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4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学案:3.4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学案:3.4牛顿第一定律

3.4 牛顿第一定律〔1〕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体会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2.能清楚的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3.知道力和运动的简单关系,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回忆预习1.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手推小车,小车最终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小车受到了桌面对小车的作用。

2.力和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几位科学家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如脚踢足球,足球运动,不踢了,足球就会停下来。

但我们现在知道,推出去的铅球、踢出去的足球、射出枪膛的子弹等,在力停顿作用后,这些物体还要运动。

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填正确或错误〕(2)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将保持不变。

(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将不变,物体将沿原来的做匀速运动。

(4)原来静止的物体,假设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状态。

(5)牛顿在总结前人结果的根底上,得出自己的观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三、课堂探究探究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步骤: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下图: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场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水平面的材料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 (大、较大、小)棉布丝绸木板实验说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通过的距离越,运动的时间越,速度减小得越。

猜测:假设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

讨论:(1)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用同一辆小车,且要从斜面同一高度上滑下?(2)发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主要是用了一种什么科学的方法?(3)从人类发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探究点二: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物体不需要靠来维持,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浙教版科学七下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

浙教版科学七下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

课题 3.4牛顿第一定律(一)日期 5.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与体验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推理的科学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一)新课引入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机械运动和力的有关知识。

那么,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实验1:手用力推动小车,使其前进一段距离。

问题⑴小车为什么会运动?⑵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直觉容易推测导出错误的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实验2: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分析: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另一个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究会是做什么运动呢?复习引入此课题。

让学生及时掌握前面学过的内容,并且联系接下来要上的新课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引出新课: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二)新课教学问:放在桌面上的小车,假如没有别的物体对它们施加力的作用,它们会不会运动?学生回答:不会运动教师总结: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

问题: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别的物体对它们施加力的作用,它会怎样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1.探究目标: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2.实验思路:我们很难为运动的物体创造一个“不受力的作用”的实验条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实验加推测。

3.4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3.4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能运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学生暴露愿概念提供情境:1.手推静止的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力,小车逐渐停止;2.钉钉子情境设问: 你认为物体要维持运动与力有什么关系?生答:1. 物体要维持运动需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 物体要维持运动不需要有力。

(追问:你是基于什么生活经验或事实例子)科学史回顾: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伽利略提出质疑,如果没有力,物体也能保持运动(实验)(二)探究实验,构建概念探究实验:摩擦阻力对小车运动速度变小的快慢的影响1.提出问题: 如果所受摩擦力不同,小车在水平面上速度变小快慢一样吗?2.建立假设:摩擦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小越慢。

3.设计实验方案:(1)实验研究的对象是谁?(2)如何改变摩擦阻力的大小?(3)小车速度减小的快慢看什么?(4)实验时应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如何控制?4.获取事实证据:5.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阻力越_____,运动的距离越 _____,运动时间越 _____,速度减小得越 _____。

推理:如果平面比木板还要光滑,将会怎么样?假如小车在运动中不受到任何阻力,其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实验以及推理可见: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三)抽象形成概念科学史回顾:1.伽利略用类似的实验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2.笛卡尔补充完善: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运动。

设问:如果原本静止的物体,不受任何的外力,它将处于什么状态?生答:保持静止状态。

3.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共二课时。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节教材是属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中的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运动和力这一方面内容。

教材内容可分为牛顿第一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和惯性三部分。

教材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全章重点介绍“运动和力”,本章总共七节内容。

作为本章的第四节,中间章节,有必要练习运动与力的关系,为之后学习“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内容作铺垫。

综上所述,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学习本节课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以及力,对运动与力分别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有所加深。

【能力方法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加推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点。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所以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情感态度方面】日常生活中,学生其实经常接触运动和力,但是在学习之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对其认识仍停留在感性阶段。

三、课时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领悟力和运动的关系。

建立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能够理解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讨论,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的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到科学规律往往是众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

【STS目标】体会科学知识对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与生活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加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2)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领悟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4.1牛顿第一定律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4.1牛顿第一定律

1、静止在老师手中的书,如果不受力了,会怎么样?2、图中正在做曲线运动的过山车,如果突然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会怎么样呢?【思考】如何实现让物体不受力?S: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完全不受力作用的情况,只要在地球上物体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T:竖直方向一定会受力,我们不妨将我们的研究方向落在水平方向。

先用实验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然后再推测出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做什么运动。

【实验】1、提出问题: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建立假设:阻力越大,运动距离越短。

