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精品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后白中学李伟根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初中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

因此,新课程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二、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

”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而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

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

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

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应对新课改呢?1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

因此,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过程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把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方法融为一体,建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2课程观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摘要]影响教师教育观念形成的因素包括教育传统、现代教育理念、个人经历和教育现实四个方面。

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实现真正转变,不仅仅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或对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与不断的反思,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提升,更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使自己学习、体悟到的理论知识下沉到教育实践中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 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如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师天天搞教育,但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核心,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可概括为六个字“教师讲、学生听”。

形成了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从而完全阻止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思维训练、个性培养等。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实施呢,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学生潜能;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

通过这几天紧张的学习,结合多年来一线教学经验,我对新课改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感责任重大。

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体会:一、提高自身素质,赢得学生的信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对新课改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

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知识的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

可以说,促进人类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根本任务。

因此,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素质:1、高尚的师德高尚的师德,首先表现在敬业精神上。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获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动力。

师德的核心是关爱学生。

师生之间建立起感情的桥梁,会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心血,付出极大的耐心,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教育好学生。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圩镇甘岭小学:谭淑文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一、变“教师教”转为“学生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要使学生会学,而且应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观”,即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重点放在“学”字上,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开拓学生的智能,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激发兴趣,培养爱学。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理念。

挖掘潜力,求得乐学。

精讲在于突破一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去紧紧抓住学生思维中的最有能动性的地方,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及时反馈,有效调控。

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对教师来说是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从教师那里得到反馈、矫正、评价后的信息,巩固和强化学习的途径,我们应当很好地重视。

目标让学生明。

每节课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内容,重点、难点、关键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教学目标就像学海中的航标,有了它,学生就不会在学海中迷失方向。

课本让学生读。

语文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问题让学生议。

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应大包大揽,一问即答,而应该让学生互相讨论,自己释疑,从而找出正确的结论。

效果让学生评。

目标是否实现,达到了什么层次,可以让学生自测、自析、自评,使他们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矫正,采取补救措施。

二、变“三等生”(好、中、差)为“个性生”树立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不要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才”的观念。

教学中教师要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关注,特别是被传统教学遗忘的学困生,教师更应该为他们营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一句口头表扬,一次热情的鼓励,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

即使学生回答不上来,我们也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到我们教师是和蔼可亲的,我们的课是可爱有趣的。

教师教育观念论文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换论文: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换

教师教育观念论文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换论文: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换

教师教育观念论文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换论文:新课程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换【摘要】教师,就社会功能而言,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就在教育中的地位而言,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先进的观念引领学生,在促进整个社会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改革旧观念树立新理念转变新课程改革把“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精神的教育观念”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不转变、不更新,课程实施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1改革旧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学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当前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加强学习,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进行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使教师的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教育观念的转变,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教师是先进的教育观念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行动上积极体现新的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民族振兴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出系列用以指导教学的新观念,在新课程教育中,我们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观念。

2.1课程观点转变。

促进各类课程的整体发展——课程观的转变。

接受新课程,我们一定要实现从整齐划一的课程观转到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上;转到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上;要从知识本位的灌输上转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上,要使主动学习成为核心;要让学生主动与课程一起成长,一起去探索、发现、发展,并在主动学习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要从单一的课堂转到联系实际生活中来,从强调分科教学转到重视综合教学上来,从狭隘封闭转到开放、走向国际理解上来。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人才观;其次,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最后,坚持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做一名新时代、新课改、新课标下的称职教师。

新课改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登台亮相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壮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实践中推行新的教学方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

语文的基础性究竟体现在何处呢?首先,语文的基础性指的是它是我们学习、传播我们母语的媒介,也是一个人立身为人之根本;其次,指的是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长期性和语文知识的包容性。

但在应试教育导引下的现时语文教学却没有注重其基础性,而是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从而使语文学科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因此,我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

“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没有考虑到正在课堂中听课的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是无从谈及,教师还只是在字词句、语法中捣来捣去,让学生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来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

