价值。
二、让文字实现人物情感色彩和特征。
史传文学创造出充满情感色彩和特征的人物形象,让文字实现人物的心理行为,以感情的语言让人物变得更加活灵活现,使得史传文学更加引人入胜。
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既有凶狠、残暴之处,亦兼有仁义、英雄古人之风,这种兼而有之特性使《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多可比。
三、用平实的文字把握时代人物的历史传奇。
史传文学以历史叙述写作中的平实文字,传播了多种历史传奇故事。
在史传文学中,文学叙述与历史事实深入相结合,使叙事文体更具有史诗性。
例如在史传文学大师谭嗣同的《史记》中,他用平实的语言把握了历史古人物的历史传奇。
四、注重历史的镜像性和典藏性。
史传文学把历史作为笔下的资源,注重历史的镜像性;注重生活体验,不断发现历史规律,把历史表达得更加准确、细腻;注重典藏性,以把历史文化传承到未来。
例如《西游记》以恪守古书的典藏性为向唐朝文学精神的致敬,不断继承古书的文字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使叙事内容更为丰富、有趣。
总之,史传文学与其他一些文学类型不同,它重视历史事实的精确描述,让文字实现人物的情感色彩和特征,用平实的文字把握历史传奇,注重历史的镜像性和典藏性,是一种极为动人而又深刻有力的叙事艺术。
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1020f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5.png)
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与鉴赏1.古老而庄重:古代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代文学注重庄重和古老感,通过作者的笔触和意境,传递出一种厚重的艺术氛围。
2.形式多样:古代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有诗律优美的诗歌,有流畅婉转的词曲,有寓言和笔记的散文,有生动有趣的小说等,这些形式共同构成了古代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5.寓教于乐:古代文学艺术在娱乐和教育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古人注重以文学艺术来宣扬伦理道德和教化读者,所以在很多作品中既有事理道理的阐述,又含有人生智慧的启示。
古代文学作品既能打动人的情感,又能传递真理和哲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充分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背后蕴含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2.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要想全面欣赏这些作品,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诗句、形象、比喻等,感受它们所散发的艺术美感。
3.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能够通过情感的真挚和意境的深远打动人心。
在鉴赏作品时,要注意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其中的意境,从中汲取思想和情感的滋养。
4.对比不同时期和不同作家的作品。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也需要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对比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或者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从中寻找共同点和差异,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
总之,古代文学艺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审美欣赏中获得愉悦和思考的启示。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e194a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8.png)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
引言
古代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通过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人类文明的传承。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
在进行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时,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
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对于鉴赏也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作品的叙事方式、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每个古代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分析作品中
的主题和情感,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字词的解读与理解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一些古老或专用的字词,对于这些字
词的解读和理解也是进行作品鉴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字词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表达。
情感的体验和寻找共鸣
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通过体验和寻找与作品中
情感的共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
阅读与交流的重要性
最后,要注意阅读与交流的重要性。
在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时,
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
结论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
鉴赏。
通过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结构和主题,解读字词,体验情
感并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史传文学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一、史传文学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看,史传文学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我国史传文学产生的年代久远,但还不是历史文学的最初形态。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也存在着一个“传说的时代”,那时还没有产生文字,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故事,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洪水、姜嫄生后稷等,都是由口头的方式流传的,具体的形式表现为神话、传说和史诗。
这些口头传播的历史文学,是原始先民面对不能支配又不甚理解的外界,经过不自觉的幻想式的思维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认识,充满了虚妄色彩,但透过虚妄的表层可以看到其反映客观的本质,虚妄的背后有历史的影子。
自从产生了文字,社会跨入了文明的门槛,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便被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一部分神话、传说、史诗还被经过改造而成为史籍的材料。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典籍编写的国家,不仅史籍丰富,而且起源很早。
《左传》中所说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及失传的百国春秋且不论,仅我们传习的孔子修订的《春秋》,就比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还要产生的早。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史籍编写空前发展,产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不朽之作。
那些史官或史学家在编撰这些史籍时,自然受到口头历史文学的影响,也不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他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注意了情节与细节的生动,在描写人物时,突出了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我们把这些史籍又称之为先秦史传文学。
能继承先秦史传文学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史文学,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传以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即将历史各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其中主体部分是对历史人物分类排比的人物传记,全书以人物为中心来展示历史的演变,这种新体例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也标志着我国史传文学的诞生。
《史记》以更生动的笔法描写历史事件;自觉地将历史人物塑造为典型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深厚、丰富的感情;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其文学性更在先秦史传之上。