3、制订实验方案:提问:研究的对象?(小车)实验的变量?(不同的阻力)如何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在水平面铺不同的材料时)实验中要观察的量是什么?(小车通过距离的长短)还要控制什么因素?(为什么每次实验小车从同一位置下滑?)演示:小车静止从斜面下滑至毛巾,记录数据;小车静止从斜面下滑至棉布,记录数据;小车静止从斜面下滑至木板,记录数据;4、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反之亦然。

5、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如何运动?S:大胆猜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T:若将小车换成其他物体呢?【讲解】因为我们很难为运动的物体创造一个“没有阻力”的实验条件,所以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实验加推理。

【阅读】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的发现与总结。

(伽利略模型)【引出】牛顿在总结各种实验的研究成果以及科学家们的细心观察,进一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T:原来静止的,将一直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和运动的关系【速记】抽3个同学速记“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因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所以,。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_1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_1

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直观现象到提取抽象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演示实验:推粉笔盒,粉笔盒向前移动,不推,粉笔盒停止运动。

请学生们思考并回答,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有力就有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运动。

提出情境:踢足球时,脚离开球以后,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没有力,运动就停止了吗?也就是说,力真的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对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很多人认为运动需要力去维持,只要力撤销了,物体运动就停止,但伽利略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请学生阅读107页教材,找出伽利略的观点,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探究。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思路:教师提出实验中让小车不同阻力的情况下运动,比较它运动的距离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提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需要探究的量有阻力、运动的距离、小车的初始速度三个变量,我们需要使用什么实验方法?②怎么控制小车初速度相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引导:通过表格我们能看到,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大,也就是说,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如果小车在更光滑的表面上运动,将会运动的越来越远,那么如果小车运动的表面绝对光滑并且足够长,不受阻力,他的运动状态会是怎样的?学生: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所以,如果小球不受阻力,它就会一直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如此可见,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

2.牛顿第一定律:规律建立:教师引导:当年伽利略就是利用类似的实验,明确了是阻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结论更新了人们对运动和力的看法,并且让人们知道,可以通过实验和合理的推理来得到实验结论。

3 4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3 4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请两位同学分享上节课的课后作业——翻译《墨经》中的一句话:止,已久也。

无九之不止,当牛非马,若失过楹。

教师点评后提出问题:文中描述了怎样的一种物理现象?由此展开对“力与运动”的探索。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索、思考、应用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向前抛一个纸团,纸团落地。

请同学们分析纸团被抛出后的受力情况,如果抛出后不受到力,纸团将会如何运动?并由此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请同学们判断此观点是否正确。

2.实验探究因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界不存在完全不受力的环境,可以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先用实验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然后再推测出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做什么运动。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

如图甲、乙,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和棉布,图丙为光滑的木板。

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甲乙丙慢。

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学习物理史学,感悟科学精神由实验结论引出西方科学家们对“力与运动”的研究成果。

提出问题:1、从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说一说为什么我国古代墨家的力学研究会落后于同时代的欧洲?4.天地同课,实验大不同。

播放“天宫课堂之太空抛物”视频,借助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宇航员抛出的冰墩墩让我们的推理和想象成为了现实,神秘的太空又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和遐想。

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提问:①宇航员抛出的冰墩墩的受力情况如何?②大家能否总结一下力与运动的关系?将太空舱中丢出的冰墩墩与教室中抛出的纸团进行对比,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这一观点。

5.从物理上的“惯性”到思维上的“惯性”(1)情境导入①:2022年1月21日10时许,一辆豫RM98**白色面包车因道路结冰,操作不当致使车辆失控发生侧翻,造成车辆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1)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1) 学案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一〕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难点: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1.力的作用效果是 _____ , __ 。

2. 手用力推动小车,使其前进一段距离。

答复⑴小车为什么会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为什么又会停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00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

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

4.每课一问:?【课中合作、课中展示】二. 科学探究。

〔1〕探究目标: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2〕实验思路:我们很难为运动的物体创造一个“不受力的作用〞的实验条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实验加推测。

〔3〕控制相关实验条件:一样条件: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静止放手〔一样的速度〕,在平面上作直线运动〔一样的方向〕。

不同条件:受到的外力大小〔采用控制小车运动外表的粗糙程度〕〔4〕实验材料: 1个斜面,1条毛巾,1块棉布,1张桌子,1辆小车。

〔5〕探究过程:①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为什么最终会在水平面上停下?②如果水平面辅的材料不同,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减小的快慢一样吗?③组内讨论:用你所给的器材,怎样检验你的想法是否正确?④记录:结论:小车外表越光滑,小车运动受到的阻力越 ,通过的距离越 ,运动时间 越 ,速度减小越 。