浅谈新课改中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

作为教师就应当在课堂教育教学环境中有意地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使学生在自主、和谐、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该怎样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来落实新课改的理念精神,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呢?笔者对此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用爱的心灵感染学生,撞击思维的火花1、让课堂充满“爱意”“爱是最伟大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就不是理想的课堂。

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同时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与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比如说: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这样地对学生说:“你行的,再慢慢地、好好地想想!”遇上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要冷眼相待,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讲给老师听听。

”“我知道你一定能行,这次说得多好、多响亮呀!”……这样,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用“创新意识”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有创新地思考问题,学生的思想才会无拘无束,拥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二、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1、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合作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二者是平等的交流者,无地位之分。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观念的转变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学生可以从网络上随时获得大量的信息。

教师所学知识有限,很难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所以,教师需要正视自己,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才能保证新课程能顺利实施。

1.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知道,当今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在学习上想一劳永逸绝不可能。

只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水平,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

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提出来只有一桶水还不够,还要有一池活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的话自己囊中羞涩如何与学生交流?过去经常说“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如今,我们要做“果树”,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地补充营养。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应该是对教师的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

2. 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2.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价值是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

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创造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设置问题情境在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突破,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一、教师角色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新时期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爱,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根本问题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各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创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应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形式的需要。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成功创新的无形力量,它能激发创新主体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教学,都有必要设计“导入设疑”一环,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2、课堂质疑,激发创新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善于质疑,扣题发问,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质疑争辩,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增添了提问的积极性,体验了提问的乐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乐学之中,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意识。

3、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行“开放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提高广阔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完整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完整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首先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在新课程中,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

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新课程同行 ) 刘丽华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变化的要求,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见解。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的学生观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3、新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

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落实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转换角色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念的六个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念的六个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念的六个转变教育是社会的基本功能之一,教育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为此,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存在模式必须服务于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党和国家顺应时代的需求,大刀阔斧的推行新课程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也必须相应转变。

否则,课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因为再好的方针政策也必须依靠最基层的执行者——教师来实现。

在新形势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应有哪些转变呢?笔者归纳了以下六点,谨供参考。

一、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认知的转变简单的说就是要正确看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形式下,应打破师道尊长的陈旧观念,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的看待师生关系,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享有基本人权的人,使学生在尊敬师长的前提下,不唯师,不唯长,健康的茁壮成长,而不是在师长的完全呵护下、引导下成长。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质,在教育管理上更要体现以人为本,而不能仅仅依赖制度、措施、考核来管理教师。

应该营造学习型的人文组织,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

并建立和社区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的日常联系,并努力使学校成为当地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心。

二、教育的大资源观念教育的资源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和师资水平上。

大教育资源的观念包括:1、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开发利用。

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校训、传统、特色作为隐性课程日益受到重视。

它给成员(不仅是对学生,包括全体成员)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2、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

家庭作为广阔的教育资源急需改变自发状态,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同时家庭教育也可以大力的促进学校教育、帮助学校教育,而不只对其自己的子女施教。

3、社区的教育资源。

学校、家庭存在于社区,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直接生活在社区。

环境塑造人,社区这个育人环境资源要加以合理开发。

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国家也在重视社区的教育功能。

2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对社区的教育功用做了专门的指示、要求。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

新课改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

首先,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学生头脑不是可以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把。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明确以下六点:(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学。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5)学习是学生从内容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6)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

其次,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天使。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

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转变。

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二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四是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程教学 >>188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覃剑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兴仁小学新课改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轮课改的意义时,深深的感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材、而是教育思想的一系列改革和转变。

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

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

这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有创造的见地,出现了高分低能。

新课程理念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也逐渐转化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者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在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我们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

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本人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以课标为依据。

从新课程理念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情况来设计,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最大限度去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赶课,抓进度,而不在乎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使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继而领悟知识之源,达到自行探索,自求解决。

三、教师要转变课堂上的角色新型的课堂结构教师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新课堂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扮演双重角色,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适当引导而不强制;还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2012-05课改探微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稳步推进,从2010年秋开始西藏高中也全面采用新课程。