《史记》以成熟的史传文学开辟了我国历史文学的新纪元,为中国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系列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
继《史记》之后,另一部史传文学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以详赡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
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物刻划得也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苏武等人的传记,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其艺术性并不比《史记》人物传记逊色。
从《汉书》开始,就出现了文学性减弱而史学性加强的倾向,这不仅因为班固的艺术才思不及司马迁,而且还因为奉旨修史束缚了班固艺术才能的充分发挥。
东汉后来又出现的《东观汉记》,其文学性就越难与《史记》相比了。
中国以后的史籍,大多数沿袭《汉书》的体例,但注重的是史料的收集与史实的考辨,而不是辞采的精美与感情的充沛,文学性逐渐降低,这也是历史著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能重视并继承史传文学传统的,首先是那些杂史杂传,其作者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修史,而是借史传的形式,向读者炫鬻奇闻异事,比起史传来,它淡化了纪实性而增强了虚构夸饰。
在《史记》之前,已有《穆天子传》《晏子春秋》等杂史杂传。
《史记》问世后,为杂史杂传提供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段,于是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文学色彩的杂史杂传,如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刘向的《列女传》、佚名的《汉武故事》《蜀王本纪》等,其艺术特征已近乎小说。
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两位领袖韩愈、柳宗元的散传《圬者王乘福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和《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段太尉逸事状》等,以清新的文笔和鲜明的形象塑造,为史传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其他文学名家如白居易、刘禹锡、李翱、李商隐等亦有佳作。
这影响了宋代各体史传文学的普遍发展。
如苏轼撰述的《司马温公行状》、朱熹的《张魏公行状》等,开了个人史传文学长篇之先河。
明代市民传记兴起,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等,描写更为细腻真切,更贴近生活。
宋濂七十余篇小传性质的单篇传记,在展现多种人格模式上有新突破。
清代传记以切中时弊,现实感强而独具特色,如顾炎武的《吴同初行状》《书吴、潘二生事》是宣扬民族情绪的反抗性传记文;邵长蘅的《阎典史传》是反映民族情绪的传统性传记文。
清代桐城派史传文学呈现出精致,但史传文学总的处于停滞状态,清中叶后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等,均为流传后世的人物传记的名作。
史传文学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
史传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
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决不能凭空虚构。
当然,史传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2、艺术性。
史传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描摹物态。
史传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概括性。
在史传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
但一些小传(如“逸事”等)或试题中的传记节选文段,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因而传记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要有选择,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特点的事迹。
而不是面面俱到:4、通俗性。
传记一般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
语言风格多样化、如介绍科学成就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传主多种才能与生活情趣的,语言可以生动活泼、文雅诙谐等.富于文学色彩。
二、古代史传文学的鉴赏方法1、凸显史传文学作品人物形象(1)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史传文学对史的整合是非凡的,它不匆匆一隅,而是截取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精当刻画,细腻描写,以此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史记》首开记传体文学先河,救赵存魏是信陵君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司马迁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却没有过多地写他这一事件中的政治军事活动,而把重点放在敬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游”几个故事,突出他仁而下士、勇于改过、守信重义、急人之难的性格特点;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在秦赵斗争中为维护赵国尊严而勇敢机智地和秦王斗争的英勇行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材所选的历史散文(含人物传记),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选材得体,裁剪有度,繁简详略,因情而定。
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的创作规律,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实践,避免杂乱,抓住中心,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典型,反映共性,逐步写出文从字顺,“纲领通畅”的优秀作品来,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在生动的叙述语言中理解人物性格史传文学作品在运用语言、驱遣文字上,多有其独到的地方。
注重叙述性语言和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分析,有益于全面把握人物性格,正确理解文本主旨。
文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实用语言。
实用语言着眼于实用性、交际性,强调言简意赅。
文学语言则具有形象性,甚至情绪性、情感性的特点。
即使一句半言,有时也能呈现出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来。
例如:项羽见秦始皇后说“彼可取而代也”,语气坦率,表现他强悍直爽的特点,而刘邦见秦始皇后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说得委婉曲折,表现了他沉着蕴藉的特点。
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轲刺秦王未成,反被秦王刺伤,这时司马迁描写荆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八个字活画出一个侠义之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悲壮形象。
《鸿门宴》写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描绘,更是把樊哙这个赳赳武夫的一腔怒火的形象尽呈于每一个读者的面前。
好的人物传记,总是避免陷于一般地梗概地叙述事件,而是力求对于历史事件做具体细致地描写,并写出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情节,使之具有激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苏武传》中苏武听到张胜报告他私下与虞常的谈话泄漏后,立即说:“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实则体现出苏武的爱国意识。
苏武在严重关头,不是考虑个人得失,而是立即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的重托。
“重负国”三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
“重负国”实则是严于责己之意。
卫律逼降时说:“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斥责说:“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使卫律哑口无言,只得无耻地“举剑拟之”,但苏轼岿然不动。
李陵劝降,苏武仍然不为其情所动,表示“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表现出至死不屈的品德。
2、分析作品的结构“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
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着眼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
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
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传记,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3、关注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史传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的物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