推测:假设小车在运动中不受任何阻力,情况又会怎样呢?【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至少写出3点〕【稳固练习】1.牛顿第一定律是 〔 〕A .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结论B .由理论分析得到结论C .在实验的根底上,经过合理 分析、推理得到结论D .建立在生活经历根底上的结论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适合于 ( )A .运动的物体B .静止的物体C .任何物体D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3.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假设它所受的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就做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速曲线运动C .立即停顿 D. 原来的曲线运动4.一个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静止下来,没有保护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是否矛盾?为什么?5.地面上的一张桌子,当人用力推动它时它会运动起来,但一旦人不推它时就会立即静止下来。

浙教版科学七下3.4牛顿第一定律(一)讲课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下3.4牛顿第一定律(一)讲课课件

小车速度减 小的快慢
更慢
理想平面 无阻力
无限长
不变
思考:假如小车在运动中不受到任何阻力, 其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呢?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那么它将_无__休__止__地_按__原__方__向__运__动_下__去__,_
_运__动__的__速_度__将__保__持__不_变__。_____
3、如图丙,小球沿斜向上方向抛出的运动中,为什么 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重力起到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让小车在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滑下
(5)写出具体实验操作步骤。
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毛巾,如图甲和乙, 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 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3-3中。
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丙,重复上述实验。
表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填
(填“大、较小、小”) “短、较小、小”)
速度减小的 。
6、如图,将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
(2)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
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
将做什么运动? 静止
牛顿(1643(格里历)年1月4日—1727年3月21日)爵士,英 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
然哲学家、炼金术士和反对三位一体的不信耶稣否定救赎论和原
运动状态的原因
课堂达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3.4:牛顿第一定律_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3.4:牛顿第一定律_教案设计
经过几分钟的相互讨论后,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到:由于惯性,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即使受到很大的阻力也不可能立刻停止运动,总要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在阻力的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车辆速度越快,刹车时向前运动的距离越长(这一事实,学生们根据自己骑车的体验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这是因为速度越大车辆的惯性越大所致。)
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小到看不见的微粒,大到宇宙中的星球都有惯性;无生命的物体和有生命的物体都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意思是说,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所以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物体就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
乙:离开喷泉口的水,为什么还会继续向上运动?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液体也具有惯性。
动画展出:课本图2-27气体的惯性实验。
归纳板书: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也不管物体 处于固态、液体、气体,大的,还是小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应用
讲述: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就可以利用惯性给生活和生产带来方便和好处;也可以估计到惯性可能带来的危害而设法加以防止。
学生正确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教师可进一步追问:物体为什么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学生很可能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教师阐述: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物体的许多性质,也发现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原来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做物体的惯性。
课题揭示
3.倒胡椒粉时手为什么设计
二、惯性现象
1.物体的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3.4《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3.4《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

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顿第一定律基础上。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二、设计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运动的小车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了解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而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做课本中小车实验,让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以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2、其次通过上面的实验,简单介绍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得出的结论。

突出他的理想化实验和推理方法,理想化实验虽然不能实现,但都有可靠的事实基础,因而推理是合理的。

3、在此基础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出一条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牛顿第一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师生间沟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通过实验和推理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培养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3章第4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3章第4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玻璃杯、硬纸板、硬币。

教学器材:斜面一块、毛巾一条、纸板一块、玻璃一块、小车一辆(共26组)、惯性定律演示器、铁架台、细线下端悬挂有轻小物体、蜡烛、火柴。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激趣设疑:新课引入。

2.实验:静止的书本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3.实验探究: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为什么会停下? 4.牛顿第一定律 5.惯性概念 6.惯性现象的解释 7.小结 8.布置作业P78T 1\T 2. 1.思考。

2.思考并回答,然后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仍保持静止。

3.思考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4.大胆推理。

体会科学的发展过程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5.思考,理解惯性的概念,小组讨论:明确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6.仔细观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明确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7.自己归纳。

8.明确作业要求。

1.设问: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为什么能飞越黄河?2.设问: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会改变吗? 引导分析: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仍保持静止。

3.再设问: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会怎样呢?——实验探究:斜面小车实验4.引导推理。

简介: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历史过程。

⑴伽利略——⑵笛卡儿——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5.再设问:为什么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呢?归纳出惯性概念;强调: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