我有幸成为西藏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实践者,通过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深感作为一个新课改下的教师,如果仅仅依靠以前的一些旧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胜任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的。

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和先导,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就必须抛弃原来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推行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个人受教育的经历、教学习惯、教育现实等方面的局限,仍然坚持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

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师生观,构建和谐课堂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构建一个和谐、宽松、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水平;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紧张的师生关系营造出的是一种压抑、沉闷、死板甚至是对立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水平,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好像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拖着学生在跑,教师教得非常累,学生也学得非常累,当然也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要转变师生观念,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呢?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错误观念。

在这一观念下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质疑和挑战,一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时往往勃然大怒,这就严重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应该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对学生错误的观点要据理予以批驳、纠正,对学生正确的见解要勇于虚心接受,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更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

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革 理念 。 现时期 内教师 的教育观 念必须 发生相应 的转 变 。 次 ] 这 新 课改 的具体 要求 主要 有以下 几个 方面 :
11 在 课 程 功 能 方 面 .
1 在课 程管 理方 面 . 5
要 “ 变 课 程 管 理 过 于 集 中 的 状 况 . 行 国 家 、 方 、 校 改 实 地 学 三 级 课 程 管 理 , 强 课 程 对 地 方 、 校 及 学 生 的 适 应 性 ” 实 现 增 学 。
现 学 习结果 与学 习过程 的统 一 。
O 引 言
教师 的教育 观念 , 是教 师在教 育教 学 中形成 的对相 关教育 现象 ,特别 是对 自己的教学 能力和 所教 学生 的主体性 认识 。 它
来 自教 师 教 学 的个 人 经 历 和 经 验 ,是 教 师 行 为 背 后 的 价 值 预 因果 假定 , 是教 师在 其教 育实践 中信奉 和遵 循的 准则 , 其具
体 内容包 括教 师 观 、 生观 、 学 观 、 价观 等 。 课改 致 力于 学 教 评 新
重 构教 师的教 育 观念 , 新 教师 不合 时宜 的 i 革 日观念 , 进 教师 促
课程管 理权 限 的均衡化 是 当前世 界各 国课程 管理发 展的趋 势 。
我 国长期 以来一 直实行 由国家统 一归 E管理 , 有强烈 的 中央 l 带
集 权 色彩 。 国课 程 管理发 展 的趋 势 将是 实 现 国家 、 我 地方 和 学
收 稿 日 期 :0 0 0 — 4 2 1— 2 2
要“ 改变 课程 过 于注 重知 识传 授 的倾 向 , 调形 成 积极 主 强 动 的学 习态 度 ,使 获得 基 础知 识与 基本 技 能 的过程 同时成 为

新课改下教师理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理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理念的转变面对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在课改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转变。

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前面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首先,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

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

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

而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其次,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发展的引导者。

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因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曾经有一位教育专家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项传授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往往就是这一类角色。

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潜能,或者只习惯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未能启发式教育操作,因而导致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专制和文化霸权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后白中学李伟根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初中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

因此,新课程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二、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

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而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

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

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绝不能搞一刀切,结合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师生间互动,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和快乐成才。

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有特殊才华的学生有更多、更快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有困难、家有困难的学生有更多、更细的关爱,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友情,同时受到鼓励、感化、召唤和指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俗话说爱屋及乌教师的真诚之爱投射到学生身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赖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教育家巴班斯基说
积极的情绪会造成情绪的高涨,会强化人们的努力。

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这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营造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一是教师要彻底摒弃师道独尊的旧观念,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以真诚的心态和言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二是要大力倡导不唯书、不唯师的教风和学风。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三是要坚持以成功激励学生,不能以失败刺激学生,教师评价学生要重在表扬和激励,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当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信任,就能不断产生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育需要教学创新,教师渴望教学创新,学生呼唤教学创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新世纪、新课程呼唤全新观念的新教师,愿我们每位教师把握这个机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披荆斩棘,应对挑战,担负起时代与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201910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