讨论: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6.实验: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实验: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实验:气体也有惯性 惯性现象的解释,归纳一般步骤。

7.引导学生归纳。

8.要善于运用惯性知识解决实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激趣设疑:你知道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是怎样飞越黄河的吗?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飞越宽度达55米,飞跃时间达11.58秒。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3.4牛顿第一定律(一)教案设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3.4牛顿第一定律(一)教案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课前准备:斜面、小车、毛巾、细绒布、丝绸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教师:在前面几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机械运动和力的有关知识。

那么,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

我们如何评价这个观点?示图: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如关于旅行箱、足球、轮椅的运动。

同学们思考,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以推轮椅为例,试着说明力与运动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事例的分析,为这节课的教学引入引路。

预设学生的回答:⑴因为手的推力使轮椅移动了。

⑵因为不用力了,所以轮椅不动了。

⑶推力是维持轮椅运动的原因。

教师:用手推动轮椅后放手,轮椅马上停下来吗?学生:轮椅仍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

教师:不受推力作用时,仍运动了一段距离,可见同学们的猜想“推力是维持轮椅运动的原因”是否正确?【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知道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也可能运动,那么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作怎样的运动呢?从而引出新课。

我们要研究一个事物的作用,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这个物体去掉。

如要研究电对生活的作用,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没电了会怎样。

同样,要研究力对物体的运动,我们就来研究如果物体不受力了,会发生什么变化。

七下科学浙教版3.4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

七下科学浙教版3.4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

3.4 牛顿第肯定律第一课时牛顿第肯定律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过程与方法】(1)经受牛顿第肯定律的发觉试验,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熟悉牛顿第肯定律是在牢靠的试验根底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讨论的重要方法,即“试验+推理〞科学讨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在讨论中的胜利与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力量。

(2)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才智的结晶,体会科学讨论的艰辛与曲折。

教学重难点【重点】牛顿第肯定律。

【难点】牛顿第肯定律。

教学过程学问点一牛顿第肯定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6~10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试验中,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2.假如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永久地运动下去。

3.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是在大量试验事实的根底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

【合作探究】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试验中,掌握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掌握?答:掌握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和方向不变;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老师点拨】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头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是掌握变量法的详细应用。

2.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不同。

3.我们四周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但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与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等效,因此牛顿第肯定律有广泛的应用,是力学根本定律之一。

【跟进训练】1.牛顿第肯定律是(D)A.通过日常生活阅历得出的B.由试验得出的C.由理论分析便可得出D.在试验根底上,分析推理得出的2.假设小明在投篮的瞬间,全部外力全部消逝,那么(A)A.篮球将静止于原来的位置B.篮球将向斜上方运动C.篮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篮球将沿水平方向运动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试验中,同学们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选项是(D)A.掌握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小车到达水平面后连续向前运动C.试验中主要运用了掌握变量法和抱负试验法D.试验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缘由4.以下关于牛顿第肯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D)A.物体不受力,将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自然界中没有不受力的物体,因此牛顿第肯定律是错误的D.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学问点二力和运动的关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7~10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要转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必需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1)学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4牛顿第一定律(1)学案

2.3.4 牛顿第一定律(1)【探索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通过实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体会科学是循序渐进的3.知道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预习导航】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

这个定律是在的基础上经过得出来的。

2.匀速直线上升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则该物体做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而不是的原因。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的作用。

4.在“斜面小车”实验中,使用同一辆小车沿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来,比较小车在毛巾、纸板和玻璃三种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其中在上滑行得最远,说明小车在上速度变化最慢,受到最小,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小车做运动。

【合作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P106页):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又将如何运动)(1)实验中变量如何控制:(2)做实验,玩成表3-3,得出结论(3)分析实验结论:哪些是实验事实?哪些是理想化推论?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维持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

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3)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4)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断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2.科学家们的探究历程(1)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有力才会运动,力是物体产生运动的 ;(2)400多年前,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 它的速度将 ;(3)笛卡尔补充: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做 运动;(4)牛顿补充:静止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 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玻璃杯、硬纸板、硬币。

教学器材:斜面一块、毛巾一条、纸板一块、玻璃一块、小车一辆(共26组)、惯性定律演示器、铁架台、细线下端悬挂有轻小物体、蜡烛、火柴。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激趣设疑:新课引入。

2.实验:静止的书本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3.实验探究:运动的小车
在水平面上为什么会停下? 4.牛顿第一定律 5.惯性概念 6.惯性现象的解释 7.小结 8.布置作业
P78T 1\T 2. 1.思考。

2.思考并回答,然后观察、
分析、得出结论: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
仍保持静止。

3.思考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实验
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

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4.大胆推理。

体会科学的发展过程是共同努力的结
果。

5.思考,理解惯性的概念,小组讨论:明确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6.仔细观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明确如何解释惯性现象? 7.自己归纳。

8.明确作业要求。

1.设问: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
为什么能飞越黄河?
2.设问:原来静止的物体,不
受力时,运动状态会改变吗? 引导分析: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仍保持静止。

3.再设问:运动的物体,如果
不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
状态会怎样呢?——实验探
究:斜面小车实验
4.引导推理。

简介:牛顿第一
定律得出的历史过程。

⑴伽利
略——⑵笛卡儿——牛顿总结
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5.再设问:为什么物体不受力
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呢?归纳出惯性概念;强调:惯性是一切物
体固有的属性。

讨论:惯性与
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6.实验: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实验: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实验:气体也有惯性 惯性现象的解释,归纳一般步骤。

7.引导学生归纳。

8.要善于运用惯性知识解决实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激趣设疑:
你知道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是怎样飞越黄河的吗?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飞越宽度达55米,飞跃时间达11.58秒。

如果柯受良腾空飞出后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他和他的车将会怎样运动呢?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设问: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会改变吗?
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的状态。

实验:
静止的书本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引导分析:
原来是静止的物体,不再受到新的力,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所以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运动物体不受力时,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再设问: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会怎样呢?是继续运动?还是立即停止?还是运动一段距离再停止?
讲解:
因为我们很难为运动的物体创造一个“不受到力的作用”的实验条件。

因此只能采用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用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作为运动的物体。

让小车在不同材料上运动,看它运动的距离大小与受到的摩察阻力有什么关系?
实验探究:
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为什么会停下?
提出问题:
运动小车为什么会在水平面上停下?
建立假设:
运动物体速度变小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⑴跟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⑵跟受到的阻力大小有关,阻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减小的越快。

⑶跟小车开始运动的速度有关,开始速度越达减小的越慢。

⑷……
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应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如何制定实验方案检验你的假说是否正确?——比较水平面上铺不同的材料时,小车通过距离的长短;实验时需要记录哪些信息?——水平面铺设的材料;小车在水平面上所能通过的距离。

在笔记本上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如下所示。

应如何控制实验的条件?——每一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

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
将实验表格补充完整,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并作好必要记录。

注意:玻璃板易损坏,铺的材料应该铺平。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大,运动时间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引导推理:
假设小车在运动中不受任何阻力,情况又如何?(发挥同学的丰富的想象力)——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运动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历史过程。

⑴伽利略: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⑵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其它表述方法: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它告述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就是说: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以前人们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有力作用于物体,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作用于物体,物体就不会运动。

设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由此表明了什么?有何感想?科学往往是众多科学家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也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发展的过程。

再设问:
为什么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呢?
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的性质。

强调:
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有惯性。

讨论: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描述的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正因为物体有惯性,才能使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仍然具有惯性,但它却不能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现象:
实验:
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车上的小木块向右倾倒。

学生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为什么?
引导分析:
开始小车和木块一起是运动的,小车受阻而停止时,车上的木块的下部由于和小车之间有摩擦也随着停止下来,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就会倒向右方。

实验: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用手指弹击卡片,卡片上的硬币落在杯子的水中。

学生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实验:
气体也有惯性——用开有洞的纸板箱,让洞对着点燃的蜡烛,用力拍箱子时蜡烛熄灭。

学生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学生实验:将橡皮块压在一小纸条上,用力迅速拉出小纸条,又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如何解释呢?
惯性现象解释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
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有怎样的表现。

学生应用:读图P74图2—68.2—69,并解释图中现象?
像所有的事物一样,惯性也是有利有弊的,这是难以避免的,学生讨论生活中惯性利弊现象,知道在实际中要注意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要注意防止有害的惯性现象可能造成的危害,利用有益的惯性现象为我们服务。

板书设计:
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是怎样飞越黄河?
1.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的状态。

2.运动物体不受力时,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实验探究:运动的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大,运动时间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引导推理:小车在运动中不受任何阻力,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运动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意义:它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的性质。

强调: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有惯性。

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描述的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现象
实验: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引导分析:
实验: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实验:气体也有惯性
惯性现象解释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
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有怎样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